早产儿要如何喂养呢?没有足月出生的新生儿先天就会比较娇弱,所以从一开始的喂养开始就要有很多原则和注意事项是不得不一一做到的。不过,新手妈妈不用过于惊慌,下面小编就要来为出出注意,看看早产儿如何喂养。
5种早产儿的喂养方式
母乳:对于出生体重>2000克、无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早产儿,母乳仍是出院后首先的选择。要注意母亲的饮食和营养均衡。
母乳+母乳强化剂: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和出院前评价营养状况不满意者需要继续强化母乳喂养至胎龄40周。此后母乳强化的热卡密度应较住院期间略低,如半量强化(73 kcal/100 ml),根据生长情况而定。由于母乳喂养对早产宝宝尤其重要,因此在宝宝住院期间,妈妈要坚持每天把奶挤出来送到医院。吃不完可以将母乳冷冻,在6个月内没有问题。这样妈妈的奶水才会越来越多,当宝宝出院后可以继续吃到母乳。
早产配方奶:人工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需要喂至胎龄40周;如母乳喂养体重增长不满意可混合喂养(早产配方奶不超过每日总量的1/2),作为母乳的补充。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适用于人工喂养的早产儿或作为母乳的补充。
婴儿配方奶:适用于出生体重>2000克、无营养不良高危因素、出院后体重增长满意、人工喂养的早产儿或作为母乳不足时的补充。
同时,早产儿喂养还有哪些原则呢?
早产儿喂养的原则
早产宝宝要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必须补给充足的营养,对于营养素的需求也高于正常宝宝,但这种需求同时和宝宝的生理特点存在着矛盾。
早产宝宝喂养需要妈妈更精心细心。母乳易于消化,营养均衡,有吸吮能力的早产宝宝应尽早哺乳。如无母乳,应喂早产儿专用配方奶,少食多餐,由稀到浓,由少到多,尽量根据宝宝的作息时间予以喂养。早产儿过早离开母体,因为母乳中缺乏维生素,生后易出现新生儿出血症,故应在生后及时补充维生素K及其他多种维生素。
早产宝宝的吸吮能力较差,吞咽反射不敏感,过多过快的喂养容易发生呛奶。对于吸吮力正常或稍差的宝贝,在喂母乳时注意喂养速度要慢,避免宝贝呛奶或窒息。对于吸吮能力差、不会吸吮但已具备吞咽功能的早产儿,可用滴管将奶液滴入宝贝口中。另外,早产宝宝的胃容量较小,胃肠道消化功能不健全,吃奶量过多易导致胃储留引起溢奶,严重的还会造成消化不良、腹泻。
如果通过以上的介绍,新手妈妈对早产儿喂养还有疑问的话可以咨询专家和产科医生哦。
首先,母乳是早产儿最理想的食品。由于人乳内含乳白蛋白多,容易消化吸收。加上母乳中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能增强早产儿的抵抗力。如果母乳不够,可选用新鲜牛奶。配制方法是3份牛奶加1份水,加适量糖。煮开后食用。假如用全脂奶粉,可将奶粉与水按1:8的浓度配制成牛奶,煮沸后食用。牛奶中脂肪和蛋白质经稀释和煮沸加热处理,进入胃肠后易于消化吸收。
其次,早产儿维生素的储存不足,宜早日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一般认为,应从出生后第10天开始给予浓缩鱼肝油,每日一滴,直接滴人口内,切勿加入奶品中。以后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增量。并口服钙粉,每日2~3次,每次0-1克,这样可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早产儿体内储存的铁也严重不足,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此,从出生第三周起就可服用硫酸亚铁糖浆等补铁制剂预防因铁不足而造成的贫血。
此外,早产儿的胃容量小,平均只有30毫升,如果一次授奶星过多,不能容纳,会引起呕吐,故应根据早产儿的生理特点给奶量,并按出生周龄逐渐加量。生后第一周每天每公斤120毫升,第二周始适当增加,最大可加至每天每公斤体重180毫升。为了适应胃容量小、需要量多的矛盾,间隔时间就得根据少量多次的原则,按不同体重安排如下:1000克以下者每小时限一次,1000克的1个半小时一次,1500克的2小时一次,大于2000克者3小时一次,夜间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
必须指出的是,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完善,胃壁薄,胃贲门括约肌功能差,有时授乳稍多,易发生呕吐而导致窒息的危险。所以,每次喂奶后应略垫高左侧,稍向右侧卧,抬高床头观察2.3分钟,方能离开。
延伸阅读:
如何做到新生儿包裹舒适
新生儿让包裹不可太紧
正确使用包被的方法很多,在市场上购买的睡袋,较宽松柔软,睡袋的下方是开的,便于换尿布,而且保暖。白天可以给新生儿穿上内衣、薄棉袄或毛线衣,再盖上棉被就可以了。
特别容易惊醒的新生儿,可以用包被将新生儿包裹起来,但不可太紧,这样可使新生儿的睡眠更好一些。
不要“绑着养”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场景,妈妈抱着未满月的婴儿,婴儿身上包裹着毛巾,外面又绳带五花大绑式绕了数圈,宝宝动都不动地安躺着,妈妈就好似捧着一尊花瓶。其实,婴儿的双手不应硬绑起来。
胚胎的发展及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姿势,是背外腹内地卷曲着,手脚则护在胸腹外围,其目的似乎是在保护脆弱的腹部免受外力侵扰。
新生儿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