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圆孔是胎儿发育的必须通道,是其与母亲血液交流以提供发育所需营养和氧气的必要场所。一般婴儿出生1年内闭合,若然婴儿3岁是卵圆孔仍然未闭,即称为“卵圆孔未闭”。虽说卵圆孔未闭本身不会对人体产生较大影响,但其身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对心脏疾病有较大关系。
一、“无关紧要”?
卵圆孔未闭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在正常人群中约4人中即可检出1人患有此病。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卵圆孔未闭一般不引起两房间的分流,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并无影响,因而认为“无关紧要”。
二、引发病症
1、脑缺血
卵圆孔未闭无分流时对人体是没有影响的,但出现明显分流时会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卵圆孔未闭有可能引起不明原因的脑缺血,其病理机制为脑的矛盾栓塞,即静脉系统的栓子通过动静脉系统之间的异常通道进入动脉系统,造成动脉系统栓塞。
2、减压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潜水员的减压病就是由气栓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动脉系统引起的。
3、脂肪栓子
手术后形成脂肪栓子,脂肪栓塞造成神经功能障碍。
4、低氧血症
当有右心梗死,心包积液和严重的三尖瓣反流等情况时,由于右心的压力增高导致更多的右到左的分流,由于低含氧量的血流进入左心,出现呼吸困难、头昏眼花的症状。
5、偏头痛
科学研究发现,有先兆的偏头痛病人患卵圆孔未闭的机会是正常人的2倍多,其安静状态下发生右向左分流的情况远高于无偏头痛的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未闭患者发生偏头痛的具体机制尚不明了,有人认为可能和静脉血中某种物质流入动脉系统到达脑部有关。所以如果患了偏头痛,再进一步检查是否患了卵圆孔未闭是非常必要的。
新生儿和婴儿的卵圆孔是未闭合的,其卵圆孔一般在生后第1年内闭合,因此若大于3岁的幼儿卵圆孔仍不闭合称卵圆孔未闭,成年人中约有20%~25%的卵圆孔不完全闭合,留下很小的裂隙。虽说卵圆孔未闭对身体影响很小,但为了防止这种先天性心脏缺陷引发其他病症,最好还是尽力治疗免除后患,对此目前最常用的是介入封堵术。
1、外科手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以往封闭卵圆孔未闭依靠外科开胸手术。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高,病死率很低,但创伤大,可能会出现心房颤动、心包积液、术后出血和伤口感染等并发症。
2、封堵器治疗
是通过导丝引导,从股动脉或者是桡动脉进入,到心脏内,然后到达预定位置后,拔出导丝,展开封堵伞封堵住缺口即可。封堵器装置主要有老一代的如Sideris纽扣补片、Angel-Wings装置等。新一代的封堵装置如Cardio-SEAL封堵器,Star-Flex封堵器和Amplatzer封堵器。
3、心导管技术
心导管技术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可经介入治疗根治。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这一技术永久性关闭开放的卵圆孔也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另外,在治疗术后第2天要复查胸片、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封堵器位置和有无分流。同时要口服阿斯匹林3mg/(kg.d)共6个月或口服华法林。
延伸阅读:
如何让新生儿安然入睡
创造环境让3个月婴儿学会入睡
婴儿常会在瞌睡时哇哇大哭,民间叫“吵瞌睡”,其实就是入睡困难的表现,大多数3个月以前的小婴儿没有学会怎样入睡,需要家长创造一个符合睡眠卫生的环境:安静、通风、温度湿度适宜、睡具柔软、厚度适中。并且,给予适度的轻拍、摇晃或摇篮曲等帮助入睡,一般3个月后,宝宝就会自觉顺利入睡了。
睡眠觉醒频繁使睡眠“碎片化”,将影响体格和精神发育,是家长较多关注的问题。噪音、过强的光照,暴露于吸烟环境、睡眠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睡眠地点频繁改变都可造成睡眠不宁。睡眠中不合适的干扰,如频繁地喂食,摄入液体过多使夜尿次数增多也是影响因素之一。饮食及药物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此外,如中耳炎、消化不良、佝偻病等也常导致入睡困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发育异常,例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使婴幼儿出现不同程度睡眠不宁。
新生儿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