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新手妈妈,宝宝刚刚20天,现在是纯母乳喂养。医生都说要按需喂养,宝宝想吃就给他吃,但是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怎么判断宝宝是不是想吃了。因为是亲喂,不像喂奶粉有刻度,所以也不知道宝宝是不是吃饱了,母乳喂养的宝宝该怎样判断他是不是吃饱了呢?
怎样判断母乳宝宝是否吃饱
1、看宝宝的满足感
宝宝一般吃饱了会自行停止,如果宝宝乳房还有奶而宝宝停止了吃奶,表示他已经吃饱了。或者看宝宝吃完奶后的状态,比如,宝宝吃完奶后不哭、对着妈妈微笑或者马上入眠,则说明宝宝吃饱了。
2、看吃奶时间
宝宝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咽下一大口,如此连续约15分钟,宝宝一般就吃饱了。
3、看吃奶次数
新生宝宝吃奶的次数应很频密,通常1.5-3个小时一次,平均每天应吃奶8-12次。
4、看大小便
宝宝出生后头两天可能只尿湿1-2片尿布,大约从第三、四天开始,他每天最少应有6-8片湿透的布尿布(或5-6片纸尿裤)。喂母乳的宝宝每天大便4-5次,一般呈金黄色稠便。
5、看宝宝体重
体重增加是最重要的指标。足月宝宝一般第一个月会增重720-750克,第二个月会增重600克左右。如果宝宝体重减轻,要么是生病了,要么就是喂养不当。喂奶不足或奶水太稀导致营养不足是婴儿体重减轻的重要因素之一。
母乳喂养应遵循的原则
“晚上我也想吃奶,妈妈不要嫌我烦。”新生儿夜间吃奶是身体生长的需要,尤其前4个月,是宝宝生长的飞跃期,每隔两三个小时可能就要吃一次。为了减轻疲惫,新妈妈最好跟宝宝作息同步,即“宝宝睡你就睡,宝宝吃你就醒”。晚上可以采用躺喂的姿势帮助减轻疲劳。
“我怕过敏,妈妈要忌口。”母乳妈妈饮食需要多样化,对于“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没有特别严格的规定。一般应多吃新鲜的水果、肉、蛋、奶、鱼和坚果等营养不同的天然食物。海鲜类营养丰富,但如果孩子出现过敏或其他不适,就要注意调整。
“妈妈逛街,也别忘了给我喂奶。”公共场合没有母乳喂养室,孩子饿了要吃的时候非常不方便。国内很多公共场所没有专门的哺乳室,这就需要妈妈们发挥聪明才智,比如外出时带条毯子让家人帮忙遮挡,准备一件哺乳罩衫等。
“别老担心我吃不饱。”研究指出,只要掌握正确的母乳知识和方法,80%~90%的妈妈都能实现纯母乳喂养。早期添加配方奶粉,是造成奶水不够吃的一大原因。宝宝吃了奶粉,就减少了吮吸乳房的时间,乳房得到的刺激少,奶水就产生得少。因此,妈妈们要让新生儿尽可能多地吮吸。此外,饮食多样、心情舒畅、睡眠充足、家人支持、保持自信等,也是乳汁充足的重要保障。
“前奶后奶都要给我吃。”乳汁分为前奶和后奶。前奶稀薄、清淡,富含水分和蛋白质,后奶浓稠,富含脂肪、乳糖和其他营养物质。所以,喂宝宝时一定要让他把一侧乳房吃空,再换另一边。这样才能保证前奶、后奶都让宝宝吃到。
“对不起,我把妈妈咬痛了。”乳头皲裂要以预防为主,首先要学习正确的含乳技巧,让宝宝张大嘴巴,含住乳晕,正确离乳的技巧。其次,孕期不能过度清洗,乳头上的黏膜十分娇嫩,乳晕处腺体分泌的物质能起到润滑和保护作用。再次,如果感觉宝宝含接姿势不对,不要直接将乳头从宝宝嘴中拔出,可以在孩子的下颌压一下再出来。最后,每次喂完奶,可以挤出两滴脂肪含量丰富的后奶,涂抹在乳头上。如果已经出现皲裂,可以用些天然羊毛脂乳头修护霜,湿润乳头,喂奶时不要洗掉。还可以使用乳头护罩,避免衣服对乳头的摩擦刺激。也可暂时将奶水挤到奶瓶里喂。
“不涨奶了,我也能吃饱。”奶够不够吃主要依据三个标准:孩子的小便次数、大便性状和体重增长。一般出生一周后每天小便在6次以上,颜色清亮。大便规律,没有泡沫,没有异常颜色。体重每天增长20—30克左右。只要这三个标准达标,奶水就是够的。实际上,当母乳分泌达到稳定状态、妈妈和宝宝供需平衡后,涨奶、溢奶的情形是会减少或消失的。
母乳喂养的五宜
一 宜半小时内开奶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以内就要开始与母亲肌肤接触30分钟以上,同时帮助新生儿吸吮乳头。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内,其觅食反射最强,以后逐渐减弱,24小时后又开始恢复。
及早开奶的好处:
1 有利于母乳分泌,不仅能增加泌乳量,而且还可以促进奶管通畅,防止奶胀及乳腺炎的发生。
2 新生儿也可通过吸吮和吞咽促进肠蠕动及胎便的排泄。
3 新生儿的吸吮动作,还可以反射性地刺激母亲的子宫收缩,有利于子宫的尽快复原,减少出血和产后感染的机会,更有利于产妇早日康复。
4 早喂奶使小儿得到更多的母爱,能尽快满足母婴双方的心理需求,使婴儿感受到母亲的温暖,减少了婴儿来到人间的陌生感。
TIPS:
开奶前乳房的清洁:
孕时、产后乳房会分泌出一些润液或乳汁,加上出汗等原因,可能乳头上会积有垢痂。在第一次给婴儿哺乳前,应该用食用植物油涂抹在乳头的干垢痂上,使垢痂变软,然后用温开水洗净乳头。
二 宜前奶、后奶都喂
在每次喂奶当中,乳汁的成分也随之变化。一般将乳汁分为前奶和后奶,两者所含营养成分有所不同。
前奶
解释:喂奶时,先吸出来的奶叫“前奶”。
营养成分:前奶外观较稀薄,富含水分、蛋白质。
吃了大量的前奶,就得到了所需要的水分和蛋白质,因而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出生后4个月内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水。
后奶
解释:前奶以后的乳汁,称为“后奶”。
营养成分:后奶外观色白并比较浓稠,富含脂肪、乳糖和其他营养素。提供许多热量,使婴儿有饱腹感。
因此,哺乳时不要匆忙,切不可将开始的前乳挤掉,也不可未喂完一侧又换另一侧,应该允许婴儿尽量吃,既吃到前奶又吃到后奶,这样才能为婴儿提供全面的营养。
TIPS:
腹泻的婴儿应该哺乳两侧乳房的前半部分,也就是前奶;而后半部分应弃去,使婴儿吃不到含脂量较多的后奶。
三 宜按需哺乳
为什么提倡按需哺乳
母乳喂养过程中不要严格地限制喂奶的间隔时间,尤其在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周。新生儿每次吃到的奶量不尽相同,因此有时孩子吃奶后1小时就饿了,而有时孩子间隔达3小时都似乎还不那么想吃。这些情况都很自然的,而且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食量也不尽相同,所以按所需哺乳为宜。
按需哺乳的好处
这种按需哺乳的方法,既可使乳汁及时排空,又能通过频繁的吸吮刺激脑下垂体分泌更多的催乳素,使奶量不断增多,同时也可避免母亲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可通过反射机制,抑制乳腺分泌)。
怎样做到按需哺乳
只要婴儿想吃,就可以随时哺喂;如果母亲奶阵到了,而孩子肯吃,也可以喂,而不要拘泥于是否到了“预定的时间”。
刚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胃容量只有30毫升,每次能吸吮到的奶量也只有20毫升左右。奶量少,加上在胃中停留时间短,孩子很快容易饿了。所以,两小时左右喂一次奶很正常。
TIPS:
出生头两周每天喂奶8~12次是我们推荐的喂奶次数。大致要到第2个月,宝宝才会延长至2。5~3小时喂一次奶,这时他的胃容量已达100毫升以上,摄入的奶在胃中存留的时间延长了。
四 宜口乳含接到位
含接不良的影响
会造成婴儿无效吸乳,妈妈乳汁不能顺利排空,乳房膨胀,最终使乳汁分泌减少。宝宝吃不到乳汁,因而经常性哭闹。
婴儿吸不到奶时会拼命吸,口腔后半部分形成负压,将乳头挤扁。时间一长,会造成乳头皲裂,甚至引起细菌感染。
口腔正确的含接
婴儿乳房中吸吮出乳汁的过程是一个咀嚼、吸吮的过程:婴儿口含母亲乳晕的大部分,将乳晕下的乳房组织(包括储存乳汁的乳窦部位)也含入口内。
宝宝的小嘴巴密密地封住乳晕部分,在他吸吮的时候,舌头将乳头拉至硬腭。这样,乳汁就在有节奏地吸吮和挤压的过程中被吸了出来。
婴儿吸吮的劲儿很大,只有婴儿向乳晕后面的乳管施加压力,他才能吸吮乳汁;只有将乳头放进他的嘴里去他才能有效地关闭乳管的开口处,不会使奶水溢出。
五 宜保护乳房
乳头皲裂
开始喂奶的头几天,母亲会觉得乳头有些刺激,持续几秒后就会消失,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感觉乳头疼痛始终不退,逐渐加重,说明乳头上可能有裂口。乳头是人体敏感的部位,一旦出现裂口,会感觉异常疼痛,有的母亲则会因忍受不了疼痛而放弃母乳喂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预防乳头皲裂的方法
●不要在婴儿特别饥饿时喂养。
●注意正确的喂哺姿势。
●经常按摩乳房,刺激喷奶反射。
●喂哺时,一定要把大部分乳晕塞到婴儿口中。
●每次哺乳之后将乳头晾干后挤几滴奶均匀地涂在乳头上,可起到保护乳头的作用。
●在乳头上面不能使用肥皂。
●哺乳完毕后切勿从婴儿口里强拉出乳头,可用手指轻压婴儿下巴,阻止婴儿吸奶后再轻轻退出乳头。
●母亲应穿宽松的棉制品内衣并戴胸罩,当胸罩潮湿时,应及时更换。
乳房肿胀
开始哺乳的第四天左右,母亲乳房一般能分泌出大量乳汁,乳房明显变硬,新生儿这时会觉得乳房太硬,难以适应,甚至吸吮不住乳头。而新妈妈因为乳汁无法排出而肿胀得难受。
减轻肿胀的方法
●新生儿吃奶前,先用一块温毛巾敷乳房几分钟,使乳房变软。
●站着淋浴,用温水淋乳房。
●用手轻轻按摩乳房,试着压出一些乳汁,以减轻肿胀。并帮助新生儿把乳头放入口中,过一会儿婴儿就会吸吮奶了。
●把新生儿放到乳房前,将乳房轻轻往上推,这样能使乳头突出,新生儿即可吸到乳汁;同时也缓解了妈妈的乳房肿胀,消除不适。
很多人都知道母乳喂养对宝宝的好处,但母乳喂养对妈妈的好处却常常被忽略。研究表明,母乳喂养不仅仅是延续受孕和怀孕之后的自然生理过程,它还能带来很多短期和长期的健康益处。
母乳喂养对妈妈的益处有哪些?
1、有助于子宫恢复
婴儿的反复吸吮让母亲的脑下垂体释放催产素(缩宫素),这种激素不仅让乳房分泌乳汁给宝宝(即所泌乳反射),同时还能引起子宫收缩,由此产生的收缩可防止产后出血,促进子宫恢复(回到非妊娠状态)。奶瓶喂养的妈妈们通常在宝宝出生时会接受点滴静脉注射人工合成催产素,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天,是产后出血风险最高的时候,她们只能凭自己的力量面对。
2、预防缺铁性贫血
同常情况下,如果妈妈只有母乳喂养,没有替代的配方奶、食物和奶嘴,她恢复月经的时间常常会延迟,经常可以好几个月没有月经,不像人工喂养的妈妈一般在产后6-8周恢复月经。这种现象对母体保存铁质有重大的好处,而且经常达到自然避孕,保持一定的生育间隔。
研究显示,母乳喂养的妈妈患缺铁性贫血的风险比配方奶喂养的妈妈低,这是因为妈妈身体分泌乳汁所需要的铁量,远小于月经中失血所流失的铁量。且妈妈母乳喂养时间越长,闭经的时间越长,这方面的益处就越大。
3、可避孕
哺乳闭经避孕法是被充分证明了的避孕方法,在产后头6个月有98%-99%的避孕成功率。通过哺乳闭经法实现自然避孕,确保每个孩子得到最佳的生存保证,以及妈妈在两次怀孕之间体力的恢复。与此相比,配方奶喂养的妈妈就必须在产后6周内开始实施有效的避孕方法。
4、产后瘦身
母乳喂养能达到产后瘦身的效果。生产乳汁是一个活跃的代谢过程,平均每天消耗200-500卡路里,要消耗同样多的能量,一个配方奶喂养的妈妈必须每天在游泳池来回游30圈以上,或者骑自行车爬坡一个小时。很明显,母乳喂养的妈妈在消耗孕期存储的脂肪上更有优势。研究还发现,和母乳喂养妈妈相比,非母乳喂养的妈妈瘦身更慢,并且更难保持。
5、降低糖尿病风险
研究发现,分娩后,曾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哺乳妈妈,比不哺乳妈妈的血糖水平更低。而对那些患糖尿病风险已经在增加的妈妈们,由于母乳喂养带来的最大体重减轻可能使后续患糖尿病的风险下降。在怀孕前患有I型糖尿病的女性,在哺乳期常需要的胰岛素更少,因为她们的血糖水平会下降,而且母乳妈妈往往具有较高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6、降低心脏病风险
由哺乳带来的最大体重的降低、经改善的血糖水平和好的胆固醇状态,最终会降低心脏问题的风险,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心脏病突发是妇女死亡的重要要原因之一。
7、降低生殖系统癌症风险
没有母乳喂养的妈妈已经在众多研究中被证明有更高的患生殖系统癌症的风险。卵巢癌和子宫癌已经被发现在没有母乳喂养的妇女中更常见,这可能是由于反复的排卵周期和不哺乳造成的高雌激素水平。虽然有很多研究讨论母乳喂养和乳腺癌之间的关系,但结果是相互矛盾的。这主要是由于研究设计的缺陷和缺乏母乳喂养的统一定义,所以结果很难相互比较(有的研究中定义母乳喂养是一天至少一次哺乳,而其他的则定义为完全以乳房哺喂,不使用任何其他补充食物和橡胶乳头。)。尽管如此,还是可以推论出在母亲的生育期中有6-24个月的母乳喂养将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11-25个百分点。这可能和哺乳抑制排卵和保持较低的雌激素水平有关,还可能与乳房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局部影响有关。一项对传统上只用一边乳房喂养的妈妈进行的研究指出,没有喂奶的一边有更高的患癌风险。
8、有助于亲子感情培养
哺乳提供了一种独有的母亲和婴儿之间的互动,一种自发的肌肤贴着肌肤的亲密和滋养,而人工喂养的妈妈必须格外努力来复制这一过程。孩子吮吸乳房能令妈妈产生一种特别的激素——催乳素(促进乳汁分泌的激素),催乳素可以让母亲特别地平静。母乳喂养妈妈还被证实面对肾上腺素的刺激,能更少引起激烈的反应。
新妈妈乳头内陷如何喂奶?
1、孕期及时纠正乳头凹陷
一般建议不要等到哺乳了才想起纠正,而是尽早纠正乳头凹陷,孕期是一个很好的纠正时期,此时体内雌孕激素的增多,乳房的腺管腺泡开始发育,乳房增大变软,同时乳晕着色,乳头也易勃起,最好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孕期按摩乳头将对子宫产生刺激,引发子宫收缩,因此按摩时要特别注意,一旦出现腹部明显疼痛或不适,应及时停止按摩,以免发生流产或早产。
2、每次哺乳前先牵拉乳头
如果妈妈的乳头过短、过小,妈妈在喂奶前要需要不断地进行矫正,可以参考以下2种方法:一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捏起乳头,向外牵拉,每次至少坚持牵拉一秒钟,每回牵拉300次左右,每天至少拉4次,在喂奶前进行。二是用吸奶器吸引乳头,每次吸住奶头约半分钟,连续5-10次,每天至少2次。
3、树立哺乳的信心
有些乳头凹陷的妈妈在面对哺乳困难时,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此时产妇应该树立自己能哺乳的信心,积极面对哺乳。因为婴儿吸的是大部分乳晕而不是乳头,妈妈应该尽早让婴儿接触乳房。喂奶时用中指和食指轻轻夹住乳晕上方,使乳头尽量突出,也防止乳房堵住宝宝鼻孔。妈妈也可以多试试不同的哺乳体位,能够帮助乳头立得更好些,更方便哺乳。
品有无发生不良反应,而且也要注意观察宝宝是否受到药物的影响,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延伸阅读:
如何给新生儿叠尿布
适合新生儿的尿布叠法:
1、一般尿布都是正方形的,首先将尿布对折,成长方形。
2、接着再对折一次,成正方形。
3、然后将尿布表层从右向左拉开,成三角形。
4、接下来翻转尿布,将垂直的一边折入三分之一。
5、再往里折一次,尿布就折好了。给婴儿垫上尿布以后,可以在外面加一个固定扣带。
新生儿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