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讲解如何用环境与景深

久伴的深情

久伴的深情

2016-04-01 20:25

每个人都希望每天都是开心的,不要因为一些琐事扰乱了心情,闲暇的时间怎么打发,关注图老师可以让你学习更多的好东西,下面为大家推荐实战讲解如何用环境与景深,赶紧看过来吧!

实战讲解如何用环境与景深

   在人像摄影中,随着人物的肢体动作、表情神态以及拍摄环境的不断变换,画面的效果也会风格迥异。但无论怎样变换,有一个核心的要点一定要引起重视,那就是人像摄影要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确保人物在画面中的视觉中心地位。所以需要通过控制景深、使用不同的景别、合理选择拍摄环境以及利用不同的拍摄视角等方式去实现这一基本要求,本章着重探讨如何在人像画面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拍摄理念。

  一、利用环境衬托主体

  在许多摄影作品里,我们常常可以从画面上看到有些对象是作为画面的组成部分对主体、情节起着烘托的作用,以加强画面主题思想的表现力。作为环境组成部分的对象处于主体前面的,我们称它为前景;处于主体后面的,我们称它为背景。前景和背景在衬托主体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通过前景和背景的合理运用,可以获得均衡饱满的画面效果。

实战讲解如何用环境与景深图老师

  利用环境衬托主体

  概括来说,前景在人像摄影中可以起到渲染气氛、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形成与主体的对比效果、装饰画面和均衡画面等作用。背景对主体的衬托作用更加重要,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交代环境,以加深观众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2.背景与主体形成影调(色调)上的对比,使主体具有立体感、空间感和清晰的轮廓线条,加强视觉表现力;3.简洁的背景有利于突出人物主体。摄影是减法的艺术,这句话的核心内容就是将背景中可有可无的妨碍主体突出的元素减去,以达到画面的简洁精炼,从而更好地突出与表现人物主体。

  专家提示

  拍摄环境的选择要与被摄主体的形象装扮和气质情感相匹配

  少即是多,摄影是减法的艺术,简洁明了最重要

  学会使用构图技巧突出主体

  不断尝试与发掘更有表现力的拍摄场景以提升画面的格调

  1.综合运用前景和背景拍摄人像

  在人像摄影中,通过合理利用前景和背景,可以起到引导画面构思、突出人物主体的作用,综合运用前景和背景有一个宗旨就是前景和背景之间要有某种意义上的连贯性,不能是生硬的叠加,比如例图中前、背景不同颜色的花卉就能够互相呼应,并能塑造出画面的空间透视感,从而引导和反衬人物主体,把人物在画面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表达出来。

贯彻以人为本 如何拍好人像

  综合运用前景和背景拍摄人像

  模特视线看往画面以外的构图,可以让画面更有意境,所谓意在画外,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应该具备让观众产生联想的元素。运用前背景突出人物时,应该将这两者虚化,通过虚实对比突出人物主体。

  拍摄过程

  ① 选择A(Av)光圈优先模式。

  ② 设置光圈为F2.8,半按快门进行测光,通过取景器内的快门速度显示确认1/250s的快门速度就可以满足拍摄需求。

  ③ 在画面中置入与背景相呼应的前景,然后观察模特的面部表情,寻找最合适的拍摄 时机。

  ④ 在模特与助理沟通时露出甜美微笑的瞬间,果断按下快门拍摄。

  2.选择简单的背景

  简单的背景所指的范围非常宽泛,绿地、墙壁、路面、天空、规则排列的图案等有着统一色调和一致亮度的背景均可称之为简单背景,这类背景的特点在于简洁、不会干扰主体,选择这类背景拍摄可以让观众直接将注意力集中于拍摄主体身上,从而获得主题鲜明的人像照片。

贯彻以人为本 如何拍好人像

  三角形构图与留白式构图相结合的构图

  让模特趴在干净的绿草地上面让镜头能够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画面感觉,拍摄角度要稍稍高于模特身体的高度以避免手臂的线条感被掩盖,如果机位太低,手臂线条就会和身体融合在一起,使主体缺乏立体感。在主体视线前方留白可以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

  拍摄过程

  ① 选择A(Av)光圈优先模式。

  ② 设置光圈为F4,半按快门进行测光,通过取景器内的快门速度显示发现快门速度为1/125s,使用的焦距为120mm,为获取更安全的快门速度,将ISO感光度由100调至125,这样快门速度就变为1/160s。

  ③ 保持机位与模特呈15°左右的角度,以确保模特的肢体线条能够完整呈现,随后按下快门进行拍摄。

  除了绿草地这样常见的简洁背景,我们也可以从纷繁的环境中发掘小部分的简单背景进行人像拍摄,通过镜头焦距的合理运用或者将主体与背景的距离调整适中,都可以在看似杂乱的环境中寻找到适合于表现拍摄主体的背景。

贯彻以人为本 如何拍好人像

  垂直线中心式构图

  例图中的藏族老妇坐在一个非常杂乱的院子里,拍摄时通过对环境的观察发现老妇人身后的一堵灰墙可以充当简单背景,于是在取景时只截取了这部分的景物充当画面的背景,从而使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于画面中老妇人的表情上,达到了突出人物主体的目的。在面对一些看似纷繁复杂的拍摄环境时,我们应该学着从环境中寻找到最有利于表现被摄者的背景。通过第1章的学习我们知道长焦镜头具有更小的视角,所以非常有利于在杂乱的环境中获取简洁的背景。相反,除非为了表现拍摄环境,否则不适宜用广角镜头在杂乱的环境中拍摄人像,因为这样会纳入过多的无关元素干扰对人物主体的表现。

  拍摄过程

  ① 选择A(Av)光圈优先模式,设置光圈为F5.6,测光后发现快门速度能够满足拍摄需求。

  ② 由于环境比较杂乱,故使用了24-105mm镜头的长焦点进行拍摄,以通过更小的拍摄视角凸显人物。

  ③ 为了表现藏族独特神秘的地方文化特色,在相机的照片风格设置中将画面的反差设置为-1,将饱和度设置为+2。以塑造低调和高饱和的画面感觉。

  ④ 在老妇人看向远方的一瞬间按下快门拍摄,比起直视镜头的拍摄,这种瞬间的定格会更有味道。

  3.选择能够抒发主体情感的场景

  在人像摄影的背景选择上,简洁干净是基本的要求,有内容才会更有味道,所以我们可以选择能够对人物情感进行抒发的场景进行拍摄。利用背景展现人物情感,诠释富有内涵的画面语言。这需要摄影者对拍摄对象足够了解,并且具有丰富的摄影想法且能够融合自身的艺术思维进行构思创作。

贯彻以人为本 如何拍好人像

  选择能够抒发主体情感的场景

  例图选择波涛汹涌的大海为背景,人物主体面朝大海,遥望沉思,背影的拍摄角度更渲染了画面隐藏的内涵,让观众不禁联想人物主体是否在感叹他们一起走过的风风雨雨?画面中背景以一种强烈的动势呈现,而人物主体相扶相携安静的立于岸边,动静对比更加深了画面的意境,人物主体的情感通过拍摄环境被完美地表现出来。

  拍摄过程

  ① 选择A(Av)光圈优先模式。

  ② 设置光圈为F8,半按快门进行测光,考虑是阴天的拍摄环境,故在测光值的基础上增加0.3EV曝光,以使画面显得稍微明亮,抵消阴天带来的压抑感。

  ③ 构图采用水平线构图以纳入更大范围的海景,将波涛汹涌的感觉更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以更好地反衬和诠释人物主体的情感。

  ④ 将人物主体置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点附近,利用大小、动静对比增强画面表现力。在海浪拍来的瞬间按下快门拍摄。

  4.选择有纵深感的背景表现画面的透视效果

  照片作为一个平面的媒介,如何将其表现出立体空间感是一个值得拍摄者思考的问题。在拍摄背景的选择上,具有纵深感的背景可以塑造出画面的空间深度感,也就是视线在画面中可以无限延伸,这种透视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让画面更加生动,进而增强观赏性。

贯彻以人为本 如何拍好人像

  选择有纵深感的背景表现画面的透视效果

  这是拍摄于火车站台上的一张照片,乍一看好像不是人像,仔细看会发现在两列火车的夹缝中有一个走向远方的小朋友,近大远小的透视感让画面富有鲜明的纵深感。在塑造空间感的拍摄中,需要注意光圈不宜太大,要让视线延伸方向的影像都能清晰成像,这样可以更好地表现出空间透视感。此外要特别注意人物主体不能影响透视感的表现,也就是说人物主体不能挡住透视感产生的区域,否则会严重降低画面的透视效果。

  拍摄过程

  ① 选择了50mm的定焦镜头以使表现的透视效果更符合人眼的视觉习惯。

  ② 在光线暗弱的环境拍摄,为确保画面按照构思效果曝光选择了M挡,设置光圈

  为F8,快门速度为1/60s,在保证景深的基础上确保能够稳定握持相机。

  ③ 让小朋友沿着站台一直往前 慢慢行走,采用AI-SERVO(AF-C)对其进行连续对焦。

  ④ 在他走至画面中心部位时按下快门拍摄。

  5.选择与主体有对比的拍摄场景

  对比的表现手法在摄影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比可以是影调上的明暗,也可以是空间上的高低;可以是视觉上的大小,也可以是距离上的远近。无论哪种对比,对于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而言,对比都是非常富有表现力的摄影手法之一。

贯彻以人为本 如何拍好人像

  选择与主体有对比的拍摄场景

  这是拍摄于路边的一个流浪歌手,处于阴影中的背景较暗,人物主体由于接收到来自天空的漫射光以相对较亮的影调呈现,明暗对比让人物主体更显突出。在主体与背景有亮度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加大亮度差,重点表现亮部的被摄体。

  使主体的身形线条与麦克风组成一个三角形构图,以串联起这两者之间的呼应关系。

  拍摄过程

  ① 选择A(Av)光圈优先模式,设置光圈为F5.6,半按快门测光,发现快门速度为

  1/160s,不足以拉大人物主体与背景之间的亮度差。

  ② 于是将ISO感光度从200调高至400,以获取更高一挡的快门速度。

  ③ 对歌手的脸部对焦,并等待拍摄时机。

  ④ 在他唱至高潮部分非常投入的一刻按下快门拍摄下了这张非常生动的人物照

  片。

  6.选择与主体身份相符的场景进行拍摄

  每个人的身份职业不同,所以拍摄场景的选择还可以更加多样化。比如拍摄天真可爱的孩子可以选择在幼儿园,拍摄时尚潮人则可以选择在街头,表现现代人紧张忙碌的生活状态则可以选择在办公区这样的场景更能够反映被摄者真实的状态,往往比那些刻意设置的背景更有表现力。

贯彻以人为本 如何拍好人像

  选择与主体身份相符的场景进行拍摄

  拍摄车模时,由于现场光往往是高位向下投射的顶光,在模特的下巴、眼窝和鼻子下面会出现难看的阴影,所以应该使用闪光灯对主体面部进行一定的补光,以抵消阴影更好地表现主体的皮肤质感。

  由于拍摄车展模特时现场环境往往比较杂乱且拍摄者众多,所以使用中长焦变焦镜头可以更好地控制画面取景构图,也有利于拍摄到构图多变的画面。

  拍摄过程

  ① 安装外置闪光灯在机顶热靴上,将灯头往上仰起30°,这样可以让补光不会显得那么生硬。

  ② 使用70-200mm镜头,设置为速度优先模式,将快门速度定在1/60s,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记录更多的现场光以表现出拍摄环境。

  ③ 对模特主体执行中央重点测光,确认曝光组合为ISO200,光圈F3.5。

  ④ 对模特脸部执行单次自动对焦,然后在模特视线偏向8点钟方向时按下快门拍摄,主体视线外延的画面往往更有味道。

  二、控制画面的景深表现人物主体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主体清晰、背景虚化的人像照片都是他们喜欢的,这样的照片容易让人在看第一眼时就被人物主体吸引,这也符合好照片三要素中的简洁理念。这属于浅景深的效果。

贯彻以人为本 如何拍好人像

  控制画面的景深表现人物主体

  而获取浅景深的方法有三种,第一是使用较大的光圈,较大的光圈会产生小景深,从而在画面中表现出背景的自然虚化;第二是使用更长的焦距,长焦镜头产生的强烈背景虚化也可以让人物在画面中更加突出;第三是靠近被摄者,即缩小物距,根据相机的成像原理,物距缩小后景深也会缩小,所以这样也可以获得主体突出的影像。

  专家提示

  使用中长焦大光圈镜头有利于方便地控制景深。

  使用大光圈定焦人像镜头能够获得极佳的焦内和焦外表现。

  避免使用广角端在近距离拍摄人像以防止主体变形。

  拍摄带有环境的人像时要增大画面的景深。

  1.使用光圈优先模式控制画面景深

  光圈优先几乎是使用最多的拍摄模式,因为只要设定了一个固定的光圈,几乎就控制了画面的景深效果。在人像摄影中,景深的大小对于塑造画面感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大光圈的采用可以获得较小的景深效果,将人物从背景中剥离出来,虚实的对比可以更好地展示拍摄主体的特征。

贯彻以人为本 如何拍好人像

  使用光圈优先模式控制画面景深

  通过虚化的背景将可爱的小朋友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使得观众的视线牢牢地集中在宝宝的脸上,通过对他表情的解读去揣摩画面以外的内容,如果背景清晰呈现,则宝宝脸部这个视觉焦点的地位将会被背景干扰而变得不够突出和醒目。由于小孩子会很容易被吸引注意力,所以拍摄小孩子时可以利用抓拍来捕捉他们自然的瞬间。

  拍摄过程

  ① 使用M挡拍摄,设置光圈为F2.2,确保可以拥有较小的画面景深。

  ② 根据对光线亮度的判断设置快门速度为1/250s,半按快门测光,相机没有提示过曝或欠曝。

  ③ 宝宝妈妈在旁边以玩具吸引其注意力,移动相机的对焦点至宝宝左眼位置对焦,在其视线前方留白构图。

  ④ 在宝宝露出可爱表情的瞬间按下快门拍摄。

  2.利用长焦距获取浅景深突出人物主体

  长焦距的镜头在拍摄半身或者特写类人像时,往往会产生非常漂亮的背景虚化效果,所以如果你希望拍摄出那种迷人的背景虚化效果照片,准备一只长焦镜头是非常必要的。由于长焦镜头的景深很浅,所以图像很容易模糊,拍摄时对相机的稳定支撑非常重要,如果不能确保稳定握持相机,使用三脚架或者开启镜头防抖功能都是非常必要的。

贯彻以人为本 如何拍好人像

  利用长焦距获取浅景深突出人物主体

  拍摄半身人像时,手部的姿势对画面整体的效果影像很大,如果手臂直直地垂下,则画面往往会显得呆板。相反,如果手臂能够有一定程度的弯曲,则可以让画面具有线条交叉和起伏效果,这将大大提升画面的视觉表现力,同时,伸开的手臂还能为身体形态提供必要的宽度,令画面的构图更加丰满。

  拍摄过程

  ① 为了获取背景虚化的效果,使用70-200mm镜头拍摄。

  ② 使用相机的A挡光圈优先模式,设置光圈为F5.6,相当于将最大光圈收小一挡,这可以令画质比使用最大光圈更好。

  ③ 使用点测光模式对主体右侧脸颊测光,并增加了0.3EV的曝光补偿以使模特皮肤显得更亮丽。

  ④ 引导模特将手部置于身体一侧,同时视线看往另一侧,按下快门拍摄。在竖幅构图时,要通过模特的肢体动作或视线塑造出画面一定程度上的宽度效果,这样能令构图更加饱满。

  3.靠近被摄者获得浅景深效果

  当靠近被摄者后,物距变短了,那么画面的景深就会变浅。所以,如果你没有广角镜头,那就使用下面的组合:大光圈+最长焦距+离拍摄者更近,你会发现你也能拍摄出背景虚化的人像,是的,即使是18-55mm的套机镜头也可以,只不过比起大口径的长焦或人像镜头,虚化效果会差一些。由于靠近被摄者会常常令他们感到紧张,所以这一招最好用在亲近的人身上较为合适,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贯彻以人为本 如何拍好人像

  靠近被摄者获得浅景深效果

  在近距离拍摄人像时,应该对人物的眼睛进行对焦,这是公认的摄影准则tulaoshi,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的清晰对于画面整体的感觉有决定性的作用。近距离拍摄时建议使用最靠近眼睛的自动对焦点进行单次对焦,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画面跑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sheying/)

  拍摄过程

  ① 使用18-55mm镜头的55mm端在1.2m的距离进行拍摄。

  ② 拍摄躺姿人像时,斜线构图会让画面显得更加生动,所以选择了与模特有一定角度的机位进行构图。

  ③ 选择F6.3的光圈,因为18-55mm镜头在长焦端的最大光圈为F5.6,稍稍收小一些光圈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成像质量。

  ④ 与模特沟通,在其表情自然时按下快门进行拍摄。

  4.大景深也能拍好人像

  并不是只有小景深才能让人物主体在画面中显得突出,有时候大景深也同样有很强的表现力,它的特点在于可以清晰地交代出拍摄环境,但是要点在于背景需要简洁且与主体有呼应效果。比如通过色彩对比的方式进行构图取景,选择与主体服饰色彩有对比或者呼应效果的背景,即使景深较大也一样可以将主体很好地反衬出来。

贯彻以人为本 如何拍好人像

  大景深也能拍好人像

  红色和淡蓝色在色带上分属暖色系和冷色系,当大面积的暖色中出现冷色调景物时,它往往会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反之亦然。人像拍摄最忌讳生硬、对称的形体姿态,这样的画面会显得呆板。拍摄全身站姿人像时,要注意主体手脚位置和角度的摆放,通常应该使其呈现出一定的线条变化,比如例图中手臂的弯曲和一只脚的轻微倾斜就产生了生动活泼的感觉。

  拍摄过程

  ① 使用光圈优先模式,设置光圈为F8,这是因为使用的18-55mm镜头属于低挡镜头,光圈收到F8时其光学表现会达到最佳状态。

  ② 对人物主体执行中央重点测光,然后锁定曝光重新构图使主体偏离中心位置,这样可以避免中心式构图的呆板感觉。

  ③ 与模特沟通调整其身体姿态,塑造活泼俏皮的人物形象。

  ④ 在模特嘟嘴的瞬间按下快门拍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sheying/)

        :更多精彩教程请关注图老师摄影教程栏目,图老师摄影群:227888397欢迎你的加入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实战讲解如何用环境与景深

摄影 人像摄影 静物摄影
实战讲解如何用环境与景深

教程详细为你讲解焦点与景深

摄影 人像摄影 静物摄影
教程详细为你讲解焦点与景深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光圈与景深

摄影入门 摄影 光圈
光圈与景深

景深概念与计算

摄影 人像摄影 静物摄影
景深概念与计算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人像摄影全方位实战讲解

摄影 人像摄影 静物摄影
人像摄影全方位实战讲解

光圈与景深的碰撞

光圈 镜头
光圈与景深的碰撞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日常实用生活小常识

日常实用生活小常识

室内人像摄影技巧

室内人像摄影技巧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