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征的治疗与防护

西楼丹枫

西楼丹枫

2016-03-29 07:18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与防护,腕管综合征是一种手部类的疾病,经常使用电脑的人很容易患上这种病症,因为他们总是过度使用手指,重复同样的动作,我们经常说的鼠标手就是其中一种表现。那么你知道腕管综合征是怎么引起的吗?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什么是腕管综合征,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与防护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手部类的疾病,经常使用电脑的人很容易患上这种病症,因为他们总是过度使用手指,重复同样的动作,我们经常说的鼠标手就是其中一种表现。那么你知道腕管综合征是怎么引起的吗?今天图老师小编就向大家介绍什么是腕管综合征,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腕管综合征的简介 2、腕管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3、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与临床表现 4、腕管综合征的检查项目

  5、腕管综合征的治疗 6、腕管综合征的预防

  7、腕管综合征的饮食保健

  腕管综合征的简介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患,也是手外科医生最常进行手术治疗的疾患。

  腕管综合症非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支具制动和皮质类固醇注射等。如果保守治疗方案不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则要考虑手术治疗。

腕管综合征的病理基础是正中神经在腕部的腕管内受卡压

  腕管综合征的病理基础是正中神经在腕部的腕管内受卡压。其发病率在美国约为0.4%,我国尚无明确统计。

  Paget医生于1854年最早描述了两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出现了正中神经卡压的临床表现。

  1913年,法国学者Marie和Foix医生首次报道了低位正中神经卡压症状患者的神经病理检查结果,并提出如果早期诊断并切开腕横韧带,或许可以避免出现神经的病变。

  1933年,Learmouth报道了手术切开屈肌支持带治疗腕管神经卡压的病例。

  1953年,Kremer首次在公开出版物中使用了腕管综合征”来命名这一疾患,并一直被沿用至今。

  腕管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腕管是腕掌部的一个骨——纤维管,拇长屈肌和4根屈指浅肌腱、4根屈指深肌腱及正中神经通过此管

  进入手部。腕管在手腕掌桡侧,由腕骨和腕横韧带构成。腕横韧带坚韧,近侧缘增厚,是压迫正中神经的主要因素。正中神经在腕管中位置表浅,容易受腕横韧带的压迫,造成损伤。

  腕管综合征的发病与慢性损伤有关。手及腕劳动强度大时容易发病。

  引起腕管综合征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

  1.局部因素

  (1)引起腕管容积减小的因素

  如Colles骨折、Smith骨折、舟骨骨折及月骨脱位后畸形愈合,以及肢端肥大症等。

  (2)引起腕管内容物增加的因素

  如脂肪瘤、纤维瘤、腱鞘囊肿、腕管内肌肉位置异常(指浅屈肌肌腹过低、蚓状肌肌腹过高)、非特异性滑膜炎、血肿。

  2.全身性因素

  (1)引起神经变性的因素

  如糖尿病、酒精中毒、感染、痛风等。

  (2)改变体液平衡的因素

  如妊娠、口服避孕药、长期血液透析、甲状腺功能低下。

  腕管综合征发生的原因是腕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受卡压。

  腕管是一个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带组成的骨纤维管道。前者构成腕管的桡、尺及背侧壁,后者构成掌侧壁。

  腕管顶部是横跨于尺侧的钩骨、三角骨和桡侧的舟骨、大多角骨之间的屈肌支持带。正中神经和屈肌腱由腕管内通过,尽管腕管两端是开放的入口和出口,但其内组织液压力却是稳定的。

  腕管内最狭窄处距离腕管边缘约50px,这种解剖特点与腕管综合症患者切开手术时正中神经形态学表现相符。正中神经走行在屈肌支持带下方,紧贴屈肌支持带。

正中神经走行在屈肌支持带下方,紧贴屈肌支持带

  在屈肌支持带远端,正中神经发出返支,支配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浅头,和拇对掌肌。其终支是指神经,支配拇、示、中指和环指桡侧半皮肤。无论是腕管内的内容物增加,还是腕管容积减小,都可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

  最常见的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的原因,是特发性腕管内腱周滑膜增生和纤维化,其发生的机理尚不明了。有时也可见到其他一些少见病因,如屈肌肌腹过低,类风湿等滑膜炎症,创伤或退行性变导致腕管内骨性结构异常卡压神经,腕管内软组织肿物如腱鞘囊肿等。

  有研究认为过度使用手指,尤其是重复性的活动,如长时间用鼠标或打字等,可造成腕管综合征,但这种观点仍存在争议。腕管综合征还容易出现于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机理不明,有观点认为与雌激素变化导致组织水肿有关,但许多患者在孕期结束后症状仍然未得到缓解。

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与防护(2)

  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与临床表现

  1.旋前圆肌综合症

  是正中神经和前间掌侧神经存前臂近侧受压后产生的所支配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

  除示指和拇指屈曲功能受损外,旋前方肌肌力减弱或消失,但无皮肤感觉障碍。不易与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压相混淆,有别于腕管综合征。

  2.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主要表现为腕部桡侧茎突处的疼痛,于拇指与腕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桡骨茎突处有压痛,慢性期可以在该处扪及黄豆大小的硬结。拇指活动不灵活,以晨间明显,偶尔可有弹响。

主要表现为腕部桡侧茎突处的疼痛

  体症上以试验拇指屈向掌心、握拳尺偏、疼痛加重阳性为其特点,可区别于腕管综合征。

  3.神经根型颈椎病

  尤其是颈5-8神经根受累时,也可有手部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状。但除此外。尚有颈肩部及上肢的症状。该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症状往往在颈部活动或腹压增加时加重。

  体检时棘突旁有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颈后伸压颈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显示退行性改变等,可与腕管综合征鉴别。

  4.雷诺病

  腕管综合征有时需与雷诺病引起的手指疼痛相鉴别。该病多见于神经质”的青年女性,主要表现为双手遇冷后的阵发性手指苍白、末端发冷、麻木、疼痛等血管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后期因长期缺血缺氧发作可造成指端的溃疡或坏疽,但没有明显的神经定位体症,也没有神经传导检查的异常。手指的累及并无规律性,可区别于腕管综合征。

  5.其他

  偶尔需与炎症或不明显的外伤鉴别。

  图老师温馨提示

  当怀疑腕管周围骨性异常导致正中神经卡压时,腕管切线位X线片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腕管容积的改变。

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的物理检查结果

  多数腕管综合征患者具有典型的症状和体症,但仍有一些不典型的患者,需要与其他一些神经系统疾患进行鉴别。

  主要鉴别诊断包括:颅内肿瘤,多发性硬化,神经根性颈椎病,颈髓空洞症,胸腔出口综合症,外周神经肿瘤,特发性臂丛神经炎,臂丛下干或其他正中神经病变。

  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的物理检查结果,确诊需要电诊断检查。

  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患者存在典型的临床症状,即正中神经分布区的麻木不适,夜间加重。除了主观性的症状,客观检查也非常重要。

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与防护(3)

  明确出现手指感觉减退或散失以及大鱼际肌肉萎缩是病情严重的表现,而在出现这些表现之前就应该进行治疗干预。

  基于诱发诊断试验的客观性检查也有利于帮助诊断,包括Tinel征,Phalen试验和正中神经压迫试验。

  沿正中神经走行从前臂向远端叩击,如果在腕管区域叩击时出现正中神经支配区域的麻木不适感,为Tinel征阳性。但由于该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不高,不能单独作为诊断的依据。

  Phalen试验是让患者手腕保持于最大屈曲位,如果60秒内出现桡侧三个手指的麻木不适感,则为阳性。

明确出现手指感觉减退或散失以及大鱼际肌肉萎缩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66%-88%的腕管综合征患者可出现Phalen试验阳性,但10-20%的正常人也会出现Phalen试验阳性。

  Durkan医生描述了专用于诊断腕管综合征的正中神经压迫试验。检查者用拇指压迫腕管部位,如果30秒内出现正中神经支配区域皮肤的麻木不适为阳性。

  Durkan报道87%的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压迫试验阳性,还有作者报道了更高的阳性率。因此,该检查是诊断腕管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物理检查。

  神经传导检查和肌电图结果可以帮助确定诊断,排除其他神经性疾患,还可反应压迫的严重程度,对于拟定恰当的治疗策略有重要参考价值。但由于电诊断检查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不能单一依靠电诊断检查来确定诊断。

  当怀疑腕管周围骨性异常导致正中神经卡压时,腕管切线位X线片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腕管容积的改变。

  多数腕管综合征患者具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但仍有一些不典型的患者,需要与其他一些神经系统疾患进行鉴别。

  主要鉴别诊断包括:颅内肿瘤,多发性硬化,神经根性颈椎病,颈髓空洞症,胸腔出口综合征,外周神经肿瘤,特发性臂丛神经炎,臂丛下干或其他正中神经病变。

  临床表现

  腕管综合征在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更高,但原因尚不清楚。常见症状包括正中神经支配区(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感觉异常或麻木。

  夜间手指麻木很多时候是腕管综合征的首发症状,许多患者均有夜间手指麻醒的经历。

患者在白天从事某些活动也会引起手指麻木的加重

  很多患者手指麻木的不适可通过改变上肢的姿势或甩手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患者在白天从事某些活动也会引起手指麻木的加重,如做针线活,驾车,长时间手持电话或长时间手持书本阅读。

  部分患者早期只感到中指或中环指指尖麻木不适,而到后期才感觉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均出现麻木不适。

  某些患者也会有前臂甚至整个上肢的麻木或感觉异常,甚至感觉这些症状为主要不适。

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与防护(4)

  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出现明确的手指感觉减退或散失,拇短展肌和拇对掌肌萎缩或力弱。

  患者可出现大鱼际最桡侧肌肉萎缩,拇指不灵活,与其他手指对捏的力量下降甚至不能完成对捏动作。

  腕管综合征的检查项目

  1.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提示大鱼际肌肌电图及腕指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有神经损害征,对诊断有一定意义。

患者可出现大鱼际最桡侧肌肉萎缩,拇指不灵活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从腕掌近侧腕横纹至拇短展肌的正常时间间隔小于5ms,而在腕管综合征时其神经传导时间延长。

  肌肉电位测定

  可见大鱼际正中神经所支配的肌肉有失神经改变。

  2.X线检查

  X线平片可了解腕骨部位有无骨、关节病理改变。

  3.关节镜检查

  关节镜检查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在关节镜下可以了解腕管内的病理改变情况,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也可以在镜下做腕管松解术。

  4.CT及MRI检查

腕部MRI和CT检查可提供有用的临床信息

  腕部MRI和CT检查可提供有用的临床信息,可用以了解腕管内情况,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检查机理

  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

  医生在患者腕韧带近侧缘处用手指叩击正中神经部位,如果拇指、食指、中指3指出现放射痛者,为阳性。

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与防护(5)

  屈腕试验

  医生让患者将双肘搁于桌上,使前臂与桌面垂直,两腕自然掌屈。

  此时,正中神经被压在腕横韧带近侧缘,如果患有腕管综合征,则会很快出现疼痛症状。

  可的松试验

  医生在患者腕管内注射氢化可的松,如果疼痛缓解则说明患者患有腕管综合征。

医生在患者腕管内注射氢化可的松,如果疼痛缓解则说明患者患有腕管综合征

  止血带试验

  医生将血压计充气到收缩压以上时,仅30~60秒即诱发手指疼痛者为阳性。

  伸腕试验

  患者维持手腕于过度伸展位,很快出现疼痛者为阳性。

  指压试验

  医生在患者腕横韧带近侧缘正中神经部位卡压点,用手指压迫能诱发手指疼痛者为阳性。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jibingyufang/)

  正中神经传导时间

  正常时,正中神经从近侧腕横纹到拇对掌肌或拇短展肌之间的运动纤维传导时间短于5微秒。如果长于5微秒则为异常。

腕管综合征疼痛症状夜间或清晨加重,可放射到肘、肩部

  部分腕管综合征患者的传到时间可达20微秒,这表明他们的正中神经已经受损。传导时间大于8微秒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腕管综合征疼痛症状夜间或清晨加重,可放射到肘、肩部,白天活动及甩手后减轻上述部位的感觉减弱或消失。

  所以不要因为白天症状轻就不予重视,拖延不治疗,甚至会出现手部肌肉萎缩、瘫痪。

  一定尽快去正规医院看医生,以便早日作出诊断,采取措施。

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与防护(6)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腕管综合症非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支具制动和皮质类固醇注射等。

  医生常常建议患者采用支具制动来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症状。 常用的是预制好的支具,佩戴后腕关节被控制在背伸30度位。

  但这样的背伸角度会增加腕管内压力。有研究证实,腕管综合症患者腕管内压力增高,腕关节背伸时压力进一步增加。

  控制症状的最有效体位是中立位。将腕关节固定于中立位,可以降低腕管内压力,但最利于手功能发挥的腕关节位置是背伸30度位。

  考虑到中立位不利于手工能发挥,因此,一般的建议是白天不固定,晚上用支具将腕关节固定在中立位。

口服消炎药和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也是常用方法

  口服消炎药和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也是常用方法,文献报告成功率不一。

  Celiker等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对比了皮质类固醇注射与非类固醇类消炎药联合支具制动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症状都明显改善。但因仅随访8周,结论没有足够说服力。

  Edgell等和 Green 都认为如果局部注射可以暂时缓解症状,则手术成功率很高。也有文献报导激素注射存在并发症,如损伤正中神经等。

  通过啮齿类动物试验模型研究发现,即使将地塞米松直接注射到神经内部,也不会损伤神经。

  所有其它类固醇药物注射到大鼠坐骨神经内时,都会损伤神经。因此,尽管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皮质类固醇注射不建议常规应用[7] 。

  手术治疗

  如果保守治疗方案不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则要考虑手术治疗。1924年,Herbert Galloway做了第一例腕管松解手术。

如果保守治疗方案不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则要考虑手术治疗

  之后,出现了多种手术方法,包括各种切开手术、小切口减压及内窥镜手术等。尽管手术目的是松解正中神经,但也可能因医源性原因造成一束甚至几束正中神经损伤。

  因此,无论偏爱何种手术方式,都应当以可以充分显露正中神经为前提,以免伤及神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jibingyufang/)

  对于腕部结构有损伤、有占位性病变、有滑膜病变、需二次松解减压者,最好还是做切开松解减压,而且还是长切口,以便能实施附加手术。

  使用短切口出现问题时,如操作困难、难于直视等,也应该延长切口,变短切口为长切口,以免发生意外。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与防护

疾病预防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与防护

电脑族需警惕腕管综合征

电脑族 健康常识
电脑族需警惕腕管综合征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腕管综合征孕妈妈别紧张

生活百科
腕管综合征孕妈妈别紧张

是什么导致了腕管综合征的发生

疾病预防
是什么导致了腕管综合征的发生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电脑族手麻要警惕“腕管综合征”

电脑 健康常识
电脑族手麻要警惕“腕管综合征”

poems综合征治疗与护理

疾病预防
poems综合征治疗与护理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防治乳腺纤维瘤

如何防治乳腺纤维瘤

幽门梗塞患者的饮食之道

幽门梗塞患者的饮食之道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