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惊厥效果好

sias00

sias00

2016-03-28 15:30

中医治疗惊厥效果好,小儿惊厥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中的一种,而且一般发病的情况比较严重,危害很大,但是什么是惊厥?高热惊厥的症状如何?中医如何治疗惊厥的? 带着这些问题随着小编一起看看吧。

  小儿惊厥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中的一种,而且一般发病的情况比较严重,危害很大,但是什么是惊厥?高热惊厥的症状如何?中医如何治疗惊厥的? 带着这些问题随着图老师小编一起看看吧。

  目录

  1、小儿惊厥病因及症状 2、惊厥诊断鉴别

  3、中医辨证分型 4、中医治疗惊厥

  5、针灸治疗惊厥 6、中医其他疗法治疗惊厥

  7、惊厥的预防及护理 8、惊厥的注意事项

  小儿惊厥病因及症状

  病因

  惊厥可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放电引起,但这种异常放电可由许多原发性颅内病变(脑膜炎,脑血管意外,脑炎,颅内出血,肿瘤)引起,或继发于全身性或代谢性(如缺血,缺氧,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钠)疾病。

  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对诊断很重要,是进行特殊治疗和估计预后的关键,主要病因如下:

  1、围产期窒息

  围产期严重的窒息可引起缺氧缺血性的脑病,主要发生在满月的婴儿身上,主要变现的特点就是惊厥,还有意识上的障碍。

围产期严重的窒息可引起缺氧缺血性的脑病,主要发生在满月的婴儿身上,主要变现的特点就是惊厥

  惊厥多在生后12小时左右出现,开始为微小型发作,以后可出现强直性或多灶性阵挛性惊厥。

  此时常有颅压增高,窒息更为严重的后果是颅内出血。

  2、产伤性颅内出血是常见的

  由于接生技术提高近年来已逐渐少见产伤性颅内出血。

  因难产或产程延长而致头部物理性损伤使小脑幕或大脑镰撕裂,引起大量硬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体重较大的足月儿。

  通常在生后12~24小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生后第2~3天出现限局性或多灶性阵挛型惊厥。

  3、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主要由于室管膜下胚胎生发基质尚未退化,具有丰富毛细血管,对缺氧、酸中毒极为敏感,易出血。在一次严重窒息或缺氧后2~3天,临床症状突然恶化,神经系统症状在数分钟及数小时内迅速进展,表现为意识障碍、肌张力低下和呼吸节律不整,随着前囟膨隆或紧张,很快出现强制性或多灶性阵挛性惊厥,出血量多者在1~2天内死亡。

  4、感染

  以化脓性脑膜炎最多见,大多为生后感染,发病在生后1周以后。

  临床表现是非常的异性的,一开始惊厥变现的是微小型的,慢慢的变为强值性的或者是多灶阵挛性。

  胎儿在宫内感染风疹、弓形虫和巨细胞病毒,可引起胎儿脑炎,若胎内病变持续至出生时,则生后即可出现惊厥。

  不合并脑膜炎的败血症也可引起惊厥,可能和心血管功能衰竭、血中电解质和葡萄糖代谢紊乱有关。

  5、代谢异常

  (1)、低血糖:血糖<2.2mmol/L(40mg/dl)为低血糖。

  常见于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小于胎龄儿、早产儿和有缺血缺氧及其他应激的新生儿。

  低血糖多发生在生后3天内,常同时有原发病存在,除惊厥外尚可表现为呼吸暂停、意识迟钝、肌张力低下和哺乳困难等。低血糖也可由于遗传代谢病,如:果糖不耐受症、枫糖尿病等引起。

低血糖多发生在生后3天内,常同时有原发病存在

  (2)、低血钙:定义为血清钙水平<1.8mmol/L。生后3天内起病的低血钙与低出生体重、窒息、母亲糖尿病等有关。

  生后1~2周发病的低血钙通常不伴有其他疾病,可能由于母亲维生素D不足、新生儿肾脏和甲状旁腺功能不完善以及牛奶喂养所引起的。

  (3)、低血镁:常与低血钙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发生。

  低血钙婴儿用足量钙剂治疗后惊厥仍持续存在时应考虑低血镁。

  (4)、高钠或低钠血症:高钠血症常因钠的过度负荷或脱水引起,低钠血症通常由于窒息、颅内出血或脑膜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所致。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

  (5)、先天性代谢紊乱:为少见的遗传代谢病,包括枫糖尿病、苯丙酮尿症、尿素循环障碍等。

  (6)、维生素B6 依赖症:为遗传性犬尿氨酸酶缺乏,其维生素B6需要量为正常婴儿的5~10倍。

  6、其他原因

  撤药综合征、核黄疸、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色素失禁症等均可在新生儿期出现惊厥。

  症状

  新生儿惊厥常见的是局灶性的,可能难以辨认。

新生儿惊厥常见的是局灶性的,可能难以辨认

  游走性阵挛性肢体抽动,交替性半侧肢体惊厥或原发性大脑皮质下惊厥(呼吸骤停,咀嚼运动,持续性眼偏斜,肌张力发作性改变)都是常见的。很少有癫痫大发作。

  阵挛性肌肉活动伴肌张力增高和烦躁不安必须与真性惊厥相区别,烦躁不安只有在刺激后才会产生阵挛,握住肢体不动可制止阵挛。

  而惊厥是自发产生的,握住肢体时仍感觉到肢体的抖动。

  惊厥诊断鉴别

  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

  疑颅内感染者需做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必要时做涂片染色和培养等,这是诊断、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对颅内感染、出血的诊断十分重要。特别强调的是对第一次惊厥的患儿应争取做脑脊液检查。

  2、头颅影像

  疑颅内出血、占位性病变和颅脑畸形者,可选做气脑造影、脑血管造影、头颅CT、MRI等检查。

  3、心电图与脑电图检查

  怀疑心源性惊厥者可选做心电图,疑有婴儿痉挛症及其他类型癫痫或脑占位性病变可做脑电图。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癫痫在脑电图表现为棘波、棘慢波和多棘波以及阵发性高幅慢波。EEG对癫痫的诊断阳性率约60%,诱发后阳性率可提高到70%~80%,但脑电图阴性也不能排除癫痫的诊断。

怀疑心源性惊厥者可选做心电图

  4、选择性进行的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①、血、尿、大便常规

  白细胞增高伴核左移提示细菌感染,但需注意部分病毒感染(如乙型脑炎)和单纯惊厥亦可有白细胞增高,白细胞伴原始或幼稚细胞增多则是提示脑膜白血病,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提示脑寄生虫病。尿常规发现有蛋白质、血尿和各种管型时,特别患儿有高血压时,应考虑肾炎所致高血压脑病。值得注意的是对突然高热伴惊厥和严重全身中毒症状的患儿,肛诊或盐水灌肠检查大便是及早诊断中毒型痢疾的重要手段。

白细胞增高伴核左移提示细菌感染

  ②、血液生化检查

  血糖、血钙、血镁、血钠、血磷、肝功能、肾功能等测定。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查可查找相关病因,如血糖过低考虑低血糖或瑞氏综合征,血电解质异常提示可能系电解质紊乱所致惊厥,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则血胆红素特别是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

  ③、其他特殊检查

  如生化、组织化学或染色体检查,常用于诊断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尿三氯化铁试验检查苯丙酮尿症。还有如免疫学检查、毒物检测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

  鉴别诊断

  1、新生儿期

  惊厥发作往往不典型,须与以下现象或疾病相鉴别。

  ①、震颤

  新生儿期常表现有全身或局部的快速颤抖,类似于阵挛样运动,可由突然的触觉刺激诱发,轻柔改变体位可使震颤减弱或消失,这种运动不伴有异常的眼或口、颊运动,这种震颤是新生儿运动反射发育不完善的表现,一般在生后4~6周消失。小于胎龄儿、母亲有糖尿病的低血糖新生儿或母亲孕期服用某些镇静药的新生儿也可出现震颤。而惊厥的幅度大小不等、低频率、无节奏抽动,不受剌激影响,并常伴有异常的眼或口、颊运动。两者较容易区别。

  ②、活动睡眠期出现的眼球转动及呼吸不规则

  正常新生儿的睡眠,约有一半时间处于活动睡眠期。常在入睡开始或将近觉醒时出现,眼球在合拢的眼睑下转动,有节奏的嘴动,面部微笑或怪相,头部和肢体伸展或扭动,但在清醒后这些动作都消失并不再出现,故与惊厥易于区别。难于区别时,可借助于脑电图检查,活动睡眠期的脑电波正常。

  ③、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

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

  生后1个月内起病,肌阵挛主要累及前臂和手,也可累及足、面部、躯干或腹部肌肉。多数出现在NREM期睡眠,REM期少见,偶可为声音等刺激诱发。肌阵挛可为双侧、局部或多灶性,抽动有节律或无节律,常以1~5次/s的频率成串出现,持续数秒。此种成串的肌阵挛性抽动可在睡眠中反复出现,持续20~30分钟,或长达90分钟,可被误认为惊厥持续状态。神经系统检查及脑电图是正常的。偶有家庭史。症状在出生2个月之后减轻,6个月之前消失。长期预后良好,不需治疗。

  ④、早产儿呼吸暂停

  这种呼吸暂停一般持续20s或稍久,常伴有心率减慢,而由于惊厥的呼吸暂停则心率一般保持原状,并不减慢。

  2、婴幼儿期和儿童期

  ①、癔病性抽搐

  见于年长儿,女多于男,有情感性诱因,可表现为惊厥,常呈强直性,持续时间较长,不会发生跌倒和跌伤,无舌咬伤和大小便失禁,面色无改变,不发绀,心率、脉搏、呼吸、血压正常,眼球活动正常,瞳孔不扩大,对光反射正常,意识不丧失,无发作后睡眠,脑电图示正常。用精神暗示疗法能终止发作,而周围有人围观时不易停止发作。在情感因素下有再发倾向。应注意观察发作时表现,排除器质性疾病后谨慎诊断。

  ②、晕厥

  神经性暂时性脑血流减少可致晕厥,多在疲倦、神经紧张,受恐吓等情况下发生,特别是突然站立时发生。发作时面色苍白、出汗、手脚发冷、心跳缓慢、血压下降、意识短暂丧失,甚至短暂肢体发硬、痉挛。平卧后常会迅速清醒,持续时间较短。

神经性暂时性脑血流减少可致晕厥,多在疲倦、神经紧张,受恐吓等情况下发生

  ③、屏气发作

  常因情绪反应引起,多在6~12个月龄起病,大多在3岁后消失。发作前先有啼哭,后有屏气、呼吸暂停、发绀,甚至短暂强直或阵挛,发作1min左右自然终止,呼吸恢复,发绀消失,并再啼哭,随后入睡,发作频度不一,脑电图无异常。有发作先兆者,转移注意力后可中止发作。部分患儿年长后可发生晕厥。

  ④、情感交叉腿综合征

  指发作性两腿交叉摩擦,同时面颊潮红、出汗、双眼凝视、会阴部有分泌物,带有性色彩,常使家长极为恐慌。一般发生在睡前或刚醒后,也可白天发生,发作时将小儿注意力转移到有兴趣的方面去,能够中止或减少发作。有时会阴部搔痒或蛲虫病为其发作诱因。脑电图无特异性异常。一般这些症状仅持续一段时间,能自行缓解,年长后大多停止发作。个别病人日后可能出现行为问题。

  ⑤、抽动障碍

  主要特点是经常出现不自主重复快速痉挛,常见眨眼、面肌抽动及颈、肩、上下肢局限性抽动。精神紧张刺激是促发因素。有意识地控制可暂停,睡眠时消失。发作时意识始终清楚,抽动发作时不会出现跌倒,脑电图无异常。

  中医辨证分型

  急惊风

  一、外感惊风

  1、感受风邪、突然发热、头痛、咳嗽、流涕、咽红、烦躁、神昏、惊厥、舌苔薄黄、脉浮数。

感受风邪、突然发热、头痛、咳嗽、流涕、咽红、烦躁、神昏、惊厥、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方药

  疏风清热,息风镇惊。银翘散加减。

  2、感受暑邪,壮热多汗,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烦躁昏迷,四肢抽掣,惊厥不已,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方药

  祛暑清热,开窍镇惊。清瘟败毒饮加减。

  3、感受疫邪

  1)、气营两燔,起病急骤,高热,烦躁,口渴,谵妄,神昏,惊厥,舌深红或绛,苔黄糙,脉数有力。

  治法方药

  清热解毒,凉血息风。白虎汤合紫雪丹加减。

  2)、湿热疫毒,突然壮热,神志不清,或烦躁谵妄,反复抽搐,惊厥不已,呕吐腹痛,大便腥臭或挟脓血,舌红苦黄腻,脉滑数。

  治法方药

  清热化湿,解毒息风。黄连解毒汤加减。

  二、痰食惊风

  先见纳呆、呕吐、腹痛、便秘、痰多等,继而发热神呆,迅即出现昏迷痉厥,喉间痰鸣,腹部胀满,呼吸气粗,苔黄厚而腻,脉弦滑。

先见纳呆、呕吐、腹痛、便秘、痰多等

  治法方药

  消食导滞,涤痰镇痉。玉枢丹合保和丸加减。

  三、惊恐惊厥

  面色时青时赤、频作惊惕、偶有发热、大便色青、脉多数乱。

  治法方药

  镇惊安神。抱龙丸或安神丸。

  慢惊风

  1、土虚木亢

  形神疲惫,面黄不饮,嗜睡露睛,粪稀青绿,时有腹鸣,四肢不温,足跗及面部轻度浮肿,神志不清,时或抽搐,舌淡苔白,脉沉弱。

形神疲惫,面黄不饮,嗜睡露睛,粪稀青绿,时有腹鸣,四肢不温

  治法方药

  温运脾阳,扶土抑木。缓肝理脾汤加减。

  2、脾肾阳衰

  面色白或灰滞,囟门低陷,精神极度萎顿,沉睡昏迷,口鼻气凉,额汗,抚之不温,四肢蹶冷,手足蠕蠕震颤,大便澄澈清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面色白或灰滞,囟门低陷,精神极度萎顿,沉睡昏迷,口鼻气凉,额汗

  治法方药

  温补脾肾,回阳救逆。固真汤或逐寒荡惊汤加减。

  3、阴虚风动

  虚烦疲惫,面色潮红,身热消瘦,手足心热,肢体拘挛或强直,时或抽搐,大便干结,舌光无苦,质绛少津,脉细数。

  治法方药

  育阴潜阳,滋水涵木。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或三甲复脉汤加减。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中医治疗惊厥效果好

中医保健 中医养生 中草药
中医治疗惊厥效果好

中医治疗效果好

疾病预防
中医治疗效果好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中医治疗发烧效果好

中医保健 中医养生 中草药
中医治疗发烧效果好

中医治疗小儿多动症效果好

中医保健 中医养生 中草药
中医治疗小儿多动症效果好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中医治疗肝腹水效果好

疾病预防
中医治疗肝腹水效果好

中医治疗尿毒症效果好

疾病预防
中医治疗尿毒症效果好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中医治疗新生儿腹泻

中医治疗新生儿腹泻

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

 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