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血虚症

西江月1989

西江月1989

2016-03-28 15:24

中医如何治疗血虚症,虽然我们现在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但是人的健康意识下降了,很多人看起来面色红润,其实是亚健康的。血虚是中医9大体质中的一种,血虚的人也会伴随气血。那么血虚怎么办呢?中医如何治疗血虚症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虽然我们现在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但是人的健康意识下降了,很多人看起来面色红润,其实是亚健康的。血虚是中医9大体质中的一种,血虚的人也会伴随气血。那么血虚怎么办呢?中医如何治疗血虚症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目录

  1、血虚体质是如何形成的 2、血虚体质常见易患疾病

  3、血虚的辨证施治 4、中药补血方

  5、老人血虚吃什么好 6、中医六大补血秘方治疗血虚症

  7、中医治疗血虚证的方法 8、宫寒血虚可试针灸疗法

  9、治血虚的食疗偏方 10、血虚阴亏的人吃什么好

  血虚体质是如何形成的

  血虚是什么你知道吗?其实是指我们体内的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后期或经闭,脉细等为常见证候。

  血瘀质就是全身性的血脉不那么畅通,有点儿缓慢淤滞,但是又达不到疾病的程度。“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因此血瘀体质很容易产生各种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以及肿瘤包块等。

  长期服药

  药物都要通过肝脏代谢,长期服药会加重肝脏的负担,肝脏长期受累,就容易产生血瘀;

肝脏长期受累,就容易产生血瘀

  七情不调

  总是心情抑郁,喜欢钻牛角尖,这样的话容易伤到我们的肝脏,如果肝脏长时间不舒服的话,容易导致体内生血瘀;

  痤疮

  常见难以透脓的暗紫小丘疹或结节为主。痤疮之后的暗疮印(色素沉着)很难消散;

  久病不愈

  久治不愈,容易使血瘀在微循环系统得到发展,逐渐促生血瘀体质;

  受到比较严重的创伤

  受创伤后,体内会留有难以彻底消融的瘀血,体质就此发生变化,从而促生血虚体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

  工作生活环境寒冷

  血脉越到寒冷就容易凝起来,长时间在寒冷的环境里工作的话容易导致身体出现阳虚体质,这种体质一般都间杂瘀血。

  血虚体质常见易患疾病

  1、血瘀体质的人体型有胖有瘦。血瘀体质肥胖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压、中风、冠心病、痛风、糖尿病等。血瘀体质消瘦的人,怎么吃都不胖,极有可能是阴虚兼杂,最易生肿瘤;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

  2、偏头疼、胁肋间神经痛。不同于气郁体质的胀痛,血瘀体质的偏头痛是固定的刺痛!常见于气温下降、七情不和时发作或加重;

  3、抑郁症;

  4、肿瘤是体内气血津液的凝滞。是血瘀体质最典型、也是最严重的病症之一。

  血虚体质很有可能被这些问题困扰

  1、皮肤发暗发青、疼痛、干燥、瘙痒、出现小包块;

  2、容易脱发,而且不好治;

  3、舌头上有长期不消的瘀点和瘀斑,瘀血严重的人舌根部两边小静脉怒张;

  4、表情抑郁、呆板。面部肌肉不灵活;

  5、健忘、记忆力下降。肝气不舒展,经常心烦易怒。

  血虚的辨证施治

  1.心悸病中见血虚证

  证候:心悸,头晕,失眠多梦,面白无华,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脉细弱。治则: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主方:归脾汤。方药: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远志、龙眼肉、酸枣仁炒、党参、木香、甘草炙、生姜、大枣。

  2.虚劳病中见血虚证

  临床表现每以心、肝血虚症状为主。

  (1)心血虚证候: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淡、脉细或结代。治则:养血安神。主方:养心汤。方药:当归、生地黄、熟地黄、党参、麦门冬、五味子、炙甘草、柏子仁、茯神、灯芯草、莲子。

  (2)肝血虚证候:头晕、目眩、耳鸣、胁痛、惊惕不安、月经不调、经闭,甚则肌肤甲错、面色苍白、舌质淡、脉弦细。治则:补血养肝。主方:四物汤加味。方药: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

  3.眩晕病中见血虚证

  证候: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白无华,唇甲苍白,常兼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失眠等。治则: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主方:归脾汤。方药: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远志、龙眼肉、酸枣仁炒、党参、木香、甘草炙、生姜、大枣。

  4.头痛病中见血虚证

  证候:头痛头晕,隐隐作痛,遇劳加重,面色少华,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治则:补养气血。主方:八珍汤。方药:晒人参、白茯苓、白术、炙甘草、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5.便秘病中出现血虚证

  证候:大便干结,排出困难,乏力,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口唇色淡,脉细。治则:养血润肠通便。主方:润肠丸。方药:当归、生地黄、桃仁、火麻仁、枳壳。

  6.出血性疾病中见血虚证

  证候:鼻衄,或兼齿衄、肌衄,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耳鸣,心悸,脉细无力等。治则:补气摄血。主方:人参归脾汤。方药:黄芪炒、白术、当归、白茯苓、远志、龙眼肉、酸枣仁炒、晒人参、木香、甘草炙、生姜、大枣。

  7.发热病中见血虚证

  证候:发热,夜重昼轻,心悸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脉细数。治则:清热养血。主方:当归补血汤。方药:当归、黄芪。

  7个方法能治愈血虚症

  早睡早起保证良好睡眠

  血虚的人需要有充足的睡眠,这样才能够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减轻身体疲倦、身体乏力这些状况,而且要提高睡眠质量,睡前可以喝一杯牛奶。

  保持良好的心情

  想让气血顺畅,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情,千万不能急躁,否则会加重身体不适的。好的心情可以让自己放松全身,帮助你血液循环,就不会出现血虚这种情况了。

  户外锻炼方面

  经常参加一些户外体育活动,比如慢跑,打球,游泳,练功,跳舞等,要至少坚持半小时以上,能吸收新鲜空气,增强体力和造血功能,增加身体血液总量,让全身感觉顺畅。

  多到户外游玩

  除了平常去外面锻炼,还要多去郊外游玩,侧地放松自己,可以吸到新鲜的空气,让你烦躁的心情豁然开朗,陶醉在这大自然当中。

  多吃补气血蔬菜

  山药营养丰富,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如果想增加营养功效,可以把山药和核桃一起吃,能补中益气,强筋壮骨;把山药和鸭肉一起吃,能健脾养胃,固肾;把山药和羊肉一起吃,能补血,养颜,强身,通便。注意在选购山药时,尽量选购细长的,比短粗的要好一些。此外,多吃些红薯心菜、芹菜、胡萝卜、白萝卜等都不错。

  少吃辛辣油腻食物

  气血不足通常会导致脾胃受损,因此要少吃辣椒、大蒜、洋葱等辛辣刺激食物,油炸类的也要少吃,以保护脾胃,避免加重气血不足的症状。

  多喝粥汤类

  粥汤类的营养非常全面,比如山药粥、羊肉汤、双耳汤(黑木耳、银耳)、大枣粥、生姜红糖水等,有很好的健脾补肾益气等功效。此外小米粥要多喝,温脾养胃的同时能起到安神的作用。

  中药补血方

  ①桑椹50g,枸杞子20g。水煎服。

  ②黄芪50g,大枣10枚,当归9g,枸杞子9g。水煎服。

  ③人参6g,大枣10枚,水煎服。治失血性贫血,大出血后引起的虚脱和身体虚弱。

  ④熟地12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水煎服。

  ⑤生地30g,麦冬12g,枸杞子12g,先煎汤,再煮鸡、鸭血汤,放调料。用于缺铁性贫血阴虚型患者。

  ⑥熟地12g,首乌12g,黄精12g,灵磁石30g,代赭石30g,麦饭石30g,大枣5枚,水煎服。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⑦黄芪30g,当归12g,水煎服。用于气血两亏型的贫血。

  血虚之人需要忌食下列食物

  1.大蒜:属于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常吃,易动火耗血。所以,《本草经疏》中明确告诫:“气虚血弱之人,切勿沽唇。”

  2.荸荠:根据前人经验,血虚者不宜多吃荸荠。如《本经逢原》中就曾指出:“荸荠兼耗营血,故孕妇血竭忌之。”此外,血虚者还应忌吃或少吃白酒、薄荷、生萝卜、菊花、海藻、草豆蔻、荷叶、槟榔等。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中医如何治疗血虚症

中医保健 中医养生 中草药
中医如何治疗血虚症

中医如何治疗丹毒

疾病预防
中医如何治疗丹毒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中医如何治疗胃酸

疾病预防
中医如何治疗胃酸

中医如何治疗高钾血症

疾病预防
中医如何治疗高钾血症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中医如何治疗落枕

疾病预防
中医如何治疗落枕

中医如何治疗睡觉盗汗

中医养生 中医保健 中草药
中医如何治疗睡觉盗汗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夏季减肥势在必行

夏季减肥势在必行

中医夏季养生必知四字诀

中医夏季养生必知四字诀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