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轻松治关节炎

my馃尀

my馃尀

2016-03-28 14:19

中医教你轻松治关节炎,提到关节炎,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的吧。特别是早晨,关节疼痛是很痛苦的,而且行动不便,那么有了关节炎怎么办呢?今天,小编就关节炎如何治疗,关节炎偏方及关节炎症状来跟大家讲讲。

  提到关节炎,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的吧。特别是早晨,关节疼痛是很痛苦的,而且行动不便,那么有了关节炎怎么办呢?今天,图老师小编就关节炎如何治疗,关节炎偏方及关节炎症状来跟大家讲讲。

  目录

  1、关节炎的症状 2、中医治疗骨性关节炎

  3、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4、关节炎的中药治疗

  5、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 6、骨性关节炎偏方

  7、关节炎吃什么好 8、如何预防关节炎

  关节炎的症状

  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节病变,属于中医骨痹、顽痹、尪痹,历节风。

  本病不同于一般的风寒湿痹,病变首先发生在关节滑膜,然后侵及关节软骨、韧带、肌腱以及全身结缔组织。

  在病变的骨错位肌腱产生血瘀、痰粘聚在一起,难以去除,关节受累出现红肿,肿胀,热,疼痛。

  四肢小关节特别是掌指及近端指关节有晨僵、肿痛、梭形肿胀,甚至骨关节面侵蚀、融合,关节间隙显著狭窄或消失,关节变形、强直等。

关节变形、强直

  1、疼痛

  是关节炎最主要的表现。

  2、肿胀

  肿胀是关节炎症的常见表现,与关节疼痛的程度不一定相关。

  3、功能障碍

  关节疼痛及炎症引起的关节周围组织水肿,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慢性关节炎患者因长期关节活动受限造成永久性关节功能障碍。

  4、体征

  不同类型的关节炎体征也不同,可出现红斑、畸形、软组织肿胀、关节红肿、渗液、骨性肿胀、骨擦音、压痛、肌萎缩或肌无力、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及神经根受压等体征。

  中医治疗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在中国传统医学属骨痹类,是指因风寒湿邪杂合,侵袭人体,闭阻气血,所发生的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麻木,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的疾病。

  《素问痹论》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这是我国在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中对骨痹的论述。

  骨性关节炎又称变性关节炎、变性关节病等。

  其病变性质为关节的变性,而非炎性,故称变性关节炎。

  传统上又将本病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前者指引起关节软骨的变性,其原因不明。

  后者则指在已知的病变基础上发生。多数原发性变性关节炎,经仔细检查后,常可发现引起病变的原因,故原发性变性关节炎极为少见。

  本病的发生可由于重力过度增加而作用于正常的关节软骨所致,或重力虽没有增加,而关节或骨质原先已有病变。

  这两者都可使关节支承力不足,致关节软骨发生变性及伴发其他病变。

  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常发生于晨间,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但如活动过多,疼痛又可加重。

  另一症状是关节僵硬,常出现在早晨起床时或白天关节长时间保持一定体位后。

  检查受累关节可见关节肿胀、压痛,活动时有摩擦感或“咔嗒”声,病情严重者可有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1、风寒湿痹证

  症状:肢体、关节酸痛,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加重,活动时疼痛加重,舌苔薄白或白滑,脉弦或紧或涩。

舌苔薄白或白滑

  治法:祛风、散寒、逐湿、补肝肾,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三痹汤、蠲痹汤或防己汤加减。

  独活12g,防己12g,秦艽10g,当归15g,白芍10g,川芎9g,生黄芪30g,桂枝10g,苍、白术各12g,云苓15g,细辛9g,威灵仙30g,蜈蚣2条,炙甘草6g。

  加减:上肢痹,羌活、桂枝可加至15~30g。

  下肢痹,防己、牛膝各用至15g。

  寒湿甚,加制川乌(或制草乌)15~20g。

  湿热甚,加黄柏、制南星、土茯苓各15~30g。

  2、瘀血痹阻证

  症状:痹痛日久,患处刺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或痛而麻木,屈伸困难,反复发作。

  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呈黯瘀色,舌体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2g,五灵脂9g,地龙15g,川芎9g,没药9g,香附9g,羌活9g,秦艽12g,牛膝15g,甘草6g。

甘草用来治关节炎

  加减:痛在腰腿者,加乌梢蛇15~20g,去羌活,加独活。

  痛在腰以上者,去牛膝加姜黄。

  3、肝肾不足证

  症状:腰膝酸软,骨节疼痛,屈伸不利,筋肉萎缩,肢体麻木,遇劳加重。

  且反复发作,可伴面白无华,形寒肢冷,或头晕耳鸣,筋脉拘急,舌质淡苔白,或舌质红苔薄,脉沉弱或沉数。

  治法:滋肝补肾,舒筋活络。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

  熟地12g,茯苓15g,山药15g,山茱萸12g,丹皮9g,泽泻9g,当归12g,白芍12g,桑寄生12g,杜仲12g,补骨脂15g,鸡血藤15g。

山药用来治关节炎

  加减:关节肿甚者,加胆南星15g,蜈蚣3条,全蝎6g。

  关节沉重感,肌肤麻木者,加苍术、土茯苓各30g。

  关节急性发作时自觉热感,得凉稍舒者,加羚羊角骨10~15g。

  关节肌肉萎缩者,重用生黄芪30~45g,蜂房10~15g,靳蛇15g。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关届中医的“痹症”范踌,其临床特征则与“历节病”、“白虎历节风”较为相似。

  汉代张仲景在《金匾要略》中,对“历节病”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已有较系统的论述。

  其中所载桂枝芍药汤、乌头汤、越婢加术场等方因其疗效显著,至今仍被沿用。

  继后,在唐代《千金方》、明代《普济方》、清代《张氏医通》等著作中,对本病关节晚期变形的特点均有形象的描述,并收载了治疗历节病的各类药物处方及针灸、按摩等多种治疗方法。

  中医对类风关病因病机的认识,经过三十年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探索,自前比较倾向于外邪、正虚、瘀加三个方面。

  外邪由于久居严寒之地,或常在野外、露天住宿或居住潮湿,冒雨涉水等等。

冒雨涉水会导致关节炎

  以致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壅塞经络,凝滞关节,久而为痹。若风寒湿邪郁久化热,熏蒸津液,饮酒积聚形成湿火而成风湿热痹。

  正虚由于禀赋不足或调摄不当,遂使气血虚弱,腹理疏豁,寒湿之邪乘虚而人,阻遏营卫留连于筋骨血脉而致病。

  病变主要涉及。脾、肝、肾三脏。

  脾为后天之本,主四肢肌肉,“脾虚则四肢不用”。

  肝主筋,肾主骨,若房室不节,喜怒失调致肝肾精气亏损,则无以儒养筋骨,至虚之处即容邪之所,三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以致关节、筋脉、肌骨变形、肿胀、疼痛、屈伸不利等症。

  瘀血由于病久屡发不愈,经脉违和,导致气血周流不畅而壅踞经隧,加之督脉空虚,寒湿侵袭筋骨,凝滞于脉络。

  如此寒湿、痰浊、瘀血与贼风互相胶结,凝聚不散,深入骨骷而致关节僵硬,并出现皮下结节等症。

  一般说来,病之初起以邪实为主,病位在皮肉经络,久病则多属正虚邪恋,病位深入筋骨脏腑。由于病情反复发作,久病人络而致血瘀。

  邪、虚、瘀三者既相互区别。又互相渗透互为因果。

  因此根据病机人手,分别从祛邪、补虚、化瘀为主进行论治,是近年来中医药诊治类风关的特点。

  辨证分型

  目前中医辨证分型比较起于一致,主要分为以下六型。

  1、风寒湿型关节肿痛,游走不定或痛有定处,通寒加重,得热则减,关节屈伸不利或局部发凉,四肢关节深重,局部肌肤麻木不仁,全身畏寒怕冷,大便塘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象沉紧或沉缓。

  2、风湿热型起病较急,关节肿胀,疼痛剧烈,局部灼热发红,手不可近,活动受限,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喜冷恶热,小便短赤。

  舌质偏红,舌苔白干或黄糙,脉滑数或德数。

  3、气血两虚关节疼痛,肿胀变形,行握俱艰,面色胱白,心悸乏力,身疲困倦。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弦紧。

  4、脾紧阳虚关节肿痛,长期反复难愈,病变骨节僵硬,活动受限,屈伸不利,疼痛悠悠。

  同时见面色淡白,肌肉瘦削,神倦乏力,细食减少,畏寒,腰腿酸软,大便清薄,小便清长,夜尿频。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细弱。

  5、肝肾阴质关节疼痛难愈或拘挛不利,局部常有轻度灼热红肿,疼痛多以夜间为明显。

  同时伴有形体赢瘦,头晕目眩,耳呜咽干,心烦少寐,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象细数。

  6、痰瘀交阻痹证历时较长,关节强直,关节周围呈黯黑,疼痛剧烈,筋健僵硬,肌肉萎缩,或见关节畸型,或出现皮下结节,全身情况较差。舌质紫喑有瘀斑,脉来濡涩。

  针灸疗法

  体针

  取穴:大椎、身往、神道、至阳、筋缩、脾俞、肾俞、小肠俞、委中、阳陵泉、足三里、太溪、丘墟。

针灸足三里治疗关节炎

  配穴:上肢受累加天宗,下肢受累加秩边。

  操作:大椎、身柱、神道。至阳、筋缩、小肠俞、委中等穴均用徐疾泻法。

  脾俞、肾俞、大溪等穴均用浅刺轻捻补法。

  足三里用徐疾补法,阳陵泉、丘墟等穴用平补乎泻法,天宗用“合谷刺”,使感应向肩部放射。

  秩边穴用“输刺”,便感应向下肢放射。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

  蜂针

  取穴:上肢肩髁、濡俞、肩并、曲池,少海、外关、中清等。

  下肢:风市、阳关、犊鼻、委中、阳谷、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等。

  腰部: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联俞等。

  操作:上午先予一只蜜蜂螫刺病人腰椎二侧皮肤,10秒钟后拔出,若无明显反应,下午在另尸侧皮肤上再用一只蜜蜂螯刺,1分钟后拔出。

  若半小时内仅有轻度反应(红肿范围直径在5毫米以内),体温、血压、尿常规无明显变化者,为阴性。

  若呈中度局部反应,须进行脱敏后,再行治疗。

  具体方法:局部常现消毒,用摄于轻轻夹住蜜蜂头部,使其腹部末端接触皮肤,蜜蜂即弯曲腹部伸出尾部的钩针刺人。

  30分钟后用镊子拔出螫针,再行局部消毒,每日1次,蜜蜂只数可逐渐增多,最多一次用20余只。

蜜蜂只数可逐渐增多

  销灸

  取穴:督脉(大椎穴腰俞穴)。

  敷药制备:斑席粉(50%麝香,20%斑螫粉,15%丁香粉,肉桂15%)1-1。8克,去皮大蒜500克捣烂成泥,陈艾绒200克。

  病人俯卧裸露背部,在脊柱上作常规消毒,涂上蒜计,在脊柱正中线瞰上斑麝粉,并在脊柱自大椎穴至腰俞穴处铺敷2寸宽、5分厚的蒜泥一条。

  然后在蒜泥上铺成长蛇形艾注一条,点燃艾注头、身、尾三点,让其自然烧灼。

  燃尽后再继续铺艾注施灸(一般以2-3壮为宜)。

  灸毕移去蒜泥,用湿毛巾轻轻揩干。

灸毕移去蒜泥

  时间在夏暑三伏天,以白天为宜。灸后起泡可田消毒外挑破,用药棉指干,再涂上龙胆紫。

  软位注射

  取穴:上肢肩骼、曲地、外关、阳地、合谷,以曲池、外关穴为主。

  下肢:鹤顶、阳陵泉、犊鼻、绝骨、解溪、昆仑、太冲,以阳陵泉为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

  腰背:大椎、身往、大杼、至阳、命门,以大抒穴为主。

  药物:迫风速注射液(由风仙、透骨草、骨碎补等药制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

  每次穴位注射时选用3-6穴位,每穴注射药液0.5--0.8毫升,10次为一疗程。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中医教你轻松治关节炎

中医保健 中医养生 中草药
中医教你轻松治关节炎

中医巧治关节炎

中医保健 中医养生 中草药
中医巧治关节炎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关节炎怎么治

疾病预防
关节炎怎么治

中医治疗骨关节炎 关节炎中医疗法

生活百科
中医治疗骨关节炎 关节炎中医疗法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针灸法巧治关节炎

中医保健 中医养生 中草药
针灸法巧治关节炎

下颌关节炎怎么治

生活常识
下颌关节炎怎么治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你不知道的治偏头痛妙招

你不知道的治偏头痛妙招

6个方法赶走紧张情绪

6个方法赶走紧张情绪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