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湿疹更安全

fangebushuohua

fangebushuohua

2016-03-28 14:13

中医治疗湿疹更安全,提起湿疹,相信大多数人不会感到陌生。湿疹是一种皮肤病,如果治疗不到位会反复发作。那么湿疹到底该怎么治呢,今天,小编就湿疹怎么办,湿疹怎么治疗及湿疹吃什么药来跟大家讲讲湿疹。

  提起湿疹,相信大多数人不会感到陌生。湿疹是一种皮肤病,如果治疗不到位会反复发作。那么湿疹到底该怎么治呢,今天,图老师小编就湿疹怎么办,湿疹怎么治疗及湿疹吃什么药来跟大家讲讲湿疹。

  目录

  1、中医治疗湿疹 2、湿疹吃什么中药

  3、治疗湿疹的偏方 4、针灸治疗湿疹

  5、湿疹的按摩方法 6、湿疹食疗法

  7、湿疹不能吃什么 8、如何预防湿疹

  中医治疗湿疹

  中医认为治疗湿疹多为邪侵、毒邪、血瘀、血燥证、治湿疹大多采用热、降温法,再利用寒物、早期有效,但往往不能去根。

  长期使用湿疹治疗造成皮肤病转为慢性迁延反复发作,脾胃功能失调,胃腹胀痛,湿气日重,继发感染。

  在湿疹治疗方面《内经》说,诸湿胀满,皆属于脾,湿性重浊粘滞,易于阻遏气机,皮肤表现为水疮、皮肤糜烂、渗出、结痂等。

  根据中医的治疗原则,皮肤病湿疹发生主要在于生肌不足,生发受阻,不能促进气血循环。

  养太和,机体天人合一,神形合一,通过肺脾肾同行治疗各类皮肤病,并以焕血活肤疗法秘传。

  中医治疗湿疹法对于湿疹的用药,讲究通过宣肺、健脾、益肾,焕发血液生机,恢复血液正常的组份和应有的功能,使坏死的肌肤或细胞脱落,新生正常的肌肤,治愈湿疹等皮肤病,方法如下。

对于湿疹的用药,讲究通过宣肺

  1、内治法

  ⑴急性湿疹

  通常是因感染湿、毒导致皮肤大面积产生水疱且剧痒,治宜方法要根据患者发病的部位来开中药处方。

  如果在上身发作,应疏风清热,如果湿疹在下半身,毒素下行,在开方时应在偏祛湿。

  ⑵亚急性湿疹

  常因为是湿滞热结,重在补脾,因为脾失健运,则下注肛门,积留于肌肤,治疗应该以清热解毒,健脾除湿,方剂。瘙痒甚者加地肤子等。

  ⑶慢性湿疹

  大部分是由于血虚生风,化燥伤阴所致,治疗上应该采用养血祛风润燥方剂,对于一些晚上特别剧痒的老年人群,处方中应偏重珍珠母、生龙骨等成分。

  2、外治法

  ⑴急性湿疹

  大量渗液时,可用中药煎汤待冷湿敷,擦洗过后,擦湿疹专用药水,药膏,每日3次,如果大面积的水疱,可以通过中药煎水泡澡、坐浴。

  ⑵慢性湿疹

  可用湿疹自制药膏外涂,每日2~3次。结合中药汤水煎擦洗,每日2~3次。持续三天可见效果。

  祖国医学对皮肤病治疗有极其丰富宝贵的经验。它把皮肤病的病因常归为风、火(热)、湿、燥、血瘀等几方面,根据辨证论治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法则。

  一、活血祛风法

  用于属“风”的患者,其皮疹常具有游走不定,奇痒或出现风团的特点。

  常用药物有防风、荆芥、薄荷、羌活、苍耳子、稀莶草、大风艾、大飞扬、川芎、鸡血藤、当归等。

薄荷用来治湿疹

  二、清热解毒法

  用于属“热”的患者,其皮疹常具有红、肿、痛、热的特点。

  常用中药物有金银花、黄芩、黄柏、黄连、地胆头、鱼腥草,野菊花、蒲公英、穿心莲、羊蹄草、木芙蓉、雾水葛等。

  三、祛湿法

  用于属“湿”的患者,其皮疹常具有水龅、皮肤糜烂、渗液,浮肿等特点。

  常用药物有车前子、滑石、生苡仁、马齿苋、萆藓、茯苓、通草、猪苓、泽泻、蛇床子等。

  “湿”常与“热”和“风”相兼,故可在祛湿药中加入清热、祛风等药物,成为“清热利湿法”,“祛风除湿法”。

  四、养血润燥法

  用于属“燥”的患者,其皮疹常具有干燥、脱屑、皲裂,革化等特点。

  常用药物有当归,地黄、玄参、麦冬、白芍,首乌、胡麻仁等。

  如伴有抓痒症状,常在养血润燥的方剂中加入一些祛风的药物。

  五、活血化瘀法

  用于属“血瘀”的患者,其皮疹常具有色素沉着增加、紫斑、出现暗红色结节等特点。

  常用药物有当归,桃仁、红花、赤芍,丹皮等。

当归用来治湿疹

  慢性湿疹治疗

  1、湿型

  粟米疹疱,破流脂水,湿润糜烂,浸淫成片,搔痒心烦。皮肤红赤属热,流水结痂属湿,干燥落屑属风。

  治疗:宜清利湿热,兼以解毒。

  常用方剂:如银花丹皮汤等。

  外用:湿痒油膏、五味去湿散,皮湿一号膏,皮湿二号膏,连柏湿疹膏。

  2、干型

  皮肤呈现赤褐斑疹,附以鳞屑,粗造肥厚,或现苔癣样损害。

  治疗:宜疏风润燥,兼以清热。

  常用方剂:如荆芥蝉蜕汤等。

  外用:雄黄膏方一、保肤膏、疮松烘疗条。除上述治则外,对各种慢性湿疹,也应进行辨证施治。

  如阴囊湿疹,多为下焦湿热,宜内服黄柏疮术汤,或草解渗湿汤。其湿型,外用地榆水或橄榄水湿敷。

  干型,外用肾囊风油膏,石膏白芨膏、石膏枯矾膏。

  单验方

  臭梧桐洗剂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

  臭梧桐31克,野菊花31克,地肤子31克,明矾10克,水煎,熏洗。

  湿疹吃什么中药

  方剂1

  五倍子30克。

  制用法:加水500毫升,煎煮1小时,去渣浓缩成50毫升,冷却后加甘油5毫升。外敷患处,每日3次。

  适应症:急性湿疹。

  方剂2

  白鲜皮、当归、苦参、黄柏、威灵仙、秦艽各15克,何首乌、乌梢蛇各30克,蛇床子8克,白花蛇1条。

首乌用来治湿疹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药渣煎水熏洗患处。一般3-6剂可见效。

  适应症:湿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

  方剂3

  葱白500克,猪肠200克,砂糖75克。

葱白用来治湿疹

  制用法:将葱白、猪肠洗净,和砂糖一块放入锅内,加香油炒拌4分钟左右,再加水适量,盛于碗中蒸熟。

  适应症:慢性湿疹。

  方剂4

  龙胆草、黄芩各10克,生地、六一散(包煎)各15克,地肤子、白鲜皮、木通各9克,车前草30克。

  制用法:水煎内服。同时外用青黛15克,海螵蛸30克,煅石膏120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麻油调敷患处。

  适应症:急性湿疹。

  方剂5

  苦参30克,苍耳子15克,花椒12克,食盐10克。

  制用法:煎汤。熏洗患处。

  适应症:湿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

  方剂6

  滑石粉6克,轻粉、冰片各3克。

  制用法:共研细末,香油调成糊状。涂抹患处,每日3次。

  适应症:阴囊湿疹。

  方剂7

  金银花、连翘、茵陈各15克,黄柏、栀子各10克,苦参、白鲜皮各12克,生厂膏、车前草各30克。

金银花用来治湿疹

  制用法:水煎内服。用马齿苋、仙柏叶、地榆各60克。枯矾30克,煎汤外洗患处。

  适应症:急性湿疹。

  方剂8

  赤芍、当归、泽泻、茯苓各9克,苍术、白术、厚朴、橘皮各6克,桂枝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湿疹。

  方剂9

  当归、川芎、荆芥、蛇床子、苍术、黄柏各9克,赤芍、地肤子、白鲜皮、苦参各15克,连翘12克,金银花、蒲公英各24克,土茯苓30克,甘草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急性湿疹。

  方剂10

  土茯苓30克,花椒15克,猪大肠1副。

  制用法:炖汤服之。

  适应症:顽固性湿疹。

  方剂11

  青黛、炉甘石、滑石各10克,冰片2克。

  制用法:共研细末,麻油调。抹患处。

  适应症:急性湿疹。

  方剂12

  吴茱萸12克。

  制用法: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敷患处。

吴茱萸研成细末

  适应症:湿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

  方剂13

  生蒲黄粉适量。

  制用法:生蒲黄过筛,筛去杂质,研粉。将药粉直接撒在患处,渗液湿透药粉时,再继续撒药。

  适应症:湿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

  方剂14

  海螵蛸、炮山甲各18克,梅片1克。

  制用法: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将药末撒在患处。

  适应症:湿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中医治疗湿疹更安全

中医保健 中医养生 中草药
中医治疗湿疹更安全

中医治疗婴儿湿疹

生活百科
中医治疗婴儿湿疹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中医治疗更放心

中医养生 中医保健 中草药
中医治疗更放心

中医治疗婴儿湿疹的验方

生活百科
中医治疗婴儿湿疹的验方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中医治疗新生儿湿疹

新生儿湿疹 中医保健 中医养生 中草药
中医治疗新生儿湿疹

中医治湿疹效果好

疾病预防
中医治湿疹效果好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拍打身体这处让你健康长寿

拍打身体这处让你健康长寿

中医秘方教你快速治咳嗽

中医秘方教你快速治咳嗽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