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

馨香单纯界

馨香单纯界

2016-03-28 12:40

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扶正与扶邪

  扶正与扶邪

  疾病过程,从邪正关系来说,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着疾病的进退。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因而治疗疾病,就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有利于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所以扶正祛邪是指导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法则。

  1. 扶正与祛邪的概念及关系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其治疗方法,则应“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所以补虚泻实是扶正祛邪法则的具体运用。

  所谓扶正,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扶正多用补虚方法,包括针灸、气功及体育锻炼等,而精神的调摄和饮食营养的补充对于扶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谓祛邪,即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祛邪多用泻实之法,不同的邪气,不同的部位,其治法亦不一样。

  扶正与祛邪,其方法虽然不同,但两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扶正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机体抗御和祛除病邪;祛邪能够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使邪去正安,则有利于正气的保存和恢复。

  2. 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

  运用扶正祛邪法则时,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正邪两方消长盛衰的情况,并根据正邪在矛盾斗争中的地位,决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和先后。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扶正,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如气虚、阳虚的病人,应采取补气、补阳的方法治疗;阴虚、血虚的病人,应采取滋阴、补血的方法治疗。

  祛邪,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如表邪盛者,宜发汗解表;邪在胸脘上部,如痰涎壅塞、宿食停滞,或食物中毒等、宜用吐法;邪在肠胃下部,如热邪与肠中糟粕互结,应采取下法;实热实火,宜用清热泻火之法;寒证宜用温中祛寒方法;湿证宜化湿、利湿;食积胀满,则宜用消导方法;有痰的应祛痰;有瘀血的,应活血化瘀等等均属祛邪范围。

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

  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正虚邪实病证,而且两者同时兼用则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会伤正。但在具体应用时,还要分清以正虚为主,还是以邪实为主。正虚较急重的,应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而邪实较急重的,则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

  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虽然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会助邪的病证,则应先祛邪而后扶正。如瘀血所致的崩漏证,瘀血不去,则崩漏难止,故应先用活血祛瘀法,然后补血。

  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因正气过于虚弱,兼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故应先扶正而后祛邪。如某些虫积病人,因正气太虚弱,不宜驱虫,应先健脾以扶正,使正气得到一定恢复之时,然后再驱虫消积。

  调整阴阳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即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对于阴阳的偏盛偏衰,《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应: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促进阴平阳秘,乃是临床治疗的根本法则之一。

  l. 损其偏盛

  主要是说对于阴阳偏盛,即阴或阳的一方过盛有余的病证,临床即可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治之。如阳热亢盛的实热证,应“治热以寒”,即用“热者寒之”的方法,以清泻其阳热;阴寒内盛的寒实证,则应“治寒以热”,即用“寒者热之”的方法以温散其阴寒。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但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阳偏盛的病变中,一方的偏盛,可导致另一方的不足,阳热亢盛易于耗伤阴液,阴寒偏盛易于损伤阳气,故在调整阴或阳的偏盛时,应注意有没有相应的阳或阴偏衰情况的存在,若已引起相对一方偏衰时,则当兼顾其不足,配合以扶阳或益阴之法。

  2. 补其偏衰

  这是对于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如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等,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治之。如阴虚不能制阳,常表现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则应滋阴以制阳,但最终导致肾阴亏,则应“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因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寒偏盛者,应补阳以制阴,最终导致肾阳虚损,则应“益火之源,以消阴思”。若属明阳两虚,则应阴阳双补。应当指出,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故阴阳偏衰亦可互损,因此在治疗阴阳偏衰的病证时,还应注意“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即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故《景岳全书·新方八略》中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阻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此外,由于阴阳是辨证的总纲,疾病的各种病理变化亦均可以阴阳失调加以概括,故凡表里出入,上下升降,寒热进退;邪正虚实,以及营卫不和,气血不和等等,无不属于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因此从广泛的意义来讲,诸如解表攻里、越上引下、升清降浊、寒热温清、虚实补泻,以及调和营卫、调理气血等治疗方法,亦都属于调整阴阳的范围。

调整脏腑功能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

  调整脏腑功能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会影响别的脏腑功能。故在治疗脏腑病变时,不能单纯考虑一个脏腑,而应注意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如肺的病变,既可因本脏受邪而发病,亦可因心、肝、脾、肾及大肠的病变所引起。如因心气不足,心脉瘀阻,而致肺气失降的喘咳,应温心阳为主;因肝火亢盛,气火上逆所致的咳血,则应泻肝火为主;因脾虚湿聚生痰,痰湿塞肺,以致肺失宣肃的咳嗽痰多,应以健脾燥湿为主;因肾阴虚不能滋肺,肺失津润而致干咳、口咽干燥,则应滋肾润肺;因肾虚不能纳气,肺气上逆的气喘,应以温肾纳气为主;若因大肠热结,肺气不降而致的气喘,则宜通腑以泻大肠实热。又如脾脏病变,除本脏病变外,亦可由肝、心、肾及胃等病变引起。肝失疏泄,而致脾失健运者,应疏肝为主;脾土虚,则肝木乘之,治宣扶土抑木;命火不足,火不生土,应补火生土;胃失和降,以致脾失健运,则应着重和胃,以促进脾胃升降功能的协调。同样,其他脏腑的病变,也要根据各脏腑生理上的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的道理,注意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使其功能协调,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

中医保健 中医养生 中草药
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

快速祛痘不留痕的原则

皮肤护理
快速祛痘不留痕的原则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简单4原则祛痘不留印

问题肌肤
简单4原则祛痘不留印

扶正堂洗面奶怎样

生活百科
扶正堂洗面奶怎样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浓郁的色彩 运用布局的美学原则拍人像

摄影 人像摄影 静物摄影
浓郁的色彩 运用布局的美学原则拍人像

Photoshop简单给偏歪的照片扶正

PS PS基础
Photoshop简单给偏歪的照片扶正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是什么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是什么

肾有哪些的主要生理功能

肾有哪些的主要生理功能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