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气功 太极拳和气功的异同之处

北雁南飞DG

北雁南飞DG

2016-03-26 04:42

太极气功 太极拳和气功的异同之处,太极拳和气功之间有很多异同之处,但已被现代人称作太极气功。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是太极气功的异同之处,太极拳教学有详细的讲解,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太极拳资料吧!

太极气功 太极拳和气功的异同之处

  太极拳和气功之间有很多异同之处,但已被现代人称作太极气功。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是太极气功的异同之处,太极拳教学有详细的讲解,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太极拳资料吧!

  太极拳和气功的异同之处

  太极气功一直带有神秘面纱,引来不少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太极拳和气功之间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太极拳和气功二者相同之处主要是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武术流派之一的太极拳,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减少了技击作用,而更加突出了太极拳锻炼的健身价值和传统艺术表演价值。

  太极拳名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观点。因此,从太极拳也具有健身作用这方面来讲,和气功有着相同之处。

  当今人们练习太极气功的好处非常多,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修身养性,达到忘我的境界。

  其次,从太极拳的产生来讲,它不仅综合吸收了武术多家拳法的长处,而且吸收了古代导引、吐呐等养生功法的精华,使气功锻炼的一些要领、方法成为太极拳基本功当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第三,从气功锻炼的要求来讲,太极拳锻炼也讲究意念的引导,要求心静、体松,也要求调身、调息、调心,从这一角度讲,也可将太极拳列为气功功法之一。

  第四,从理论上来讲,它们各自都运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作指导,并运用中医经络理论来解释各自锻炼中出现的现象。

  太极气功有中医养生原理,人们练习太极气功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及时补充身体能量。

  气功与太极拳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气功与太极拳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首先,从形成和发展上来讲,太极拳是为了在战场上拼杀、取胜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在不断的技击实践当中逐步发展起来;而气功主要是在医疗实践上为实现健身养生需要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其次,从锻炼的方法和要领上来讲,气功主要是通过身体放松、精神放松而达到入静的气功态,从而实现健身的目的,调神是其核心内容;太极拳则从身体动作入手,经过由松入柔、积柔成刚的过程而锻炼出一种柔性的、连续不断的、具有穿透性的缠丝劲。

  第三,从它们的最终目的和作用上来讲,太极拳是通过以意领气,以气引力的不断练习,最终达到意、气、力完美结合的境界,从而做到在技击当中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气功的最终目的是医疗作用,是通过气功练习之后,强健身体,延年益寿。

  总之,气功与太极拳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气功成为太极拳基本功练习的重要内容,而太极拳的一些方法要领也成为气功界人士缔创太极气功的借鉴内容。

  太极拳的气功元素

  太极拳与气功同属传统民族体育的范畴,但气功的起源远早于太极拳,故气功中的许多因素”,如调身、调息、调心(合称三调”)的理论与方法,三调”合一的要求与操作等。

  被各派太极拳创始者及其传人所借鉴,在以养生保健为主要作用的静练”中,气功元素”也就格外突出。

  在三调”内容方面,气功以《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为指导,强调三者缺一不可。

  气功的调息古人认为吸新吐故以炼脏”的作用,其形态有风、气、喘、息四种,方式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又可分为顺、逆两种)和混合呼吸三种。

  根据它们的特征与意义,练功时提倡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情抱悦豫”的息相,并以深、长、细、匀、轻的腹式呼吸(尤其是逆腹式呼吸)为追求目标。

  这在太极拳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练功有素者的呼吸方法,与上述要求与目标多是一致的。气功调心的方法和操作手段有多种多样,但总以放松入静为基本要求和入门”路径。

太极气功 太极拳和气功的异同之处(2)

  这些特点体现在太极拳中,就是用意、练意与用意不用力的要求,练拳前的心平气和、思想集中,练拳中的心静体松、以意导气等的练拳注意事项等。

  太极拳入门须知的要领

  一、学会入静

  所谓入静,就是使练拳者从现实生活中过渡到练拳境界中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叫无极桩功”。其主要作用是调心、调气、调息。

  所谓调心,就是使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调气,则使急促的气息变得顺畅,有节律;调息是使自己身体的姿态达到练拳的要求,即两腿并立,头部百会顶天,两眼平视,下颏回收,颈项竖直,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松胯,两腿似直非直。

  即看似直立,但不僵硬。思想上要排除杂念,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做到这些,练拳才能全神贯注。心神稳定,方能显收神形合一之效果。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tjq/)

  二、夯实下盘

  太极拳入门,首先要练就下盘的稳固,要有落地生根的力量,推不动,拉不摇。只有下盘稳定了,练拳时才能腿脚沉稳,上身灵活,动作敏捷。要使下盘稳定,腿脚的力量是基础。

  增强腿脚力量最有效的方法是练马步桩”和虚步桩”。马步桩”是同时练双腿的力量。要求上身中正,两膝顺脚尖方向而弯曲,两脚保持平行,但膝不能超出脚尖,而是在脚尖与踝关节之间变化,裆要撑圆。

  练马步桩”必须循序渐进。根据体能的增强逐步加大力度,大小腿之间的夹角逐步变小,身形逐步下降,一次站桩的时间逐步加长。虚步桩”是练单腿的力量,左右腿交换着练。

  要求一腿着地,另一腿的脚后跟轻触地或微离地。着力的脚后跟应与身体脊椎末端的长强穴垂直相对并屈膝。前腿即虚腿,膝微屈,前脚与后脚的横向距离保持在10厘米左右。其他与马步桩”一样。

  以上是练太极拳扎根筑基的功夫。练此功夫,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吃得苦,耐得劳,坚持下去,一定能取得好成果。

  三、正确掌握身、眼、手、法、步

身眼手法步是太极拳入门最基本的元素

  身眼手法步是太极拳入门最基本的元素,指的是拳势中的身形与身法,眼神与眼法,手形与手法,步形与步法。

  太极拳入门的身形要求立身中正。即身形随时保持头顶百会穴、腰脊命门穴以及会阴穴在一条直线上。即使个别动作要求前倾(诚如海底针”),这三个穴位的连线仍是直线。

  杨式太极拳中的中正安舒”,吴式太极拳中的斜中寓正”,都是同一道理。身法为以腰为轴带动四肢,上肢动作以腰带臂,以臂带肘,以肘带手;下肢动作则以腰带胯,以胯带膝,以膝带足。

  眼神是太极拳演练者的精神体观。习练太极拳要做到神形兼备,即通过动作展现出太极拳的气势和神韵,要求眼神与肢体动作协调配合,从而体现精神与气质。

  因此,太极拳入门行拳中才会有手眼相随”和眼到手到”的要求。如果在演练中不注意眼法,动作就无生机;如果运用得当,就会充分展现所练太极拳的精神内涵,且富有表现力。

  眼法主要有两种,一为注视”,一为随视”。注视”多用于定式或瞬间停顿时,是指眼神平视前方,力达专注,展现出内在的精神面貌。

  随视”是指眼神随手或身体某处或器械的某一部位运转,直到动作完成转为定式。随视”运用于动势之中,即势动神随,手到眼到”。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tjq/)

  太极拳入门手形有三种,即掌、拳、钩。掌分俯掌、仰掌和立掌,而立掌又分正立掌,侧立掌和横立掌,均为瓦楞形。拳分平拳和钻拳。

  手法变化很多,除太极十三式中的八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外,冲拳、搬拳和栽捶经常用到。而钩手一般在拿与捏的动作中使用。

太极气功 太极拳和气功的异同之处(3)

  气功对调身重要性的认识,体现在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功不成”的古语中,包括姿势与动作两部分。

  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反映了早期气功调身方式的多样性,其中似乎也可见到太极拳的某些影子”。但无论是难度还是对身体各部作用的广度,气功均不如太极拳,故太极拳的形体动作可谓源于气功又高于气功”。

  至于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等的形体要求与特点,太极拳与气功完全一致。

  在三调”合一方面,气功认为调身、调息、调心,此三应合用,不得别说”,要令身息及心三事调适,无相乘越,和融不二”,即有三调融一”或三调合一”的练功要求。

  太极拳虽没有相似的文字,但也有类似的要求,《太极拳论》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通,宜鼓荡,神宜内敛”。

  《太极拳之练习谈》的以意运臂,以气贯指”等拳手”之论,及太极拳特点中的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等,都含有三调合一的意思。

  四、练好单式

  太极拳入门的套路是由多个不同或相同的单式组成的。姿势正确、动作规范的单式,是学练好相关套路的重要基础。

  单式是身、眼、手、法、步按武术攻防要求组合而成的,其中包含着动与定二式。动式是一个单式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之间的动作转换过程,而定式则是结束瞬间所处的姿势。

  以揽雀尾”为例,动作开始时的手法为掤式,中间经过捋挤式的有机转换,最后定式为按式;而步法则以虚步、弓步相配合,最后定式为弓步;身法则是以平行移动加旋腰转臂配合手法来完成整个动作的。

  太极拳入门学练单式要弄清其中的拳理拳法,如揽雀尾”式中的捋法为什么要向自身的左侧或右侧运行?掤劲向上不能丢,挤劲平行,而按劲向下以及它们之间的攻防关系,都需要在单式的学练过程中来加以解决。

  学练单式,动作一定要到位,一举手、一投足,都要遵循无过无不及”的原则。既不要过分,也不能不到位。

  习练单式是学练太极拳人门的关键,要认真细致地准确掌握好每一招每一式,套路的学练定将水到渠成。

  太极气功与太极拳

太极气功与太极拳

  自上世纪50年代起,出现了不少冠以太极”的气功功法,如太极内功、太极动功、三十六式太极导引保健功、太极运气功(法)、太极气功十八式、太极气功十三桩仔细分析这些功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以太极拳的某一架式为基础编排而成。如三十六式太极导引保健功,以杨式太极拳中架为基础,并以绵绵不断的抽丝劲为主要特点。此类功法的操作、作用与太极拳非常相似,习练者也都需要有一定的太极拳基础,否则难以把握其要领。

  二是移植”太极拳的某些动作,并将其配上”特定的气功调息、调心方法。如太极气功十八式中的起始调息、马步云手、定步倒卷肱、按掌平气等。

  太极气功十三式中的起式、十字手等,基本上是从太极拳中复制”而来。此类功法的运动量一般较小,比较适合年老体弱者学练。

  三是参照太极拳的某些特点,设计气功三调的操作,或以太极拳的动作特点设计气功的调息操作,再配以相应的调息与调心操作。多数太极”类功法均属这种类型。

  此类功法的数量难以确切统计,作用也难以评说;动作往往比较简单,其中不少还有明显拼凑”的痕迹,一般只在较小的范围内、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流行,可谓各领风骚二三年”。

  步形有弓、马、虚、仆、叉、歇、丁和独立步等等。要正确掌握步形,每种步形都应站粧习练。其步法有进步、退步、跟步、撤步、摆步、碾步、扣步与开步等等。

  太极拳入门的步法完全是以旋腰展胯来带动的。要求迈步如猫行,其过程是腰带胯,胯带大腿,大腿带小腿,小腿带脚,轻提起,再向前轻放脚,重心从后脚逐步转移至前脚,行进如履薄冰。不要犯提起蹬脚,落步打夯,虚实不分,出现双滞的大忌。

  总之,只要用心学,认真练,努力不懈,就可以正确掌握太极拳的身、眼、手、法、步,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图老师小结:看了上文的介绍,相信您对太极拳和气功之间的异同之处已有了解,通过修炼太极气功可以增强体质,练习太极气功也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是一项非常完美的养生运动。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太极气功 太极拳和气功的异同之处

太极拳 太极拳教程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42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太极气功 太极拳和气功的异同之处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与气功的异同之处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42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与气功的异同之处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太极气功 论气功和太极拳的相同之处

中国武术 太极拳 太极拳教程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42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太极气功 论气功和太极拳的相同之处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和气功二者的相同之处

太极拳 太极拳教程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42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和气功二者的相同之处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太极拳视频 简述太极拳与气功的异同点

太极拳 太极拳教程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42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视频 简述太极拳与气功的异同点

陈氏小架太极拳 太极拳与气功的异同

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教程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42式太极拳
陈氏小架太极拳 太极拳与气功的异同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女人补精血秋天多吃这个水果管用

女人补精血秋天多吃这个水果管用

原始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真功夫的技巧

原始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真功夫的技巧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