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 传统陈氏太极拳重心与虚实关系

暗黑料理day

暗黑料理day

2016-03-26 02:29

陈氏太极拳 传统陈氏太极拳重心与虚实关系,太极拳流派众多,陈氏太极拳在其中却是一枝独秀,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传统陈氏太极拳的重心与虚实的关系,只有掌握这点,在练习中才能保持身体立身中正,下面随着太极拳资料演练一下吧!

陈氏太极拳 传统陈氏太极拳重心与虚实关系

  太极拳流派众多,陈氏太极拳在其中却是一枝独秀,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传统陈氏太极拳的重心与虚实的关系,只有掌握这点,在练习中才能保持身体立身中正,下面随着太极拳资料演练一下吧!

  传统陈氏太极拳的重心与虚实关系

  学习传统陈氏太极拳,首先要弄清楚陈式太极拳的虚实关系,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人体重心,怎样去变化重心,并保持身体稳定,怎样避免双重。

  人体重心就是人体重力的作用点,或者说是人体的平衡点”,这个点”只有在人体相对静止时,它才是瞬间定位的,当人体运动时这个点”随肢体的运动姿势而改变,它不是固定在人体某个部位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chenshitaijiquan/)

  传统陈氏太极拳运动就是靠这个平衡点”的变化来保持自身的平衡,使自己如不倒之翁”。双重是指在练拳时虚实不分,动作僵滞,运化不顺,在推手与技击中不能把对方的来力进行转化,而发生的顶抗、较力现象。

  产生双重的因素有很多,有自身的双重,也有外来的双重等等,避免双重的唯一方法就是分清虚实。

  对于初学太极拳的人来讲,往往认为那一条腿承受的力量大,重心就偏于那面,这条腿则为实腿,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其实重心的偏沉,和那条腿受力的大小没有任何关系,即使受力很大也不一定是实腿,是重心所在。

  在太极拳运动中我们把双腿分成两种情况,即支撑腿”与施力腿”。当双腿配合动作向左右两侧发劲时,有人则认为重心多偏于支撑腿”这一方,如懒扎衣”定势为右弓蹬步,右腿支撑身体稳定重心,左腿施力传劲到手,便会认为重心偏右。

  实际重心这时恰恰偏左,以达到右发左塌的随遇平衡”。此时支撑腿”变成了虚腿,施力腿”就成了实腿。又如双腿配合动作上下发力时,重心与虚实的变化也不一样。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chenshitaijiquan/)

  在行拳走架中,虚实转换表现的非常明显,特别是叫脚上功夫转换的时候,都是一脚实一脚虚,两只脚互相转换。

  如金刚捣碓”最后一个动作右拳下捣、右脚下震发力,右腿承受的力量较大,从腿法与用法上讲右腿是实腿,左腿应为虚腿,可恰恰相反在这个动作上左支撑腿”是实腿,右下震腿施力腿”是虚腿。

  如果认为右腿是实腿的话就会出现右重则右实”的双重现象,向这种情况从动作外形上是无法分辨出重心所在的,如拳论所言内换虚实外不见”。综上所述重心与虚实的转换是灵活多变的,并不固定。

重心与虚实的转换是灵活多变的

  下面我就重心在其它方面的虚实变化做以下阐述,望各位同好斧正。

  千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足为周身之根,它姿势的正确关系到整个动作的成败。足在支撑、旋转、开扣、进退时重心与虚实关系变化很大,当一足支撑身体成独立步时,就足跟与脚掌而言亦有虚实之分,此时足跟为实、脚掌为虚。

  如脚掌承受力量较大,踝关节就会受力过大前倾,从而不能保持松竖,会导致支撑腿不稳,膝前跪,足跟掀起,和重心偏离等现象;当双足支撑身体稳定重心时,足跟与脚掌的虚实也不一样。

  如预备势”的平行步,站立时要十趾抓地,涌泉穴空,感到双足跟发重,此时两足跟为实,双脚掌为虚,人体的重心正好瞬间落在丹田下方的中间位置;当足在旋转时如是以脚掌为轴,则足跟为虚,脚掌为实。

  如是以足跟为轴,则脚掌为虚,足跟为实;足在外开、内扣时脚掌应为虚,足跟为实;足在进退时虚实也有变化,如进步时以足跟领劲轻擦地面而行,则足跟为实,脚掌为虚;退步时以脚掌领劲轻擦地面而行,则脚掌为实,足跟为虚。

  在武术中有一句话手是两扇门,全凭变打人”,手法的虚实变化在实战中非常重要,就手而言,不同的手型、手法其虚实变化也不同,陈氏太极拳讲一动无有不动,节节贯穿。”

  就是要避免手法与劲力上的双重,如单鞭”定势左手的下塌外碾劲”,是以左掌先合注对方,再走一个舒指坐腕的穿透劲”来进行发放的,在这个过程中左掌根的合为虚,掌心及掌指的碾发为实。

陈氏太极拳 传统陈氏太极拳重心与虚实关系(2)

  如果没有了这个虚实转化,用左掌去硬推,那么左掌与所推之处就产生了双重现象,又如掩手肱锤”中的拳法,在握拳时要外实、内虚,运时散手(虚),着人成拳(实)。”

  这样的虚实变化都是为了避免手法上的双重,此外,在拳架中体现着法与劲力的手为阳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击手”,为实手;在拳架中辅助配合的手为阴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指导手”为虚手。

  在实战技击中双手的虚实也不是固定的,它会根据技击的需要而转变,此时”指导手与”打击手可以互换,阴变阳、虚变实,只有分清双手的虚实,掌握其变化规律,应用起来才会从心所欲。

  从整体动作的劲力变化上来看,虚实更为重要,在劲力的变化与转换过程中轻灵舒展的蓄势动作为虚,沉着充实的发力动作为实;整个动作的运劲过程为虚,一势终了的定势为实,如懒扎衣”右脚轻灵舒展,如履薄冰的出步为虚,左脚坚如磐石的支撑为实。

  右手的沉着发力为实,左手的放松下沉为虚。其实每一个拳势在重心变化上都有许多次,就一个小动作而言,它的重心与虚实也在不停的变化,因为决定它变化的原因有很多。

  如意念、呼吸等,平时我们所说的重心偏于那一侧,是一个瞬间的说法,并不代表整个拳势,这个平衡点”只是在这一势终了,下一势启动前的一个瞬间定位,并不是绝对不变的。

  人体重心的虚实由内到外,始终在不停的变化,所以拳论中讲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站煞”。

重心转换的虚灵

  重心转换的虚灵,是避免双重达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的前提条件,要做到随遇平衡”首先要分清腰胯的虚实,掌握重心的倒换方法,如胸腰螺旋右转时,松右胯翻左臀,从虚实上讲右胯则为虚,左胯为实,此刻身体右侧为虚,左侧为实。

  如胸腰螺旋左转时,松左胯翻右臀,从虚实上讲左胯则为虚,右胯为实,此刻身体左侧为虚,右侧为实;当身体转正,呼气、放松、下沉时,两胯为一顺间的虚,丹田鼓荡,小腹为实。此外当身体向上腾跃时,四肢上升,中盘下沉,即四肢为虚,丹田为实。

  在传统陈氏太极拳中重心倒换的方法有两种,即裆走下弧倒换法”与裆走后下弧倒换法。”当胸腰没有发生螺旋变化,重心由一侧移向另一侧时,要求会阴穴下沉,用裆走下弧(锅底形)倒换重心。

  当胸腰发生螺旋变化,重心由一侧移向另一侧时,要求会阴穴下沉,用裆后走下弧(锅底形)倒换重心,这时要旋膝、转踝,使双腿走明显的缠丝劲,这里说明一点,裆走下弧倒换法”胸向没有改变。

  裆走后下弧倒换法”胸向有所改变,两种方法同样走锅底形”但有所不同,下弧倒换法重心是沿着锅底的弧线平移过去的,有点像顺着锅底直接滑过去一样;而后下弧倒换法重心是随着锅底的圆”旋转走弧线移过去的,有点像围着锅边里侧旋转一样。

  裆走后下弧倒换法”特别有利于松胯、翻臀、转腰、圆裆、缠丝、蓄劲、和丹田内转。在传统陈氏太极拳中,所有的拳势都是靠这两种方法的组合来完成重心虚实互换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重心倒换法,才有了传统陈氏太极拳的独特风格,合则太极,分则阴阳,动则螺旋”。

  传统陈氏太极拳的三要素

  (一)静

  静就是安静,平心静气的意思。学太极拳,首先是思想上的静。练拳者要除去妄想,排除杂念,做到心中一无所着,一念一无所思”。这样,就能做到意志集中,思想为一,心无二用。其次,是需要一个安静的场所。

  锻炼时,应坚持一早一晚,要事先选择一个清静的地方。地方清洁卫生,可免于疾病传染;环境僻静,可以脱离一切吵杂声的干扰。这样,才能清心寡欲,去掉轻浮、张狂之气。

  总而言之,练习太极拳要在静字上狠下功夫,静下来后,可以专心考虑,细心揣摩。练好每个招式动作,分清虚实、开合等基本要领。

陈氏太极拳 传统陈氏太极拳重心与虚实关系(3)

  才能逐步领悟,姿势趋于正确,较快地纳入太极拳的轨道。久后,自会达到意之所向,全神贯注”之境。

  (二)意

  太极拳是以意引气”,炼意不炼力的内功拳。这就是说,太极拳的一着一势,一举一动都是以意来作指导的,领先的。什么是意?意就是心思,就是思想。思想想到那里,手就运行到那里,心里怎样想,四肢百骸就怎样做,决不是凭着力气鼓着手足在运行。

  用意则轻灵自如,用力则僵硬迟滞。一切动作总是以意来领先的。拳论说: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和意之所向,全神贯注”就是这个意思。

  概括的说,意就是大脑,是大脑神经,大脑是全身神经的枢纽,发号司令的指挥部门,周身肌肤、关节、五脏六腑都要听从于大脑,在神经意识下支配运动。

  (三)慢

  慢就是缓慢的意思。一般学拳的人,往往在迫切要求学习的思想指导下急于求成,殊不知快、慢的利弊和二者间的辩证关系。俗语说:心急吃不了热油糕”,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确有它的道理。

  传统陈氏太极拳的两个阶段

  其一,以外形动作引动内气

  内气和动作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外形动作可以导致内气活动,内气活动又能催动外形初学时,要按其具体要求力争动作合度,就是遵循陈氏太极拳对各个部位的要求。

  运动规律和逐渐的运动标准,寻求和进一步掌握内气运行的方法。先在定势时(如预备式、单鞭等)思想专一地按照陈氏太极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要求来对照。目前出版的一些太极拳书中对此都有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在详述。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体松,静可放松,松也可入静,两者相辅相成,相辅而生,放松可以缓解精神疲劳。

  其中介绍的虽然比较具体,就是尺度较难掌握。例如;松肩,究竟怎样松?松到什麽程度;含胸,究竟怎样含?含胸过了影响塌腰,含多少为过?这不是象木工,指出准确的尺寸。在古拳谱中说:只可神会不可言传”。

  说明对于这些细节用文字和语言无法表达,需要身教口授,可是多数太极拳爱好者没有理想的条件。因此我们须用辨证的态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为什么陈氏太极拳对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作了具体的规定?目的是心气下降,气沉丹田。

  明确了这一点,定势时体会一下,如果感到心气下降,气沉丹田,就说明,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要求已合格。如果感到重心不稳,气向上浮,便可以检查一下,看是哪个部位做得不合格影响了气沉丹田。然后调整一下,以达到气沉丹田为止。

  用这种方法作为自我检查的方法,就方便掌握陈氏太极拳的要领,以及更容易掌握陈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在定势时掌握了陈氏太极拳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要求,能使心气下降,气沉丹田”。

陈氏太极拳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要求

  运动时再按照陈氏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以腰为轴节节贯串,周身骨节依次排开)及其对身法的具体要求和手足运行的路线进行练习,可以导致内气出入丹田,按照具体不同的动作变化,动如流水地循行周身。

  陈氏太极拳的要求比较严密,初学者往往会顾身不顾手,动作不协调,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用太极拳的术语来说,就是动作中产生了丢”和顶”(过者为顶、不给者为丢)。

  陈氏太极拳要求按其运动规律不丢不顶圆转自如,运动中产生了丢和顶,就直接影响了内气的运行。所谓下功夫,就是不辞劳苦地走拳架,细心揣摩,对照遵循法则,逐渐缩小运动当中的误差。

  运动误差越缩小内气的流量就越能增大。并且受到的阻力减小,动作能够按其法则基本协调,内气则可以勉强贯通。

  其二,以内气催外形

  动作基本协调,内气能够贯通,运动则产生了质量的变化,即从以外形引内气阶段过度到以内气催外形的阶段。古拳谱中说: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寂然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

  意识指挥,内气贯通使肢体较为系统的运动体系,一处动,百骸皆随,一处静全体皆静。到此阶段,练习陈氏太极拳一些要求和法则已经是不思而得,不会出现明显的顾此失彼的现象和运动误差。

  但这种体系在技击当中还不能完全适应,受到外界的影响,容易乱套,因而在此基础上应继续下功夫巩固其运动体系,使其在任何干扰下,都能顺应客观条件的变化,成为撞之而不开,破之而不散,浑然一圆”的运动体系,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图老师小结:综上所述,您对传统陈氏太极拳的重心与虚实掌握好了吗?修炼太极拳要搞清楚太极拳的拳理拳法,这样更有利于修炼。在练习中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特别是虚实的转换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陈氏太极拳 传统陈氏太极拳重心与虚实关系

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 太极拳教程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42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传统陈氏太极拳重心与虚实关系

陈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养身功

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 太极拳教程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42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养身功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陈氏太极拳 陈氏小架太极拳特点

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42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陈氏小架太极拳特点

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推手

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 太极拳教程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42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推手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陈氏小架太极拳 学习陈氏太极拳的困惑

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 太极拳教程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42式太极拳
陈氏小架太极拳 学习陈氏太极拳的困惑

陈氏太极拳 论陈氏太极拳的放松与发劲

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 太极拳教程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42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论陈氏太极拳的放松与发劲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美容护肤 男人美肤必备小常识

美容护肤 男人美肤必备小常识

养胃的食物 男人冬季养胃7大美食

养胃的食物 男人冬季养胃7大美食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