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强太极拳 一种小运动让你身强体壮

奋斗的蚁族7

奋斗的蚁族7

2016-03-26 00:05

冯志强太极拳 一种小运动让你身强体壮,冯志强太极拳是近代人非常喜欢练习的拳法,练习冯志强太极拳有很大的养生功效。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练习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功效,还有防身的功效,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太极拳教程吧!

冯志强太极拳 一种小运动让你身强体壮

  冯志强太极拳是近代人非常喜欢练习的拳法,练习冯志强太极拳有很大的养生功效。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练习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功效,还有防身的功效,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太极拳教程吧!

  目录

  1、冯志强太极拳 2、冯志强太极拳教学

  3、冯志强太极拳养生功效 4、冯志强太极拳祛病机理

  5、冯志强太极拳对五脏六腑的作用 6、冯志强太极拳八大好处

  7、冯志强太极拳24式拳谱 8、冯志强太极拳的养生思想

  冯志强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练习太极拳具有祛病延年的养生功效,而且还能保持身心愉悦。

  冯志强简介

  男,1928年出生,2012年5月5日下午不幸因病逝世,亨年84周岁。原藉河北省束鹿县。冯老师出身武术世家,曾祖武举。

  冯老师八岁开始习武,曾习童子功、通臂拳、朱砂掌。1948年,拜心意拳名家胡耀贞先师,学习心意六合拳;两年后经胡先师推荐又拜陈式太极拳十七代宗师、人称太极一人”的陈发科先师,从而开始跟随两位高人双学双修。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非常多,例如太极拳对三高人群具有很好的作用,练习太极拳能缓解我们紧张的情绪。

  1953年北京成立了首都武术研究社,陈、胡两位先师任正副社长,而冯老师是他们最得意的门徒,三十岁时已经集心意太极于一身,融内外两功于一体,武功当时北京武术界已很有名气。

  一直到文革”前,门中有人前来以武会友”的,大多由冯老师出面应对。

  1979年年起应陈家沟大队党支部的邀请,冯志强老师先后三次赴陈家沟,将陈发科先师亲授的陈式太极拳传给陈家第十九代弟子,陈家弟子也多次到北京跟冯老师继续学习深造。

  太极拳作为传统的养生拳,其独特的表现在对周身血液循环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太极拳的是柔和缓慢的有氧运动,男女老少皆适宜。

当今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蓬勃发展

  当今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蓬勃发展,冯志强老师功不可没。1981年北京体院请冯老师出山,挫败西洋武师,成为京城武林佳话。

  1982年全国太极名家汇演”在上海举行,唯独冯老师只身前往,推手的配手由大会任意指派,几场较量下来,冯老师精湛的武艺令人折服。1983年北京正式成立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冯志强教师被推选为会长。

  1984年冯老师首次公派出访日本讲学,这是最早的陈式太极拳正式走出国门。1985年,冯老师参加中联部中国艺术代表团赴美国、墨西哥访问。此后冯老师多次受国家体委、国家武协和中联部委派,出访世界各国。

  二十年中冯老师的足迹踏遍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太极拳的发展和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冯老师是一位武德高尚的爱国武术家,无论何时何地,一言一行均以国家、民族、师门、人格为重。他多次谢绝了出国定居和高薪私聘的邀请,他总是说,我的根在中国”。

  成就

  冯老师又是一位文武全才的武术家。十几年来,先后编写出版了《太极拳实战技击》、《陈式太极拳精选》、《陈式太极拳入门》、《太极混元功》、《心意混元太极拳》、《陈式太极拳缠丝功》、《陈式太极二十四肘》、《陈式太极擒拿术》、《太极捧气功》、《太极八法基本功》、《陈式太极拳推手》等著作和教材。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冯志强老师集毕生之研修、在其武功练达化境后而总结创立于世的优秀拳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形成体系,九十年代开始在国内外传播。

  混元太极拳融合了陈式太极缠丝内功和心意六合内功之精髓,直接表达了太极拳的内涵真义。即以心意为指导,以丹田混元气为根本,依太极阴阳之理,经太极十三势的体用修炼,达到内外合一、混元一气的上乘功夫。

  混元太极拳以混元内功为本,以拳械套路和单式操练为体,以推手和散手为用。在功法、拳法和用法上都有较大的提升与发展,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在修炼内容上形成了内外俱炼,以内为主;动静相兼,以静为主;练养结合,以养为主”练功原则。混元太极拳将养生与技击两方面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既有极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又有极强的技击防身功效。

  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太极拳发展中出现的体操化”、外家化”和纸上谈兵”的弊端,恢复了太极拳的原本练法。冯志强在当代陈式太极拳门人中声誉日隆。

  也许是上一辈遗传的关系,冯志强从小身体素质就很好。少年时,一百多斤的大铁砧他一抱就起。青年时一餐能吃下3斤粮食。学通臂拳时已能掌碎顽石。学陈式太极拳后,功力日增,在他身上发生了不少令一般人不可思议的事。

  冯志强在北京电机厂工作时,是大班班长,下管11个生产小组。

  有一次,他正在车间干活,一台重达千斤的电机失去平衡从手推车上滑落,冯志强看到了,说时迟,那时快,他抢步上前,坐马沉腰,伸手一把将眼看就要砸到地上的电机接住,从容地放回车上。周围的工友们看了十分惊讶。这是60年代的事。

冯志强太极拳 一种小运动让你身强体壮(2)

  冯志强太极拳教学

  冯志强太极拳五种教学方式

  第一种教授拳架

  学习的人主要是上了岁数的老人和一些女性爱好者。主要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其中也有些人架子练得很不错,看上去舒展优美。这种教法目前占大多数,有种称呼叫太极操”,大概是指这种教法和练法,只是外在肢体的活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

  第二种教授推手

  这样教法除了拳架外,还教授推手,但主要以各种用力技巧为主。

  这些技巧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实用,以调节身体平衡为主。

  老师会教你如何松下来,如何松肩、松腰、松胯,如何沉肩坠肘,如何手上不用劲而以腰为轴带动用上周身的劲,如何引进落空,以及如何巧用杠杆原理等等,这些是太极拳与外家拳不同的用力技巧。

  进一步老师还会讲解如何气沉丹田,如何用棚履挤按发人摔人等。

  一般来说,能在外面教授这些东西的老师都是练得很不错的,对太极的这些基 本东西掌握和运用的都很好。这样的老师我知道的就有五、六个,比如陈式拳的田老师、孙式拳的白老师、北海的马老师等等。

  这些东西慢慢学习会觉得很有意思,其中的乐趣远非光练拳架能比。不过真正的练家子也许会说:那是玩的劲,意思是碰上凶狠的歹徒,这些东西派不上用场。

  第三种教授散手

散手,更倾向于实战

  散手,更倾向于实战,一般情况下教授起来会说的比较简单。

  老师在教拳架的过程中仔细讲解每个动作的技击格斗含义,也就是说直接教授太极散手。这种教授方法目前我知道的只有马来旺老师一人。

  但这种教法对初学者来说难了点,种种实战方法若没有较深的功夫根本就用不上,因此这种教法惟有相当武功底子的人学来才事半功倍。

  这种教法披露了太极拳招式中实战技击的秘密,这些东西过去拳师只是私下教授给功夫已经不错的弟子们,俗称家里练,不轻易传给外人。这种教法我的感觉是教的人很辛苦,学的人也很累,因此就算有真功夫的老师也不大愿这样教。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

  第四种教授神意气的练法

  神意气的练法在杨式太极拳里面讲的最多,魏树人的书里就披露了炼神、炼意、炼气的方法,还有以锺喻人的内气运行线路,拳架中也强调意念的配合。

  魏先生曾在社科院教授杨式老六路拳,不知是否讲授这些东西。形意拳云得意而忘形,太极亦如此,但真正得其意者,罕见也。

  第五种教授先天的练法

  这种教授方法公开场合肯定是见不到的,因为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理解。这种教法走的是道 家太极修炼的路子,神意气的修炼毕竟还是后天的东西。

  道家所谓心死则神活”,不着任何后天意念,先天的东西自然就能出来,从拳术的角度来说,应当是极高 明的境界了,正如形意拳所说的: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不过真正能练出先天真意者如凤毛麟角。

  一般人终日俗事太多,实难静下心来进行这方面的修炼。

  拳架谓之太极拳之毛,推手谓之太极拳之皮,技击谓之太极拳之肉,神意气谓之太极拳之骨,先天真意谓之太极拳之髓。练习者先天禀赋不一,性情相异,因而喜好不同。

冯志强太极拳 一种小运动让你身强体壮(3)

  一般来说,普通人易得其毛,性情温和者易得其皮,骨架粗厚、豪迈之人易得其肉,文人墨客多嗜好其骨,慧根深者可得其髓。寻常 太极高手,多得其一二。象杨露禅这样毛皮肉骨髓具得且皆练至极高境界者,世所罕见。

  冯志强太极拳十二个教学要领

  一、松

  全身要松开、松透、松净,不使分毫拙力,体会并练习《巧劲》的运用,然后才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反此,若身体不松,那就只能是个挨打的架子。

  二、沉

  身能够松透即是《沉》,气沉则神凝,其用无穷。《气》可以理解为体内构成生命的《能量》或《动力》,它流遍于全身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故与血液循环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练拳时会感到手指发热、发胀、发麻,甚至有刺痒或震颤等感觉,这些都是《气血流注》的征兆。

  练拳时要《气沉丹田》,也就是利用意念和呼吸把《气》由鼻端引导至丹田,只要时时保持腹松气沉,呼吸自然就能够缓、长、细、匀,丹田亦会有充实的感觉。

  三、分虚实

虚中要有实,实中要有虚

  所谓《阴阳相济、虚实相辅》,也就是说,虚中要有实,实中要有虚。不但两腿要分虚实,两手也要分虚实。譬如,最常见的《左单鞭》,左腿实时右腿虚,重心分前三后七,也就是大部分的重心在左脚。

  当重力和地面之反作用力成一直线时,身体便处于平衡之势。将重心所在的脚当作轴,身体活动的角度便可大幅增加,进而发挥另一只脚的灵活度。以《左单鞭》来讲,则右手为实左手为虚。

  所谓《上下相随、左右相连》,意思是说足手要互相呼应,而且左右对称,虚实相辅,左足实左手则虚,但是,动则足手全动,静则全体静。

  四、虚灵顶劲

  此即前述《体用歌》中的《顶头悬》。打拳的时候,要立身中正,下巴后缩,全身放松,含胸拔背、松肩沉肘,使头顶与脊椎成一直线,还要将尾椎骨放松,使背部成一直线,同时让重心落在脚底的涌泉穴”上。

  姿势确实以后,头顶上的百会穴”会像是被一股力量所牵起,称之为《顶头悬》。含胸可固定肩关节,使手臂推出时具有稳定性,松腰则有助于气沉丹田,下肢沉稳而有力,再配合落胯和屈腿,就会保持端正的身型。

  反之,就会如《体用歌》中所训告我们的:《涌泉无根腰无主》。松腰、松肩、沉肘就是为了去除身上的赘力,使身体与四肢的灵敏度增加。

  五、磨转心不转

  所谓《磨转》就是指《腰转》,而《心不转》是说要气沉丹田,立身中定。所谓《腰如车轴》、《腰为纛》、《主宰于腰》。轴是车轮的中心,轮子在转动时,轴并不随之而动。

  同理,纛是指旗杆,大旗在风中飘动时,棋面的幅度虽大,但旗杆只会微幅转动,因此是整枝旗的中心。这也就是说我们练拳时,要立身中正,将身体想象成一个立体的圆球,接地的那一个小点便是《中》,由这一点伸延到头顶便成为中轴。

  太极拳是以心(意)行气,以气运身的运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有云:《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

  意思是说,练拳时要《作意》(指意念、心意)在中轴,气沉丹田,一切动作变化皆由腰的中轴微转所带动,腰直且松可以确保中轴正直,全身才得以转换灵活,一动全动,足手相随,身体外围才能动得大,发劲才能完整。

  换言之,肢体上的动作不过是《意》的具体表现,我们平时在练功时,一举一动都要作意而不用力(指拙力、僵劲),做到先意动然后形动。《体用歌》中提到的:《力学垂死终无补》,意思就是说,若是只知道用拙力与蛮劲,就算学一辈子也枉然。

  六、似拉锯之揽雀尾

  意指两人推手时掤、捋、挤、按的动作要有如拉锯,彼此用力均匀,返复相推,畅通无阻。然而,推手的奥妙在于能有随处变化,但是无论怎么变,无非是下述情况:其一是舍己从人,顺对方之势往往可得《走化》(走劲与化劲)的妙用。

冯志强太极拳 一种小运动让你身强体壮(4)

  另一则是当对方稍欲生变而微动时,己以洞察先机,伺机而动,如果对方以推力过来,则我可预先以拉力牵引,反之,对方若欲以拉力拉过去时,我则预先以推力送之。

  假使我们真能把这个《伺彼微动之机而先发制人》的功夫练娴熟了,则双方推手拉锯之时,便操之在我而不在彼。

  七、不做肉架子

  太极拳讲究身心松灵,最忌呆滞。若是如肉架子,便是像挂死肉一样,毫无灵气可言。

  八、拨不倒

  这是譬喻要像不倒翁一样,周身轻灵,重心下沉,全身之劲其根在底(脚)。虽说如此,这要不是真具备松、沉的功夫,是不易办到的。所谓《偏沉则随,双重(脚)则滞》,意即要把让重心落在足心的涌泉穴”上,全身皆松净,便能轻于鸿毛,拨不倒矣。

  九、能发劲

  《劲》和《力》有所不同,《劲》源于筋,是柔的、活的、有弹性的;而《力》则源于骨,是刚的、死的、没有弹性的。所谓《发劲》,其性质有如放箭,靠着弓弦上的弹力而发。

  至于《发劲》的作用,杨澄甫大师亲授指点的发劲要法中提到:《曰要得机得势,曰要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然而,这个《得机得势》亦最难领略,前述如拉锯式推手的作用中,如果对方欲进欲退,我皆能先察知,是为《得机》;而对方既进既退,若皆受制于我,是为《得势》。

  重点在于脚、腿、腰要完整,一气呵成,一则是力聚可以致远;一则是身不散乱方可命中,此即《发劲》之妙用也。有关太极拳《发劲》的物理原理,我们随后再继续讨论。

  十、搬好架子

拳架要平正均匀

  拳架要平正均匀。平正方能安舒,可以支撑八面;均匀方能贯串,而无断续也。郑曼青大师在《劲与物理》中提到:《太极拳气与劲之运用,在乎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圆而神通,靡有穷际。

  太极拳法圆象,与自然界之妙蕴相吻合。圆周各点,负荷之力,强弱相等,否则不成其为圆球。触其一面,面面皆应,触其一点,则万点皆应,此即太极拳之所不容人摸着与触到者,以其体圆,乃不知得力之所在也。球体之分子力,一经运转,便互相牵引。

  这个太极拳法圆象的道理十分的精辟,实值得吾等后学仔细思考。这个我们也先在此打住,容后再继续讨论。

  十一、须认真

  《打手歌》有云:《掤捋挤按须认真,若不认真,便皆是假。》祖师爷郑曼青大师训诫我们:《掤若掤到人家身上去;捋若捋到自己身上来,都是错认。按与挤皆要蓄其劲,不可失却中定。》值得吾等三思。

  十二、四两拨千斤

  我们学太极拳一定要探究《牵拨》二字的道理,所谓《牵》,即是牵引,有如牵牛时牵其鼻准,若牵其角其腿,则不行也。

  所以说《牵》就是要领会其处,如何《提纲挈领》。当对手欲以千斤之力攻入时,其来必有方向,如其臂是对直而来,则我以四两之劲,牵其手之末,顺其势而抖出,即《四两拨千斤》也。

  此乃因在牵动之后,彼之力已落空,我适时以劲拨之,则未有不掷出寻丈之外者。

冯志强太极拳 一种小运动让你身强体壮(5)

  冯志强太极拳养生功效

  一练脑

  太极拳对脑的功能起着积极的调节和训练作用。太极拳要求精神专一,全神贯注,意动身随,内外三合(内三合指意、气、力相合,即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连绵不断,一气呵成。

  这些细微,复杂,独特的锻炼方法和要求融合在太极拳练习过程当中,是对大脑很好的锻炼。

  太极拳是以静制动,虽动犹静”, 动与静结合的锻炼方法。这有益于对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节。它对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等有显著疗效。

  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亦可逐渐消除疾病在大脑皮层引起的病理兴奋,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太极拳强调在周身放松条件下进行锻炼。它不仅要求躯体放松,而且更要求大脑放松。在大脑支配下,神经,肌肉放松又能反射性地使全身小动脉(高血压主要表现小动脉收所)得到舒张,同时缓解小动脉壁的硬化。

  这样血压随之下降,并趋于正常,对高血压患者更为有利。在脑力,体力劳动后进行全身放松,能使兴奋的神经,疲劳的肌肉恢复得比较快,这就是练拳比静止更能消除疲劳的原因。

  二练气

太极拳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下

  太极拳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下,使全身处于松静状态,随着深长的呼吸,促使内脏器官和外部肌肉有节律地舒张,收缩,腰,脊,四肢螺旋缠绕将沉蓄与丹田(小腹)之气,运送到全身。

  此时末梢神经会产生酸、麻、胀、热的感觉,即通常所说的气感”。有此气血运行感的人皮肤红润,其体温可增高1度左右。

  通过气的运行,肌肉每平方毫米约有200条毛细血管打开使用(在平时只有5条左右有血流过)。而毛细血管是依照一定周期来开闭的。因此它们的搏动,好像给身体增加了几百万个微小的心脏”。

  这些外围小心脏的大量开发,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对心脏病的防治极为有利。

  通过肢体的顺逆缠绕运动,不仅锻炼了肌肉的弹性,而且提高了血液循环的速度,因而可防治因血行受阻而产生的 心脑血管的病症。

  练太极拳可使呼吸逐步加深,因之横膈膜下降的较多。通过横膈上下鼓动,牵动胸腹运动加强,对五脏六腑起到按摩”作用。这是药物所达不到的效果。

  如此,胸腔,腹腔的器官血流旺盛,吸收机能加强,对诸脏腑产生的疾病,如肠胃消化不良,糖尿病,二便失禁等会收到良好的疗效。

  太极拳的深长呼吸使肺腑排出大量浊气,吸入较多的氧气,提高了肺部的换气效率,同时增强了肺组织的弹性。这可使肋软骨骨化率降低,胸廓活动度加强,对肺病和肺气肿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吸气时吊裆(指轻轻的收缩肛门肌肉,就像会阴吊着一样)会阴轻轻用意上提,吸气时放松。这样会阴一提一松,练久了会感到会阴部随着呼吸张弛起伏。这是肛门括约肌的运动,可防治痔瘘病、脱肛、子宫脱垂和某些慢性生殖系统疾病。

  三练身

  1、躯体

  太极拳要求上身中正,上下一条线,顶头悬,尾闾收”即百会穴与会阴穴在一条直线上。这样不但可使气血上下疏通,而且能避免未老先衰,低头猫腰,脊椎萎缩等病态。

  通过太极拳顺顶贯顶,脚底生根,会产生上下对拉的意念;加之手眼相随,使颈椎左右摆动,前后摇转等,可对颈椎疾病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腰

  太极拳特别注意腰部活动,要求以腰带脊”等等。通过腰部锻炼,可增强肾功能,同时对脊髓神经及植物神经有良好的功能刺激,再加上腹肌和膈肌运动的配合,对腹内器官淤血的消除和肠蠕动功能的改善尤有积极影响,对腰背疼痛的防治更有突出作用。

冯志强太极拳 一种小运动让你身强体壮(6)

  3、眼神

  练太极拳时是否精神贯注,主要表现在眼神上。俗语谓:神聚于眼”、眼为心之窗”。

  练拳时眼神要随着实手的动作向前平视,动作变化时首先要意动,指挥眼神转向欲去的方向,然后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做到意到、眼到、手到、足到,达到形神合一”。这样的练法,不仅能使眼球神经得到锻炼,也有助于视力的改善和增强。

  4、关节和韧带

  太极拳要求节节贯穿,周身一家。在腰脊,关节的带动下再配合回旋缠绕运动,就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关节,达到节节贯穿,周身一家的地步。如此则能增强各关节的机能和防止其发生退化现象,并有助于关节韧带、软骨组织的正常功能。

  5、肌肉

  肌肉的质量主要看弹性和坚实程度。长期演练太极拳能使肌肉坚实有力,从而防止大腹便便,行路困难。通过肌肉张弛和关节伸屈的运动,一方面可使劲法运用自如;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有节律的挤压,对静脉血回流心脏会起到促进作用。

  6、腿和脚

  太极拳着重虚实转换的锻炼。不论上肢、下肢、躯干及内脏各部处处均有一虚实”。以腿为例,体重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反之亦然。

  腿部通过虚实锻炼能增加很大的力量。在以脚为例,当脚跟、脚掌、脚趾相继下落抓地为实,脚心(涌泉穴)轻轻上提为虚,叫做实中有虚。经常做脚底板贴地,足弓上提的活动,一紧一松的虚实交换可使足部的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的锻炼。

  长久下去,不但可以矫正平足,同时可使足弓增强弹性,达到健步轻灵。

  太极拳能健身治病时确信无疑的,但有一个条件,即必须坚持下去,要把练太极拳当作日常生活中如同吃饭一样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只要坚持,就能达到百病不侵,精神旺盛,身体健壮的锻炼目的。

  冯志强太极拳的养生好处

冯志强太极拳的养生好处

  1.锻炼效果

  多年的肩周炎和头痛病好了;食欲旺盛,步履轻捷;睡眠时间减少但并不感到疲劳;动作灵敏,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信心,富于创造性;情绪稳定、性情温和,做事有主见,等等。

  2.对肌肉的作用

  消除僵劲,能使所有肌群和关节参加活动,因而各肌肉单位的负担就减轻了。

  另外,支配肌肉的神经紧张性减小,使血液循环更为良好,肌肉的营养和氧的供应更为充分。

  因此有助于防止病态肥胖,防止肌纤维减少和萎缩,保持肌肉的弹性。

  3.对骨髂的作用

  坚持练基本的摆动”和套路,可使脊柱和各关节强韧和灵活,矫正它们的姿态。

  因此有助于防治颈椎病、关节炎、脊柱异常、神经痛等病,还能给骨髂施加适度的物理刺激,使骨髂逐渐增强。

  至于太极拳是否能直接加强骨髂的血液循环,虽然尚不清楚,但肯定说它有助于使植物神经功能稳定,内分泌腺功能增强,新陈代谢顺畅。

  从而使骨骼的血液循环旺盛,复合矿物质供应增多,使骨骼本身得到增强。

  4.对内脏的作用

  动物神经和植物神经在大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互相连结,密切配合活动,因此打太极拳时,骨髂肌中的动物神经愈是放松舒缓,内脏器官的植物神经的紧张性也必然舒缓,从而使内脏功能能够充分得到发挥。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冯志强太极拳 一种小运动让你身强体壮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42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冯志强太极拳 一种小运动让你身强体壮

冯志强太极拳 冯志强老师谈太极拳的习练

太极拳 太极拳教程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42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冯志强太极拳 冯志强老师谈太极拳的习练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太极拳教程 让你身强体壮生龙活虎的运动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42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教程 让你身强体壮生龙活虎的运动

太极拳视频 坚持练太极拳让你身强体壮

太极拳 太极拳教程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42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视频 坚持练太极拳让你身强体壮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太极拳视频 冯志强陈式太极拳推手技巧教学

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42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视频 冯志强陈式太极拳推手技巧教学

太极拳视频 浅谈太极拳是一种养生运动

太极拳 太极拳教程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 42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视频 浅谈太极拳是一种养生运动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男人小便有这特征要出大事

男人小便有这特征要出大事

大腿减肥 好方法轻松告别“大象腿”

大腿减肥 好方法轻松告别“大象腿”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