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穴位解说

海风2012abc

海风2012abc

2016-01-07 14:09

爱生活,爱图老师,今天图老师生活百科频道的小编推荐大家督脉穴位解说,喜欢的朋友请点赞吧。

1.长强督脉别络。
[别名]橛骨,穷骨,气之阴郄,龟尾,尾翠,骨骶,尾骶。
[穴义]胞宫中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由此外输体表。
[名解]
1)长强。长,长久也。强,强盛也。长强名意指胞宫中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由此外输体表。
本穴为督脉之穴,其气血物质来自胞宫,温压较高,向外输出时既强劲又饱满且源源不断也,故名长强。
2)橛骨。橛,船尾底骨也,亦称龙骨,特点是强度大,此指穴内气血为强劲之状。骨,水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之气。橛骨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强劲饱满之状。理同长强名解。
3)穷骨。穷,尽也。骨,水也。穷骨名意指本穴的外输气血全部是天部之气,无地部经水。
本穴物质来自胞宫,其性高温高压,外出体表后全部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地部经水如穷尽之状,故名穷骨。
4)气之阴郄。气之阴,气化之气的水湿也。郄,孔隙也。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气血物质为由孔隙中输出的细小水液。本穴位于尾骨端下,督脉的外输气血在体内为液态之水,出体表后才化为天部之气,督脉的外输之液细小,如从孔隙中输出一般,故名气之阴郄。
5)龟尾。龟尾,乌龟的尾巴也,既短又粗,不同于其它动物的尾巴既细又长,此指穴内气血为强盛之状。理同长强名解。
6)尾翠。尾,尾巴也。翠,青绿色,肝之色也,此指穴内气血的生发特性。尾翠名意指督脉的外输气血具有肝木的生发特性,不能上行更高的天部层次。
7)骨骶。骨,水也。骶,骶骨也。骨骶名意指本穴物质为水湿之气,位处骶骨之端。尾骶名意与骨骶同。
8)督脉别络。督脉,本穴位处督脉也。别,离别也。络,联络也。督脉别络之意指本穴外输的阳热之气循络脉传向督脉其它各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胞宫外输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扩散于督脉之外及循督脉上行。
[功能作用]向体表输送阳热之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腰俞
[别名]髓空,背解,腰户,腰柱,髓俞。
[穴义]督脉气血由此输向腰之各部。
[名解]
1)腰俞。腰,腰部也。俞,输也。腰俞名意指督脉的气血由此输向腰之各部。本穴物质为长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其散热冷缩水湿滞重,上不能传于腰阳关穴,下不得入于长强穴,因此输向腰之各部,故名腰俞。腰户名意与腰俞同。
2)髓空。髓,肾之精也,气也。空,空虚也。髓空名意指督脉的上行强劲之气至此后即变空虚。本穴物质为长强穴传来的强劲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而成天之下部的湿冷水气,天之上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故名髓空。髓俞名意与髓空同。
3)背解。背,背部也。解,散也。背解名意指督脉的上行阳气至此为散解之状。理同髓空名解。
4)腰柱。腰,腰部也。柱,支柱也。腰柱名意指本穴外输腰部的气血为腰部阳气的栋梁支柱。本穴外输腰部的气血为温性的水湿之气,此气对于寒湿之地的腰部来说则为阳热之气,它为充实腰部阳气的栋梁支柱,故名腰柱。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性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外传腰之各部,小部分上行腰阳关穴。
[功能作用]补益肾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3.腰阳关
[别名]阳关,脊阳关。
[穴义]督脉的上行气血中滞重的水湿在此沉降。
[名解]腰阳关。腰,穴在腰部也。阳,阳气也。关,关卡也。腰阳关名意指督脉的上行气血中滞重的水湿在此沉降于下。本穴物质为腰俞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散热吸湿,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之气不能继续上行,本穴如同督脉水湿上行的关卡一般,故名腰阳关。阳关、脊阳关名意与腰阳关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滞重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冷降缩合后输向腰之下部。
[功能作用]除湿降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4.命门
[别名]属累,精宫。
[穴义]脊骨中的高温高压阴液由此督脉。
[名解]
1)命门。命,人之根本也,以便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命门名意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督脉。本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脊骨内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体表督脉,本穴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人体的生命之本,故名命门。
2)属累。属,类别之意。累,堆迭也。属累名意指本穴气血由督脉之气堆迭而成,亦即为地部经水。理同命门名解。
3)精宫。精,髓也,指穴内气血来自脊骨。宫,宫殿也。精宫名意指穴内物质来源于脊骨。理同命门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水液。
[运行规律]气化后循督脉上传悬枢穴。
[功能作用]接续督脉气血。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5.悬枢
[别名]悬柱。
[穴义]督脉气血由此外输腰脊各部。
[名解]
1)悬枢。悬,吊挂也。枢,枢纽也。悬枢名意指督脉气血由此外输腰脊各部。本穴物质为命门穴和脊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由本穴横向外传腰脊各部,穴内气血如同天部中吊挂的水湿之气,故名悬枢。
2)悬柱。悬,吊挂也。柱,支柱也。悬柱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强劲之气。本穴物质为命门穴和脊中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其气强劲,如同支柱一般充实着督脉及腰脊各部,故名悬柱。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强劲阳气。
[运行规律]循天部传于督脉上下及腰脊各部。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6,脊中
[别名]神宗,脊俞。
[穴义]脊骨中外输的高温高压水液在此急速气化。
[名解]
1)脊中。脊,穴内气血来自脊骨也。中,与外相对,指穴内。脊中名意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水液外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为天部阳气。本穴为人体重力场在背部体表的中心位置,穴内气血为脊骨内外输的高温高压水液,水液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为天部阳气,故名脊中。脊俞名意与脊中同,俞同输。
2)神宗。神,与鬼相对,指天部阳气也。宗,祖宗也,气之源头也,水也。神宗名意指穴内的天部阳气为来自脊骨中的高温高压水液所化。理同脊中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督脉传于中枢穴和悬枢穴。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7.中枢
[穴义]督脉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脊背各部。
[名解]中,指穴内气血所处为天地人三部中的中部。枢,枢纽也。中枢名意指督脉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脊背各部。本穴物质为脊中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则化为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水湿风气由本穴外输脊背各部,本穴如同督脉气血外输脊背的枢纽一般,故名中枢。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督脉传于筋缩穴及外散腰背各部。
[功能作用]生发风气,运化水湿。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8.筋缩
[穴义]督脉的天部水湿风气在此散热缩合。
[名解]筋,肝之所主的风气也。缩,收也,减也。筋缩名意指督脉的天部水湿风气在此散热缩合。本穴物质为中枢穴传来的天部阳热风气,至本穴后此阳热风气散热缩合,风气的运行速度收而减慢,故名筋缩。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缓行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督脉传于至阳穴。
[功能作用]息风定志。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9.至阳
[别名]金阳。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
[名解]
1)至阳。至,极也。阳,阳气也。至阳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本穴物质为筋缩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督脉络脉所传之热而化为天部阳气,穴内气血为纯阳之性,故名至阳。
2)金阳。金,肺金之气也。阳,阳气也。金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纯阳之气。理同至阳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灵台穴及外散于脊背各部。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0.灵台
[别名]灵阳,肺底。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
[名解]
1)灵台。灵,神灵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台,停住之所也。灵台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化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至阳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化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阳气在穴内为停住之状,故名灵台。灵阳名意与灵台同。
2)肺底。肺,肺脏也。底,底部也。肺底名意指本穴的天部阳热之气相对于肺脏来说是处于底部。本穴气血为天之上部的阳气,与肺金之气同性,此气相对于肩胛上部的肺气而言是处于底部,故名肺底。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督脉传于神道穴。
[功能作用]益气补阳。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1.神道
[别名]神通,冲道,脏俞。
[穴义]督脉阳气在此循其固有通道而上行。
[名解]
1)神道。神,天之气也。道,通道也。神道名意督脉阳气在此循其固有通道而上行。本穴物质为灵台穴传来的阳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此气由天之上部冷降至天之下部并循督脉的固有通道而行,故名神道。神通、冲道名意与神道同,通为通道,冲为冲行。
2)脏俞。脏,内部脏腑也。俞,输也。脏俞名意指心脏的高温热气由此外输督脉。本穴位处脊背上部,与体内的心脏相邻,心脏的高温热气由此外传体表督脉,故名脏俞。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m.tulaoshi.com督脉上传身柱穴。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2.身柱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
[名解]身,身体也。柱,支柱也。身柱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 本穴物质为神道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此气因受体内外传之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充斥穴内并快速循督脉传送使督脉的经脉通道充胀,如皮球充气而坚可受重负一般,故名身柱。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强盛饱满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下相传。
[功能作用]补气壮阳。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3.陶道督脉足太阳之会。
[穴义]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
[名解]
1)陶道。陶,金玉之属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之性的温热之气。道,通行的道路也。陶道名意指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身柱穴传来的强劲阳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化为温热之性,但仍循督脉道路向上而行,故名陶道。
2)督脉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不光为督脉身柱穴传来的强劲阳气,亦有膀胱经外散而至的寒湿之气,故为督脉膀胱经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大椎穴。
[功能作用]补益肺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4.大椎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别名]百劳,上杼。
[穴义]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
[名解]
1)大椎。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2)百劳。百,数量词,多之意。劳,劳作也。百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各条阳经上行气血汇聚而成。理同大椎名解。
3)上杼。上,上行也。杼,织布的梭子,此指穴内气血为坚实饱满之状。上杼名意指穴内的阳气为坚实饱满之状。理同大椎名解。
4)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的阳气及督脉的阳气汇合而成,故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坚实饱满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头颈。
[功能作用]益气壮阳。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5.哑门
[别名]瘖门,舌厌,横舌,舌黄,舌肿。
[穴义]督脉阳气在此散热冷缩。
[名解]
1)哑门。哑,发不出声也,此指阳气在此开始衰败。门,出入的门户也。哑门名意指督阳气在此散热冷缩。本穴物质为大椎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因其热散而收引,阳气的散热收引太过则使人不能发声,故名哑门。瘖门名意与哑门同,瘖为失语之意。
2)舌厌。舌,至柔之物也,其所能柔软自如是因为阳气充盛使然也。厌,厌恶也。舌厌名意指督脉的阳气在此散热冷缩为舌所厌恶。本穴物质为大椎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人体的阳气不足则至柔之地的舌部阳气先衰,舌部阳气衰败则舌不能运动自如,故名舌厌。舌肿名意与舌厌近同,肿指阳气太过阴不足则舌为之肿。
3)横舌。横,横向也。舌,口中之舌也。横舌名意指穴内阳气充盛则舌能活动自如。舌黄名意与横舌同,黄通横。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缩合后横向传来于风俯穴。
[功能作用]收引阳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6.风府

[别名]舌本,鬼穴。 [穴义]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
[名解]
1)风府。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风府名意指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本穴物质为哑门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吸湿并化为天部横行的风气,本穴为天部风气的重要生发之源,故名风府。
2)舌本。舌,口中之舌也。本根本也。舌本名意指本穴的水湿风气为舌活动自如的根本。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与至柔之性的舌部气血同性,故名舌本。
3)鬼穴。鬼,与神相对,此指穴内气血为湿冷水气也。穴,空窍也。鬼穴名意指穴内为湿冷水气的聚散之地。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缩后循督脉下行脑户穴。
[功能作用]散热吸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7.脑户督脉足太阳之会。

[别名]匝风,会额,合颅,仰风,会颅,迎风。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名解]
1)脑户。脑,大脑也。户,出入的门户也。脑户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本穴物质为风府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膀胱经外散而至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二气相合而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此气能随人体所受风寒而冷降归地并入于脑,故名脑户。
2)匝风。匝,环绕之意。风,风气也。匝风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之下部的水湿风气。理同脑户名解。
3)会额。会,交会也。额,头之前额,此指穴内物质其性如前额之阴。会额名意指穴内气血为会聚的天部湿冷之气。理同脑户名解。合颅名意与会额近同,颅指颅骨,意指穴内气血为肾气特征的寒湿水气。
4)仰风。仰,向上看也,此指穴内气血来自天之上部。风,风气也。仰风名意指穴内气血为来自天之上部的湿冷水气。理同脑户名解。迎风名意与仰风同。
5)督脉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不光为督脉的水湿风气,还有膀胱经外散的寒湿水气,故为督脉足太阳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湿冷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循天部下行,小部分吸热后循督脉上行。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18.强间

[别名]大羽。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的上行阳气。
[名解]
1)强间。强,强盛也。间,二者之中也。强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的上行阳气。本穴物质为脑户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颅脑的外散之热,水湿之气吸热而化为天部强劲的阳气并循督脉上行,故名强间。
2)大羽。大羽,较大的鸟类也,其特点是能负较大的重物而飞行,此指本穴上传的阳气中亦夹带有一定的水湿。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含有一定水湿的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后顶穴。
[功能作用]升阳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9.后顶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angsheng/)

[别名]交冲。 [穴义]督脉的上行气血中滞重水湿在此冷缩下行。
[名解]
1)后顶。后,指本穴所处之位为头之后部。顶,挤顶也。后顶名意指督脉的上行阳气中滞重水湿在此冷缩下行。本穴物质为强间穴传来的阳热风气,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散热吸湿,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冷缩并循督脉下行,本穴如同有挤顶督脉气血上行的作用,故名后顶。
2)交冲。交,交会也。冲,冲撞也。交冲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交会并相互冲撞。本穴物质为强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不能全部循督脉上行,上行至本穴的气血如同在穴内相互冲撞一般,故名交冲。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温性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散热冷缩后循督脉下行,少部分则循督脉上行。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0.百会督脉足太阳之会。

[别名]顶中央,三阳五会,天满,天蒲,三阳,五会,巅上。
[穴义]手足三阳经及督脉阳气在此交会。
[名解]
1)百会。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也。百会名意指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本穴由于其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故名百会。三阳五会、三阳、五会名意与百会同,三阳指手足三阳经,五会指五脏六腑的气血皆会于此。
2)顶中央。此指本穴位于头顶中央,无它意。
3)天满。天,天部。满,满盛也。天满名意指穴内阳气为满盛之状。理同百会名解。
4)天蒲。天,天部也。蒲,古指草盖的园屋,此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卫外之气。理同百会名解。
5)巅上。巅,顶也。上,上部也。巅上名意指本穴位处头顶,且气血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理同百会名解。
6)督脉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之阳气汇聚而成,但以膀胱经及督脉传入的阳气为多,故为督脉足太阳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充盛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缩后循督脉下传前顶穴。
[功能作用]升阳举陷,益气固脱。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1.前顶
[穴义]前面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被顶撞不能上行。
[名解]前,前部也。顶,挤顶也。前顶名意指前面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被顶撞而不能上行。本穴物质来自于百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和囟会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百会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时是散热冷缩的变化,而囟会穴的水湿之气在上行至本穴时则是吸热蒸升的变化,二气在本穴相会后,降行的气血顶住了上行的气血,故名前顶。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温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输散于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补益肺气,传导水湿。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2.囟会

[别名]囟中,鬼门,天窗,顶门,囟门。 [穴义]督脉上行的弱小水湿在此聚集。
[名解]
1)囟会。囟,连合胎儿或新生儿颅顶各骨间的膜质部也,此指穴内气血有肾气的收引特征。会,交会也。囟会名意指督脉上行的弱小水湿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上星穴传来的弱小水湿,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同肾气有收引特征,故名囟会。囟中、鬼门、囟门名意与囟会同,中指穴内,鬼指穴内气血寒湿收引。
2)天窗。天,天部也。窗,窗户也,气之通道也,虚也。天窗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之下的水湿之气,天之上部气血空虚。本穴物质为来自上星穴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则聚集在天之下部,天之上部气血如同空虚之状,故名天窗。
3)顶门。顶,挤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顶门名意指督脉吸热的上行气血在此被顶撞而不能上行。本穴物质为上星穴传来的弱小水气,因无外界热助,弱小水气至此后不能上行,如同被顶撞一般,故名顶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输散于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补益肺气,传导水湿。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3.上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angsheng/)

[别名]鬼堂,明堂,神堂。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蒸升。
[名解]
1)上星。上,上行也。星,指穴内的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也。上星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蒸升。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温热水气,在本穴为缓慢蒸升之状,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故名上星。
2)鬼堂。鬼,与天相对,此指穴内气血为阴性水湿。堂,聚散之所也。鬼堂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阴湿水气。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温热水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冷缩而化为阴性水湿,故名鬼堂。明堂、神堂名意与鬼堂近同,明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明处,神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阴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由本穴外散头之各部,小部分吸热后循督脉上行。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4.神庭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

[别名]天庭。 [穴义]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聚集。
[名解]
1)神庭。神,天部之气也。庭,庭院也,聚散之所也。神庭名意指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来自胃经的热散之气及膀胱经的外散水湿,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督脉天部气血的会聚之地,故名神庭。天庭名意与神庭同。
2)督脉足太阳是明之会。本穴物质主要为足阳明提供的湿热水气和足太阳提供的外散水湿,故为足太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由本穴外散头之各部,小部分吸热后循督脉上传上星穴。
[功能作用]除湿化湿。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5.素髎
[别名]面王,面正,正面,面土。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液化而降。
[名解]
素髎。素,古指白色的生绢,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湿水气。髎,孔隙也。素髎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液化而降。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则散热缩合为水湿云气并由本穴归降于地,降地之液如同从细小的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素髎。
面王。面,头面也。王,君也。面王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头面阳气冷降的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不断地液化为地部经水,此冷降之水如同化气的君王一般,故名面王。面正、正面、面土名意与面王近同,正指穴内气血为地部水液,为面部气血的主流物质,土则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地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及地部的弱少水液。
[运行规律]水湿之气冷降归地,地部经水则循督脉下传水沟穴。
[功能作用]除湿降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热则泻针出气,禁灸。

26.水沟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别名]人中,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
[穴义]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
[名解]
1)水沟。水,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也。沟,水液的渠道也。水沟名意指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本穴物质为素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循督脉下行,本穴的微观形态如同地部的小沟渠,故名水沟。
2)人中。人,指本穴位在头面天地人三部中的人部。中,指本穴位处在头面前正中线。人中名意指本穴位于鼻唇沟的中部,无它意。
3)鬼客厅。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客厅,接待客人的厅堂也。鬼客厅名意指穴内气血为来自天部之气的冷降水液。本穴位处督脉,督脉气血以阳气为主,地部经水稀少,而本穴气血则为地部经水,地部经水如同督脉气血的宾客一般,故名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名意与鬼客厅同。
4)督脉手足阳明之会。本穴的地部经水不光为督脉的阳气冷降而成,主要的是手足阳明经的冷降水液,故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根据人体所处的不同体位而分别传于手足阳明经及督脉的兑端穴。
[功能作用]分流督脉经水,通经活络。


延伸阅读:

生活常识——醋的妙用

1、外出容易晕车,如喝下不很酸的食醋水,可以清爽精神,减轻晕车症状。

2、失眠,可将一汤匙食醋倒入冷开水中,搅匀喝下,即可迅速入睡。如果加入等量的蜂蜜,则效果更佳。

3、有人发生昏厥,可把手帕浸过食醋后捂在昏厥者的鼻子上,刺激患者清醒。

4、新购的瓷制餐具、茶具、酒具、放入10%的醋水内煮上两三小时后再用,可除去新瓷器所含的微量铝,避免铝毒危害身体。

5、在烹调水产品蟹、是、海蜇时,先用1%的醋液浸泡一小时,可防止嗜盐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6、醋煮花生米或黄豆,是高血脂、肥胖症和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佳肴,具有隆脂、隆压的疗效。

7、宴饮进食,如感胸满腹胀,可用醋50毫升加水至100毫升冲淡服下,增加胃酸,促进消化。

8、饮酒过量已有醉意者,可服50%食醋100至200毫升,解酒毒、养肝肾。

9、餐后的食具,如果使用1%食醋液煮沸消毒,可防止病毒性肝炎、痢疾等传染病。

醋的妙用

1: 醋是家庭烹调的必备调味品。 在醋内加上两滴白酒和一点盐,即可成为香醋。

2: 在煮肉或马铃薯时,加上少量醋就容易炖烂,味道亦好。

3: 煮甜粥时加点醋,可使甜粥更甜。

4: 擦皮鞋时,滴上一滴醋,能使皮鞋光亮持久.

5: 铜、铝器用旧了,用醋涂擦后清洗,就能恢复光泽.

6: 宰鸡杀鸭前20分钟,给鸡鸭灌上一汤匙醋, 拨毛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7: 玻璃上的油漆,用醋浸软后一擦就掉.

8: 丝品洗净后,放在加入少量醋的清水中浸泡几分钟,晾干后光泽如新.

9: 毛料衣服磨光的地方,用50%浓度的醋水抹,然后用湿布铺垫熨烫,亮斑即可消失。

10: 醋还有消毒杀菌作用。用醋拌的凉菜卫生爽口;用醋蒸熏房间,能杀菌防流感.

11: 每天用40%的醋水溶液,加热后洗头可防治脱发,头屑过多.

12: 用醋调石灰粉,涂敷腋下,每日二次能治疗狐臭。


  更多生活百科文章推荐:


  瑜伽对人体经络有一定促进作用  


  经络减肥有效果吗


  中医经络减肥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督脉穴位解说

养生 健康
督脉穴位解说

任脉穴位解说

养生 健康
任脉穴位解说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手厥阴心包经穴位解说

养生 健康
手厥阴心包经穴位解说

肺经络穴位气血解说

养生 健康
肺经络穴位气血解说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针灸减肥穴位图文解说

减肥 健康减肥 减肥小妙招 减肥方法
针灸减肥穴位图文解说

眼部穴位

生活百科
眼部穴位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早餐搭配油条豆浆最耐饿

早餐搭配油条豆浆最耐饿

任脉穴位解说

任脉穴位解说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