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妈抑郁 宝宝暴力

DJango__

DJango__

2015-12-12 21:20

过早、长时间的健美运动使盆腔韧带发生严重松弛后,会导致子宫、膀胱、直肠突向阴道,造成子宫脱垂、尿失禁和排便困难,这些症状在产后往往不会马上出现,而常常在10年以后逐渐明显。现在好多新妈妈都是职业女性,

母亲右臂抱孩子易患抑郁症

本报综合报道 最新研究表明,母亲抱孩子的方式会反映出她的心理健康状况。那些用右手抱孩子的妈妈往往比左手抱孩子的妈妈更易遭受压力的打击。完成此项调查的英国研究小组认为,他们的发现可以帮助鉴别出那些患忧郁症风险高的女性。

过去科研人员就发现,不管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大多数父母抱孩子的方式都是用左臂来抱,但是其中的原因至今都是一个谜。有些人认为,左臂抱孩子会让孩子的头部靠在父母的心脏旁边,而心脏跳动的声音会给孩子以满足感。

也有些人认为,父母抱孩子方式的这种偏爱与人的大脑结构存在联系。这种说法认为,人体的左侧是由大脑的右半部分来控制的,而大脑的右半部分负责处理有关感情和直觉的功能。

这项最新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儿童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期刊上。尽管参与此项调查的人员数量有限,但科研人员依然认为,这个调查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统计学意义。这项研究可以有效地区别那些心理健康脆弱的女性。抑郁的女性喜欢用右臂抱孩子的原因目前依然不清楚。

产后 拒绝做抑郁妈妈(图)

拒绝做抑郁妈妈

在我们工作当中,最近这几年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提高,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生儿育女虽然是育龄妇女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产妇来说,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婴儿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改变。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比较复杂,总的来说主要有生物学、心理和社会等因素。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也由于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而产妇的过度焦虑和抑郁可导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如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以及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改变,可致子宫收缩减弱、疼痛敏感、产程延长、出血增多又进一步加重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成为产后抑郁症的促发因素。个性心理因素中,产后抑郁者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度不够、敏感、情绪www.Tulaoshi.com不稳定、好强求全、固执、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和内倾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人群。产前情绪不稳定,有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者发生产后抑郁症者较多。由于产妇对即将承担母亲角色的不适应,造成心理压力而出现抑郁焦虑情绪。社会支持系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婚姻的满意度,家庭的支持体系,生活事件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产后抑郁的表现是多样化的,但总的有以下的一些特征:⑴情绪方面,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情绪淡漠,行为表现为孤独、害羞、不愿见人或伤心、流泪,甚至焦虑、恐惧、易怒,每到夜间加重;⑵自我评价降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表现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⑶创造性思维受损,主动性降低,行为上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和处理事物的能力下降;⑷对生活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出现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倦、性欲减退,还可能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昏头痛、恶心、胃部灼烧、便秘、呼吸心率加快、泌乳减少等。病情严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的倾向,有时陷于错乱或昏睡状态。

对于产后抑郁,预防和早期干预是最重要的,不要等病情发展到严重的程度才开始治疗。开展产前教育,包括产后抑郁情绪的知识,以及母亲角色转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增强承担母亲责任的适应能力;提高应对和处理应激的方法:作一些认知重建以及自信心训练是常用的方法。如果抑郁已经不可避免的发生,患者必须尽快找专业人士协助,如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学家进行必要的心理支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干预。严重自杀倾向者有必要入院治疗。

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抑郁?

由于许多人选择在“金猪年”初为人母,今年无疑成为一个怀孕、生子高潮期。据媒体报道,随着生育高峰期的到来,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增加了不少。而专家介绍,患产后抑郁的人在所有产妇当中占10%~15%。新妈妈在孕期和产后压力造成的抑郁情绪,处理不当会有演变成精神疾患的可能。分娩对于每个女性来说理应是最幸福的事情,为什么有人在分娩后出现产后抑郁症呢?新妈妈和家人应该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抑郁?

新妈妈遇上旧婆婆

小杜跟丈夫过得非常幸福,去年意外怀孕之后,大家共同决定要这个孩子。小杜父母前两年相继去世,产前将婆婆从遥远的县城接来,帮助照顾她们母子。将婆婆接来本是个矛盾的决定,一方面担心相处不来,另一方面小杜又担心自己难以兼顾,将精力都投到孩子身上而忽略了丈夫,所以还是把婆婆请到北京来。她的担心从开始就没对任何人讲过,包括丈夫。

出院后丈夫忙工作,婆媳相处得很不愉快。婆婆要小杜按土方法坐月子;小杜学医出身,认为婆婆的观念对产妇和婴儿都不科学,不讲卫生。婆婆说:“你嫁进我们家就听我的,我比你有经验。”小杜很委屈,跟丈夫谈,而丈夫认为“你是眼科大夫不是妇产科,不一定都懂,我妈把我们4个孩子带大,更有经验”。于是小杜从此闭上嘴什么也不说,越不说就越压抑,奶也少了,小孩没出满月病了几次,小杜的忧虑、跟婆婆的矛盾越来越深。1个月后婆婆准许小杜出门走动,但她仍不开心,常躲在卧室无缘无故地哭,丈夫说她有人伺候还无理取闹,她很无奈。医生的直觉告诉她自己患上产后抑郁症,就去看了医生,而丈夫却认定妻子多事,一提这事他就不耐烦,不满小杜的唠叨,夫妻感情变得恶劣。又过了一段,家庭气氛没有任何好转,小杜听同事的建议,带着3个多月的小孩搬到单位宿舍去住,换个环境。情况表面上平静了,但她仍然很难调整过来,夫妻感情也僵持在那儿了。

“中国式”生育

全职太太小洪跟丈夫结婚10年,从这对“神仙眷侣”决定要一个孩子开始,两人开始变得不和谐了。怀孕期间小洪扭了脚,虽有保姆照顾,但丈夫无法时时陪伴,小洪第一次感到巨大失落和孤单;生孩子时又发生意外情况,自己生又改剖腹产,受了“两茬罪”……小孩哺乳期间,小洪不再那么活泼开朗,有点爱发脾气,常计较小事,增添了洁癖,对保姆不满。丈夫没深想,确实很多产妇因生活的突变而有牢骚,他认为安排好时间,随时小心呵护就够了。

事情爆发在孩子断奶前后,那段时间小洪常常拉住丈夫谈未来、谈感情,说来说去最后总是“你要给我一个承诺,会跟我白头到老,要是中途抛弃我,我就抱着儿子去死”之类的说法,听多了丈夫终于心烦,一方面以前妻子不这样,另一方面他不愿意莫名其妙地成天做这种承诺。但他越想岔开话题转移注意力,小洪就越爱联想:“他不肯承诺,是不是因为早就有了预备,还是他已经有外心了?”最后矛盾升级,现在孩子刚满周岁,这对夫妇已经由过去的恩爱转变为天天争吵,濒临分手边缘,他俩剑拔弩张的状态很像《中国式离婚》里那对夫妻。朋友们认为小洪需要心理辅导,但不敢直接对她说,怕刺激她;丈夫则是有家不乐意回,常常留在办公室或者回家趁小洪不注意赶紧躲进书房把自己反锁起来。

产后抑郁的苗头

问:通常来说,患产后抑郁的人都在什么阶段发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

张:在生完小孩后两周到1个月期间,特别是产后两周是多发高发的时间段。有的产后抑郁当时处理不得当,没有及时治疗,延续很长时间,也有可能复发或更严重的情况。

问:从表现看跟其他类型的抑郁症是否一样?

张:症状上完全一样,不一样的仅仅在于产后抑郁是由躯体创伤引发的精神疾患。另外,我们要留意,有些人的症状不一定始终持续在一个程度,如同发烧一样,早晨不烧了可能到晚上体温又升上去了。特别是抑郁患者,他/她抑郁的同时可能思维很清晰,逻辑推理很明白。

像你介绍的第二个案例,当时她的先生、朋友意识到了她的问题,应该开导、帮助以及寻求专业机构的指导,这时患者自己可能没有自制力,她不能主动就医,家人及朋友最好替她寻求帮助。她的问题关键不在于丈夫给不给她那个“承诺”,即使丈夫给了她这个,她可能还会生出新的问题来。这跟你说的第1个例子刚好是两种情况,那个案例的小杜是自己意识到问题但家里人不相信她,这个是自己没意识到,但别人都看到了,同样要积极面对,想办法帮助她。

问:一般都有什么样的苗头值得我们注意:此时产妇可能已有抑郁的倾向了?

张:例如发觉她变得特别爱哭、无缘无故频繁地发脾气、食欲减退、持续地睡眠不好、对小婴儿的兴趣减低,那就需要警惕了。这个问题和其他抑郁症的道理一样,也跟任何身体疾病的道理一样,都是越早就医越有利,当发觉有一些情绪上的不对时,就应该及时地寻求帮助,这样对大人对孩子都是正确的。

问:产后抑郁对未来生活有没有影响?

张:有些抑郁的产妇处理得当,好转之后对接下来的生活应该没有影响。不过在患病期间对妈妈自己、对小孩还是影响挺大的。母亲和婴儿之间的情感交流非常重要,哺乳时,孩子每天看到一张笑脸来给他/她喂奶,跟每天看到一张冷冰冰的脸,这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一般认为婴儿不懂这些,他/她还小,但实际上只是这种影响无法验证,它可能要到很多年以后才会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

生孩子和抑郁的因果关系

问:生孩子为什么能够引发抑郁症呢?

张:这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当中有个体的原因、环境原因、遗传原因,都可能综合作用,对产妇产生影响。生理上,由生孩子导致了身体变化,比如孕妇、产妇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变化、性腺分泌的变化统统带来影响,进而引发精神疾患。生孩子对女人来说是一个躯体创伤,对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都是生活中一项大的变化,会带来压力,特别是第一次生小孩的产妇,她从怀孕就承受这种压力。几乎所有的产妇可能都会经历产后的身体虚弱、内分泌变化、休息受影响、失眠或早醒、发脾气、不自信,等等,而且还要照顾刚出生的小孩。再有一个因素,社会支持系统是不是良好,等等。

问:什么是“社会支持系统”?

张:例如家人的支持,就属于我们所说的社会支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问:像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位观念上跟婆婆差异很大的产妇小杜,她所面临的是不是就是“社会支持系统较差”的问题?

张:是的,有这个因素,但这不是全部原因。说到观念不同,儿媳妇跟婆婆的差异是因为她们成长和生活的环境不一样,而这个差异不是从生孩子那一刻才出现的,这些现实情况在他们计划要孩子之前、甚至结婚之前都已经存在了。在生育之前、怀孕期间,应该逐步计划这些事,预先考虑产后的种种现实问题:“父母不在了,丈夫工作忙,谁来帮助我照顾孩子?”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预测到的,最好在矛盾出现之前就做计划和打算。

问:抑郁是不是也有新妈妈个人的原因?

张:有可能。现在我们家里都是独生子女,原本大家就很呵护,而同时身体上的创伤又会让孩子妈妈产生“我受了如此大的委屈”这样的想法,那么她渴望被支持、被照顾,渴望家庭的、社会的帮助,但是期望与现实往往有距离,有可能周围的人已经在呵护她了,但不是她想像的那种呵护方式,于是也会产生低落的情绪。

问:我们第二个例子提到的那种情况,据您的判断她的抑郁是跟什么有关?

张:这个不好就这么下结论。有可能跟生育有关;也有可能跟她一直没上班有关,不自信,还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

一旦成了那10%~15%当中的一员……

问:像刚才提到的第一个例子,她已经明确是产后抑郁,也在出了“月子”后去看了大夫,可最终她还是采取了一个比较消极的解决方式,这该怎么办?已经过了您说的一个月的时间,还没解决,这怎么办?

张:我们主张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去面对问题,去解决问题。比如小杜的婆婆,她有很多观念旧了、过时了,但她的出发点是想为了家庭好,为了自己的晚辈好,那么这个出发点大家是一致的,肯定了这一点之后就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尝试理解对方。现在是产妇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了,她应该积极主动,抱有一种“调和性”的态度,去看待这个事。大家目标一致、原则肯定,剩下的就是方法问题。

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去沟通去商量,才能行之有效。小杜自己对喂养小孩的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婆婆未必接受;如果换一下思路,尝试站在婆婆的角度,以理解对方的态度和口吻去谈论这件事,婆婆即使不赞成你的做法,但了解到你的目标跟她一致,并且你理解她的苦心,那么她会逐渐接受。被家庭接纳可能有个过程,包括她丈夫在内接受她、相信她,也许很漫长,但消极地逃避问题总归行不通。

人的情感都是相通的。观念差异并非头等重要,要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拿出尊重,努力沟通理解。一味埋怨没有用,不会达到调和矛盾的目的。先尝试理解对方,接下来调和矛盾,这样才是合理有效的。

问:也就是说她选择搬到医院宿舍住,这是个错误决定?

张:她回避了问题,这对她自己好不好?肯定不好。搬走了,问题还在,她一样内心存着很大的委屈,同时自己再遇上困难,就必须独自面对了,假如一个人带孩子,工作上又遇到新的难题怎么办?当然我们说有一部分人,心理承受能力足够强大,能力也强,但是人总是需要和周围人共处的,需要朋友、家人的照应和支援,这对任何人都很重要。

问:您是说生育不久的年轻母亲不能放弃“社会支持系统”?

张:是的。所以她应该把想法跟丈夫讲。她说丈夫不了解她,不信任她的话,那么同样道理,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尽可能把想法说出来,说一次两次可能遭到反对,但仍然要坚持面对这个问题,最终让对方关心你,而不是彻底回避,放弃了寻求家人的支持。逃避只会让问题严重、矛盾恶化。

现在社会支持系统也是多方面的,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网络、电话咨询,寻求建议和帮助,再严重的,可能需要专业机构,因为咨询有局限,不能提供诸如药物治疗等等。

问:说到药物,产妇服药会不会在喂奶时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

张:任何时候都要判断问题的主要矛盾,假设一个患者的情绪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她为了哺乳而拒绝接受必要的治疗,那么遭受影响的仍然是小孩、她自己还有家人。如果到了接受抑郁治疗的阶段,这个就成了育儿期间的主要矛盾,其他问题可以用别的途径解决,例如暂时不用母乳喂养改用牛奶。寻求专业机构支持的必要性就在于,让医生帮助你和你家人判断,什么情况该采取什么方案,对大家最有利。

给准爸妈的建议:做好心理准备

问:您有什么建议能让今年的准妈妈们防患于未然吗?

张:一方面多了解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尽量令自己开朗、豁达,正向、积极地看问题,降低自己对别人、对外界的要求。当然我们说改变性格很难,所以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预测很多可能发生的情况,寻求家人支持。如果有坏的情绪发生了,能否宣泄出来,自己主动跟家人谈一谈,让家人恰当地关怀我,还有就是可以打电话或者找专业机构咨询。

问:孩子父亲有没有“产后抑郁”的?

张:有。刚好我最近看到过国外的报道,研究结果说产后抑郁的男性比女性人数上低4%左右。这里有两方面原因,一来对父亲自己这同样是一个重大的生活事件,二来有不少女人当了妈妈之后全部精力都投注在小孩身上,对丈夫关怀减少。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

产妇过早过度减肥不宜

过早、长时间的健美运动使盆腔韧带发生严重松弛后,会导致子宫、膀胱、直肠突向阴道,造成子宫脱垂、尿失禁和排便困难,这些症状在产后往往不会马上出现,而常常在10年以后逐渐明显。

现在好多新妈妈都是职业女性,而且很多妈妈的身材对工作很重要,比如公司职员、演员、模特等,又想生宝宝又想保持身材,这样的矛盾怎么解决呢?有的妈妈产后早早开始她的减肥计划。一位年轻的妈妈,孩子刚满月时就开始跑步,而且每顿饭只吃一点羹汤。六个月后,她的体重就由70公斤降至50公斤。随后由于经常发生头晕、头痛、失眠,令她很不舒服,不想再减肥了。但体重抑制不住的下降,而且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甚至影响到工作。

另一位模特妈妈为了能尽快的重返T型台,产后早早地束腰并进行大运动量恢复性锻炼,导致了小便失禁等疾病。

在正常的情况下,怀孕后妈妈的体重是一定会增加的,通常要比怀孕前增加10-15公斤,而宝宝降生后,体重还要比怀孕前重5公斤左右,这增加的重量包括增大的乳房、子宫和部分增加的脂肪,这些重量在度过产褥期(产后的42天)和哺乳期后会逐渐消失,所以新妈妈分娩后不要急于将这部分增加的体重"减肥"。在怀孕期间,由于孕激素等激素类物质的作用,孕妇盆腔内的韧带、肌肉、阴道粘膜等都变的拉长,松弛,以利于宝宝的分娩。宝宝出世后,这些松弛的组织可以逐渐恢复到产前的状态,适当的产后运动可以促进恢复。

但过早的参加大运动量的运动则适得其反。通常健美运动主要侧重于躯干和四肢的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腹肌紧张增加腹压,使盆腔内的韧带、肌肉受到来自上方的压力,加剧了松弛的状态。

过早、长时间的健美运动使盆腔韧带发生严重松弛后,会导致子宫、膀胱、直肠突向阴道,造成子宫脱垂、尿失禁和排便困难,这些症状在产后往往不会马上出现,而常常在10年以后逐渐明显,使这些妈妈们不得不到医院就医。过去很多农村的妈妈就因为产后过早的参加劳动,到40多岁时发生子宫脱垂等疾病。新妈妈在产后早早的节食,参加运动,必然要影响母乳的质和量,从而间接的影响宝宝的健康。

产后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运动的目的不是减肥,而是帮助骨盆的肌肉和韧带恢复原有的弹性和张力。通常产后运动可以在产后7天开始(剖腹产后10天),包括臀部上提、收缩肛门、仰卧起坐等方法,每天运动1~3次,每次3-10分钟。

如果体型对你很重要,建议:

1.尽早开始注意饮食

应该在怀孕后就注意自己的饮食,不要过多的进食甜食和小糕点、饼干等食品,。宝宝需要较多的蛋白质,因此妈妈应该多进食肉类、鸡蛋和奶制品,要比怀孕前多一半左右,而米面类的主食的量应该与怀孕前差不多。如果图老师发现腹部脂肪越来越厚,就要少吃饭,多吃肉。

2.循序渐进

不要企图产后"马上"恢复体形,如前面所述,产后体重的增加很大程度是哺乳的需要,如果想给宝宝母乳喂养,那么在哺乳期就不宜节食,可以在产褥期结束后逐渐开始运动,注意在运动中不要过分用力。如果不哺乳,产褥期后控制饮食,也要进食足量的肉类、蛋类和牛奶,主食可以适当减少。不论是什么方法,都不要试图在短时间内达到目标,可以在1年左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新妈妈小心产后抑郁症缠上你

‘辣妹、小甜甜布兰妮等明星妈妈们遭遇产后抑郁症的新闻总是很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不过,产后抑郁症可不是明星妈妈的专利。每个女人经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过程后,体内的激素水平都会发生变化,而这变化会直接导致女性情绪脆弱、波动大,一不留神产后抑郁症就可能会缠上你。’

【案例】

辣妹维多利亚在生下她和贝克汉姆的第一个孩子后,就遭遇了产后抑郁症的困扰。情绪极度低落,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好几个月。之后,在生下他们的第三个男孩的时候,抑郁症再次来袭。那段时间辣妹变得整天焦虑不安,迫切想要个女孩的她总是在担心自己无法再怀孕,糟糕的心理状态不仅令她常常整夜失眠,还会经常无故痛哭。

“三高”女性易得产后抑郁症

在现代都市,产后抑郁症并不罕见,它成为许多白领女性在升级做妈妈后,要过的第一关。朱嵘指出,从生理角度看,产后情绪低落、易波动的最主要原因是产妇体内的激素变化。“在怀孕的过程中,准妈妈们体内的孕激素和雌激素一直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一朝分娩,孕激素水平下降非常快,雌激素水平也同时发生很大变化,这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到人的情绪。”在这样的生理基础上,月子中的女性,情绪波动比较大很正常,并不意味着就是产后抑郁症了。朱嵘说:“只有当产妇具有异常体征或异常行为,并已经影响到正常的产后生活,那才构成产后抑郁症。”

朱嵘说,一般情况下,“三高”产妇容易陷入产后抑郁症的麻烦。

所谓“三高”指的是受教育水平较高、收入水平较好、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产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对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适应力会减弱,不像二十几岁的产妇,适应变化能力比较强。而文化水平高的女性,更爱思考问题,在情绪的作用下,有时候就容易钻牛角尖了。”

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异常体征

产妇阿楠是个事业成功的女强人。个性很强势,也很能干。生下女儿后,护理人员发现,她的血压高得吓人。而在怀孕前,阿楠没有高血压病史。建议阿楠用药控制血压的同时,护理人员发现了一个特别之处,她每次给女儿喂奶的时候,用的语言很不寻常,她会对孩子说:“嘿,小子,吃奶啦。”

朱嵘分析说:“从这位产妇的言语中,我们推测,她对于孩子的性别是有期待的——她更想要个儿子。她管女儿叫‘小子’,这种行为说明她内心对生了个女儿这个事实是不想承认的。这和许多人在遇到突发事件后,无法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一样的,这种否认是人的心理预防机制在起作用。”

对于阿楠的这种情况,朱嵘认为使用“认知疗法”会比较有效。护理员们有意识地在阿楠面前称赞她的女儿多么可爱,多么漂亮,令人羡慕。在这样的环境氛围里,渐渐地,阿楠的心结打开了,接受了自己生了个漂亮可爱的女儿的事实。而她的高血压也随之消失,恢复正常。

“像这样的女性,学历很高,平时在人前很强势,她不肯承认自己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可内心却又为自己没有生儿子而失落。心理情绪也是一种能量。能量累积在那里不宣泄掉,就会带来问题,阿楠的情况其实就是心理问题通过体征异常表现出来。”

产后抱抱妻子,可缓解抑郁

产后抑郁症是影响产妇身心恢复的一大元凶,此时,新爸也会受到影响。缓解这些症状,将对家庭还有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案例:

老汪最近满腹委屈,妻子生完孩子后,他可是卖足了力气,每天一下班就抱起孩子喂奶换尿片,家里能干的活都抢着干。可妻子却得上了产后抑郁,刚生完孩子那周,对孩子不太热情不说,还经常莫名其妙地大哭。有一天晚上老汪太累了睡得死死的,孩子哭他没听见,后来竟然被妻子的哭声惊醒了。

心理分析:

其实,老汪的这种疑惑和困扰,来自于对产妇心理的不了解。怎么说呢­怀孕期间,女性荷尔蒙雌激素和黄体酮增长10倍。分娩后,荷尔蒙水平在72小时内迅速达到以前水平。这种激素的剧烈变化,加上初为人母的角色变化等原因,会导致50%—70%的产妇出现反应性的抑郁。这些产妇常表现为哭泣、易激怒、疲乏等,一般在一周内可自行缓解。而产前本来就有情绪问题,或者初期抑郁没有有效处理的话,10%—20%产妇会出现中度至重度抑郁。不管症状是轻是重,延续时间是短是长,都会对孕妇的身心健康、家庭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带来负面影响。那些对宝宝表现出无反应、反应迟钝的消极情绪的产妇,会导致孩子神经系统刺激缺乏,神经心理发育受到抑制,影响情绪、智力发育和心理行为发展。

心灵处方:

分娩后,产妇的身心都经受着重大转折带来的压力,最需要伴侣的支持和关爱。所以,老汪回家后最先要做的事情,不是抱起孩子,而是要抱一抱妻子,问问她今天的心情,一天的琐事,交流宝宝的情况。除了这样温馨的小细节,夫妻双方还可以把带孩子的时间变成三个三十分钟制,即丈夫带半小时,两个人一起带半小时,由保姆或长辈带孩子、夫妻享受二人世界半小

新妈妈易出现多种精神问题

一项产后心理疾病的研究发现,第一次当母亲的女性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概率更高,而且不仅仅是产后抑郁症。

研究人员说:“第一次当父亲的男性就不会那么脆弱,这可能是因为没有体验到与初次得子相关的同样的心理和社会的变化。”该项研究是根据丹麦长达30年、超过230万人的医疗记录进行的。研究发现,妇女在初为人母后的三个月最容易患病,特别是最初的几周,也就是当新生儿刚回家需要极大的耐心去呵护的那段时间。

在最初的10到19天内,初为人母的妇女因心理疾病就医的是有生育经验的妇女的约七倍。和没有孩子的妇女相比,初为人母的妇女因心理疾病就医的是其四倍。初为人母的妇女接受门诊心理治疗的也比较高。但与有孩子及没有孩子的父亲相比,男性初为人父患心理疾病的概率却没有提高。

女性每次生产患心理失调的概率为千分之一,所患心理疾病包括:产后抑郁症、内分沁紊乱、周期性的抑郁和狂躁、类似的失调以及包括可导致神经衰弱的(图老师整理)焦虑。《美国医学会杂志》的论文和评论强调,所有新生儿母亲都需要心理检查,并对已患病的妇女进行治疗。

评论称,“心理健康对一个母亲的育儿能力、享受育儿乐趣、准备孩子的出生和战胜压力、享受为人母的乐趣来说至关重要。

芝加哥洛许医科大学精神科教授纳达·斯道特兰德博士说,“性别差异体现在产后心理疾病上并不奇怪,母亲们忍受着睡眠不足,一些母亲还与世隔绝或者生活在在远离亲人的地方,这些都会增加患病概率。”她还说:“这可能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反应,可能会有人说,我妈妈养育了8个孩子,并且她从不需要心理治疗。但有人最终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找到解决办法。”

父亲也患“产后忧郁症”

美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由于婴儿出生后对家庭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一些新任父亲也会患上“产后忧郁症”。

美国东弗吉尼亚医学院詹姆斯·保尔森领导的专家小组对5000多对正在养育婴儿的父母进行分析研究,评估他们的精神状态及行为。结果发现,有14%的母亲患有产后忧郁症,而有10%的父亲也有严重忧郁的症状。

保尔森说,孕妇产后有可能患上忧郁症的现象已为人所熟悉,但父亲患忧郁症就较少被人所知,甚至健康专家也对该研究结果感到意外。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新妈妈抑郁 宝宝暴力

育儿百科
新妈妈抑郁 宝宝暴力

新妈妈如何赶走产后抑郁

育儿百科
新妈妈如何赶走产后抑郁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茶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新妈妈如何远离产后抑郁

月子
新妈妈如何远离产后抑郁

新妈妈怎么克服产后抑郁

妈妈
新妈妈怎么克服产后抑郁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怎样有效调节新妈妈产后抑郁

妈妈
怎样有效调节新妈妈产后抑郁

新妈妈赶走产后抑郁有妙招

育儿百科
新妈妈赶走产后抑郁有妙招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生育过早会导致哪些风险?

生育过早会导致哪些风险?

孩子从小养成节约习惯十分必要

孩子从小养成节约习惯十分必要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