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冬天也会“中暑”

baby冬天的布丁

baby冬天的布丁

2015-12-12 21:01

暑假了,妈妈们不仅要关心孩子身体上的健康,更要注意孩子心理上的健康,不要让孩子在这炎炎夏日心理中暑。

宝宝冬天也“中暑”?

  炎热的夏季会中暑,难道在寒冷的冬季也会发生中暑吗?事实确实如此,在冬季发生中暑的婴儿还屡见不鲜呢!

  冬天,年轻的父母惟恐孩子着凉,在孩子身上裹着大衣、毯子,还要用上空调、热水袋或电热毯等等,加之冬季房间门窗关闭,室内空气不流通,这使得孩子如同生活在一个“人造夏季”里,体温会逐渐上升,等父母发觉时,孩子已处于高烧之中,这样便形成了冬季“中暑”。

  冬季“中暑”症状

  这种严寒里婴儿发生的“中暑”,医学上称之为婴儿闷热综合症,多见于2-10个月的婴儿,有较典型的临床特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病情来势汹汹,好发于冬春的寒冷季节,都有厚衣和被褥闷热的病史;

  发热初起时,即为高热,体温可以高达41℃-42℃,全身大汗淋漓如水洗;

  大汗后则体温不升,哭声低弱,反应差,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可导致严重的大脑受损,若不及时抢救,甚至危及生命。

  据有关资料统计,婴儿闷热综合症的死亡率为17%-30%,大约12%的病儿以后会发生脑性瘫痪、智力落后和癫痫等严重后遗症。

  婴儿冬季“中暑”原因

  在寒冷季节,为什么婴儿会中暑呢?这是因为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排汗和散热功能弱,而且反应能力较差,当他们被包裹得过暖时,不能挣扎和摆脱捂热的不利环境,当被窝内温度超过34℃时,婴儿会发生高热、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大量丢失,造成脱水、代谢性酸中毒、脑缺氧和脑水肿等一系列恶果。

  寒冷冬季适度穿衣

  隆冬时节,保暖对于婴幼儿来说尤为重要。但是,保暖要讲科学性,不宜过暖,因为后者的危害性有时会更大。

  首先,婴幼儿衣物穿得过多,势必会限制其手足的活动,甚至影响到呼吸。宝宝出世后手足就会活动,是先天的一种了解环境、接触外界的能力,它们需要很快知道手和脚是用来干什么用的,如何才能指挥手脚的活动为自己提供方便,并通过与各种东西接触、感觉,加深对外界的了解和适应,这种能力和机会如果受到限制无疑对孩子的发育不利。

  因此冬季孩子所穿的衣物要宽松,不能影响孩子手、足活动。聪明的父母亲还应当给孩子们提供更多手、足活动的机会,不断强化手—脑之间的联系。

  在寒冷季节里,年轻的父母给宝宝增减衣服,原则上以小宝宝的面色正常,四肢温暖、不出汗为宜。如宝宝行为异常,或者脸上有汗,体温在37℃以上,就表明保暖过度,应该松开包裹或者减少衣服。如孩子手脚发冷、体温不足36℃,说明保暖不够,需要增加衣服和提高室温,但是穿多少适宜呢?一般情况下,比正常健康成人,幼儿多一件相当于毛衣厚度的衣服就够了,要注意腿部和足部的保暖,南方人尤其是广东人,给孩子上身穿很多衣服;而下面只穿两条单薄的裤子,这是不合理的。另外,鞋袜要宽松些,否则,有碍足部血液循环和保暖,会导致冻疮的发生。

  更需提醒的是:“防受凉,穿要宁多勿少”是不科学的传统观念,这不仅引起小宝宝“中暑”,还会减弱婴儿的体温调节功能,不能更好地适应外界气温的改变,导致抵抗力下降,以至于常常感冒发烧。相反“若要小儿安,需有三分饥和寒”是正确的育儿经验,在日本,家长很注意培养孩子的抗寒能力,从小进行冷空气浴锻炼,即是严冬也不放弃,着衣服很少,这些孩子体格健壮,很少生病。

  到了冬季,把丝巾蒙在宝宝脸上,是有害无益的。婴儿脑组织生长发育迅速,对缺氧特别敏感,一般成年人,脑组织的耗氧量约占全身耗氧量的25%左右,而小孩却占50%以上,婴幼儿则更多,丝巾虽然很薄,但很细密,透气性能差,若长时间用丝巾蒙着,巾内会形成供氧不足和二氧化碳滞留的小天地,显然不利于婴儿脑发育,有研究表明:出生后1-2年,提供充足的氧和营养,保障脑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分化,对孩子一生的智力发育起关键性的影响。同时,由于丝巾吸湿性能差,孩子出汗、呼吸排出的水气不容易透过,时间长了,必然给宝宝细嫩皮肤带来不良刺激,引起孩子脸部红肿、瘙痒、荨麻疹块,甚至哮喘等过敏反应。

  婴儿冬季“中暑”紧急应对措施

  万一发生了“婴儿闷热综合症”,不要惊慌失措,应立刻掀开患儿的被子,将孩子抱到空气新鲜处,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同时不要忘记拨动医疗求救电话。病情较轻的,可更换患儿的湿衣服,擦干汗水,体温不高者,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感冒。体温过高者,要适当松解衣被,减少包裹,并用温水擦浴,头部冷敷,但禁止用退烧药,因为退烧药会使得患儿出汗更多,加重脱水,使得病情恶化。如果病情较重,有条件者应该立刻给予吸氧,呼吸停止者,应该立刻疏通呼吸道,及时口对口人工呼吸。急需送医院的,还需注意在途中不要把头部捂盖过严,以免再次发生缺氧窒息。

宝宝冬天也会“中暑”

寒冷的冬季到了,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着凉,给孩子穿得里三层外三层。然而这些“爱护”,宝宝却未必消受得了。记者了解到,日前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接诊了一名发烧的婴儿,经诊断患的是“捂热综合征”(也有称“闷热综合征”、“捂被综合征”),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冬季中暑]。

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张雪峰指出,“捂热综合征”是秋冬季节该院门急诊的常见病,最严重的病例是孩子送到医院时已经因为严重脱水而死亡。从患儿情况来看,大多是1岁以下的婴儿出现这种情况的比较多。

  张雪峰分析,这和父母养护观念落后、过于担心孩子在冬季里着凉感冒有很大关系。很多家长带孩子出门时就把孩子捂得过于严实,尤其是一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更是被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的,甚至孩子的头部也被捂着。由于衣物过多、棉被又不易透气,加上孩子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完善,体内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来,无法达到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孩子就很容易出现发烧、体液丢失甚至脱水等问题,这会导致孩子的脑部神经系统受损。

  此外,由于孩子发热后代谢功能加强,需氧量大,但因为被捂得太严实而不能得到足够的氧气,还容易出现缺氧窒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出现抽风甚至心、肺等多(m.tulaoshi.com)脏器功能衰竭。

  家长在冬天要注意适当给孩子增减衣物,但不能把孩子捂得太严实。一般来说,新生儿待的室内温度最好在23-24摄氏度左右;几个月到1岁的婴儿所处的室内温度最好在22摄氏度左右,晚上可适当给孩子添加一床小被子。适宜的湿度对于孩子的健康也很重要,最好把室内温度保持在50%到60%左右。最好不要给孩子用电褥子,否则电褥子持续供热,孩子散热又差,也容易出现“捂热综合征”。

  带孩子外出时,更要注意不能捂着孩子的脸部,如果从户外进到车内、室内,要及时解开孩子的棉被或厚实的外套。平时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出现脸色发红、发热、出汗多等问题,首先要看是否环境温度过高,如果室内温度比较适宜,就要考虑是否给孩子穿得太多、捂得太厚了,最好把衣被放松点;同时要给孩子补充水分,给孩子喝水、喝奶,最好在水里稍加一点盐。如果孩子尿少,说明孩子存在脱水问题,也要引起家长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

  张雪峰还提醒,有的家长在孩子发热后带孩子赶往医院的途中还把孩子包裹得很严实,这会让孩子的脱水问题更严重。

如何应付暑假宝宝“心理中暑”

  关键词1:烦躁

  刚上一年级的小强,好不容易昐来了暑假,本想与几个铁“哥们”好好地玩一下。谁知,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他报了好几个学习兴趣班,有英语班、钢琴班、画画班……从放暑假的第一天起,小强每天要在35℃以上的高温下,跑东跑西赶着上课,上完课还有一大堆作业等着。每天早上,看到好朋友在窗口下玩的情景,他就感到异常地烦躁不安。

  应对策略:

  家长应该明白,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如果一到上学年龄,就断然剥夺孩子所有玩的时间,用他不太感兴趣的知识来全部占据,不仅扼杀了他的创造能力,还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在暑假里适当地减少兴趣班活动,多给玩的时间,是明智之举。

  关键词2:抑郁

  12岁的欢欢性格内向,好朋友也比较少。放暑假了,父母白天要上班,也没有时间陪伴她。欢欢做完暑假作业后,整日闷在空调房里无所事事,干什么事都没劲,心情变得低落起来,只盼着暑假早点结束。

  应对策略:

  对于这类孩子,作为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她(他)多交几个好朋友,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互相聊天和谈心等。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假期时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和学校回校日活动等。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唱歌、跳舞等。家长应当尽量多抽出些时间陪陪孩子,可以多聊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进行短期的旅游散散心。

  关键词3:睡不醒

  初中二年级的小刚最喜欢暑假了,因为在假期里可以好好睡觉,不用起早赶去上课。于是从暑假的第一天起,小刚每天都要睡到中午才肯起床,匆匆吃过午饭,开足空调,接着又睡午觉。几天下来,小刚整日睡意惺松、昏昏沉沉觉得没精神,而到了晚上又怎么都睡不着了。

  应对策略:

  放暑假前,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时间十分有规律,已建立起有利健康的“生物钟”。因此,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轻易放弃和打破,还是要坚持早起早睡,有规律地生活。上初中的孩子,生理与心理还处在发育成长阶段,要多运动,这样有利于长高,饮食上按孩子的年龄调配好蛋白质、碳水化tulaoshi.com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比例,充分保证发育阶段所需的营养物质。

如何判断及防治宝宝中暑

  如何让婴幼儿平安度过这个夏季呢?

  中暑判断及分类

  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不超过37.5℃,脱离高温环境,稍事休息,即可恢复。

  轻度中暑:具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同时体温在38℃以上,并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胸闷等现象,或者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皮肤湿冷、多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如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3~4小时可恢复正常。

  重度中暑:除具有轻度中暑症状外,伴有高热、痉挛、晕厥和昏迷。体温在40℃以上时必须及时送医院急救。

  中暑后的处理

  发现宝宝有中暑症状,尽快使宝宝脱离高温环境、迅速降温和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1.改变环境

  迅速将宝宝搬离高热环境,安置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或20℃~25℃房间内,解开或脱去外衣,宝宝取平卧位。

  2.降温

  轻症中暑可反复用冷水擦拭全身。

  上肢擦拭顺序:自侧颈→肩→上臂→外侧手背;自侧胸→腋窝→上臂内侧→肘窝→手心。

  背部擦拭顺序:自颈下至臀部。

  下肢擦拭顺序:自髂骨沿大腿外侧至足背;自腹股沟内侧至内踝;自臀下沿大腿后侧经窝至足跟。

  用低于体温的温水洗澡,直至体温低于38℃,饮用含盐水或新鲜果汁。体温持续在38.5℃以上者可口服水杨酸类解热药物(需遵医嘱)。

  3.按压穴位

  如人中,中冲,合谷。

  人中在鼻子下边与上嘴唇的中间有一道小沟,本穴在人中沟上1/3的地方。

  中冲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一寸处。

  合谷在第1~2掌骨之间,取穴时,稍握拳,虎口向上,在靠近第2掌骨缘中央,用手按压,有明显的酸痛感的地方。

  一般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宝宝经现场及时处理后均可恢复正常,降温过程中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根据体温变化调整降温措施。观察四肢末梢循环情况,以确定降温效果。经处理后体温下降、四肢末梢转暖、发绀减轻或消失,则提示治疗有效。如有呼吸抑制、深昏迷、提示病情加重,或一开始就疑为重度中暑者,如宝宝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立即转送医院。

  整个处理过程同时我们还要注意:

  口腔护理:清洁口腔,以防感染与溃疡。

  皮肤护理:高热大汗者应及时更换衣裤及被褥,注意皮肤清洁卫生。

  饮食护理:以半流质为主,加强多种营养,保证生理需求。

  预防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必须加强通风降温设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宝宝。

  减少产热,中午尽量不要外出。可在房间增设空调设备,但空调温度应控制在与室外温差5℃~10℃之间,如果温差太大,很容易感冒。

  多给宝宝洗澡,水能带走暑热,有条件的可经常游泳。

  保持充足睡眠,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合理饮食,及时补充水分。

  饮食以清淡为好。每日补多食青菜水果,经常服用冬瓜薏米粥、绿豆海带汤、荷叶粥,每天多食瓜果,如西瓜、冬瓜、凉瓜等解暑食物。每天补充足够的水分,最简单的是多饮开水或淡盐水,也可饮新鲜果汁、酸牛奶等,婴幼儿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全,应少吃冷饮。

  如果出门随身携带必要的防署药物如清凉油、人丹、十滴水、风油精等,备开水或淡盐水,发现小儿有症状中暑可及时使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出行时间选择上午十点之前,下午四点之后,相对比较安全,同时要配备遮阳用品——遮阳伞、草帽,选择有树阴遮挡的阴凉路段走,不要给宝宝穿得过多、过厚,尤其是那些透气性差的化纤类衣服,也不能穿得过薄、过少,而让宝宝的肌肤过多裸露在阳光下。

  

小心宝宝冬天也“中暑”


  寒流一阵阵袭来,人们开始购买御寒商品,市场上取暖小家电又火了起来。

  冬季宝宝需警惕取暖小家电

  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器只要通电就容易产生辐射,它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于成人来说基本不会构成伤害,但对于孕妇和婴儿来说,有一定的影响。还有,使用电暖器容易造成室内空气干燥,最好带一个加湿器给室内加湿。

  冬季宝宝小心“中暑”

  炎热的夏季会中暑,难道在寒冷的冬季也会发生中暑吗?事实确实如此,在冬季发生中暑的婴儿还屡见不鲜。年轻的父母惟恐孩子着凉,在孩子身上裹着大衣、毯子,还要用上空调、热水袋或电热毯等等,加之冬季房间门窗关闭,室内空气不流通,这使得孩子如同生活在一个“人造夏季”里,体温会逐渐上升,等父母发觉时,孩子已处于高烧之中,这样便形成了冬季“中暑”。

  冬季“中暑”症状

  这种严寒里婴儿发生的“中暑”,医学上称之为婴儿闷热综合症,多见于2-10个月的婴儿,有较典型的临床特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病情来势汹汹,好发于冬春的寒冷季节,都有厚衣和被褥闷热的病史;

  发热初起时,即为高热,体温可以高达41℃-42℃,全身大汗淋漓如水洗;

  大汗后则体温不升,哭声低弱,反应差,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可导致严重的大脑受损,若不及时抢救,甚至危及生命。

  据有关资料统计,婴儿闷热综合症的死亡率为17%-30%,大约12%的病儿以后会发生脑性瘫痪、智力落后和癫痫等严重后遗症。

  婴儿冬季“中暑”原因

  在寒冷季节,为什么婴儿会中暑呢?这是因为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排汗和散热功能弱,而且反应能力较差,当他们被包裹得过暖时,不能挣扎和摆脱捂热的不利环境,当被窝内温度超过34℃时,婴儿会发生高热、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大量丢失,造成脱水、代谢性酸中毒、脑缺氧和脑水肿等一系列恶果。

  寒冷冬季适度穿衣

  隆冬时节,保暖对于婴幼儿来说尤为重要。但是,保暖要讲科学性,不宜过暖,因为后者的危害性有时会更大。

  首先,婴幼儿衣物穿得过多,势必会限制其手足的活动,甚至影响到呼吸。宝宝出世后手足就会活动,是先天的一种了解环境、接触外界的能力,它们需要很快知道手和脚是用来干什么用的,如何才能指挥手脚的活动为自己提供方便,并通过与各种东西接触、感觉,加深对外界的了解和适应,这种能力和机会如果受到限制无疑对孩子的发育不利。

  因此冬季孩子所穿的衣物要宽松,不能影响孩子手、足活动。聪明的父母亲还应当给孩子们提供更多手、足活动的机会,不断强化手—脑之间的联系。

  在寒冷季节里,年轻的父母给宝宝增减衣服,原则上以小宝宝的面色正常,四肢温暖、不出汗为宜。如宝宝行为异常,或者脸上有汗,体温在37℃以上,就表明保暖过度,应该松开包裹或者减少衣服。如孩子手脚发冷、体温不足36℃,说明保暖不够,需要增加衣服和提高室温,但是穿多少适宜呢?一般情况下,比正常健康成人,幼儿多一件相当于毛衣厚度的衣服就够了,要注意腿部和足部的保暖,南方人尤其是广东人,给孩子上身穿很多衣服;而下面只穿两条单薄的裤子,这是不合理的。另外,鞋袜要宽松些,否则,有碍足部血液循环和保暖,会导致冻疮的发生。

  更需提醒的是:“防受凉,穿要宁多勿少”是不科学的传统观念,这不仅引起小宝宝“中暑”,还会减弱婴儿的体温调节功能,不能更好地适应外界气温的改变(图老师整理),导致抵抗力下降,以至于常常感冒发烧。相反“若要小儿安,需有三分饥和寒”是正确的育儿经验,在日本,家长很注意培养孩子的抗寒能力,从小进行冷空气浴锻炼,即是严冬也不放弃,着衣服很少,这些孩子体格健壮,很少生病。

  到了冬季,把丝巾蒙在宝宝脸上,是有害无益的。婴儿脑组织生长发育迅速,对缺氧特别敏感,一般成年人,脑组织的耗氧量约占全身耗氧量的25%左右,而小孩却占50%以上,婴幼儿则更多,丝巾虽然很薄,但很细密,透气性能差,若长时间用丝巾蒙着,巾内会形成供氧不足和二氧化碳滞留的小天地,显然不利于婴儿脑发育,有研究表明:出生后1-2年,提供充足的氧和营养,保障脑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分化,对孩子一生的智力发育起关键性的影响。同时,由于丝巾吸湿性能差,孩子出汗、呼吸排出的水气不容易透过,时间长了,必然给宝宝细嫩皮肤带来不良刺激,引起孩子脸部红肿、瘙痒、荨麻疹块,甚至哮喘等过敏反应。

  婴儿冬季“中暑”紧急应对措施

  万一发生了“婴儿闷热综合症”,不要惊慌失措,应立刻掀开患儿的被子,将孩子抱到空气新鲜处,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同时不要忘记拨动医疗求救电话。病情较轻的,可更换患儿的湿衣服,擦干汗水,体温不高者,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感冒。体温过高者,要适当松解衣被,减少包裹,并用温水擦浴,头部冷敷,但禁止用退烧药,因为退烧药会使得患儿出汗更多,加重脱水,使得病情恶化。如果病情较重,有条件者应该立刻给予吸氧,呼吸停止者,应该立刻疏通呼吸道,及时口对口人工呼吸。急需送医院的,还需注意在途中不要把头部捂盖过严,以免再次发生缺氧窒息。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宝宝冬天也会“中暑”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宝宝冬天也会“中暑”

宝宝在冬季也会中暑吗?

冬季 宝宝
宝宝在冬季也会中暑吗?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茶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冬季也中暑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冬季也中暑

冬天会中暑吗?冬天中暑怎么办

健康养生 健康常识
冬天会中暑吗?冬天中暑怎么办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宝宝冬天中暑的原因 怎么办

育儿知识
宝宝冬天中暑的原因 怎么办

宝宝中暑

育儿百科
宝宝中暑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宝贝 拥你入怀

宝贝 拥你入怀

秋季宝宝防燥7款食谱

秋季宝宝防燥7款食谱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