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问题大探讨(二)

霸王别急眼_

霸王别急眼_

2015-12-12 19:13

3~6岁,特别是4岁以后的幼儿已具有相当的智力和体力,语言变得清晰,动作更加灵敏,对待人接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我们应抓住这个关键期,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接待来客这一生活环节来培养幼儿礼貌...

你的教养方式对吗?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从“大学生泼熊事件”到“网络游戏自杀事件”,都反映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亟待提高。

有人说,造就一个人,或者毁掉一个人,就看你是如何教育的。

教育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的父母教育。或许您并不认同父母对您的教养方式,但通过反思您会发现,但当您面对自己的宝贝时,在不知不觉中您重演着您父母的角色。一些守旧的教育观念,如“棍棒教育”,始终束缚着我们的父母;而新近的教育理念也似是而非,如挫折教育的滥用,对“民主”教育、“忽视”教育的误解。这一系列家庭教育的误区,都会对宝贝个性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父母的5种错误方式容易使宝贝产生问题行为

1.过分严格

有些爸爸妈妈对宝贝的教育很严厉,有时甚至达到残酷的程度,他们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稍不顺心或宝贝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就斥责甚至打骂孩子。

后果:这种教养方式容易使宝贝形成自卑、懦弱、冷漠等消极情绪,或产生不能克制的逆反、攻击和冲动行为,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2.过度溺爱

这些爸爸妈妈对宝贝的教养方式与上面刚好相反,他们对宝贝过分的溺爱和宽容,对宝贝的任何要求都无条件的接受。

后果:这容易使宝贝养成放纵骄横,自私自利的品格。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宝贝由于自小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听从自己的命令。当他们接触其他小朋友或走入社会时,可能会因挫折而拒绝接触社会,因被忽视而嫉妒和仇视他人,因不能自控而与人冲突,甚至产生严重的侵犯性行为问题。

3.支配

这种情况多见于父母工作压力都比较大的家庭。这些爸爸妈妈总喜欢直接替宝贝拿主意,直接告诉宝贝做这做那,对宝贝自己的意愿漠不关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后果:虽然直接向宝贝发出命令可以节省许多时间,提高生活效率,但长此以往宝贝会养成过度依赖、服从的性格。由于事事都由爸爸妈妈决定,宝贝自然也无须主动的思考自己的事情,这样长大以后宝贝就会缺乏主动性,性格自闭,且对父母产生过分的依赖感。

4.不断拒绝

有些爸爸妈妈为了让宝贝长大后对社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有意识的对宝贝进行过度的挫折教育,增强宝贝的“抗挫能力”。

后果:过度的“挫折教育”,对宝贝提出的任何要求都给予拒绝,又不对宝贝解释拒绝的原因,让宝贝长期生活在一种不安全的心理环境中。研究表明,当个体长期处于挫折中,会产生强烈的神经质倾向,并且会伴随反社会和侵犯性行为。“挫折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定要注意宝贝的心理卫生,在“拒绝”后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让他们有安全的感觉。

5.忽视

在一些家庭中,由于爸爸妈妈的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看宝贝,宝贝的护养工作大多由保姆或亲属代劳。

后果:宝贝由于没有太多的机会与爸爸妈妈接触,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由于在情感上被忽略,宝贝会倾向于用各种问题行为来引起爸爸妈妈的关注,如生病,攻击他人或伤害自己,或其他一些奇怪的行为。

不难看出,教养方式不当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并不是绝对的,还要因儿童自身的特点而异,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因教养方式不良引发的不同的儿童问题行为。所以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

正确做法: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宝贝的成长

研究表明,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会使儿童产生独立、爽直、协作、亲切、沟通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民主型的爸爸妈妈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宝贝的行为更多的是分析与引导,合理的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并以身作则给宝贝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注意的是,民主不等于什么事都是协商。宝贝由于自身的知识、经验所限,不能深刻与全面的分析问题。针对于这种情况可以用家庭讨论的方式,“民主”的做出决定。这时,爸爸妈妈要事先统一口径,然后召开家庭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让宝贝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节日宝宝做客待客八注意

  1、进门先向主人问好

  到亲友家做客,见到主人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招呼、问好、拜年,并能正确地使用称呼,如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哥哥、姐姐tuLaoShi.com等。未经主人允许,不要到其他房间走动,更不能只顾自己开心,在沙发上、床上一通折腾。大人们谈话聊天的时候,宝宝不要随便插嘴,如果有事情要告诉妈妈,大大方方说出来,不要咬耳朵,这是不礼貌的表现。

  2、不和小主人抢玩具

  小主人对自己的玩具自然有支配权,到别人家做客,小主人提供什么玩具就玩什么,不要肆意乱翻。看到自己没有的“好玩意儿”,可不要想着据为己有,征得同意后再拿过来玩,之后还要记得放回原处。如果一件玩具两个宝宝都想玩,妈妈应该规劝自己的宝宝不要挣抢,要学会用商量的语言与小主人沟通。

  3、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平日,妈妈就要教导宝宝养成讲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到亲友家做客,吃东西剩下的果壳、果皮要主动扔到垃圾筒里,或者放到指定的地方,不要随手乱扔。饭前饭后要洗手,如果手上沾上了果汁、菜汤,更要及时清理干净,以免弄脏桌布或家具。

  4、做热情的小主人

  如果有小客人随父母到家里做客,宝宝应该如何接待呢?最好的表现自然是热情大方地接待喽。宝宝的得体举动,自然会引来客人们的好评。

  5、主动问好

  有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宝宝要跟随父母在门口迎接,热情问好,因为你是小主人呀。如果客人带来了礼物,接受的时候可一定记得道谢。很多客人会问宝宝一些问题,比如“叫什么?多大了?在哪里上幼儿园?”要大大方方回答,不要扭捏。

  6、和小朋友分享乐趣

  事前和宝宝约定好,如果小朋友来了,应该主动拿出自己的好吃的、玩具和小朋友分享,这才是有风度的表现。不要做对小朋友不友好的事情,更不要说对小朋友不友好的话。

  7、才艺展示增强自信

  客人来了,正是宝宝展示才能的最佳时刻,也是锻炼宝宝“胆量”的好机会,为客人们背诵儿歌或古诗,表演舞蹈或者唱一首歌,都能为聚会增添欢乐气氛。

  8、不乱发脾气

  事先告诉宝宝,爸爸妈妈对其他小朋友的夸奖和表扬是出于礼貌,宝宝可不要为此而觉得父母冷落、忽视了自己,甚至大吵大闹,非要争个第一才心满意足。更不能借着家里有人的时候,向父母要这要那,提出物质要求,甚至无理取闹。

居家待客与礼仪教养

3~6岁,特别是4岁以后的幼儿已具有相当的智力和体力,语言变得清晰,动作更加灵敏,对待人接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我们应抓住这个关键期,因势利导, 充分利用接待来客这一生活环节来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品德。

1、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古语说:“己正而后能正人。”作为父母若要孩子礼貌待人,首先自己要做表率,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父母的身教是 对孩子最生动、最实际的教育。父母应充分利用家里来客的有利时机提醒孩子,给孩子示范,使孩子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理解文明、礼貌、热情的含义,并通过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幼儿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礼貌待人的品德。

2、为幼儿讲解待客的“规矩”。父母要给幼儿讲解待客的“规矩”,使幼儿懂得一定的行为规范。如亲友来访时,听到敲门声要说“请进”;见了亲友按称谓主 动亲切问好;拿出茶点,热情地请客人吃,不应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或独自去吃;当大人谈话时,小孩不应随便插话;小客人来,应主动拿出玩具与小客人玩;共同进餐的人未完全入席前不得动餐具自己先吃;客人离开时要说“再见”,并欢迎客人再来。

3、鼓励幼儿直接参与接待。家里来客,幼儿一般很兴奋。我们不能冷落孩子, 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是小主人,待客要礼貌、热情。可以让孩子参图老师 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待客活动,通过直接参与,使幼儿待客的动作和技巧得到练习并逐步养成行为习惯。

4、对幼儿的表现作出评价。别人的反应通常是刺激孩子学习的最佳催化剂。客人在时,父母对于幼儿良好的表现可作出表扬、鼓励的表示;客人走后,父母也可 以对孩子的表现作出评价,肯定幼儿做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以及今后要注意的地方。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幼儿在接待客人中出现了失误,如打碎了茶杯,弄脏了饭桌,父母千万不要当面批评,要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对待孩子的过失要重动机轻后果,要原谅他们由于缺乏经验而出现的过失。

幼儿礼貌待人的行为规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靠平时不断教育、训练和强化。年轻的父母要经常为孩子提供“教育情境”,让孩子不断练习,巩固热情、礼 貌待人的行为,这对幼儿思想品德、学识能力、行为习惯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谁决定了你的教养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养方式直接来源于你幼时的成长经历。如果你取得的成就较高,就会倾向于认同并采用你父母亲曾经对待你的方式;如果成长在一个暴力或冷漠的家庭,你也有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溺爱或放任你的孩子。

  父母亲对于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正如你对自己子女所产生的影响。成长经历各不相同,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你现在教养子女的方式。

  社会发展、你的个性和对成功人士的定义也会影响到你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当你期望过高时,通常会采用近似溺爱或权威的方式,这可能会使孩子形成自私、执拗、粗暴、依赖等不良性格与行为。

  孩子的反馈也会影响你的选择。当你溺爱时,他在你面前表现活跃;当你注重权威时,他在你面前或许很听话;在你放任他时,他可能表现为自主和独立。当你试图采用更积极的教养方式时,孩子也可能表现出抵抗和消极的行为,这些都可能会影响你的判断。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所有父母都希望能教好孩子,却往往意识不到自身的问题所在。父母亲要认识孩子,也要认识自己。

教养问题大探讨(一)

爸妈的任务就是帮助宝宝成长,比起运用惩罚的手段,让宝宝学会自我约束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爸妈的“循循善诱”,让宝宝自觉自tuLaoShi.com愿地去做爸妈认为的适当的事。

注意语气口吻

宝宝不是天生就会知道怎么守规矩的,爸妈要慢慢教,用平等、尊重的口吻和宝宝对话。不要用类似谴责或者指控的居高临下的语气,因为这不利于宝宝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自我形象差的宝宝常常会觉得自己不令人满意,比较自卑、胆怯,怕做错事。

方法篇:管教原则ABC

宝宝分辨对错的能力还比较薄弱,自控能力也比较差,经常会去做一些“不对”的事情。这个时候,爸妈该怎么去教宝宝呢?

建立沟通基础

首先要让宝宝了解爸妈是知道他想要做什么的。比如,碰到宝宝一定要粘着妈妈,宝宝要抢别的宝宝手里的玩具玩等情况。爸妈首先可以这样说:“宝宝,我知道你想要妈妈陪着你……”、“你想玩小汽车……”

WHY

让宝宝知道爸妈是明白他们的意图和想法的。这是能够进行接下来协商的基础。如果让宝宝觉得爸妈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就简单地要求不许他做这些事,会让他很困惑,无法接受。不过,如宝宝正在做非常危险的事情,当然要立即制止再讲道理。

Smart point

把“不”“不许”“不可以”留到最重要、最紧急的时候对宝宝说。尽可能地告诉宝宝“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这个不行、那个不可以,说多了只会让宝宝反感,把这些当作耳旁风,到了关键时刻反倒起不了什么作用。

NO GOOD “不许喝果汁。” “不许这么关抽屉。”
GOOD “宝宝吃完饭,再喝果汁。” “宝宝,要轻轻关抽屉。”

说清原因

接下来要告诉宝宝不能这么做的原因。爸妈可以这样说:“宝宝,你想妈妈陪着你,但妈妈要去做饭”、“宝宝,你想玩小汽车但是其他小朋友正在玩。”

WHY

教宝宝能够换位思考,让宝宝体会他人的心情,适当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样说也能够体现爸妈的公正性,让宝宝拥有安全感,知道爸妈同样也不会要求自己去做不合理的事情。

教养问题大探讨(二)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教养问题大探讨(二)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教养问题大探讨(二)

delphi2005探讨之二

编程语言 网络编程
delphi2005探讨之二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茶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孩子教养中常见问题有哪些?

瘦腰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孩子教养中常见问题有哪些?

生二胎的4大常见分娩问题

育儿百科
生二胎的4大常见分娩问题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访谈:探讨商业摄影师的价值问题

摄影
访谈:探讨商业摄影师的价值问题

教养宝贝

育儿百科
教养宝贝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矛盾?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矛盾?

给宝宝买鞋别只图漂亮

给宝宝买鞋别只图漂亮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