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与长辈育儿观的矛盾

AiD小徐

AiD小徐

2015-12-12 18:48

以下介绍的五种育儿观就是根据最新研究结果而对父母的提示。

林志颖育儿观大揭秘 你不可错过!

  《爸爸去哪儿》首播节目一炮走红,观众们被孩子超萌的天性、前后大逆转的表现给迷住了。其中林志颖父子(小志和小小志Kimi)更胜一筹。从节目中可以看出:小志是个亲子沟通的高手,让我们不得不为这个“不老神话”再次鼓掌。



  困难一:小黄,我不想离开你?  小小志Kimi在交过零食和玩具之后,眼看由被要求必须交出自己最好的朋友“小黄”(布偶)时,不仅伤心地大哭,心痛的泪水夺眶而出。
  爸爸的应对:  林志颖:小黄可以带吗?去问问编导叔叔?  林志颖:不可以带,对不对?过几天,我们就可以把小黄带回家。等比赛结束后。  林志颖:我们一起把它放进去,好不好?  专家杨谨老师点评:  孩子要交出最心爱的玩具“小黄”,Kimi伤心的哭了。要知道没有妈妈的陪伴,心爱的玩具就成了孩子们最好的安慰剂,现在连这个心灵安慰剂都要分离啦,可想孩子的心该有多么的心痛和难舍。  此时的父亲用了很好的处理方式:  首先,鼓励孩子与其他人沟通,“你去问问编导叔叔可以带吗?”不仅缓和了孩子的情绪,而且告诉孩子“我说了不算”的事实,避免孩子提出变相的要求。  其次,蹲下来,抱住孩子沟通:看似一蹲一抱的这样简单的动作,表达了父亲完全接纳了孩子的情绪。蹲下来不仅代表了一种姿势,更代表了亲子间平等沟通的心态,当父亲与孩子目光平视时,表达的是平等的态度。  第三,给孩子明确答复,同时给出解决方案。“不可以带哦!”“等比赛结束后,我们再带小黄回家!”  第四,陪孩子完成整个过程,也是对孩子情绪的一种安抚:“我们一起把它放进去吧!”  通过缓和接纳情绪、表明立场、给予解决办法到完成陪伴四个步骤,小小志很快摆脱了对“小黄”的依恋,在节目过程中甚至没过多提及小黄,因为孩子的情绪得到了舒解,他也明确知道小黄在哪里,何时再相聚。  困难二:我不喜欢又脏又破的“蜘蛛屋”!
  Kimi抽到了最差条件的住所,轻声说“不要这个房!”  爸爸的应对:  林志颖:那你要哪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是一样的。  林志颖:那你跟他换换,好不好?(Kimi思考着:要不要换?)  林志颖:“这个好像挺不错的。”“那个有怪叔叔!”“你要和他换吗?”“三号好不好?好像不错哦!”  孩子点头同意。
  专家杨谨老师点评:  当孩子出现类似节目中的情况时,许多父母急于让孩子改变选择,但是说尽好话,甚至利诱都不起作用,那么小志的做法不妨一试:  不命令、不责怪、不讲大道理,给孩子选择的机会:“那你要哪个房?”“那你跟他换换,好不好?”  提出建议,引导孩子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可能:“这个好像挺不错的。”“那个有怪叔叔!”“你要和他换吗?”“三号好不好?好像不错哦!”  抓住孩子犹豫的契机,再次引导:三号不错哦!  整个过程并不复杂,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提出引导性的建议到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孩子就在这样耐心细致的安慰、询问、分析中悄然接纳了自己抽到的结果。  困难三:“死蜘蛛”好好玩,我要玩!
  入住后,父子俩发现床上有“死蜘蛛”,该怎么办呢?  爸爸的应对:  林志颖:有个蜘蛛,像个玩具,你要不要玩?  Kimi玩了一会儿,想起了妈妈。  林志颖:再次蹲下身去,抱住孩子:“你找妈咪做什么?妈咪没有来,我们今天先在这里好不好?你陪爸爸好不好?来,爸爸抱!”  专家杨谨老师点评:  经过前面一系列活动,小志爸爸已经估计到孩子来到屋里,会产生害怕的情绪,因此他一进房间就把“蜘蛛”说成“玩具”,询问孩子你要不要玩,并把它放在地上,告诉孩子怎么玩,很好的分散了孩子对于“破屋子”的注意力,给孩子慢慢熟悉环境的时间。  在孩子想起妈妈的时候,轻轻把孩子抱过来,一连个问句,没有烦躁、没有拒绝、没有压制,给足孩子尊重、关心和接纳。  因此,在孩子烦恼的时候,不能只想着:你又怎么啦?而是要“蹲下来、抱住他、问问感受、并想想办法。”  【专家点评】  蹲下来沟通,是小志爸爸“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法宝。  正如《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中所主张的观点:父母蹲下来,注视着孩子的目光,温和地与孩子说话,不但拉近了物理上的距离,更拉近了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蹲下来,保持和孩子同样的视野,你才能看见他看见的画面,了解到他的感受。蹲下来,不仅仅是种身体的姿势,更是一种谦卑的心态,温柔地陪伴,耐心地对话,让孩子更愿意分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听进父母的教诲。  幼小的孩子离开妈妈的呵护,单独和爸爸去从未去过的地方体验生活,即锻炼了孩子们的抗挫能力,又增强了父子间的交流和了解,同时还能让父亲们感受到母亲的不易与辛苦。  最重要的是:节目中爸爸各种“靠谱“或者”不靠谱”的表现,让电视机前的爸爸们不得不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到底担任什么角色?—旁观者、领导者、示范者还是朋友?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作者杨瑾

父母必知五种全新育儿观

  一直以来,不少父母愿意遵从一些已被定论的育儿观念去抚育自己的孩子。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育儿观念也在不断嬗变。以下介绍的五种育儿观就是根据最新研究结果而对父母的提示。

  育儿观念1:古典音乐可提高智商

  分析:音乐可以丰富宝宝生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否多听古典音乐就能提高智商?其实这个结论是源于1993年美国的一项实验,在给学生听或不听莫扎克奏鸣曲的对比测试中,听组的考分要高于不听组而得出的结论,并且由此而被广泛传播开来。于是,专门播放给宝宝甚至胎儿听的古典音乐CD也纷纷出版。让妈妈们都相信,那些高雅音乐是可以提升孩子智力的。

  更新版:一项研究显示,让4~6岁的孩子学习一些乐器,可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但究竟对孩子的智商有什么帮助,至今还没有定论。因此,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够从音乐中获益的话,还是建议在孩子年纪足够大后学习一门乐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

  育儿观念2:手语益于孩子早说话

  分析:手语对帮助宝宝更早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是有益的。但是专家认为,当父母对宝宝使用手语的时候,同时也在用嘴直接表达。也就是说,父母与孩子之间实际上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交流的。这样看来,手语对宝宝语言表达仅仅起到的是一些积极的辅助作用。何况目前尚没有科学证据表明,早些说话、走路、识字对宝宝漫长的人生有多大的意义。

  更新版:不应把手语当作育儿的功利性手段,而应作为与宝宝进行亲子沟通的一种形式,在有时间、有精力的前提下进行。这样做更有利于父母和宝宝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交流。

  推Tulaoshi.com荐阅读:

  专家传授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父母应传授给孩子的27种技能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

  23条育儿法则聪明父母必知

   123

父母必知6大经典育儿观

  妈妈被认为是担任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角色的一方,发挥着于父亲不太一样的作用。在大多数家庭中,母亲扮演着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的主要角色,这令许多女士感到无所适从。“我所读过的书告诉我:孩子们需要的是这样、那样。”一位母亲告诉我:“这使我感到我永远都做得不够,有时我感到自己像一块洗碗布被挤干了,但我仍然想为我的孩子做一切事。”

  然而孩子们所需要的并不是等同的,作母亲的必须考虑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我曾与成百上千位母亲及成千上万个孩子作过交谈并参阅了有关育儿方面的研究资料,从中提取了有关什么是孩子们最需要从为他们操劳的母亲那儿得到的一些观点的精华。

  (一)培养他们的爱心

  母亲们有必要向孩子说明亲切有礼地待人接物与学业及体育方面出类拔萃同样的重要。

  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一定培养的孩子会产生心理学家丹尼尔所说的情感智商,即协调自己与他人需要的能力,这类人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在生活中遥遥领先。贝尔实验室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表明:那些成果丰富的工程师并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而是那些能与同事进行良好沟通的工程师。

  母亲通常培养孩子们的交友技巧。

  一位同事告诉我在他还是个孩子时,他曾在交友方面遇到困难。当时一位队友受伤了,这位朋友的母亲坚持要他打个电话,问问那个男孩感觉怎样。“妈妈,”我的朋友反对道,“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他会知道的。”他的母亲回答道。这个电话标志着亲密友谊的开始。“我的母亲让我明白:友谊起源于你对他人所表示的关切而不是要他人对你表示关切”。我的同事回想起这件事时说。

  (二)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使他们贯于为了获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险。

  表扬也有正确的方法与错误的方法。大多数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可以细数总总,而在表扬时却言语含糊──“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这种评价会使片刻的光彩顿然消逝。因此表杨应具体些,与其说“你很勇敢”不如说“我为你摔倒了以后仍然爬上车而感到自豪。”这样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这种行为值得表扬。

  每个人都有一个“要害区”,这个区域一旦受到表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母亲,你可能比谁都了解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可能是音乐、体育或某一课程,如果你不了解,问一问没什么不对。

  其次,由于孩子们一时间内只能吸收那么多的表扬,因此小量而频繁地给予一些表扬。一分钟一百次鼓励胜过一次作一百分钟的表扬。

   123

父母育儿观谁对谁错?

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父亲和母亲往往会有不同育儿知识的看法,一般来说,在照料孩子的生活方面图老师,父亲的付出没有母亲的多,但是在育儿观念上,父亲往往有独到之处。因此,专家建议,当父母双方的育儿观念出现碰撞时,应采取以下正确处理方法,才能充分发挥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方法一:让孩子敢于体验冒险爸爸观点:很多时候,我希望让孩子多做一些尝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任由孩子受伤,例如学步的孩子扶着椅子去抓一样东西,当他摇摇晃晃马上要摔倒的时候,我会在抱她之前,先让他感受一下如何掌握身体平衡。妈妈观点:保护孩子是妈妈的本能,这也是妈妈对孩子的冒险行为特别小心谨慎的原因。在孕期,我就放弃一切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伤害的危险行为,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上。评点:如果孩子体验不到一点冒险的乐趣,可能会导致他们胆小或失去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所以,以上爸爸的观点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在安全的范围内让孩子做更多尝试。方法二:不必经常与他人比较爸爸观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没有必要常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作比较,比如谁的个子更高,或是邻家孩子已经能背多少首唐诗等等。妈妈观点:做妈妈的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与别人经常交流育儿心得,目的是为了汲取有益的做法。所以在不知不觉中会与其他孩子做比较,也不知不觉给自己的孩子增加了负担。评点:在用平和的心态养育孩子方面,还是爸爸的观点更明智些。因为他们的观点更崇尚顺其自然,这样容易使孩子放松心情,减少心理负担。方法三:不要拘泥于小节爸爸观点:在外出游玩前,我并不在意孩子的毛衣是否穿反了,或这件背心是该穿在里面还是外面,不就是带孩子出去玩嘛,干吗那么费事。妈妈观点:外出时应重视孩子的穿着打扮,并搭配好衣服的颜色和款式,即使带孩子到楼下的花园走走,也应把孩子打扮得整齐些。评点:妈妈通常比较在意孩子的穿着,并本能地规定孩子的玩耍方式。而对于孩子来说,出去玩肯定比穿漂亮衣服更能让他们高兴。他们常常会以最快的速度冲出家门,而此时,爸爸更能满足他们的愿望。所以在爸爸的鼓舞下,孩子通常能获得更多的自由。方法四:给孩子合适的空间爸爸观点:带孩子出去玩,只要是在安全的环境中,就应该放手让孩子玩,至于他们玩什么、怎么玩,父母都不应太介意,即使与其他小朋友发生了冲突,只要没有危险,也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妈妈观点:非常在意孩子正在玩什么,是否会有危险,当然如果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妈妈会本能地上前帮助孩子处理。因为在养育孩子方面,妈妈付出的更多,也会更多地为孩子代劳吃喝玩乐等很多事情。评点: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这是大多数爸爸的优点,也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有效方法,应该让孩子在不断尝试中增长见识,学会与他人如何相处。方法五:对孩子不必有求必应爸爸观点:看到孩子哭了,只要没有什么大事,可以将手中的事情做完后再去理会他。让孩子稍稍多哭一会儿没有关系。很多时候,当大人去关心孩子时,他已经开始停止哭闹,自得其乐地玩了。妈妈观点:一定会在孩子哭闹的第一时间伸出自己的胳膊把孩子搂在怀里,这也是出于妈妈的本能,妈妈无法忍受孩子受一点委屈。评点:有时,妈妈过度的本能反应会让孩子产生过度依赖心理。而爸爸的方式却能给孩子留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对孩子来说,这个世界不是有求必应的,孩子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独立处事。

比较中外父母的育儿观

记得一文中曾提到一件小事:在一个闹哄哄的宴会上,一个外国青年要从左门穿过右门,他绕来绕去,不停地向经过的人说抱歉。而周围的中国人对他的经过熟视无睹,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从这件小事,作者深深地感慨:什么是教养!

在摇篮的社区里,大家也针对中外的育儿观念展开了讨论……

anneliese:我在加拿大住了一年半,发现这里大多数的父母都在教孩子如何作一个正直有教养的人。而中国的父母多在教孩子如何作一个聪明能干的人。

镜头之一:地铁站

一对洋人母子过检票口 母亲过去后发现儿子没使用地铁小票就过来了。这时,检票员并没看见他们;周围也没人注意他们。可是,母亲执意要求儿子回去给票。

事后我想,如果换作中国人会怎样?

镜头之二:地铁站

列车开来,门恰好停在一位推着婴儿车的妇女身边,就听一个中国妇女小声说,快上!这时,只见两个善战小将从后面“噌”一下,如泥鳅般先那位推着孩子的妇女上了车并及时占领两个位置。

之三:中国人好像特别喜欢让孩子从很小(好像3个月就开始)搞智力开发;而老外似乎更崇尚让孩子多亲近自然。当孩子还是3、4个月大的时候,他们就会带着孩子去旅游。平时亦喜欢让孩子玩个够。中国父母就比较辛苦,他们得带着孩子去学琴,去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班,更小一点的孩子还得背唐诗,学数数,学外语……

京豆妈妈:成长的环境不一样。

究竟什么是最好,恐怕各有各的答案。我是希望孩子能够更健康自然的成长,不要成为书的奴隶,成为自私的小人,成为一个智力超群而情感冷漠的人。然而,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仅靠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努力是不够的。现在为了孩子而移民的也不少,但恐怕还是为孩子念书、深造的多,考虑人格成长的少。

Cecile:个体并不代表全部

国内有教孩子逃票的妈妈,国外一定也有,只不过你没有看到而已,个体并不代表全部。我相信在中国,有着良好教养的妈妈们并不在少数。当然从整体素质上来看,国外在社会公德上的教育要比中国好很多,这与整个社会环境,传统理念和大多数人口的教育程度有关,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也许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至于说教育的偏重点,国内外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很难说谁好谁不好,只能放在特定的环境里来分析。

心痕:文化背景也不一样。

不过豆豆妈说的有道理。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聪明能干,最重要的事要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

WeeWitch:这和人口密度也有关系。加拿大地广人稀,人们更注重和平相处。而中国人口众多,人们就会更注重在竞争中求生存。

匡匡:我特别赞赏你说的第三件事,我想我也会这么做。你所说的第一、二件事,我想,作为素质不同的中国妈妈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并不是每一个中国妈妈都会教孩子这么做的,你说是吗?至少我不会这样。要让孩子能成为你所说的正直的、有教养的人,提高妈妈的素质非常重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也是必要,中国人太多了,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要改变你所说的那种情况,还要很长的时间,慢慢来吧,你说是吗?

编辑的话:关于中外育儿观念的比较,网友之间的讨论也引起摇篮编辑们的争论,归结起来也就是关于早期教育究竟以智育为主还是以德育为主?这是一个让大家深思的问题!

化解与www.Tulaoshi.com长辈育儿观的矛盾

首先告诉你婴儿的脑积水是先天的,是胎儿发育中的一种畸形,与分娩时是否缺氧无关系。告诉你的朋友,如果孩子的积水程度交轻,有自己吸收的可能,如果较重,目前还没有好的办法。


揭秘80后妈妈奢华育儿观

  由于08、09这两年都是有非常意义的两年,很多新妈妈们也自然喜欢在这个时期“扎堆”生宝宝。据统计,荣升“父母”这一“职位”的多是“80后”。记者在采访中发现,“80后”一代在对待孩子问题上的“奢华”育儿方式被普遍接受。

  读者声音

  市民王女士来信反映:如今的年轻人真舍得给孩子花钱!我的孙子才出生几个月,就花了一万多,孩子们简直是用钱‘堆’起来的。孩子用的奶瓶一个就要200多元,一桶奶粉近200元,一套抗菌内衣要60多元,只够用半月的“尿不湿”一包就要80元。他们给孙子买的生活用品多是一些名牌产品,而且总是挑贵的买,从孩子出生到现在甚至没有用过一块自制的尿布,有些昂贵的婴儿用品纯粹是花了冤枉钱,只用过一次就不用了,成了摆设。为孩子什么都舍得,我也能理解。但是,孩子的健康幸福与为他们付出的金钱一定能成正比吗?

  现状:用钱堆起来的“育儿”经

  与王女士来信反映的情况类似,最近记者的朋友小赵刚刚当上了爸爸,由于自己和妻子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双方家庭条件又都不错,为新生儿置办起“家当”来可谓一掷千金,光是买婴儿床、奶瓶、奶粉、婴儿服装这些小东西就花去4000多元,全是高档的名牌;妻子剖腹产下儿子后,小赵的父母更是不惜重金,给孙子请了一位3000元的明星级月嫂,专职照顾婴儿。此外,孩子每天定时做抚触、游泳,还给她早早地报了一个亲子班。出了“月子”,小赵算了一下,光孩子自己就花去近两万元。

  记者了解到,随着“80后”年轻人逐渐当上了父母,他们在育儿的花销上越来越大。很多年轻人自身就比较讲究生活品质,给孩子花钱更是不加考虑,全部都用最贵的最好的,从服装到奶粉全部都是进口货。27岁的夏女士对记者说,自从生下宝贝女儿后,给她买东西恨不得都挑选最高档的,孩子出生后家里花销骤然增加,虽然也有压力,但总感觉就这一个孩子,一定要让她用最好的。

12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化解与长辈育儿观的矛盾

育儿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化解与长辈育儿观的矛盾

育儿怎样化解与老人的矛盾

育儿
育儿怎样化解与老人的矛盾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茶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揭秘80后妈妈奢华育儿观

育儿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揭秘80后妈妈奢华育儿观

俞敏洪的育儿观 莫等孩子18岁在后悔

婴儿
俞敏洪的育儿观 莫等孩子18岁在后悔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如何化解同事间的矛盾

职场礼仪 职场心理学 职场法则 职场
如何化解同事间的矛盾

家长的五种育儿观念需更新

育儿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家长的五种育儿观念需更新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准妈妈果冻还是少吃为妙

准妈妈果冻还是少吃为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兴趣班”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兴趣班”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