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父母如何培养文明的孩子

yun_0706

yun_0706

2015-12-12 18:29

夫妻俩为了教育孩子而争吵,有两个声音,并不代表互相抵抗,很多时候都是可以完美融合的。把决定权给孩子,由孩子自己决定,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娱乐,这也锻炼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只是被动听命。最终听取多

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snakelw 原帖: (写于3/6/2002 9:09:08 AM)

我是一个1岁半男孩子的父亲,我儿子很顽皮,但对早期教育,比如念书(声韵启蒙等)却不感兴趣,他总喜欢爬高上低的,或是翻箱倒柜,给他放音乐似乎也没效果,请问该如何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兴趣,或是有什么更好的方式。

chytma 的回复: (写于3/6/2002 12:53:55 PM)

我女儿一岁,也是顽皮好动,自己就能踩着凳子爬上沙发。给她讲故事,从来不认真听,一本《婴儿画报》刚读两页,她就抢过去自己翻,翻两页,就一扔。我也很发愁,怎么才能让她有兴趣看书听故事呢?

悦妈妈 的回复: (写于3/6/2002 1:41:31 PM)

我的女儿也是活泼好动型,11个月时不仅自己可以上沙发,还沿着沙发上了窗台。

我发现她在13个月时开始对书感兴趣,能连续看80页,我给她讲每一页时都尽量用一些夸张的口气,讲得生动一点,同时看书的时候最好是在一个安静的环境,没有其他东西的干扰。

在女儿14个月时才开始睡前讲故事,说完第二个她就睡着了,现在每次睡前她都会说:“小猴,小猴”意思是让我讲小猴的故事给她听。

xueduoduo 的回复: (写于3/6/2002 10:50:11 AM)

一岁半的小孩很难安静坐下来看书,多多在一岁多时只要醒着就活动不停,当时我还查资料看看孩子有没有多动症的嫌疑,不过到了两岁多就有可能安静一会儿了,关键是家长要坚持不懈,在孩子安静的时候抽空给他讲三五分钟的故事,时间不宜过长;读物要适合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多多一岁多时的读物是迪思尼的经典童话故事,画面生动精美,孩子很爱看,要求大人一遍一遍地讲,总讲一个故事大人其实挺烦的,但是为了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必须耐住性子一遍一遍讲下去,比如说《绿野仙踪》,我大概讲了不下五六十遍了吧。我个人的体会是,孩子对于书的爱好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有些上学后不爱学习的孩子,实际上是因为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阅读方面的熏陶。

至于早期教育的其他方面,我想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很好的早期教育课本,关键是家长要有心,时常引导孩子多接触新鲜的事物,自己开动脑筋做游戏,玩玩具,多和孩子讲话,多带孩子去和别的小朋友玩一玩,教孩子一些初步的做人的道理等等,都属于早期教育的范畴。即使是孩子每天爬上爬下,跑来跑去,也锻炼了孩子的运动能力,您会发现,“多动”的孩子将来比不爱动的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强,运动能力好,也是一条让人羡慕的优点呢!

小心 的回复: (写于3/6/2002 10:30:38 AM)

念书只是早期教育的一个方面,他喜欢活动其实很好啊,可以在活动的时候给他编些情节,比如爬高时拿个玩具狗之类的在他后面,说小狗累了,爬不动了,让他拉一把,让他有帮助别人的概念;他喜欢翻箱子的话就给他准备几个抽屉,让他把玩具分类摆放,今天把木制玩具都放在一起,明天把动物玩具都放在一起,慢慢他就会有分类的概念;说到念书,他这么大的孩子最好给他买图画书,《婴儿画报》其实就非常适合,玩累时拿出画报他一边看图,家长一边给他讲故事,因为里边的故事都比较简单,小孩子容易接受,关键是不要强迫他,他如果不喜欢就先放到一边,找时间再拿出来,他最终会喜欢的。

培养孩子,父母可以各显神通

  “你这样教育孩子不行,作业没有做完,怎么能玩?”“教育孩子也要考虑孩子的感受,不能实行独裁啊,要讲求劳逸结合,才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样的对话经常可以听到,而孩子则是傻傻地看着父母的争吵,然后等待最后的一致“宣判”。

  夫妻俩为了教育孩子而争吵,可能是家庭教育传统的解决之道,就是在家庭里什么都要达成一致,要不然父母必有一方暂时退出。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的完美融合或许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会更好。

  有两个声音,并不代表互相抵抗,很多时候都是可以完美融合的。把决定权给孩子,由孩子自己决定,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娱乐,这也锻炼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只是被动听命。最终听取多方意见后的决定,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执行。

  现在很多的孩子自我观念比较差,独立性差、依赖心理较强。但是新一代的孩子中乖孩子多,有独立精神的少。因为他听不到不同的声音,自我思考和判断能力也不完善。试想,在家庭环境中只有一种教育的声音,那么孩子就会以为这就是对的,从来不用去思考和选择,只需要听从。

  其实夫妻俩首先要明确,彼此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好,这样就可以心平气和地来商量孩子的教育问题,能尽量避免争吵。万一有争吵,一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会让夫妻觉得在孩子面前没有面子,必然会使争吵升级,影响夫妻感情,乃至家庭和睦。

  父母的意见不同,但又彼此认同对方,那么在孩子面前就是和谐的两个声音。这样更有助于孩子成长,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学会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当然,夫妻共同教育也是值得推崇的,如果有人退出教育,那么就少了监督者,一双眼睛看到的,总比两TuLaoShi.com双眼要片面得多。更何况,心理学早就验证过,孩子的教育既需要爸爸,也需要妈妈。所以父母教育孩子要达成同盟,但无须达成一致。

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智商?

  生活中有不少父母觉得自己孩子稍稍有点与众不同,就担心孩子的智力有问题,或暗喜自己的孩子智力过人,非要到相关的测查机构讨个明白。个别民办中小学在入学面谈时也变相地对孩子测智商,以决定录取与否。那么孩子真的需要测评智商吗?在家庭中,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提升智力?

  孩子智力,父母可以努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最好不要给孩子测智商

  现在城市的不少医院都可以为孩子测智商,在一些早教机构也有类似测评。那么测智商可以像查视力、测身高、称体重那么简单和机械吗?

  对孩子的这种测评不能笼统地称为智商测评,因为目前测评的内容不能完全涵盖智力的所有因素。这种测评可称为发育测评。例如对1岁半孩子进行发育测评,主要看他能否自如地攀爬台阶,能否用玻璃丝顺利地穿过扣眼等来测试其动作能力,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测试语言、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等。主要目的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指导家长对某些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训练孩子的能力。

  目前发育测评最大只能做到4岁,因为再大点的孩子,一是没有衡量的科学标准,二是他们掌握的能力越来越多,可以独立解决现有问题,不再需要通过测评来指导家长了。

  对于7岁以上的孩子,在发达国家,智商的测定是极其严格的:测试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有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懂得孩子的心理等;测试机构要有专业的设备,整个测试区域的环境和氛围必须“到位”,甚至对光线、室内陈设、温度、湿度等都有明确的界定。此外,测评人员说话的方式、速度、声调、面部表情等都可能对被测试的孩子产生影响,而孩子当时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都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智商测定绝不是一知半解的人就可以随便进行的。目前在国内,少有机构和个人能达到如此过硬的指标。考虑到这两方面的因素,建议年轻父母,如果孩子没有明显的超常、弱智或心理问题,最好不给孩子测智商。

  提示 高智商孩子的六大特征

  你的孩子拥有比其他同龄儿童更高的才能吗?其判断标准可能不只是成绩,而可能是一些曾被家长忽视的特别表现。专家认为,小学生至少有六大特长表现容易被家长忽视。

  表现一:喜欢发号施令

  善于重新排列物品,或能够有条不紊地在学校负责给全班同学排座位的孩子,可能具有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表现二:会攒零用钱

  在小学,那些能够将平时的零用钱积攒起来,留到假期支配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成为像英国维京大西洋航空公司总裁那样的成功人士。

  表现三:喜欢刨根问底

  一些孩子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总是不厌其烦地问问题。如果他们的这种特质能得到家长的重视和培养,就极有可能成为记者或航天局的宇航员。

  表现四:喜欢设计

  有些孩子只要独自待一会儿,就能用积木搭出一座法国埃菲尔铁塔的模型,这就是设计才能。

  表现五:爱讲故事

  有的孩子喜欢讲故事、写故事。这说明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这种表现,一定要好好培养,因为他们很可能是下一个JK罗琳。

  表现六:爱说话

  这种孩子特别喜欢和人讲话,他们甚至在上课时也和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作为家长,不要制止他们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说明,他们有着特殊的演讲才能,若加以正确培养,可能成为律师或电视主播。

  专家建议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和推理的能力,用以增加他们成功的机会。她说:“每个孩子都有特殊才能,给他们一个机会,就能超越他人。”

父母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爱看书,希望孩子爱学习。可光有良好的期望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习让孩子爱读书的方法。怎样让孩子爱读书?读书的兴趣从何时开始培养呢? 我们不能等到孩子厌倦读书的时候才培养他的读书兴趣,读书兴趣的培养应该从孩子好问的年龄开始。

  “麻烦”的小问号

  4岁的枫枫好奇心很强,他对什么都有兴趣,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喜欢这儿摸摸哪儿看看,然后问别人,“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图老师呢?”他一天有一千个为什么!妈妈常常不耐烦地说:“你别问了,真麻烦!”枫枫还是穷追不舍,“妈妈,什么叫麻烦?”问得妈妈哭笑不得。

  其实,正是这种强烈的探求欲望,推动着孩子获取知识。

  一天,妈妈带他到动物园去玩,他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忙碌个不停。

  “狮子吃蛇吗?”

  “企鹅为什么生长在寒冷的地方?”

  “大熊猫为什么是国宝呢?”

  枫枫带着好奇与疑问回到家。妈妈拿出有关动物的书给枫枫看,枫枫高兴极了,“哇!里面有这么多动物呀!”书上的动物图片使枫枫看得入了迷,他一边看,一边要妈妈读书上的文字,枫枫就这样开始了读书识字。以后,他只要在外面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要妈妈给他找有关的书,不知不觉中,枫枫认识了很多字,读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枫枫周围的人都说,枫枫是个好问,好读书的孩子。

123

澳洲父母如何培养文明的孩子

  在悉尼八个月,最大的“损失”大概就是职业的中断,虽然是暂时的,也属于移民的必经经历之一。另一面,最大的收获就是跟孩子的日夜相处和陪伴,因为在中国,女性已经被默认也要平等的参与工作,如悉尼这边这么全面的陪伴孩子经历每一天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很难普遍见到的。

  八个月陪伴孩子成长,每一天都在经历不同的历练,每一天都有收获,也有失去,更有总结,也许是从孩子出生以来最投入的跟孩子的一切关联着。

  记得自己小时候,因为住在爸爸单位的集体宿舍大院里,玩伴都很固定,然后孩子们也因为种种原因自然的分了各个团体,这几个人经常玩,那几个经常玩,有的是 根据年龄,有的是根据兴趣,有的是源于大人之间的联系。反之,也就有肯定回避的不玩的那一类孩子,而那一类,大部分是因为一些不可忍耐的原因,被欺负是最 大的原因之一。

  我越来越发现,孩子之间的矛盾解决是很需要技巧和手段的。

  止境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孩子之间发生摩擦基本是个常态,大孩子会欺负小孩子,女孩子也可能欺负男孩子,抢玩具,观念冲突引起的矛盾、甚至是动手推搡了。

  按照我个人的理念,孩子之间的“纠纷”需要谨慎小心的处理,任何偏重的话语可能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特别是对“犯错”的那个,所以,每次止境跟别的孩子有摩擦时,如果是别的孩子欺负止境,那就视情况,先安慰止境,常用“这没关系,可以……”,止境的特点是能很快从不快中走出来,十来秒就可以恢复高兴,所以这个做法还算有效。等止境没事后,如果是小事,对那孩子就不说什么,如果稍有过分,就等他自己父母的行为,这边的经历,大部分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犯错”时,都会及时出来处理,批评自己的孩子,或轻或重。因为有这一点做底限,所以一般在外,我都感觉很“放心”,因为已经有这种“文明环境”的成熟。

  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发生大大小小的纠纷时,被欺负的孩子的父母一般是让自己的孩子“just walk away”,也就是走开就好,不需多去计较。当涉及某些公共原则,如排队、无理由争抢、推搡、甚至更严重些,父母一般不会让孩子去立刻争抢、或者还手,但会用礼貌而中肯的声音指出犯错孩子的错误,如果犯错孩子的父母没有及时反映的话。

  应该来说,普遍的现象就是,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错误的反应还是很及时的,有时也很严厉,在澳洲,打孩子是不允许的,如果父母打孩子脖子以上部位被视为犯法,将会被剥夺抚养权。据说,当孩子在学校时,偶然就会被老师询问他们在家里是否遭遇殴打,如果孩子说了“会”,有时是孩子信口开河,但执法部门还是会严肃的调查。

  朋友中就听说过一个误会,他们给两岁多的孩子剃头发,结果孩子很害怕,尖声大哭了很久,结果邻居就投诉了,以为是家长在打孩子,警察很快就来调查,解释了不少时间才了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所以,在公开场合管教孩子,大部分是通过口头警告和教育,口气严厉一些就起效了,如果有的孩子确实很皮,见过一些拍拍身体某个部位的,如屁股、手、背等,以加强教育的严厉程度,再厉害的至少我没见过。

  事实就是,澳洲人非常注重表面的礼貌和文明,公开的争吵和不快很少表现在表情和语言里,当然,不是否认这里没有纷争,只是,他们比较善于在表面控制,至于深层次的东西,那还是按照普遍的社会原理在进行。

  因此,当成人世界里的特征反射在孩子世界中时,这一点就体现出来。我会猜想,当父母在家中时,在私下时,会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面对纷争,是否会激励孩子去争抢、去竞争、得理即不轻言让步……也许是千人千面的复杂局面,但无论如何,在公共场合,大家都在一定的“公共道德”的指引下行事,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

  我一直很感动于一个很简单的童话故事:两个树獭住在树上,它们中,crash有两个脚趾头,shoppy有三个脚趾头。Crash脾气大,好胜心强,shoppy则温和谦让。因为crash只有两个脚趾头,它一直不服气有三个脚趾头的shoppy,因此它提议跟shoppy来一次爬树比赛,看谁爬得更快。巨嘴鸟做了这次比赛的裁判,树獭是种爬得巨慢的动物,最终,crash先抵达终点。就在它等待胜利的宣判时,巨嘴鸟却宣布shoppy获得胜利。它说:在树獭的世界里,爬得慢的才是胜利者。

  初看之下还没看懂这个故事,再看了一遍才算领回了这个小童话,虽然还没有确认过树獭爬得慢就是胜利的科学道理。但都无关紧要了,因为故事里重复的写出来几句话:He was always wearing that kind of smile。

  这是描述与人为善、宽容善良的shoppy的语句,当脾气不好的crazy经常嘲笑它、挑衅它时,它并没有“拔刀相向”或者“据理力争”,它的宽容和大度,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它的胜利。

  如果让孩子懂得这些道理,那么在很多纷争发生时,就会让孩子的自尊心真正强大起来。不争一时一事,进退有度,大度有礼……这也是文明社会不断进步的细节体现。

  

如何培养孩子的个人——社会能力

现代的中国家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小孩对一群家长(婆婆、爷爷、爸爸、妈妈和保姆等),护理人员太多,管得也太多,使小孩没有机会去发展个人能力,甚至限制小孩个人能力的发展,例如:10个月左右的小孩在成人给他喂食时,他总想伸手到碗里抓食,但是,这时家长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将饭撒落得到处都是,而采取用玩具塞到小孩手中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这种解决问题的手段所产生的效果实际上是限制了小孩自发的心理需要和阻碍了他们个人能力的发展。

孩子在开始尝试或习得某种个人能力的时候,可能会因运动不协调而将事情搞糟,但他们经过反复的尝试后,他们的这种运动会协调起来,并逐步学会自己进食少撒落的情况,而且这种运动的发展可能还会导致或推动其它运动和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所以,家长们应明确这样的道理,我们“带养”小孩不是去“代替”小孩,而是要善于发现小孩的心理需要及时地引导和发展他们的能力。

另一重要的方面是:很多家长不知道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应从婴儿做起,以前多住平房,都是多子女家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既方便又自然,不需要专门培养,在早期生命过程中,在潜意识状态下已获得了丰富的交流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交流习惯。而现在生活环境改善,多住高楼,条件好的还住别墅,家庭布置得非常漂亮,邻居互不往来,甚至邻居是谁都不知道,有的甚至室外也很少去,例如有一个小孩家住别墅,父亲在香港做事,妈妈工作也很忙,回到家里孩子常常已经入睡,小孩从出生后一直由保姆一个人带,住家附近小孩很少,保姆也很少带小孩出去玩,他除了满足小孩的吃、穿和睡外,就m.tulaoshi.com抱着小孩在家里看电视,小孩已经2岁多,还不会说话,从不注视人脸,喜独自玩耍,从不与小孩交往,看似无痴呆面容,但智力测试结果异常。在生命早期和成长过程中未给小孩提供充分的、各种形式的交往机会,经常将小孩关在家里,即便当时未出现明显的问题,但到青春期或成年期受到挫折后容易发生社会退缩、孤僻或社会适应不良等精神行为方面的问题。

新生儿就具备与成人交往的能力,哭是引起成人反应的主要方式,与他们对话,可引起与成人说话节奏一致的躯体运动,所以在小孩出生后不久就应经常给小孩说话,以让小孩尽早感受到交往的愉快,在身心处于舒适满意的状态时,他们可无意地识笑。

1-2个月逗笑(被动地);

2-3个月主动对人笑(开始有主动的交流意识);

3-4个月认母亲;

4个月抵抗玩具被拿走;

5个月可自喂饼干;

6个月试图拿够不着的玩具,能区分生熟人,看见生人会哭,但看见小孩,即便是陌生小孩他们也会笑,,应经常让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小孩接触,你可以发现他们有自己的交流方式,如会手舞足蹈,高兴的尖叫等;

7月玩“躲猫猫”的游戏;

8月喂奶时可自己捧着奶瓶;

9月玩拍手游戏,会做再见;

10月用手抓饭吃;

1岁会自己用勺吃饭,会用手势表示需要;

1.5岁控制二便,能去掉外衣,帮做简单家务;

2岁容易与母亲分开,能与小朋友做交往游戏;

3岁会穿衣。

本文摘自《衣食住行与儿童健康》,由重庆出版集团授权图老师育儿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怎样培养孩子的素质

晚晴的原帖: (写于11/25/00 7:56:17 PM)

我有一个观点想与大家讨论: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讲,他将来要走入的是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在这样环境下成长,在家里能不能给孩子造就一个小小的社会环境,就是说对于孩子在家的体力劳动和一些好的脑力贡献能不能实行与经济挂钩的办法?对于他得到的这些呢属于额外的收入,可以让他自己支配。

心痕的回复: (写于11/27/00 11:31:19 AM)

我觉得,在家庭中,孩子应该尽早明白他在家中的地位、应该承担的义务和应该学会的本领,父母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鼓励他们多做,多想,如果在家中用金钱来刺激,那么无疑会使孩子养成一种“金钱至上”的观点,这一点在现在的经济社会中并不是第一位的。

我们家没有根据孩子的劳动来给他提供“报酬”,孩子也还没有要是用金钱的意识,但是现在同样有一个疑惑:孩子的经济观点如何培养呢?

昨天我和孩子(已经6岁)一起到超市去,他选了一瓶喜欢的牛奶,价值2元,当时我就和他说明这2元的其他用途。在这个方面的灌输和引导,我觉得我做得比较晚。

cccp1030的回复: (写于11/26/00 7:13:55 PM)

以前看到国外的孩子都是这样的,后来也有人反对。我本人并不赞成这样的方式,因为为自己家做家务是应当的,不应该养成他索取报酬的习惯,可以用别的方式奖励他。如果他能够在社会或学校里参加一些活动,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报酬,我倒会支持他。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澳洲父母如何培养文明的孩子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澳洲父母如何培养文明的孩子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育儿百科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茶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育儿知识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创造力

育儿百科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创造力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父母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父母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用餐习惯

分娩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用餐习惯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胎教与智力到底有哪些关系

胎教与智力到底有哪些关系

如此“双语” 宝宝能接受吗

如此“双语” 宝宝能接受吗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