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犯的宝宝饮食误区

lxn20139

lxn20139

2015-12-12 18:05

近年来,随着育儿观念不断更新,学音乐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了。节假日,抱着乐谱、背着琴去学音乐的孩子和家长到处可见。

孩子学艺术常见的四个误区

节假日,抱着乐谱、背着琴去学音乐的孩子和家长到处可见。其实大部分家长是音乐的门外汉,但都确信学音乐对孩子好处多多。最起码,学舞蹈的孩子基本上都气质出众,而且,会唱会跳的孩子性格比较开朗乐观。可是,在孩子学音乐的过程中,不少家长都会产生困惑:孩子唱歌总跑调,是不是天生的五音不全?手指不是特别长,那是不是不适合弹钢琴呢?业内专家就孩子学艺术的四种误区进行了详细解析。

  误区一:

  五音不全没法改变

  孩子的“五音不全”主要体现在唱歌的音准上,会走音跑调;唱歌像说话、说歌,没有高低音之分,不入调;唱歌时音忽高忽低,唱不准组成旋律的每个音;孩子普通话的咬字发音不准,影响唱歌时的音准。

  对“五音不全”的孩子,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训练纠正:

  培养孩子的听音能力。音准和听音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听音能力差的,弹和唱完全是两个调。成人可以演奏乐曲或者用录音机放歌曲让孩子听后跟着唱,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学一种乐器,让孩子边弹、边听、边唱,听听弹的音和唱的音是否一样准确。

  家长不要让孩子清唱歌曲。清唱会使孩子起音不准,更容易走调,要让孩子跟着琴唱,或者跟着录音机磁带唱,刚开始小声地跟唱、练习。

  很小的孩子并不能判定是否是五音不全,只有等孩子上幼儿园,在平时的学习和观察中才能发现孩子唱歌是否真的跑调。确实有一些孩子,天生对音准不敏感,对节奏不敏感,但还是可以通过训练有所改变。家长平时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歌曲,比如找一些音律不宽的音乐,使孩子在自然声区里唱歌,另外让孩子多听音乐也很有帮助。

  误区二:

  学舞蹈一定要练苦功

  身边的妈妈经常诉苦,“孩子学舞蹈很辛苦,每次送她去学,看到老师让孩子压腿,孩子的痛苦表情都让我不忍心看!”建议家长要顺其自然。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并且对舞蹈很感兴趣,那么可以让孩子接受一些专业的训练,如果是这样,那孩子肯定是要吃些苦头练基本功了。但大部分普通的孩子以后并不会从事舞蹈专业,如果强迫孩子苦练反而会使孩子对舞蹈产生厌恶甚至恐惧的心理。”

  幼儿的舞蹈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技巧,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学会用舞蹈来表达自己。当然,孩子经过一些基本的训练后,会有标准的坐姿、站姿,会展示一些漂亮的舞蹈动作。当然有一些柔韧度的练习也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但不要过量。合理的适度的柔韧性练习,不会对身体的发育有影响,相反会助长孩子的身体发展。

  误区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手指不长不适合学琴

  身边常有这样的声音,“某某的手指又细又长,很适合弹钢琴”、“某某长了一双钢琴家的手,又细又长的”。甚至不少家长也会用这样的标准来判断孩子是否适合学琴。手指长的确是一个先天的优势,但并不是说越长就越好。因为孩子正在成长期,小手会慢慢长大。孩子是否适合学琴,要看孩子的综合素质。只要不是手指特别短,都可以学。其实对于弹奏钢琴来说,最重要的手指条件是灵巧、有力、并具有柔韧性与控制能力,而不是外观的大小、粗细与长短。一般上幼儿园的孩子就可以学习钢琴了。

  父母最初决定让孩子学钢琴,都是希望孩子多一些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但是时间一长,不少家长就会忘了自己的初衷,而是觉得孩子可能需要参加一些比赛。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包含了太多太多重要的因素。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郎朗、李云迪,如果家长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对孩子的损害将是无法弥补的。

  误区四

  学芭蕾,走路会外八字

  大部分家长让孩子学芭蕾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身材挺拔、仪态端庄。孩子学习芭蕾,对她的骨骼发育、形体都有好处。通过圳练,能够纠正孩子的不良姿态和形体,比如O形腿、内八字、驼背等等,总之,无论站姿还是坐姿,都能使孩子保持挺拔端庄。芭蕾是一种从头到脚的系统训练,头、颈椎、脊椎、背、腰、胯、腿、膝、脚都能涉及,这样的全身均衡运动对孩子的骨骼发育特别有好处。

  但也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学芭蕾一段时间后,走路似乎有点外八字了。对此,徐园长解释,孩子看起来如果有点“八字脚”的样子,家长可以及时提醒一下,因为孩子可能是习惯了走舞台步。只要孩子们有意识地注意了,就不会表现出“八字脚”了。只要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走姿坐姿习惯,是不会造成外八字的,反而会使孩子显得更加挺拨有气质。(安维俊)

宝宝便秘误区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便秘也越来越常见。如果粪便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在孩子的身体里停留的时间过长,会引起头晕、乏力、口臭、恶心等一系列身体中毒的症状。很多孩子2~3天甚至4~5天才能解一次大便,以至于每次大便都成为孩子和父母非常辛苦难受的事。

  ●宝宝便秘妈妈忧

  每次拉臭臭,金金都是很不情愿地被妈妈拉到卫生间,而且往往都要挣扎反抗一番。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金金虽然刚满5岁,但便秘已经困扰他2年多了,经常3到4天才大便一次,每次都要蹲图老师一二十分钟才能拉出来,由于粪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缺少水分的粪便就变得非常干硬,排泄时拉得小家伙肛门生疼,于是也就越来越害怕大便了。

  ●儿童便秘原因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像金金这样因便秘而来就诊的儿童也越来越多。”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刘佃温告诉记者,“造成儿童便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食物过于精细、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偏少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儿童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长时间看动画片、玩游戏,使精力过于集中而忽略排便,粪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也容易造成便秘。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上学的儿童容易因学习压力、生活紧张等情绪因素出现便秘。此外,一些儿童患有先天性疾病如先天巨结肠或者婴儿期腹泻导致肛门出现脓肿、肛管炎、肛裂等后天疾病,也会使孩子因为肛门不适而人为抑制排便,从而出现便秘现象。

  ●细心调护好治疗

  治疗儿童便秘,最主要的还是应以调护为主。首先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能定时排便,一般早上为宜。

  其次,要尽量调整饮食结构,使饮食多样化,让孩子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粗纤维的食品。最后,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早上起床后和每次餐前半小时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或者冷开水,这样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对于经过调护仍然存在便秘现象的儿童来说,可以适当服用药物治疗。

  儿童便秘多以虚症为主,治疗时可以服用一些润肠通便的药物,如麻仁润肠丸。当儿童大便干硬卡到直肠时,可以用灌肠的方法灌注一些生理盐水、开塞露等临时解决问题。

  ●告别误区幸福多

  现实生活中,针对儿童便秘存在着很多误区。比如很多家长对儿童便秘不太重视,认为没必要治疗。刘佃温告诉记者,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长时间的便秘对儿童的精神和饮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儿童便秘后由于排便痛苦会人为抑制排便、拖延排便时间,继而造成粪便水分在肠道中被吸收,大便更加干结,下次排便就会更加痛苦,从而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另外,一些儿童便秘是由于疾病造成的,如不及时到医院治疗还会贻误病情,给孩子带来更大的痛苦。

  个别家长虽然对孩子便秘比较重视,却往往盲目治疗,甚至孩子一出现便秘就让他们服用果导片等药物,而此类药往往都有较重的毒副作用,长期使用会造成结肠的黑色病变以及儿童对此类药物的依赖性,因此刘佃温提醒广大家长,当孩子经常便秘、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又不能很好改善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以免贻误病情影响治疗。

  

宝宝学艺术的四个误区



宝宝学艺术的四个误区

  近年来,随着育儿观念不断更新,学音乐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了。节假日,抱着乐谱、背着琴去学音乐的孩子和家长到处可见。大部分家长其实自己是音乐的门外汉,但却都确信学音乐对孩子好处多多。从最简单的看,学舞蹈的孩子基本上都气质出众,而且,会唱会跳的孩子性格相对比较开朗乐观。可是,在孩子学音乐的过程中,不少家长都会产生很多困惑:孩子唱歌总跑调,是不是天生的五音不全?手指不是特别长,那是不是一定不适合弹钢琴呢?

  误区一:五音不全没法改变

  孩子的“五音不全”主要体现在唱歌的音准上,会走音跑调;唱歌像说话、说歌,没有高低音之分,不入调;唱歌时音忽高忽低,唱不准组成旋律的每个音;孩子普通话的咬字发音不准,影响唱歌时的音准。

  对“五音不全”的孩子,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训练纠正:

  培养孩子的听音能力。音准和听音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听音能力差的,弹和唱完全是两个调。成人可以演奏乐曲或者用录音机放歌曲让孩子听后跟着唱,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学一种乐器,让孩子边弹、边听、边唱,听听弹的音和唱的音是否一样准确。

  家长不要让孩子清唱歌曲。清唱会使孩子起音不准,更容易走调,要让孩子跟着琴唱,或者跟着录音机磁带唱,刚开始小声地跟唱、练习。

  南京哆来咪幼儿园吴园长介绍,很小的孩子并不能判定是否是五音不全,只有等孩子上幼儿园,在平时的学习和观察中才能发现孩子唱歌是否真的跑调。确实有一些孩子,天生对音准不敏感,对节奏不敏感,但还是可以通过训练有所改变。“家长平时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歌曲,比如找一些音律不宽的音乐,使孩子在自然声区里唱歌,另外让孩子多听音乐也很有帮助。”

  误区二:学舞蹈一定要练苦功

  记者经常听身边的妈妈诉苦,“孩子学舞蹈很辛苦,每次送她去学,看到老师让孩子压腿,孩子的痛苦表情都让我不忍心看!”

  对此,南京市奥体艺术幼儿园的徐园长建议家长要顺其自然。“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并且对舞蹈很感兴趣,那么可以让孩子接受一些专业的训练,如果是这样,那孩子肯定是要吃些苦头练基本功了。但大部分普通的孩子以后并不会从事舞蹈专业,如果强迫孩子苦练反而会使孩子对舞蹈产生厌恶甚至恐惧的心理。”

  徐园长还介绍,幼儿的舞蹈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技巧,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学会用舞蹈来表达自己。当然,孩子经过一些基本的训练后,会有标准的坐姿、站姿,会展示一些漂亮的舞蹈动作。当然有一些柔韧度的练习也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但不要过量。“合理的适度的柔韧性练习,不会对身体的发育有影响,相反会助长孩子的身体发展。”

  误区三:手指不长不适合学琴

  身边常有这样的声音,“某某的手指又细又长,很适合弹钢琴”、“某某长了一双钢琴家的手,又细又长的”。甚至不少家长也会用这样的标准来判断孩子是否适合学琴。南京哆来咪幼儿园吴园长说:“手指长的确是一个先天的优势,但并不是说越长就越好。因为孩子正在成长期,小手会慢慢长大。孩子是否适合学琴,要看孩子的综合素质。只要不是手指特别短,都可以学。其实对于弹奏钢琴来说,最重要的手指条件是灵巧、有力、并具有柔韧性与控制能力,而不是外观的大小、粗细与长短。一般上幼儿园的孩子就可以学习钢琴了。”

  父母最初决定让孩子学钢琴,都是希望孩子多一些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但是时间一长,不少家长就会忘了自己的初衷,而是觉得孩子可能需要参加一些比赛。“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包含了太多太多重要的因素。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郎朗、李云迪,如果家长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对孩子的损害将是无法弥补的。”

  误区四:学芭蕾,走路会外八字

  大部分家长让孩子学芭蕾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身材挺拔、仪态端庄。孩了学习芭蕾,对她的骨骼发育、形体都有好处。通过圳练,能够纠正孩子的不良姿态和形体,比如O形腿、内八字、驼背等等,总之,无论站姿还是坐姿,都能使孩子保持挺拔端庄。芭蕾是一种从头到脚的系统训练,头、颈椎、脊椎、背、腰、胯、腿、膝、脚都能涉及,这样的全身均衡运动对孩子的骨骼发育特别有好处。

  但也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学芭蕾一段时间后,走路似乎有点外八字了。对此,徐园长解释,孩子看起来如果有点“八字脚”的样子,家长可以及时提醒一下,因为孩子可能是习惯了走舞台(m.tulaoshi.com)步。只要孩子们有意识地注意了,就不会表现出“八字脚”了。“只要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走姿坐姿习惯,是不会造成外八字的,反而会使孩子显得更加挺拨有气质。”


必看:宝宝喂养8大误区

  宝宝不爱吃东西,宝宝长不胖,宝宝太胖了,在求助之余,新妈们也要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无意中已经养成了不良的喂养习惯。
  场景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集体上阵哄着宝宝吃饭,宝宝却爱吃不吃,最后宝宝勉强吃了半碗,吃饭像打仗一样辛苦。
  场景二:A妈妈和B妈妈聊天,“我家宝宝越来越瘦了,明明吃得不少,怎么老不长肉呢?”“唉,我家宝宝越来越挑食了,这个不吃那个不吃,这可怎么办啊?”
  类似以上的苦恼,年轻的妈妈们是时常遇到的,除了宝宝本身的问题,妈妈们也要看一下自己是否踩进了以下八种误区。


  误区1:贪多求快
  有的家长对喂养孩子缺乏耐心,不管孩子是否吃饱了、是否喜欢吃,总是强行给孩子喂奶、灌食物。这样不但加重孩子的消化负担,伤害肠胃,而且可能引起孩子长大后厌食、叛逆。还有的家长只顾把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添加给孩子,忽视了营养和婴儿的口味,也是错误的。
  辅食添加应讲究少量、多次、现做。传统思想认为把孩子喂得胖乎乎的就营养、健康,这其实是一种无知。营养讲究均衡,脂肪、糖类过多导致今后患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危险性增加。

  误区2:辅食添加过早或过晚
  有的婴儿在0~3个月就被喂食半固体、固体食物,这将伤害其消化系统,而且营养也难以吸收。孩子在这个时期肠胃很脆弱,只能喂给其母乳和米汤、果菜汁等液体。
  婴儿4~6个月大时,应开始添加辅食作为母乳的补充,过晚则导致营养不足,影响小孩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

  误区3:品种过少
  我们经常可见到一些孩子偏食、挑食,导致营养不均衡、体弱多病,而这往往是因为婴儿时期吃的食物品种单一造成的。如果家长只将自己爱做的几种食物给孩子吃,那就埋下了隐患。要注意品种丰富、荤素搭配,给孩子均衡的营养,并可让他(她)从小就形成食物多样化的好习惯。

  误区4:饮食不健康
  我们每个人应坚持清淡饮食的原则,控制油、盐、糖类的摄入,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应该从婴儿期开始培养健康饮食的习惯。有的家长让孩子让食物过甜、过咸,甚至添加味精、鸡精等调味品,婴儿从小形成了不良的习惯。
  一些孩子吃精制的米、面(包括粥、馒头、面包)过多,可这些精制食物不但没有提供反而消耗了大量的维生素,造成维生素缺乏。对于这些碳水化合物,应该给婴儿多吃一些杂粮,如玉米、红薯、燕麦、豆类等,米饭则应以糙米为主。有的家长给小孩喂“好吃”的垃圾食品,如碳酸饮料(可乐等)、饼干、方便面、香肠、罐头和腌制、油炸、烧烤类食物等,更是大错特错。

12

宝宝服药6个误区

“用药找医生,服药靠父母”,父母要正确给宝宝服药。当前存在宝宝生病父母擅自用药的现象,殊不知这种做法非常错误,轻则产生许多不良反应,重则发生药物中毒延误病情。

误区1:见咳即服止咳药

咳嗽是宝宝常见的呼吸道症状,由于宝宝支气管黏膜娇嫩,抵抗外界病原菌的能力差,容易发生呼吸道炎症而产生咳嗽。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可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如果你见宝宝咳嗽便急于服用止咳药,等于“闭门留寇”,使病菌在气管内大量繁殖,以致发生肺炎等重病。

误区2:见泻即服止泻药

轻度腹泻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肠道内的病菌和毒素可以通过腹泻排出体外。如果你发现宝宝有腹泻就急于用止泻药,由于止泻药具有强烈的收敛作用,服用后虽暂时起到止泻作用,但留在肠道内的病菌却不能排出体外,反而加重了病情。

误区3:静脉用药一定比口服好

宝宝只要感冒发烧了,家长就急着要求医生给予静脉用药,认为静脉给药退热快,效果好。其实一般的感冒用口服药完全可以治愈,若静脉给药,宝宝承受的痛苦更多,还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及交叉感染。而且医院一般是一天一次的静脉用药,药物的血浓度不均匀,可能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误区4:感冒首选抗菌素

如果你发现宝宝感冒了就会擅自选用抗菌素,甚至用两种抗菌素,有的还将大人的抗菌素给宝宝用。其实宝宝的感冒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比细菌小得多,它们侵入细胞后,躲在细胞内生长繁殖。目前使用的抗菌素几乎都很难进入细胞,所以对病毒完全不起作用。此外,不少抗菌素有许多副作用,如引起胃肠道不适、白细胞降低、听力障碍、肝肾功能受损等。

误区5:药物服法用量不得当

许多药物都必须严格按照剂量来服用,但有不少的爸妈为方便,没有精确药物剂量就给宝宝服药。宝宝服药时“毛估估”,这对宝宝来说用药量会相差好几倍,是非常危险的。有的妈妈在服药前没有把药水摇匀,以致开始服用时药的浓度不够,未达到效果;之后的又浓度过高,不利于宝宝的疾病治疗。

误区6:不注意药物的有效保存期

许多药水在开封后需放在阴暗处或冰箱内保存,而且时间也不能超过一周。但不少妈妈在宝宝病愈后将剩下的药水放在冰箱内保存,待下次宝宝患病后再服用。殊不知多数药水都含有糖浆成分,易受到病菌污染,吃了反而对健康有害。还要注意药物有一定的保存期,你一定要看清保存期,否则吃了不但无效反而还会致病。

温馨提醒:

婴幼儿时期是宝宝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宝宝免疫力逐渐形成之时。感冒、咳嗽等疾病都是无法避免的,爸妈可不www.Tulaoshi.com能听从别人的经验之谈而滥用各类偏方,延误宝宝的治疗时机。所以,一旦宝宝出现不适状况后都应咨询儿科专家或到医院就诊。

文:复旦大学儿科医院 时毓民(教授)
本文由《亲子》杂志授权图老师育儿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你常犯的宝宝饮食误区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你常犯的宝宝饮食误区

60岁老人常犯的饮食营养误区

误区 老人 老人养生 生活常识
60岁老人常犯的饮食营养误区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茶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家长为宝宝取名常犯的五个误区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 新生儿呵护
家长为宝宝取名常犯的五个误区

饮食误区有哪些 你所不知道的饮食误区

育儿百科
饮食误区有哪些 你所不知道的饮食误区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儿童饮食误区 3大饮食误区影响宝宝健康

小孩
儿童饮食误区 3大饮食误区影响宝宝健康

妈妈须知宝宝饮食误区

育儿百科
妈妈须知宝宝饮食误区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期妈妈爱美也是一种胎教

孕期妈妈爱美也是一种胎教

问题玩具的九大隐患

问题玩具的九大隐患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