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孩子花钱的“五W”模式

十块灬腹肌

十块灬腹肌

2015-12-12 18:02

小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经常买回一些自己喜欢但没有实用价值的小玩意儿,没几天就扔掉了。这是很多家长深感头痛的一件事。

不说教孩子,那怎么教孩子?

  一个三岁多的女孩喜欢把脚踩在椅面上,妈妈在旁边提醒,“宝贝,把脚放下去。”女孩把脚放下。没过多久,女孩又把脚踩上去,妈妈又提醒,“宝贝,不能把脚放在椅子上,妈妈说过多少次了,鞋子太脏,待会儿椅子不能坐了。”女孩条件反射似的又把脚放下,可没过多久,女孩的脚又踩上椅面了……

  有个5岁男孩胆子较小,不敢冒险,不敢玩游乐场的任何一种游乐玩具。妈妈觉得这样不像个男孩,男孩就应该敢于冒险,敢于挑战。某日,一家三口到公园玩,妈妈鼓励男孩去玩公园的游乐玩具,男孩不敢。妈妈再鼓励,说:“你是一个男子汉,要勇于冒险,你看人家小女孩都敢玩,要不,爸爸妈妈陪你一起玩?”男孩还是没能鼓起勇气,妈妈失去耐心,强行让孩子玩了一次。男孩在痛苦中玩了一次,后来更加不敢玩大型玩具了……

  以上是两位妈妈“纠正”孩子缺点的两幕情景,妈妈们的道理都没错,可是教育效果却很糟糕:女孩照样踩椅面,甚至踩得更频繁;男孩照样胆小,甚至比以前更加不敢冒险。为何给孩子说理却说不通呢?面对孩子的缺点或不良习惯,我们该怎么办?

  说教是最没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成人喋喋不休的说教让孩子感到反感,要么孩子会公然作对,对大人的说教不理不睬;要么是表面服从,内心却很抗拒,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说教无效的原因。对孩子的“缺点”或“不良习惯”,一次次的说教实际是在提醒孩子:你胆小,你踩椅面。这样反而会强化孩子的行为。

  好的、有效的教育是不露痕迹、“润物细无声”的。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也是一个胆小被动孩子的转变。这位妈妈是大学老师,2009年12月给我发来一封名为“令人担忧的图图”的邮件:

  “我女儿图图2岁10个月,胆子比较小,有点偏内向型。对不熟悉的人和环境,开始表现得比较羞怯,玩上半天才会熟识起来。比如说,这个周末带她去儿童乐园,里面的小朋友很多,其实她很喜欢里面的东西,但就是有点怕,不敢去玩。等过了半天,兴头才表现出来。这个时候要有大人陪着。如果有别的小朋友来玩,她就会主动跑到家长身边。平时,在小区坐滑梯也是这样,如果有很多小朋友在玩,她就不愿意上去滑,不会和别人争抢。

  “图图在幼儿园并不开心,老师说她在幼儿园一直不太吭声,也不主动去和小朋友玩,也不喜欢幼儿园的玩具。和一两个小孩子玩的时候,挺好的,就是集体活动不太乐意(我估计她很想参加,但是不敢参加,或者不知道怎么参加)。图图语言表达能力不错的,但就是不太爱说话,只有老师问她的时候,她才说。”

  在跟图图妈的沟通中,我了解到,孩子是不惹事的类型,他们对孩子保护得比较多,遇到孩子和同伴发生冲突会立即介入。而幼儿园老师由于害怕孩子被抓伤对家长不好交代,也是一发生冲突就立即介入,所以孩子几乎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孩子的玩具被抢,因为拉不下面子去说别人,图图妈的做法是让孩子谦让,这种“不公正”的做法让孩子觉得委屈和受伤害,因而变得更加退缩。

  我建议图图妈给孩子创造真实的社交圈子,大人少介入,相信孩子有自己解决的能力。小朋友抢孩子的玩具时,要鼓励孩子想办法拿回来,不要顾及面子,维护规则的公平最重要。同时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胆小”之类的字眼,也不要急于让孩子主动和别人交往,以免给孩子压力。细心观察孩子,发现孩子“胆大”的行为时及时肯定。

  1个月后,我看到了图图妈的反馈:“今天带图图去玩,3个小朋友一起在玩滑梯,图图表现很好。当前面的小朋友准备躺在滑梯上睡觉时,图图有些着急,但她没有像往常一样,向妈妈求助或者自动退下来,而是在那里跺脚,以提醒她的小同学(同一个托班的孩子)。一会儿,在孩子奶奶的招呼下,那孩子自己滑下来了,图图也很顺利地滑了下来。这点变化,给我带来些惊喜,图图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逐渐摸索出自己的方式,变得大胆些了。但这却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有时候我会失去耐心,告诉她‘应该自己去做!应该和人家打招呼’……但效果并不好。也许,家长可以做的是相信孩子,并给予更多的交往机会,关注她好的一面,忽略她弱的一面。时时提醒孩子‘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等于在暗示孩子‘你这样不行,那样不好’,这是在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往往孩子就会成为自己所说的那个样子,我还是要多培养自己的耐心,耐心!欲速则不达!”

  图图妈真是一个有悟性的妈妈,她意识到了必须“关注其好的一面,忽略其弱的一面”,这样好的一面被强化,好的一面的“面积”便会越来越大,覆盖掉弱的一面。反之,如果时时提醒孩子“你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弱(坏)的一面被强化,弱(坏)的一面的“面积”会越来越大,覆盖掉好的一面。家长们应该有这样的感受,当孩子出现打人、吐口水等“不良”行为后,如果家长大惊小怪、或哈哈大笑、或气急败坏、或一番说教,总之只要家长给予了强烈的关注,孩子就会越来越起劲,哪怕家长厉声喝止,孩子也会继续其恶作剧似的行为。如果家长忽略他的行为,就当没看见,孩子搞两下,索然无味便罢休了。

  我们幼儿园有一个五岁多的女孩芳芳,只要闲下来就喜欢吮手指,经常把手指咬出血。她妈妈急得不得了,想了很多办法,讲道理、打骂、涂苦药水、戴手套等,都改不了这个习惯。有一天她碰到我,发愁地说:“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喜欢吃手,手都啃出血了,这可怎么办呀?”我对这位妈妈说:“孩子吃手是表象,本质是缺乏安全感,要完全纠正这个行为,就要让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感。你的这些措施都是对孩子行为的一次次强化,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加强她的行为。”芳芳妈说:“那我怎么才能改掉她这个坏毛病呢?”我说:“首要的肯定是建立安全感,这个命题很大,父母需要通过学习,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给孩子真正的爱和自由,让孩子和你们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碰到孩子吃手的时候,不要指责,不要提醒她‘不吃手’,轻轻拿开她的手即可。然后以她感兴趣的活动来分散她的注意力。平时找事给她做,不让她有闲下来发呆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活动上面,就会减少吃手的行为。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她的这个习惯,以免强化她的行为。养成一个习惯容易,要改变一个习惯难。改变一个习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三两天可以改变的,你要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没多久,芳芳上小学了,也不知这个习惯到底改了没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她妈妈仍然是以前那样的方式,这个习惯是改变不了的。

  我的小侄女晓晓喜欢一边捻头发,一边做吸吮状,这个习惯导致她形成了“地包天”,即下面的牙齿包在上面的牙齿外面(正常情况是上牙包在下牙外面)。经过牙齿矫正后,医生叮嘱,必须改掉吸吮的习惯,不然换牙时还会形成“地包天”。晓晓的这个习惯本来不是太严重,仅仅是在显得无聊的时候偶尔为之。我妈心情急切,唯恐晓晓的“地包天”再次复发,每当晓晓捻头发的时候,她就大声喝止“别捻头发”“怎么又捻头发了”,有时还打晓晓的手。在奶奶的“监督”之下,晓晓越发紧张,捻头发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从以前的偶尔为之发展至时时刻刻都举着手捻头发!

  重点提示:

  说教是最没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成人喋喋不休的说教让孩子感到反感,要么孩子会公然作对,对家长的说教不理不睬;要么是表面服从,内心却很抗拒。

  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孩子的某个弱点或不良习惯,一定要记住“教育无痕”四个字,不要对孩子进行说教,说教太多孩子听不懂,就算听懂也接受不了。不要提醒,因为每一次提醒都是一次强化。我们要忽略掉孩子不好的一面,善于发现孩子好的一面并给予大大的关注,这样好的一面就会慢慢放大,覆盖掉不好的一面,孩子的缺点和不良习惯将慢慢改变。

教孩子花钱遵循五个“W”



教孩子花钱遵循五个“W”

  小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经常买回一些自己喜欢但没有实用价值的小玩意儿,没几天就扔掉了。这是很多家长深感头痛的一件事。在这个问题上,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关键,即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国外学者将其归纳为五个“w”,建议告诉孩子怎样在行动中遵循这五个“w”。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why—为什么要买?如果孩子说不出理由,一定要加以限制,必要时可给予惩罚。但这里说的惩罚不是训斥或责骂,而是减少零花钱的数额,孩子大多会心TuLaoShi.com疼自己的钱,不妨一试。需要注意的是,家长的态度要始终如一,否则会前功尽弃。

  what—买什么?因为孩子年龄小,要限制她自己做主购买物品的范围,什么能买,什么不能买。

  when—什么时间去买?应向孩子说明,要按活动的重要性来安排购物时间,即使是周末的补习班也不能因为购物而耽误。如果孩子需和家长一起去购物要等到家长有空的时候,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不能一切以孩子为主,要让孩子学会等待。

  where—到什么地方去买?一般来说,消耗性的小物品如铅笔、作业本、小贴画等等可以到小市场去买。对于孩子来说,名牌商品和普通商品没有什么区别,孩子之间不应为此互相攀比。但要告诉孩子,千万不能贪便宜到小商小贩的摊上去买食品,尤其是不要在校门口的小商贩处买吃的东西,以保证饮食安全。

  who—什么人去买?家长要跟孩子讲明,因为年龄小的原因,暂时不能单独到离家远的地方去购物,最好由家长或其他熟悉的大人陪同前往。当然,如果是住家附近的商场、超市,则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另外,给孩子多少零花钱,多长时间给一次,违反原则怎样惩罚等,都要事先向孩子交代清楚。如果孩子能学着记账,详细记录支出的内容最好,若花钱得当还可以考虑酌情给予奖励。

  教给孩子支配钱物不是单纯地学会消费,也是帮助其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希望通过这样的沟通和讨论,能培养孩子的花钱意识,增强责任感,从而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家长教孩子花钱的“五W”模式


教孩子会花钱的五W模式

  why—为什么要买?如果孩子说不出理由,一定要加以限制,必要时可给予惩罚。但这里说的惩罚不是训斥或责骂,而是减少零花钱的数额,孩子大多会心疼自己的钱,不妨一试。需要注意的是,家长的态度要始终如一,否则会前功尽弃。  what—买什么?因为孩子年龄小,要限制她自己做主购买物品的范围,什么能买,什么不能买。  when—什么时间去买?应向孩子说明,要按活动的重要性来安排购物时间,即使是周末的补习班也不能因为购物而耽误。如果孩子需和家长一起去购物要等到家长有空的时候,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不能一切以孩子为主,要让孩子学会等待。  where—到什么地方去买?一般来说,消耗性的小物品如铅笔、作业本、小贴画等等可以到小市场去买。对于孩子来说,名牌商品和普通商品没有什么区别,孩子之间不应为此互相攀比。但要告诉孩子,千万不能贪便宜到小商小贩的摊上去买食品,尤其是不要在校门口的小商贩处买吃的东西,以保证饮食安全。  who—什么人去买?家长要跟孩子讲明,因为年龄小的原因,暂时不能单独到离家远的地方去购物,最好由家长或其他熟悉的大人陪同前往。当然,如果是住家附近的商场、超市,则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另外,给孩子多少零花钱,多长时间给一次,违反原则怎样惩罚等,都要事先向孩子交代清楚。如果孩子能学着记账,详细记录支出的内容最好,若花钱得当还可以考虑酌情给予奖励。  教给孩子支配钱物不是单纯地学会消费,也是帮助其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希望通过这样的沟通和讨论,能培养孩子的花钱意识,增强责任感,从而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相关阅读:  FQ教育让你的孩子学会花钱  【导读】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零花钱?给多少才是合适?如何让孩子懂得量入为出?孩子无节制的消费,如何纠正?  2013年让你幸福的8种花钱方法  【导读】研究表明,当你拥有的财产越少,那么很自然地,金钱对你幸福感的影响就越大。但是如果你足够幸运,你有足够的钱满足生活所需食物,房子,甚至是一辆轿车。这是否意味着金钱对于你的幸福来说无关重要?有研究幸福感的学者认为这个说法正确。  论坛热议:  《宝宝生活基本功》+我会花钱!  今天读到了"教育孩子学会如何花钱"

宝宝学小提琴须知的5个W

您喜欢小提琴吗?是不是也想过让宝宝学习小提琴呢?可是您对小提琴了解吗?

WHAT——了解小提琴

如果让您数出几种乐器来,小提琴一定是排在前几位的。一向被称为“乐器之后”的小提琴,是一件表现力非常丰富的歌唱性的弦乐器。由于是用弓子演奏的乐器,可以演奏持续的长音,虽有左手四个手指按弦,却以歌唱见长,就像美丽少女的歌唱,柔美动听——既可以演奏非常抒情、甜美的旋律,又能奏出热情、激图老师动的曲调和活泼、欢快、强有力的音乐。

WHY——为什么要学小提琴

小提琴的学习锻炼了数学思维,把一种理性的知识转化为一种情感的表达。作为一种审美的修养,把手、眼、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锻炼了脑力,又锻炼了身体,达到全面开发智力和情商的目的。具体说来,宝宝学习小提琴可以:

·左右手齐动,能同时开发左右脑的思维,使宝宝更聪明;

·学琴过程中由于眼睛要不停地扫射乐谱,能大大提高孩子对事物的关注能力;

·小提琴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方便外出演奏。

WHO——什么样的宝宝适合

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说过的一句话:“让孩子学琴,主要为的不是造就小提琴家,而是造就人,音乐对人的性情有极大的陶冶作用,会使人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有格调和品位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所以说,宝宝学琴最重要的是一种素质的培养,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让孩子爱艺术、爱生活、爱创造、人格健全。因此赵老师说,只要小孩子的手的机能都正常,手不是太小,都可以学琴,甚至智障的宝宝都能学习。当然,如果是想从事小提琴专业的话,一般来说,需要: 12

三个“W”一个“H”帮助宝宝顺利度过换乳期

研究表明,从6个月开始,婴儿出现将固体食物向后送达咽部的功能,同时开始出牙,消化系统能分泌较多消化酶,肾功能逐渐成熟,这是人类吞咽固体食物功能发展的关键期(临床上称为换乳期)。如果这时期没有及时喂固体食物,这一能力在关键期得不到锻炼,婴儿吞咽固体食物的功能就会下降。宝宝极易出现上吐下泻,积食便秘消化不良,甚至抗拒吃辅食等情况。那么妈妈要怎么做,才能把握好宝宝从母乳喂养过渡到固体食物的关键期呢?

合理添加辅食,让宝宝的咀嚼功能、吞咽功能、消化功能及时得到锻炼,为宝宝拥有一副“吃嘛嘛香”的好身体打下良好基础。育婴专家为您支了个招,妈妈们只要牢记“三个‘W’和一个‘H’”,就能帮助宝宝顺利度过换乳期。

  Why——为什么要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

  我们都知道,及时有计划地为婴儿添加辅食,才能满足婴儿身体成长对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婴儿从母乳喂养到接受固体食物,需要经过三个阶段:以母乳喂养为主阶段;泥糊状辅食衔接阶段;固体食物期到自然食物期的均衡膳食阶段。任何一个阶段的喂养偏差都将会对宝宝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一直采取母乳喂养的宝宝,若突然进食固体食物容易产生便秘或腹泻,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或者单纯肥胖,而且,营养不良还会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这种情况是由于婴儿的生理结构决定的,婴儿的消化系统是随着月龄的增加而不断完善的,宝宝的乳牙也在这一时期不知不觉中自然萌出。所以从换乳期开始妈妈就要注意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食物品类,一是为了给宝宝的身体提供多种营养。二是避免孩子日后形成挑食、偏食、异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When——该从什么时候起要给婴儿添加辅食?

  遵循个体化原则,视Tulaoshi.Com宝宝具体情况而定,添加辅食的最佳时间是在出生后4-6个月。妈妈要仔细观察,一般宝宝有以下情况之一,就应该考虑添加辅食了:

1、宝宝月龄已经达到4-6个月。

  2、体重比刚出生时增加了一倍。

  3、每天摄入的奶量达到1000毫升,而且吃完后还意犹未尽。

  4、婴儿的体重不增或增长减慢,没有患病等其他原因。

  What——辅食添加要遵循什么原则?

  4-6个月宝宝的舌头只会前后运动,将舌尖的食物送到咽部,吞下食物。此期宜选择稀糊状食物,量要少,耐心尝试。如果食物被舌尖顶出,不要判断为宝宝不喜欢吃而轻易放弃尝试。辅食添加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由少到多:如少许蛋黄→四分之一→半个

  2.由稀到稠:如米汤→米糊→稀饭→软饭

  3.由细到粗:如菜水→菜泥→碎菜

  4.由植物性到动物性食物:如谷类→蔬菜水果→蛋→鱼→肝→肉

  How——怎样给宝宝添加辅食?

  添加辅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按照辅食添加原则逐渐过渡,便于宝宝适应。2、应在宝宝的消化能力良好时添加。3、要一样一样地添加,从一种到多种,不能操之过急。4、应采用新鲜、优质的食品,一次不要做得太多,能吃一顿即可。5、夏季炎热及宝宝生病时应暂缓添加辅食,防止引起消化道疾病。

  添加辅食的同时可进行咀嚼与吞咽能力训练。如妈妈可以做示范,鼓励宝宝自己拿小面包吃,借以锻炼宝宝的咀嚼、吞咽能力,为其过渡到进食固体食物做准备。

  练习咀嚼对宝宝有很多好处:有利于宝宝胃肠功能的发育,有利于唾液腺分泌,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消化、吸收;有助于乳牙萌出;有利于头面部骨骼、肌肉的发育,对日后构音和语言发育起到重要作用。让宝宝自己拿着吃,还可享受成功的心理满足,对宝宝自主、自强、减少依赖、建立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小贴士:妈妈如何为宝宝选择米粉

  从以上分析的辅食添加原则来看,营养好同时又能锻炼宝宝咀嚼与吞咽能力的植物性食物是辅食的最佳选择。贝因美育婴专家特别推荐——贝因美“咬乐多”颗粒米粉系列。贝因美营养米粉系列以其安全的品质、科学的配方,深受妈妈们的欢迎。作为专业的婴幼儿辅食专家,贝因美育婴专家提别推荐两款专为萌牙期宝宝设计的营养米粉家族新成员,即让宝宝咬一咬,乐趣多多的贝因美“咬乐多”果蔬颗粒营养米粉和贝因美“咬乐多”蔬谷肉颗粒营养米粉。它营养全面,方便食用,同时还能锻炼宝宝咀嚼与吞咽能力,是为6至24个月宝宝添加辅食的首选。这两款营养米粉是贝因美专业研发团队深入研究萌牙期婴儿的营养需求和生理特点,专门针对6至24个月宝宝的营养和生理需求进行科学调配的。在营养米粉的基础上,添加营养丰富、色彩鲜艳的蔬菜、水果、谷物、肉等颗粒,能有效帮助宝宝提高消化功能,使宝宝逐渐适应以后的成人食品。这两名“新成员”拥有的五大优势,是妈妈选择的信心保证。

  1.品质安全——精选江南优质大米、国际先进生产设备

  产品必须是精选江南优质大米和果蔬因子、蔬谷肉因子为原料,采用国际领先的生产设备,经先进的蒸煮及预糊化工艺处理,容易消化吸收,口感细腻。

  2.科学配方 营养均衡——DHA+ARA、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采用科学配方,全面照顾宝宝成长需要。特别添加的“聪明因子”DHA+ARA为智力、视力发育提供保证。还富含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如A、D、E、B1、B2、C、叶酸、泛酸等;矿物质如铁、锌、钙等。

  3.提高消化能力——组合益生元、多聚果糖

  组合益生元GOS+FOS能有效促进宝宝肠道益生菌的生长,从而促进宝宝胃肠道健康; 多聚果糖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帮助减轻宝宝胃肠负担,并具有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系统的作用。

  4.特别添加果蔬颗粒因子/蔬谷肉颗粒因子

  苹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富含宝宝生长发育必需的锌元素;山楂开胃消食助消化,口感酸甜,更受宝宝喜欢;胡萝卜富含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对宝宝视力发育有重要作用;菠菜富含铁元素和纤维素,铁是宝宝健康成长必须微量元素;牛肉富含优质蛋白、锌等宝宝成长必需的营养物质;燕麦片不仅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而且膳食纤维含量很高,是大米或淀粉的4~10倍;膳食纤维可以清洁肠道,促进肠道蠕动,缩短肠道内废物的排泄时间,维护肠道健康。帮助减轻宝宝胃肠负担。

  5.提高学习机能——锻炼咀嚼功能,促进语言发育

  营养米粉还能增进牙齿和牙龈的生长发育,促进乳牙萌出;保持口腔清洁和健康,降低龋齿的发病率;刺激口腔产生唾液。宝宝在咀嚼颗粒的时候,唾液中的消化酶与食物充分混合搅拌,既利于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更利于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得到充分的吸收,可以为孩子生长发育所利用,增强孩子的体质和抗病能力。咀嚼动作还很好地训练了咀嚼功能,锻炼了面部肌肉,有助于宝宝语言功能的形成。

让你的孩子学会自己花钱!


让你的孩子学会自己花钱!

  确实,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富裕的生活本身应当有益无害,但如果缺乏完善、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就有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为了避免金钱给孩子带来伤害,也许家长应当尽早培养孩子健康完善的价值观和理财观。在此,不妨看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儿童理财教育上所做的努力,也许对一些中国家长来说,会有一点启发、指导意义。

  美国:每年300万孩子打工

  美国儿童的理财教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同时也得到了美国政府的重视。由美国教育部资助,全国34个州的3000所中小学生家长参加了一项庞大的储蓄计划——“为美国而储蓄”计划。

  不过,美国儿童理财教育最主要还是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孩子踏进幼儿园起,孩子们就会接受有关理财概念。他们会知道钱是什么以及钱在生活中是何等重要。在美国,鼓励孩子打工是教会孩子处理财务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另外美国人常常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出来拍卖,而小孩也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此外,许多学校都在开设相关的课程,鼓励学生研究证券市场、投资理财、信贷业务。

  美国“股神”巴菲特还亲自教儿童理财。去年,他在美国在线主持了一个卡通节目《神秘百万富翁俱乐部》,专门教孩子理财,小朋友可在其中“学习理财课程,在商业领域中探险”。据悉这是巴菲特自己想出的点子,并亲自为节目定名。

  以色列:挣钱和节俭一起教

  很多中国人都知道犹太人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很有一套,特别是北美的犹太人。可当记者跟从美国移民回以色列的朋友Kory交流后,才发现人们注意到的其实只是皮毛。

  Kory说,他们并没有明确地按年龄段划分为小孩子专门开设的理财课程,但是在犹太家庭教育中关于钱的教育有几大基本原则是要遵循的:

  第一是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物权概念,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损害要赔偿,侵占要付出代价。

  第二,对于钱或者个人财产要知道珍惜,不可以浪费,犹太人讲究节俭,生活基本功能得到保障就可以,不炫富,不追求豪车和奇装异服。

  第三,知道钱怎么来的。Kory的儿子Oran6岁的时候,想要一套价格不菲的游戏点卡。Oran把零用钱攒起来,却还差那么一小点儿。但是Kory并没有为他贴上这部分钱,因为零花钱该多少就是多少。怎么办呢?Oran求他想想办法。Kory说,这样吧,你去对面那家杂货店帮工,老板会给你工钱。结果,是Kory偷偷地把工钱给了杂货店老板,让人家帮着完成这段1个小时的短工教育。

  第四,要知道钱财是有限的,智慧是伴随终身的。

  犹太人的理财教育最为重要的还是给孩子们关于钱的最核心的理念,那就是责任。孩子知道钱怎么来的,也就更进一步地知道了节俭。不光要节俭,还要懂得付出,懂得慈善。不光是为个人,也是为社会。

  英国:1/3儿童钱存银行

  英国人的理财教育方针是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并且把他们这种理财观念传授给下一代。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1/3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

  英国政府最近又公布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改革计划,根据这一系列计划,从2011年秋季开始,储蓄和理财将成为英国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

  英国儿童事务大臣保尔斯说,儿童从5岁开始就要接受理财教育,搞清楚硬币和纸币的区别,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到11岁的学生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学习如何管理银行和储蓄账户、如何做预算。

  瑞士:小学生“挣钱”体验生活

  瑞士的小学里虽没有理财课程,但是却有一些实习内容,比如一个学期里专门有那么一天让小学生到任意一家公司或店铺里打工,体验工作挣钱的艰辛。另外,学校还会定期组织模拟市场,让同学们从家长那儿“进货”,当然,也就是一些吃的喝的和小玩意儿,然后再拿到学校来卖。

  孩子们挣到的钱就用作出去露营、参观等活动的经费。每逢节假日,瑞士的一些中小学生会拿着自制的小食品和手工艺品到集市或大街上叫卖,路人一般也都很支持他们,多少会买一些。这叫勤工俭学也好,叫体验生活也罢,总之瑞士的家长从小就会给孩子灌输自食其力、勤俭节约的思想。实际上,这也是瑞士的一大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家长教孩子花钱的“五W”模式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家长教孩子花钱的“五W”模式

怎么教孩子学会花钱

宝宝 消费观
怎么教孩子学会花钱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茶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家长如何教孩子的英语

英语 育儿知识
家长如何教孩子的英语

家长如何教孩子认识颜色

分娩
家长如何教孩子认识颜色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家长要教孩子安全知识

育儿百科
家长要教孩子安全知识

难题:家长如何管教孩子?

分娩
难题:家长如何管教孩子?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暑期与孩子共享阅读时光

暑期与孩子共享阅读时光

孕期高烧可导致提前分娩

孕期高烧可导致提前分娩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