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送孩子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超级小盼盼哥

超级小盼盼哥

2015-12-12 17:55

许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往往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又并非完全由孩子造成。孩子的错误行为,只不过是“导火线”而已。事实上,家长对孩子的责骂,有些是源于家长童年时的“心结”。

教育孩子时哪些话不该说

  有这样4句话,对他有帮助

  1.“你来决定……”

  如果你要让孩子来做什么事情,或者你想阻止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可以说这样的话――“你来决定吧,……”给他一个清晰的认识:我自己决定了我的行为,同时对我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你的孩子正和他的伙伴在家里疯闹,你可以对他们说:“这样大声会影响到邻居的休息,那么你们来决定吧,是安静一点儿呢还是到外面去玩儿?”如果他们已经选择出去玩儿了,但5分钟后他们还在屋里大喊大叫,你就可以接着说:“你们刚才已经答应了到外面去玩儿了不是吗?”这样做,既可以教会孩子明白选择就意味着承担后果,而且也可以使父母避免总是充当一个约束他们的坏警察的角色。你选择了,并且对它负责,这就是真正的自由。

  2.“我爱你,但我不喜欢你的这种行为。”

  教导和约束,对于孩子来说总是必要的。但你一定要把他不好的行为和他这个人分开――这会使你和他都懂得,不好的行为并不意味着做这件事的人就是“坏人”。在你管教他的同时告诉他:“我为你指出什么是不好的、不被接受的行为,正是出于我爱你,尽管我不喜欢这种行为,但是我爱你!”这样同样能够给你自己一个提醒,你的目的是纠正和引导孩子的幼稚和无知,让他变得更加可爱和优秀,而不是仅仅为了教训或惩罚。同时,这也能够使你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更能保持平静平和,而不至于表现出低质量的、起不到榜样作用的咆哮。

  3.“你要知道,不同的人会有自己不同的需求。”

  当你的孩子又在重复那句“这不公平!”的时候,你需要做的不是呵斥或忽视他,而是要耐心地让他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事实上,每个人并不是一定都会得到同等的待遇的,在这种状况下,“公平”真实的含义其实是“每个人在他需要这个东西的时候得到它”。于是,如果你买了什么礼物给亲戚的孩子,你不要再买一份给自己的孩子,以示“公平”或“安慰”。试想如果别的孩子生病了,你的孩子是不是也要一起吃药呢?

  4.“告诉我,你心里真实的想法!”

  当你的孩子在被激怒的时候,很可能会破口而出那些难听的话来:“你这混蛋!”或者“我讨厌你!”因为这是他们在情绪激烈的时候所能想到(或者说模仿到)的最“狠”最解气的话。但你作为父母,你需要帮助你的孩子更深一些地了解自己的情绪――究竟是什么激怒了他,让他感到愤怒(或者是不安、委屈等等),帮他分析整个事实。比如在他自己暂时厘不清头绪时,你可以给他一些帮助:“你不高兴是不是因为娜娜跟别人说了你告诉她的小秘密?”根据事实,帮孩子掌握自己的情感,教导他在这种时刻应该怎么想,让自己能平和,能和他人处理好关系。这样,将来在没有家长在身边的时候,他们也能学着克制和缓解自己的情绪了。

  有这样4句话,最好不要说

  1.“这像是你这么大的孩子做的事儿吗!”

  当一个5岁的孩子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哭,或者一个4岁的孩子拒绝在公共汽车上老老实实地坐着的时候,他其实就是在做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做的事儿。当然,如果孩子表现得更加地成熟、懂事、得体,父母会十分满意和高兴,但当你要求他“合理”时,你实际上是在没有弄清楚为什么他会出现这样“不合理”的行为的原因之前,就说出了这样带有责备性质的话。这时,你真正关心的,其实是孩子带给你的影响(让你尴尬或者难堪)。真正地去关心他的感受,理解他并给他以足够的体恤和同情――他是不是因为觉得呆在这里很烦闷?或者他饿了?

  2.“你真是个没用的孩子!”

  和孩子开玩笑,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开发他幽默能力的好方法,但是诸如“你又忘记了拧紧瓶盖,你是不是没脑子啊!”这样的“玩笑”,却很可能让孩子感到受伤或者气馁。尽管有些父母想,这样嘲笑一下孩子,也许会对他将来承受更多人际关系的复杂会有帮助――他会因为有过这样的“训练”而变得“坚强”!这是错误的。作为孩子的父母,你的任务是爱他、支持他、帮助他、教导他,而不是应该把这种装腔作势的“挫折训练”隐藏在“玩笑”里。如果心里并不是真心觉得他很蠢很没用,那就请你不要那么说。

  3.“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家孩子一样啊!”

  这种把孩子与别人比较的方式,最直接能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孩子自己觉得像个二等公民,同时加剧他与其他人的对立情绪。也许父母是想通过这种比较让孩子能更听话或者更努力地学习,但它除了会降低孩子的自信之外,不会有更好的效果了。你越是说他不行,他就会越觉得自己不行。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力量,同时也要正视孩子的弱点。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行为,发扬或改进,才是正确之道。

  4.“别跑!你会摔跟头的!”

  也许父母自己认为自己的关心和提醒简直是无微不至了,可你的这种警示其实在告诉他“我已经遇见了你会摔跟头的”――这会让孩子觉得很沮丧,他越努力(想做得更好)越会遭遇失败(“跑了就会摔跟头”)!其实你可以叮嘱他“把鞋带系好了再出去玩儿”,这时你谈论的是他的鞋子,是装备的准备,而不是孩子的“无能”。而且,你越想警告不要发生什么事情,孩子往往越会忽视你的提醒,因为他觉得,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Tips

  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你需要记住这些――

  *让孩子觉得他是你的朋友,对于你的要求,他的回应和参与是被期待、被尊重的,而不是让他觉得只你不满了,他就成了你的对立面了。

  *对孩子说话不要过于用“技巧”。例如“我刚才跟你说什么来着!”这种只问不答的反问句,其实隐藏的是你对孩子没有遵循你的话的指控。你直接并严肃地表达你的意愿,能减少孩子很多困惑,有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孩子在这个年龄表现出的顽固、索求和自我为中心,是合宜并可以接受的。父母对他们需要更多理解。当你发怒的时候,你的“自我为中心”要比他的更不可原谅哦。

父母教育孩子时的5种错误方法

  错误方法一、家长权威吓出来

  在生活中,有很多爸爸妈妈会借用“警察”、“医生”、“老师”等这些特殊职业人物的权威,“威胁”孩子吃饭、睡觉、听话。也许这种方法一时有效,可长久之后,孩子不仅会对这些职业产生恐惧,而且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

  孩子不听话时,爸妈总是忍不住摆出大人的权威,强制、命令、恐吓,这些都不是良好的沟通方式。为什么不能顺着孩子的喜好,去摸索一些更睿智的方法呢?比如通过讲故事、看图书来跟孩子讲一些事理,多些耐心和童趣跟孩子做交流,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错误方法二、盲目替孩子做主

  当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时,出现的一些纠纷和问题,爸爸妈妈往往不征求孩子的意见,直接就替孩子做主了,这样会干扰孩子之间的独立交往,让孩子失去跟同伴交往锻炼的实践机会。

  聪明的爸妈永远是站在孩子身后的,在碰到孩子与人交往中的问题时,爸妈不妨先等一等,观察一下孩子自己的反应,让他独立拿主意。如果出现不恰当的行为时,爸妈再适时加入,引导他与同伴正确交往。

  错误方法三、把孩子想得脆弱

  如果一群孩子在玩耍,突然来了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加入了,爸爸妈妈往往会担心孩子吃亏,就把孩子带离了游戏场所,这就是用自己的预想保护了孩子的身体,却破坏了孩子学习交往的环境。

  担心自己的孩子小,被大孩子欺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孩子们的交往都是单纯的(m.tulaoshi.com),他们表达情绪很直接,多数没有恶意。爸爸妈妈可以在旁边暗中观察,这样就不会破坏现场的愉快气氛,而且不断干扰孩子的正常交往。

  错误方法四、总替孩子看世界

  如果带宝宝出去玩的时候,爸爸一会让宝宝看这个,妈妈又让宝宝看那个……总是没等孩子自己去发现,爸妈就急不可待地把看到的东西指了出来。从表面上看,这种做法是在向宝宝传授知识,实际上却局限了孩子整体观察的能力,也剥夺了他们自由探索的乐趣。

  正确的做法是,爸爸妈妈可以等孩子对某个事物特别关注时,再开口说话,而且最好用引导的方式去说,比如多提问,引导孩子一起来观察。

  错误方法五、不能理性对孩子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是个鬼灵精,当他们动用“小聪明”、“小伎俩”来对付大人时,很多爸爸妈妈明明知道不对,却又忍不住对孩子的机灵大加赞赏。爸妈表情、语气、行动的不一致性,常常会让孩子无法去正确地分辨,导致产生错误的模仿。

  孩子最初感受到的秩序感和规则,往往来自于耳濡目染的家庭环境,所以爸爸妈妈的责任尤其重要。在面对孩子不正确的“小聪明”时,爸妈需要的是多些理性,并且全家态度一致。

教育孩子时,请控制你的废话

  教育孩子时,请控制你的废话

  “这是‘1’,12345的‘1’……”,“我告诉过你多少遍了,你图老师怎么又犯同样的错误……”这两个场景,对大多数为人父母者来说,大概不会陌生。前者是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耐心教导”,而后者则是愤怒的父母对犯错孩子的指责。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场景中的孩子都会感到困惑,甚至根本不知道父母在说什么。国内知名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孙瑞雪针对此现象表示:“教育孩子时,请少说废话。”

  启蒙时,切忌“喋喋不休”

  “这是1,12345的1”,“这是红色,红旗的红,红汽车的红”……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启蒙时,总是喜欢不厌其烦地用不同方式对孩子说上N遍,但孙瑞雪称,这样的方式并不妥当,因为学龄前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给他们传授知识时,语言要非常简洁,让孩子“一听了然”。

  孙瑞雪表示,很多父母训斥孩子时“排山倒海”,教育孩子时则“喋喋不休”,但他们忘记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其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使用冗长、复杂的语言,往往会他们感到困惑。因此,她建议家长在给幼儿启蒙时,也要控制自己的“废话”,在孩子看到数字或是颜色时,只需简单地告诉他们具体数字或颜色,先让孩子“对上号”,然后再考虑如何深化。

  孩子哭时,三句话最实用

  孩子哭闹,恐怕是父母最头疼的事情了。孙瑞雪表示,三岁以前的孩子是缺乏理性的,所以很难用所谓的“道理”去说服他们,也很难给他们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孩子哭时,一般是因为他们的情绪需要得到宣泄,等孩子哭完了,也就万事大吉了。”

  孙瑞雪建议,孩子哭闹时,父母可以采用如下“三步曲”:第一是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第二是告诉孩子“如果你难过,就哭吧”,第三是告诉孩子“如果你哭的话,我会陪着你的”。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不管自己受了什么委屈,父母总会陪伴在身边。在感受到“抚慰”后,幼儿的情绪就会较快平复。

  批评时,需隔离人与事

  “‘你怎么又做错了’、‘我告诉过你多少遍,你为什么不记住’……这些话,是大多数父母在孩子犯错时的‘常用语’。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这种表述方式除了宣泄自己的愤怒以外,既不能改变孩子犯错的事实,也不能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孙瑞雪说,对孩子的一味指责,只会使孩子觉得“我不够好”,时间一长,孩子势必会产生恐惧和自卑心理,难以获得“成长的能量”。她建议,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把孩子和事件隔离开,不能一味说“你这不好那不好”,而应该说“你不可以做这样的事”或者“你这样做不对”。这样,才可以使孩子明确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孙瑞雪称,许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往往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又并非完全由孩子造成。孩子的错误行为,只不过是“导火线”而已。事实上,家长对孩子的责骂,有些是源于家长童年时的“心结”。心理学实验发现,不管是人和动物在对待自己的下一代时,总是重复自己幼时的遭遇。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就曾归纳道:“当孩子被父亲打时,他毫无反抗之力,但是孩子的复仇,是从自己当了父亲开始的。”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么,请控制你的废话。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不要对孩子倾泻自己的情绪”,孙瑞雪称,用最简单的语言,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就足矣。“还有一点,请父母记住要蹲下来跟孩子讲话,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

接送孩子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父母应知、应会

  1、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父母在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就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免因睡眠不足引起情绪烦躁,不愿意上幼儿园。

  2、父母要树立新的健康观。

  父母不仅要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应主动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要。当早晨孩子入园出现哭闹现象时,父母要耐心了解孩子哭闹的原因,如果是因为身体不适要及时解决;如果是孩子因为有心理负担而哭闹,父母就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一起耐心开导孩子,让孩子顺利进班。作为父母,这时千万不要粗暴地对待孩子,把孩子推进幼儿园,因为这样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3、经常与老师沟通、交流。

  父母要借送孩子来园的机会与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在园生活,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做好交接工作。对孩子的异常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孩子的进步和优点,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要给孩子更多地鼓励。从而达到积极与教师配合,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

  父母要利用这一机会注重对孩子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如,主动向老师、小朋友问好,与其他小朋友父母打招呼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二、安全问题

  早晨送孩子入园,无论你时间多么紧,都应该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里交给本班老师。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送孩子入园是应该的,但孩子大了就没必要了。其实,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

  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他有可能脑筋一动,就跑到别处玩去了。父母以为孩子已入园,而老师却不知道,只有到了晚上父母和老师碰面的时候才会了解情况,而这其中的时间差是整整一个白天。如果孩子真的出了问题,经过这么久的时间再去寻找,那将是非常危险的事。这样,就会造成父母及老师之间的误会。

  相信在您了解了这些问题以后,会做一个称职的“宝宝的看护人”。

拒绝孩子时最容易犯的3个错误

  小不点长大了,需要我们TuLaoShi.com来规范其言行,需要我们给他们建立各种规则。小孩子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被规矩左右的滋味最初肯定不好受。于是愤怒,反抗,耍赖,等等招数全来了,家长该怎么面对呢?

  家长在拒绝孩子时,最容易犯的错误!说“错误”其实有些严重,说“不当”可能更准确些,因为有比这“不当”更恰当的拒绝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接受规则,进而形成自律行为。

  第一个错误:家长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对孩子吆五喝六。

  家长过足了当领导的瘾,把在外面受的气全部撒给孩子,家长的心理垃圾转移给了孩子。这是满足了家长,倒霉了孩子。遇到宁死不屈的,双方势必剑拔弩张,亲子关系恶化。长此以往,感受不到家长的温暖,孩子的心渐渐远去,再也不回头。

  真到那时,可就悔之晚矣啦!遇到个性温和的,虽然表面顺从,心理也会受伤,变得谨小慎微,看人脸色,迷失自我。一旦脱离家长的控制,一部分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只会等着别人下命令,只能当可怜应声虫;另一部分孩子则如脱缰野马,行为失控。比如小甜甜。当然不排除少部分天生内心强大的孩子,如朗朗。朗朗爸爸当年逼迫孩子学琴,说不弹琴就去死。朗朗没去死,反而当上了年轻的钢琴家。可惜这几十亿人口,就一个朗朗。

  第二个错误: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

  家长都不动就说,“你再怎么怎么样,妈妈/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就不要你了”。对小小的三四岁以内的孩子,这简直就是恐怖分子在要挟人质。这么大的孩子,爸爸妈妈就是全部的世界,是自己生存的依靠。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不要自己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无法生存,那会带来怎样的心理恐惧。

  所以,家长这样说等于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进行勒索。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这句话又显得超级孩子气,也许第一次管用,多用几次,孩子就知道其实你是在虚张声势呢。孩子知道你在说谎,你又给孩子做了个什么榜样?

  即便每次都管用,孩子乖乖听话,可是孩子不做你禁止的事情,不是因为这个行为是错的,而是因为这么做就要受到抛弃。被恐惧控制了的孩子,哪还记得规则的本来面目啊,更别提自律啦!爸爸妈妈在跟前威胁,我就不做。爸爸妈妈不在跟前,我照做不误。难道家长还能365天,24小时贴身盯吗?

  第三个错误:规则飘忽不定,今天不可以,明天又可以,完全看家长心情而定,或者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

  如果家长心情好就可以,心情不好就不可以,这样对孩子其实很不公平。孩子时刻看家长的脸色,揣摩家长的心思,哪还有精力去发展自己?如果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那等于变相鼓励孩子变成“滚地雷”。撒泼打滚就能对付家长,于是家长受到了孩子的控制,哪还能执行规则啊。

  其实合情合理地拒绝孩子真的不难。只要我们能放下身段,蹲下来,理解并尊重孩子,用爱心,耐心和决心来执行规则,我们就能收获一个独立、坚强而自律的好孩子。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接送孩子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接送孩子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家长每天接送孩子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育儿知识
家长每天接送孩子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茶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食用桔子时应该注意什么

橘子 水果
食用桔子时应该注意什么

表扬孩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孩子
表扬孩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孩子添加辅食应该注意的问题

孩子 辅食 小孩
孩子添加辅食应该注意的问题

批评孩子时该注意什么

育儿百科
批评孩子时该注意什么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音乐胎教进行不当会致使宝宝耳聋

音乐胎教进行不当会致使宝宝耳聋

婴幼儿奶粉的安全不能只是说说

婴幼儿奶粉的安全不能只是说说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