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宝宝度过“第一反抗期”

wqh317521781

wqh317521781

2015-12-12 16:06

年轻的父母都有这种体会:孩子到了两三岁就开始不听话,经常和父母顶嘴、说反话,不知是什么原因。其实这是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阶段, 心理上称之为“第一反抗期”。

怎样帮助孩子渡过反抗期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二三岁的孩子一般都要经过一个“反抗期”。本来温顺听话的孩子,一到这个时期就会变得调皮、不听话。比如天气凉了,妈妈让孩子穿外套,孩子硬是不穿;客人来了,妈妈让他有礼貌地招呼客人,他就是不理不睬。这些孩子常常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主张,这样一来,成人就会生气,以致于可能打他一顿。

其实,从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反抗期”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随着幼儿活动能力的增强,知识的不断丰富,孩子心理变化急剧,特别是孩子的需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成人往往还是用老眼光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因而引起孩子的种种反抗行为。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如果孩子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反倒会影响他今后的成长。所以说经历“反抗期”是孩子正常发育的必然阶段。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渡过这一特殊阶段呢?

1、教育是关键。在这段时期里,父母要放弃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应该看到,孩子的“反抗”行为正是促使他们能力发展的心理动因。成人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的某些行为给予适当的鼓励,以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动作技巧、能力的发展。

2、家长要助孩子发展一臂之力,对孩子的反抗行为既不能一味地满足,也不能过多地限制。一味地满足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执拗;过多地限制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变得顺从和依赖,缺乏自立能力。

3、父母在了解了孩子的“反抗期”特点以后,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因势利导,从旁协助,给予正确合理的教育。比如:孩子喜欢独立行走,你就不要硬去搀扶他,可以在旁注意保护;孩子要自己吃饭、穿衣,就可以让他自己动手,而你在旁加以指导,以此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反抗期”。

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年轻的父母都有这种体会:孩子到了两三岁就开始不听话,经常和父母顶嘴、说反话,不知是什么原因。其实这是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阶段, 心理上称之为“第一反抗期”。突出表现为: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就容易产生说反话、顶嘴的现象。这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期,父母教养态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因此父母应该做到:

1、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孩子到了两三岁,喜欢跟父母说“不”,这是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要求有和大人一样的平等地位,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此时的父母对他们的行动不要轻易加以干涉,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如果孩子必须顺从你的意愿,也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要这样”或“不许那样”,而要以平等的姿态,征询孩子的意见,给孩子留出选择的余地。如“等你看完这个动画片就去洗澡,好不好?”“你是先玩积木,还是先看图书?”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又乐意听你的话,就不会轻易跟你说反话了。

2、相信孩子,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父母过度TuLaoShi.com保护,往往也是导致孩子说反话的原因。好奇心的驱使,强烈的自主愿望使孩子什么都想去试,什么都想去做。过度的包办代替,会使孩子失去许多学习探索的机会;而一味斥责、制止,又会发生顶牛现象。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满足他的好奇心。比如他想到雨地里去玩,你就给他穿上雨衣、胶靴去玩吧;他要自己穿鞋,就让他去穿,等他鞋和脚对不号时再去帮他;要洗衣服,给他一块肥皂,随他去洗自己的手帕、袜子;想扫地,让他扫,哪怕越扫越脏……当然,父母的帮忙是必不可少的,给他理理袖子、系系鞋带、扒掉垃圾等。充分相信孩子,让他们在满足合理要求、亲自实践的同时积累经验,体会成功的欢乐,这样孩子就不容易养成和父母说反话的习惯了。

3、不能娇惯、放纵孩子。孩子喜欢跟父母说“不”,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听之任之或百依百顺,就会形成孩子任性、骄横的性格。因此作为父母,对那些总是用说反话来达到自己不合理要求的任性的孩子应该:

(1)心平气和地讲道理,介绍有关知识,说明不能满足他的要求的原因,抑制任性、执拗行为的发生。

(2)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用另一种使他更感兴趣的事来吸引他,从而使他放弃那个不正当的要求。

(3)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明确表示父母的态度:不合理的要求,再闹也不能满足,然后立即走开,用冷处理的方法来终止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帮孩子度过“第一反抗期”

刚过完三岁生日,爸爸让贝贝识字,贝贝不听爸爸的,自个拿着毛毛熊玩。爸爸教她学画画,她却吵着要写字,爸爸说她,她就跟爸爸顶嘴。爸爸叫她不要乱丢小人书,不要把房间弄乱了,她却说就要弄乱,边说边把手上的书往地板上丢,爸爸多说了几句,她就哭闹起来。爸爸百思不得其解,这孩子怎么啦,这么不听话.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三岁的兵兵常惹妈妈生气。天凉了,妈妈叫他穿外套,他小干,硬要把妈妈给他穿上的外套脱下来;吃东西前,妈妈让他先洗手,他高兴就去洗,不高兴就小洗,伸出脏兮兮的手就去拿东西吃;客人来了,妈妈叫他给客人让座,他就是不让;妈妈上班前,让他同妈妈说再见,他却故意把头扭到一边。
  
从心理成长的角度来说,人生有两个关键时期:一是_二岁左右幼儿期的“第一反抗期”;二是11.15岁青春期的“第二反抗期”。这时候心理状态发展得怎样,往往会影响将来性格的形成及健康发展。
  
三岁的孩子,随着身体的发育,大脑也急剧发育起来,思维活动有了迅速的发展,自我意识初步形成并发展,能把自已与别人分开,显示出独立操作的积极性。
  
这时候的孩子足精力充沛的“探险家”,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独立的意识和自由行动的能力,他们可以搜寻每个角落,打开小橱柜的门,触摸和掏出每件够得着的东西,摆满在自己的面前;他们能从书架上把书一本本拿下来,翻翻又扔掉,或者撕着玩;只要心血来潮,他们会吃下所有的东西,尤其是甜的药片和药水,或是细小的纽扣、钱币等物件。
  
他们容易记住那些印象强烈或带有情绪色彩的事情。他们有了一定的想象力,比如看到妈妈给自己穿衣服,也学着给布娃娃“穿”衣服。他们开始思考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心理发展出现独立萌芽:凭兴趣行事.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反对和制止,就会闹别扭。
  
然而,许多家长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要求,总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谈不上有自我思想和自我要求,总想使孩子变“乖”,结果常常适得其反。
  
巧安抚.帮助孩子度过“反抗期”
  
对待这一特殊时期的孩子,如果一味宽容,听之任之,就会使他们分不清对与错,错把胡闹当武器,在大人面前撒娇和耍赖。如果一味拒绝,又会使孩子觉得大人太霸道,就会加重“逆反”心理。如何才能有效地安抚孩子呢
  
因势利导
  
当孩子正玩得高兴时,家长不要打断孩子的兴趣,不要破坏孩子的情绪。不要马上让孩子去做其他事情,否则他们会同你顶嘴对抗。待他们玩了一阵且兴趣减退后,便可安排他们做其他事情,并与他们讲清道理,此时孩子一般都会听话的,会高兴地做你安排的作业,
  
巧搭梯子
  
孩子有时是为了逞能耍犟而不听话或做错了事,家长千万不能对他嘲笑讽刺或是责骂,孩子也有爱面子的心理,此时要帮他“搭梯子”,让他体面地下台。比如,当孩子吃饭前不愿意洗手时,你可拉着孩子的小手对孩子说:“你看,宝宝的小手有多脏,上面有好多好多看不见的细菌,吃到小肚子里会生病,要打针的。”孩子怕生病,怕打针.就会顺从地去洗手了。
  
甜言蜜语
  
当孩子不听话或有逆反情绪的倾向时,家长可故作神秘地问:“宝宝,你知道妈妈最喜欢什么样的孩子吗?”孩子马上就会静下来认真地听你讲.你可接着继续说:“妈妈喜欢听话的孩子,喜欢爱干净的孩子,喜欢讲礼貌的孩子。”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上,应充分利用孩子渴望被家长认可的心理,适时地对他们说些“甜言蜜语”。
  
皆大欢喜
  
在教育和引导孩子做某种事时,家长可以把自己企盼孩子接受的做法与其他几种做法摆在一起,让他们自己选择,这样既让孩子表现自己的独立性,又能心甘情愿地顺从你的建议,双方皆大欢喜。如安排孩子写字或画画时,可让孩子自己选择任何一种,孩子就会很高兴地选了去做,,戴“高帽子” 小孩子都喜欢听好话,当孩子闹别扭时,家长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给他戴戴“高帽子”,如“贝贝最能干,会把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兵兵最听话,最懂礼貌,最会给客人让座”。这样,既给孩子讲清道理,又让孩子心里舒服,孩子就会听话了。

帮宝宝度过“第一反抗期”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从心理成长的角度来说,人生有两个关键时期:一是_二岁左右幼儿期的“第一反抗期”;二是11.15岁青春期的“第二反抗期”。这时候心理状态发展得怎样,往往会影响将来性格的形成及健康发展。

刚过完三岁生日,爸爸让贝贝识字,贝贝不听爸爸的,自个拿着毛毛熊玩。爸爸教她学画画,她却吵着要写字,爸爸说她,她就跟爸爸顶嘴。爸爸叫她不要乱丢小人书,不要把房间弄乱了,她却说就要弄乱,边说边把手上的书往地板上丢,爸爸多说了几句,她就哭闹起来。爸爸百思不得其解,这孩子怎么啦,这么不听话.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三岁的兵兵常惹妈妈生气。天凉了,妈妈叫他穿外套,他小干,硬要把妈妈给他穿上的外套脱下来;吃东西前,妈妈让他先洗手,他高兴就去洗,不高兴就小洗,伸出脏兮兮的手就去拿东西吃;客人来了,妈妈叫他给客人让座,他就是不让;妈妈上班前,让他同妈妈说再见,他却故意把头扭到一边。

从心理成长的角度来说,人生有两个关键时期:一是_二岁左右幼儿期的“第一反抗期”;二是11.15岁青春期的“第二反抗期”。这时候心理状态发展得怎样,往往会影响将来性格的形成及健康发展。

三岁的孩子,随着身体的发育,大脑也急剧发育起来,思维活动有了迅速的发展,自我意识初步形成并发展,能把自已与别人分开,显示出独立操作的积极性。

这时候的孩子足精力充沛的“探险家”,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独立的意识和自由行动的能力,他们可以搜寻每个角落,打开小橱柜的门,触摸和掏出每件够得着的东西,摆满在自己的面前;他们能从书架上把书一本本拿下来,翻翻又扔掉,或者撕着玩;只要心血来潮,他们会吃下所有的东西,尤其是甜的药片和药水,或是细小的纽扣、钱币等物件。

他们容易记住那些印象强烈或带有情绪色彩的事情。他们有了一定的想象力,比如看到妈妈给自己穿衣服,也学着给布娃娃“穿”衣服。他们开始思考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心理发展出现独立萌芽:凭兴趣行事.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反对和制止,就会闹别扭。

然而,许多家长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要求,总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谈不上有自我思想和自我要求,总想使孩子变“乖”,结果常常适得其反。

巧安抚.帮助孩子度过“反抗期”

对待这一特殊时期的孩子,如果一味宽容,听之任之,就会使他们分不清对与错,错把胡闹当武器,在大人面前撒娇和耍赖。如果一味拒绝,又会使孩子觉得大人太霸道,就会加重“逆反”心理。如何才能有效地安抚孩子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因势利导

当孩子正玩得高兴时,家长不要打断孩子的兴趣,不要破坏孩子的情绪。不要马上让孩子去做其他事情,否则他们会同你顶嘴对抗。待他们玩了一阵且兴趣减退后,便可安排他们做其他事情,并与他们讲清道理,此时孩子一般都会听话的,会高兴地做你安排的作业,

巧搭梯子

孩子有时是为了逞能耍犟而不听话或做错了事,家长千万不能对他嘲笑讽刺或是责骂,孩子也有爱面子的心理,此时要帮他“搭梯子”,让他体面地下台。比如,当孩子吃饭前不愿意洗手时,你可拉着孩子的小手对孩子说:“你看,宝宝的小手有多脏,上面有好多好多看不见的细菌,吃到小肚子里会生病,要打针的。”孩子怕生病,怕打针.就会顺从地去洗手了。

甜言蜜语

当孩子不听话或有逆反情绪的倾向时,家长可故作神秘地问:“宝宝,你知道妈妈最喜欢什么样的孩子吗?”孩子马上就会静下来认真地听你讲.你可接着继续说:“妈妈喜欢听话的孩子,喜欢爱干净的孩子,喜欢讲礼貌的孩子。”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上,应充分利用孩子渴望被家长认可的心理,适时地对他们说些“甜言蜜语”。

皆大欢喜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在教育和引导孩子做某种事时,家长可以把自己企盼孩子接受的做法与其他几种做法摆在一起,让他们自己选择,这样既让孩子表现自己的独立性,又能心甘情愿地顺从你的建议,双方皆大欢喜。如安排孩子写字或画画时,可让孩子自己选择任何一种,孩子就会很高兴地选了去做,,戴“高帽子” 小孩子都喜欢听好话,当孩子闹别扭时,家长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给他戴戴“高帽子”,如“贝贝最能干,会把房间图老师整理得干干净净”,“兵兵最听话,最懂礼貌,最会给客人让座”。这样,既给孩子讲清道理,又让孩子心里舒服,孩子就会听话了。

对孩子第一反抗期的特别关注

孩子闹独立

过了周岁,很多父母隐隐感觉到:孩子不太好带了。

的确,随着孩子运动能力的提高,活动范围的扩大,他的好奇心和新需要越发强烈,依个人偏爱而喜恶的事情也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抗拒行为的逐渐凸现。其实,这是每一个孩子在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必经之旅。

孩子出生十三、四个月后,身心发展的速度一路飙升。当孩子具备独立自如的行走能力后,就会厌倦襁褓中的享受,而憧憬着独闯天下。当他能够理解和运用人称代词“我”的那一刻,就会告别“顺从”,起草着自己的“独立宣言”。这一阶段,他一反常态执拗、任性、甚至强硬。在他的成长词典中,“不”成为运用频率最高的单字。这个时期我们通常称之为“第一反抗期”。

矛盾冲突源自何处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想了解和想尝试的事非常多。他们愿意更多的挣脱大人的看管,独立去“探索”环境中每一个“小儿不宜”的角落。

“什么都动”是很多看护人对这个阶段孩子行为特点所下的结论。接近1岁半的孩子越来越热衷于“扫荡”和“清野”,他要检验从成人的活动中所“看”到的经验,他要模仿、再现父母身心投入的“游戏”:拿起小锤敲打易碎的玻璃茶几,把鸡蛋磕破在地上用手涂抹,踮起脚尖搬倒书桌上爸爸常用的墨水瓶……由于经验、阅历的局限,常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告终。

“越不让动越要动” 是很多父母总结出的孩子和家长“分庭抗礼”的基本特征。他可以把一卷卫生纸拽至穷尽,满脸洋溢着兴奋;他会打开低矮的柜门,为能倒空所有的物品而沾沾自喜;他有办法爬到矮家具上,翻出父母特意束之高阁的宝贝欢呼雀跃;他能跨越人障,直面挑战电源、煤气灶、饮水机而义无返顾……

此外,这个时期的孩子能不断向看护人提出强硬的挑战。在与父母的抗衡中,他积累着“攻守”经验,了解到父母的处世原则:妈妈要把孩子放在地上让他自己走,孩子常会把双腿盘起脚不沾地,像条毛虫吊在空中,当爸爸妈妈不肯再抱的时候,他会蹲在地上,因“腿腿疼”而寸步难移,假如父母真不让步并且身先士卒走在前面,我们的宝宝经过“痛苦的抉择”也能后来居上……在与成人的对恃里,孩子体验到自身的坚持和退让,能对他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和结果。胜利使他获得成就,同时也留下深刻的经验记忆;失败使他失望,但同样会鼓动他重组经验再次突围。所以我们说孩子“第一反抗期”的这种“反常”变化,并不是无缘无故的“逻辑混乱”和“行为失控”,而是他长大了,大到想向我们证明:他有自己的主张,他能做很多的事情,他必须实现更多的需要。他不断的通过形形色色的“反抗”告诉我们:他要做一个独立的人,就像爸爸妈妈那样,要对别人提出要求,要让别人受到自己的影响和牵制。

用孩子眼光来看待

作为父母搞不懂:为什么当宝宝要长大时,现有的和谐、宁静会常被冲突、恶战搅得一塌糊涂?

用孩子的眼光看事物,就能理解一个倾心追求独立的孩子,在成长中时时处处所遭遇的沮丧与烦躁:当他打开一个装满各色衣物的矮柜,想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大人把柜子锁了起来;他漫步到厨房,抚弄着炉灶上的旋钮,想看看是否也会使它亮起火光,被警觉的妈妈抱开;他拽着台布想爬到桌子上看看上面有些什么,大人会板起面孔生硬的批评“不乖!”……他会走、会爬、会登高,可英雄无用武之地!周围有那么多令人兴奋激动的机会,却每每都被扼杀在动手之前!为这些孩子就有100%大发雷霆的理由。假如我们被还原成80或90cm高的幼儿,相信也会成为他的同盟。

深入分析,我们能理解尝试独立的孩子,那些难以运用语言表达出的失落和不安。孩子在日益增多的行为规范和自然法则的约束下,在败多胜少、四面楚歌的探险历练中,逐渐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并且时时被失望、害怕和孤独围追堵截着:那天,他像爸爸那样一只脚踏上矮椅,却被重重地摔在地上,号啕之中全是对疼痛的愤懑与不解;一日,他像推积木一样把茶杯推下桌子,杯子莫名其妙的粉碎了,让他第一次品尝到自卑无奈的苦涩。他好想控制身边的事物,但却左右不了它们的发展。为此他慌恐、疑惑、茫然……由于语言能力的局限,孩子无法通过与成人的有效沟通,释放成长过程中遭遇到的心理重压。这么多的孩子表达不清的委屈凝聚成焦虑与不信任,面对父母的一切安慰、要求,他都可能会大声说“不!”,面对父母的关爱帮助,他会拒绝接受,而要“我自己来”。

心理学家的分析

孩子成长一定要有这个“反抗期”吗?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通常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渐进式的变化,但在某些特定的转折时段内,儿童在成长中的心理矛盾会高度激化,对这种激化疏导的方式不同,会导致孩子产生不同强度的情绪体验,从而引发飞跃式的正、负两极变化。研究者据此提出了在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定阶段内,存在着转折期、危机期、对抗期等不同称谓的学术观点。如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发展要经历8个“危机”,而在孩子出生后的头3年里就要经历两个危机的挑战。还有的学者认为: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中,典型的行为突变有两三岁的反抗执拗,七八岁的心理平衡失调,十二三岁的消极、违抗性等等。特别是由于在以上各阶段内,父母通常会由于儿童的对抗、逆反等极端行为,导致亲子关系的紧张、恶化,往往不经意间,就严重影响着孩子今后整个人生的和谐发展。

但是,更多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同样证明:转折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必经阶段,但“危机”并非必然相随。只要父母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和策略应对,就有可能变第一反抗期为第一发展加速期,为孩子的心智水平提升和良好性情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支持、促进。

文/魏(北京市东城区教研科研中心高级教师)
编辑:赵艺
摘自《妈咪宝贝》

宝宝进入了“反抗期”

当宝宝接近3岁时,父母会发现,从前听话的孩子突然间不乖了。他可能变得很固执,甚至有些自以为是。比如,妈妈刚问他一句“干……吗?”他便好似不加思索地就回妈妈一个“不”字,而且,说过不了以后,一定要坚持,不管这事是不是他本来喜欢的。有个家长说:“孩子本来喜欢吃糖,我顺口问他一句吃糖吗,他却说不吃,好像故意tuLaoShi.com气我似的。这小东西,翅膀还没有硬就这么不听话,大了还了得?”有些性子急躁的家长,可能就会动手打孩子了,而是他进入了“反抗期”。

在这期间的孩子,特别喜欢按自己的主意去做,他如果在试着用积木搭一个楼,尽管搭不好,却不让大人插手,有时会因大人的“好心”帮忙而变得急躁起来,或干脆一把将积木推倒。让大人气得想,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可理喻。

这期间也不尽是“缺点”,这时的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增强了,为了达到目的,也能想办法克服困难。这是孩子成长的标志,是可喜的表现,当父母的不要以包办、强制来干涉孩子的行动。

对反抗期的孩子,父母要了解其心理特征,不要简单地以为孩子不听话,更不要打骂孩子。因为打骂是起不到好效果的。

当然,孩子小,他们的行为有时难免有偏差,父母不可能不去纠正和指导。对他们,讲道理依然是有效的,不过要注意方式。针对他们动不动就说“不”,而且说了后又要坚持的特点,家长可采用迂回策略,有时不妨耍耍“小花招”。

最有效的方法是不给他说“不”的机会。比如,你若想带孩子出去玩,而孩子也喜欢室外活动,你不要问他“咱们出去玩吗?”而是给他一个选择,以防孩子脱口而出“不”字。既打乱了你的计划,又使孩子为了坚持他自己的意志而“忍痛割爱”。选择题一般是在孩子目前不大愿意做的事和你打算让孩子做的事之间进行。例如,孩子已经看了一会书了,你就问:“是出去玩,还是在家看书?”既然孩子已经看了半天书了,那么答应只有一个玩喽。孩子在做了选择后,会很满意地、高高兴兴地出门的。

一般说来,经过一两个月时间,孩子就不再那么倔了,他开始愿意父母用商量的口气直接问他“做……吗?”

如何应对宝宝的心理反抗期

2岁儿童自我意识开始萌发,“我”字当头,正想试着反抗权威,所以往往和你对着干,这就是到了宝宝的心理反抗期。你越让他往东,他就越要往西。当然.每个儿童的表现都不同,你的孩子表现得比较激烈,寻求强刺激,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孩子2岁,正处在心理上的第一反抗期.爱发脾气正是逆反的表现。

2岁儿童自我意识开始萌发,“我”字当头,正想试着反抗权威,所以往往和你对着干。你越让他往东,他就越要往西。当然.每个儿童的表现都不同,你的孩子表现得比较激烈,寻求强刺激,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你的做法大多是合理的,但有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这里提几点建议:

教孩子一些基本技能。孩子老做不好一件事,心里着急,就容易发脾气。你可以教他怎么做。比如,积木老是滑下来,可以教他怎样取得平衡;投球老投不准,接球又接不住,可以教他投掷,接应时,手的放和收的技能等等。

拒绝的同时适当地安慰。孩子提出的要求,能满足的就尽量满足。比如夏天他想吃冰淇淋,你就让他吃一个:但冬天冷,他想吃就不能给。成人认为是无理的要求,但孩子却认为这两种情况是一样的,没有无理和合理的区分。你要教他区分。比如,当他提出所谓的无理要求时.可以用眼神,手势、简单否定等方式让他懂得,这个要求妈妈不同意。不过,在拒绝他这个要求的同时,要给他合理的东西满足他。比如.冬天不让他吃冰淇淋.但可以给他一块小蛋糕。只是拒绝.没有给予,无法对比,是达不到教育目的的。

不要指望孩子能反思自己的行为。孩子发脾气时你完全置之不理,想用无声让他懂得“错了”,这对2岁的孩子来说不合适。你事先告诉他不能发火.否则就不让他玩玩具或者把玩具送人,这个方法也不会起作用。因为2岁的孩子还不懂得“否则”是什么意思.还不会对比地想问题:发火会导致没有玩具玩,不发火就有玩具玩。所以还是要进行正面教育。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帮宝宝度过“第一反抗期”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帮宝宝度过“第一反抗期”

怎样帮宝宝度过人生第一反抗期

宝宝
怎样帮宝宝度过人生第一反抗期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茶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第一反抗期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第一反抗期

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早教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如何对待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分娩
如何对待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如何帮宝宝轻松度过厌奶期

厌奶期 育儿知识
如何帮宝宝轻松度过厌奶期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注意力集中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注意力集中

外出写生帮助宝宝提高绘画能力

外出写生帮助宝宝提高绘画能力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