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上)

伤心的玩命

伤心的玩命

2015-12-12 15:57

blingcb转贴:/b(写于10/24/20028:30:58AM)6岁的孩子是最难应付的了。从4岁-5岁可以看出孩子有显著的进步;但是从5岁-6岁很多大人怀疑他们好像停止了成长似的。孩子的成长过程

五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上)

S&J 转贴: (写于9/12/2002 9:18:48 AM)

一些小孩有半夜上厕所的习惯,有些则无。习惯把孩子叫醒去上厕所的大人,如果不叫醒孩子就会觉得不安,其实偶尔尝试一次不叫他也无妨。有些孩子会自动起来上厕所,有些则上完之后会把大人叫醒来报告;虽然有些麻烦,大人也要给他回应,免得孩子不安而睡不着。

更衣

规矩的5岁幼儿会让大人觉得是在偷懒,大概就是在更衣的时候。“懒得要命,连穿衣服都不愿自己动手。”不少母亲会这样抱怨着。其实有此现象是因为他的动作还不能快速,而且不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事物上,所以显得心不在焉;这时候大人只要从旁给予一点刺激就能使他顺利地完成。“和妈妈比赛看谁穿得快?”“如果还有时间,顺便帮妈妈把牛奶拿来。”这些相信他们能力的说法,往往可以收到效果,此外替他们计时,他们也会觉得有趣而想做得快一些;当然,大人反过来求他们帮忙也是一种乐趣。

5岁儿除了背部与腋下的钮扣外,大都能自己穿衣服,但尚无法自己整理衣服。

清洁

洗脸、刷牙、梳头、洗澡等虽然都能自己做了,但是5岁儿最大的缺点是——一旦热衷于某件事就会忘了下一步的动作。例如有不少幼儿在洗澡时一直反复地洗其中的一只脚,因此在做这些事时,大人一定要在旁督导,不要任随他去。

在洗脸方面,这个年龄经常不注意,有时洗完脸还留有眼垢,大人应以幽默的口气叮咛他说:“照照镜子,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忘了洗呀?”

睡眠

如果要5岁儿乖乖地上床睡觉似乎还不太可能,有些孩子会要求母亲和他一起睡,有些则热衷于绘画或看电视而不肯回房间睡觉,就算好不容易把他们哄上床了,可能还会自言自语、唱歌、上厕所或是要求一点食物吃,反正很会磨菇就是了。

小孩若有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情形,通常是白天过于兴奋或察觉父母要离开他身边所造成的,这时候父亲或母亲最好暂时陪他睡一下,大约30分钟后,孩子便能安然入睡。

对这年龄的小孩有些是必须禁止的。首先是轻视别人的话,尤其是对身心残疾的人绝对不能讥笑他“白痴”,同时要告诉5岁儿对这种朋友更应付出爱心。此外,会令对方感到不愉快的话也要禁止小孩说,像“我要掐死你!”“我要打死你!”等残忍的话,要让孩子了解它的意义,以免随便脱口而出。

孩子的话是具有行动性的,所以听起来也许觉得粗鲁,但这也算是孩子的天真,只要不犯大错,大人不用过分干涉;与其太在乎孩子的言语,不如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动向及行为。心理安定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放弃不雅的话,或是一般人不喜欢听的话。

5岁儿心理与行为特征(中)

6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中)

相处有多么不易

家中有6岁儿的父母,必须不断地告诉自己:“这只是孩子的过渡期……”否则大人可能会比6岁儿更常发脾气。

接着就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不妨安慰自己:“他会渐渐成长为可爱的孩子。”并想象7岁儿善解人意的模样,或者回想他以前5岁时乖巧温柔的模样。

不要动不动就去研究6岁儿的行动,应以宽大的胸襟;当然也不要对6岁儿所说的话太耿耿于怀,尽量以幽默的方式去解释,以保持愉快的心情。

不管是多令人生气的事,如果讲一次就让6岁儿领悟或立刻改悔,这很可能完全无效;大人一旦忍不住发脾气地说:“一定要给你一点教训!”他们就会斜视大人,进而采取对立的态度。这时候,孩子完全不会考虑到大人生气的目的是在教育,而只是一味地与大人的态度、言语和感情对立。

父母应该避免与孩子造成对立的局面,多找机会与他们交谈、勾通,必须要忍耐孩子耍脾气的肚量。

母亲与孩子的相处方式

6岁幼儿很容易与母亲引起争执,但是他们对母亲爱的要求却仍相当强烈,即使有弟妹也想一个人独占母亲,并希望母亲照他的意思来做。前一刻才说:“我最爱妈妈。”这会儿不高兴马上又翻脸说:“妈妈最坏,我讨厌妈妈!”这是因为他们对母亲的渴望落空后的心态。

只有在母亲处于需要同情的情况下,比如生病、受伤或遗失了贵重东西时,6岁儿才会坦率地显示其令人讶异的同情心。因此,与其命令他:“快点做!”不如告诉他:“啊!妈妈好累哦!所以才tulaoShi.com忘了叫你赶快做这件事!”这样更能引起他的同情心,以致顺利达成目的。

由此可知母亲与6岁儿应该随时保持从容的心理及幽默感。对于母亲的命令会问:“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以表示反抗的态度,这也是这个阶段的特征。因此,这个时候唯有以温柔的态度来处理,才不致于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另外,对弟妹的嫉妒也是造成问题的起因,母亲不要以为他比5岁的时候懂事了,反而应同情他的心理,抽空陪陪他玩以前常玩的游戏,使他回忆过去的岁月来获得满足。

而且,如果凡事不以他为优先他也会不高兴,因此母亲对于他的细微表现也应该夸赞一下,使他有成就感。(转下文)

下一篇:6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下)

6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上)

lingcb 转贴: (写于10/24/2002 8:30:58 AM)

6岁的孩子是最难应付的了。从4岁-5岁可以看出孩子有显著的进步;但是从5岁-6岁很多大人怀疑他们好像停止了成长似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宛如一座山,有小坡、也有大坡,而6岁的孩子就处在大坡的年龄,这对他们而言是个混乱期。一旦超越这种混乱期就会步入另一个转折点,在到7岁之前应该会变成一个较规矩的小学生。这是因为“小学”的新生活会发生很大的作用;但相反的,孩子与父母为了适应这个新的生活都会经历各种困难。

人们眼中的6岁儿通常是粗鲁而忙碌的。不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全力以赴,甚至有人阻挠他们玩游戏时,他们还会毫不客气地把对方赶走;因此有很多母亲会生气地说:“这个家就好像是小孩子个人的一样。”

6岁儿对别人的态度也显得傲慢无礼,5岁时的温柔似乎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有些母亲不禁又摇头说:“这孩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但是孩子高兴的时候还是很听话的,并非一直都难以应付。另外,他们与同伴之间的纠纷会急剧增加,也因此容易受到大孩子的排斥及比他年幼小孩子的畏惧。而且6岁儿的感觉很敏感,一点芝麻小事就耿耿于怀或产生不安的倾向。常会在白天因恐惧和不安而啼哭。因此很多小孩会因过于紧张和疲倦体重减轻很多,不论父母如何注意6岁儿,他还是有很多令人不解的地方。

善变的天使

6岁儿的心情常被称为“晴时多云偶阵雨”,前一刻还高高兴兴的,这会儿又马上因为一点芝麻小事而发脾气,尤其是被责备时情绪更为激动。

比如妹妹分到的蛋糕比他的大;正在专心堆积木时,被父亲的大衣不小心碰倒;或者叫妈妈时,妈妈未能即刻出现等,都是他发脾气的原因。

这时候大人可能会考虑以权威来纠正他们,但是这么做,对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孩是不太有效的,因为他们根本听不进别人的话。要使孩子平静下来必须视儿童的个性而定,没有一定的方法。例如比较内向的孩子让他独处一会儿即能恢复平静;相反的,有些小孩一独处反而更闹得不要收拾,大人最好设法了解他们的个性与当时的心情。不过,不论是哪一类型的小孩,在他发脾气时恐怕没人可应付得了的。

重要的是,等他们的脾气平息下来以后,一定要让他们反省自己为何如此?如何才能防止?他发脾气时周遭的人有多难过……。大多数的6岁儿脾气一旦发过后,只要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他都能承认并存有改过之心。

不过,尽管经常反省,6岁儿仍然有善变的情形而且产生极端的变化。比如,有时非常疼爱家中饲养的小狗,有时又把它扔在地上又踢又喊地说:“我要杀死你!”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心情和行动缺乏控制能力,这上点和两岁儿的情形有点相似。

父母发觉孩子有这种极端情绪变化时,不妨故意和他多说话,比如:“你很会照顾这条狗。”“它好像比较喜欢你而不喜欢妈妈哦!”像这样m.tulaoshi.com称赞加上幽默的口吻进行交谈,比较能缓和他的情绪。

此外在幼儿园里待了3个年头的小孩子,由于太熟悉园内的气氛,刚入学时的那股新鲜感已削减,很多孩子就开始觉得无聊而把上学当作是一项苦差事。

这种“幼儿园的倦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一般而言,体力和智力能在一定的水准以上、生活态度也早熟、进入幼儿园社交性能顺利发展的孩子,愈会产生这种倦怠感。另一种情况是想到幼儿园的同伴都已进入小学,只剩他一个人仍上幼儿园时,也容易有倦怠感产生。

当然有时候幼儿园本身没有规化丰富的保育课程,而只是以类似的内容重复教育,这也是令幼儿厌烦的原因。

而父母的立场又不能说:“既然讨厌就不要去上学好了。”在这些情形的累积之下,使孩子的倦怠感更强烈,终有一天会转变为憎恨上学。

因此,不要只要求孩子勉强着去上学,应该仔细查找原因到底出在哪里,以便更进一步拟定解决对策。

如果因为能力强而觉得幼儿园里太无聊了,也可以拜托老师给他服务的机会,比如帮老师整理薄子、换花瓶的水、照顾小班的儿童等,尽量动脑筋使之扮演不会无聊的角色。

此外,偶尔让他提早放学,带他到外面走一走,使生活有一些变化也会有效果的,像带他到动物园、博物馆、公园、植物园都很好。

另一方面,大人一旦预知孩子会有这种倦怠感,在两年的幼儿园生活后也可以考虑转到其他的幼儿园。

精力充沛的孩子让他学点课外的东西,对改变心情、消除紧张也有效果。
(转下文)

下一篇:6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中)

五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中)

教孩子学会和平相处

幼儿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可爱之处;但是就“容易相处”这点而言,没有比5岁时更顺利了。如果将5岁儿暂时托付给他人,很多人会惊讶他的安静与善解人意,而赞美道:“这小孩真的懂事啊!”有些5岁儿还会主动与大人交往。由于5岁儿已能了解与大人交往的方式,大人要格外注意,另辜负了他们的信赖感。

母亲与幼儿的相处方法

对5岁儿而言,偶尔想起母亲就会有“想回家”的念头;到朋友家玩时,心中却不时惦记着“妈妈现在不知道在干嘛?”孩子这种纯真的依恋,母亲应尽量使其感到快慰。但不能寸步不离跟着他,否则会使他在各方面都无法成长。最好的办法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呼唤他一下,使他的心理能够安定。

这种依赖心重的小孩,母亲不在可说是最大的打击,白天他能耐心地在家等待母亲,但母亲若到黄昏、甚至天黑还不回家,就会担心得手足无措了。“妈妈是大笨蛋!”“我最讨厌妈妈!”“妈妈去死算了!”这种不好的话,也许在这个时候就会说出了。

如果母亲有事外出,最好在天黑前打电话告诉他:“妈妈快回来了,你把灯打开来,再等一会儿好不好?”或者事先拜托邻居:“到5点的时候,请让我的孩子到你家玩。”不要让孩子有不安的经验,因为创伤是不容易抚平的。

这个阶段绝对避免让孩子变成钥匙儿,如果是职业妇女,一定要找个能代替自己的人,让幼儿随时有个依靠。

此外,在5岁儿童的心目中,母亲的形象是完美的,因此母亲的言行举止就成了他们模仿的对象,碰到不了解的事物也会寻求她的解释与意见,以母亲作为自己行动的模范。由于这个缘故,对孩子绝不要打马虎眼,当他做对一件事时,就肯定他的成绩并且说:“做得很好,以后就要这么做。”

如果对孩子要求过高,而忘记使孩子产生自信,这不但使他感到焦虑,甚至会因求好心切而精神紧张,如咬指甲、身体打哆嗦、眨眼睛等动作出现。

“不能当坏孩子,要做个好孩子。”如果5岁儿感受到这种过强的压力,时常会有“若是今天能重新过一次该多好!”“为什么我做到呢?”的自责。母亲若察觉此现象,就该经常赞美他:“妈妈觉得你今天做得非常棒!”或“虽然有一点儿错,但其他的地方都表现得好极了!”

另一方面,为了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细心地给予指导,请他帮忙做家务、传话、买东西、照顾弟妹、收拾房间等等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一定会努力照着妈妈吩咐的事做,而当他们失败时也别责备他,让他多练习几次就好了!

父母与幼儿的相处方式

与母亲存在的地位相较之下,父亲的地位显然弱了许多。不过,父亲虽不会被幼儿强烈地喜爱,但也不会受到抗拒。因此,父亲不必寻求像母亲一般强烈情绪的联系,有时不同的交往方式反而有利。换句话说,母亲做不到的相处方式,由父亲来做反而受孩子的欢迎。像投球、翻筋斗、单杠、赛跑等需要一些技巧的运动,如果要和孩子一起比赛,由父亲来就更适合。

当孩子打架,玩了一身泥巴回来时,如果母亲斥责:“真不听话!”“脏死了!”父亲就别再火上加油,应该站在体谅的立场问他:“好不好玩?”然后给孩子一次机会教育说:“下次可别再做这些令人伤脑筋的事喽!”或者“比你小的朋友你应该保护他才对呀!”让他对社会性规范有所认识。在这一方面,5岁儿尽管很爱母亲却较听从父亲所说的话;也就是说,父亲应该把不同于母亲的男性见解,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灌输给他。

孩子在外面体验痛苦的经验时,通常会让父亲来分担,而不愿告诉喜欢感情用事的母亲。这时,父亲不妨在母亲忙碌时,把孩子带到一边做一对一的谈话。

“爸爸,我今天打架输了,因为那个人比我壮!”“爸爸,我今天迟到了,因为我在路上看见一条奇怪的狗而耽误了时间!”听到孩子做这样的报告时,父亲应该安慰孩子并提供智慧给他;千万不要长篇大论说一堆,因为孩子期待的是朋友式的忠告而不是父亲的教训。

另一方面,孩子在吹牛时,父亲不妨暂当听众不要笑他、更不要揶揄他,如果他的话太夸张得自以为是时,可以问他:“当时你的朋友都在做什么?他们有什么想法没有?”以便让孩子也考虑一下对方的立场。

同时,父亲也要经常把5岁儿听得懂的新闻,不断地提供给他。在家庭中,父亲所担任守护者的工作应从这段时期开始。

5岁儿心理与行为特征(下)

五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下)

称赞才是好方法

有技巧的称赞往往较有技巧的责备来得难些,尤其是对5岁的孩子。他们通常将大人的话当成金科玉律,顺从的欲望相当强,所以父母的一句话,就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不能只图父母的方便

平时对子女缺少照顾的父亲往往有种观念,总认为称赞孩子是他最起码要做的事。事实上这种想法是极不负责任的,因为这样会很快让孩子看透父亲想讨他欢心的投机心理。

如果每次在母亲斥责之后,父亲都反过来称赞孩子,这时1、2岁的幼儿也许能发生作用,但是3岁以上的幼儿对这种没有理由的称赞已经懂得怀疑了。

尤其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长无故称赞别人的孩子,目的无非是想巴结对方的父母。因此,提醒各位家长,称赞孩子是好事,但必须要他能了解理由。

5岁儿希望被认可、被赞美的心态很强烈,如果大人毫不负责地胡乱赞美一番,只想讨好幼儿,这将使孩子勉强自己去达成目标而发生预期不到的问题。

若称赞“你是个勇敢的孩子,一定敢一个人待在黑漆漆的房间里睡觉”时,孩子为了勉强自己,虽然无法克服畏惧,也只好以“肚子痛”、“窗户自己会打开”等藉口哑乞求大人帮助。

另一方面,以赞美来达成对孩子的要求,很可能不久就被孩子认破,甚至反而加以利用。如此孩子会反过来向母亲说:“妈妈,既然你知道我是乖孩子,那就帮我买个玩具,我一定比以前更乖。”届时您该怎么办呢?

称赞的时候

虽然如此,但也不必因此而不敢赞美孩子,孩子表现得好就要真心赞美他,尤其是5岁儿,受到赞美能使他找到更高的目标,而且对自己更有信心,因此诚恳的赞美是必要的。

首先要使孩子明白被赞美的理由,使他能从被肯定中确立日后努力的目标。

“啊!你知道把垃圾从地上捡起来丢在垃圾桶,不但妈妈觉得光荣,连过路的人都会为你做了一件好事而高兴,你真是好孩子!”像这样具体地说明理由和对他的行动加以支持,比盲目的赞美更重要。

此外,有兄弟姐妹或其他朋友在场时,要注意不要使赞美成为他拥有优越感的原因及使别人受挫感的来源。赞美与责备一样,最好都能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进行。

承认、鼓励、成为支持者

许多父母以为管教孩子就是找出他的缺点来责备。但是责备只能使孩子消极地改掉不良的行为,想要他主动做出理想的行为,则必须加以赞美来引起他的意念,这两种分别使用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Tulaoshi.com

对5岁儿的赞美内容不能再用像“你是个好孩子。”“你真聪明!”这么简单,而是要花脑筋想出不同的赞美法,例如“这是你替我做的吗?谢谢你!”即使只是一点儿小的好事也要加以肯定与承认。还有,看到孩子努力想做好一件事时,最好及时对他说出一句勉励的话:“再加油!你好棒!好棒!”或者注视着他、对他重重地点头认可。

幼儿的努力必须有大人承认和支持才能持续下去,尤其是对平时不能顺利表达行动的孩子,当他有努力或善良的行为时,一定要加以勉励。比如告诉他:“你是不是觉得那个人很可怜?妈妈认为你这种同情心是对的。”

责怪的原则是:孩子的行为呈现错误的时候;但是赞美则是:只要有感情的动向就要加以承认,这是两者之间的差别。

再者,看见孩子表现良好而给予赞美,是每个人都得到的;但是孩子想做好却失败时,就很少有大人会去注意他,父母们也不能忽略孩子这种心情才好。

孩子长久的努力有了结果或面对不擅长的事时,大人都应加以鼓励,特别是常被别人忽略的小孩努力做某件事时,大人绝不要忽略了加以赞扬。

切记的是,别拿他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较,完全要以他自己本身的情况来考虑是否该加以赞美。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五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上)

教育 儿童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五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上)

影响儿童心理行为的因素

儿童 小孩
影响儿童心理行为的因素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茶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因素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因素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育儿百科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儿童心理 5种方法教你理解儿童心理

小孩
儿童心理 5种方法教你理解儿童心理

儿童心理发展与早教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儿童心理发展与早教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哮喘孕妇起居治疗有讲究

哮喘孕妇起居治疗有讲究

科学早教 让宝宝“玩”中“学”起来

科学早教 让宝宝“玩”中“学”起来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