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转化的方式解决亲子冲突

瘦de刻骨铭心

瘦de刻骨铭心

2015-12-12 15:33

面对陌生人的时候,绝大部分情况下孩子的愿望和需要都要依靠大人尤其是父母来满足,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是一种不能摆脱的依赖,如果大人不能体会他的心事,她就会很无助。

什么是亲子沟通

文/汤千萩

一种没有语言、没有字汇、没有社会期许的沟通态度

孩子经由父母的细心呵护下,渐渐地成长。所谓的成长,其描述地状态大部分是由外在的体格来显现孩子的成熟度,身高如何! 体重如何! 大部分的父母会骄傲孩子身高比自己高,体格比父亲健壮,身材比母亲均匀之类。因为外型的突显,常常会忽略了心理的成长有多少,一般在孩子进入小学后,学校会进行一些心理测验,有一部份的心理测验便是在测验孩子的心理年龄是否相较于外在的年龄;现今物质丰富的因素,孩子一个长得比一个高,体型超过标准值是非常正常的事,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孩子就必须提早进度,被迫赶上心理的年龄,常常可以听到大人们这么对待这些外型超龄的孩子的说法“你看起来这么高大,做得事却这么幼稚。” 这段话语中,可以感受到大人们对孩子的负面沟通和贴不良标签的看法,往往忽略孩子的内心正在感受到周遭大人给的无辜压力。

父母亲也会问起这样的情形确实是存在着,也正在发生,那么我们要如何去面对和解决来避免这类的评语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沟通”,这两个字,做父母都知道它的重要性,问题是沟通的内容和方式,身为父母的大人们搞清楚没有,我常常看见的亲子沟通,其实和交换条件没什么两样,甚至有更负面的沟通方式就是用命令和威胁的,孩子永远不能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和理解父母的苦心,别以为做父母的认为沟通结束后,孩子点头说知道了、明白了,就是真的。难道孩子不是为了要赶快结束继续面对这样地唠叨和杂念,而应声答应,或是害怕被处罚的命运,保护自己,成全父母的期待而应许承诺,即使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不做得到,先逃过这一次再说,然而父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就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轮回,最后做父母的会以大声地或放弃地口气去告诉孩子“你为什么永远讲不听…”

有一天有位妈妈遇见了,研究出伟大「进化论」的达尔文,问他说“我的小孩两岁而已,请问应该何时开始做学习教育?”,达尔文回答说“妳已经迟了两年了。”所以当父母问起我何时开始与孩子做沟通,从零岁做起吧!一种没有语言的沟通、没有字汇的沟通,没有社会期许下的态度做沟通,当宝宝还是个Infant(没能使用语言的个体)父母就应该开始学习与孩子沟通,这样会类似观察肢体方式的沟通,发生在经常性照顾者的身上。别误会了,我们要谈得是除了换尿布、喂奶以及明白孩子偶尔的身体不适之外的状况,事实上能对宝宝有更多的了解,是解除当父母焦虑的方法之一,而且是极大的帮助。例如透过,婴幼儿按摩便能有许多的益处,最好的就是能给予孩子良好的亲子沟通,肌肤的缓和接触会暂缓情绪、降低攻击,保持平静的气氛,这是一种需要长期性的联接才能在亲子之间产生沟通上的优质效应。婴幼儿按摩对孩子的好处已经了解到不能在了解了,父母亲则是别忘了,婴幼儿按摩可以带给你的好处是,让父母在面对孩子即将成长的体态或是难以发觉的心理成长,有和缓、安抚的功用,更是一大好的沟通工具。

在婴幼儿按摩的课堂上有位母亲与我分享她与八岁大的孩子进行婴幼儿按摩时的感动,有一次她很生气孩子弄坏了一盆很贵的兰花,她心疼之余,希望孩子能为他所做的事有所歉意,但是儿子却是以说谎来保护自己可能会遭受处罚的命运,所以这位妈妈决定当下先不处理,直到晚上按摩的时间,妈妈开口问儿子”你今天想要按摩背部吗?”她先是发现儿子脸上讶异的表情,接者开心地接受妈妈的爱心按摩时间,不一会儿这位小朋友问”妈妈,妳不是在生气吗?”一边按摩得妈妈说”你知道我在气什么事情吗?”“知道!妈妈对不起我不应该说谎。”后来这位母亲很明白地说,这就是她要的期许。孩子不会永远不犯错,我们自身也是。但是当下的处理与沟通我们能稳重地面对吗?可以尝试地利用婴幼儿按摩从小培养亲子的依附感和亲密感,良性与温和地互动,在孩子慢慢长大成人后,也能轻松自在地与父母亲分享心中的喜怒哀乐,这不就是父母们所期待的吗!我常常会与父母分享的心情是”我们曾经也是个孩子,当我们还是孩子时,你希望和父母有着什么样的亲子关系!”

一次亲子冲突的反思

端午节那天,一位妈妈和三岁的宝宝一起去白云观。玩了一天,要回去时,孩子说想去投十元钱铜板。(观里面有一个钟,游客们可以把钱换成铜板去投。)妈妈说,想投就投吧,妈妈累了,我在这等你,你自己去买了铜板投吧。说完,递给孩子20块钱。

孩子没说话,拿着钱去了,到买铜板的窗口,喊了两声,结果没有人理。孩子受不了了,就气呼呼的回来,叫妈妈和她一起去买,妈妈不去,说,是你想玩,自己想玩自己买。宝宝“哇”的一声哭了,不答应,妈妈也着急,说,妈妈这是想锻炼你,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孩子说,我不会!我不会!妈妈说,有什么不会的,锻炼锻炼就会了。

孩子就是哭,越哭越凶,越哭声音越大,很多的人开始把目光聚焦过来,妈妈又累,有急,又气,又难堪(后来对我说自己都快哭了,只是哭不出来)。越来越有情绪,于是说,没见过你这样的孩子,孩子听完哭得更伤心了,一边哭一边说,没见过你这样的妈妈。妈妈听了更生气,然后说,再这样,妈妈自己回家了!于是宝宝的哭声更加震天……

事情的结局是,妈妈还是带孩子去买了铜板,礼貌的问那位卖铜板的阿姨当时怎么没理孩子,阿姨连忙说,对不起,小朋友,刚才阿姨没听见。然后,妈妈带孩子回家,一路上气氛很僵,两个人晚上都没睡好。第二天,妈妈还是有点生气,想起孩子那句话(没见过你这样的妈妈)还是很难过。孩子则说自己的眼睛都哭肿了,晚上梦见自己找不到妈妈了。

这位妈妈是我的好朋友,在委屈和郁闷中,她专门约了我谈这件事。她说,孩子从来没有这么哭过,也从来没有让自己这么生气和无助过。

我问她,观里的工作人员态度好吗?她说:有一个好,有一个不好。

孩子有找零钱的经验吗?她说:好像没有。

那说明孩子自己去买换铜板,还是有点让她发怵。她说,可能。

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这既可能让孩子对自己产生责任心更加自立,也可能让孩子感到你不近人情,公事公办。这两者的分别在于孩子能否感到爱和支持。什么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做,什么事情大人最好帮点忙,取决于事情对于孩子的难度。当然,如果当时你心平气和的鼓励孩子克服困难,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两个人当时都有点急,都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这个时候,孩子的直觉就是妈妈不近人情,孩子又是那么想玩,妈妈又是那么不耐烦,孩子就会感到忿怨和伤心。尤其是你平时对她很好很有耐心,让她对你产生了高期望的习惯的时候。

听到这,妈妈难为情地笑了。

然后,我又说:孩子是很弱小的,这个世界对于她来讲还是太庞大、太不可知了,所以她就有成年人不易体会的不安全感,尤其是独自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一点点怠慢和误会,他们可能就会受挫和害怕。这时候,他们就只有向自己的父母寻求帮助和安全。

不仅仅是面对陌生人的时候,绝大部分情况下孩子的愿望和需要都要依靠大人尤其是父母来满足,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是一种不能摆脱的依赖,如果大人不能体会他的心事,她就会很无助。

亲子之间需要互相体谅,孩子也应该体谅大www.Tulaoshi.com人,但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对于大人的体谅,有赖于大人的引导。而她的表达能力则更弱,很多东西她强烈的感到,可她的语言能力远远表达不出来。甚至,他们有时候会想,该不该表达,说出来大人会不会不高兴。

孟迁: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 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用“转化”的方式解决亲子冲突

有一天,我和妈妈在客厅边看电视边聊天,小言言在一边玩。我平时并不经常回家,内心就对妈妈有些歉疚,每次回家都是谢绝各种应酬,只想多陪陪她,妈妈自然是也很想和我多聊聊。可是我们两个聊天,就没有人陪小言言玩了(兄嫂因工作原因也不常在家)。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常常是“不甘落寞”的,何况小言言本就属于那种天生好动的孩子,只见她一会儿把电视的声音看的很大,一会儿又在我们周围的沙发上跳来跳去,并不时大声叫。显然,她很想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到她身上,最好是能跟她一起玩。

妈妈就说:言言,别吵!大人们说话呢。言言听完,安静了一下,可没一会儿又依然故我。我想,这大概是大多数家庭都遇到过的小“烦恼”,妈妈这种方式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怎么办呢?

后来,当言言又叫喊的时候,我就把食指放在嘴边,看着言言,轻轻的说:“嘘——。”大概是言言从来没有看到过别人对她做这样的动作,一下子楞在哪里,随后也把食指放在嘴边,对我们轻轻的说:“嘘——。”样子可爱至极,我和妈妈相视而笑。

接下来,我和妈妈继续聊天,小言言呢,就在房间里不停的转换位置,把小手放在嘴边对我们“嘘——”,我也自然回之以“嘘”。好长一段时间内,小家伙乐此不疲,再也没有故意的跳闹、喊叫或者开大电视的声音。

事后,我问自己,当时的做法是最好的吗?这很难说,但至少把当时大人需要聊天和孩子渴望人陪的矛盾解决了。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一方面,大人不应该因为孩子就全然献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陪伴孩子玩耍对孩子身心发展十分必要,生硬的拒绝或者直接的要求孩子安静,不仅孩子难以接受,也是大人对孩子的不尊重。固然,两者不能偏废,但是却又经常发生冲突,很多家长因此恨自己“分身乏术”。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能够想到一种方法,解决这个冲突,即便是权宜之计,也无可厚非。而事实上,随着孩子的降生,家庭的结构随之而变,尤其是当两人世界向三人世界的转变,这样的冲突就是一个日常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和孩子的成长,我们的确需要很多的“灵机一动”。

其实呢,孩子说难带也难带,说好带也好带。因为,对于孩子来讲,游戏就是他的工作和生活,有时候,我们只需要选择一种适合的游戏或者改变一下游戏规则。在上面的事例中,虽然我们大人有一种寻求安静以便聊天的“私心”,但客观上却是在和孩子玩一种“安静提示”的游戏。

“父母”这个角色,对于我们有着诸多的要求,实在不是一件轻松、随意的事情,尤其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诸多要求中,最要紧的是观念的清晰、合理以及心态的恰当。所谓观念,就是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你想和孩子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亲子关系。这与父母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息息相关,比如有的父母首先感到生存的压力,自然最希望孩子在一轮轮求学、就业的竞争中争先,最担心的是落伍;有的父母不存在生存的压力或者不敏感于物质生活的超越,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善意。显然两种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诸多引导行为大相径庭。所谓心态,就是你在亲子共处中的情绪与感受,比如是否能兴致勃勃、顺其自然、稳定耐心的应对各种亲子生活事件,还是容易焦虑、惶恐、沉不住气。心态与个人性格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根本上还是由观念决定。

再有,就是教育的技术。即遇到具体的问题能否有效处理的能力。固然有很好的观念和心态,教育的技术也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需要说明的是,教育和生活一样都是以草稿的试误形式进行的,即便我们不能总是想到妥帖的应对方法,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也就不用埋怨自己不够称职。从来就不存在所谓的“完美父母”,孩子也经得起我们犯些小错。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前面讲的事情发生在中秋前后,到我春节回家探亲再见到小言言的时候,谁知,她对我们做的第一个动作居然就是把手放在嘴边,轻轻的说:“嘘——”。(来源:孟迁的博客)

用转化的方式解决亲子冲突

有一天,我和妈妈在客厅边看电视边聊天,小言言在一边玩。我平时并不经常回家,内心就对妈妈有些歉疚,每次回家都是谢绝各种应酬,只想多陪陪她,妈妈自然是也很想和我多聊聊。可是我们两个聊天,就没有人陪小言言玩了(兄嫂因工作原因也不常在家)。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常常是“不甘落寞”的,何况小言言本就属于那种天生好动的孩子,只见她一会儿把电视的声音看的很大,一会儿又在我们周围的沙发上跳来跳去,并不时大声叫。显然,她很想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到她身上,最好是能跟她一起玩。

妈妈就说:言言,别吵!大人们说话呢。言言听完,安静了一下,可没一会儿又依然故我。我想,这大概是大多数家庭都遇到过的小“烦恼”,妈妈这种方式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怎么办呢?

后来,当言言又叫喊的时候,我就把食指放在嘴边,看着言言,轻轻的说:“嘘——。”大概是言言从来没有看到过别人对她做这样的动作,一下子楞在哪里,随后也把食指放在嘴边,对我们轻轻的说:“嘘——。”样子可爱至极,我和妈妈相视而笑。

接下来,我和妈妈继续聊天,小言言呢,就在房间里不停的转换位置,把小手放在嘴边对我们“嘘——”,我也自然回之以“嘘”。好长一段时间内,小家伙乐此不疲,再也没有故意的跳闹、喊叫或者开大电视的声音。

事后,我问自己,当时的做法是最好的吗?这很难说,但至少把当时大人需要聊天和孩子渴望人陪的矛盾解决了。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一方面,大人不应该因为孩子就全然献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陪伴孩子玩耍对孩子身心发展十分必要,生硬的拒绝或者直接的要求孩子安静,不仅孩子难以接受,也是大人对孩子的不尊重。固然,两者不能偏废,但是却又经常发生冲突,很多家长因此恨自己“分身乏术”。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能够想到一种方法,解决这个冲突,即便是权宜之计,也无可厚非。而事实上,随着孩子的降生,家庭的结构随之而变,尤其是当两人世界向三人世界的转变,这样的冲突就是一个日常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和孩子的成长,我们的确需要很多的“灵机一动”。

其实呢,孩子说难带也难带,说好带也好带。因为,对于孩子来讲,游戏就是他的工作和生活,有时候,我们只需要选择一种适合的游戏或者改变一下游戏规则。在上面的事例中,虽然我们大人有一种寻求安静以便聊天的“私心”,但客观上却是在和孩子玩一种“安静提示”的游戏。

“父母”这个角色,对于我们有着诸多的要求,实在不是一件轻松、随意的事情,尤其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诸多要求中,最要紧的是观念的清晰、合理以及心态的恰当。所谓观念,就是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你想和孩子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亲子关系。这与父母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息息相关,比如有的父母首先感到生存的压力,自然最希望孩子在一轮轮求学、就业的竞争中争先,最担心的是落伍;有的父母不存在生存的压力或者不敏感于物质生活的超越,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善意。显然两种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诸多引导行为大相径庭。所谓心态,就是你在亲子共处中的情绪与感受,比如是否能兴致勃勃、顺其自然、稳定耐心的应对各种亲子生活事件,还是容易焦虑、惶恐、沉不住气。心态与个人性格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根本上还是由观念决定。

再有,就是教育的技术。即遇到具体的问题能否有效处理的能力。固然有很好的观念和心态,教育的技术也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需要说明的是,教育和生活一样都是以草稿的试误形式进行的,即便我们不能总是想到妥帖的应对方法,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也就不用埋怨自己不够称职。从来就不存在所谓的“完美父母”,孩子也经得起我们犯些小错。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前面讲的事情发生在中秋前后,到我春节回家探亲再见到小言言的时候,谁知,(m.tulaoshi.com)她对我们做的第一个动作居然就是把手放在嘴边,轻轻的说:“嘘——”。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看明星亲子秀的反思 该让父亲给女儿洗澡吗?

  上周新一档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回来了》在浙江卫视和乐视网首播。四位乖巧懂事的萌娃引起了大家广泛的讨论,但节目中的不少环节也引发了网友争议,不少网友针对明星爸爸给女儿洗澡一事尤其“计较”。


  “节目组拍女孩子洗澡干吗?明星为什么愿意这么出卖儿女隐私?”虽然节目内容经过明星本人认可,并用树叶马赛克对光着身子的小女孩做了遮挡,但对于这样的过度曝光,不少网友并不认同。诚然,节目的初衷是为了给观众传递一种亲子观念,但以这种“父女洗澡”的形式呈现,确需“慎重”而为。
  在现实生活中,“父女洗澡”的情况并不鲜见,但决不是“秀”出来的,许多时候往往是因家庭特殊“逼”出来的。比如,夫妻离异或母亲离走,老人不在身边,作为单亲的爸爸不得不为年幼的女儿尽此责任和义务。有人说,让没有明显性别意识的幼女和爸爸一起洗澡,可以帮助孩子知道“男女有别”,还可消除孩子关于两性的神秘感,笔者不以为然。既然孩子没有性别意识,又怎能让孩子知道“男女有别”,又何以消除孩子的神秘感?
  也许有人认为,都什么年代了,还持这种落后的观念?事实上,无论是思想观念也罢,还是文化差异也好,就是在“思想开放”的美国,“父女洗澡”也是有所限制的。据美国《侨报》报道,华策会布鲁克林分会家庭协调员李江华曾讲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名单身的华裔父亲独自抚养着女儿,从小帮助女儿洗澡,在女儿长到10岁时也如此。当地儿童福利局知道后介入,剥夺了孩子的抚养权。在警方强行要将女儿带走时,这名华裔父亲抄起菜刀,挡在屋门前挥舞抵抗,遭警方击毙。李江华表示,在美国,女孩6岁以后,父亲绝对不能再帮女儿洗澡或(图老师整理)冲凉了。
  我国也在大力倡导性教育,保护孩子的隐私不受侵犯。孩子的性器官是最大的隐私,给孩子洗澡是对其隐私的全部观察。“父女洗澡”表面上看不是侵权,但当她们有了性别意识后,再这样做就有些“费力不讨好”了。因此,父女亲子共浴还是别秀为好。

妈妈的反思

  你卷曲着小小的身体,紧眯着双眼熟睡于床上。前额上浸出密密的汗珠,细细的呼吸声一声接踵一声。看着你的小脸庞,想着曾经的事儿,我不由得懊悔与自责起来。

  过去曾发生的一切一切,回想起来,小宝贝,我对你太严厉了。从早上你睁开双眼之时起,你就一直提心吊胆儿,一不小心,就会受到责骂。我稍一板脸,你就会双手捂住小脸蛋,生怕我会一巴掌赏下来。(其实真正打下来的也没几次,不过是吓吓你罢了)

  当你穿衣时,我会大声催促你;当你洗脸以致弄得满身是水时,我会数落你;当你吃早餐一下又一下随意挑得满桌全是时,我会对你发脾气;当你吃完东西不擦嘴时,我会嫌你不爱干净;当你把纸屑乱丢于地时,我会命令你捡起来再放入垃圾桶;当你走路上学东张西望时,我会皱着眉头,吆喝你快走。下午当你放学回家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时,弄得鞋里全是泥沙,跌得膝盖上又增几块新伤痕,心痛之际,我还是会责怪你不走过场十三大是非功过不一草一木同甘共苦。

  哎,说得小宝贝一无是处似的!其实,你还记得吗?小宝贝,当你写完作业时,当你画完一副画时,当你得了高分时,当你…………你那神采飞扬的得意劲儿,让我不由自主的拥住你,搂进怀里,亲着你那细嫩的小脸蛋儿,而你也双手圈住我的脖颈,使劲地回应着我的每一个吻。人之初,性本善,此情此景,你是如此天真可爱,所流露出的真情是那么地自然大方,在此温馨地片刻,让我好感动好感动。

  从小,你就长相帅气,乖巧地迷死人,你在赞美与关爱声中长大,但也使你越来越骄气,越来越不听话,妈妈对你一天天失望。在妈妈的心中,你完美无缺,也就容不得你出半点儿差错。不是妈妈喜欢成天责备你,批评你和埋怨你,而是对你期望太高太高,总用自己为人处世的标准尺度来衡量你,要求你。

  也许如果妈妈能设身处地,站在你的立场来为你想想,就应该明白,你毕竟是个小孩子,也不知道怎样做,才算对与错,你随心所欲地做着你自认为正确的每一件事儿,也不理会我同意或喜欢与否。我越不准予的事情,你就偏要去做,哪怕小屁屁上随时会有几个巴掌赏下来。

  妈妈知道等你明天醒来时,告诉你这一切,可是你也听不明白的。但从这一刻起,我会尽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与仁慈。当你再一次使我不耐烦时,这时我首先要做的是,试着想想,你为什么会这样,我要你做的一切,你是否心甘情愿。也得让自己明白,威胁与恐吓只能起一时的作用,但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我不能要求你做得与我一样。我会不停的对自己说:“你是个小男孩----只是一个小男孩!!!”我会与你成为好朋友的,并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和分担苦楚与烦恼!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用转化的方式解决亲子冲突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用转化的方式解决亲子冲突

如何有效地避免亲子冲突

育儿百科
如何有效地避免亲子冲突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茶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用 iframe 解决下拉框与层之冲突

Html CSS布局 Div+CSS XHTML
用 iframe 解决下拉框与层之冲突

IP地址冲突问题的解决

电脑入门
IP地址冲突问题的解决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setAttribute 与 class冲突解决

Web开发
setAttribute 与 class冲突解决

如何改善亲子沟通方式

亲子
如何改善亲子沟通方式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不适合宝宝食用蛋糕种类有哪些

不适合宝宝食用蛋糕种类有哪些

小宝宝夜哭10种真实情况 对策

小宝宝夜哭10种真实情况 对策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