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何时拒绝宝宝的黏人行为

您又那吹牛13

您又那吹牛13

2015-12-12 14:04

现在父母对孩子的体罚越来越少,语言上的攻击却越来越多。殊不知,这种语言虐待对孩子的伤害更是严重。

父母宝宝亲子乐 有嗳互动共成长

  转眼已进入8月中旬,天气也渐渐从烈日炎炎的夏季开始进入到凉爽舒适的秋季,在这样的气温下,带宝宝出门旅游是非常舒适的。出游对宝宝来说是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而在路上如何做个“靠谱”的父母,也是为人父母必修的一课。近日,随着旅程的进行,大型亲子互动真人秀《爸爸去哪儿2》也持续升温,这其中在湖南怀化地笋苗寨,嗳呵大使陆毅对女儿贝儿的教育方式,让所有网友都主动点赞。

  在苗寨“卖杨梅”的环节中,陆毅的女儿贝儿由于分心玩鸭子,忘记了卖杨梅给奶奶买礼物的任务,却为自己买了一双水晶鞋。事后,爸爸陆毅对贝儿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及时指出她忘记任务的错误,并利用小小的惩罚——让贝儿再也不许穿买到的水晶鞋,来让贝儿记住自己的错误。紧接着,陆毅非常有爱的抱起女儿进屋,让她在自己的物品中找出一件最喜欢的送给奶奶,帮助她最终完成了任务,从而完整地让贝儿知道在这次任务中自己错在哪里,获得了成长的经验。而陆毅事后也自我检讨自己在平时教育贝儿中的一些不足,可以说通过这一次风波,贝儿与爸爸陆毅都获得了成长的感悟。

  其实带宝宝出游或是去户外活动时,宝宝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接触的过程中,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身为父母的成人,如何去正确引导,并通过发现问题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培养出宝宝的良好健康人格,即:有勇敢、独立的超强适应力,有面对困难不放弃的积极乐观心态和善良、懂得分享、责任的同理心。这也是嗳呵的绿色育婴理念所提倡的。

  在为嗳呵大使陆毅点赞的同时,身为爸爸妈妈的你是否想过,当自家宝宝成长中出现类似问题时,你又会如何处理呢?为此,倡导绿色育婴的嗳呵发起了线上活动“假如我是陆毅鲍蕾”,希望更多的爸爸妈妈将自己的育儿经验分享出来,共同培养宝贝们积极乐观的态度,亲善自然、友爱他人的同理心和勇敢、独立、适应力强的好品质。

  来嗳呵植物园和嗳呵绿色大使陆毅一起遛宝宝吧!

  当然,想成为“靠谱”爸妈,不仅要在让宝宝亲近自然、社会和他人中,培养出好性格。同时,也别忘了在出游中呵护宝宝的娇嫩肌肤,源自丹麦绿色技术的嗳呵,天然无添加,其绿色呵护力™能带给宝宝肌肤最自然的呵护,让宝宝身体与心灵同样亲近自然。

  嗳呵婴儿洗发沐浴露

  精纯植物成分融入配方基质,主要成分选取进口原料,不含色素。融合pH值中性的天然植物成分易吸收,洗发沐浴二合一,温和清洁头发及皮肤的同时,减少刺激宝宝尚未发育完全的泪腺和眼睛。

  嗳呵婴儿洗发沐浴露(女婴)购买地址:嗳呵天猫旗舰店(点击购买)

  嗳呵婴儿洗发沐浴露(男婴)购买地址:嗳呵天猫旗舰店(点击购买)

  嗳呵婴儿草本花露

  草本提取物-----蕴含多种草本活性成分,缓解宝宝在夏日因痱子,蚊虫叮咬产生的烧灼、刺痒等皮肤不适,有助防痱祛痱,温和止痒。薄荷醇-----性质温和,令宝宝皮肤舒缓爽滑,感受柔和舒适的夏日清凉。

  嗳呵婴儿草本花露购买地址:嗳呵天猫旗舰店(点击购买)

  嗳呵婴儿草本润肤露

  嗳呵婴儿草本润肤露购买地址:嗳呵天猫旗舰店(点击购买)


宝宝的成长拒绝父母“刀子嘴”

  俗话“刀子口豆腐心”,是指一个人外冷内热,这放在普通人身上问题还不大,可是放在父母对儿女上,那就大大不妙了!

  在一个逐渐限制父母体罚权的现代社会里,父母很可能将失落的体罚权改成语言虐待,通过粗暴的、羞辱性的、威胁性的语言来“管教”自己的孩子,这种惩罚更是一种虐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一种,奴隶主式威胁。

  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剥夺孩子的自主可能。比如,父母对很小的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把你扔掉。”这种威胁会导致小孩子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对年龄较大的孩子,父母说:“你吃我的,用我的,你有什么资格对我说话。”“这个家里我说了算,你给我闭嘴。”

  第二种,死亡威胁。

  有些父母口无遮拦,似乎不说出“死”字就不过瘾似的,让孩子极度恐慌。比如,“你再哭,我一巴掌打死你”;“看你这么不争气,我一头撞死算了”;“你这么不听话,我不想活了。”这种语言虐待很容易催生孩子“走极端”的病态心m.tulaoshi.com理。

  第三种,羞辱式贬低。

  某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当期望无法满足时,便说出刻薄挖苦的话来贬低羞辱自己的孩子,比如:“你自己去照照镜子看,一副白痴相”“我也不知道上辈子作了什么孽,生出你这么一个低能儿”“你考那点分数,还有脸回家”“你现在的脸皮怎么比脚底皮还厚呢”。

  第四种,嘲讽式贬低。

  某些父母毫无顾忌地讽刺嘲笑自己的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比如:“瞧你那德性,一脸熊样,简直就像一只蛤蟆”“我怎么看你怎么不顺眼,你是不是哪里缺根筋”“你小孩子懂个屁,先把自己的鼻涕擦干净再说。”

  父母的这种态度是极不负责任的,那些连大人都无法承受的语言虐待,孩子怎么可能承受得起?面对无法承受又不得不承受的语言虐待,孩子必然会通过各种病态心理将内心的委屈反映出来,而最后的苦果还是要父母承担。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否则,等到将来自己的孩子出问题,再找心理医生时,你就会体会到加倍的麻烦和折磨。

父母必知 宝宝成长中最怕七件事

养育宝宝是一件科学的事情,不知不觉之中,妈妈们已经从一个新手变成了非常有育儿经验的老手。但是,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仍然有七件小事是宝宝最“怕”,妈妈最做不得的事情,妈妈别“吓”他!

一怕脑袋摇晃

婴儿的脑袋无论长度、重量在全身所占的比例都较大,加上颈部柔软,控制力较弱,大人的摇晃动作易使其稚嫩的脑组织因惯性作用在颅腔内不断地晃荡与碰撞,从而引起婴儿脑震荡、脑水肿,甚至造成毛细血管破裂。婴儿的年龄越小受害越大,10个月以内的小宝宝尤其危险。

提示:不要随意摇晃童车或摇篮,必要时可采用轻拍或抚摸婴儿背部、臀部的方法助其入睡,抱在怀中的婴儿也只宜轻缓摇晃,不可用力晃动。至于将孩子抛起来或抓住婴儿臂膀左右摇动的做法,更应绝对禁止。

二怕肚皮受凉

小宝宝的肚子对气温特别敏感,最怕受凉,一旦受凉,可使肠蠕动增强,导致腹痛、腹泻的发生。而腹痛、腹泻反过来又会严重影响小宝宝的营养吸收,使其抵抗力进一步下降,进而为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入侵开了方便之门。

提示:平时应根据气温的变化给孩子穿厚薄适当的衣裤。在气温低的季节,尽可能使用空调、电暖器、火炉等升高室温。给宝宝更换尿布或洗澡时动作要尽量快些,贴身内衣要先捂暖再给宝宝更换。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不能让宝宝一丝不挂地裸睡,要用毛巾或肚兜护住其腹部。

123

让宝宝学会拒绝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恰当地拒绝,不仅是自我保护必须迈出的第一步,而且也是将来采取更恰当方式与人交流需要掌握的一种处事技巧。因为,一个不会拒绝别人的人很容易被他人左右、没有自己主张的人,有时甚至还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宝宝不敢拒绝他人的4个小心眼
  
小心眼一:小朋友不跟我玩怎么办?
  
人天生就是害怕孤独的,宝宝也一样。如果小伙伴都不跟自己玩,宝宝的心里会没着没落。为了能和小伙伴一起玩,宝宝有时会刻意地去讨好周围的小朋友。
  
补救措施:
  
宝宝因为害怕别人不跟他玩而不敢拒绝,这是人际关系依赖症的表现。父母可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宝宝独立性上,让他学会独处,学会自主,而不是总跟着别人跑。克服了人际关系依赖性,有了独立性,宝宝自然也就学会拒绝了。
  
小心眼二:他们说我小气怎么办?
  
宝宝虽小,但是很容易受成人世界的影响。如果父母特别好面子,总是做一些并不太愿意做但为了保全自己面子不得不做的事,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宝宝也会养成这样的习惯。
  
补救措施:
  
好面子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宝宝长大了就有可能遇事总是因掰不开面子而吃亏,吃亏之后心里又十分难受,精神上常常很痛苦,从而心理严重失衡。要改变宝宝的这种状况,父母本身应做出榜样,该拒绝时就拒绝,如果没有拒绝就不要后悔。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认清这个道理,才能心安理得地拒绝他人。
  
小心眼三:他们欺负我怎么办?
  
宝宝在跟比较大的孩子玩耍时,那些大孩子可能会吓唬宝宝。由于害怕被欺负,所以对别人提出的任何要求,宝宝都会无条件地满足。可这样做,一方面会鼓励那些欺负他的人继续采取这种野蛮方式要挟他,另一方面也会让宝宝对自己越来越失去自信,进入一个更加严重的恶性循环。
  
补救措施:
  
父母可以让胆小的宝宝从学会拒绝父母、熟人入手,再慢慢过渡到拒绝一些较好说话的小伙伴。只要利用机会多锻炼,宝宝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再不会因胆小而不敢拒绝别人了。
 
小心眼四:我从来没有拒绝过别人怎么办?
  
拒绝其实也是一种习惯。缺乏拒绝经验的宝宝,往往无法开口拒绝他人,与他有没有拒绝别人的胆量没有任何关系,仅仅因为他不习惯说“不”。
(图老师整理)  
补救措施:
  
婉言拒绝的技巧,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培养。父母可利用宝宝经历的一些事情,根据当时的情境以及具体情况,教宝宝以什么样的方式婉言拒绝他人的要求。比如,娜娜向丹丹借画笔,丹丹如果不愿借可以这样说:“一会儿上课我还要用呢!”或“我用完了再借给你吧”。
  
宝宝不会拒绝的3个养育错误
  
错误一:总是软硬兼施让宝宝按父母的意志做事
  
父母生怕宝宝吃少了,即便确实吃饱了,或者胃口不好不想吃,妈妈还是会不停地劝说:“宝宝,再吃一口,多吃点,长高高。”宝宝玩泥巴玩得正起劲,妈妈过来了,大惊小怪地嚷嚷:“天啦,宝宝不能玩泥巴,把小手弄脏了,再弄,妈妈要打你屁股了!”不胜枚举的事实虽然凝聚了一片无可厚非的爱心,但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宝宝就会养成乖乖听话的习惯,而失去了表达自己意志的能力。
  
错误二:总是说服宝宝满足他人的要求
  
家里来了小客人,父母总是希望宝宝能做得很绅士很淑女。于是,当别的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或做别的什么事,而自己的宝宝恰好也热衷于同样的事时,父母可能处于礼仪习惯极力说服宝宝满足小客人的要求。虽然这种做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可厚非,并它确实可能让宝宝变得很有教养,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做法也剥夺了宝宝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力。其实,无论宝宝拒绝小朋友的要求,还是满足小朋友的要求,给他自己做主的权力都非常重要。因为,宝宝在这个与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能学会有效地拒绝别人,也学会友好地与人相处,这同样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经历。

错误三: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宝宝的任何要求
  
不管宝宝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有的父母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宝宝的一切要求。甚至当宝宝看上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想要拿过来玩,家长也会想方设法去说服别的小朋友,或找对方家长借玩具给宝宝玩,无条件地满足宝宝的需求。殊不知,父母的这种做法会给宝宝打造一个过分纯粹的环境,让他觉得他的任何愿望都可轻易实现,他周围的人群都会对他很好,不会对他构成任何威胁。这样,宝宝将来就不会对陌生人产生任何戒心,有可能给宝宝的心理带来不利影响。
  
拒绝他人保护自己的安全原则
  
即便宝宝很小,父母也可尝试告诉宝宝一些拒绝他人的安全原则。这样,在父母潜移默化的教导下,宝宝就会学会条件反射式地采取正确方式拒绝他人。在告诉宝宝这些原则时,妈妈没必要向宝宝解释原因,只要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就可以了。
  
如果独自在家,正好有陌生人前来拜访,坚决不要开门。
  
接听电话时,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地址、此刻谁在家里等任何与家里有关的信息。

(来自:太平洋亲子)

父母何时拒绝宝宝的黏人行为

  当宝宝感到不安全的时候会找妈妈,这是宝宝内心需求保护的表现。宝宝黏人也有相似的道理。专家认为应该以“15个月”为分界线来看待这个问题。

  15个月之前的宝宝可以随意宠他

  有人认为,孩子黏人是因为他的情感需求没得到满足,一旦满足了,你想让他黏你都难;还有人觉得,太黏人的孩子独立性差,大人越顺着他,越会助长他的依赖感,所以必须拒绝他黏人。

  “对待15个月之前的孩子,你可以随意宠他,不仅不会宠坏他,还有助于他和你(父母)之间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专家说。

  事实上,宝宝能否形成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1岁左右是关键期。此时,如果父母能和孩子最大限度地相处,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他们的哭闹、微笑等行为予以快速、合理的回应,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更能增加宝宝的安全感,这将影响到他以后与人沟通的能力及探索新事物的勇气。

  但如果把照顾孩子的责任过度集中在一人身上,也会造成孩子m.tulaoshi.com过度依赖这个人。专家提醒,在妈妈积极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平衡家里其他成员尤其是爸爸照顾孩子的机会。

  孩子黏人顺从还是拒绝因人而异

  至于15个月以上黏人的孩子,家长该顺从还是拒绝,则要根据不同情况,有区别地对待。

  ●安全感不足这类孩子的父母多是上班一族,平时照顾孩子太少,和孩子交流不多,很难建立起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于是,这些孩子多存在强烈的不安全感,一旦父母离开视线,就极度恐惧,哭闹不止。

  建议:尽量多抽一点时间陪孩子,即便自己不得不离开,也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让他明白:我只是暂时离开,一会儿就回来。最好每次离开前和宝宝约定好回家的时间,且一定要守时;尤其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及时的爱的语言和抚摸是他们的强大后盾。

  ●和外界接触少在教养过程中,家长既不太注重带孩子接触外界环境和人员,又很少请朋友来家做客,使孩子很少有机会和陌生人沟通,更没有体验过和外人交往的快乐,因此,他们常常因为恐惧外界而过于黏父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建议:帮助孩子逐渐接触外界。先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里(比如家里)接触外人,刚开始接触外人时,家长可以紧握孩子的手或紧紧搂住他,让他能够在安全感较强的情绪下尝试交往,当孩子看见陌生人退缩时,更要抱紧他,给他安全感。

  ●心理依赖感较强由于家人从小到大包办过多或太过溺爱,孩子的依赖感就比较强,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他们的独立性。其中,部分孩子可能在面对新事物、新环境或陌生人时不自信甚至退缩,还有一部分孩子可能因娇惯而专横跋扈,影响人际交往。

  建议:10个月、1岁、2岁……孩子会出现很多执拗期。他为什么执拗?就是要从思想、行为上体现他的独立。这时,家长要避免干涉、包办过多,否则,他会慢慢丧失承担责任的需求,导致心理依赖越来越强;如果孩子已经依赖感很强了,家长除了要学会拒绝,适当忽略他的黏人行为,还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吸引他独立做事,并及时表扬他的每一点进步。

  孩子太黏人要满足他的情感需要

  此外,在对待黏人的孩子时,家长要注意以下问题:

  1、尽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而不是物质需要。有时,孩子明明自己会穿鞋,却撒娇让妈妈帮他穿。其实,孩子的真实意图只是想从你那儿获得关爱。这时你不妨亲亲他,说:“妈妈好爱你,你赶快穿好鞋,妈妈在门口等你啊!”

  2、平时靠老人或保姆带孩子的爸妈,回家后最好和孩子独处。

  3、千万不要用“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等语言吓唬孩子,否则,孩子只会更害怕,反而更黏你。

  4、不要欺骗孩子。让孩子哭着看到你离开,比你骗他悄悄走要好得多,否则,只会让孩子更焦虑。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让宝宝在爱的环境下成长

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关在实验室笼子里的小猴子,虽然会在饥饿的时候爬到凉冰冰的金属猴子身上吮奶(模拟乳头),但在其他时候,小猴子都爬到另一只毛茸玩具猴子的身上,依偎在它的怀里。猴子尚且如此,人类更不必说。

从生到死,每个人都渴望着父母、配偶、子女、朋友的爱与关注,体贴与肯定,有的时候还希望听到夸赞和美誉之辞。依此类推,每个人也就应当去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去爱周围的人们。

宝宝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爱的,“爱”同样需要有专门的教导,爸爸妈妈可说是担当这一“课程”的最好老师。作为成年人,我们当然知道不该在孩子面前做什么;但是对该在孩子面前做什么却缩手缩脚,生怕有什么地方做“过火”了,不当心成了“教唆犯”。其实您大可不必这样担心,“爱”是很广博的:爱社会、爱人类、爱动物、爱大自然。宝宝通过观察他们的父母,学会了与人交往。假如宝宝能够通过观察他们父母的行为,在幼年时获得这种爱与被爱的能力,那么说明父母首先带给了孩子“幸福的理念”。同样,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没有获得这种能力,那么他在长大成人后,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社会交往时矜持、不自然,工作时拘泥、难于创新,很难和同事、朋友相处等。

因此父母不要小看在宝宝面前的亲情表露,正是你们在宝宝面前亲切自然的感情流露,使得孩子觉得广博的爱是身心健康的一种标志,而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正体现了家庭的和睦与健康。这种“教育”本身也正是儿童早期“性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呢!

在气氛温馨的家庭中,宝宝不仅感受到爸爸妈妈对她的爱,而且还感受到爸爸妈妈之间相互的爱。这样的宝宝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所应该建立的感情联系,并学会如何去爱别人。有些家长在宝宝面前亲昵有顾虑,他们怕给宝宝带来负面的影响。的确,在表达感情上,中国人所受的教育一直比较保守和含蓄。我们会不自觉地拿着这一套去教育宝宝。实际上,父母的亲昵是哺育宝宝的精神养料,它不仅会使孩子有安全感,并且会让宝宝觉得拥抱和亲吻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感情表达方式。

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长大的宝宝,他们会充满爱心,知道如何去表达自身的诚意和友情,和周围的人有着良好的关系,也能得到他人的爱。当然,这样的孩子也能比其他人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愉快。

仅仅吃饱穿暖是不够的,人类都渴望着亲情、爱抚。爱是人类一种基本的生理需要,因此父母需要用自己的行动给宝宝的心灵以爱的滋润。很简单,在宝宝面前大大方方的,当爸爸或妈妈中的一个带着孩子做了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时,另一位不妨就欣喜地说:“好样的!来,爸爸(妈妈)亲你们每人一下!”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父母何时拒绝宝宝的黏人行为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父母何时拒绝宝宝的黏人行为

父母怎样处理宝宝黏人的行为?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父母怎样处理宝宝黏人的行为?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茶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宝宝爱咬人行为背后隐藏的原因

分娩
宝宝爱咬人行为背后隐藏的原因

宝宝4大恼人行为 这样搞定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宝宝4大恼人行为 这样搞定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正确应对宝宝的恼人行为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正确应对宝宝的恼人行为

幼儿打人行为

育儿百科
幼儿打人行为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腹中胎儿脑部成长全记录

腹中胎儿脑部成长全记录

过度早教易造成孩子后劲不足

过度早教易造成孩子后劲不足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