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吃”出来的孤独症

了棑百叶

了棑百叶

2015-12-12 13:09

孤独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发生在婴儿时期的特殊的精神障碍,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什么是电视孤独症

儿童电视孤独症,简单地说就是儿童因看电视而引起的孤独症。患有这种孤独症的儿童不愿离开电视机,对其它活动都不感兴趣,不愿活动,吃饭也不香,不愿和别人说话,还不停地模仿节目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把自己当作剧中人,能将节目中的情节背得烂熟,并文不对题地用于日常生活中,有的还出现自言自语等反常状态。这类患儿性格孤独、怕羞,缺乏生活经验和常识,缺乏学习能力,不能适应社会,情绪不稳定。儿童孤独症多见于3~7岁的儿童。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广大家长的注意,国外专家观察发现,患了电视孤独症的儿童,即使再经过最好的教育,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的,也就是说能正常生活的只有其中的1%,这已充分说明了儿童过迷恋电视的严重危害性。

那么,如何防止儿童电视孤独症?

为防止儿童患电视孤独症,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严格控制儿童看电视的时间,尤其是学前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0.5~1小时,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6点半至7点半。对于上小学到未满14岁的孩子,可以适当放宽。

2、要选择适合儿童的节目,内容要和儿童的年龄相适应。凡不适合的节目,应坚决不让儿童看。家长可以和孩子一道看看每周的节目预告,进行必要的选择。

3、家长要尽可能少看些电视,以免孩子跟着看,更不应该只顾自己看电视,把孩子扔在一边。家长中至少要有一人和孩子在一起,给他讲故事、玩游戏,转移孩子对电视的注意力。家长可以把一些业余时间用于读书,或其它有意义的活动。

4、家长应该陪着孩子看适合他的电视节目,给孩子讲解某些电视内容,帮助孩子理解。当孩子看过之后,可以让孩子复述某些内容,这样既可使孩子尽快从电视中摆脱出来,又可培养孩子的分析、表达、判断是非和记忆能力。

什么是婴儿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是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一种与外界环境接触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疾病。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母孕期宫内感染,有害的物质,tulaoshi化学的物理的物质影响胎儿的胎发育,其后心理环境因素等有关,其表现特点:

1、乳儿期表现极度孤独。2、大多保持缄默,即存在语言也是模仿性质。3、固执地坚持同一格式,反对任何变化。4、对某些物品表示特殊依恋,不能离开。

一般在2岁以下即可出现症状:主要是人际关系障碍,患儿很少笑,面无表情,至8个月仍不认识父母,对周围的人及物不感兴趣,对母亲也不亲。

自己会走的孩子不理会父母招唤。随年龄增长症状加重,患儿语言发育迟缓,2岁仍不能说话,有时说了是模仿言语,有时腔调高,构音不清。有的患儿自言自语,对事物的变化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所放的东西不能变换位置。患儿知觉异常,常常是异常行为的基础,如用唤觉代替视觉的孩子喜欢闻其母亲的面颊,头发,在味觉上出现偏食,触觉上整天摆弄自己喜欢的东西,听觉上倾听一种奇特声音,视觉上常用斜眼看人或从手缝中看,孤独症小儿多伴有智力障碍。

家长要早期教育,经常与患儿对话,他不理你也要说,扩大患儿的语言理解能力。教他一些日常的简单动作,让他与同龄小儿多接触,使之适应环境,增强社交能力。注意语言训练,多教多说,反复训练,有器质性脑损害者可经药物治疗。




孤独症,还是一个谜


如果宝宝过了两岁还不会说话,可能就有人怀疑,他是不是“孤独症”;对于那些很少在户外活动,整天都被关在家里的宝宝,好心人也会提醒父母,这样养出来的孩子当心会得“自闭症”。

“孤独”、“自闭”,这两个形容词居然也是“病”?孤独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发生在婴儿时期的特殊的精神障碍,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孤独症”,是1943年美国小儿科医生肯纳在他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首次应用,这是医学史上第一次正式出现“孤独症”这个词,迄今为止,还没能真正找到孤独症的病因。过去曾经认为,其病因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经过数十年的广泛研究,现在已经证实孤独症与父母教养方式无关,而是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造成的,目前国内外专家多倾向于与先天因素和妊娠与分娩合并症有关。 常见症状

* 在出生两岁半前发病;
* 人际关系上存在障碍,如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等;语言方面障碍,不少患者都是在快2岁时,还不会说TuLaoShi.com话;
* 与人避免视线接触,即他们的眼光总是飘忽不定,即使是面对着他时,眼光也不会定在你的脸上;对外界的刺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永远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 大多有固定的行为,如玩具有固定的玩法,也常有转圈、拍手等固定的身体刺激行为等。
说明:在以上列举的孤独症的主要症状中,因患儿之间个体差异较大,所以并不是每一个孤独症患儿都同时具有所有的症状。 居家自测

1 与其他儿童一起游戏和交往感到困难。
2 对声音和语言感到迟钝。
3 厌恶学习。
4 对各种危险,如玩火、登高、在街上乱跑缺乏应有的认识。
5 已经养成的习惯就坚决不改变。
6 不爱说话,有时宁愿用手势表示意愿也不用语言表达。
7 常常无缘无故地微笑。
8 不是像一般的幼儿那样弓着身子睡觉,而是僵硬地伸直腿脚睡。
9 精力异常充沛,有时要半夜醒来,一直玩到早晨,次日仍不疲倦。
10 不愿和任何人有目光接触。
11 对某件事物可能产生特殊的爱好和依恋,抓住不放。
12 喜欢旋转圆形物体,而且可以长时间做同样的动作。
13 重复、持续地玩一些单调的游戏。如撕纸、摇铁筒中的石块等。 
14 怪僻孤独,不爱合群。 

方法:每题用“是”或“否”回答。结果:答“是”,计1分;答“否”为0分。累计分数达8分以上,说明孩子有孤独症倾向。说明:这只是对儿童孤独症倾向的一种简易居家自测,假若结果表明孩子有孤独症倾向,应立即去专科门诊进行全面检查,以便及时治疗。 早期干预

因为孤独症发病在幼儿早期(3岁之前),这个阶段正是大脑发育的高峰时期。所以有针对性的心智行为训练有可能帮助很多孤独症儿童发掘出潜在的智能。这是目前中外医学界普遍认同的治疗方式。早期确诊对患儿的治疗意义重大。一旦父母发现宝宝有孤独症倾向一定要尽早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通过早期干预使孤独症儿童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使其智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儿童可在学前期进入学校学习。

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和早期干预,离不开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
干预措施1:与教育“挂钩”
l教孩子学习生存的技能和与人交往的规则、方法
设定的目标应贴近孩子,同时把这个将要达到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目标,一点点地、分步骤去实现,使他们稍稍努力就能看到成果;之后反复练习,将成果巩固下来。
l让孩子对交流感兴趣
长久地和亲近的人在一起,耳濡目染亲人的手势、动作、语言、表情、相互表达和回应的方式、交往的技巧;耐心地给孩子反复示范,一次次地引领孩子模仿。 干预措施2:时刻和孩子说话
l第一步:教孩子模仿父母的口部动作
比如张大口、闭嘴、打哇哇、伸收舌、弹响舌、舔舌、咬舌、模仿发声等等,以锻炼口、舌、唇、齿的灵活性。让孩子知道听指令做事,理解某些动作的意义——拍拍手表示高兴、摆摆手表示再见、拉拉手表示友好。
l第二步:“发单音”的训练
从称呼最亲近的人“妈”开始学发唇音;在拍一拍、抱一抱、打一打的动作中学习爆破音;借助孩子喜欢的食物和玩具学习一些词汇。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孩子的目光注视及与父母的对视,使之能模仿父母的口形发音。
l第三步:学双音词语
当孩子的单音字说得比较好了,就可以着手教他学双音节词语了,并将认知渗透其中,依靠实物和图片,教孩子会说“杯子”、“面包”、“橘子”、“猴子”。

警惕“吃”出来的孤独症

近些年来,儿童孤独症患者呈增多的趋势。儿童心理卫生学专家指出:儿童孤独症患者典型特征是性情孤独——有的表现为神情淡漠、行为迟钝;有的则表现为恐惧胆怯,整日沉默寡言;也有的异常敏感,情绪易于激动或暴怒。

对于儿童孤独症的发生机理,过去认为是由于脑部机能障碍及后天教育方式不当所致。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亦与过量食用“酸性食物”密切相关。

现代生活中,人们的餐桌多是高脂肪、高糖分、高蛋白的“营养型”、“精细型”食物,而蔬菜、杂粮等“粗食”偏少。研究表明,高脂肪、高糖分和动物性食物中的磷、硫、氯等在人体内易于形成酸性物质,故有人把这类食物统称为“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杂粮等食物中富含钾、钠、钙、镁等成分,在人体内表现为碱性,这些食物被称为“碱性食物”。注意膳食的“酸碱平衡”,有益于机体内PH值的相对稳定,使各种代谢功能协调,进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儿童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过量食用酸性食品的儿童,会渐进性地出现一系列症候——手足发凉、容易感冒、皮肤抵抗力降低,常哭闹不安,免疫功能亦下降;严重者殃及大脑功能——钾、钠、钙、锌等碱性矿物质离子是大脑发育和维持大脑功能所必不可少的物质,若摄入量过少,则可导致思维功能紊乱,对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粗粮正逐渐被细粮所代替,饮食精细化。尤其是相当部分独生子女,糖果、巧克力等含糖量高的零食不断,更易于形成“酸性体质”。因此,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不可忽视儿童孤独症的预防。婴儿应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碱性矿物质,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较大的儿童应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碱性食物”。

当然,防治儿童孤独症要采取综合性措施,除讲究膳食的“酸碱平衡”外,还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锻炼,多参与集体活动。切勿让孩子长期过“封闭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终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应及时请教医生,妥善施治,并进行有关诱导训练。


专家:孤独症的表现与治疗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如果孤独症的孩子得到合适的教育,他们都可以取得相当大的改进。

  专家简介:王秀卿--现任北京星星雨主任教师、教学部主管。1993年12月参加孤独症教育工作至今第15个年头,主要从事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3—7岁)包括学生的能力测评、教师家长培训工作和个案分析训练。在十几年的工作中服务于全国5000多个个案。

  主持人: 大家好!欢迎来到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关注的是特殊的孩子,请来星星雨的教学部主管与大家交流。

  网友hylan0314 :你好,我们是延边孤独症儿童教育示范单位,我想问一下你们是根据什么给孤独症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评估的?有可能的话我们想得到一份评估表。

  王秀卿: 因为感觉统合不是给孤独症儿童做训练的,而是给学习障碍的孩子做训练的,所以感觉统合没有针对孤独症孩子的评估。如果要索取感觉统合的测评表,卖感觉统合器材的地方都会给你一个测试量表,是针对所有孩子都用一种量表,也包括普通孩子的感觉失调,所以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有很多,国际上最有效的是应用行为分析法简称ABA,还有结构化教学。

  网友ruichengma :1. A 我宝宝还有半个月2岁了,但还不会表示大小便,说尿就尿,叫他蹲下尿但不理,按他还硬挺着就是不蹲,只有遇到他正好蹲着玩时才是蹲着尿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2. B 很粘人,时刻要与人在一起,不能离开,喜欢要人抱,一人带时什么都干不了

  3. C 会发妈妈的音,但就不叫我妈妈,对我叫爸爸,一般什么都不叫,想要我抱时我说叫妈妈才抱,他也不叫,顶多叫声爸,只说“抱抱”

  4. tulaoshiD 原来见我从远处过来即使看见我也没什么反应,现在稍好些

  5. E 喜欢原地转圈,但会头晕。头晕也转。腿很软一碰就倒,轻轻一绊也倒,自己玩时也会摔倒,一点都稳不住。

  王秀卿: 您的孩子还不到两岁挺小的, 但是他现在有这样的行为表现值得注意了,最好去医院找医生给孩子做个诊训断,但是孩子年龄小诊断起来可能有些困难,最好去专业医院找精神科的医生,如北京第六附属医院精神卫生研究中心找杨晓玲、贾美香教授等去做诊断,不过在孩子还没诊断之前,家长注意观察和做一些简单的训练,比如说叫到孩子的名字,如孩子不理的话,家长最好能主动看孩子的眼睛和孩子有目光对视,并夸奖孩子,大小便的训练也要开始了,特别是大便的时间要固定,然后每天坚持这个时间带孩子去大便,一旦孩子大便了就要及时的夸奖他,对孩子转圈的行为最好找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替代他这无意识的行为。

  网友chxiangzhi :王主任你好,我是自闭症家长的母亲,小孩快两岁了,没有语言,身体还可以,象他这么大的小孩平时训练时应该做些什么呢,主抓哪些方面,对他帮助会比较大,谢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网友chxiangzhi :象两岁的小孩适合什么样的感统训练能否介绍一下?目前他的训练内容有爬、辅助他在大龙球上跳、趴在大龙球上、走平衡木,是否还有其它感统训练适合他?他不让陌生人抱、害怕部份陌生环境(比如室内游乐场),小孩玩的坐飞机、一元投币机他都害怕,象这种情况我应该加强哪方面的训练?

  网友chxiangzhi :我小孩最近偶尔会有抽搐的情况(抽搐的时间1秒左右,抽搐的幅度很小有些象打冷颤),这是怎么回事呀,我很担心不知道这到底是属什么情况,因为曾经看到过有个报导说部份自闭症患者后面是死于癫痫,所以很怕,不知道王老师有没有见到过这种情况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秀卿: 您的孩子确诊为孤独症了吗?如果确诊的话对于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在语言训练方面要注意的是,第一,在语言训练之前先让孩子理解日常的简单事物,如跟别人再见、开灯、走过来抱抱,先让孩子听懂这些日常的简单指令;第二,训练孩子这种简单的模仿学习意识,例如,家长拍拍手让孩子家长这种拍手动作等;第三,在孩子有模仿意识和听懂简单指令的基础上教孩子有意识的仿说一些简单的“爸爸”“妈妈”“我要”“尿尿”等。

  如果您发现您的孩子有抽搐情况,应尽快到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行专业的检查,如果孩子真的有癫痫发作的情况,一般作脑电图就可以看出,如果脑电图检查有癫痫波那么就基本就确诊孩子有癫痫。癫痫反复发作的时候容易让孩子的各项能力倒退。

  关于感觉统合训练孤独症方面的一些信息,因为孤独儿童是不明病因的,所以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在国际上比较有效的只有应用行为分析法和结果化教学等,感觉统合很多家长都喜欢带孩子去做,如果我们把感觉统合的训练变成孩子活动的一种方法,让孩子在这个活动器材上感觉快乐,并与人有简单的目光交流,相信对孩子有些帮助。

1234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警惕“吃”出来的孤独症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警惕“吃”出来的孤独症

警惕儿童会“吃”出孤独症

酸性食物 粗粮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警惕儿童会“吃”出孤独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茶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孤独症

育儿百科
孤独症

孤独症能治好吗 关爱孤独症孩童

小孩
孤独症能治好吗 关爱孤独症孩童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什么是外向孤独症 外向孤独症的表现

情感 恋爱技巧 恋爱宝典
什么是外向孤独症 外向孤独症的表现

婴儿孤独症

婴儿 小孩
婴儿孤独症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邢台数十名小学生喝过期酸奶中毒

邢台数十名小学生喝过期酸奶中毒

儿童冬季如何通过饮食“进补”?

儿童冬季如何通过饮食“进补”?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