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不健康儿童的5大表现

千年天行

千年天行

2015-12-12 10:35

自卑感强的儿童,虽感到自己不合格,但又非常希望自己能有适当的表现。他们常以不适宜的方式寻求他人赞扬,以减轻他们心灵深处因自卑而遭受的折磨。

你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吗

孩子有孩子自己独特的心理,他们渴望自己能被父母理解。然而在绝大多数父母的观念中,儿童就是小孩子,是“尚未变成大人的人”,于是高高在上地看待孩子、了解孩子,因此很多时候无法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甚至于存在着与童心世界相隔离的心理障碍,经常发生剥夺童心、童趣的事情。例如:不许弄湿鞋袜、不许玩泥沙、不许上树等,认为玩耍是浪费时光,强行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如加做家长的作业、练书法、学弹琴等,没有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然而不管家长认可与否,游戏是孩子抒发情感、认识世界的主导活动之一。也许孩子的许多言行、举止、乐趣和嗜好,在大人眼中是荒唐可笑的,难以理解的,但是在孩子心中却是美妙的,是他们的天堂和乐园。孩子通过自由游戏获得感性知识,接触世界,观察世界,开发了智力和创造力。在自由游戏中,他们渐渐明白了人怎样和自然界打交道,劳动怎样改变世界,自己应怎样接触世界。不管是做什么,如搓泥巴、挖沙子、绘画、做玩具、过家家、垒房子等,孩子的双手灵巧性受到锻炼,四肢的运动促使了大脑最富创造性区域的开发。如果认为孩子会越玩越野而横加阻拦,试图缚其手脚,那么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正确的是只在孩子玩耍入迷或出格时,教育他们注意安全和卫生,诱导他们将兴趣转移到高雅、益智的游戏上,而不应粗暴地干涉、严厉训斥甚至拳脚相加。幼儿时期,不要过多地进行抽象思维的教育,如识字、背古诗等,只能用孩子的感性认识所能接受的形式来指导孩子认识世界。通过讲童话故事,以及绘画、唱歌来引导孩子认识大自然和社会,培养幼儿的感性认识能力,使他们能在自由游戏中冲破框框,表现新事物。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总得走进成人世界,只是我们不妨“悠”着点,当孩子还倘徉在童年世界时,家长不必急于催赶,不要拔苗助长,应让他们多享受一些童年的欢乐时光。

孩子自卑感的早期心理表现

自卑感强的儿童,虽感到自己不合格,但又非常希望自己能有适当的表现。他们常以不适宜的方式寻求他人赞扬,以减轻他们心灵深处因自卑而遭受的折磨。

对待批评特别敏感:自卑感强的儿童,往往伴有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他们往往不能接受消极、过低的评价,呈现出一种病态的tuLaoShi.com自我保护心理,对别人的言行会作出不正常的反应,要么大哭大闹,要么极度消极。

对表扬过度反应:自卑感强的儿童,虽感到自己不合格,但又非常希望自己能有适当的表现。他们常以不适宜的方式寻求他人赞扬,以减轻他们心灵深处因自卑而遭受的折磨。

对竞赛的回避反应:自卑的儿童在竞赛场合非常想获胜,可他们又否定自己的力量,认为自己肯定不会成功,因此,这样的儿童总是尽量躲避竞赛场合。

对别人轻视、嫉妒:自卑感强的儿童内心深处虽隐藏着“低人三分”感受,但为了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常常相反地表现为贬低别人,这些儿童往往有较强烈的嫉妒心理。

对自身的攻击:表现为自暴自弃,对自己毫不珍惜,有时将自己暴露在危险情境之中。如果受到责备,他们常以“我本来就不如人”作为挡箭牌。

帮助怀有自卑感的孩子

“你看看人家隔壁的雪子姑娘。”
“……”
“人家画的画儿是那么好看。”
“……”
“你为什么就不能再画得好一点呢?”
“……”
“你哥哥在幼儿园的时候,他画的图画都贴在墙上给大家看。”
“……”
“还有,你跳绳也跳得不好。”
“……”
“你一点可取之处也没有。”
“……我,我是个没出息的孩子嘛。”

儿童的心理分析:

“妈妈总是把我和别人相比。而且专和比我好的孩子比,真是烦透了!我,只要和他们一比,就灰心丧气,什么也不想再干了。”
这位母亲是为了鼓励自己的孩子才把他与别人相比;以此来指出他的不足之处。这或许是出自一片慈母心肠,可是尽做一些不利的比较,这对哪个孩子来说都是忍受不了的。
每天在这种心情下打发日子的孩子,自然会产生自卑感。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与自己比较,这不成其为鼓励。在孩子的心上播下自卑感的种子之后,再让他去努力,等于缚住双脚,再希望他能飞跑。
自卑感在他心灵上留下重创之后,每击一掌,他就感到自己是个“无用的人”,陷入“自我无价值感”的深渊,产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破罐破摔的心理。

妈妈的高招:

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相比,特别是用自己孩子的不足之处,与别人的优点相比,这种做法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因为这样只能在孩子心上播下自卑感的种子。
每一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人没有绝对相同的。因此“人与人相比”毫无意义可言。希望不要做这种比较。对孩子的缺点,不去谈论或指责,这是上策。当你承认它是理所当然的,是正常的事情时,孩子感到这是受到表扬,效果反而好。
如果你是期待着做出显著成绩时再表扬他,这种机会是很少的。
如果你一定要做比较,那就用本人做比较。就是说,把孩子的现在与过去做比较。这样做,就会发现他有进步,有提高,孩子也感到了自己的成长,表扬的效果会更好。

孩子的心理需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清楚孩子的心理需要是什么。

1、 被爱与价值感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而接纳,孩子才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

2、 安全感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则无法和人建立友谊,社会化的过程也受到阻碍,还可能造成疑心病,成为刚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他的情绪和智能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3、 常规

常规对孩子来说就像是m.tulaoshi.com一栋房子的墙壁,它给生活一个界限及广度。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会觉得舒适自在。所以常规是安全感的来源,常规的建立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

4、 新的学习经验

现代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心智能力的发展是其生理学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学习经验而达成的。从出生起,儿童必须有切合其能力的学习机会以学习新的经验,才能发展出正常的智能、语言、人际关系技巧、情绪感受、表达能力和人格。

5、 鼓励

在儿童的教养过程中,鼓励的重要性大过其他方面,因为缺乏鼓励是造成儿童偏差行为的基本原因。所以说,有偏差行为的孩子也就是一个受挫折的孩子。每一个小孩子都需要持续给予鼓励,就如同种子需要水一样。如果没有鼓励,孩子无法成长及发展,也无法获得归属感。鼓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强调给予孩子一种自我尊重及成就的感觉。

6、 责任

儿童需要责任感,让他负责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收拾玩具、扫地等,可以帮助他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建立自信心,学习互助的精神及确立责任感。

7、 认同的楷模

儿童良好品行养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活中有良好楷模供他学习认同。因此,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身传言教的影响,使自己的言行对子女产生正向认同的作用。

8、 尊重

民主的生活建立于互相尊重,如果只有一方表现尊重则是不平等的。父母必须尊重孩子和他的权利。唯有对孩子的能力有信心,才能对孩子表现尊重。尊重孩子是表示把他当作大人一样有权利做决策。但是,权利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做任何大人做的事情,而是使孩子了解在家庭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而每一个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权利。

你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吗?

“我给他吃得好,买好看的衣服和有趣的玩具,我经常和他交流,怕他受一点委屈,这些难道不够吗?”面对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需要什么”的问题,一些家长显得迷惑。长春市中日联谊医院儿科教授莫秀芬认为,有些家长的看法不完全正确,孩子成长过程中主要有四大心理需要。

一是需要被爱与价值感。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

二是需要安全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则无法和人建立友谊,可能会使其成为刚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他的情绪和智能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aojiao/)

三是需要规则。规则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它给生活一个界限及广度。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会觉得舒适自在。所以规则是安全感的来源,规则的建立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

四是新的学习经验。现代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心智能力的发展是其生理学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学习经验而形成的。从出生起,儿童必须有切合其能力的学习机会以学习新的经验,才能发展出正常的智能、语言、人际关系技巧、情绪感受、表达能力和人格。莫秀芬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还需要鼓励和责任。在儿童的教养过程中,鼓励的重要性大过其他方面。每一个小孩子都需要持续给予鼓励,就如同种子需要水一样。如果没有鼓励,孩子无法成长、发展;儿童需要责任感,让他负责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收拾玩具、扫地等,可以帮助他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建立自信心,学习互助的精神及确立责任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aojiao/)

她说,认同的楷模和尊重对儿童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儿童良好品行养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活中有良好楷模供他学习认同。因此,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言传身教的影响,使自己的言行对子女产生正向认同的作用。父母还必须尊重孩子和他的权利。尊重孩子就是让孩子和大人平等做决策,这可以使孩子了解到每一个人在家庭中都有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早期刺激与孩子的智能开发

每位家长都希望有个高智能的孩子,并想尽办法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为此,家长应该知道人的智商高低的本质是什么,早期智力开发应该做什么。

我们知道,智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脑细胞的发育程度和早期经验的丰富程度。因此,我们对孩子进行的早期智能开发是在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和经验的获得。人类约有150多亿脑细胞,个体差异并不大。它是依靠外部刺激,不断增加反应的次数,不断提高反应的灵活性,来促进自身发育的。幼儿只有在不断的外部刺激作用下,才能获得智力活动的物质内容——生活经验。

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先感觉外界的刺激,然后把所感觉的事物与所有的感觉联系起来,再发生相当的动作去反映外界的刺激。由此可见,开发幼儿的智力并不能以抽象的读写背算为内容,而应让幼儿接受直接和具体的刺激,来促进其大脑的发育,并获得感性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幼儿经受外部刺激的种类越多,其应付环境的能力就越强,对新的刺激就能作出正确的反应。因此,家长要走好对孩子智能开发的第一步——早TuLaoShi.com期刺激,而且应使用科学的方法,及早进行。

心理不健康儿童的5大表现

3-6岁的学前儿童正处在心理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现代心理学表明: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德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下面来介绍一些儿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1.多动

儿童的心理行为可以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有些儿童出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等几个方面。好动具体来说是喜欢跑动,或爬上爬下,摇椅子转身,离位走动,叫喊或讲话,引逗旁人,小动作不停,如咬铅笔、咬指甲、咬衣角等。注意力不集中方面具体来说,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涣散,易受环境干扰而分心,在课堂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凝神发呆。自控情绪的能力差方面具体来说,表现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易激怒或冲动。情绪不稳,为了一些小事就喊叫或哭闹,脾气暴躁,常根据瞬间冲动行事,不考虑后果,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险举动及破坏行为。

2.焦虑

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这类儿童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3.恐怖和失眠

恐怖表现在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儿童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童由于恐怖而出现回避、退缩行为。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4.攻击

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

5.恶劣的人际关系

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与父母、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儿 童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孩子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同伴合作与共享,理解与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心理不健康的儿童一般没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由于个人心理不健康等原因,与人产生交流障碍。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来自:太平洋亲子)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心理不健康儿童的5大表现

早教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心理不健康儿童的5大表现

关注儿童成长 儿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育儿百科
关注儿童成长 儿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茶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六种不健康的儿童心理的表现

婴儿
六种不健康的儿童心理的表现

孩子心理不健康的五种表现

育儿百科
孩子心理不健康的五种表现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孩子心理不健康的3个表现

育儿百科
孩子心理不健康的3个表现

宝宝心理不健康的十种表现

宝宝 健康 小孩
宝宝心理不健康的十种表现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哪些食物可护小儿眼睛

哪些食物可护小儿眼睛

诱导孩子多提问

诱导孩子多提问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