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制定规则(上)

lv1314慧

lv1314慧

2015-12-12 10:10

对于危险物品,比如热水、门(可能会夹伤手指)、刀具,要告诉孩子正确的使用方法,在什么情况下身体可能会受到伤害。如果孩子出于好奇而想探索,那就带着孩子一起探索或给予孩子正确的解释。

孩子零食的四大误区

  如今儿童在家中都备受关爱,因而他们在填饱肚子的同时,吃零嘴成了习惯。但是,如吃零食不当,会影响儿童的健康。

  误区之一:盲目跟着广告食用小食品。儿童不但具有好奇心,而且从众心理也比较强,因此容易受广告的影响。于是,许多厂商靠广告把产品说得天花乱坠,或是在小食品中夹带玩具,包装上印上儿童喜爱的人物等吸引诱惑儿童购买食用。此外,不少产品虽然在包装上赫然写着营养和健康等字样,而实际上营养组成往往并不平衡。例如一些广告宣称果冻美味营养,但却几乎不含果汁,仅仅是食用胶质加上香精、色素和糖制成的,这不仅没有增加营养的作用,反而对一些营养素的吸收有不利影响。

  误区之二:用零食代替主食。现在的厂家把小食品做得既好吃、又好玩,再加上费尽心思的促销手段,比如在小食品内设兑奖图案,诱导儿童反复购买、食用。许多儿童在小食品能兑奖的诱导下,隔三差五购买小食品,有的甚至以小食品代替主食,造成吃饭时食欲减退,长此以往形成零食代替了主食,影响了主食的摄入量。

  误区之三:用方便面代替正餐。方便面以面粉为主,经过高温油炸,其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均严重不足,营养价值较低,还常常存在脂肪氧化问题,经常食用对健康不利。但是,不少儿童大量食用方便面,一些儿童放着丰盛的饭菜不吃,偏偏喜欢食用方便面,长此以往会引起营养不良。

  误区之四:常吃营养品却疏忽了一日三餐。有些儿童由于体质差,因而父母经常让孩子服用各种“口服液”、“滋补品”等。但据有关专家称,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是通过每日三餐获得的,各种“口服液”、“滋补品”真正对身体有益的成分仅是微量。例如,一瓶氨基酸营养液中的营养成分远不如一个鸡蛋丰富。因此,如果依赖“口服液”、“滋补品”作为儿童的营养来源,忽视儿童一日三餐,无异于舍本逐末。

  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多种营养素,但是,儿童因年幼无法理智地克制自己吃零食和挑选必需的食品。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引导儿童正确食用小食品,尽量克服以上“四个误区”。作为工商企业也要克服见利忘义,误导儿童消费的不良做法,对社会负责、对祖国未来负责,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四大局面 让孩子有效执行规则

  让孩子学会执行规则有时候简单,因为孩子在2、3岁的时候正是“秩序培养关键期”;但有时候也很难,因为孩子天性千差万别,看护人的看护理念、经验、态度也是千差万别。当遇到困难的局面,如何让孩子执行规则呢?请听听专家的建议。

  家长提问1:规则制定后,孩子可能会在有限的时间内遵从,但在一段时间后孩子开始拒绝遵守规则,家长该怎么办?

  情景:小波妈妈和小波约定每天打游戏半小时,前提是必须先练完琴。开始,小波很配合,后来就向妈妈提出:“今天能不能不练,我明天补上两天的课?”“我先打游戏再练琴行不行?”

  专家解答:如果孩子表现出对琴棋书画的兴趣,家长不妨先带他去听、看、体验,像小波的妈妈就可以提前告诉孩子,学琴并不容易,时间会很长,过程很枯燥。当小波开始习琴,并因遇到困难而产生厌烦的情绪时,可以告诉孩子:“是的,我知道这个过程很枯燥,但是当你走过了,克服了,它会滋养你的心灵。在你到达那个目标之前,妈妈愿意在这里陪着你。”

  坚持规则也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弹性。比如,有一次孩子们正在上课的时候,天空突然乌云滚滚,黑了下来。教室里的孩子们被这奇特的天气变化所吸引,全部围到窗户边观察。我看到老师没有去维持课堂规则,而是等孩子们观察完了才提醒孩子们回到自己的座位继续上课。老师为什么这样做?是因为就当时来讲满足孩子们对天气变化的认知需要比坚持规则更重要。这就是弹性。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家长提问2:规则建立后,肯定有违规的时候,这时家长如何坚持规则?是否需要为此设立惩罚的原则?

  情景:1、在书店,红红的妈妈让她看完书后归位,红红就是不听,最后妈妈只好生气地自己放回去。

  2、小熊的妈妈不许他摸电源和电视荧屏,摸就打手心。小熊就先摸一下电视,再主动伸出手来让家长打。这些情况怎么处理呢?

  专家解答:科学的教育不提倡惩罚,而主张探究儿童内心的秘密。

  小红妈妈应首先思考孩子拒绝归位的心理原因是什么。是书架太高了够不着?书太密了放不进去?还是人太多了孩子有点烦?如果是前两个原因,就帮她归位;如果是因为人太多了,不妨带孩子离开。如果实在找不到原因,也不要带着情绪帮她归位了,事后又指责孩子。不带情绪地去处理这个事情,而是告诉孩子,这样会影响别人看书,不是“你不好”,不是“你不听话”,而是这种行为违反了规则。这样就不会伤害孩子,不会损伤她的自我价值感。

  第二个例子是家长与孩子间最常见的冲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封住所有的电源插座,不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对于其图老师它的危险物品,比如热水、门(可能会夹伤手指)、刀具、剪子,则要告诉孩子正确的使用方法,在什么情况下身体可能会受到伤害,甚至失去生命。人本能地有保护自己生命的意识。如果孩子出于好奇而想探索,那就带着孩子一起探索或给予孩子正确的解释。

  家长提问3:专家强调不要给孩子吃饭的压力,但事实上确实有很多孩子从小被追着喂大,没有自己进食的习惯。到底在吃饭的问题上,应该如何设立规则并执行呢?

  专家解答:在吃饭的问题上,建议家长先调整自己,尊重孩子的选择权。

  吃饭的良性循环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吃饭,给孩子演示优雅的餐桌礼仪,让孩子感受到一家人一起吃饭时精神愉悦,让孩子知道吃饭不仅是为填饱肚子,也是一种精神享受,还是难得的与家人、朋友沟通和表达情感的机会。

  吃饭的恶性循环是:家长过分担心孩子吃不饱,这种紧张情绪令孩子恐慌或反感,导致孩子更吃不好了,家长于是更加着急,想方设法让孩子多进食,最终让孩子对吃饭的兴趣彻底丧失。

  一个人两顿饭不吃身体不会出大问题,但如果连续两顿饭都是在压力和逼迫中进食,他一定会反抗。家长不妨先在吃饭的问题上学习如何尊重孩子的需要,允许孩子选择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家长提问4:当一个遵守规则的孩子遇到来自不同教育理念背景的孩子侵犯,比如抢他的玩具或打他时,会不会吃亏?

  专家解答:一个在规则中成功建构自我的孩子,拥有拒绝别人,明确告诉对方“你不可以这样做”的内在力量。一个有内在力量的人,是有气场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不敢靠近那些能量巨大的人。强大的内心力量应该是像水一样,柔软、包容,却拥有改变对方的能量。

  当这样的孩子面对冲突,可能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不主动伤害别人,同时有明确告诉对方“不许伤害我”的勇气,但在对方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自己的时候,敢于反击。另一种是,选择离开,意味着接受这种现实,但不愿陷入这种斗争的姿态。这是一种更高级的修为,他知道对方怎么了,也知道自己怎么了,选择离开不是逃避,而是不想介入你这种不好的状态。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佛性”。

给孩子制定规则(上)

著名的教育学家蒙特梭利曾经说过:“父母的规矩应该尽量少立,但立了,就一定要遵守。”我们要让宝宝自由成长,但自由的底线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应该不应该要求我们的宝宝严格遵守规矩?
“她还那么小呢!”
“他死活不肯,又能怎么办呢?”

妈妈们经常会摇着头,这样叹气。天大,地大,宝宝最大——谁能拿他们有办法呢?

事实上,宝宝会不会守规矩,能不能守规矩,妈妈是起决定作用的那个人。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为妈妈,你应该怎么做,做些什么?才能让你的孩子变成最乖的宝贝儿。

妈妈叫3岁的洋洋来吃饭,洋洋只顾着玩玩具头也不抬。妈妈大声说:“洋洋,再不来吃,你最喜欢的鸡翅膀就没有了!”可是叫了几遍洋洋都没反应,妈妈只好叹口气把鸡翅膀夹出来放在一边,等洋洋什么时候想吃时再吃。

错误:说话不算数

妈妈们经常抱怨宝宝不听话,实际情况却是妈妈们自己说话不算数。

这种现象其实到处可见,比如妈妈们请宝宝收玩具,如果宝宝不听,妈妈们发发牢骚后就只好自己收。再比如明明说好在小朋友家只玩半个小时,到时宝宝一闹,妈妈们多半又会妥协,再多玩半小时。

在吃饭问题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妈妈们总是怕饿着宝宝。像“再不来就不给你吃”这样的话通常只为吓唬宝宝。既然什么时候想吃都有的吃,既然妈妈从来都是“说到做不到”,宝宝当然会对妈妈的话充耳不闻。

规矩法则1:说到做到

像上文提到的,如果洋洋不肯立刻上桌,那么等他想吃时,妈妈就应该很平静地告诉他,鸡翅膀没有了。如果洋洋哭闹,妈妈也应该坚持重复自己的决定:因为洋洋来晚了,鸡翅膀已经让大家吃完了。

妈妈们一定要让宝宝明白,吃饭是件自己的事。每日三餐要定点定量,如果宝宝一顿不吃,就必须等到下一顿,切忌稍后用大量零食来补充。这不仅能让宝宝体会一下“饥饿感”,更重要的是让宝宝明白,如果不吃,就真的会饿肚子。

专家评点:

“说到做到“不仅能树立父母在宝宝心中的权威,也教育了宝宝:爸爸妈妈尊重你的选择,但你要接受因此带来的后果。

友情提示:

最好不要在宝宝玩得正高兴时,突然要求她去吃饭。最好给宝宝一个缓冲期,比如说,餐前10分钟就开始提醒宝宝,再玩一会儿就要吃饭了。餐前洗手不仅是出于卫生考虑,更重要的是借此提醒宝宝,要吃饭了。如果能让宝宝参与摆放餐具,或者盛饭,那就更能增加宝宝的用餐意识。

星星在饭桌上边吃边玩,一会儿用果汁泡饭,一会儿把盘子里的菜挑了出来扔得满桌都是,一会儿又把妈妈喂给她的排骨吐出来宣布:“我不要吃肉!”星星妈妈忍无可忍,大声喝斥道:“你怎么这么烦啊,怪不得幼儿园老师都不喜欢你!”星星给骂愣了,过了一会儿“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错误:妈妈控制不住情绪

经常看到妈妈们指责宝宝“你怎么就不能安静一会儿听故事?像你这样,长大肯定不会好好学习!”“怎么不叫人?你这孩子就是坏脾气!”或是干脆一巴掌下去,什么话都没有。这样的举动其实只发泄了妈妈们的情绪,宝宝往往委屈万分地嚎啕大哭,全然不知道妈妈为什么生气。

规矩法则2:有的放矢,就事论事

星星妈妈应该就事论事,心平气和地制止星星的胡闹,并且解释给星星听,她违反了哪些用餐规矩,比如“不可以用果汁泡饭”,“不喜欢的菜可以不吃,但吃了就不能吐出来”等等。如果星星继续胡闹,妈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惩罚措施,比如说,取消餐后星星喜欢的水果甜点等。

专家评点:

父母越平静,教育效果越好。让宝宝服从的应该是父母讲的道理,而不是说话声音的大小。

友情提示:

用餐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所以最忌宝宝不吃,却逼着宝宝吃。如果宝宝几顿都不好好吃,却仍然没有胃口,请带宝宝去看医生,宝宝可能“积食”,也可能有别的问题,最好按医生的嘱咐调理饮食。

两岁半的阿龙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玩游戏,一玩就至少1个小时。阿龙妈妈一边苦恼阿龙的视力,一边感叹说:“现在的游戏就是有趣,怪不得儿子这么小就喜欢。”

错误:姑息纵容,不肯给宝宝立规矩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宝宝喜欢吃糖,妈妈虽然也觉得应该适当控制,宝宝一闹,就一块又一块地给。宝宝喜欢看动画片,妈妈就一次次心软,总是延长时间,直到一整部动画片一个半小时全部放完。很多时候,不是宝宝不遵守规定,而是父母心软,不肯给宝宝立规矩。

规矩法则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像阿龙这么小的宝宝,脑部还处于发育期。只有通过双向交流,比如和成人对话,和伙伴一起玩,才更有益于智力发展。而电视、电脑游戏,更多是一种被动的单向刺激,如果宝宝习惯长时间沉溺于此,就容易对外界反应迟顿,不擅长与他人交流打交道。

所以,国外专家指出,不提倡6岁以前的宝宝玩电脑游戏,也一定要控制看电视时间。

3岁左右的宝宝,每次看电视的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一天不应超过1个小时。宝宝玩游戏和看电视时,父母双方应至少有一方陪伴在侧。事先一定立好规矩,玩多长时间。如果宝宝不会看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买一个闹钟,告诉宝宝,铃声响时,就要停止。

如果宝宝不遵守约定,发出一次警告。如果还是不听,那父母就应果断关掉电源。这样做也许稍嫌粗暴,却是表明父母说到做到的最好办法。

专家评点:

越是喜欢的东西,越是要有节制。从小教宝宝懂得“自我控制”,长大才能“自己管住自己”,成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友情提示:

大多数宝宝需要一个缓冲阶段。闹钟可以比约定时间定得稍微提前几分钟。铃响后,请宝宝自己选择,再玩多长时间,妈妈数到10还是20?通常情况下,宝宝都会愉快地合作。

小瑞妈妈带两岁半的女儿到单位玩,小瑞把一整包饼干扔得到处都是,只挑出两片完整的吃。同事不小心把小瑞挑好的饼干碰坏一小块,小瑞不依不饶地又哭又闹。同事尴尬无比,小瑞妈妈又气又恨,一巴掌打了下去,“不就一块饼干吗?不许哭了!”

错误:处理问题简单粗暴

常听妈妈们发出这样的抱怨,不就一个小脏瓶子吗?丢就丢了,至于哭成这样吗!或者是,这玩具不好玩,妈妈给你买那个!结果宝宝闹,大人怨。其实宝宝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妈妈们应该多从宝宝的角度考虑问题。像小瑞,其实是到了秩序敏感期,但小瑞妈妈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两岁半对宝宝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这一时期的宝宝突然发现,周围的世界很有秩序,她希望一切都是按照原来的样子。比如说,饼干就应该是圆圆的,没有缺角。(转下下文)

下一篇:给孩子制定规则(下)

给孩子制定规则(下)

规矩法则4:立规矩的同时充分考虑宝宝的感受

在家时,妈妈可以把给小瑞吃的饼干单独放一个盒子里,让她自己在里面挑。如果小瑞发现饼干破了,哭可以,但不可以向别人发脾气。妈妈要让小瑞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你不喜欢破了的饼干妈妈理解,你也可以哭,但不可以因此伤害到别人。

如果小瑞盒子里的饼干只剩下有破损的,妈妈最好不要再重新给小瑞买新的。应该告诉小瑞,妈妈知道你不喜欢破的,可是别人也不喜欢破的,所以你可以不吃,但不能把破的都推给别人吃。

如果到别人家玩,事先要跟小瑞讲好,这不是自己家。阿姨拿出来的饼干你可以不吃,但不可以自己在饼干盒子里乱翻,更不可以发脾气耍赖。当然啦,也可以适当跟主人打招呼,拿饼干的时候,挑几块好的放到盘子里。

专家点评:

虽然只是几块小小的饼干,聪明的妈妈却能借此和宝宝一tulaoshi起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体谅和理解他人。

友情提示:

妈妈带宝宝外出时,最好多带几样零食或者玩具。宝宝发脾气时,与其劝宝宝不要生气,不如想办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甜甜跟妈妈去购物,一进超市就开始乱翻货架,到处乱跑。在结账的时候,又非要把扔进篮子里的零食全买下来。看着在地上耍赖打滚的女儿,甜甜妈妈只好一边付钱,一边恨恨地讲:“下次再也不带你来了。”

错误:没有立刻指出宝宝的错误

在饭店里或者电影院里,经常能听到父母们气急败坏地抱怨:“在家说得好好的,可一到外面就发疯。下次再不带你出来了!”可实际情况呢?下次还是会带出来,而宝宝还是会继续不守规矩。宝宝根本没有时间概念,所以绝对不会因为顾忌“下次”,而在“这次”收敛一下。

规矩法则5:奖罚分明

从带宝宝去超市的第一天起,父母就应该明明白白地告诉宝宝:超市是选购商品的地方,不是宝宝的游乐场。要跟宝宝约法三章,不能随意翻货架,拿东西要经过爸爸妈妈同意。超市的商品,一定要等爸爸妈妈付过钱后,才能拆开包装。

如果宝宝很守规矩,那么作为奖励,可以让宝宝在超市自由挑选一份自己喜欢的商品。对大一些的宝宝,不一定非要用物质奖励。请3-4岁的宝宝帮妈妈找出需要购买的商品,比如说在食品区找出面粉,在水果区找出葡萄。5岁以上的宝宝,请他自己拿着钱比如10元或者5元,去买回如牛奶、酱油醋等简单商品。这些都会令宝宝非常自豪和高兴。

如果宝宝在超市里发脾气耍赖,父母一定要沉得住气。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宝宝强行抱离现场,让宝宝哭够后,再慢慢跟宝宝讲道理。同时,一定要立刻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说,取消原本购物后去看电影的打算。

专家点评:

奖罚分明是让宝宝明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最好办法,奖励和惩罚都应该是宝宝最在乎的东西,比如说晚间睡觉前的故事、每天的动画片等等。

友情提示:

让宝宝自由采购商品之前,一定要事先讲好一个大致范围。不然父母答应的是可以买一盒冰琪淋,宝宝拿来的却是价值150元的哈根达斯,场面就比较尴尬了。

园园3岁半,妈妈第一次听她说“他妈的”时,愣了一下,接着忍不住大笑起来。看到妈妈的反应,园园一遍遍地重复这3个字。等幼儿园老师向妈妈反映园园说脏话时,妈妈才发觉,园园说这3个字已经成习惯了。

错误:妈妈的反应助长宝宝的错误

宝宝有许多不良习惯其实是大人无意中养成的。比如说觉得好玩,就怂恿小宝宝打人,或者让小宝宝叫大人的名字,而不是礼貌的称呼。像园园这样的年龄,通常并不理解“脏话”是什么意思,她只觉得,只要说这3个字,妈妈就会笑,就会特别注意自己。

规矩法则6:防微杜渐,规矩要从小立起

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说脏话,妈妈们应该冷处理,装作没听见,或者只当这句话和平常话没什么两样。宝宝很可能在一两天之内,自己就把脏话都忘了。

如果宝宝一直喜欢说脏话,妈妈们就应该告诉宝宝,脏话是很不好的话,妈妈听宝宝说脏话非常不高兴。如果宝宝还是说,就应受到惩罚。

专家评点:

好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如果树苗已经长成大树,再想修枝就晚了。

友情提示:

在说脏话的问题上,环境的配合非常重要。成人切忌听到宝宝说脏话时哈哈大笑,甚至一遍遍逗宝宝说脏话。

巧立规矩实用技巧

把“NO”留到最关键的时候再用

什么是最关键的时候?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当你的孩子马上就要咬别人的一刹那。对于小孩子来说,如果你总把“不”字挂在嘴边,他听多了一定会烦,很可能加剧他的抵触心理,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机会

孩子天生喜欢做决定的感觉。如果你能在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给他决定的机会,他就会非常高兴。比如让他决定今天穿什么衣服,早餐吃点什么等等。对于像打针吃药,上车出发这种事,你应当坚持立场;但如果他执意要穿一身古怪的衣服出去玩儿,或者阴天戴顶遮阳帽的话,你就忍一忍吧,既然你希望他自己做出选择,就把权力“下放”得彻底一点。

当你严厉地批评完孩子之后,别忘了安慰一下他

与他所犯的错误同样重要的,是你在“教训”他之后,别忘安慰安慰那个“受伤的小心灵”,告诉他尽管你不喜欢他的行为,但你依然爱他。

为了确保所定下的纪律得到切实执行,与惩罚同等重要的是随时发现他做得好的地方,并奖励他们。事实上,无论对孩子还是我们自己,保证遵守纪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持续加深印象。你越是频繁地让孩子注意到纪律条例(通过表扬,偶尔惩罚),越能减少孩子“越轨”的可能。随时随地观察,用表扬来代替批评。把“不要”换个方式来表达,比如:“不可以打架”换成“你今天对小狗非常温柔!”

如何让孩子遵守规则

作者:沛沛妈

当红灯亮起,骑自行车的人,总是尽最大可能地将自行车越过停车线。——“饥饿”的自由

《爱与自由》一书的作者孙瑞雪说,你几乎在你的周围找不到一个在自由中成长的人。我觉得她说的有道理。我们从小就生活在严谨的规则之中,被迫遵守各种各样的规则,合理的、不合理的都被要求无条件遵守,几乎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从小时的不许玩水、不许翻箱倒柜、要听父母的话(无须思考对错),到学龄时的上课必须把手背在后面、必须听老师的话(也无须思考对错),再到工作时期听领导的话(仍然无须思考对错),我们一直为各种强加的规矩压抑着,我们的精神意志自由从来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尊重,也从来没有机会真正的自主。

久而久之,当我们对自由总是处于一种饥饿状态时,每一项规则无论合理与否都令人不自觉地反感,而内心深处就产生了强烈的补偿意识(这一点甚至自己都意识不到)。而当自我补偿的心理需求不能在理性层面实现,就转化成了非理性的形式(比如骑车超越停车线)。

首先是自由,其次才是规则

说到如何让孩子遵守规则,我想首要的是,让孩子体会到尊重和自由,让孩子充分地自主,其次才是规则。孩子得到了足够的自由,对自由不感到饥饿,对规则也就不会有逆反心理,那么遵守规则就会容易很多,即使是对于特殊情况下要遵守的不合理规则相信也会具备更强的承受能力。

人的需要有似弹簧,你压得越有力,它就弹得越高。

女儿沛沛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去家附近的一家超市里的翻斗乐,一出门哪儿都不去,直奔那里。当时是夏天,里面空调开得很冷,卫生情况亦不甚好,奶奶怕她生病,反对她去玩,觉得在花园里玩更好。本来我觉得温度低点关系不大,再说,在哪里玩应该由孩子决定,所以我经常晚上带她去。但后来沛沛的确病了一场,这让我在奶奶面前有些气短,便也开始想办法让她忘记那个超市,尽量不让她想起。虽然从来没有严厉禁止过,但我们躲闪的态度显然是让沛沛感觉到了。人的需要的确有似弹簧,你压得越有力,它就弹得越高。之后的沛沛对于这家超市形成了一种焦虑,一旦想起必去不可,尽管她说起来语气都有点酸溜溜。

自由选择的结果是平静

我知道是我压抑了孩子的自由(虽然不是强力压制),其实没有什么理由不让她去,我后悔不应该妥协,我必须把选择的自由还给她。于是我在家人面前立了一个规矩,从此之后,沛沛想去就去,家人不得面露难色,也不要想办法转移她的注意力,而是高高兴兴地带她去,里面冷就带件衣服(这算是我最后的一点妥协吧)。

在一个多月的自由选择之后,结果是——平静,并且愿意遵守规则。沛沛仍然喜欢去,但不焦虑,也不会非去不可。有时,她想去的时候天色已晚或者正逢中午就要吃饭,我就和她商量明天再去,她都会欣然答应。

这就是自由的结果,是相信孩子的结果,孩子得到自由后不是为所欲为,而是更愿意遵守规则。

我相信,对孩子的自由、选择的权利限制得越多(即使打着帮助他们的旗号),也越是在从他们身上剥夺更多的责任。每个人都不喜欢别人替自己做选择。我相信孩子也不愿意,而且我也相信孩子有能力选择,有能力在自由中发现规则并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在上帝的神坛上发过誓,要永远仇视对人类思想的任何专制。”这是刻在美国杰斐逊纪念馆中一块石头上的话。

我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孩子。如果有一天,当沛沛做出的选择是我所不认同的时候,我想我会在充分的提醒之后,给予最大可能的尊重和支持。

附言:自由是什么?

这里的自由是指精神意志的自由和生命不受限制的自由,也可以说是一种自主。举个例子,当婴儿想吃奶的时候,我们因为想让他形成按时的习惯而拒绝他,这就是对生命自由的压制;当两岁的孩子玩水的时候,我们觉得听故事更好而想办法把他从洗手台边诱走,这也是对自由的压制,因为孩子此时的精神需要是玩水;当孩子见我们端着一杯水也想自己端的时候,我们因为担心打烂杯子弄翻水而拒绝他,这同样是对自由的压制,因为自己端稳水杯并自己喝正是此时孩子生命成长的需要……

是否给了孩子自由,关键是看你是否把孩子当成与你一样平等的人,是否充分地尊重了他的意志,而在具体事情上是否给了他足够的选择机会和权力。

相信孩子,他们并不比我们更无知,当你把必要的生活状态都展现给他们时,他们一定能在自由的实践中理解规则的存在,并主动去遵守。

摘自《为了孩子》

孩子吃零食的四大原则

很多爸妈都知道孩子吃多了零食不好,可又做不到一点零食都不给孩子吃,其实只要把握了吃零食的度,零食还是可以吃出健的。

吃零食的4大原则:
  
原则1:不要让零食喧宾夺主
  
&(图老师整理)nbsp; 许多儿童零食不离口,走路时吃、做作业时吃、看电视时吃、聊天时还吃。这样吃零食不仅影响了正餐,甚至还以零食代替了正餐。儿童如果整天吃零食不离口,会使胃液分泌失调,消化功能紊乱,食欲不振,对正餐不感兴趣。而且即使是营养再丰富的零食,含有的营养素也不全面,如果儿童因为吃零食过多而不想再吃正餐,必需的营养素将得不到保证,甚至会导致儿童营养不良。
  
原则2:合理安排吃零食的时间
  
两餐之间,上午九十点钟和下午三四点钟,离正餐时间已有2个多小时。由于儿童代谢较成人快,此时,他们可能会出现轻微的饥饿感。如果能够让他们适量地吃些零食,就会起到防止饥饿和增加营养的作用,也不会出现影响正餐进食的情况。
  
原则3:选择有营养的食品
  
新鲜的、天然的才是最好的。要选择富有营养的食品作为零食,如奶类、果蔬类,坚果类,既好吃,对少年儿童来说又有营养,所以,不要只凭个人的口味与喜好,营养价值和是否有利于健康才是要首先考虑的。
  
原则4:不能将零食作为奖励品
  
父母或长辈不要将零食作为奖励、惩罚、安慰或讨好孩子的手段,让孩子养成以吃零食作为“交换条件”的坏习性。长期以往,孩子会形成一种错觉,以为奖励的东西都是好东西,无形之中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认知感,这些食物是应该吃的,而且很好吃。
  
来自:荆楚网

孩子难改的四大坏习惯


  孩子有些坏习惯,看着可能很小,所以很容易被父母忽视,但这些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修改了,所以爸爸妈妈要留意一下孩子日常中是否有以下习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

  1、打断你讲话

  孩子可能有时会很兴奋想要告诉你一些事情,但如果总是允许他在你讲话的时候打断你的话,可能会让孩子感觉他是拥有特权去取得别人的注意,而且不能忍受别人不理会他,以致日后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

  如果孩子跑过来缠着你讲话,你可以指着凳子让他过去坐并且在你结束讲话前都要保持安静;如果你要打电话或见朋友的话,告诉孩子要保持安静并且不要打扰你,然后给他安排另外的活动。你的目的是让他知道,如果中断你的讲话,他很难达到他的目的。

  2、装作没有听到你说话

  不断给孩子重复或提醒你的要求、指挥,会让孩子养成等待你的提醒,而不是留心你所说的话,渐渐地还会发展到不理会你说的话。如果这种习惯继续下去,他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不会尊重别人。

  尽量不要远距离跟孩子说话,走到孩子前面跟他说清楚你的要求。当你说话的时候,要求孩子看着你,并要有所反应。

  3、态度轻浮

  你的孩子是不是有边跟你说话边做鬼脸或用很轻佻的态度跟你说话的情况,很多孩子尤其是小孩子会有这些行为,他们的目的是要测试一下父母的反应。很多父母可能会忽视这些行为,觉得孩子还小,现在只是过渡阶段,但如果你不让孩子尽快改正,他可能会很难跟别人好好相处。

  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当的。例如孩子在你说话的时候翻白眼,你可以告诉他,这种行为表明他不喜欢你所说的话,你可以停止跟他说话并走开,然后跟他说当他态度变好的时候才会跟他说话。

  4、夸大事实

  你可能会觉得孩子在别的孩子面前吹牛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于这种现象应该尽早从源头截住。因为如果孩子发现说大话会令自己感觉舒服一点,他很快就会养成经常讲大话的习惯和推卸责任等。

  当孩子撒谎的时候,你应该静下心来跟孩子说清楚说谎的坏处,让他明白大话讲多了,别人可能会不再相信他说的话。同时还要了解清楚孩子说谎的目的,要让他明白即便是说谎他的目的也不一定能够达到。纠正这种现象,讲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对比较小的孩子。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给孩子制定规则(上)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给孩子制定规则(上)

给幼儿定规则 真的合适吗

育儿知识
给幼儿定规则  真的合适吗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茶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如何给孩子制定阅读计划?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如何给孩子制定阅读计划?

父母该给孩子什么(上)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父母该给孩子什么(上)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如何为孩子制定读书计划

早教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如何为孩子制定读书计划

给13岁宝宝制定食谱的原则

宝宝 食谱 小孩
给13岁宝宝制定食谱的原则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关于吃的几点建议

关于吃的几点建议

高智商宝宝的6个特点

高智商宝宝的6个特点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