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新生儿护理的8大误区

爱新觉罗格微

爱新觉罗格微

2015-12-06 00:06

如何科学地予以养护,对于新生儿的成长非常关键。遗憾的是不少一知半解的妈妈步入了误区,以下12个误区就是在养护宝宝中最常见和最该避免的。

新生儿皮肤护理的两大误区

  在新生儿护理当中,最容易出现误区的就是新生儿皮肤护理。在新生儿皮肤护理中,爸爸妈妈不能一味的根据传统思维,需要按照孩子的生理特别来护理哦。同时,还要知道新生儿皮肤的健康肤色是怎样的。

  新生儿皮肤的健康肤色

  健康足月新生儿的皮肤是红润,光滑的,有的皮肤表面有少许胎脂,肩背部有少许胎毛,皮下有丰满的脂肪。甚至有的宝宝生后头几天的皮肤好象很粗燥,甚至有脱皮,有皱折的地方还会有皲裂。这是因为宝宝的皮肤长期在羊水中浸泡,出生后干燥,在还没有脱落以前,看上去非常粗燥。但是过几天之后就会很光滑了。

  而早产儿刚出生时皮肤看起来很薄嫩,象凝脂般,透明,颜色红;皮肤发亮,可出现水肿;皮肤表面胎脂多,胎毛多;皮下脂肪薄,可有较多胎脂,象我们常吃奶油蛋糕上的奶油。胎脂看上去粘粘的,是由皮脂腺分泌皮脂和脱落表皮细胞形成,具有保护皮肤、防止感染和保暖的作用,出生后逐渐被皮肤吸收。一般不要特意用水洗去或擦去,那样可能会削弱了胎脂对皮肤的保护和保暖功能,又很容易损伤皮肤甚至诱发感染。但如果耳朵后、腋下或其它皱褶处胎脂较厚,可在生后6小时后用熬熟冷却的麻油、豆油等(m.tulaoshi.com)植物油或有专门护理皮肤的宝宝皮肤清洁霜轻轻擦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xinshenger/)

  新生儿皮肤护理误区

新生儿养护的12个误区

  如何科学地予以养护,对于新生儿的成长非常关键。遗憾的是不少一知半解的妈妈步入了误区,以下12个误区就是在养护宝宝中最常见和最该避免的。

  给宝宝喂开口茶

  误解:有很多父母在新生儿刚出生时,往往给其喂服用中药熬成的“开口茶”,先用大黄汤清理小儿肠胃消化道的异物,再用甘草汤泄新生儿的胎毒、胎火,以为这利于宝宝后天生长。

  正解:中药大黄味苦、性寒、有导泻的功效,新生儿出生时肠胃内不含食物,故腹泻会伤及胃肠黏膜。正确的方法是:在新生儿出世数小时后,先喂服温开水10毫升,约一茶匙,过半小时左右,待小儿排尿后再喂母乳。

  吸吮妈妈乳房的次数越多越好

  误解:有些妈妈以为在最初几天,宝宝吮吸的次数越多越好,只要宝宝一哭,就让他吸奶。以为这样妈妈的泌乳就越早、量越多。

  正解:一般来说,按需哺乳就能满足宝宝的需求了,所以最初三天内每天让宝宝吮吸乳头10次左右,每次约1 5分钟即可。早开奶、多泌乳的最根本条件是充足的睡眠与良好的休息,如果让宝宝一开始就过频吮吸乳头,不但影响妈妈休息,很可能导致乳头水肿、皲裂、疼痛,影响以后顺利泌乳、哺乳。

  按时喂养能培养宝宝的生活规律

  误解: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按时喂养能培养宝宝的生活规律,建立良好的生物钟。

  正解:若一味机械性地强调按时喂养,有可能让宝宝不能及时获得营养而出现低血糖。其实,针对宝宝的生理特点,按需喂养才能真正满足他的需求。按需喂养不仅能随时为他补充营养,促进他的身体发育,还能促进妈妈乳汁源源不断地分泌。

  配方奶泡得浓一点会更有营养

  误解: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用母乳喂养宝宝,妈妈总会心存愧疚,总想将配方奶泡得浓浓的,希望能弥补缺失母乳的遗憾。

  正解:婴儿虽有一定的消化能力,但调配过浓的奶会增加他消化的负担,须加以稀释。具体方法是,将奶粉按重量以1:8,按容量为l:4的比例稀释,则得到的为全奶成分。然后根据新生儿周龄,在全奶中加水稀释(出生后1周加水1/2,2周为1/3,3周为1/4),煮沸消毒后,加入5~8%的糖,待温度适宜即可喂哺。

  母乳洗脸可护肤

  误解:有些妈妈奶水多,在哺乳之余爱将乳汁涂抹在宝宝的脸上,认为可使之皮肤嫩白细腻。

  正解: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这些营养物质也是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且新生儿的皮肤娇嫩、血管丰富、皮肤角质层也薄、通透性强,这都为细菌通过毛孔进入体内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易引起毛囊炎,甚至引起毛囊周围皮肤化脓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可发生败血症全身感染,这是很危险的。

  囟门碰不得洗不得

  误解:新生宝宝囟门还没有完全长好,一些爸爸妈妈认为其很娇嫩,碰不得,更不用说洗了。

  正解:长期不清洗囟门会导致某些病原微生物寄生引起头皮感染,继而病原菌穿透没有骨结构的囟门而发生脑膜炎、脑炎。囟门的清洗可在洗澡时进行,可用小儿专用洗发液。清洗时

  手指应平置在囟门处轻轻地揉洗。

  剃“满月头”有利头发生长

  误解:很多妈妈习惯在宝宝满月时,给宝宝剃个“满月头”。而且认为剃得越短,刮得越干净,以后头发就长得越好越黑。

  正解:其实宝宝的发质与遗传、营养、养护有关,m.tulaoshi.com与是否剃“满月头”并无多少关系。而且刚满月的宝宝头皮非常娇嫩,血管也非常丰富。剃头时,宝宝往往又不太配合,如果一不小心剃伤了头皮,就会造成感染。所以满月时,最好是用剪刀给宝宝剪头发,相对更安全。而如果宝宝本身头发并不多的话,“满月头”不剪也没有关系。

  “马牙”必须挑破擦掉

  误解:在新生儿牙龈边缘或上腭上,常可见到一些黄白色芝麻大小的疙瘩,俗称“马牙”。有些妈妈会觉得碍眼,又担心影响以后长牙,就想办法将其挑破擦掉。

  正解:这些口腔中的白色小点并不是牙组织,而是由于上皮细胞堆积或由于粘液腺潴留肿胀而引起的,几个星期后可自行消失。如果强行挑擦去除,会损伤口腔黏膜引起炎症甚至感染。

  每天为宝宝清洁口腔

  误解:有些妈妈特别注意新生儿的清洁卫生,就像成人每天刷牙那样,也要给新生儿清洗口腔,常常在宝宝喝奶后用纱布、手帕、棉签等来擦洗口腔黏膜。

  正解:这种做法很容易将口腔黏膜擦破而引起细菌感染。其实新生儿的口腔一般不需要特别清洗,因为新生儿口腔内尚无牙齿,而且口水的流动性大.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要给新生儿清洁口腔的话,只要在给新生儿喂完奶后,再喂点温开水,将口腔内残存的奶液冲洗掉就可以了。

  擦去胎脂才能保持清洁

  误解:刚生下来的宝宝皮肤上有一层白色油腻的东西,有的部位少一些,这在医学上称为“胎脂”。胎脂在白白胖胖的宝宝身上,看起来总觉得不舒服,很多父母就会用力把它擦去。

  正解:胎脂有保护皮肤,防止细菌感染及保温作用。除胎脂较厚,皮肤褶皱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处,略加擦拭,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局部皮肤而发生糜烂,其它部位的胎脂不宜擦去,一般在生后1~2天内会自行吸收。

  皮肤发黄一概觉得没关系

  误解:新生儿生后几天皮肤会发黄,这时家里的老人也许会说这是胎黄,没关系。

  正解:上述现象为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会在一周左右消失,不影响健康。病理性黄疸可能是由溶血、窒息、肺炎、败血症、胎粪排出延迟、肝炎等原因所致,对健康威胁甚大。但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很难判断宝宝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因此当出现黄疸后,最好让医生对宝宝进行全面检查。

  以保暖内衣代替普通内衣

护理新生儿勿犯5大禁忌

  新生宝宝娇嫩脆弱,护理起来有许多的讲究,而新手妈tulaoshi.com妈对护理宝宝没有经验,许多事情都是按照“想当然”来做,其实,许多“想当然”的事情,对新生宝宝未必是有利的。下面一块来看看你护理宝宝时都犯了哪些禁忌。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xinshenger/)

  1 忌让婴儿唾在大人中间

  许多年轻父母在睡觉时总喜欢把婴儿放在中间,其实这样做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在人体中。脑组织的耗氧量非常大。-般情况下,孩子越小,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比例也越大。孩子睡在父母中间。就会使其处于一个极度缺氧而二氧化碳非常多的环境里,使婴幼儿出现睡觉不稳、做噩梦以及半夜哭闹等现象,直接妨碍了孩 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2 忌给婴儿洗澡过多

  要知道,婴儿的皮肤角质层软而薄,血管丰富,吸收能力非常强,如果洗澡次数过频,或洗澡时使用药皂及碱性强的肥皂,会因皮肤表面油脂被去除而降低皮肤防御功能。因此,婴儿洗澡忌过多。

  3 忌拧捏婴儿脸蛋

  许多父母在给孩子喂药时,由于孩子不愿吃而用手捏嘴;有时父母在逗孩子玩时,也喜欢在婴幼儿的脸蛋上拧捏、这样做是不对的。婴幼儿的腮腺和腮腺管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挤伤会造成流口水、口腔黏膜炎等疾病。因此,忌拧捏婴幼儿的脸蛋。

  4 忌剪婴儿眼睫毛

切勿忽视新生儿的脐带护理

  新生儿脐带未愈合前应每天消毒2次,并保护脐带干燥。但需注意的是,保持脐带清洁和干燥并不是不给宝宝洗澡。而是在给宝宝洗澡时,尽量避免洗澡水溅入脐孔,洗澡后立即擦干脐带周围并用医院给的酒精护理。每次护理时要注意观察脐部状况,如有脐孔潮湿、渗血、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应加强消毒。消毒时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暴露宝宝的脐孔,右手用蘸有消毒液的小棉签自内向外成螺旋形消毒,同时注意脐轮下缘凹陷部分的消毒。宝宝www.Tulaoshi.com的脐带约在十至十四天后自动脱落,之后仍须消毒,直到肚脐眼完全收口、干燥。

新生儿护理八大误区

  新生儿护理八大误区

  1、固定新生宝宝睡眠姿势

  “听说宝宝侧睡会造成偏头,俯睡容易造成窒息,所以每次宝宝在我怀中睡着后,我都是轻轻放下宝宝,然后摆正他的头,并在头两边用小枕头抵着。这样宝宝很安全。”

  正确做法:新生儿初生时保持着胎内姿势,四肢仍然蜷曲,为了帮他把产道中咽进的一些水和黏液流出,在生后24小时以内,仍要采取低侧卧位。长期仰卧会使孩子头形扁平,正确做法是经常为宝宝翻身,这次睡觉左侧卧,下次就要平躺,再下次右侧卧,这样才能使宝宝头形长得匀称好看。吃奶后要注意侧卧不要仰卧,以免吐奶呛到气管。左右侧卧时,要当心不要把小儿耳廓压向前方,否则耳廓经常受折叠也易变形。

  2、唤醒熟睡中的宝宝把尿

  “我怕宝宝尿床,每隔几个小时就把宝宝抱起来把尿,有时候宝宝被我弄醒后哇哇大哭,没办法,我可不想他的小屁屁被湿湿的尿布包着,得了红屁股多不好。”

  正确做法:宝宝的睡眠很重要,如果牺牲了宝宝宝贵的睡眠只为了不弄脏他的小屁屁,那就得不偿失了。选用优质的尿不湿保护宝(图老师整理)宝的小屁屁,如果宝宝尿湿了很不舒服,他会用哭声提醒你及时更换。两三岁以后的宝宝夜里小便时,有的已经知道叫人,有的会在有尿意时自然醒了,根本不需要非把宝宝弄醒不可。

  3、开灯睡觉

  “我喜欢在卧室里留灯,一来方便照顾宝宝,另一方面让宝宝有安全感。”

  正确做法:关灯睡觉。床头的灯光不仅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还会影响视力发育。任何人工光源都会对人体产生一种微弱的光压力,这种光压力长期存在,会使婴幼儿焦虑、紧张,难于成眠。长期在灯光下睡觉,还会影响眼睛的网状激活系统,导致每次睡眠的时间缩短、睡眠深度变浅,容易被惊醒。睡在灯光下的婴儿与睡在黑暗中的婴儿相比,近视发病率要高出4倍。

  4、穿太多衣服睡

  “我怕宝宝睡觉着凉,给宝宝穿一件薄毛衣睡,这样就不怕冻着小肚子了。”

  正确做法:睡觉不宜穿太热。被窝湿度较高,加上宝宝代谢旺盛,容易诱发“闷热综合征”,可致宝宝大汗淋漓,甚至发生虚脱。同样,用电热毯也容易因为温度过高引起轻度脱水而影响健康。

  5、奶粉冲泡过浓

  “我总觉得照说明泡出来的奶太淡了,所以都会自己加一些奶粉,这样宝宝才能吃饱长胖。”

  正确做法:奶粉不宜过浓或过淡。牛奶中的钠含量是人体的两倍,牛奶浓度越高含钠越多,易使婴儿血钠浓度升高,引起诸如便秘、血压上升甚至抽搐、昏迷等症状。

  6、过早添加辅食

  “我宝宝满月后就开始喝果汁,这样可以给她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正确做法:起码等到4个月后再添加辅食。母乳是婴儿最完美的天然营养品和饮料,可提供宝宝所需的全部营养,其中包括水和大部分维生素。所以,对4个月以内的、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不必另外加水和其他饮料。

  7、过早喂鸡蛋羹

  “宝宝4个月后可以吃蛋黄了,我还蒸鸡蛋羹给她吃,鸡蛋羹比较好消化,营养更全面,应该没事吧。”

  正确做法:4个月内只喂蛋黄。蛋清和薄膜含有致敏物质,宝宝过早食用,容易引起过敏性疾病,如湿疹、荨麻疹等。患有奶癣和尿布疹的宝宝,食用鸡蛋羹后,会使症状反复和加重。

家长护理新生儿的十大误区

  刚生下宝宝,护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妈妈们必须要掌握很多秘诀。细致的呵护婴儿宝宝。护理不当,对宝宝的成长发育是很有影响的。为了宝宝健康茁壮,月子妈妈要注意新宝宝护理的10大禁忌。

  1.忌用塑料薄膜作婴儿尿布

  塑料薄膜不透气,用它来包裹婴儿,会直接影响其身体皮肤的正常发育,排出体内废料、分泌汗液、调节体温、呼出二氧化碳等功能将受阻。而且薄膜会随时间老化,从而刺激婴儿皮肤发红、疼痛,一巳细菌侵入,就会发生感染、溃烂,还会引起败血症并危及生命。

  2.忌拧捏婴儿脸蛋

  许多父母在给孩子喂药时,由于孩子不愿吃而用手捏嘴;有时父母在逗孩子玩时,也喜欢在婴幼儿的脸蛋上拧捏、这样做是不对的。婴幼儿的腮腺和腮腺管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挤伤会造成流口水、口腔黏膜炎等疾病。因此,忌拧捏婴幼儿的脸蛋。

  3.忌让婴儿唾在大人中间

  许多年轻父母在睡觉时总喜欢把婴儿放在中间,其实这样做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在人体中。脑组织的耗氧量非常大。—般情况下,孩子越小,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比例也越大。孩子睡在父母中间。就会使其处于一个极度缺氧而二氧化碳非常多的环境里,使婴幼儿出现睡觉不稳、做噩梦以及半夜哭闹等现象,直接妨碍了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4.忌用洗衣粉洗婴儿衣服

  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烷基苯磺酸钠。这种物质进入人体以后,对人体中的淀粉酶、胃蛋白酶的活性有着很强的抑制作用。容易引起人体中毒,如果洗涤不净。就会给婴儿造成危害。因此,婴儿衣服忌用洗衣粉洗。

  5.忌剪婴儿眼臆毛

  目前有些年轻的妈妈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漂亮些。总喜欢把孩子的眼睫毛剪掉。认为这样可以使眼睫毛长得长。其实,一根眼睫毛的寿命大概只有90天,可想而知。结孩子剪眼睫毛,是不会使眼睫毛长得更长的。再说,剪眼睫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眼睫毛具有保护眼睛的作用,可以防止灰尘等物质直接进入眼内。眼睫毛剪掉以后,就失去了保护作用,眼睛很容易被侵蚀,从而引起各种眼疾病。

  6.新衣物宝宝不能直接穿

  新买来的婴儿衣服、必须用柔和的清洁剂清洗以后再穿,棉质的衣服须买大一点的,以便缩水后穿着合适。之所以要先洗后穿,是要洗去新衣服中的漂白粉及其他染料的残质,以免刺激婴儿娇嫩的皮肤。

  7.忌久留婴儿头垢

  头垢,即新生儿头顶上的黑色痂。有人认为头垢虽不雅观、但具有保护囱门的作用。实际上。保留头垢是十分有害的。因为头垢是头皮上的分泌物、皮脂,加添一些灰尘堆积而成。它不但不会保护囱门,相反会影响头皮的生长和生理机能。因此,应及时清洗。

  8.忌拍打婴儿的后脑、后背

  在tulaoshi后脑和脊椎骨的椎管内,有中枢神经和脊髓神经,如果用力拍打孩子的后脑及后背,则会产生压强和震动,很容易使孩子的中枢神经受到损害。因此,孩子的后脑、后背忌过重拍打。

  9.忌在婴儿卧室放花卉

  花卉除了其花粉会使婴儿过敏致病外,有些花卉还含有毒素,例如:仙人掌的汁有毒,它的刺如果扎破皮肤会发炎;夹竹桃的枝叶中含有夹竹苷,误食以后会很快中毒;丁香、茉莉花有强烈的香味,会引起过敏反应。因此,花卉忌置放在婴儿卧室。

走出新生儿护理的8大误区

  走出新生儿护理的8大误区

  新生儿是一个生命的开始,他们刚刚脱离母体那舒适的宫腔,来到这个喧闹纷杂的世界,在各个方面适应性都非常差,尤其是抵抗力。要使新生儿能尽快地适应环境,健康地成长,主要靠精心护理,而在我国传统的习惯中存在着许多误区,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走出误区。

  1 不能将新生儿捆绑 许多家长都把新生儿用包布或棉被包得严严的,捆得紧紧的。家长们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怕孩子长成“X”型或“O”型腿,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把新生儿捆起来,使其失去自由活动的能力,不利于孩子的呼吸和活动,妨碍包裹内湿热的消散,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胎儿呈弯曲的、椭圆形的球体形,出生后,他仍保持这种屈曲状态,这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必要加以纠正。

  2 “马牙、板牙”挑不得 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在其口腔中牙龈部可见散在的、淡黄色的微隆起的米粒大小的颗粒,此系上皮细胞堆积所致“马牙”。有时见白色斑块,隐约见于齿龈黏膜下,此为黏液腺潴留肿胀所致,通常称为“板牙”。它们在出生后数月内自行消失,不必处理。 但有些母亲以为是病,甚至用针挑,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孩子口腔黏膜比较柔嫩,唾液分泌又少,容易损伤而引起感染,甚至败血症。因此,千万不可挑“马牙、板牙”。

  3 乳腺肿大挤不得 男女新生儿都可于出生3~5天在乳腺部位出现蚕豆至鸽蛋大小的肿块,若强力挤出,尚可挤出点乳汁。对于这种现象,有的家长尤其是老人,根据传统说法要对女婴的奶头挤一挤,否则女孩子成人后奶头会凹陷或奶腺管不通等。这种说法和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这是孕妇雌激素对胎儿影响中断所致,多于生后2~3周消退,若强挤会使细菌侵入乳腺引起发炎,甚至化脓,严重的可导致败血症。因此,不能给新生儿挤奶头或乳房。

  4 适宜时机剃胎发 新生儿何时理胎发好?有人认为经常剃发可以刺激头发长得快、长得黑。其实经常剃发可以刺激头发长得快,但并不一定黑,头发黑与黄主要决定于父母的遗传基因,剃胎发早些晚些都可以,不存在过多利弊。民间相传新生儿满月时要剃满月头,即用剃头刀刮净新生儿头上的胎发。认为这样可以使以后的头发增多、变粗。事实证明,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头皮嫩,用未经消毒的剃刀剃发,容易刮伤头发,引起细菌感染,发炎化脓。所以,给宝宝剃头时一定要注意。

  5 洗澡后臀部、大腿根处不宜用爽身粉 众所周知,婴儿洗完澡后,为了减少皮肤皱折处的水分刺激,要在一些部位,如颈部、腋下、后背等处涂些滑石粉。有些家长,在孩子的臀部、大腿根处也涂上,这就不对了。因为在这些部位的滑石粉可吸取尿液紧贴皮肤引起刺激而产生红臀和尿布皮疹等。所以,这两个部位不能涂爽身粉,而应涂以油脂保护皮肤、隔离尿液刺激。

  6 3小时喂奶1次不科学 理论上,母乳在胃内排空的时间为3小时左右,故3小时喂奶1次是可以的。但这种做法,却忽视了宝宝的个体差异,如果机械地照搬,势必给部分母亲和婴儿都带来不利。所以要采用不定时按需喂养。采用这种方法,既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要,又使母亲经常得到婴儿吸吮乳头的刺激,反射性引起体内催乳素的产生,增加乳汁的分泌。吸吮次数越多,愈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Tulaoshi.com7 新生儿不宜用中草药针剂 不少父母以为中草药的副作用小,所以常常要求医生医生选用板蓝根、鱼腥草、蒲公英、大青叶等中草药针剂。其实,这些针剂并不全是无毒的。 临床上应用的不少中草药针剂,在制剂过程中都加上了一种叫苯甲醇的药物。这是一种常用的局部止痛药,经肝脏氧化,代谢产物再由肾排出体外。由于新生儿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难以对苯甲醇分解,容易积蓄造成中毒。而且,某些中草药含有氧化物质的成分,会诱发或加重新生儿的黄疸,所以说,新生儿不宜用中草药针剂。

护理新生儿常见八大误区

  宝宝需要爸爸妈妈的呵护,在父母护理宝宝的同时会出现哪些常见的误区呢?图老师小编为你整理了护理中常见的八大误区:

  误区一:新生儿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4~5天后最明显,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称“生理性黄疸”。如果10天内黄疸消失,就不是病态,更不是肝炎,叫“生理性黄疸”。它一般在生后第4~5天出现,一周左右消失。早产儿黄疸可持续到14天消失,产生原因:

  (1) 孩子体内红细胞破坏增加,使血中间接胆红素增加,使皮肤发黄。

  (2) 新生儿肝脏发育不成熟,肝细胞产生的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不足,不能有效的将间胆转化为直胆而由胆道排泄,间胆在血中浓度增高,引起皮肤黄染。

  总之,生理性黄疸属正常生理过程,不需要治疗。

  误区二:挤压乳腺

  新生儿的乳房在生后TuLaoShi.com第4~5天出现轻度肿胀,并有少许乳汁溢出,7~10天达高潮。这是因为母亲在妊娠后期体内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及催乳素),致使胎儿通过胎盘吸收了较多的激素所造成的乳腺一时性肿胀,无论男孩、女孩都可有,属于生理现象,2~3周即可消失,千万不要挤压,它的恶果就是患“乳腺炎”。

  误区三:错弃初乳

  初乳是指产后12小时以内分泌的乳汁,因初乳颜色太黄,比较清淡,所以有的人认为“初乳”是“坏乳”而白白挤掉,甚为可惜。

  因为初乳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同时还含有大量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它能杀死破伤风杆菌、百日咳杆菌、肺炎双球菌及引起腹泻致病的大肠杆菌,且能抵抗麻疹、小儿麻痹等病毒。实践证明:产后开奶时间越早,乳汁分泌越好;吸吮越勤越早,产乳越多。

  误区四:正常溢乳误为呕吐

  新生儿胃贲门括约肌松驰,幽门括约肌相对较紧张,胃容量小(约为30~60毫升),胃呈水平位,故易发生溢乳。喟奶后应将竖起,轻拍后背,排出咽下的空气,然后取右侧卧位,枕头高3~4厘米即可。少量溢乳属正常现象,不应按呕吐治疗。

  误区五:误擦胎脂

  胎脂有保护皮肤、防止细菌感染及保温的作用。除胎脂较厚,皮肤皱褶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处,略加擦拭,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局部皮肤而发生糜烂外,其它部位的胎脂不宜擦去。

  误区六:脱水热误为感染

  少数新生儿出生后的第3~4天有一过度性发热,体温骤升,有时可达39℃左右,但一般情况良好,夏季多见。若补足水份后,体温可于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不需治疗。有人误为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是不必要的。

  误区七:新生儿脱发

  有些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头发很好、很黑,过些日子有的地方会脱发,这不是病态,属正常现象,俗称“奶秃”,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头发也会越长越好的。不过造成新生儿脱发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走出新生儿护理的8大误区

新生儿 误区 新生儿护理
走出新生儿护理的8大误区

新生儿护理误区

育儿百科
新生儿护理误区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茶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护理技巧大揭秘

新生儿护理 小孩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护理技巧大揭秘

新生儿护理常见误区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 新生儿呵护
新生儿护理常见误区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新生儿护理5个误区大揭密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 新生儿呵护
新生儿护理5个误区大揭密

新生儿如何护理?盘点新生儿护理的29个误区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 新生儿呵护
新生儿如何护理?盘点新生儿护理的29个误区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跟我来做婴儿抚触操

跟我来做婴儿抚触操

1/3家庭因宝宝夜里哭闹而离婚 新生婴儿如何止哭

1/3家庭因宝宝夜里哭闹而离婚 新生婴儿如何止哭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