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的心里话:要“培养”更要“陪养”

壮壮最牛

壮壮最牛

2015-12-03 22:16

各种各种的培训班锻炼了孩子,但是从全面健康成长的角度上讲,宝宝渴求的不仅仅是温饱的满足或奢华的生活;他们需要的也不仅仅是对教育“培养”,而是精神关爱和心灵的“陪养

宝贝的心里话:www.Tulaoshi.com要“培养”更要“陪养”

  韩国有一位作家叫金圣恩,他写了一本书,书名为《培养,更要陪养》。这本书掀起了社会上对于教育的一番热论,特别改变了在外打拼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家庭。在这个节奏飞快的社会,如何准确表达对孩子的爱,如何更加科学幸福地育儿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中国父母对于孩子永恒的期望。许多职场父母们在外打拼,也是为了给宝宝的未来多一些保证。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主要扮演两个角色:习惯的养成和情商的培养。由于哺乳,妈妈注定与宝宝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宝宝通过观察模仿,会形成与妈妈极为相同的习惯,而好习惯是终身享之不尽的财富。而妈妈的疼爱,能让孩子的依恋、信任、期待,希望越来越多,社会性越来越好、情商越来越高。尤其在那段没有语言的日子里,宝宝通过感觉来体验一切,妈妈的陪伴会给宝宝最初的心灵一种健康的依恋。

  然而物质上的满足并不能给一个宝宝完全的安全感。各种各种的培训班锻炼了孩子,但是从全面健康成长的角度上讲,宝宝渴求的不仅仅是温饱的满足或奢华的生活;他们需要的也不仅仅是对教育“培养”,而是精神关爱和心灵的“陪养”。

  爱孩子,有很多种方式,陪伴是一种永不过时的爱。给孩子最简单而纯洁的爱吧,每天抽出一小时陪伴孩子,听听宝宝的心里话。只有这样,当生活上的伤害或挫折发生时,宝宝才会更有信心的去面对,带着家人的鼓励和爱,更从容接受挑战。只有陪伴与爱,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正能量。

图老师(www.39.net)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儿童敏感期的“特殊”教育

  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蒙特梭利博士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的智力有极卓越的贡献。

  “敏感期”指的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对环境中的某一特定事物产生特别的兴趣和学习或主动探究的狂热,直到内在需求被满足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逝。也可以说是儿童成长中的某段时间内,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物质专心、对某一种事情敏感。而且在敏感中,儿童会不需特定的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不厌其烦地重复,直到另一个敏感期到来。教育家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则称之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敏感期并不是有意引来的,它是不期而至的,但成人的忽视、强制则会使儿童敏感期消解和推迟。当你的孩子失去敏感期的时候,只有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经过放松,让生命恢复到正常状态,敏感期才会重新出现。

  其实人类的童年就是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构成,把握每一个敏感期,就把握了儿童健康成长的每一个机会。

  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中的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物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致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敏感力”。

  敏感期是幼儿的学习关键期,是自然赋予人的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何运用这股有效动力,帮助孩子完美成长,正是成年人特别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

  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作,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这是因为幼儿具有自然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特别是在幼儿对关注父母的说话和口型的时候要注意和他对视并且有意识的和他对话!同时在学会单音节和双音节时鼓励其表达,引导其多说!

  敏感期时间:语言能力分为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能力,3岁以前是口头语言的敏感期,3岁以后才会出现书写、阅读等文字语言的兴趣。

  敏感期表现:孩子最喜欢的是妈妈的声音,因为妈妈说话的声音给孩子带来各种需要的满足,所以孩子识别最敏感的声音是妈妈的声音。然后从爱听妈妈的声音到听懂妈妈的声音,到听到后动作反应,最后才有语言表达。

  敏感期作用:0~1岁是前期语言时期,孩子从爱听到听懂;1~3岁是语言期,其中1~2岁的孩子能用只言片语表达自己的意思;2岁以后孩子进入语言的爆发期,不但会自言自语,而且会模仿成人说话。在语言爆发阶段,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敏感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或者熟悉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敏感期时间:出生到3岁。

  敏感期表现:一个刚刚满月的孩子,家里人把他抱到楼下,孩子就哭了,过了一会儿,把他抱到原来的房间,孩子就不哭了。这表明,孩子对环境、对他原来生活的房间的次序有了感觉。

  敏感期作用:给孩子一种有次序的生活能稳定孩子的情绪,并且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动作的敏感期

  敏感期时间:动作发展主要包括两个大的领域,一个是身体运动如走路,另一个是手的动作。

  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TuLaoShi.com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三-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您也可以在家里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对孩子的各种感觉进行训练或者借助专业的感觉统合训练机构促进儿童的感官发展,同时注意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比如:辨别事物的颜色、形状、气味、软硬质地,以及听辨自然界和人为的不同声音。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有危险性或不侵犯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巨细无遗、宗理密微的习性的好时机。

  敏感期时间:从1岁半到3岁。

  敏感期:孩子对小的物体特别感兴趣,比如孩子面前有一支笔,一粒花生米,一粒小豆,那孩子抓住的会是小豆。因为孩子的视野和成人的视野不一样,成人视野是开放的,孩子的视野是关注细枝末节,哪个微小,孩子就关注哪个。

  敏感期作用:孩子对细小物体的关注其实就是孩子观察力的开始。成人不要打断孩子的关注,应该在安全的前提下保护他的兴趣。

  动作敏感期(0-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开发。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同时关键的是在这一时期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运动和身体活动刺激儿童的本体感和平衡感的建立与发展。

  走路的敏感期是1~2岁,孩子由躺卧状 态到逐渐会翻身、抬头、坐起、站立以至蹒跚学步,最后达到行走自如、跑、跳等,为一生的运动技能发展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随着运动机能的发展,孩子的视野越来越广阔,看到的事物越来越丰富。手的动作敏感期是1.5岁~3岁,学习简单的手工和美术,如画线、画圈、撕纸、折方块、,搭积木,手的动作的发展使孩子接触、认识了许多物体的性质和事物之间的差别,如形状,重量、温度、大小等等。

  敏感期表现:孩子从迈步到学会走路这个过程中,是非常愿意走路的,而且不愿意让成人拉着走,手的动作是伴随着走路而发展的,孩子走到哪里,手就抓到哪里。

  敏感期作用:孩子的学习都是通过手来进行和获得的。手连着大脑,手的活动又受到大脑的支配。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人中心,而对交接朋友、群体活动与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教会并培养孩子正确的与人(同龄人、师长等)交往和接触的方式和习惯,最关键的是引导儿童接触并进,,最终帮助孩子溶入社会环境与现实生活环境。

  书写敏感期(3.5-5.5岁)

  从3岁半开始儿童的控制能力以及手指的灵活度发展的速度非常的快,这种高速的发展和灵活度的提高一直持续到5岁半左右!所以要在这一时期注意引导和培养孩子对与笔和纸的兴趣,以及书写的欲望。特别是注意必须用右手握笔,并开始纠正握笔的姿势和写字的姿势。

  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能力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就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同时家长或者教育工作者做好读书的榜样与学习的榜样,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好学习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文化敏感期(6-9岁)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而到了六-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象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比如我们常用的儿歌、古诗词、经典诵读等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

  其他不同年龄阶段的关键期与敏感期。

  通过我们长期的教育实践发现,儿童除了出现教育家蒙特梭利说的对手、口、秩序、细微的事物、走、对社会性活动的敏感期外,还有其它的敏感期。依据儿童的年龄阶段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敏感期。

  当儿童敏感期到来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我们应给孩子提供和准备好充分的、完整的环境,如秩序的敏感期到来的时候,给儿童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保证儿童得到均等发展的机会,受到平等的对待,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儿童就容易发现生活的法则和宇宙的秘密,在行为中形成自律。如孩子画画、书写、剪、涂的敏感期到来时,应该给儿童准备丰富的材料、有氛围的环境,因为一个孩子想做什么的时候是不会等待的,必须立刻就做,否则愿望就消失了。

  保护孩子的成长环境。当孩子处于占有欲的敏感期时,就要尊重孩子私人财产,不要说“把玩具让小朋友玩一玩吧,不能这么自私”之类的话,因为这和自私没有任何关系,他(她)只是还不明白和人分享这个问题。

  给孩子建立正确的概念。准确词汇的给予是建立概念的基础,通过概念构建对世界的认识。

  如何观察、发现孩子的敏感期?

  敏感期的出现有大致的标准期,但会因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养育环境而有个别差异,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在日常的生活与活动中细心观察孩子。而当孩子出现某些、项敏感期时,应为孩子准备环境,这时给予协助、指导。

  敏感期对孩子的影响如何?

  幼儿在敏感期内能够轻易且愉快地学会某些较具难度的知识和技能,而这种充满活力,不受阻挠的学习经验,正是自我教育的养成基础;反之,孩子的内在需求不被满足,就容易出现发脾气,而爱阻碍的学习经验将使孩子产生负面的自我评价,不仅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

  错失了敏感期,就真的失去学习的最佳良机吗?

  把握自然所赋予的敏感期学习新事物是“事半功倍”的;一旦错失了,日后再学习,不要付出更大的决心、努力和时间,可谓“事倍功半 。

小心!3种爷爷教育方式要不得

  三种常见的爷爷教育方式:

  一、过分关注孩子。宝宝本来可以自己做的事情,比如吃饭、刷牙、换衣服,但却被家长代为其劳。过分的呵护,使孩子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二、过分监督孩子。害怕孩子出错,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就极易让孩子形成依赖性和惰性,以及对成人的不信任感。

  三、严厉惩罚孩子。这种教育方法,源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传统教育理念,他们觉得对孩子就要严格管教,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容易使孩子产生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

  那么,对于年轻父母而言,应该怎样应对隔代间的分歧,又把孩子教育好呢?

  1.加强沟通统一认识

  由于时代变迁,两代人的生活坏境和思想教育也发生了变化。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年轻父母更多的追求智慧与个性的发展,而祖辈则追求道德与礼节的传承。

  无论是哪一方,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难免会因为琐碎小事而发生矛盾,甚至是争吵。两代人需要及时沟通,才能有效解除误会。

  大多数老人会认为,自己是“过来人”,各方面育儿经验要比年轻人要强。所以他们会主动要求来教育孩子。然而,祖辈教育往往会遵循他们的那一套,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容易出现两个问题,过分严厉与过分溺爱。

  望子成龙的祖辈们,希望小孩子能够追随老一套的教育方式,顺从家人的一切成长计划和指挥。但这种看管式的生活方式,却容易让孩子出现性格孤僻等问题。与之相反,还有不少祖辈对孩子过分袒护与溺爱,无论孩子有什么要求,他们都会去无条件满足,不仅让孩子失去不少学习独立的机会,还会形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

  同时,孩子犯错时,祖辈也会用“不懂事”来当借口,掩盖孩子的错误,这样长期下去,还会造成孩子自私、为所欲为的不良性格。

  而年轻父母的育儿经验相对不足,即便在书本上获取了一些育儿知识,实际操作时也难以轻松实践。同时,教育孩子也容易发生“跟风”行为,在并不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与心理的情况下,将一些方法生搬硬套在孩子身上。

  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则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父母和祖辈应当多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TuLaoShi.com。这样,才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宝贝的心里话:要“培养”更要“陪养”

育儿百科
宝贝的心里话:要“培养”更要“陪养”

男人有外遇绝不说的心里话

心理健康 婚姻保鲜
男人有外遇绝不说的心里话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茶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妻子最想对丈夫说的心里话

心理健康 婚姻保鲜
妻子最想对丈夫说的心里话

怎样让孩子对父母说心里话?

学习 孩子
怎样让孩子对父母说心里话?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宝宝为何不肯跟你说心里话?

分娩
宝宝为何不肯跟你说心里话?

苦命设计师倾诉的一些心里话

平面设计 海报设计 广告设计 画报设计 签名设计 服装设计 名片设计 画册设计 版式设计 商标设计
苦命设计师倾诉的一些心里话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缓解7个月宝宝腹泻的经验

缓解7个月宝宝腹泻的经验

盘点四种让宝宝更聪明的刺激

盘点四种让宝宝更聪明的刺激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