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心理偏差 问题在父母

自然之道英语

自然之道英语

2015-10-13 21:54

早教如今非常受青睐,是的,孩子的早期教育要从小抓起,这不可忽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向各父母分享些早教小知识,详解“00后”心理偏差 问题在父母。

  

推荐阅读:幼儿园“小学化” 家长一手促成

“孩子的性格可以改变吗”、“孩子行动迟缓和情绪发育有关吗”、“如何鼓励过分软弱和胆小的孩子”、“孩子又哭又闹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一场名为“00后儿童新‘心’问题——中韩幼儿心理教育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韩幼儿教育专家对“00后”儿童的众多心理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析。

  韩国著名儿童心理专家申宜真指出,父母对育儿感到吃力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并不了解孩子的发育过程和内心状态。虽然自认为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其实很难说他们看到的就是孩子的全部。结果,家长只能以更加急躁的心态督促孩子,从而使情况更加恶化,最终陷入恶性循环的糟糕境地。

  我国著名育儿教育专家孙瑞雪也指出,孩子出现各种问题的根源在父母。

推荐阅读:世界9大天才儿童盘点

  孙瑞雪说,大部分“00后”孩子的年轻父母还需要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不少孩子虽然名义上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白天的大部分时间是跟保姆或祖父母度过的。孩子的很多问题是由于早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爱造成的。

  “孩子的成长必须拥有两样东西,一样是爱,一样是自由。”孙瑞雪说。儿童只有在0—12岁期间,受到了父母的关注和爱,在幼儿园、学校里得到了尊重,爱和这种价值感才会牢牢地建构在自己的生命中。他才会确定:我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不是因为我某次考出了好成绩、不是因为做对了某件事。儿童才能建构健康的自我,才能健康地成长。

  “现在说如何教育孩子还为时过早,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唤醒的时代”,孙瑞雪说,要“唤醒”父母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学会真正地爱孩子,儿童才能在成人创造的健康环境中,成为自己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的主人,从而自我成长。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对北京市两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得出结论:中学生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 。因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王教授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对学习影响非常大。如,有的学生患有强迫症状,明知自己不该做的事也不由自主地去做;明知自己一道题已经作过,还是一次次去做或检查,这大大影响了学习效率,严重的只能退学。他同时指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涵;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很难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另外,学生家长也应看一些心理方面的书,孩子发烧了,父母着急地带孩子去医院,而当孩子情绪不好,脾气暴躁时,却很少有人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早治疗纠正,以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以上内容仅授权图老师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又逢秋季开学。兴奋的是孩子,担忧的是家长。听一些家长诉说,目前孩子长高、长大不成问题;令人不安的是孩子心理上看不见的问题……如何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或者怎样将不良后果扼杀在萌芽状态?

  心理专家为此呼吁,全社会应重视对学生心理的干预,就如医生记录病历一样,学校及家长要给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使学生心理有一个有效的监控体系,更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哪些症状属于有心理危机

  如今这一代中学生,处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里,家长及学校都很重视孩子的智力、身体发育,却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问题。近年来,一些中小学生由于焦虑、抑郁、偏执、自卑、孤僻、懦弱等心理障碍,造成出走、自残、自杀等事故,况且这一比例呈上升趋势。专家称,这属于出现心理危机。

  什么是心理危机?一般而言,危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进入一种失衡状态,即危机状态。表现在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

  一般危机反应会维持6~8周。在情绪方面,常出现焦虑、恐惧、怀疑、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愤怒、过分敏感或警觉、持续担忧、害怕死去等。在认知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在行为方面,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

  身心处方

  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首先是家庭教育出现了误区。一些家长对孩子干涉过多,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引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其次是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不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疾患。目前学校对学生以分数论“英雄”的做法盲目性、伤害性都很大,不仔细查诊学生的心理病因,是治不好他们的心理病的。

  考试焦虑是最大的学习障碍

  专家介绍,临床表明,大多数学生存在考试焦虑症。这种焦虑是以担忧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具体表现在:担心考糟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利;担心对个人的自我理想增加失望;担心未来的前途;担心对考试准备不足等。

  根据上面的原因,就应“对症下药”。对认知因素造成学习障碍的学生,应着眼于辅导,有针对性地补上知识链上的脱节,并指导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尽快走入正常的学习中。对于情感因素造成学习障碍的学生,应着眼于疏导,要沟通师生间的感情,在教学中老师要有热情,要用自己的感情诱发学生,引起学生共鸣。

  对观念因素造成学习障碍的学生,应着眼于训导,即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点燃他们心中理想的火花。而对因环境造成的学习不良,应结合家长、学校、家访、家校联系卡等多种形式,积极进行学校、家庭的交流,调整学生心理状态。

  身心处方

  对这些存在考试焦虑的学生,总的原则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优质睡眠、抗拒滥药。还可以结合冥想练习:闭上双眼,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保持轻松自然的呼吸;在吸气的时候数“1”,呼出的时候在心中说“好舒服”,每次练习15~20分钟。

  心理健康要体现在快乐成长

  尽管孩子们现在玩的花样越来越多,但“快乐”两个字,却似乎越来越远。尽管不少学校“操行评分”一项涉及到了心理课,但却是千人一面,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专家认为,建立中学生“心理档案”,有助于教师发现和诊断情况,如学生个人或班集体存在的心理障碍与行为困扰,能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使老师方便快捷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欲求、学习心理等,利于教学与成长。就比方,这份“心理成长记录册”相当于医生的“病历”,既有连贯性,又能很好地根据它对学生实行“对症下药”。

  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把孩子引导好了,才会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素质,以后也才能健康地踏入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的学校和家庭,能为中学生建立起“心理档案”,并经常性开展心理检查、咨询服务,可说是填补了学校对学生心理成长管理的空白,是件令人欣慰的事。

  身心处方

  很多学生缺乏自信,专家推荐一种自信训练法,可通过两个步骤来进行:第一,觉察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找到自己头脑中已有的消极的潜意识,即自己对即将来临的新课题、朦朦胧胧浮现出来的某些担忧、害怕的念头,把这些担忧、念头逐条记在一张纸上,使自己清楚地知道这些担忧究竟有哪些。第二,自我挑战。对照纸条上的记录,训练自己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这是自信训练的关键性步骤。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美国《Glamour》杂志日前刊文,以下5个心理问题完全不必担心,也不必紧张到有点困惑就扣上心理疾病的帽子:

  1.“我总是很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担心他们会不会讨厌我不喜欢我。”

  评估和留意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是一件好事,只是你不必为这个耗费太多精力。更不必担心别人觉得你不好,要自信起来。

推荐阅读:教师的心理压力完全解析

  2.“我很容易心烦意乱,情绪变化非常大。有时候自己都不能理解自己。”

  如果你是男生,那么你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外露的人往往给人不成熟的感觉,但又让人觉得你真诚可爱,所以适当控制就好;如果你是女生,那情有可原啦,女生每个月都会有情绪不能自控的那几天,为什么这样?也是道不清说不明的。

  3.“躺在床上我总是想第二天该干的事情,经常失眠。”

  大部分人时不时会失眠,这种情况的需要放松,工作和生活状态之间的转换很重要,工作以后能及时的释放自己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在睡觉前,花点时间为明天做个计划,你就不必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床上该做的事情就是睡觉!

  4.“当我有点头疼,我就担忧是否身体出了问题。”

  注意你的生理感觉,这个很正常,只要你不会因为一点疼痛就匆忙跑去急诊室。

  5.“我极度缺乏自信,每天都过得很压抑。”

  你不必为此担心,也许你是个优秀者。建立自信以后你会强大100倍,只需要专注做好你的每件事即可。

心灵小木屋热文排行榜9月10-9月17日十大明星的无性婚姻(组图)1400972 4件伤自尊的事不能跟男人开玩笑1008511 女友太保守 我和同事尝禁果923058 妻子10个温馨动作让老公更疼你852070 盘点:9位娱乐明星自杀身亡(组图)813905 一个女大学生的同性恋自白766246 男人背着女人最爱做的10件695481 最易产生办公室恋情的6个情形669083 70后老男人为何不愿娶80后?631522 最容易把持不住的十种男人605394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00后”心理偏差 问题在父母

分娩
“00后”心理偏差 问题在父母

父母应积极关注儿童的心理偏差

分娩
父母应积极关注儿童的心理偏差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父母要预防孩子的心理问题

生活百科
父母要预防孩子的心理问题

00后孩子的惊人梦想

分娩
00后孩子的惊人梦想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00后”发裸照 挑衅“80后90后”?

分娩
“00后”发裸照 挑衅“80后90后”?

心理健康:如何对抗你心理的偏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如何对抗你心理的偏差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当宝宝和你玩“结婚”游戏

当宝宝和你玩“结婚”游戏

当孩子不小心看了色情光盘

当孩子不小心看了色情光盘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