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3个无意之举伤害了孩子

永远的信仰918

永远的信仰918

2015-10-13 21:53

很多父母们不重视早教这个问题简直可以说是一场灾难啊~社会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是要从小抓起的,图老师小编下面分享你的3个无意之举伤害了孩子,赶紧了解了解吧!

  

伤痕一:不该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伤孩子自尊

  5岁的宣宣弹琴时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老师讲过的正确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的印迹,仿佛从来就没有学过似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外加亲自示范,可宣宣摆出了一副不合作的态度,在琴凳上扭来扭去,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没过两分钟又嚷嚷着累了要歇会儿。

  错误批评:

  内心的怒气终于冲破了忍耐的底线,妈妈一巴掌挥了过去,宣宣的手背顿时就红了—说服教育升级为武力惩罚。

  留下的伤痕:

  从根本上说,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既而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那可真是两败俱伤。它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和他周围的人—对暴力行为的模仿是轻而易举的。由于父母的坏榜样,孩子在独立面对自己和小朋友的冲突时,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先下手为强”。

  教育有方:

  将批评升级为“战争”,那就是父母的不是了。幼儿还没有形成自我评价体系,他们是通过成人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来看待自身的。而且,脆弱的内心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这能给孩子自信,也能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教育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或全盘否定,不如将孩子的点滴成绩和好的苗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强化其好的一面,给予必要的指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力,提升自信。所以,妈妈此时不如使用“表扬式的批评”方法,去发现孩子的点滴长处,先褒后批:“你的左手手型比右手的漂亮,左手三指比二指好看,这一遍强弱感觉掌握得不错”,接着再提要求:“右手能不能也像左手那样漂亮,二指能不能往回勾一点,速度如果再放慢一点会更好。来,我们来试一试,我想宣宣一定没问题!”孩子需要在比较和实实在在的夸奖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点成绩,她会有信心纠正自己的九个错误;相反,父母对孩子的一个错误采取粗暴的方式,她很可能会毫无心情保持自己的九个优点。

  

  伤痕二:大喊大叫——失控的情绪难以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陶陶每天都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玩具散落一地,画笔、画纸摊满了桌子,床上也堆着他的各种小玩意儿,自己最喜欢的书也十有八九到想看的时候不知道去哪了。 多次的提醒仍然没能使陶陶有任何改观。

  错误批评:

  屋内的一片狼藉点燃了妈妈心中的怒火:“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从哪儿拿来的东西玩完了还放回哪儿去。你就是不长记性,你不收,看我全把它们扔掉!”说着假装把孩子最心爱的玩具扔了,接着是一阵急风暴雨般的叫嚷。

  留下的伤痕:

  不是你的嗓门越高就越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声调和结果往往成反比;并且大喊大叫使孩子丝毫感觉不到尊严的存在,也把你的修养咆哮得无影无踪。如果大人孩子都发脾气,批评很有可能会升级为哭闹和打骂,教育的效果抵消为零。而且孩子很快就会知道,妈妈嘴上说“扔掉”,但是手上却没有真正“扔掉”,妈妈的威信也由此丧失。

  教育有方:

  千万不要以为你的态度,包括表情、语气和目光无足轻重,只有好心就足够了;不肯在表达方式上花心思,孩子难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因为,有时候他们拒绝的不是批评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

  心平气和地批评孩子,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气,让自己息怒。

  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难养成的习惯,妈妈应该对陶陶耐心一些。先和孩子一起收拾,能收好一件东西就鼓励一下。孩子被妈妈的肯定激励着,会慢慢学会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伤痕三:喋喋不休——过滥的批评引来逆反

  玟玟有一大盒子各种形状的小珠子,串起项链漂亮极了;但当她看到别的小朋友拿着几个透明的围棋棋子充当“夜明珠”时,哭着喊着要,对方不给,她就把人家装“夜明珠”的小瓶子扔到地上……

  错误批评:

  玟玟的举动让妈妈觉得很没面子:“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就不明白呢?不能总是看着别人的东西好,你家里的玩具还少吗?自己的东西扔在一边不玩,一看到别人拿点什么就跟宝贝似的,真没出息……下次再这样,我绝不再给你买任何玩具!”

  留下的伤痕:

  如此絮叨、缺乏新鲜感的批评,不能给孩子大脑以明显的刺激,说得越多,孩子越会把这些话当成耳边风。而且,别看孩子小,对语言的领悟能力一点不差,“没出息”、“占有欲”一类不尊重孩子人格的话很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反感,明着或暗着和你对着干,身上的毛病很可能会有增无减。

  教育有方:

  漂亮的和新鲜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诱惑,抵御诱惑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父母不妨告诉孩子:她喜欢自己没有的东西并没有错,但他人的东西我们不能要、更不能抢或毁坏。接着向孩子讲清楚:世界上的好东西多得数不清,我们不可能全部拥有;如果特别想要,就得凭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比如如果对方愿意,可以用自己的漂亮珠子和小朋友换。

  近年来,很多人都在通过各种药物保护肾脏,其实,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在不停地伤害你的肾,只是你未曾注意到而已。所以要保护好你的肾脏,必须从改变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开始。

  不爱喝水

  大部分男人对喝水都没多大兴趣,甚至不觉得它重要,但其实这样很容易造成身体上的重大伤害。我们体内新陈代谢的废物主要是由肝脏和肾脏处理,仅占人体体重1%的肾脏却要接受全身1/4的心输出量,每分钟会有1至2公升的血液经过肾脏,因此,肾脏接受的废物远远多于其他脏腑器官。肾脏最重要的是负责调解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代谢生理活动所产生的废物,并排于尿中,但在其进行这些功能的时候,需要足够的水分来进行辅助。

  解决方法:养成多喝水的习惯可以冲淡尿液,让尿液快速排出,不仅能预防结石,摄食太多盐时也有利于尿液变淡,从而保护肾脏。

爱喝啤酒

如果已经患了肾脏方面的疾病,又无限制地大量喝啤酒,会使尿酸沉积导致肾小管阻塞,造成肾脏衰竭。

解决方法:如果在验血的时候,发现肾脏有问题,恐怕肾功能此时已经受损不轻了,与其等验血来了解肾脏,还不如平时就定期进行尿检,因为验尿是了解肾脏最为简便快捷的方法。

  不当食用蔬菜水果

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这是一般人的观念,不过对于有慢性肾功能障碍的人来说,蔬菜水果这些平常被认为有助天然降血压的食物中含高钾成分,长期食用反而会造成他们肾功能的破坏。其实对肾功能不佳的人来说,钾也是会加重肾脏做工的成分,对肾的伤害很大。

解决方法:如果患有慢性肾功能障碍,就应该注意适当食用蔬果,避免对肾脏造成影响。不喝太浓的蔬果汁、火锅汤、菜汤,饮食以清淡为宜。

用饮料代替开水

大部分男人都不爱白开水的平淡无味,相比之下,汽水、可乐等碳酸饮料或咖啡等饮品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白开水的最佳替代者。但是,这些饮料中所含的咖啡因,往往会导致血压上升,而血压过高,就是伤肾的重要因素之一。

解决方法:尽量避免过多地喝饮料,以白开水取而代之,保持每天饮用8大杯白水以促进体内毒素及时排出。

  吃太多肉

美国食品协会曾经建议,人类每天每公斤体重的蛋白质摄取量为0.8克,也就是说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每天只能摄入40克蛋白质,因此一天也不能吃多余300克的肉,从而避免对肾脏造成太大的伤害。

解决方法:如果尿中发现有尿蛋白,又吃了太多肉类,长期如此会使肾功能受到损害。每餐肉类和豆制品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手掌大小约0.5公分厚度,如果有慢性肾炎的人,这个量应该再减少。

滥服止痛药

有研究表明,长期服用混合性的止痛药,人体的血流速度会被迫降低,因此将严重影响肾脏的功能。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止痛药引起的肾衰竭患者也比较容易发生膀胱癌。

解决方法:不管服用哪种止痛药,都只适合偶尔服用,绝对不能长期服用,如果长期需要依赖止痛药,就必须就医做彻底检查。

  吃太多盐

盐,就是让肾负担加重的重要元凶。我们饮食中的盐分95%是由肾脏代谢掉的,摄入得太多,肾脏的负担就被迫加重了,再加上盐中的钠会导致人体水分不易排出,又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负担,从而导致了肾脏功能的减退。

解决方法:科学的每天摄盐量应该控制在6克以内,而其中有3克可以直接从日常食物中获得,因此,食物调味时应该保持在3至5克以内。值得注意的是,方便面中的盐分特别多,经常吃的人最好减量食用。

压力太大造成血压升高

血压过高,已经成为对现代人健康的一大威胁,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生活工作压力过大造成,从而间接地影响到肾脏的正常运作。压力大常见的症状就是失眠,男性的血压平均比女性高出5至10毫米汞柱,而失眠平均会造成血压升高2至5毫米汞柱。

解决方法:年轻人一般很难发现自己的高血压情况,因此不管年龄多大,最好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血压测量,并且预防熬夜及压力过大使血压升高。

  食用来路不明的药食

因为食用蛇胆或草鱼胆等奇特食物而引发急性肾衰竭的情况屡见不鲜,许多人都是因为一时好奇,甚至盲目服用中药来壮阳。其实很多中药里都含有马兜铃酸等肾毒性的成分,不仅会给肾脏带来巨大的伤害,有的甚至会对全身造成危害。

解决方法:鱼胆或蛇胆虽然常常被宣称具有壮阳、可以清热解毒或治疗青春痘的疗效,但即使是中药用的鱼胆或蛇胆,都必须经过特殊炮制才能清楚它的毒性,切勿盲目服食。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父母要认真考虑你在孩子面前说的每一句话。尤其是可能伤害孩子的话,更要提醒自己别随口说出。在教育孩子时要保持理智,运用“和风细雨”的方式说话,给孩子的心灵洒上一缕温馨的阳光。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很受感动:

  有一个很喜欢下象棋的爸爸,他有两个儿子,恰巧两个儿子都很喜欢下象棋,所以,他很想把他们培养成为象棋高手。

  爸爸先对大儿子进行专门培训,可是过了半年,大儿子长进却不大,爸爸忍不住对大儿子说:“你怎么那么笨,都练了半年了,还不如人家刚开始学的呢!”听了爸爸的话,大儿子以后再也不练象棋了。

  这位爸爸说完之后就后悔了。于是,对待他的小儿子,他采取了相反的方法,他不再说任何伤害孩子积极性的话,而是不断鼓励孩子,说他的棋艺不断精进。小儿子热衷于下棋,进步很大,还在象棋比赛中拿到了名次。

  这位爸爸的话,却改变了两个孩子今后的人生发展方向。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你的话,对孩子也有这样的功效。“良言”可以帮助孩子拥有快乐的情绪、积极的心态,而“恶语”则会使孩子的心理蒙上阴影,对孩子造成伤害。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事,这件事令我的心里充满了对桐桐的愧疚,尽管之后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还向桐桐道了歉。但是对桐桐的愧疚之心,还是会时时侵蚀我的心,

  桐桐小时候,看见别的孩子都学滑板,她也吵着要学,我便给她买了滑板。可是,在学的过程中,桐桐虽然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却一直不得要领,所以很长时间也没学会。

  再看桐桐的小伙伴雪莉,已经玩得很熟练了。这让我有点着急,于是有一次随口说了句:“桐桐,你怎么那么笨啊?动动脑子,你看人家雪莉。”我说完这句话,桐桐的脸上接着就挂上了泪珠。

  桐桐将滑板车一扔,对我说:“我笨,那我不学了。”赌气回家了。我到家时,桐桐哭得很伤心,我这才意识到是我的话,打击了桐桐的积极性,桐桐现在对我、对自己都很失望。

  我对桐桐说:“爸爸刚才不对,不该说你笨,当时爸爸是有些着急。走,桐桐,爸爸陪你一起练,好吗?你一定能学会滑板的。”

  桐桐毕竟是小孩,关于痛苦的事情,忘记得也快,我说了几句软话,桐桐就擦干泪,和我出门接着练滑板了。

  那次的经历,让我明白: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伤害孩子的话,千万不能随便说出口。

  什么会伤害孩子?你首先想到伤害孩子的方式可能是外界的危险,可是语言上对孩子的伤害,远比身体上的伤害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要深刻得多。

  在生活中,不论你想让孩子听话,还是想帮助孩子改正自己的缺点,就算是表达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也会有很大差别。即使你自己没有觉察到对孩子的影响,但那也是真实存在的。

  你要清楚认识到说伤害孩子的话,会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从而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将伤害孩子的话留在口中。

  用伤害孩子的语言教育孩子是一种十分愚蠢的教子方式:

  桐桐的同学素素,是一个很爱美的孩子,但是她妈妈对她管得很严,素素身上几乎都没有零花钱。有一天,素素的妈妈发现自己钱包里的一张20元钞票不翼而飞,随后就在素素的书包里发现了几个漂亮的发卡。

  素素妈妈便狠狠地骂了素素:“你这个小偷,我养了个小偷啊……”当时,素素家的屋门没有关,周围的人都过来看发生什么事情了,可是妈妈还是没有停止对素素的责骂:“小小年纪,你就开始偷,以后还怎么得了?我真是白养你了……”

  素素和我家离得很近,所以我目睹了那不幸的场景。

  素素说着“我改了,我改了”时,让我觉得很心疼。素素是有错,但是她妈妈的教育方式,深深地伤害了素素的自尊。

  妈妈企图以责骂的方式让素素知错,吸取教训,却忽略了表达的方式。而且这种教育方式没有让素素从此改邪归正。因为,后来我听桐桐说,素素经常在班上“拿”同学的东西。

  父母要认真考虑你在孩子面前说的每一句话。尤其是可能伤害孩子的话,更要提醒自己别随口说出。父母教育孩子时要保持理智,运用“和风细雨”的说话方式,给孩子的心灵洒上一缕温馨的阳光。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在京发布了2011年《社会心态蓝皮书》,在公布的中国人九大生活动力中,对子女的发展期望排在第一位。中国的父母历来将子女看成自我乃至家族的延伸、扩展,为了实现那份望子成龙的期许,“别人家的孩子”几乎成为所有父母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其中除了激励,更多的是焦灼,他们并不知道,“别人家的孩子”正在深深伤害着自家的孩子。

  孩子的“榜样”正在伤害孩子

  最近,网上流行一篇题为“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的网文,文中调侃道:“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这种生物叫做别人家的孩子;这种生物考清华,望北大;这种生物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甚至会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而我们只会吃喝拉撒。”此文引起了同龄人的强烈共鸣,认同和宣泄的跟帖成千上万。

  准确地说,“别人家的孩子”就是那些智商较高和学习成绩特优的学生小众。他们大都一路“狂奔”:重点小学中学、国内外著名大学,读硕士攻博士,“考”无不胜,顺风顺水,甚至一路“绿灯”――免试或者获优厚奖学金。当然,还有“五道杠男孩”这样“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他们是老师宠爱的“好学生”,家长心目中孩子的楷模,社会和媒体称颂的对象,普遍被认为是未来的精英。

  几乎所有人都有一种记忆,当父母唠叨“别人家的孩子”时那份黯然甚至绝望的心情。以前碰巧邻居或父母同事中有一两个此类“别人家的孩子”,父母聊聊,尚能避开。现在,信息铺天盖地,令人无处可逃。近日,又有多家报纸用整版篇幅介绍了一个被美国某名校录取的“别人家的孩子”,真不知道又有多少父母要举着这张报纸,向自己儿女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呢,又有多少孩子对比着这“完美无瑕的同龄人”,感慨自个是“只会吃喝拉撒”的笨蛋呢。

  父母爱在自家孩子的耳边唠叨“别人家的孩子”,是我们的文化传统,见贤思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然而,父母给的不仅是榜样,更多的是让孩子们自惭形秽的郁闷以至绝望。父母指望的“压力变动力”,似乎正在成为许多普通孩子心中的不可承受之重,使他们看轻自己,怀疑自己,甚至放弃自己。

  教育应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禀赋

  对此,媒体和学校应该反思。现在很多媒体对“好学生”只看分数,赞美的水分太大。就时间和空间来看,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不可能比同龄人在各方面都强许多,之所以拔尖,不过是评判标准和角度有所侧重。

  我们这些年的教育,最大的失误是,让孩子从小就经受各式各样的选拔和淘汰,导致相当一部分孩子被教育体系忽视了,甚至放弃了,被单一坚硬的社会考核价值体系冷落了。社会亟需对此纠偏,改进教育,使每个孩子的价值都得到认可,让每个孩子都有尊严,都自信快活,都有充实丰富有趣的学习、文体生活,都有符合自身特点的成才途径和光明前途。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孩子中,在某一方面获得令人称羡的成绩的佼佼者,当然值得肯定,适当宣传不是不可以,但我们要同样尊重那些学业成绩一般或有其他特长,每日正常学习不失梦想的大多数孩子,是他们在更广泛、更实在地落实着中国梦,他们的每一个梦想成真,都会构成更加伟大、美丽和持久的中国梦。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不能只靠少数所谓精英来建设,而需要大批快乐、健康、有知识、有技能的合格公民。

  从全国大多数孩子的教育来看,目前对极少数“别人家的孩子”的成功经验的宣传,缺乏广泛的借鉴意义,因此,媒体不应该热衷于渲染精英教育,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压迫大多数孩子。即使出于良好的目的介绍“别人家的孩子”,也要实事求是。特别是资讯要全面,例如国外名校奖学金是如何分布的?拿到奖学金或拿得多就一定证明该生特别优秀?国外名校强调生源国家、民族、肤色和文化背景的多元和适当比例,奖学金的分布也有此考虑。

  至于一些名校热衷于借此大做广告,维持自己的特殊地位和利益,这不仅有违教育规律,也有违“爱一切孩子”的师德。

  把“别人家的孩子”弄成“神奇的生物”,其实也是一种“捧杀”。我国一项统计表明,有心理障碍的中学生中,每10例中就有6例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为此,全国150所重点中学校长曾发出呼吁:不能因为耀眼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

  好的教育体系应培养出“好孩子,好学生”,而不应频频弄出“坏孩子,好学生”或“好孩子,坏学生”。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内在的自信

  同时,父母更应该反省。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没能尊重每个孩子的秉赋和特长的差异性,常用“别人家的孩子”这一把尺子量到底,父母再不尊重孩子的差异性,在学校被压抑的孩子,回到家心结也得不到舒解,他们到哪里去找快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每个孩子的发展速率、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不相同,因此即时的、外显的行为能力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孩子们的高下之分。每一个孩子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成长需要时间,而且有鲜明的季节,要让孩子慢慢来,完整地完成自我和学校教育,这才是人生的“科学的发展观”,这样的发展观也会不断给父母带来惊喜和愉悦。自然,就天赋的资质而言,孩子有聪颖和愚钝之分,惟其如此,要让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不能总让他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当父母也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好许多时,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可能会受到永久性的伤害。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内在的自信和乐观。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能力。父母和教师在培养孩子“幸福”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尤其需要科学行事,谨慎行事。父母应该创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应事事以自己的好恶去强求一致。而且,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如果把幸福寄托在一种追求上,一旦不成功,往往会造成长久的甚至终身的痛苦。

  父母都爱孩子,希望他们成人、成才、成功,有尊严有幸福地生活,但实际上有些父母爱孩子是有“条件”的,就是要孩子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出类拔萃。假如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模板敲打或束缚自己的孩子,那么这样的所谓爱护或鞭策越多,对孩子的伤害就可能会越大。父母要用夸赞“别人家孩子”的热情和认真,夸赞自家的孩子,渐渐的,也许你就会发现,并不是自家的孩子不如人,而是自己的心理出了偏差。

  要遏制这种用“别人家的孩子”伤害大多数孩子的社会文化现象,还要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有限的优良教育资源,而不要靠模仿“别人家的孩子”来挤“成功”的“独木桥”。

  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个文化现象折射出的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焦虑。其实,只要我们对所有孩子都充满信任和期待,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他们就都能够成才。在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成长规律的前提下,成人社会要积极引导,特别是做人生价值的引导,让孩子从自己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中“看到自己”和“成为自己”,从而受益终身。如果有了这样的社会基础和氛围,就无需区分“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家的孩子,他们都是一样的孩子――中国的孩子,一样的尊严、荣光、自信和幸福!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你的3个无意之举伤害了孩子

分娩
你的3个无意之举伤害了孩子

为了面子 伤害了孩子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为了面子 伤害了孩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别让噪声伤害了孩子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 新生儿呵护
别让噪声伤害了孩子

当心牢骚话伤害了孩子心理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当心牢骚话伤害了孩子心理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别让你的承诺害了孩子

生活百科
别让你的承诺害了孩子

你的玩笑话已经伤害了宝宝

育儿知识
你的玩笑话已经伤害了宝宝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音乐可调动孩子的社交天赋

音乐可调动孩子的社交天赋

用童话伴随孩子快乐成长

用童话伴随孩子快乐成长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