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误区”你知道多少?

y先生007

y先生007

2015-10-13 21:52

早教影响孩子的一生,因而教育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小事抓起。下面图老师小编向大家介绍下“早教误区”你知道多少?,刚做父母的快来了解下吧~

  “我的孩子要是上幼儿园,就去最好的早教中心,挑选最好的早教老师为她上课!”朋友小李刚刚有了孩子,心中就有了这样的盘算。对于这些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们,诸多早教创造的成功例子让他们看到了通往光明和成功的大道,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早教的重要性。一些“如果说你生下来第二天开始早教,那么你已经晚了一天了”的话语早在年轻的父母中开始流传起来。所以,越来越多的早教中心、早教教材受到了年轻父母的热捧。但是,仅仅知道早教重要是不够的,家长稍有不注意,就会进入早教的误区。

  误区一:

  最好的老师和幼儿园等于最好的早教

  在生活中,很多年轻父母认为最好的早教就是让孩子进入最好的幼儿园和找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常常看到很多年轻父母为了给孩子寻求一个好老师和幼儿园而四处奔波。家长们认为,最好在孩子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为孩子找到一位好的老师和幼儿园才是早教的关键所在。

  对此,呼和浩特红黄蓝亲子园嘉茂分园园长苗长喜表示:“每个老师和教育机构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但是这个‘好’未必真的适应你的孩子,作为父母要好好思量什么样的才是最适合孩子的,适合的才是好的。父母在早期教育中,不要一味地追求最好的学校。想培养出一个健康出色的孩子,仅仅有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家长应该有正确的早教意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推荐阅读: 三种方法改变“胆怯”宝宝

  误区二:

  把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角色让给老人和学校

  很多母亲在休完国家规定的产假后,就不得不回到了工作岗位。孩子很小只能托付给老人和保姆,在进入幼儿园前,所受到的教育是不正规不科学的。老人对孩子往往溺爱有加,凡事以包办代替为主,导致孩子缺乏生活能力,生活范围的局限性导致在入园后显示出缺乏社交能力、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游戏的现象。

  某幼儿园老师表示:在孩子幼年时期,父母的言行和榜样力量在日后是任何一位好老师、好学校都无法代替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师,因而父母一定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早教中来,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误区三:

  认为早期教育是灌输知识和技能培训

  家长在潜意识中往往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思想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有了不切合实际的高期望值。他们将孩子的早期教育简单化为早期的智力开发。把一些超前的背诵、计算、识字等知识灌输给孩子。这也被一些家长作为孩子聪明与否的评判标准。

  幼儿的健康成长所需要的不仅是识字、计算,还有怎样做人、怎样与人相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是幼儿更加需要的。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生活是最好的学习内容。

推荐阅读: 九大秘方让孩子变得快乐

  针对0至3岁幼儿的早教家长们不要被四大误区所困扰:

  一是忽略家庭教育。

  全球早教第一品牌金宝贝中国区总裁夏弘禹有着丰富的早教工作经历,他认为目前许多年轻父母低估了自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其实,孩子的价值观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父母在早期教育中的地位,旁人不可替代,父母的身教对于孩子性格、习惯、价值观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早教等同于学习。

  目前,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视同于早期学科教育,孩子1岁以内学认字,3岁以内学外语。夏先生认为,会识字、会背诗只是简单的记忆模仿,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0至3岁的孩子正处于情绪情感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早教的重点是把握好语言、智能、体能、感官等七个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和规律,采取鼓励性学习,创造快乐环境,开发其本身已有的潜能。开发体能、想像力、社交能力的娱乐课;帮助记忆、提高语言能力的音乐课;提高想像力和体能的艺术课比单纯的学习和机械记忆更适合这个阶段的孩子。

  三是幼儿只适于学习单一母语。

  不少家长认为,同时学习两种或多种语言会造成孩子的语言混乱。其实,每个幼儿都具有多语言功能。为给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目前金宝贝全部采取全英文授课。教师来自于11个不同国籍,而其在国内招聘的教师则要求专业外语八级以上、有爱心,而且要经过4至7个月的培训才能上岗。

  四是早教机构大同小异。

  早教机构形似,但在理念、课程、环境、师资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作为家长,选择时应注意两点,一是课程不能是单向吸收,要给孩子足够的表示时间和机会;二是所有学习都应是多感官学习,调动的感官越多,吸收力度越大,学习效果越好。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摒弃育儿中的种种陋习,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一、嚼食喂孩子

  有的家长(尤其是在农村)喂孩子时,先用自己的嘴把食物嚼烂,然后口对口地喂孩子;有的把嚼过的食物放在手上,再用手指一点一点地抿到孩子嘴里。他们认为,这样可帮助孩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其实,会事与愿违。人的口腔和手上细菌很多。一毫升普通口水,有细菌1万到5万个;一只没有洗过的手,有细菌4万到40万个。如果口对口或用手指抿着食物喂孩子,孩子极易发病,这是因为小孩体内抵抗疾病的免疾系统发育不成熟,抗病能力弱,细菌一旦进入孩子体内,很可能发病。

  特别是一些患有传染病的成年人,如果用口嚼食物喂孩子,发病可能性更大。即便是健康人,如果长期这样喂,孩子唾液的分泌将受到抑制,消化功能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千万不可用口嚼食物和用手指抿着食物喂孩子。

  二、让婴儿含着奶头睡觉

  一些年轻妈妈为了让婴儿睡得香甜,便让宝宝含着奶头睡觉。其实,含着奶头睡觉未必睡得香甜。这是因为婴儿醒后便嚷着要吃奶,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养成不能按时、按顿吃奶的习惯,影响了婴儿的消化和吸收。再说,年轻的妈妈喂奶时往往因疲劳容易睡着,一不小心乳房便会堵住婴儿的口鼻,以致造成婴儿窒息。

  三、常抱婴儿

  许多家长一有空就喜欢抱着婴儿玩,认为这是一种享受,挺有乐趣。把婴儿抱到室外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这对促进婴儿健康成长是有益的。可长时间地怀抱婴儿,就不对了。

  因为婴儿幼小稚嫩,骨骼可塑性较大,具有一定的弹性。如果老是把婴儿抱在怀里,就会影响婴儿的骨骼发育,以致造成肢体变形,甚至脊柱侧弯。另外,婴儿需要足够的睡眠时间,常常抱着玩会影响其睡眠。再有,婴儿的胃也和大人不一样,胃底发育不健全,贲门多处于松驰状态,而幽门又多处于紧张状态,抱得过多,对胃影响大,往往容易引起吐奶。多抱还有碍婴儿的肢体活动。这些均不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四、摇晃婴儿

  不少家长为了使啼哭的婴儿安静下来,或者为了给婴儿催眠,往往喜欢把孩子抱在怀里或放在摇篮里摇晃不停;有的甚至把婴儿高高抛起逗乐。这样摇晃婴儿,无意中会伤害孩子的大脑。婴儿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到震颤的损伤。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这是因为,婴儿头部的体积和重量,占全身的比例远比成人大得多。婴儿头长占身高的20%(成人约为10%),加之婴儿头颈部肌肉嫩,对头部支撑力很弱,难以承受较大幅度摇晃和高抛的震动。如果不停地摇晃婴儿,就容易使婴儿的脑髓与较硬的脑壳相撞,以致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如大脑毛细血管撕裂,视网膜毛细血管充血、脑震荡等。因此,大人不要摇晃婴儿。即使玩耍时摇婴儿,也可能引起伤害。把婴儿抛向空中或抓住婴儿双手或双脚使之摇荡,都要禁止。等孩子长大的时候,这种危险就小了。

  五、搂着孩子睡觉

  有些年轻妈妈十分疼爱自己的小宝宝,常常搂着孩子睡觉,日久使孩子形成不搂不睡的坏习惯,这对母子有害无益。其一是孩子吸不到新鲜空气,还会把被窝里的龌龊气体吸入肺部,易使孩子生病。其二是会养成孩子随时醒来随时奶的不良习惯,不能定时定量吃奶,会影响孩子食欲。其三是孩子在睡觉时吃奶,容易咬伤妈妈的奶头。其四是限制孩子睡觉时的自由活动,使其难以舒展身体,影响其正常和血液循环和发育

  六、乱捏婴儿的鼻子

  不少大人都把宝宝当"活宝贝",你争我夺地抱着同孩子玩。有的人手没个轻重,什么挠脚心呀,捏鼻子呀都觉得好玩,这对婴儿健康很不利。因为小宝宝的鼻腔粘膜娇嫩,血管十分丰富,常捏鼻子会损伤粘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容易受细菌、病毒侵犯而得病。同时,婴儿的耳咽管较粗、短、直,位置比成人低,乱捏鼻子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细菌通过耳咽径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七、捆绑婴儿

  婴儿出生后,有的父母整天整天地用布单将婴儿手足和躯干紧紧地包着,并在外面用带子捆住。这不仅限制了婴儿四肢的活动,影响婴儿的呼吸和血液循环,还容易发生髋关节脱臼。一旦发生脱臼,危害则更大,如系单侧,则患肢乏力,跛行;如系双侧,走路时就像鸭子一样,左摇右晃。若冶疗不及时,还会在成人以后发生髋关节退行性病变而残废,影响一生的工作、生活。所以,不应长时间的将婴儿牢牢捆绑。

  八、捏着小孩鼻子喂药

  小孩同大人一样,吞咽食物时,咽喉部的会厌软骨会自动关闭,以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和肺部,不致呛着。当孩子患病不愿吃药时,许多家长就捏着鼻子硬往嘴里灌药。这样做,当孩子哭闹挣扎时,便易引起会厌软骨自动关闭的功能失调,使药物呛入气管,轻者咳嗽一会儿就好了,重者甚至窒息。因此,当孩子不愿吃药时,可等其情绪稳定下来后,再一点一点地喂。也可在药物中多放些糖和水,把药物的苦味冲淡些,再慢慢地喂。

  九、给婴儿剃满月头

  小婴儿满月时,有些父母就用剃刀在婴儿头上把胎发刮尽,说是可使日后头发增多、变粗。其实,剃刮只是除去已经角化了没有生命活力的毛干和毛根,根本不影响日后毛发的生长,也不能改变毛发的数量和质量。相反,由于婴儿头皮娇嫩,抵抗力差,剃刮容易刮伤皮肤,引起细菌感染而发炎化脓,还可引起黄癣等皮肤病。同时也失去了"胎皮"保护胎儿头皮的作用,容易遭致细菌侵袭而患病。

  十、和婴儿多逗笑

  众多的家长都喜欢和婴儿逗笑取乐。如果过份了往往会影响婴儿的健康。要是逗得婴儿笑声不绝,一个紧接一个地笑下去,便可能导致婴儿瞬间的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的脑"贫血"。如果经常如此,不仅有碍婴儿健康发育,还容易导致口吃和痴笑不良习惯的形成。尤其是婴儿过份地张口大笑,极个别的甚至也可能导致下额关节脱臼。所以,逗婴儿笑也得适可而止,以利孩子的健康。

  天天妈妈最近很苦恼,天天1岁半了,平时由天妈或保姆看护时,不慎摔倒后都是自己爬起来,又继续去玩。但是爷爷奶奶看护孩子时,只要孩子一摔倒,爷爷奶奶大惊失色马上跑过去,又是哄,又是劝,又是安抚,孩子却哭得更厉害了。天妈不让爷爷奶奶管他,老人却说:“孩子摔疼了,能不哄他吗!因为摔痛了他才哭!”是这样的吗?

  育儿专家解答:痛是一种感觉,它是一种主观感觉。受心理、情绪影响很大。幼儿对事物的判断是以大人的情绪表现为参照物的。越小的孩子痛觉就越小,痛觉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幼儿摔后的痛觉不像大人相像中的那样痛。当你或保姆看着孩子时,孩子因为看到你们很平静的表情,本来自己也不觉得痛,因此就表现得不在乎了。

  由于爷爷奶奶在孩子摔倒后紧张的表现,反而使得原本不一定疼痛的孩子,由于大人错误的判断以及紧张情绪的感染,孩子认为我确实是摔痛了。越哄越觉得疼痛,于是也就觉得更害怕了,所以爷爷奶奶越哄反而孩子哭得更厉害了。这就像冲锋陷阵的士兵一样,即使受伤也不觉得痛,但是如果情绪悲观失望,就会加剧疼痛的道理一样。

  专家建议父母这样做:需要和爷爷奶奶耐心地沟通,统一认识,只要检查孩子没有什么问题,就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并且对孩子的积极表现给予及时的表扬,让孩子明白摔倒没有什么,我自己能够勇敢地站起来!这样做的结果孩子会逐渐坚强勇敢,培养了孩子好的品质。当然如果孩子确实摔坏了,需要马上送医院。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早教误区”你知道多少?

分娩
“早教误区”你知道多少?

“早教误区”您知道多少?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早教误区”您知道多少?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关于早教的原则 你知道多少

亲子早教
关于早教的原则 你知道多少

早教小知识 有哪些早教误区

早教 育儿
早教小知识 有哪些早教误区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日常洗发误区你知道多少

头发护理 生活常识 生活小常识
日常洗发误区你知道多少

跑步减肥的误区你知道多少

减肥 瘦身
跑步减肥的误区你知道多少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专家提醒父母不可暂时哄骗宝宝

专家提醒父母不可暂时哄骗宝宝

育儿:三招改变“窝里横”

育儿:三招改变“窝里横”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