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须教给孩子的六个道理

惰性wild

惰性wild

2015-10-13 21:47

很多父母们不重视早教这个问题简直可以说是一场灾难啊~社会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是要从小抓起的,图老师小编下面分享父母必须教给孩子的六个道理,赶紧了解了解吧!

  哲学听起来是个深奥复杂甚至老气横秋的东西,其实,它亲切得就像苹果、阳光一样,存在于宝宝生活中的每一处。

  对宝宝而言,哲学恐怕太过抽象和枯燥,所以爸爸妈妈需要借助一些具体情境,来帮助宝宝领略那些“事情之外的道理”,而不是单纯地拿起“教材”,照本宣科。下面是一些最亲切的哲学概念和知识点,你可以抓住随时可能出现的教育机会,和孩子好好聊一聊。

  关于勇敢与胆怯

  * 人人都害怕

  教育机会:孩子告诉你他害怕打针、害怕蜘蛛、害怕在黑屋子中睡觉、害怕在大家面前讲话……

  告诉孩子:你都害怕什么,让他知道,害怕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每个人都害怕。

  * 害怕可以救人

  教育机会:小朋友们来到一座矮墙前,跃跃欲试往上爬,妮妮因为害怕没有上去,结果矮墙坍塌的时候,只有妮妮安然无恙。

  告诉孩子:是害怕帮助她躲过了危险,所以害怕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

  * 当你战胜恐惧,你就变得强大

  教育机会:你们看到一只狗在追一只猫,猫突然不再逃跑而是弓起腰、竖起毛、发出嘶鸣,狗看到之后,夹着尾巴慢慢后退了。

  告诉孩子:那些喜欢欺负人的人总是找胆小的人去攻击,可是一旦人们鼓起勇气,不再害怕,准备反抗,挑衅者就开始考虑放弃了。

  * 我们容易害怕那些我们不了解的事情

  教育机会:窗外电闪雷鸣,孩子害怕了,缩在你的怀里。

  告诉孩子:闪电是因为两朵带有不同电极的云相撞了,所以发出亮光和声音,就像马路上撞车发出声音一样。当你知道原因之后,你就不再那么害怕了吧?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关于成功与失败

  * 不成功≠失败

  教育机会:孩子在幼儿园测试平衡木的时候,总是不能成功,因此他很沮丧,认为自己非常失败。

  告诉孩子:虽然他从平衡木上掉下来,但是他会拍皮球、能够画很美的画、会帮助妈妈收拾玩具,这些做得都很棒。也就是说,一件事情没有做好,并不代表整个人的失败。

  * 失败是成功之母

  教育机会:孩子用积木搭高楼,一次一次地坍塌,孩子发现,原来三角形的积木不稳定,地面不平所以积木容易坍塌,最终,高楼建成了。

  告诉孩子:如果不是一次一次的失败,他不可能明白搭高楼的奥秘,也就不可能最终成功,在赢得成功之前,我们总是要遇到很多困难。

  * 害怕失败,比失败本身更糟糕

  教育机会:孩子自己不能把线头从珠子中心穿过去,所以拒绝做这个游戏。但在你的鼓励之下,他最终成功了。

  告诉孩子:在做一件事情前,我们总习惯往坏了想。但其实真的去做,却发现其实事情没有那么困难。所以,因为害怕失败而停滞不前,比真的经历了失败更加糟糕。

  * 战胜自己也是一种成功

  教育机会:孩子第一次独立完成50块的拼图或者第一次不用扶就从攀登架上滑下来。

  告诉孩子:虽然他没有打败任何人,但是他完成了一件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的、而且以前没能完成的事情,这就是一种成功。

  关于工作与金钱

  * 我们工作,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教育机会:和孩子一起精心准备一顿晚餐,或者一起买一束花,把它插在花瓶里。

  告诉孩子:人和动物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有饭吃、有衣服穿,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为此我们努力工作。

  * 工作是辛苦的

  教育机会:冬天的早上,实在不愿告别温暖的被窝,但是当闹钟响起的时候,和孩子一起迅速起床穿衣,准备出门。

  告诉孩子:因为我们的生活还不完美,所以我们必须工作,而工作都是要付出辛苦的。

  * 工作也有快乐

  教育机会:带孩子参观工作单位,展示工作成绩和成果。

  告诉孩子:当其他人因为妈妈的工作而获得快乐和满足的时候,妈妈就会很开心。而且,妈妈会因为自己的能力得到发挥而高兴。

  * 所有人都需要别人的工作

  教育机会:一边带孩子去买东西,一边告诉他这个大厦是建筑工人盖起来的,这袋大米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这么干净的地面是保洁阿姨工作的结果。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离不开别人的工作,大家需要互相交换劳动成果。

  * 金钱可以让这种交换更加简单

  教育机会:带孩子经历买面包、买衣服的过程,让他看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过程。

  告诉孩子:妈妈上多少天班,就可以买两袋面包和一件衬衫呢?可以通过统一的标准——金钱来衡量。

  关于生与死

  * 判断一个事物有生命的标准

  教育机会:带着孩子去观察草地、天空、石头、树木、蚂蚁、小鸟、河水和小鱼。

  告诉孩子:当一个事物能够吸取养分的时候,当一个物体能够创造出其他生命的时候,就说明它是活的,它有生命。

  * 生命的轻与重

  教育机会: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小姑娘上山采蘑菇,不一会儿,她就采了100多个蘑菇。”然后,尝试把故事里面的“采”换成“杀”。

  告诉孩子:同样是生命,但是会有不同的价值。人们会觉得植物的生命没有动物的生命重要,所以对蘑菇用“采”而不用“杀”。同样是动物,人们可以轻易拍死一只蚊子,但是会为一条生病的狗流泪。也就是说,在人看来,生命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 生命的痕迹

  教育机会:和孩子一起回忆某位故去的亲人,或者带孩子看已故大师的画展。

  告诉孩子:有些人虽然死去了,但是和他有关的事情却活在人们的记忆里,或者给这个世界增加了某种财富。所以虽然死亡不能抗拒,但是我们可以活得更加精彩。

  关于幸福与痛苦

  * 幸福是不易察觉的

  教育机会:当孩子被割破的手指痊愈时,问问他还记得疼痛的感觉吗?当他很自然地从冰箱里取出酸奶时,问问他如果酸奶没有了,他会是什么心情?

  告诉孩子:我们总是很容易就能觉察到痛苦,但却总是忽略幸福的存在。所以我们拿出一些时间,去发现那些令自己幸福的事情。

  * 有些痛苦是不能避免的

  教育机会:当照料了3年的小猫突然生病死去,当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搬家了,孩子感到从未有过的痛苦和失落。

  告诉孩子:痛苦和不幸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逃避掉所有的痛苦。

  * 不幸的故事更吸引人

  教育机会:把耳熟能详的童话换一下内容:小红帽没有遇上大灰狼,丑小鸭生下来就是鸭妈妈的掌上明珠,白雪公主和王后其乐融融……看看孩子听故事的兴奋度还有多高?

  告诉孩子:我们都喜欢幸福的结局,但是当幸福降临的时候,故事也就该结束了,因为不幸的故事听起来更有意思。

  * 不要等幸福自己跑来

  教育机会:孩子非常非常想念远方的祖母,总是希望能够见上一面。一天,门铃响了,打开门,啊,是亲爱的奶奶来了!

  告诉孩子:如果你真的特别思念奶奶,见到奶奶让你感到无比幸福,那么完全不必等待,而是自己去争取。你可以和爸爸妈妈说“我们去看看奶奶吧!”记住,当你有想法和希望的时候,就要付诸行动,不要等待幸福自己敲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关于友情与爱

  * 感情来自于共同的经历

  教育机会:和孩子一起回忆他与最要好的朋友是如何相识的,曾经一起去过哪里,他们之间最开心和最伤心的事情是什么。

  告诉孩子:经过一些具体的事情,感情才会加深,而有了感情之后,就会更多地一起做事情。共同的经历会让感情更加深厚。

  * 友情需要实际行动

  教育机会:孩子把好朋友邀请到家中,却因为一辆遥控汽车而发生争执。

  告诉孩子:朋友不是挂在嘴上的,应该付出实际行动去尊重、分享、合作,那样感情才会越来越深。

  * 想让别人爱你,自己先要爱自己

  教育机会:和孩子一起对着镜子,让他自己说出镜子里那个宝宝的可爱之处。

  告诉孩子:当我们想让别人喜欢自己的时候,自己先要喜欢上自己。我们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好人,对自己充满信任,然后去做那些让自己满意的事情。

  * 爱是世界上最美的镜子

  教育机会:当孩子对自己失望的时候,给他鼓励,让他以积极的眼光看自己。

  告诉孩子:在妈妈眼里,他是非常棒的宝宝。因为妈妈爱他,而爱是世界上最美的镜子,可以把一切都照得美好。

  

  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不在父母挣钱多少,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识,更不在父母的事业有多成功;只在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在你为他依恋时期(指12岁以内)的相伴时间有多少。如果一个人的寿命是70岁的话,请你把人生1/7的时间用在孩子身上。

  请把人生1/7的时间给孩子

  未成年人童年时期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是安全感。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熟悉的环境、亲切的伙伴,比富有的房屋和汽车更容易让孩子形成阳光与健康的心理。所以,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否则,一切努力都会成为泡影。

  许多父母常常在孩子出现对自己的仇视目光时(多为青春期)开始恐惧,开始寻找解释:“我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变成了这样?”当父母发出这种疑问时,似乎孩子不曾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长大。

  其实,人在青少年时期甚至在成年时期出现的情感问题,原因都可以追溯到幼年,从其早年的生活背景中找出解释。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一个大房间,房间内有两个铁架子,一个铁架子是光秃秃、没有任何装饰物的,另一个铁架上缠满了绒布形似一只母猩猩,大房间的地上还有很多吃的、玩的物品。

  然后,心理学家开始观察小猩猩首先会去吃呢?玩呢?还是要母猩猩呢?结果,心理学家发现,小猩猩面对陌生的房间会恐惧地叫上几声,然后就会爬上模拟的母猩猩架上,紧紧地抱住“妈妈”。只有在非常饥饿的时候,小猩猩才肯从“妈妈”身上下来,吃点儿东西后又会迅速爬上去,紧紧抱住那只毛绒绒的“母猩猩”。

  这一实验证明:对于幼小的动物来说,第一需要是食物,紧接着的需要就是对熟悉的抚养人的依恋。每当熟悉的面孔出现时,再受到熟悉的抚养人的拥抱、爱抚,烦躁的婴儿可以立即安静下来。如果这种依恋和安全感经常得到满足,婴儿就会出现愉快、轻松的感受;相反,婴儿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

  心理学研究发现,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长期没有得到这种依恋的满足,就容易产生不满足感,从而产生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所以,专家建议,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应该保证1~2个固定抚养人,而不应该总在变换照看者。

  这种“依恋人”(一般是孩子在饥饿和困乏时急于见到的人)为何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因为,只有建立了幼儿对抚养人的依恋,才能在幼儿与抚养人中间建立起一种叫做“心理上的依赖关系”。这种含有感情成分的心理依赖关系会使儿童自觉自愿地接受抚养人在管教和观念方面的影响。

  如果,这一“依恋人”在孩子10岁左右离开儿童(如去世),那么,儿童就会出现心理依恋的丧失。这时,即使新的抚养人出现,也难以建立同前类依恋相同的心理关系。

  另外,如果人在生命的初期根本没有形成过这种心理依恋关系,这种人的心理异常发展的可能性就会更大。这种人容易出现冷漠、拒之他人、无情残酷等表现。这种人,智力发展可能完全正常。但是,社会性发展,如与他人交往、关心他人等性格方面容易出现异常现象。

  犯罪心理学研究发现:许多杀人恶魔,其冷酷无情的心态往往源于他们在幼年时就没有过形成“心理上的依恋对象”,或者是因为他在10岁前后曾失去“心理依恋对象”。

  鉴此,我想告诉所有年轻的母亲:你在准备怀孕、准备养育孩子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不要让孩子离开你,尤其是初生的第一年。当然,在孩子12岁之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依恋现象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越重要。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近日,张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女儿今年上初二,从放假开始每天“挂”在网上,不知道在玩些啥,开心得不得了。一天,孩子和同学的对话着实让张女士吃了一惊:“我‘老公’今天没时间,我要自己喂孩子了!你孩子多大了,让你省心不? ”、“我今天晚上要给我‘老公’做顿好吃的!最近我家装修,他可累坏了!”……和女儿沟通后才知道,原来是一种虚拟网络游戏……

  商家:卖得“火”

  7月20日,记者来到三好街及辽大科技园附近一些软件专卖店,几乎每家店都有此类游戏出售。

  一业户给记者看了一种叫做“虚拟人生”的游戏软件,他称现在这种游戏软件定价在60元钱,卖得特别火,一般都是些学生来买。有大学生、中学生,甚至有小学生。其中十七八岁的孩子买得最多。……早教误区 98.4%家庭需指导

  学生:我们都在玩

  沈河区某初中一名女同学告诉记者:“我喜欢玩这种游戏,虽然我都不知道我网上的‘老公’是谁,但我们都彼此用心维系这个家。”

  一名上高三的男孩说:“我特爱玩这种游戏,我在网上赚了好多‘钱’,给我‘老婆’、‘孩子’买了许多漂亮衣服和好东西。”

  家长:对此很担忧

  听到这种模拟家庭的游戏,家长多对此表示担忧。

  何女士说,她平时倒没有注意过儿子是否玩这种游戏,但是自从放假,孩子就经常往网吧跑。孩子小,上网玩上瘾了,现实生活中就会有了模仿的冲动,这种游戏不是诱导孩子“早恋”吗?……中国家庭教育十大败笔

  王女士说,她儿子今年18岁了,经常上网玩这种游戏,她原本觉得只要家长正确引导,也不是啥坏事,可以让孩子从小培养一种对家的责任感。但最近听孩子说他要和网络里面的“老婆”见面,对此王女士很担心。

  专家:游戏折射孩子心理

  随后,记者采访了沈师心理系郭瞻予教授。郭教授认为,目前在孩子中流行模拟家庭的游戏,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青少年对于家庭温暖的渴望。

  现在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多,还有一些家庭感情不和,长期处于冷战状态。婚变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他们往往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温暖和父母的疼爱。还有些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以及应该给予孩子的家庭温暖。

  孩子们利用这种“模拟家庭”的方式去寻找家庭的温暖。通过用心去经营一个“虚拟家庭”来建筑一个心中真正的理想家庭,将心中的渴望投射在里面,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对现实中自己的家庭生活的不满。家长应该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尽量给他们一个健康的家庭。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你这种成绩将来怎么能找到工作!”、“你怎么能懒成这样!”、“你怎么能这样跟我讲话!”对很多人来说,这些话听上去多少有些耳熟。不是从小听父母这么讲,就是已经开始对孩子这么说了。每当我们如此说孩子的时候,他们往往面无表情且一言不发。这是为什么呢?近日,台湾《康健》杂志就此问题采访了多位儿童心理专家,总结出父母在与子女沟通时,有12句不能说的话。

  1.“快起来!今天上课要好好听讲啊!”不要和孩子在早上谈话,尤其是当他还没睡醒时。青少年喜欢在晚上交流,因为他们的生物钟比成人后延。

  2.“看着我的眼睛。”不要直视孩子的眼睛。用“并肩坐着”取代“面对面”,孩子比较容易打开心扉。

  3.“今天下午不许去打球了,我们需要谈谈。”不要占用整块的娱乐时间和他们谈心,不妨在与孩子一起打球、看戏或者吃饭时交流一下。

  4.“你摔谁呢!”不要禁止孩子咆哮、摔门、哭泣。让他们发泄,训练自己倾听他们带有情绪性的字眼。

  5.“你今天在学校怎么样?”不要提过于笼统的问题,而应以正面的态度问特定、具体的问题。 比如:“老师怎么评价你这篇作文?”

  6.“你这么想完全错误,应该……”不要打断他们的话,就开始说自己的想法。因为孩子需要时间去整理思绪,通常不会一次就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

  7.“别总是乱花钱!”不要老把话题集中在琐事上。谈些更能引起他们兴趣的话题,如体育比赛、音乐会甚至政治等,有助于彼此了解。

  8.“下次理发时,鬓角剪得短点。”不要总是给他不需要的建议,而应经常赞许他们的想法。

  9.“你会干什么?我像你这么大时早工作了!”不要拿孩子与自己当年进行比较。时间长了,孩子会拒绝与你沟通。

  10.“你还不减肥,胖得脑子里只剩油了吧?”千万不要用困扰他的事情开玩笑。记住,青少年敏感、容易受伤害。

  11.“你为什么总干傻事?”不要在他们某些行为后,问这样的话。你可以问:“做这件事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吗?”

  12.“不是我唠叨,是你没明白!”不要对某些事情一而再地唠叨。只给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相信孩子,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这12句话,详尽地展现出了父母在与子女沟通时最容易犯的4个错误。”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副所长沃建中对《生命时报》记者表示,第一,用命令式口吻对孩子说话;第二,吝啬鼓励和赞美孩子;第三,经常否定、责骂孩子;第四,总是给孩子提出各种要求。这四种错误会导致孩子与家长的沟通出现问题,值得家长认真反思。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父母必须教给孩子六个道理

孩子
父母必须教给孩子六个道理

父母必须教给孩子的六个道理

分娩
父母必须教给孩子的六个道理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父母必须教给孩子的6个道理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父母必须教给孩子的6个道理

父母必须教给孩子哪些事

孩子
父母必须教给孩子哪些事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必须教给孩子的六件事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必须教给孩子的六件事

父母必须教给孩子的三种“技能”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父母必须教给孩子的三种“技能”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盘点:宝宝最不愿意做的16件事

盘点:宝宝最不愿意做的16件事

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十二种禁忌

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十二种禁忌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