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孩子气质 父母必须知道的5项原则

八千里路云月9

八千里路云月9

2015-10-13 21:42

家庭教育关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家长们要将早教列为重中之重。图老师小编下面给大家分享判断孩子气质 父母必须知道的5项原则,一起了解下吧!

  

了解了什么是儿童的气质后,你是否想知道儿童的气质都包括哪些方面呢?在详细谈论气质测评维度之前,我们不妨先来明确一下,判断孩子的气质,父母必须要知道的5项原则。

  原则1: 每个孩子天生都具有固有的独特气质

  每个孩子都具有与众不同的一面,但孩子的行为或反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贯性,在相同或相似的情境下,父母可以通过孩子以往的表现预测其可能出现的行为或反应模式。有的孩子很喜欢和爸爸玩“开飞机”游戏,而有的孩子事先就认定这是会让人眩晕的游戏,还没开始玩就会吓得大声尖叫,强烈抗拒玩这种方式的游戏。由此可见,不同的孩子对同一事物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而这是由每个孩子固有的生物学因素决定的。当然,很多时候孩子的一些反应与其父母或祖父母相似,这表明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很大。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原则2: 儿童气质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如果说智力是孩子认知能力的反映,气质则与孩子的行为、情绪有着密切的关联。平时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方式和情绪反应,能帮助我们掌握孩子所独有的气质。当然,孩子的行为并不总是一致的,即便是平常爱和妈妈唱反调的孩子,心情愉快时偶尔也会变得很听话。长期与孩子共处而且思虑周全的父母,可以大致预测到孩子在通常情况下会有什么反应,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这种可预测的、一贯的行为模式是判断儿童气质最重要的标准。

  气质研究人员认为气质也会影响人们对人、对事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作为行为诱因的思想或内在情感、认知等都会受到气质的影响。也就是说,气质不同的人,即便是面对同样的事情,他们的感觉、看法或行为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原则3: 气质在个人遭遇变化或精神有压力时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难见真情我们是否也可以讲到,气质不同的人,即便是面对同样的事件常言道:患难见真情。我们也可以认为: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反应模式能够体现出他的性格本质。同理,儿童的气质在孩子遭遇到变化或是在精神承受压力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通过观察孩子对待变化的反应,可以验证这一点。比如一对姐妹转学到新学校,她们要适应陌生的教学环境,还要和陌生的同学相处。仔细观察两姐妹在1~2个月适应期中的表现,就能准确地掌握她们俩的气质。其中一个孩子很快就适应了学校的生活,有时还带新朋友到家里玩;可是另外一个孩子却不能快速融入学校生活,一连好几天早上都哭闹着不愿去上学。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两个孩子的气质更加明显地表现了出来。

  通过观察孩子应付考试的表现,也可以初步了解孩子的气质。有的孩子从开考前一个月就开始担心考试;有的孩子虽然心里老惦记着考试,却不知道如何制订学习计划才好,显得有些手忙脚乱;有的孩子则没有任何计划,还是一如既往毫无顾虑地玩耍;有的孩子会非常放松地享受属于自己的娱乐时间,但到了适当的时候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考前复习,等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原则4: 气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第四个原则至关重要,因为这一原则忠告父母们:“试图改变孩子气质的努力是徒劳的”。儿童的气质与生俱来,有些甚至是遗传的,想要改变它非常难——当然也并不是说这种改变完全不可能。对于什么样的气质可以改变,以及改变空间有多大的问题,本书在后续章节中会有论述。但是在这里我们必须认清一点,就是如果父母试图改变孩子的气质,结果往往只会让孩子和父母都感到失望,而且孩子的发展方向很有可能与父母期望的方向南辕北辙。我们不妨看看下面的事例。

  刚满3岁的胆小型孩子蔡琳在游乐场呆呆地看着同龄的孩子们玩耍。一起来游乐场的邻家孩子梅梅,虽然比蔡琳小6个月,却对各种新鲜游戏丝毫没有害怕之意,他径直跑到滑梯前,抓住扶手试图爬上去。蔡琳的母亲在旁边看着这一切,心急如焚,脱口就向蔡琳说道:

  “蔡琳,你怎么傻乎乎地呆在那里一动不动呀?你看妹妹都爬上滑梯了,你也赶快去一起玩吧。”蔡琳听到这些话时,很可能自尊心大大受挫,感到自卑。她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坏性格”的孩子,总惹妈妈生气,并最终认定自己是个不值得妈妈疼爱的坏孩子,结果会更加封闭自己,变得更为胆小怕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原则5: 父母应当对孩子进行“适合气质的养育”

  上世纪50年代,美国最早从事儿童气质研究的切斯(Chess)博士和托马斯(Thomas)博士在探索适合儿童气质的养育方法时,提出了“最佳适配状态”的新概念。所谓最佳适配状态,指的是父母和周围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期望或要求、为孩子提供的机会等因素恰好与孩子的气质达到了“良好契合”的状态。当孩子的气质与父母的期望和谐一致、达到“良好契合”时,孩子的发展前景往往是令人乐观的;相反,当孩子的气质与父母的期望相背离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则会出现各种矛盾冲突和问题行为。

  有的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不好养,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惹出一些麻烦来,让父母煞费苦心。每当有家族聚餐时,这些孩子的父母总是提心吊胆,生怕孩子又会惹事。但无论父母如何担心,孩子还是会趁大人不注意时四处乱跑,打翻调料碗,而受到骚扰的客人会有意无意地指责孩子的父母管教无方。面对他人责备的目光,这些孩子的父母不禁感到委屈与厌烦,甚至会想:“这个小家伙存心让我丢脸!气死我啦!”如此下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会渐渐疏远。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想法一直困扰着许多父母,使他们饱尝为人父母的艰辛。因此,如何根据孩子的气质,进行遵循气质的科学抚养,是所有父母必须面对的紧迫课题。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知识链接 1

  对气质的普遍误解

  误区一:气质有好坏之分

  气质本身是一个价值中立的概念。也就是说,气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具有独特气质的孩子在性格上没有优劣之分,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误区二:气质与行为障碍或精神疾病有关联

  气质不是导致行为障碍或精神疾病发生的直接因素,只有长期对孩子进行与其气质不相适应的抚养,才会诱发矛盾、孩子的反抗和内在的不适应,并最终导致孩子出现问题行为。

  误区三:儿童的气质和成人的性格是两个基本相同的概念

  成人的性格包括孩童时期的气质,因此它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概括性概念。从理论上讲,性格是一个人孩童时期的气质与在成长过程中所附加的环境因素、经验因素等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复杂混合体。人类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接受教育和聆听他人的忠告,受到诸多后天因素的影响,并据此适当改变自己。人类是自律性的存在,成人能够掩盖自身原有的某些气质,甚至会做出一些改变,以气质的积极面去掩盖其消极面。因此可以说气质是性格的生物学基础,我们在研究气质时,应该选择受环境影响最小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误区四:适合气质的教育等同于纵容教育

  这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气质非常容易产生的误解之一。实际上,成功的教育绝不是纵容的教育(第8章将会详细探讨这一问题)。适合气质的教育并不是要求父母容许儿童不顺从和不礼貌。事实上,父母有责任教会孩子适应和融入社会。与成功的教育相反的是,忽视气质的教育会导致儿童叛逆和自律能力弱,最终父母和孩子只会尝到教育失败的苦果。

  █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婴院区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 林穗方

  巴甫洛夫认为,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心理过程动力(特别是情绪动力)特点方面的表现。儿童心理学家则把气质理解为人类个体稳定一致的行为倾向性,或者说是人类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特征性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气质与儿童的心理发展息息相关。

  诸多试验证明,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气质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气质表现不同的宝宝,可引致父母给他们提供不同的刺激环境。

  易养型宝宝

  易养育型宝宝的父母,养育参与性、容忍性更好,给予孩子正面有效的刺激更多,使孩子心理朝正向发展。活跃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较快,易于相处的孩子更为适应丰富多彩的环境,对新奇环境更易作出反应。

  难养育型气质宝宝

  难养育型气质的孩子,则更易发生各种行为问题。例如,多动注意缺陷障碍的发生与难养育型气质的负面因素有关;对男孩来说,早期的难养育型气质与后期的攻击性行为、反社会性行为,以及违抗性行为等相关。难养育型宝宝,也较易成为批评与惩罚的对象,是公认的淘气孩。

  但并没有证据说明,难养育型宝宝的气质与心理、行为问题有直接关系。只有当气质与环境等因素结合起来,才有较强的预测作用。由此看来,后天的教育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

  研究发现,当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态度不一致、不明确、不连贯时,难养育型宝宝相对更易出现行为问题。由此可见,对气质的正确引导,能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尤其对于难养育型宝宝,家长须给予更多的耐心、关心、理解和宽容。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婴院区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 林穗方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德国·莱布尼茨)

  您的孩子属于难养育型气质,还是易养育型气质?针对孩子的气质,如何因材施教,您了解吗?

  多年来,专家对儿童的活动水平、生活学习规律、应对外界事物和环境的态度、平时的情绪、做事的耐性等九个方面进行考察,将儿童气质总结为四个类型:易养育型、难养育型、发动缓慢型及中间型。

  ★ 易养育型宝宝:常积极乐观,但易受伤害

  易养型宝宝生活节律性强,饮食、大小便、睡眠皆有规律。此种气质类型的宝宝,通常情绪积极,容易接受新事物,较快适应环境和情况的变化,易于抚养。但他们的行为情绪并不稳定,较为情绪化,同时也易因接受陌生事物或人而受到伤害。

  如何抚养:

  对于易养育型宝宝,家长可利用其气质优势,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引导其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以及在逆境中生存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要告诫孩子须有一定的警戒心,对陌生人和危险环境要加以识别,以免对自己造成危害。还要告诉孩子,不必过于刻板地习惯性地遵守规律,要懂得转弯和偶尔打破常规去解决问题。

  ★ 难养育型宝宝: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难养育型宝宝的生理功能不规则,饮食、大小便、睡眠均无规律;适应新环境或新事物较慢,对新事物和陌生人常会产生退缩和躲避行为;常表现出一些消极情绪,容易悲观和闷闷不乐;遇事反应强烈,过于敏感,稍受刺激就容易激动不安,常暴跳如雷,自制能力差;性格也偏于固执,难与他人相处,因此,抚养起来比较麻烦和困难。

  尽管此类气质的孩子多有消极的一面,然而也有一些优点,如敏感,情感丰富;由于时常的趋避和退缩,也减少了不良因素的影响;固执的同时,有执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而且这类孩子常能引起抚养人更多的关注,得到的学习机会更多,人也更聪明。关键是父母要学会因材施教,懂得发挥其独特的气质优势。

  如何抚养:

  对于难养育型宝宝,应从新生儿期就开始训练其逐渐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1、对反应强烈的敏感孩子,要避免激怒他,让他学会克制,耐心地说服教育他,切忌打骂,更要避免在公共场合批评指责他,要采取冷处理的方法。

  2、对脾气古怪、情绪变化无常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他多与活泼可爱、热情大方的孩子一起玩,激发他的欢乐情绪,让他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友爱的可贵。对于适应性差的孩子,可让他先接触较安全的环境和友善的陌生人,再逐渐过渡到复杂的环境,多鼓励和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

  3、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从新生儿时即开始进行抚触锻炼,同时放一些轻松柔和的音乐,不断用美好的语言刺激他,使其激烈的情绪得到缓解,也是不错的方法。

  ★ 尚有发动缓慢型、中间型宝宝

  除易养育型和难养育型外,尚有发动缓慢型和中间型两型气质。发动缓慢型宝宝,常不活泼,行动迟缓,胆小怕事,有逃避性;对事物缺乏兴趣,探索精神和竞争性较差,对外界环境或事物适应慢,对刺激反应迟钝;平时表情淡漠,沉默寡言,此类孩子也经常被家长认为是乖孩子。中间型宝宝的性格则介于难养育型和易养育型之间,如果偏易养育型则为中间偏易养育型,若偏难养育型则为中间偏难养育型。

  如何抚养:

  1、发动缓慢型宝宝,虽然存在淡漠、缺乏自信、孤僻等缺点,但也有冷静、感情深沉、实干等优点。家长应注意从小对此类孩子进行感官刺激,常以颜色鲜艳或带声响的玩具刺激其视觉、听觉;每天固定时间给他放些轻松、节奏感强的音乐,同时对其进行抚触,并有意识地逗引他或与之对话;

  2、针对其抑郁寡言、不愿与人交往的特点,经常有意识地引导他与周围的小朋友接触,多带他接触外界环境,并适时送去幼儿园增加孩子之间的交往,以培养其交往能力;利用周围的一切事物对孩子进行教育,激发他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热情。父母要有耐心,应给孩子留出充分考虑问题并作出反应的时间,切忌因为孩子乖而忽略了关心他,以免使孩子发展到抑郁、孤独、不合群,出现社会交往能力差等行为问题。这类孩子胆小,应经常给予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同时尽量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其克服过于依赖父母的不良性格特征。

  中间型宝宝,各方面反应较适中,应根据孩子偏难养育型或偏易养育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养育和引导。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趋利避害就好

  每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每一种气质也都有优点和缺点。气质无好坏之分,家长只要学会趋利避害,扬长避短,针对孩子的气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教育就好。

  【相关阅读】

给孩子正确的性意识指导,我们有的时候说男孩子太女孩子气,可能就是家长不适当的引导造成的。

玩具汽车和穿牛仔衣裤,并不能合男孩子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男子。真正使他认为到这一点的,是他童年初期和父亲之间的有益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他渴望长大后成为和父亲一样的人。

如果父亲有意拒绝儿子要布娃娃的请求,或者表现出为儿子的女孩品味而担心,孩子的男子气质也并不会因此面得到加强。事实上,儿子甚至会觉察到自己和父亲的男子气质都值得怀疑,或者认为两个人都缺乏男子气质。如果父亲对自己的男子气质感到自信,他就应该通过给儿子买布娃娃的方式,来帮助儿子发展父爱中的母爱一面。

与此相同,女孩也从妈妈身上寻找自己的偶象。如果当妈妈的能鼓励女儿去参加许多活动来开发她的极限能力,并且自己也去这样做,她就能培养出一个既自信,又健壮的女儿来。但是,如果当母亲的过分担心自己的女子气质,或者担心自己对男人没有吸引力,她就可能过分重视女儿的女子气质。如果她只给女儿布娃娃和炊事具玩,并且总是把她打扮得花枝招展,她就会使孩子曲解女性的特点。

女孩子同父亲建立积极的关系也很重要。如果当父亲的不理女儿,轻视女人,拒绝和她玩球,或者不让她参加野营、钓鱼等活动,她就可能产生自卑感,并进一步养成老古董性格。其实,小女孩想要玩具汽车,小男孩想要布娃娃都很正常,而且完全可以给他们买这种玩具。男孩想玩布娃娃是因为他具有做父亲的情感,而不是因为他的女子气。因此,应该帮助他成为一名好父亲。不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如果他们想穿不分性别衣服,或者女孩子喜欢穿礼服,那就让他们穿好了,不会有什么坏处。

至于干家务活的问题:应该给男孩子和女孩子分配同样的活。男子和女子无论在家还是在外,都应该从事同样的职业。男孩子可以和他们的姐姐妹妹一样,应该做铺床、打扫房间和刷碗等活,而且要干得同样多。女孩子也可以做打扫院子等活,就像我希望她妈妈也能这么做一样。但是,我并不是说不管什么活他们都不应该交换,都应该完全平等,而只是说不应该对他们有明显的歧视或区分。父母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看孩子的特点时要记住,男孩子主要像父亲,但也是常常有点像母亲,或者更准确地说,在一定程度上像母亲。

有些女孩子就像她们的父亲,她们有的喜欢养鸟,有的成为了免疫学家,而她们的母亲并没有这种兴趣。所以,孩子的特点问题只存在着程度上、兴趣上或者对事物的看法上的差别。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在某个方面或者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异性的特点。这样能使他们长大以后理解异性,并且具有更丰富、更容易变通的个性。在整体上讲,它也有益于社会,因为它能使人对各种职业有一个综合的看法。

由于一个人不可能具有百分之百的单一性特点,所以,只要孩子能欣然地接受他们的现状,那么,不论他们已经养成什么样的复杂特点,对事物持什么态度或者有什么爱好,都可以尽管放心地让他们去发展。这样总比由于父母的反对而让他们感到羞愧和忧虑要好。

具有性色彩的游戏活动称为性游戏活动

儿童入学前的主要活动是游戏活动,其特点之一是模仿成人的一些活动内容。比如玩“过家家”,男孩扮演父亲角色,女孩做妈妈,将布娃娃当孩子,并给孩子喂奶、换尿布等。这都很正常,对培养儿童的性别角色是十分有益的。

但有的成人不注意性教育,平时的性活动和夫妻亲昵情景没有回避孩子,于是儿童在玩“过家家”中就加入了性活动的内容,称为性游戏。

性游戏可使儿童过早地有了性体验,这不利于儿童心理发育,往往使他们日后性草率,缺乏自尊自爱,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此,成人要关注孩子的游戏内容,一经发现有与年龄不符的游戏内容,要正确引导,用有兴趣的、有意义的游戏内容去替代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切忌批评、训斥,以免导致儿童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的产生。

同时平日要注意阻止一些有性色彩的影视、图片、照片对孩子心理上的刺激,使他们保持纯真的稚气。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仅是智力,还有性意识和性气质的培养,家长们可要注意了。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判断孩子气质 父母必须知道的5项原则

分娩
判断孩子气质 父母必须知道的5项原则

婴儿护理保健 父母必须知道的5个退烧法

小孩
婴儿护理保健 父母必须知道的5个退烧法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网站设计必须知道的65条原则

Web开发
网站设计必须知道的65条原则

孩子长个 你必须知道的!

育儿 育儿知识 妈妈 儿歌 取名 婴儿 喂养 孕期 营养 怀孕 分娩 孕妇 教育 胎教 亲子游戏 奶粉 幼儿 宝宝 早教
孩子长个 你必须知道的!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父母必须知晓的6大早教原则

早教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父母必须知晓的6大早教原则

生孩子必须知道的16个常识

孕前
生孩子必须知道的16个常识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早识字智商高 3-6岁智力发育的关键

早识字智商高  3-6岁智力发育的关键

如何培养宝宝独立精神

如何培养宝宝独立精神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