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关注:你的孩子“合群”吗?

水瓶我们自己

水瓶我们自己

2015-10-13 21:41

很多父母们不重视早教这个问题简直可以说是一场灾难啊~社会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是要从小抓起的,图老师小编下面分享六一关注:你的孩子“合群”吗?,赶紧了解了解吧!

  

  【相关阅读】

当前,城市里的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很少有机会与同龄人长时间接触。到了幼儿园,有些孩子往往不适应,有的恐惧陌生人,有的特别不听话,甚至有的具有攻击性,这些都让他们很“不合群”。这些孩子会经常遭受别人的“白眼”、“责怪”。专家指出,儿童时期情绪伤害会影响到他们的性格养成。

  “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本版特邀请心理专家,就怎样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给以指导,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拥有早期的友谊给儿童提供了社会支持,不但能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而且这种伙伴关系也是儿童以后建立新关系的可靠基础。因此,家长要肩负起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重任,让孩子更“合群”。

  孩子不听话 家长身上找原因

  5岁的小力语言表达能力不好,平常说话慢,但爱跑动,经常有攻击性行为。与小朋友一起玩,总是抢小朋友的玩具,但是如果真让给他了,他又觉得没意思了,似乎他的乐趣就在“抢”的过程里。结果,小朋友都不跟他玩,有时还故意欺负他,经常是今天被某个小朋友抓破了,明天又被某个小朋友掐青了。和他一起玩,他只能赢不能输,只要输了就不肯再继续玩。大人坐在那里,他又会突然伸出拳头打你一下。而且,小力特别不讲理,他一想要什么就大哭大闹,从来不会好好说。家长被闹得没有办法,每次都不得不满足他的要求。这样的小力总是“挨批”,妈妈的苦口婆心,爸爸的粗暴打骂,对小力全都不奏效。每个认识小力的人,都觉得他是个让人“头痛”的孩子,小力的父母为此深感无奈。

  小力的种种行为,显示出他的交流能力和社交技能都存在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家长没尽到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责任。

  小力的父母性格都很安静,很少和小力交流。爸爸像个孩子一样喜欢看电视,甚至于经常忘记吃饭。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也很少带小力出门,就连周末也经常呆在家里。可见,小力缺乏与父母和爷爷奶奶等长辈交流沟通的机会,也缺乏与同龄小朋友交流和相处的机会,这才导致了小力“不合群”。因此,孩子不听话,家长应多从自身寻找原因,不可一味怪罪于孩子。

  儿童期情绪伤害影响日后性格

  4岁至5岁的孩子,逐渐由独自游戏、玩耍发展到与其他小朋友合作进行互动、合作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开始与其他儿童交往。儿童时期缺乏友伴或者被同伴拒绝,不仅会造成情绪上的伤害,出现害羞、恐惧、自卑等的不良心理症状,也会影响日后其他性格的发展。该时期儿童的自我评价常常受他人暗示的影响,比较依赖于成年权威人物对他的评价,而且对成人的评价毫不置疑。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父母或其他养育者与他的关系和相处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认识,间接地也会影响他对自己的信心。

  这个时期,孩子如果与同龄人缺乏接触,就没有充分时间实践交往技巧。另一方面,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足,会让孩子感到被忽略,那么孩子有可能会采取调皮捣蛋等错误的方式引起关注,这时候如果没有辅以正确引导,只是一味地批评、打骂,就会让他感受到别人的厌恶,他就会表现出更多的自责——“我不好”,“没有人爱我了”,从而产生深深的内疚。久而久之,不利于儿童学习如何更好地处理生活中出现的这些事情,难以保持探索的兴趣,反而可能变得更加退缩和封闭。甚至可能把来自父母的压力发泄到其他孩子或者大人身上,或者玩具上,发生更多的同伴间的冲突、破坏玩具的行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可见,儿童时期的情绪伤害如果没有得到正确引导,会对日后的性格产生负面影响。

  体罚只能获得暂时的屈从

  对待儿童,家长千万不要采用体罚的方式。

  确实,体罚可以使孩子马上遵守规矩,然而,经常使用体罚方式,往往只是造成孩子暂时的屈从,对孩子长期的行为改变并没有作用。而且体罚越多,孩子就越可能把压力转移到其他孩子身上,与同伴发生更多的争吵,甚至打架。如果孩子根本没明白为什么训斥他、体罚他,以及怎样做才是对的,那么这样的训斥和体罚并没有意义。

  孩子哭闹、无法劝解时,可以把孩子带离这个环境,带他到他自己的房间,让他自己反省,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直到孩子做出适宜的行为。或者限制孩子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作为惩罚。

  家长应帮助孩子使用适当的、社会能接受的方式,既发泄了自己的情绪,又不伤害他人。比如玩一些费体力的游戏,并帮助孩子获得团体的认同。孩子犯错后,家长要和孩子探讨错在哪儿,还要和孩子说明自己为什么生气,让孩子认识到这么做的不好后果,以及提出希望孩子以后怎么做的行为建议。在这些情况下,父母要采取温和的态度,与儿童就事进行探讨、交流,指导孩子如何做事,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

  注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有时候,孩子表达能力不强也会造成社交障碍。四五岁的儿童,已经能够与大人进行有效、合适的沟通,能就某一个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并开始能阐明自己的想法,和成人之间一来一往的交谈对孩子语言的发展非常重要。此时的儿童已经能够调整自己的语言以适应听者的年龄、性别和社会地位,因此,这时的父母要注意促进儿童语言的学习。

  如果孩子表现为想要什么就哭闹,而哭闹肯定有结果,那么,孩子就会错误地认为哭闹才是最有效的表达方式。家长要善于利用每个机会鼓励孩子用语言,而不是哭闹来表达自己的要求。特别对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好的孩子,家长更要耐心倾听孩子讲述,必要时可以协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想要小朋友的玩具,可以向小朋友有礼貌地提出请求:“我很喜欢你的玩具,借我玩会儿好吗?”也可以用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交换:“你玩我的玩具,我玩会儿你的玩具好吗?”

  家长还要帮助孩子理解事情发生的顺序,向孩子解释行为如何产生后果。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能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和孩子交流,帮助孩子用语言描述出来他自己焦虑的心情。

  多体验正性情绪

  所谓正性情绪,是指积极情绪又称为正性情绪,是能使人感到欢欣喜悦的情绪,例如兴奋、愉快、欢乐等。儿童多体验正性情绪,有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

  如果父母因为孩子的一点儿小错就训斥他们,就会增加孩子的挫败感。父母要学会强调孩子所付出的努力或关注孩子行为的积极方面,为儿童解决困难提供帮助,增强儿童的技能,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

  孩子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时,不要只是责骂孩子。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反应,心平气和的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及时指导孩子学习理解他人的情绪反应,增强孩子的“同理心”。

  还要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比较哪一种更好。比如,可以对孩子说,“你打了小朋友,并抢了人家的玩具,你觉得他会怎么想,有什么感觉?”“你能不能想出其它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使你们两个人都不生气?”。这样,当孩子面对分歧时,就会更加理智地去处理,避免更多的激烈冲突,同伴交往也会更加和谐。


你想翻天

  有一次,老师让小朋友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用彩纸叠三个纸青蛙。回到家,张倩不敢和看报纸的爸爸说,也不敢和正在做饭的妈妈说,有几次,她鼓起勇气想说却又咽了回去。吃过晚饭,要睡觉了,她却一直不肯回自己的房间。

  “还不睡觉去你这孩子,想翻天呀?”爸爸训斥她。张倩被爸爸突然的训斥吓哭了,这才说出原委:“老师说,要你们帮我做纸青蛙。”听了张倩的回答,爸爸愣了一下,看看墙上的钟:“现在到哪儿去买彩纸?明天再说!”张倩想争辩一下,说邻居张爷爷家有彩纸,却没敢说。就这样,张倩的纸工作业没有完成,最后,还是妈妈答应,第二天和她一起到幼儿园向老师解释,她才安心地睡了。

  没想到,第二天妈妈单位临时安排她出差,她把张倩送到幼儿园门口,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上午10时左右,妈妈在出差的车上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说张倩没到幼儿园。妈妈忙给爸爸打电话。中午,焦急万分的妈妈终于接到爸爸的电话,说张倩找到了,原来,她怕老师批评她没完成作业,所以没敢进幼儿园,就在不远处的一个街心花园里哭呢。妈妈这才长长地叹了口气:孩子很乖,可就是太乖了……

  其实,张倩妈妈除了叹息,并没有深入地寻找孩子这种行为的心理根由。

  张倩原本并不是这样的,两三岁的时候,她非常好奇,也喜欢冒险。但每当她要淘气或和大人辩驳时,妈妈就会骂她、说她:“你想翻天?”爸爸甚至还打过她两巴掌。慢慢地,在父母的管束下,孩子变了,变得越来越乖巧。这也简单,完全按大人的意志行事就行了。大人们是喜欢了,可是,由此孩子也添了毛病:遇事没有主见,独立性差,而且胆小怕事。

  这样“乖巧”的孩子常见的特点:有问题提不出来或不敢提出来,大人说东他往东,说西就向西,就算心里不满意,也会适应、服从别人的想法。特别是对长辈,无论说的是对还是错,都不敢与之辩论,因为他们的心里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自己是个乖巧的好孩子。这样“乖巧”的孩子,有的是遵从、礼貌、对赞美的追求,遇事不敢说出自己的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孩子,性格已经被扭曲,被父母教育出了一种“奴性”的心理。

  这样的孩子,不由令人想到猎鹰。猎人捕到鹰后,不给它吃,不给它喝,在它反抗时,就打它的头,“扇”掉它的野性和傲气。直到最后,鹰屈服了,顺从了,由搏击长空的鹰变成了捕兔的猎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然而遗憾的是,多数父母还是把这样的孩子当成好孩子,把培养乖孩子的方法称之为成功的教子方案,争相效仿。其实,真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有一定的判断标准,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

  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象力丰富,善于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具体表现为:

  •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热爱劳动,爱惜物品。

  •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跌跤或受点儿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

  •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

  •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和他人的东西。

  •服从约束,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不过分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

  •能自己到商店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提到暑假,恐怕没有几个孩子和家长会认为这是什么“假期”,对孩子不是“休息”,而是“战斗间隙”,各自总结前一阶段得失,尽快各自休整,补充“武器弹药”,准备随后即将到来的新“战斗”。而家长就是孩子在前线战斗的后勤保障,孩子在前方战斗,家长无时无刻不在焦虑;孩子回到了后方,家长更是要帮助孩子快速休整。

  从严格意义上讲,暑假是辛苦的老师和从事教育的多数人一个难得的休息时间,但目前很多老师恐怕也没有把这个当成假期,毕业班老师除了学校安排的补课任务之外,多数老师为了生计四处奔波授课应该也是一种社会“常态”了,这也就给家长、给孩子暑假重新选择老师提供了机会。

  对于暑假期间“休整”,多数家长认为就是给孩子报辅导班,或者让孩子外出参加夏令营,只有少数家长提到“我孩子从来不参加什么校外学习”。对于家长“不能让自己孩子几个月都闲着”的想法,我们完全理解。因为即使是成人一旦长期无所事事,也会产生某种生理或心理疾病,进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何况一个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自控能力”的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多数人内心希望自己能够好好玩玩,但由于对未来学习的恐惧,也希望自己能够把课程补补,而不想等回到学校以后,还像以前一样接受同学和老师的“白眼”。

  孩子成长包含身体和心理

  很多人认为,孩子学习很累了,需要休息。这里的休息应该包含身体的休息和心理的休息,身体的休息很快就结束,心理本身谈不上休息。人的身体是心理的“载体”,一个人心理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所以身体的成长是自然的结果,而心理的成长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人的身体“活”在现在,而人的心理“活”在过去或未来。

  对于一个优秀的人,他的“心”活在未来;一个愚笨的人,他的“心”活在过去。前者会不断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后者是不断后悔,自然对未来就失望直至绝望。而我们做家长的,就是要保证自己孩子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孩子心理成长。

  要做到这样,家长随时随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就非常重要,另外寻找优秀的人作为孩子的导师就更是不能忘记的。

  孩子心理呵护是教育的重点

  呵护孩子心理,不是迁就孩子,随意满足孩子的各种欲求,而是要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引导孩子。多数家长都有印象,当自己孩子小的时候,每个家长都会“让孩子自己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而孩子大了,家长却拿孩子没有办法了。明知道孩子通宵达旦玩游戏不行,但就是没有招法管孩子。只好给孩子报一个辅导班,或者让孩子出去参加夏令营,可以让孩子暂时远离电脑或者其他不良奢好。

  其实,如果家长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孩子沉醉玩耍而不能自拔的“结”在哪里,就是因为孩子心理的欲求没有满足,而这个心理欲求不是简单的身体欲求,而是强烈的“竞争获胜”。作为家长,首先要引导孩子参加适合自己的,并且“对未来有用的竞争”;其次是帮助孩子在选择的竞争中获胜,还要帮助孩子学会总结每个竞争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并能够接受竞争中遭受的挫折,这样孩子的心理自然就会健康成长。

  帮助孩子在未来学习中获胜

  孩子平时在学校,就是在“竞争的前线”,我们家长有的时候看到孩子“学不过别人”是“干着急没办法”,因为你不可能把孩子从“战斗中拉出来”。但暑假就是一个帮助孩子的好机会。这个时候,一定要根据孩子前一个阶段的学习问题,寻找优秀的老师帮助个性调整,或家长自己带孩子调整。绝对不是简单地给孩子报一个班就算帮助孩子,这样简单报班的做法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回到学校只有失败。

  家长要抽出比平时更多的时间,带孩子去拜访老师,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程。家长也要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外出旅游,体会“行万里路”。如果给孩子报班,一定要看孩子本身的情况,牢记报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后面的学习,而不是找个管孩子的地方。对于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可以参加暑假的学习习惯集训课程;偏科严重的学生,暑假一定要选择“补差课程”;学习很努力,成绩上不去的学生,一定要关注“学习方法课程”;程度不错的,一定要注意选择“超前课程”,让孩子回到学校更加领先。

  孩子很多问题都是由学习成绩带出来的,没有好成绩,孩子在学校每次打仗都“吃败仗”,你说孩子会不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假期不能够放任孩子是肯定的,首先网络是禁止的,绝对不要轻易地让孩子进入网络,无数教育失败案例提醒我们,让孩子沉醉网络,只会毁掉一个家庭。牢记,也不能让孩子很多时候一个人待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这只能让孩子更快地远离学习。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最近练唱红歌时我发现,有些人不愿合群或者厌烦团队合作和活动,显得无聊、厌烦、甚至逃避。你不觉得无聊吗?其实,人是一种群居高级动物,他喜欢和其他人接触,喜欢和其他人在一起,有一种合群的倾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合群,并为此感到苦恼不堪。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因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感到非常痛苦的。这么看来,一个人不合群,缺乏朋友,确实是很苦恼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人为什么会不合群:

一是由于性格原因而导致的不合群。性格内向、孤僻、缺乏自信等,这样的人一般都不太合群。当然,造成这样的性格,原因也是方方面面的。家庭不幸;父母感情不和、缺乏家庭温暖;父母教育不当等等,都会导致人从小性格发展就不健全。这样的人心灵闭锁,一般不愿或讨厌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慢慢地这些人就会越来越不合群。

二是没有共同语言,使人不合群,常言道:道不同,不足为谋。在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穿行在茫茫人海里会倍感更孤独。当他进入一种寂静的创作环境时,他会感到充实。在茫茫人海里,你要么不认识别人,要么与他人打不上话,没共同语言,这样的人在一起,就象不认识一样,独来独往,而不合群。

一个人不合群,其危害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

⑴使自己缺乏友谊和帮助,这对自己的成长或工作、学习都是不利的,它会成为一种阻碍。人生不能没有友谊和朋友,他会在你落难时,拉你一把,给你安慰和帮助,让你树立起生活的信心;他会在你迷茫、糊涂时,给你一盏明灯,照亮你前行的路;他也能成为你的盟友和拉拉队,给你加油、鼓气,使你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⑵容易导致心理疾病。不合群的人,趋向内向思维,他们有痛苦,有烦恼,一般不愿向人诉说,总是闷在心里,一个人承担。然而,当这种苦痛聚集到一定程度,人的心理承受不了时,就会诱发心理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人的精神崩溃。

⑶由于缺乏朋友的帮助和指点,容易导致自己对人和社会不正确的看法,容易产生偏见,从而导致厌世感。很多不合群的人,就是这样走上自杀道路的。

孤僻的性格一般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交际技能力和方法,在人际交往中遭到拒绝或打击而造成的,如耻笑、埋怨、训斥,自主性受到伤害,便把自己封闭起来。但是越不与人接触,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得不到锻炼,结果就越孤僻,那么如何克服孤僻呢?

1、学会关心别人

如果你期望被人关心和喜爱,你首先得关心别人和喜爱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克服了困难,不仅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而且,由于你的关心引起了别人的积极反应,也会给你带来满足感,并增强了你与人交往的自信心。

除了关心别人以外,有了困难你要学会向别人求助,因为别人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你的心理当然就会从紧张转为轻松,这不仅使你懂得了与人交往的重要性;而且由于你的诚挚的致谢,别人也会感到愉快,这就沟通了人际之间的情感交流。

2、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在人际交往中,你对自己的认识越正确,你的行为就越自然,表现也越得体,结果也就越能获得别人肯定的评价,这种评价对于帮助你克服自卑和自傲两种不利于合群的心理障碍是十分有利的。

此外,人在评价别人时难免带有主观印象,结果常常因此而“失真”。比如,人们常常根据对方的一些个人资料(如籍贯、职业等)来推断此人的性格,如认为会计总是斤斤计较,小气万分的。这种错误的人际知觉,当然使你难于与人和睦相处。因此,只要你能认识到这些人际知觉中的偏见,并不为之所囿,你就能合群了。

3、学会一些交际技能

如果你在与人交往时总是失败,则由此而引起的消极情绪当然会影响你的合群性格。如果你能多学习一点交往的艺术,自当有助于交往的成功。例如,多掌握几种文体活动技能,如打球之类,你会发现自己在许多场合都会成为受别人欢迎的人。

4、保持人格的完整性

保持人格完整的最好办法,是在平素的接人待物中,把自己的处事原则和态度明白地表现出来,让别人知道你是怎样一个人。这样,别人就会知道你的作风,而不会勉为其难地要你做你不愿做的事,而你也不会因经常需要拒绝别人的要求而影响彼此间的人际关系了。

5、学会和别人交换意见

合群性格的形成有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始于相互的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又要靠彼此在思想上和态度上的沟通。因此,经常找机会与别人谈谈话、聊聊天,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是十分必要的。

友情是在相互的施与爱之中生长的。孟子说得好:“爱人者恒爱之”。你如果能主动伸出善意的手,它马上就会被无数友情的手握住的。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六一关注:你的孩子“合群”吗?

分娩
六一关注:你的孩子“合群”吗?

你的宝宝合群吗

生活百科
你的宝宝合群吗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六一 孩子能享有“特权”吗?

分娩
六一 孩子能享有“特权”吗?

关注孩子 你够积极了吗

幼儿早教
关注孩子  你够积极了吗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六一练瑜伽!关注儿童健康

瑜伽 养生 健康
六一练瑜伽!关注儿童健康

孩子为什么不合群

生活百科
孩子为什么不合群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六一好礼物 你送给孩子什么样的图书

六一好礼物 你送给孩子什么样的图书

妈妈喂奶方式影响宝宝心理素质

妈妈喂奶方式影响宝宝心理素质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