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丈夫“带坏”孩子的机会

Dear丨丶

Dear丨丶

2015-10-13 21:26

良好的早期教育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与潜能也是极有帮助的,父母们一定要重视。图老师小编接下来分享给丈夫“带坏”孩子的机会,早教小知识需要慢慢累积~

  侃一侃:

  由于周遭一些亲友的孩子频频出大状况——

  骑机车撞伤行人、跟同学打架、逃学旷课、迷恋网络游戏、未婚怀子……

  相较之下,我家两个大过不犯小过偶有的孩子,于是在众父母眼中成了楷模典范,丈夫在得意之余忍不住自夸道:

  “这全然是‘种好’和拜我‘无为而治’的教养之功。”

  与丈夫感情最好的女儿,却给自吹自擂的丈夫泼上一盆冷水:“爸,我们之所以能没变成问题孩子,完全是妈妈的教育督导之功。”

  我在感恩总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女儿总算说了句“人话”之余,其实也在心里替丈夫喊冤,因为他之所以会让孩子有“没尽管教之责”的错觉,全然是因为在家中经常表现出母仪天下的我,没放给他太多教养孩子的机会。

  我总是防丈夫如防贼般挡在他和孩子中间,唯恐他跟我唱反调、让我唱黑脸他扮白脸、溺爱放纵、破坏规矩……

  大部分妈妈都怕爸爸“搞破坏”

  后来跟其他妈妈交换育儿经验时,也发现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几乎十个妈妈中有九个妈妈都是将爸爸视作“教养杀手”。

  “孩子上课讲话被批评了,我丈夫居然跟孩子说没关系。”

  “孩子贪玩功课没做完就想睡觉,我丈夫也说没关系,就让他睡。”

  “孩子学习成绩退步了,我丈夫居然说没关系,就是一次考试嘛。”

  “孩子不肯乖乖喝牛奶,我丈夫竟然就帮着他偷偷把牛奶给倒掉。”

  “明明睡觉时间到了,我丈夫还跟孩子扯个没完。”

  “孩子都嗓子发炎了,我丈夫还让他吃冰糕。”

  ……

  总之,爸爸们在妈妈们的心目中,总是扯后腿地破坏妈妈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规矩,是让孩子觉得有漏洞可钻的毒蛇猛兽。

  于是情愿自己辛苦一点、累一点,万万不敢轻易把教养重责放给如此长不大、丝毫没替孩子未来着想、一点当爸爸的意识都没有的丈夫。

  如此大包大揽下,诸如替孩子找学校、跟老师与孩子同学家长建立好关系、督促孩子课业学习、照顾生活起居的妈妈做了七年后,因为工作必须至国外出差两星期,于是花了整整三天时间去买菜做菜,将十四天二十八餐五十六个菜都给整治出来,用五十六个保鲜盒装好贴上菜名标签置放于冰库内,并在冰箱门上写下十四天的菜单。

  千叮咛万嘱咐丈夫一定要按着菜单出菜,记得要搭配成绿色蔬菜,才能达到营养均衡的饮食目的。出门前更是跟丈夫耳提面命,要他遵守每晚要让孩子准时上床睡觉的规矩。

  十四天后归家打开冰箱,发现五十六个保鲜盒纹丝未动地保存在冰库内,质问丈夫的结果是——

  “太麻烦了,还要花时间去热,吃完还要清洗餐具,不如买现成的吃来得方便。”

  问孩子妈妈不在家时爸爸给他们吃什么,孩子们喜滋滋地掰着小指头说:

  “麦当劳、肯德基、盐酥鸡、米粉汤、黑白切……”

  全都是平日被我认为是“一点营养都没有”的垃圾食物!

  又问孩子每天是否九点就乖乖上床睡觉,两个小家伙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

  气愤丈夫居然把我的吩咐视作耳边风,丈夫却争辩道:

  “没吃你做的营养均衡的菜,没按照你规定的时间上床睡觉,会死人吗?”

  我一下愣住了,是啊,的确没死一个孩子,而且看起来仍健康活泼得一如“有妈妈照顾”的日子。

  丈夫见我半天不说话,脸色也由阴渐渐转晴,就大着胆子又继续发表了他的高见:

  “偶尔也要给孩子‘放暑假’,让他们有机会去过些‘不正常’的日子放松放松,享受一下只有童年才能享受得到的那种单纯快乐嘛!”

  丈夫的话真是具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效果,记得我在做孩子时,我的父亲也是专门带我们这些孩子做坏事的——

  避着母亲让我们去租看小人书,在吃饭前给我们零食吃,放纵我们去跟军队大院里的男孩玩骑马打仗,功课太多写不完时帮忙写,带我们出去玩时把要来买正餐的钱让我们买冰棍吃……

  爸爸带我们干的坏事还真多,但是我们好像不仅没有因此学坏了,反而这些“坏了规矩的事”成为我们在怀想童年往事时最温馨快乐的回忆。

  不知道是否因为孩子是妈妈怀胎十月生下来之故,做妈妈的总是会为孩子多想上一点、多担心一点,于是便有了许多不免失之严苛的妈妈规矩;而爸爸或许是因为不曾有妈妈和孩子“共为一体”的十月怀胎经验,因此往往就想得没那么多、考虑得没那么远,在妈妈们眼中:“好像这个孩子跟他没血缘关系似的”,较宽松甚至失之宠溺放纵的“爸爸道理”。

  但不论是妈妈规矩或爸爸道理,其出发点都是爱孩子,谁也没把握敢拍着胸脯作保证,说按着自己的道理去照管孩子准没错。

  像妈妈抱怨:“孩子上课讲话被批评了,我丈夫居然跟孩子说没关系。”

  爸爸说的“没关系”,很可能只是要向孩子表达“没关系,我相信你下次不会再犯”的信任。

  妈妈生气:

  “孩子贪玩,功课没做完就想睡觉,我丈夫也说没关系,就让他睡。”

  爸爸的“没关系”则是认为:“孩子没做完功课去睡觉,受老师处罚的是他,不是父母。”

  ……

  都是为孩子好,只是选择的教养观点不同罢了,有时太多的考量横在心里反而会失之固执,对孩子未必是好。

  所以,偶尔让孩子放个“暑假”,将孩子放给爸爸去“带坏”吧。

  父母每天都能让孩子看到正直和得体的行为举止,才能使自己的说教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

  大道理1:公平——游戏时遵守规则

  棘手的难题:

  你和5岁的儿子正在玩那种撒色子看谁最先到达终点的游戏,可是他却不按点数走,为了自己能赢,他把自己的小人一下子就放在了终点。虽然你的初衷也是让他赢,但是你并不想对他的作弊行为加以肯定。

  简单的教导:

  不要用“作弊”、“耍赖”这些词指责孩子,而是要告诉孩子玩游戏时应该公平、公正,并且给他指出他应该到达的位置。道理可以这样来讲:

  “这样走不合理,对其他人不公平。和我玩的时候我可以让你这么走,但是当你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你这样走他们会很生气,因为你没有遵守游戏规则。”

  或者对他说:“你想想,如果没有人按规则来玩游戏,那结果会是什么样呢?”

  大道理2:感激——谢谢别人的好意

  棘手的难题:

  你邀请朋友到家里来做客,朋友给你4岁的儿子带来了一件礼物。他打开看了一眼,然后就把礼物扔在了一边,也没说“谢谢”转身就去玩了。

  简单的教导:

  期望四五岁的孩子懂得感激还为时过早,你的朋友很可能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不必小题大做,简单讲明道理就可以了。告诉他:

  “你先到这儿来,我有话和你说。阿姨送给你一件礼物,你却忘记对她说声‘谢谢’了。”

  如果你愿意先让他去玩,过后再讲道理也行。可以在睡觉前再提起这个话题:“在我们家里,无论谁收到了礼物都应该说声‘谢谢’。”如果你的儿子告诉你他不喜欢这件礼物,那么你就应该告诉他:“阿姨原以为你会喜欢的,所以才送给你这件礼物。而且,即便我们不喜欢别人送的礼物,也该说声‘谢谢’,因为我们要谢谢别人心里还惦记着我们。”

  大道理3:助人——在需要时帮助别人

  棘手的难题:

  晚饭过后,你让6岁的儿子帮你收碗筷。他说累了,拒绝帮你做家务。

  简单的教导:

  首先,要求你的孩子先坐在椅子上别动,然后告诉他:

  “家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在为这个家出一份力,使家里更干净、更整洁。你现在已经长大了,也能够为这个家做点什么了。如果你不想收拾桌子,那么我就列出一个清单,写下你能做的那些家务活,然后由你自己来选择你愿意做哪个。”

  或者对他说:“帮助别人能够使别人生活得更轻松。你还记得我帮你收拾好玩具的时候你的感受吗?肯定和你自己收玩具的感受不一样。现在,你能帮帮我吗?”

  大道理4:谅解——原谅他人的过失

  棘手的难题:

  你5岁的女儿辛辛苦苦地搭好了一座大房子,没想到被她2岁的表弟一不小心碰倒了。面对小表弟双眼含泪的道歉,你的女儿坚决不原谅他,还大声抱怨道:“太晚了!”

  简单的教导:

  允许你的女儿在原谅别人之前,先发泄一下心中的怨气,然后再开始给她讲明道理。

  “你很伤心和气愤,我不会为这而责备你。我知道你搭好这个房子很辛苦,很不容易,但这是一个意外。你表弟还小,他还不能像你一样那么小心翼翼做事情。”如果你的女儿仍然认为表弟是故意把她的杰作碰倒的,那么你就让她回忆一下自己是不是有时候也会无意之中把事情弄糟了,比如把牛奶倒在了桌子上。

  但是,如果她的表弟确实是故意碰倒她搭的房子的,那该怎么办呢?最好用自己的经历来向孩子说明谅解他人的好处:“我记得,当我接受别人道歉的时候,我的感觉也很不错。你愿意尝试一下吗?你可以说服自己原谅你的表弟,看看你的感觉会是什么样的?”

  大道理5:诚实——把真话告诉大家

  棘手的难题:

  你在孩子的裤兜里发现了一个新玩具,但你知道这不是他的。

  你6岁的儿子辩解说这是他自己找到的。你很怀疑,但没有深究。然后你就接到了儿子朋友妈妈的电话,她委婉地询问你的孩子昨天在他家玩的时候是不是误拿了一个玩具回家。

  简单的教导: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清楚地知道拿别人的玩具是不对的。所以,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

  “我刚接到某某妈妈的电话。她说她家有一个玩具不见了,听起来好像是你没有说一声就拿走了这个玩具。你是怎么想的?现在是你和我说实话的时候了。”

  如果你的孩子仍然一口否定,那么你就该严厉一些了:“偷东西是会伤害别人的。小朋友一定不高兴。你可能感觉也不好,因为你知道这个玩具不属于你自己。而且,对自己做的事情还说谎隐瞒,这就更糟糕了。”最后,坚持让孩子把玩具尽快还回去。

  大道理6:尊重——对别人心存敬意

  棘手的难题:

  周末你送5岁的女儿去上语言课。偶然间看到上课的时候,女儿手里拿着溜溜球在不停地玩,全然不理会老师的存在。

  明智的教导:

  下课后,你应该把她带到一边,告诉她你的决定:以后不允许周末上课再带玩具。然后想办法使孩子对“尊重”这一概念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可以这样对她说:

  “关注别人是表明你尊重他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你能用其他方法让你的老师知道你是尊重他的吗?”

  如果你的女儿很快就明白她的错误了,那么,为了加深她的理解你可以对她说:“我很高兴你明白了这样做是不对的,现在你也知道了怎样做才是尊重他人,这太好了。”

  大道理7:慷慨——乐于同他人分享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棘手的难题:

  你3岁的儿子高兴地抱着那罐奶奶送给他的糖果。

  当你要求他拿出一块儿你爱吃的巧克力糖的时候,他把糖果罐抱得更紧了,一脸坚决地说:“不给!”

  明智的教导:

  3岁的孩子还不善于与他人分享呢,尤其是糖果,就更不愿意给别人了。

  所以,你需要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说明慷慨的好处:“你知道吗?当我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的时候,到最后我的感觉其实不好。但是,在我和别人分享了以后,我的感觉就很好,因为我知道是我使别人变得很高兴了。你愿意尝试一下吗?看看是不是也使你自己感觉很高兴了?”

  或者直接降低标准索要糖果:“为什么不把你的糖果分给我们一起吃呢?如果你不愿意把那块巧克力糖给我,那就给我一块其他的,怎么样?”

  大道理8:友善——友好对待周围的人

  棘手的难题:

  你无意听到你5岁的女儿和她的几个朋友在说她们班的同学,讲的话不太好听。

  简单的教导:

  这种行为常常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所以你必须直接介入,但不要使自己的孩子陷入尴尬的境地。你可以走近这些孩子,告诉她们你无意中听到了她们的谈话,然后向她们提出一个启发式的问题:

  “告诉你们一个不变的真理:就是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你们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或者直接问她们:“如果你们班里有人在背后谈论你的时候说的都是坏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道德观念的灌输,需要潜移默化的方式

  父母每天都能让孩子看到正直和得体的行为举止,才能使自己的说教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

  1、父母以身作则。常说“请”和“谢谢”;和他人分享美味;和孩子一起参加那种轮流玩的游戏。等孩子大一些,父母还可以让孩子为家里挑选早餐食品。

  2、给孩子读相关的故事书。讲故事是学习道德标准的一个比较有趣的方法。孩子们喜欢那些带有画面的书籍,所以,多给孩子挑选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的连环画来讲,然后再给他解释清楚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3、寓教于乐。良好道德标准的学习同样可以融入到游戏当中去,比如,和孩子玩木偶游戏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想想这个木偶怎么样才能帮助那个木偶呢?对于孩子的回答,父母要给予鼓励:“是个好主意!”另外,还可以鼓励孩子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歉意或者停战求和的愿望。

宝宝性格孤僻源自教养不当

性格孤僻的宝宝总是让人担心不已,由此妈妈不解:好性格是天生养成长还是后天培养?哪些原因使宝宝变得孤僻呢?

奶奶带大的孩子更有天赋!

俄罗斯科学家在莫斯科市内和市郊所进行的研究证实:孩子在奶奶的影响下会变得更具有天赋。

如何教出一个懂礼貌的宝宝?

我从未意识到,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就像乐曲中的和谐音符,一旦和谐不在,麻烦就来了。我知道我的努力失败了,但问题是我不知道像我儿子这个年龄, 什么样的礼貌是合适的……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不再是个小宝宝了,所以孩子们应该很明白自己说的话是事实还是谎言。

  其实不然!事实上,说谎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其实,5岁以下的孩子常常说大话,因为他们不能把事实和幻想区分开来,说大话完全不同于说谎;5岁以上的孩子不再有说大话的情况存在了,他们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说谎。

  2—4岁:爱说大话

  孩子为什么说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所以他们常常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当你带孩子从公园回家的时候,他告诉你他在公园里看见了独角兽。他并不是在有意欺骗你。换个角度想,这说明他的智力还在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你的孩子还不能分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他也同样不能把他的梦和真实生活区分开。

  也有的孩子说一些小慌是害怕父母的责备和惩罚。他们会指责那些自己想象出来的朋友,告诉父母是他们做出了这些错事。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淘气会使爸爸妈妈不高兴的,所以撒了个谎。

  听到谎言怎么办:这么大的小孩子因为说谎就受到惩罚,不仅没有任何意义,也许还会有负作用。

  事实上,你对诚实和正直的长篇大论,这么大的孩子来说,只是耳边风;惩罚也不能使他知道问题处在什么地方。而且,以后他肯定也不愿意让你知道那些淘气的事了。所以,更加关注他的不良行为效果会更好一些。你可以告诉你的孩子:“我知道你是怕我不高兴,所以不想告诉我真相。但是我亲眼看见你打了小朋友。如果你下次对他有礼貌些,我想他会把他的玩具给你玩的。

  另外,要向孩子解释清楚他想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就属于他了。如果你的孩子在商场拿到喜欢的玩具就说是他自己的,那么你就要清楚地告诉他:“我知道你非常非常想拥有这个玩具,但是它并不真正属于你,它属于这个商场。”慢慢地,孩子将学会把事实和幻想区分开来。但是,如果你对孩子的小小谎言过于在意的话,将会或多或少地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其揭穿孩子的谎言,不如把它看作孩子学习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机会。做父母的肯定不想压制孩子的幻想,因为有了幻想,才会有创造力。因此,父母惟一应该做的就是确保孩子的幻想不会伤害自己和他人。比如说,父母可以让孩子相信圣诞老人,但是必须让孩子知道人是不能飞起来的,即便插上翅膀也不能。如果孩子的话总是不着边际,那么父母最好给孩子讲一讲《狼来了!》的故事了,让孩子懂得待人诚实很重要。

  5—7岁:逃避训斥

  孩子为什么说谎:快到上学年龄的孩子,他们就会意识到说谎是解决问题或者逃避惩罚的一个好办法。因为孩子们要让他们的谎言更加可信,所以他们的谎言就会经过更好的加工了。

  6岁的孩子已经知道如果他告诉老师他的家庭作业被狗吃掉了,那老师肯定不相信,但是,如果他说‘我病了,所以没有做作业’,那也许能够蒙混过关。

  毋庸置疑,孩子肯定会不断提高他的欺骗技能,试探他欺骗的限度有多大。这个时候,父母的“杀手锏”就是不能让孩子因为说了慌、解决了问题就任他洋洋得意地逃脱掉。而且,父母向孩子灌输诚实的美德的时候,最好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尽可能地自己先做到诚实,不说谎。另外,也要让孩子知道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

  听到谎言怎么办:告诉你的孩子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是为了不伤害其他人的感情。

  然而,当你发现你的孩子说谎只是为了掩盖他的错误和做的错事的时候,你就应该立刻清楚地告诉他你不允许他这样说谎。父母立场鲜明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那么孩子说谎了是不是就应该受到处罚呢?也不一定。

  如果孩子针对有没有刷牙的话题而说谎,那么父母可以提醒他赶紧去刷牙,并且以后多多检查和监督他。慢慢地,孩子就不会因为刷牙问题而说谎了。反过来,如果父母因为这些无关痛痒的谎言而把孩子痛斥一番,甚至惩罚他,那么,父母的这些做法就能促使孩子变成一个更棒的谎言大师了。因此,应该说处罚孩子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办法。

  如果孩子偷了别人的玩具或者做了其他行为极其恶劣的事情,而且为了掩盖这些行为对你说了谎,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孩子必须受到惩罚的时候了,并且要让他知道第一天剥夺他看动画片的权利是因为他的行为,第二天则是因为他说谎了。但是,父母应该明白,惩罚并不能使孩子马上意识到他的错误;想让孩子真正改正错误是需要时间和父母的信任的。

  面对孩子的说谎行为,父母可以试一试下面的做法:

  1、如果你明知孩子说谎,不要对他一再追问。其实,父母是希望能够再给孩子一次说实话的机会,结果反倒又给了孩子一次说谎的机会。

  因此,如果父母知道真相,就不要再反问孩子;当父母不知道真相,但是能够肯定孩子的答案也不可信,那么也不要向孩子提问题。总之,不要向对你说谎的孩子提问题。否则,只能迫使孩子再用谎言遮掩他先前的谎言,既加深了孩子心理的内疚和不安,也使父母更加火冒三丈。与其这样,还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断,告诉孩子你希望或要求他如何去做。

  2、如果孩子是习惯性的说谎,那么向孩子提问题之前你就先告诉孩子你知道他会对你说谎,然后允许他给你一个更好的说法。

  很多孩子在说谎之前根本就没想他们还能说点别的理由。因此,父母可以先发制人:“我知道,如果我问你,你肯定不想对我说实话。不过,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更好的说法。准备好了吗?我要问了。”然后向孩子提出问题。这种做法有3个好处:一、它给孩子时间去决定是张口就说谎呢还是说些其他的;二、它避免了相互争执激烈化;三、既然父母允许孩子说谎了,有了心理准备,那么父母就不会生气或者烦躁不安了。

  3、为了让孩子也尝尝谎言的滋味,父母可以对孩子也说谎。比如,孩子想去看电影,父母答应他了。可是一会儿父母又不承认了,孩子就会问为什么爸爸妈妈说谎。这时候,父母可以很轻松地告诉他:“我认为有没有说实话并不重要。也许刚才我是顺口说‘好吧’,但是并不真的说明就得带你去。我感觉你在家里愿意我们用这种方式和你说话,你也这样对待我们。你是在告诉我“我”必须说实话吗?但是,说不说实话对你就不重要了吗?这样做公平吗?”听完这样的一番话,孩子的感受可想而知。

编辑推荐:

让宝宝不再说谎的九个小妙招

孩子为什么说谎?多为“防御性”撒谎怕责备

三岁小孩说谎,家长不必太在意

父母应怎么教育说谎的孩子

宝宝爱说谎是智力在增长?

性教育往往与人格的教育密不可分,家长对孩子的人格培养如果不健全,也会影响到他(她)今后的性生活。

他们的恐惧来自成长经历

她小时候长得很瘦弱,性格胆小,父母为了培养她大胆一点,决意要她独自睡一个房间,并且不允许开灯睡觉。一次,晚上睡觉时,一只猫在窗外不停地叫,文小姐很害怕,哭叫起来。她妈妈走了进来,文小姐以为妈妈会抱着她安慰她,但结果她妈妈却很鄙夷地说:“哭什么哭,真没出息!”说完把灯关了就走了。此后,文小姐对自己越发不自信,面对爱人的欣赏却当作了折磨。

而另一个男生,他从小是生活在女性环境里,对他万般呵护,什么事情都不用让他担心,但也造成了他对于自己不熟悉但又必须独立去处理的事情有了担忧和胆怯,比如与异性的交往。

不当教育让孩子恐惧性爱

性恐惧患者存在着心理病理学方面的差异,面对性恐惧的不同心态,使他们或采取破坏性回避模式,或采取建设性的积极适应态度。这些患者一般体质较差,性格脆弱,而父母从小对他们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恐怖症的发生发展,乃至治疗结果。

通常,这些患者的父母对她们从小表现出的焦虑持以下三种态度:一、拒绝安抚孩子,要求孩子独自克服焦虑的心理障碍;二、过分呵护,尽可能不让孩子经受挫折。父母所持的两种不同态度,使他们长大以后形成了对性恐惧症的不同心态。

当心动画片带坏孩子

某媒体报道,2012年底,中国动画学会组织了一项针对全国中小学生的调查,调查显示《熊出没》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少年儿童心目中仅次于《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品牌,熊大、熊二多次出现在孩子们“最喜欢的卡通形象”中。可令人遗憾的是,从对白到画面,这两部深入人心的动画片充斥着各种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前不久,南方某媒体报道称,有读者反映动画片《熊出没》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但仅仅十多分钟的剧情,就出现21句脏话。而记者随机看了几集后发现,“去死吧”等词语反复出现。

动画片“非打即骂”

脏话暴力潜移默化

孩子看动画片的初衷无非是想获得情感上的愉悦,所以轻松幽默、情节简单、语言夸张的动画片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而因为动画片有着明显的情感倾向性,孩子在观看过程中逐步学会体验他人情感,这绝对是寓教于乐。不可否认的是,像《喜羊羊与灰太狼》这类动画片,一定程度上教给孩子团结友爱、相互合作、面对挫折不屈服、面对邪恶不畏惧等品质。

但是,与这些正向影响相比,家长们更担心动画片对孩子们造成的负面影响。40多岁的读者张女士告诉记者,前两天去表弟家看望只有两三岁的小外甥,没想到“话还说不利索”的孩子冷不丁冒出一句“要你好看”!张女士在惊愕于孩子表达能力的同时更好奇孩子是从哪儿学来这句话,一问才知,原来这是天天看的动画片主人公的“口头禅”。

事实上,不仅低龄宝宝存在“有样学样”的现象,即使是初中生,在面对动画片中大量语言暴力时依然会出现“照单全收”、出口成“脏”等问题。李萌已经上初二,就在前两天妈妈要李萌洗个苹果,孩子脱口而出:“你去死吧!”按李妈妈的话说:“我差点没气昏过去,当场照着孩子屁股打了一巴掌。可孩子却呆在那儿,不知自己错在何处。”当李妈妈质问13岁的女儿为啥要说这样难听的话时,孩子却无辜地表示:“动画片里都那么说!”李妈妈这才恍然大悟,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动画片是李萌每日必修课:“原来是动画片将乖乖女带坏的!”

长期沉迷动画片的孩子很容易抗拒其它户外活动,而似乎更愿意窝在沙发上被动接受电视机里播放的“有趣”剧集。很多家长观察到,孩子看动画片时处在全情投入状态,对于爹妈的呼唤充耳不闻,一味沉浸在剧情中,万一被爹妈打扰到,一般都会习惯性用动画片主人公的口吻向家长爆粗口,“你这个笨蛋”“去死”等语句脱口而出。

陪孩子一起看 更安全

虽然说看动画片有各种各样的弊病,但现实生活中,在家看动画片是孩子们尤其是学前儿童主要的娱乐活动。有家长感叹,不让孩子看动画片不现实啊!的确,对待动画片也不能一刀切。所以家长筛选、陪伴、指导的意义非常重大。

规矩提前定

儿童的一大特点就是自制力差。幼儿很早就对动画片产生了迷恋,有不少家长反映说学习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看动画片时却高度投入,居然二三小时沉迷其中。如此长时间目不转睛盯着电视屏幕除了对眼睛有损害,还会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如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会造成骨骼变形、形成不正确的坐姿等。所以说应给孩子规定观看时间,提前订好“协议”,免得孩子讨价还价。

孩子看你也看

有时间的话,家长不妨多陪陪孩子一起看动画片,而不是将其当成“电视保姆”。父母陪孩子一起看动画片,既可以帮孩子“把关”,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因为孩子尤其是学前幼儿缺少辨别能力,潜意识里会不加选择地模仿观察对象,因此,他们实际上非常需要成人的指导。在观看过程中大人可以教他们分清好人和坏人、对与错,养成与人合作、诚实等习惯。而且和学前儿童一起看动画片,是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亲情进一步沟通、增进了解的极好方式。所以在学前儿童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家长应当尽量陪伴孩子一起观看,或者提前了解动画片的主题思想,在他们看完后能与其探讨动画片的相关内容和主题思想。

转移注意力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孩子沉迷动画片,那说明其它兴趣少得可怜,当家长的就需要转移他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导孩子寻找更有意思的事儿。

曾经问过几个孩子,他们认为沉迷动画片是因为无事可做。其实,学前儿童更愿意与同龄人一起玩儿,可以说,看动画片只是他们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所以,家长可以花些心思帮他们找寻玩伴或是陪着他一起玩儿,这样孩子的关注点自然就会转移,从现实中周围人身上学到的东西自然更真实,而且与同龄人在一起更不易学到粗话、脏话,还能锻炼交往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延伸阅读: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二)

4、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5、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鍊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6、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给丈夫“带坏”孩子的机会

分娩
给丈夫“带坏”孩子的机会

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给孩子自己吃饭的机会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给孩子自己吃饭的机会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给孩子表达情绪的机会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给孩子表达情绪的机会

给孩子一个谦让的机会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给孩子一个谦让的机会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3岁发音还不清要注意了

孩子3岁发音还不清要注意了

趣味小测试:宝宝右脑的发育情况

趣味小测试:宝宝右脑的发育情况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