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孤独症

poppin_Abobo

poppin_Abobo

2015-10-13 21:13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早教要从婴幼儿时期就要重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讲解下认识孤独症,懵懂的父母们赶紧看过来!

  (一)孤独症发展简史

  孤独症也称为自闭症,并非现在才出现的。早在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侯论》就记载“昏塞”,宋代钱乙提出“五迟”,明代薛铠提出“五软”,这些概念与现在孤独症的表现很像。国外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就曾报道过孤独症表现的儿童。但直到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利奥·肯纳(Leo Kanner)在他的论文里首次描述了11名特殊儿童,并把这类特殊的儿童称为“情绪交往的孤独性障碍”及“婴幼儿孤独症”。当时,利奥·肯纳描述这些儿童,都具有以下特征:他们拒绝交往,不说话或以自己的方式喃喃自语,对周围环境有相当或极端固定的要求。

  现今,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提升,我们意识到孤独症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谱系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包括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等,并且有些儿童并不“孤独”,甚至有很强烈的与人沟通的愿望,只是缺乏沟通的技巧而已。但是“孤独症”一词一直沿用至今。在我们国内,常常使用“孤独症”一词替代“孤独症谱系障碍”,使用“典型孤独症”替代孤独症谱系障碍中孤独症这一亚分类,使用“不典型孤独症”替代“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二)孤独症的患病率

  过去认为孤独症是非常罕见的,患病率只有1‰,但近些年来,孤独症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最新欧美国家的权威报道,孤独症患病率高达1%。国内尚缺乏权威的报道,目前尚无报道不同地区的患病率有显著差别,因此,可以以1%的患病率来推断我国目前有近千万孤独症人士,其中孤独症儿童有两三百万。

  孤独症患病率不断增加,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对孤独症的认识加深,检出率提升了。

  (三)孤独症的病因

  

  大脑与自闭症相关的区域

  曾经一度,孤独症被认为是父母亲过于冷漠所致,并将这些冷漠的母亲称为“冰箱母亲”。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生物学因素在孤独症的发病中有重要的作用,而父母的教育和背景等因素与孤独症的发病无关。

  目前,关于孤独症的确切的生物学病因尚未明确,不过,综合过往的研究,孤独症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遗传因素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孤独症又叫自闭症,关于这种病有哪些我们应该知道的事实?以下内容,你可以与你的妈妈、孩子的老师、以及任何一个问“孤独症到底是什么?”的人分享。

  1、自闭症是一种疾病

  自闭症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发育障碍。 这是一个复杂的条件下,可以由不同的大脑或其他生物因素的发展所造成。孤独症患者的病症程度可能有轻有重。所以,有些患者可能很聪明,说话滔滔不绝;而另一些患者可能心智迟钝,有些可能无语言。自闭症不能治愈,自闭症儿童长大成为成年人患有自闭症。一般来说,一个孤独症患者一生都会有孤独症。

  2、孤独症的成因有很多说法,但是没有共识

  父母的排斥和虐待儿童造成自闭症?当然不是!自闭症有教养或父母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绝对没有任何关系。你可能从电视上或其他新闻渠道听到或读到了对孤独症成因的各种说法,包括理论的范围从婴儿疫苗中的汞到遗传到父母的年龄等等,不一而足。目前,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孤独症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造成——极有可能不同的症状有不同的成因。

  3、所有的人都患有自闭症的特殊能力

  几乎所有的孤独症患者都有不少优点,但并非全部。孤独症患者是一些最直率、最少评判他人、最专心致志的人;他们还是某些职业的理想人选。有自闭症的人往往有能力把重点放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主题。这种集中的能力可以变成一个如数学领域的专家,但不是所有的孤独症患者都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很多人除了有孤独症,在许多方面就是一个普通的平凡人。

  4、自闭症患者不爱学习,不愿意和他人接触

  如果孩子与自闭症正确的帮助和支持,他或她来充分发挥其潜力。有自闭症的人往往喜欢有朋友,但有麻烦,因为他们的条件。有自闭症的人同样是有感情的,但表示感情对他们来说有困难。如果孩子与自闭症正确的帮助和支持,他或她来充分发挥其潜力。

  5、对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没有“最好的学校”

  你也许听说过有办得很好的“孤独症患者学校,”或者读到过某个孤独症儿童在某种教学环境里有很大进步的故事。虽然有的环境对某个孩子非常适合,但是每个孤独症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把孤独症儿童“吸纳” 进普通班级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关于教育孤独症患者孩子的决定,一般是由父母、老师、校长以及熟悉孩子的治疗师共同协商做出的。

  6、孤独症的疗法很多——但是没有“根治”方法

  到目前为止医学界的观点是,我们还没有治愈孤独症的办法。这并不等于说孤独症患者的情况就根本不会改善,因为实际上很多患者都会有很大的进步。孤独症患者也有能力学习和掌握一些方法来克服他们的困难,甚至能利用自己的特长做事。但即使他们学会了一些技能,他们仍然有孤独症,也就是说他们的想法和感知仍然与众不同。目前有各种各样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法。这些疗法可能是生物医学的,感官的,行为的,发育的,或者是基于艺术的方式。有的疗法对某些孩子有效,而对另一些孩子就无效,这完全取决于孩子的具体情况。

  7、孤独症家庭需要帮助和支持

  对父母来说,孩子即使是“高功能”孤独症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是“低功能”孤独症则有可能使整个家庭陷入危机。这些家庭可能正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需要朋友、亲戚以及相关服务提供者不带评判眼光的所有可能的协助。 为这种家庭提供“替换服务”(由非家人暂时照料孤独症孩子,让家庭成员得以休息调整)。很可能会挽救一个婚姻或者拯救整个家庭!

  8、阿斯伯格综合症是高功能型的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症(AS)被认为是孤独症谱系的一部分。阿斯伯格综合症与高功能自闭症唯一的区别是: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语言正常发育,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则有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一般非常聪明,并且语言能力很好,聪明,但是存在非常显著的社交能力低下(这就是为什么埃斯伯格综合症也被称为 也被称为“极客综合症”)。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昨天,王女士又接到了儿子老师的“投诉”电话。“这个学期已经是第五次了!老师说他上课老是集中不了精神,不是和同学说话,就是走神,课堂小动作很多……”不仅如此,王女士儿子的成绩一塌糊涂,脾气也不好,和同学关系很差。老师批评他,他还爱“驳嘴”。老师拿这个“顽皮”学生没有办法,只好一次又一次把家长请来学校……

  王女士的遭遇也许能引起不少家长的共鸣,然而,大家在责备孩子“顽皮”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他们的“顽皮”有可能是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很多新生儿科和儿科疾病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一些儿童精神、心理和行为发育方面的疾病却日渐浮出水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康复科专家告诉记者,很多“顽劣”的孩子可能正在被多动症、抽动症或者孤独症困扰,如今,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儿童亿元神经康复科总会迎来一个就诊的高潮。

  多动症、抽动症 城市儿童发病增多

  日前,记者来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康复科采访。候诊人群中,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不断发出像狗叫的声音,每隔两三秒钟就怪叫一声,引得候诊大厅的人纷纷侧目。“这个女孩的问题和王女士的儿子一样,都不是调皮,她其实得了抽动症。”

  专家告诉记者,抽动症、多动症(包括感觉统合失调)、孤独症等都属于慢性精神病的范畴。随着生活环境变化和社会变革加剧,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的发病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这在城市儿童中更为明显。梁惠慈说,具体的发病率和增长速度很难准确得知,但从一个侧面可得知这类疾病的患者数量在增长——广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康复门诊于1990年成立,当时门诊只有一个主任看诊,但到现在每天有6个主任“坐镇”,而且还应接不暇。特别到了周末和节假日,前来看抽动症、多动症患儿更是络绎不绝,日门诊数量超过100人。就抽动症而言,该康复门诊每月5000多人次的就诊者中,约有400~500人次是抽动症的小孩。

  梁惠慈表示,发病增长与城市儿童承受的压力加剧、家长重视和诊断标准明晰有关。

  孤独症 根源或与基因缺失有关

  冬冬今年快3岁了,可是还不怎么会说话,别人逗他,他总是把脸撇过去。最近,冬冬似乎对家里的门锁特别感兴趣,一天到晚就挨在门边把玩着门锁。

  “冬冬这样的表现其实早就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了,因为这个孩子很可能有孤独症。”据广医三院新生儿科主任崔其亮介绍,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据统计,孤独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1/150,广东约有16万不同程度的孤独症患儿。

  值得注意的是,有数据统计显示,近六成自闭症孩子的父母是学士以上的高学历或高收入人士。专家认为,高知父母希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一心扑在工作上,生育时间晚,而孩子出生后,也往往容易忽略对孩子的照顾,因而孩子患孤独症的比例高于普通家庭。

  不过,近年来关于孤独症的成因也有了更新的说法。崔其亮告诉记者:“过去曾经认为,孤独症的病因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但现在的研究认为,孤独症并不是缺乏温暖的教养环境所造成的,而是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造成的。”

  孩子有异常

  家长早发现

  多动症:1.需要安静的场合,他却难以安静,常动个不停。2.容易兴奋和冲动。3.注意力难以集中,极易转移。4.做事常有始无终。5.话多,好插话或喧闹,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6.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或纪律。7.情绪不稳,提出的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会产生情绪反应。8.学习成绩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碍引起的。9.动作较笨拙,精细运动技能差。

  抽动症:面部肌肉抽动,例如眨眼、翻眼、斜眼、扬眉、皱眉、撅嘴、咧嘴、歪嘴、张嘴、伸舌、舔嘴唇、缩鼻、皱鼻、做怪相等。

  头颈部肌肉抽动,例如点头、摇头、仰头、扭头、挺脖子、耸肩等。

  躯干部肌肉抽动,例如挺胸、扭腰、腹肌抽动、鼓肚子、吸肚子等。

  上肢抽动,例如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

  下肢抽动,例如抖腿、踢腿、踮脚、跺脚、伸膝、屈膝,甚至步态异常。

  喉部肌肉抽动表现为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随地吐唾沫,长出气,或发音时重音不当,或有时不自主骂人等。

  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入睡后抽动消失,性情紧张时加重。

  专家问答

  孩子有问题,总是让家长揪心。尤其是多动症、抽动症和孤独症,这几种病都是近年来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因此家长们的疑问也特别多。为此,记者就专门针对一些常见的问题采访了专家。

  问题一:我家孩子是多动症还是抽动症?

  “我家孩子顽皮,小动作很多,他自己也控制不了,别人说这是多动症,但又有人说是抽动症,到底怎么回事啊?”有不少家长会带着这个问题去询问神经康复科医生。确实,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很难分清楚什么是抽动症什么是多动症,有时会将之混淆。

  解答:多动症和抽动症有时会成对出现

  梁惠慈指出,多动症和抽动症是表现不同的两种病,如果家长仔细观察,不难将两者区分:

  抽动症:肌肉不可控制抽动

  抽动症是一组肌肉或几组肌肉不可控制地反复快速抽动,而且是全身很多部位的肌肉都可能抽动:如果是嘴部、眼部、脸部的肌肉抽动,患者就老是歪嘴、眨眼或甩头,如果是肩部、颈部肌肉抽动,患者就不由自主地耸肩、甩脖子,如果是喉咙的肌肉抽动,患者的表现则是发出各种没有意义的怪声。抽动症发展到严重程度,患者会患上“抽动秽语症”,即在肌肉抽动的同时骂一些脏话,但病人完全不由自主。

  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易冲动

  而多动症是小儿注意力不集中,没法集中精神,行为不受控制,爱冲动,表现叛逆,行为不考虑后果,常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而事后又不会吸取教训。多动症的其中一个症状就是感统失调。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两种病症的表现都有,那也不值得奇怪,因为多动症和抽动症有时也是成对出现的。抽动症患者中40%~50%会合并多动症,多动症患者中约有20%会合并抽动症。

  问题二:我家孩子为什么会患这个病?

  “我家孩子出生时很健康,智力正常,也没受过什么创伤,为什么会得抽动症或是多动症?这些病是先天的还是后天引起的呢?”这是困惑家长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解答:

  与过度保护的养育方式有关

  梁惠慈说,到目前为止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等神经科疾病都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医学界倾向认为,这些病症是综合因素的结果,有可能的相关因素是:

  身体基础:孩子基因里存在某方面缺陷,或脑部发育不完善。

  养育方式:现在的独生子女不少被过度保护,环境中的危急和不良因素都被家长阻挡在“保护伞”之外。导致孩子面对负面因素的抗压能力欠缺,一旦进入学习的竞争状态,在强烈压力下没法应付,容易紧张焦虑,就可能出现抽动和多动的症状。

  诱发因素:多动症和抽动症都属于精神症候群,不良的精神因素会诱发和加剧多动症或抽动症,在这方面家长尤其需要反省自身,因为孩子的大部分压力都来自家长。尤其是一些要求过高的家长,有可能让孩子承受了超过其负荷的压力。“每个孩子的资质都不同,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去套,这对小孩不公平。”

  问题三:怎么区分孤独症和单纯的性格问题?

  很多孤独症孩子的家长都有过这样的心路历程:觉得孩子和别人有点不同,话少一点,不怎么活泼,不喜欢和小朋友玩……孩子的这些表现在家长们看来,顶多就是性格内向了一点,很少人会和孤独症画上等号。

  解答:了解孤独症“三大核心症状”

  崔其亮告诉记者,儿童孤独症有三大核心症状,表现如下:

  1.社会交往障碍。比如,孩子常常呼之不应,对父母缺乏依恋,对同伴缺乏兴趣等。

  2.语言交流障碍。半数患儿语言发育落后,通常在两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还有些孩子即使有语言,也不会和人正常交流,说话时不与人对视。比如,有些患儿说话像“鹦鹉学舌”,大人说“叫阿姨好”,他也说“叫阿姨好”;有些则是重复语言,不停地说一句话。

  3.刻板重复行为或狭隘兴趣。自闭症儿童可能对多数儿童喜爱的活动和东西不感兴趣,但是却会对某些特别的物件或活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并因此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重复刻板行为或刻板动作,例如转圈、嗅味、玩弄开关、来回奔走、排列玩具和积木、双手舞动、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如车轮、风扇或其他圆形物体、反复观看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爱听某一首或几首特别的音乐,但对动画片通常不感兴趣。

  如果孩子1岁以后不明原因不会说话,缺乏和母亲分离的焦虑、对逗弄缺少反应、常常独自躲在角落里玩车轮等单一没意义的游戏,家长最好带孩子找儿童心理行为的专家确诊。

  问题四:孤独症=弱智?

  由于现在整个社会对孤独症的认识不足,导致很多家长将孤独症儿童当做了“弱智”。有的家庭甚至将这些孩子锁在家里或者送往农村亲戚家抚养,结果导致孤独症儿童终生饱受痛苦。

  解答:孤独症患者并非“弱智”

  孤独症儿童和智障儿童在有些方面有相似的地方,例如与他人的言语交际障碍、对言语的理解障碍、学习障碍等。但两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孤独症儿童虽然伴有全面的发育迟缓现象,但各个方面的发育并不平衡。例如,有的孤独症儿童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但却有很强的计算能力或者绘画、音乐能力,有的儿童几乎没有语言能力,但在记忆力、识别颜色、识别形状等方面表现突出。智障儿童通常是在各个方面的发育均比正常人迟缓,但各方面发育比较均衡,在感知、社会交往、兴趣及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与其智商是成正比的。

  因此,孤独症现在虽还不能治愈,但是只要发现早,家长尽可以送他们到专业的康复中心进行恢复训练,大部分都可以实现生活自理,有些还甚至可以成为某一方面的天才。因此,家长切不可盲目下结论,耽误患儿的恢复期。

  治疗

  综合治疗不能单靠药物

  “对多动症和抽动症的治疗不是一个简单的用药问题,要因人而异,综合治疗。”梁惠慈说,家长带孩子来就诊,首先要进行一个病情的专业评定。以抽动症为例,要看孩子属于短暂性抽动障碍,还是慢性运动抽动障碍,或是抽动秽语综合征。同时,要看有无并发症以及引起功能性损伤,再结合孩子的性格特征,得出综合性的评判。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在治疗上,有心理辅导治疗、行为干预和药物三种方式,一般都会综合使用。对于多动症,病理解剖学上认为是大脑中引起注意力集中的点不够兴奋,因此药物一般用中枢兴奋剂;对于抽动症,病理学认为是脑内兴奋物质过多,而压抑物质不够,所以药物应给予镇静剂。但何时用药、怎么用药,应该由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决定,家长切不可盲目使用。而且,药物也不能治愈,只可缓解症状。

  但多动症和抽动症等因为病理不清,又是神经科疾病,有时即便短时间内通过治疗使病情缓解,但下次在同等环境下孩子又犯病了,家长和医生都很犯愁。梁惠慈直言:“我愿意治疗10个癫痫患儿,也不愿意治1个抽动症患者!这次把病情控制好了,但诱发病情的因素还存在,患者的家庭环境和学习压力没有改变,下次还可能发作。”

  不过,多动症和抽动症的孩子一定要尽早就诊,因为病情会直接影响到学习,且如果不治疗,部分人的症状还会延续到成人。

  早期纠治最好1岁开始

  孤独症在早期不易发现,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一些症状表现得还不十分明显。而即使出现了明显的异常表现,很多家长也会认为这只是孩子的性格内向。但早期发现孤独症非常重要。“以前一般强调最好能在两三岁的时候纠正此病,但现在纠治的最佳年龄已经提前到了1岁。当然,早期发现并非意味着就一定能把这些问题彻底根治好,其意义在于早期的干预,训练孩子掌握一定的交流技能,让他将来更容易融入社会。”

  孤独症的早期治疗应以行为矫正为主,在达到一定配合水平时,在日常训练和生活中融入人际关系干预,增强儿童与人交流的愿望。有专家建议,对5岁以上孤独症儿童在训练中可辅以有效的精神药物,控制兴奋、多动症状。此外,家长教孩子说话时,可采取口型模仿操,进行发音训练。例如,让孩子按照单词句、简洁的电报句、简单句、复杂句、复合句的顺序由易及难反复练习。

孤独症是一种危害比较大的心理病症,有孤独症的人一般孤独冷漠,这跟小时候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儿童孤独症常表现为以下三种症状:

1、病态依恋某些特殊物品:孤独症患儿通常会对某些物品发生特殊的兴趣,如积木、收音机、球等,以至于达到依恋的程度。他们对这些东西爱不释手,且能在玩耍中感到满足,如将这些物品拿走,则会引起哭闹、惊慌。患儿很少参加其他儿童的游戏,一个人玩耍反而高兴,常常自得其乐。

2、刻板重复动作:患儿常坚持重复刻板的游戏模式和生活活动模式,抵抗改变,缺乏变化和想象力,如反复给玩具排队;坐的位置不能改变;东西放的地方不能改变;生活内容的顺序必须保持原样等。顽固地保持原样不变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之一。

3、人际交往障碍:患儿常常感到特别孤独,与人缺乏交往,缺乏情感的联系,如新生儿被抱起时不与母亲贴身;7-8个月时被亲人或其他人抱起时反应无差异;患儿对父母的归来和离去无动于衷,没有依恋之情;对亲人和对生人一样,与生人在一起时,他们也不感到畏惧。该类患儿缺乏与人眼对眼的凝视,常常回避与人的对视,与周围人缺乏情感的交流。

父母应如何防止孩子患上孤独症?

要想让孩子智力健全,父母在孕前及孕期不可吸烟酗酒,妊娠期应进行必要的“胎教”;出生后应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有意识地训练其视、听觉;多抚摸孩子,多和孩子交谈,以促进语言的发展。多让孩子和小朋友玩耍,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利用大自然恩赐的阳光、空气、水来锻炼身体。同时,从小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生活的习惯,保证睡眠充足。孩子心理精神发育健全,可减少和防止孤独症的发生。

对待儿童孤独症,贵在早发现早矫治。这需要家长、幼儿教师和心理医生密切配合,针对不同孤独症的表现,持之以恒地进行有关训练。譬如孩子理解语言方面有困难,可专门设计一些实物或书面的字面进行训练,加以引导,让孩子逐渐学会识别和辨认;如果表达方面有困难,可有意识地让孩子看着实物来回答简短的问题,循序渐进,由简到繁,重复学习,以加深记忆;如语言交往障碍,父母和老师要多和孩子交谈,有意识地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其会话能力;要让孩子多动脑多动手,可教孩子搭积木、洗手帕、洗碗筷、扫地、布置房间等,以培养其自理能力。多带孩子到野外游玩,接受大自然的熏陶。灵山秀水、雨露霜雪、花鸟鱼虫……会给孩子以有益的启示。多让孩子接触生人,鼓励和小伙伴们一块儿玩耍,这样可培养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以及归类综合的思维能力,与周围人建立感情,逐步改变缺陷性格和不良行为,增强社会交际的本领。只要对患儿进行不懈的引导训练和教育,就会使孩子走出孤独的沼泽。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四)

10.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正确做法: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11.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正确做法: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12.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正确做法: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认识孤独症

分娩
认识孤独症

孤独症

生活百科
孤独症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孤独症能治好吗 关爱孤独症孩童

小孩
孤独症能治好吗 关爱孤独症孩童

婴儿孤独症

婴儿 小孩
婴儿孤独症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儿童孤独症

生活百科
儿童孤独症

什么是外向孤独症 外向孤独症的表现

情感 恋爱技巧 恋爱宝典
什么是外向孤独症 外向孤独症的表现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人士该如何帮助自闭症儿童?

社会人士该如何帮助自闭症儿童?

音乐胎教非“天才”培养路

音乐胎教非“天才”培养路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