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妈妈发火 宝宝才听话?

笑着丶卖回忆

笑着丶卖回忆

2015-10-13 21:10

近些年,形形色色的早教组织悄然兴起,父母们也非常乐意的相信。其实早教可以从点滴小事在家学习好的,图老师小编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分享为什么要妈妈发火 宝宝才听话?。

  两岁多儿子让丽秋感到很沮丧和挫折,她每天总是要为一些事情对儿子大发脾气,如不好好吃饭、要在户外玩更久、吵着要买玩具等。只要有事不如他的意,他就不停地吵和哭闹,讲道理和安抚都没有用。最后,不是丽秋妥协,就是她大发脾气之后儿子妥协。有时,她会抱怨儿子不好管教。其实,这并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教养方式出了问题。

  幼儿不听话的心理分析

  俗话说:会吵的孩子有糖吃,幼儿开始学会用哭闹或吵闹的方式来获得他想要的东西,他不像婴儿那么容易满足,也不像6岁以上的儿童可以讲道理,所以许多父母会觉得孩子在两、三岁时逆反性强,威胁利诱、好话歹说都没有用,便搞不懂这么小的孩子为何会如此难缠。

  我们可以接受婴儿用哭闹表达情感和需求,许多幼儿表达能力有限,在需求没有获得满足不知如何表达时,就退化成婴儿的哭闹行为。这时他的情绪和行为的表现还停留在婴儿期。

  照顾者教养方式不一致也容易造成幼儿的哭闹行为。负责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父母或保姆回应他哭闹的方式有所不一样,如只要他一哭闹,爷爷奶奶就顺着他,他心想:“这招应该对父母也有用。”

  孩子的行为都是习得的,就是透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增强的,他可能看到其他孩子用这种方式使父母屈服,或者他尝试用说的方式没用,但只要一哭闹就有用,会增强他哭闹行为的动机,他心想:“上次这样有用,这次也会有用。”

  负面亲子互动模式形成

  父母希望孩子能“听话”和“懂事”,按照父母的想法和方式去做或不做某些行为,如好好吃饭、上床睡觉、收拾玩具、不在购物时吵闹,父母会先尝试用说服、劝告、指导等对待成人的方式,但发现孩子不听从、甚至哭闹得更厉害时往往会变得愤怒,开始大声斥责或打骂,这样孩子才勉强屈服。

  你会发现这样的管教和互动方式,一次、两次之后逐渐形成习惯和模式,对孩子的不听话或哭闹,你很快生气和斥责,手段和力度越来越狠才会奏效。孩子也无法学习主动遵守行为规则,等到你发脾气时才听从或勉强就范。如此循环下去,你会变得易激怒和情绪激动,孩子则变成只有你生气或惩罚他才会听话。

  这样,孩子未来的心理素质会较低落,他无法有效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与行为,呈两极化表现,一是容易害怕你或别人生气,性格会过度顺从和软弱,容易被别人控制,长大后害怕权威、没有自信,另一则是逆反性强,和你一样动不动就生气,对人有敌意、无法适应学校或社会规则,进入青春期后会更明显。所以,父母发脾气迫使孩子听话的方式是双输局面,你需要先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才能改变亲子的负面互动模式。

  父母要学会因龄施教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要随着他的年龄和心理发展而有所变化。你会觉得孩子为何讲道理不听,可能是你太高估孩子的理解和控制能力。幼儿对语言和事物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且不深刻,对于你所说的:“你如果再怎样就会如何”,这样的后果思考较有限,当你和他说更早之前的事情,或者下次要怎样,也是效果有限。

  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要遵循“因龄施教”的原则,按照他能够理解和感受的水平。心理学家L.W.Stern认为0~6岁的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相当于哺乳动物到原始人类,也有人开玩笑地认为要把幼儿当小猫或小狗养。对幼儿来说,父母使用“权威”方式会较有效,对他有更强的理解和掌握,给予正确行为的指导和引导,而不是对待青少年孩子的“民主”方式,给他更多的自由和选择。

  父母要善用情绪的力量

  圣经里有句话说:“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提到“父母不要惹儿女的气”。父母对孩子不听话或不良行为感到生气,这是正常的情绪现象,但是你如何表现你的情绪却很重要。如果你是用指责、威胁、暴力、虐待的行为,将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因此,你要采取对孩子有影响力和产生效用的合理方式,避免引发孩子的愤怒、惧怕、怨恨或失望等负面情绪,积累成内心的创伤和阴影。你需要掌握以下5个原则,让你的生气发挥出正面积极的效果。

  ●指出清楚明确的行为,让孩子明白你生气是针对他的某些行为,如破坏玩具、在马路上乱跑等,而不是针对他这个人或不喜欢他,如骂他是坏孩子、不乖等。同时,你用的词句越简短越有效。

  ●针对他现在的行为,要让孩子知道你生气的是因为他现在的某些行为,并在行为发生后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而不是针对他以前的行为。若过了很久才处理,孩子无法理解你现在为何生气。

  ●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孩子要等到你发脾气的时候才听话,可能是因为你在之前的指导时,缺乏配合的肢体语言,所以,你要学会使用适当的肢体动作来增强效果,如管教时脸部表情要严肃,说话时语气要肯定和坚决。

  ●表达你期望他的行为,明确地指出你期待他现在立即去做或者立即要停止的行为,而不是批判性的威胁、恐吓、指责、谩骂等,这样只会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对他行为改变没有任何帮助。

  ●表现愤怒前先暂停一下,当你要表现出对孩子的不满和愤怒,先暂停3分钟想一下,你为何要生气,是他哪些行为以及这行为对他自己或他人造成了哪些影响,你要用什么方式表现会更有效,以及这样做的结果会如何。

  父母能够用爱和智慧来引导孩子,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针对他现在的具体行为,给予立即期待行为的指导,这样才能达到父母轻松教养和孩子快乐成长的双赢。

  

  宝宝越来越“不听话”

  家住华茂街的梁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路路今年两岁了,大家都夸他聪明可爱,可梁女士总是抱怨:路路真是越大越不听话了,早上我急着去上班。他就给我捣乱,我这边帮他穿上鞋了,他那边趁你不注意就脱下……平时在家里越是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做,沙发套后面的拉链也要拉开,掏出里面的东西看看;你刚把玩具收拾到篮子里,他那边又一股脑全倒在了地上……害得我们每天都要对他“严加防范”。

  专家解析:

  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了

  留念巴学园的园长王雅琴告诉记者,随着体格的快速发展,宝宝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很多妈妈在这时会对宝宝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宝宝产生不满情绪,自然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王园长分析说,路路最初的“不听话”就是这样造成的,他只是想运动一下自己的身体,到处摸摸碰碰,通过这种运动尝试,他能不断地获得感性经验,发展运动能力,提高认知水平。如果你像监视“犯人”一样监视宝宝,他想碰什么都被拒绝,只会激发他更强的好奇心,他一旦有机会就会再去尝试。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王园长指出,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有所提高,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家长的要求相抵触。如果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王园长分析说,路路就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想尝试周围的世界,发现自己的能力,可妈妈总是想方设法阻止他的“破坏行为”,惩罚他的“不听话”。这不仅会加剧宝宝的“不听话”,严重时还会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事实上,这和宝宝的“任性”丝毫无关,小宝宝们正用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吸引你的注意,用“我哭故我在”来告诉你他不满意。当然这种方式是孩子式的难以自控的(这么小的孩子,你还想他能怎样)。这样的感情宣泄帮助他们摆脱紧张和烦躁的情绪,对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益处。

  那么,宝宝们究竟为什么会发火呢?

  原因一:

  他们毕竟太小,还不会长篇大论,更不会用言语把感情上受到的所有伤害表达出来;但同时,他们却很明白自己的喜恶。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有了很强大的“自我”观念,却苦于无法表达。这让他们像一颗随时都会引爆的炸弹,让父母防不胜防。

  比如,在超市里,本来好好的,要结账的时候小家伙被一件你认为丑得要死的玩具迷上了,你当然不会掏钱买这样的东西,可他开始大哭起来,说自己感觉不好,要找爸爸(妈妈)……

  于是所有的人都看着你们,你觉得脸上发烧。公共场合的这种发作是最要命的,父母很难在众人责难的目光下坚守阵线,但是,难道不该发作吗?他想要一样东西,可你不给他买,他发火了,并且明确地表现了出来。他接受了限制却不放弃告诉别人自己的存在。

  这样的行为使父母对自己的爱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尽管小家伙们也不愿这样。毕竟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再多一件玩具,而是时时刻刻拥有父母的爱。不论自己高兴还是忧伤,不论自己像个天使还是魔鬼,虽然又哭又闹,可妈妈还是那么爱我。这种想法是很让人开心甚至是有快感的。

  所以发火不仅有发泄和释放作用,正确处理,还会使宝宝们增强自信。正因为确信自己被父母宠爱,宝宝发完火后才又放松又高兴,像平时一样安静自然了。

  原因二:

  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开始希望对事物有所控制,但他们看到的仍然是自己的“无能”。在看到无法控制自己想要控制的事物时,小家伙们除了叫喊和眼泪没有别的方法来表达他们的愤怒。

  有一位母亲,她2岁半的儿子经常在吃饭的时候拒绝妈妈用勺子喂他,并把盘子打翻在地。于是,哭、闹、打屁股,但无论怎样,他还是经常这样闹。直到有一天,她的儿子可以自己使用小勺吃饭了,这种情况才逐渐宣告结束。

  像这位母亲的儿子一样,1-3岁的宝宝们觉得自己足够自立也足够长大了,可以不再被父母看做小孩子了,这也正是他们想说的,尽管只能用身体语言表达。他们小脸儿憋得通红,大光其火,往往是冲着自己而非冲着外界。

  原因三:

  正像水开后被放了气的高压锅一样,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孩子突然为了一件小事发火,那也是对长时间积聚的紧张情绪的释放。父母可千万别搞错了,这不是什么任性,任何一次发作总是要传递一个这样那样的信息,而且是不那么容易解读的信息。

  妮娜3岁了,本来一直很得意地背着漂亮的小书包上幼儿园,前两个星期她简直像坐在云彩里一样。可突然有一天,她不干了,嚷嚷着自己宁愿呆在家里,和妈妈在一起。

  说学校里老师太凶、别的孩子欺负她、学校根本什么都不是……其实在妮娜平时对学校的激情背后,是强烈的不安,她需要整整两个星期才敢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并承认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好。

  所有的人,大人或小孩,时不时地都会感到压力,并不只有大人才有权力发火。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小家伙晚上从幼儿园回家后哭哭啼啼,看什么都不顺眼,只是因为他们太累了。

  最后:别忘了大人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爸爸下班回来怒气冲冲,或妈妈稍微有些沮丧,或者夫妻之间气氛紧张,这些都足以演变成一场风暴。

  小家伙这时会把大人极力控制的情绪揽到自己身上,他们大喊大叫,把父母不敢对对方说的全嚷嚷了出来。这种情形,你怎么可以批评小家伙不自制?他们只不过想被倾听,被安慰。

  怎样才能引导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又保证尊重他们的感情,不至于鼓励他们不停地发火?要记住,小孩子发火时身上充满着他们也不知所措的力量,这时候,身边如果没有一个既温柔又坚定的大人来迫使他们安静下来,他们自己也会被这种力量吓倒的。

  以下八种做法不妨借鉴:

  1、小家伙火最盛的时候不要企图不计代价地让他安静下来。他要表达自己的苦闷,要脱离它,随他去。

  2、深呼吸,集中全力尽量弄清楚他身上到底出了什么事。别问他为什么哭,他说不出来。他如果赌气,帮助他摆脱出来,跟他说:“我知道我不给你冰淇淋吃你很生气,真的。”诸如此类的话。说话要充满底气让他信服。

  3、如果他敲东西还想打人,抓住他,别太用力,但一定要坚决,同时和他说话帮助他自制。他有侵略性是因为他渴望接触,害怕分离。

  4、年龄稍大一点的,可以让他一个人到另一个房间发泄完了为止。平静下来,他自会和往常一样。

  5、如果你也被气得难以自制,最好还是离开一下,让你的妻子(或丈夫)接着帮他摆脱坏情绪。

  6、有时候,发火、哭闹是为了向大人们施加压力,特别是在公共场合。父母绝不能屈服,保持冷静,不要管周围的人怎样看你。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7、职业女性下班后经常要面临宝宝无休止的哭泣和其他要求,这是宝宝在表达:我需要妈妈的爱。妈妈不要因为自己无法经常照看宝宝而有犯罪感,否则,他们会不停地利用这一点。到家后,多亲亲他、抱抱他通常会缓解宝宝的坏情绪。

  8、不要被宝宝“你真坏,我不爱你了”这样的话弄乱了阵脚,要轻松地对待这样的要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好在这样的情形不会持续太长时间,3岁这个坎儿一过,小家伙就开始用词句来表达很细微的情感变化,你们之间的交流翻开了新的一页――讨论与协商。

  他的问题会层出不穷又包罗万象,还要求回答得精确又易懂,他会缠着你讲故事并要求你发表看法……总之,最后你会怀念“美好的旧时光”,那时他的火去得就和来时一样快。

 

 路路越来越“不听话”

  大家都夸两岁的路路聪明可爱,可妈妈最近在抱怨:路路真是越大越不听话了,早上我急着去就上班。他就急着跟我捣乱,我这边帮他穿上鞋了,他那边趁你不注意就脱下亲……平时在家里越是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做,种花我要去他也会用丢捏一招;沙发套后面的拉链也要拉开,掏出里面的东西看看;你刚把玩具收拾到篮子里,他那边又一股脑全倒在了地上;有时他连打火机、插座、暖水瓶都想去碰碰……害得我们每天都要对他“严加防范”。

  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了

  随着体格的快速发展,宝宝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做新的事情。这时,很多妈妈对宝宝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宝宝产生不满情绪,自然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路路最初的“不听话”就是这样造成的,他只是想运动一下自己的身体,到处摸摸碰碰,只有通过这种运动尝试,他才能不断地获得感性经验,发展运动能力,提高认知水平。如果你像监视“犯人”一样监视宝宝,他想碰什么都被拒绝,只会激发他更强的好奇心,他一旦有机会就会再去尝试。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识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如果你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路路就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想尝试周围的世界,发现自己的能力,可妈妈不仅不理解和支持,还总是想方设法阻止他的“破坏行为”,惩罚他的“不听话”。这不仅会加剧宝宝的“不听话”,严重时还会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

  宝宝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生了。

  可见,宝宝早期的“不听话”和儿童时期的不听话,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你不能简单地阻止他,而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对待成长中的宝宝。宝宝“不听话”,你该怎么做?

  1.给予理解和尊重

  宝宝开始不听话的时候,就是他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他这么做无非是想获得成长空间,要求和你有一样的平等地位,此时对他的行动不要轻易干涉。在宝宝最初要自己做什么的时候,不妨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指导。这样,会使宝宝觉得你尊重他,自尊得到了维护的宝宝会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自然会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2.及时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当宝宝对某些物品感兴趣时,他会不顾一切地想得到,还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这时你不能粗暴地制止,而是提出一些他更感兴趣的建议以转移他的注意力并及时带他离开目标物品的出现地。比如当宝宝非要拿桌上的水晶球扔着玩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皮球。并带他到另一个房间,陪他一起扔着玩。

  3.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在确保宝宝远离危险品的情况下给他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为了让宝宝远离危险的东西,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便是为他提供其他的替代品,同时给他设立一定的规则,对他的探索进行一定限制,因为此时的宝宝对可触摸与不可触摸的东西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

  主动提供一些有趣的玩具和物品有效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使他把精力集中于可满足探索需要的活动中。试着给他多提供结构性玩具,让他拼拼拆拆;引导他创新旧玩具新玩法或把废弃物当玩具,如把旧报纸揉成球当足球踢,既满足了他的好奇心又满足了他渴望动手操作的愿望,他一定大为开心。

  当宝宝提出合理的要求,特别是当他遇到自己能力范围可以解决的事情时,如要求自己穿衣服、洗脸等,请及时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做,这会使他体验到成就感和愉悦感,也能避免“不听话”行为的产生。

  4.用正确的语言与宝宝交流

  用何种方式与宝宝交流,直接影响他的行为表现。

  建议多用正面而积极的话语。比如不要对宝宝说“不要把花捏碎了”,而说“这花朵多嫩呀,宝宝要用手指轻轻地碰它”。不要使用“不”字,因为“不”字会吸引他的好奇心,加剧他想尝试的欲望。

  用宝宝能听得懂的话语。比如他在超市看到了一个和家里一模一样的玩具时,他非认为那个就是他的,非要拿回家去,这时你如果对他说,“宝宝,小汽车现在想妈妈了,它想趁着你不玩的时候,回家来看看妈妈。可是当我们回家时,妈妈保证,它肯定也会回家的!”这样和宝宝交流,他就不会赖着不走了。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为什么要妈妈发火 宝宝才听话?

分娩
为什么要妈妈发火 宝宝才听话?

萨摩耶要怎么养才听话

萨摩耶 宠物犬 宠物
萨摩耶要怎么养才听话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宝宝们究竟为什么会发火呢?

分娩
宝宝们究竟为什么会发火呢?

宝宝不听话是因为什么

生活百科
宝宝不听话是因为什么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准妈妈为什么要催生?

怀孕
准妈妈为什么要催生?

为什么宝宝越来越“不听话”?

分娩
为什么宝宝越来越“不听话”?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好爸爸的8个标准 你合格吗?

好爸爸的8个标准 你合格吗?

尊重有助宝宝建立自信

尊重有助宝宝建立自信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