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正确应对孩子的分数竞争

雅茹0809

雅茹0809

2015-10-13 21:01

家庭教育关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家长们要将早教列为重中之重。图老师小编下面给大家分享家长应正确应对孩子的分数竞争,一起了解下吧!

  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将如何表达自己对母亲的孝心。同学们举手答道:“考个好成绩!”

  “那么弥认为是考试重要,还是母亲重要?”老师再问。

  “我妈认为考试重要!”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孩子一进小学就面临考试,孩子可能从此踏上了一条令他们恐惧忐忑的道路。孩子兴冲冲来到学校,老师却严厉地说:“你们要好好学,要不然考试得零分,哪有脸见父母。父母辛辛苦苦把你们送到学校,就是期望你们拿好成绩。”孩子回到家,还来不及放下书包,父母便表情严肃地说:“考得怎样?”若成绩理想,父母就会说:“噢,考得不错,我的好儿子!”若是成绩不佳,父母的脸马上“晴转阴”:“怎么,才考这一点分,你的心思都用到哪里去了,简直白吃饭!”考试是老师与老师争面子的比赛,是老师训人的借口,是家长打骂孩子的理由,是家长面子光辉和失落的标志。别看一学期考试只有两三次,可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像天天在考试、天天受煎熬,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熬出头。怪不得在对小学生的抽样调查表中“你最害怕什么?”一项中,孩子们都不假思索地回答“考试”。

  凡是学生必须要考试,家长们也无可奈何。为争分数,老师逼,家长催,孩子无日不在焦虑紧张中。小小的年纪便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但是家长如果不对考试有那么强烈的反应,孩子受折磨的状况要好得多。下面是智慧的父母的做法。

  家长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

  父母应对分数持超然的态度。反正尽了最大的努力帮助孩子,考得好是好事,考不好也无所谓。孩子拿了好分数,父母不惊不喜;孩子拿了差介数,父母不怒不忧。父母对分数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在考场上的情绪。有的孩子争高分是为了让父母高兴,有的孩子得低分后特别害怕父母的责骂和棍棒。如果父母觉得高分低分都无所谓,他们也就轻松了。

  创造轻松环境

  每当临近考试,父母率先把考试的紧张气氛引进家里:专门为孩子做好吃的,时刻把孩子逼到课桌前,~家人不看电视,说话不敢高声,走路不敢抬脚。父母态度庄重,神情焦虑,表情严肃,跟孩子说话总像是宣布重大事件,考试之前好几天就开始千叮咛、万嘱咐,结果孩子被父母弄得惶惶不安。

  老师的意见不一定正确

  老师认为,家长的配合有利于孩子得高分,不是经常登门家访,就是把家长招到学校,开考试动员会、分数分析会。孩子把老师家访看成是一件严重的事,视老师为告状者;而老师的言语,很可能主导父母的情绪,所以父母若把老师的情绪传达给孩子,孩子的压力便更大。父母不要总以为老师就是完全正确的。

  让孩子评价自己的分数

  孩子面对令人难堪的分数,本来就很难受,父母如果再说三道四,风言风语,更会加重孩子的痛苦。因此,父母的态度应该是:只要你尽力了,分数算不了什么。孩子会冷静下来,找到自己低分的原因。

  相信孩子的努力

  孩子对考试的恐惧心理多半出自于“我已经很努力了,但不知为什么就是考不好”。没考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不要一味责怪孩子懒惰、愚蠢。孩子只要肯努力,父母再帮助其分析问题、找出方法,一切都好办。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孩子面临考试时,父母只需告诉孩子:

  只要努力了,你会取得好成绩的。

  我们不在乎你的考试成绩,考不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也许会比上次考得好,你上次的成绩就不错了。

  爸爸妈妈以前成绩还没你好,加油,你是最棒的。

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孩子自己,都不能很理性的看待分数,众所周知的原因,分数是大家拿来衡量教师的工作,孩子的学习的武器。

“分数”和“成绩”其实并不完全对等,分数可以反映成绩,但分数不等于成绩。如果家长从孩子一上学就只是着眼于每次考试得了多少分,而没有培养起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那么“优秀成绩”注定只是一时的梦幻彩虹,让那些没有远见、没有踏实心地的家长最终失望。

就像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口头的操练,因此多动口不失为有效的方法。我们学校也通过课堂的全英语教学和聘请外交教学的方式竭力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较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孩子们就要克服胆怯和害羞,“该出口时就出口”,做到“曲不离口”,在积累词汇量的同时多实践,多运用,英语又怎么会学不好呢?

就像数学作为理科很讲究思维逻辑,平时的练习切不可只是“体力劳动”——做题的时候多思考一下题目考察的是哪个点,这类题型有着怎样的思考路径,在练习中分析、归纳出要点、经验。手头不妨准备一个私人的错题集本子,把自己曾出错的题型归纳在一起,再举一反三,是不是就会事半功倍呢?

学习是智力活动,任何一门的学习出了问题,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主观这一方面我们除了质疑孩子的能力,谴责孩子的态度外,我们是不是能更设身处地的帮他们一起找找有效(既适应学科,又要适应孩子本人)的方法呢?

尊重学科和个人间的差异。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考得分数越高越好,事实是“十个手指头不是一般齐的”。其实“争强好胜”是一种天性。孩子入学后,即使家长不说什么,他们都会产生对分数的追求,对名次的渴望。面对卷子,他们每个人都会尽了全力表现出最好的自己,绝没有一个孩子明明会做,故意做错,故意让自己拿不好的成绩。

假如家长提出什么要求孩子就能实现什么,那么天下所有的孩子都会成绩优异、习惯良好、多才多艺、品貌出众——那样的话做家长真是件轻松惬意的事。可上帝似乎有一种不公,“分数越要越少”这个现象很残酷但确实存在。一些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费尽心血,孩子却成绩差、习惯坏;另一些家长看起来做得轻轻松松,孩子在学习上却又自觉成绩又好。这让许多对自己孩子失望的家长感叹自己“命不好”。其实这些“命不好”的家长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那就是改变不正确的成绩观。

我们要承认孩子学习基础不一样,孩子之间有差距;语数外学科间也有不同——即使在中考中语文一个班过百分的也只有少数几个人,整体来看语文成绩是呈上升趋势的,而数学等学科会随着难度的逐步增加,分值上会有一定的波动变化,因此在看待孩子的各科成绩时不能横向做简单的分值比较,如果错误地一味针对分数,却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态度、方法、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真实把握状态没去关注。不仅在学习动机上会给孩子误导,那样只会不断制造孩子的失落与内疚感——孩子从偶尔的好成绩中,虽然可以获得暂时的愉快,但大多数时间里,他们内心是不安与痛苦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下一次考试会怎样,会不会让家长满意,他心里没有把握,惴惴不安,一心惦记着分数,真正的学习目标迷失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上,成功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好,一是对学习不利;二是对保持不利。庸俗目标只能给孩子带来庸俗的刺激,不会产生良好的内在动力。一味追求分数,会使孩子形成畸形学习动机,变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反而降低学习兴趣,影响考试成绩。就像一个跳高运动员,如果在训练中或赛场上他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助跑、起跳、跃过横杆,而总是考虑场上观众如何看他,如何评价他,他跳过去了会得到怎样的奖赏,跳不过去会如何难堪。这种想法会让他顾虑重重,甚至装腔作势,那么他在赛场上将不会取得好成绩。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感到很奇怪:我的孩子在小学时很优秀,经常考90多分或100分,为什么上了中学就不想学也不会学了?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当然有很多种,但这之中一定有很大一部孩子是因为从小形成不良学习动机,其结果,一是败坏了学习胃口,二是动机的低下束缚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和能力,使他们发展的空间越来越狭窄了。

为什么我们总是发现分数线在班里并不靠前的孩子取得的成就比起那些数一数二的要大呢,或者他们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更强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为“母乳喂养有益孩子智力发育”提供了新证据。研究显示,婴儿期接受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的孩子在10岁时的学习成绩要明显好于母乳喂养少于6个月的孩子。这一点在男孩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研究人员分析了1038名澳大利亚儿童的学习成绩,并与他们的母乳喂养记录等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而得出上述结论。研究人员介绍说,母乳对于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十分有益,母乳中许多对大脑发育至关重要的营养成分是配方奶所不能提供的。

  他们之前的一项研究还发现,母乳喂养达到6个月以上的婴儿在儿童期不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把“竞争”早早地引入其生活中,破坏性大于建设性:家长和学校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身上的这种压力又全部反弹给家长和老师,在恶性互动中,双方都不堪重负。在竞争焦虑氛围下成长、并被迫进入竞争轨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

  6岁的乐乐是一名准小学生,9月份上一年级。这个假期,妈妈每天都给他布置了“作业”。前几天,乐乐忘了弹琴、读英文,妈妈下班回家抽查,发现他居然连最简单的几句英文都背不出,还悠哉悠哉地看闲书。妈妈顿时火冒三丈,一气之下,将给儿子新买的漫画书直接从21楼扔了出去,甚至对儿子恶语相向:“如果你下次再这样,我把你也从21楼扔下去!”

  话一出口,乐乐妈妈也被自己所说的惊呆了。她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离新学期开学越近,自己的脾气变得越急、情绪也越发地失去控制?

  据了解,随着入学时间的临近,小一新生家长的焦虑情绪集中爆发。其实,在我们身边,焦虑的岂止是准小学生的父母,不少家长都被焦虑所困扰,其内容也随孩子年龄的大小而变化,具体到很多“细节”:我的孩子应该四个月还是一岁去上早教班?如何选择到一所好幼儿园、名小学,如何上一所不错的中学,如何帮助孩子赢在中考和高考以便未来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个好的归宿……父母对孩子的高关注以及由此带来的高压力引发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不知不觉地陷入了“养育焦虑”。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焦虑1:希望孩子样样全能

  欣欣5个月就被妈妈带去上早教课,1岁多的时候又增加了音乐课和绘画创意课。如今,孩子2岁了,妈妈又在纠结是不是该学英文了。

  4岁的宇航学得更多:周六周日要上音乐课、运动课、艺术课、绘画课和太极拳。因为上课地点距离家比较远,宇航中午只能在车里休息。尽管忙碌,但宇航妈妈觉得这样做是在培养孩子的素养和能力,她希望儿子将来除了工作,还能有自己喜欢的领域,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快乐。不过,在宇航妈妈执着地按照自己的理想培养孩子的同时,也不确定这种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孩子很听话,表现也很好,但他好像没有自己的想法,也没表现出什么兴趣爱好。我现在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对,压力也越来越大。”

  当然,也有一些家长接受了西方的育儿理念,并试图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但他们同样对自己的做法没把握,总是忍不住担忧:这个理念到底是否符合中国的情况,照着做到底是成全孩子还是会害了孩子?在具体实践中,甚至会出现前后矛盾的教育方法,不少人在孩子小的时候认为快乐最重要,只要玩痛快就好,可是一旦上学又担心在竞争中落后,全方位地给孩子恶补。这些家长往往在矛盾的两极之间摇摆,忧心忡忡。

  焦虑2:害怕子女成绩“掉队”

  对于学龄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成绩永远是家长关注的焦点。

  采访中,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开学上小学三年级,如今正值假期,她的精神放松了许多,但一想到开学以后又要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陪她写作业,给她听写、检查、复习,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心里就发毛。“如今当父母,就一个字——累!”这是很多家长的心声,他们表示,家长的“功课”越来越多,甚至替老师当“监工”,每天晚上“陪太子读书”,具体任务是分析作文题目、解答数学难题、订正错题……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年年提倡“减负”,但家长普遍对此将信将疑,不敢拿孩子的学业当儿戏,并身体力行,给孩子加码。他们不惜花高价把子女送进各种课外班,不少小学生、初中生家长还和孩子一起听课、“共同学习”,在北京一所知名的培训学校,一位陪女儿上奥数课的妈妈告诉记者,五年级的奥数已经相当难了,孩子回家总喊听不懂,上课跟不上。奥数在小升初的测试中还是一个标杆,不敢不学,所以自己只能充当“小学生”。与之相对应的是,课外培训机构也鼓励家长和孩子同学,目的是孩子有疑问可以随时向家长求教。如此一来,家长们周末也不得清闲。他们无奈于自己被孩子的学习“套牢”,却依然执着地对此越抓越紧。

  在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下,家长们不自觉地陷入了集体焦虑。据了解,在北京,一些就读于强调“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学校的孩子,其家长给孩子在外面报的班更多,在课外下的工夫也更大。全国妇联公布的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学生每天要用一定的时间完成家长布置的课外补习作业,这其中隐藏着无数妈妈的良苦用心。而每年中、高考前,很多家长如临大敌,甚至比考生还紧张的状况,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家长的焦虑心态。

  诚然,一些家长在百分百地关注并投入到孩子的学习中去的同时,内心也很矛盾,他们开始思考陪读的隐患,对孩子有可能养成的“学习依赖症”和失去独立学习的能力越发担忧,却又不知所措。可以说,家长们的焦虑是多层面的。

  家长何以集体焦虑

  为什么今天的父母难以摆脱焦虑的困扰?仔细分析,这个责任不仅仅在父母——

  独生子女提升父母期望值

  如今的城市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而对于部分70后、80后的年轻父母来说,他们自己就是独生子女,孩子数量的减少,使得父母、祖父母们对独生子女的关注开始增多,也让父母、祖父母们经不起一点无论是健康还是安全方面的风险,更对孩子的未来寄予了无限的期望。要把两代人对孩子的憧憬变成现实,“教育”是必经之路。同时,不断丰富的育儿理论和流派,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教育理论,这些理论又与商业利益相互交织,以至于家长真假难辨、遇到教育问题无所适从。可以说,很多人从初为父母时起,内心就充满了子女培养焦虑。

  社会环境使然

  如今,我们的教育依然延续着“好幼儿园、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的模式,由于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中、高考制度以学科考试分数作为单一的选拔依据,以及社会人才评价体系看重学历,父母只能从孩子小时候就重视教育投入。

  在现行教育体系中,家长们担心孩子因为接受不到好的教育落后于同龄人,不敢拿孩子的未来冒险,他们的普遍心态是:家长抓得严,看得紧,孩子的成绩就有保障,家长态度决定着孩子的成绩;孩子要随大流、不能掉队;不要因为父母另辟蹊径的决定,使得孩子在若干年后掉进哪一条制度的裂缝,再也爬不出来。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恰恰道出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而今,这些好的教育传统正不知不觉被很多人忘记,社会上“三天学会写作文”“补习半个月提高200分”的速成班宣传广告比比皆是。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已影响了家长们的意识,使他们急于看到结果,这也加剧了他们内心的焦虑。

  归根到底,应试教育脱不了干系。一位资深的老师说:“家长无法改变社会的生存法则,孩子也不能改变教育游戏的法则,谁也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大家现在只能无助、无奈、被动地顺应潮流。”

  竞争意识带来焦虑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首席教授劳凯声曾表示:“中国教育的竞争太残酷。”他认为,关键是制度本身是强调竞争、强调选拔的,“如果在这套制度中竞争不过别人,就是失败者就被淘汰,只有一步一步竞争过别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在这种大背景下,一旦孩子不够出色,家长就会不自觉地陷入焦虑。

  而竞争本身不利于孩子成长,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教授陈建翔认为,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把“竞争”早早地引入其生活,破坏性大于建设性:家长和学校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身上的这种压力又全部反弹给家长和老师,在恶性互动中,双方都不堪重负。在竞争焦虑氛围下成长、并被迫进入竞争轨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家长应正确应对孩子的分数竞争

分娩
家长应正确应对孩子的分数竞争

家长正确应对宝宝牛奶过敏

牛奶
家长正确应对宝宝牛奶过敏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宝宝流鼻涕需家长正确应对

生活百科
宝宝流鼻涕需家长正确应对

正确应对孩子的完美敏感期

育儿 育儿知识 妈妈 儿歌 取名 婴儿 喂养 孕期 营养 怀孕 分娩 孕妇 教育 胎教 亲子游戏 奶粉 幼儿 宝宝 早教
正确应对孩子的完美敏感期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正确应对少儿腹泻

妈妈 小孩
正确应对少儿腹泻

家长应如何应对孩子胆小的现象

宝宝
家长应如何应对孩子胆小的现象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家长如何改变孩子的懒惰习惯

家长如何改变孩子的懒惰习惯

孕期进行音乐胎教的最佳时机

孕期进行音乐胎教的最佳时机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