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人格培养的特点

GM3V6W

GM3V6W

2015-10-13 21:01

天才宝宝的由来也是从小教育得好,因此父母们要重视早教这个话题。今天图老师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学龄前儿童人格培养的特点,累积更多的早教小知识尽在图老师育儿百科。

  他们去学校上课、学习读书写字、发展业余爱好、结交朋友,十分忙碌,他们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如果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反之,则会感到自卑,会觉得自己无用,常常会失败。

  (1)情感发展

  孩子对感情的理解在增进。他们认识到感情不是对某个事件的自然反应,而是取决于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对事件的解释。比如,6~7岁的孩子对成功总是感到开心,不管成功的取得是因为侥幸还是靠自身努力。但9~10岁的孩子只会为自己努力所获得的成就而感到高兴。

  孩子还认识到对一件事或一个人,可以有相反的情感。和某个人相处的记忆引发一系列对他的情感,和他现在的相处又引发另一些情感。直到10岁左右,孩子才真正认识到对一个人可以产生又爱又恨的感情。

  这个阶段的孩子分辨感情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真实情感的能力也提高了。当别人说“我很高兴”,但实际上毫无兴奋的表情时,孩子知道他并不高兴。6岁时,孩子就能够用语言掩饰自己的情感。这多半是家长教育的结果。比如,孩子得到一个他并不喜欢的礼物时,却说“我很喜欢”,这样的时候,孩子的面部表情更能准确反应他们的感受。

  在什么情况下,孩子最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呢?只有当孩子独自一人时,或者相信他们的表现会得到理解和认同时,孩子才会流露真实的情感。不幸的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总是越来越多地认为自己得不到别人的积极反馈。男孩尤其如此,因而大一些的男孩往往不爱表达自己的感情。

  (2)侵犯行为

  总的来说,侵犯性行为在这一阶段数量比以往减少了,但形式却增多了。幼儿阶段侵犯行为主要是作为孩子达到目的(如得到玩具)的手段,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开始有意伤害其他人。孩子的打斗事件发生率降低了,但个人差异表现得更持久。有些孩子总是喜欢攻击他人。许多研究证明,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方法与之相关。家长的一些举动会助长孩子的侵犯行为,比如,家长对孩子的恶作剧觉得好笑;因孩子攻击别人占了上风而得意;或者直接鼓励孩子用攻击行为对付别人。当家长不能用一贯的准则来鼓励或惩罚孩子的侵犯行为,孩子会认为侵犯行为是有效的,可取的。实际上,攻击行为虽然有时能带来一时利益,却会造成一些更严重的问题,比如,同伴关系差,学习困难等。有些问题会一直持续到成年阶段。比如,好斗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在工作、婚姻、教育孩子方面有困难,离婚率较高。

  (3)压力

  虽然小学阶段应该是个无忧无虑的时期,但仍有10%—12%的孩子经常显得不快乐、沮丧、眼泪汪汪。5~11岁的孩子活跃、不知疲倦,同时也十分敏感和胆怯。男孩容易有多动、任性的问题,女孩则容易出现感情上的自闭。哪些事件特别会使孩子感到压力呢?失去父母、学习止步不前、在课堂上尿裤子、父母之间冲突、偷窃被抓、被怀疑撒谎、成绩差、被叫去见校长、动手术、在班上被嘲笑、转学、不被选中、比赛失败等,是孩子普遍认为最容易令他们难受的事情。那么,遇到问题后,孩子会向谁寻求情感支持、指导和陪伴呢?大部分孩子认为:母亲是一切帮助的来源,朋友是提供陪伴和感情支援的第二重要支柱,老师可以提供信息和指导,但不是陪伴。父亲最能够提供知识和信息,但常常不能给予直接的帮助。不管怎样,孩子得到的关心和支持越多,越能帮助他们抵御压力、渡过难关。

  (4)同情

  随着孩子对别人感情理解的加深,他们能更好地帮助别人。他们不再像以前只知道把好东西送给哭泣的孩子来安慰他,而会采用社会性手段来安抚别人。比如,孩子会用语言安慰同伴,“没关系,一会儿就没事了。”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丢了不要紧,再买一个。”或者用一些活动来转移,陪同伴玩,逗他高兴。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当孩子自己觉得愉快、自信的时候,更愿意帮助别人,并且更愿意帮助自己喜欢的人或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所以,孩子的慷慨往往与他们的自我感受和对别人的感受密切相关。

  (5)自我印象(self~image)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我描述中,能力和行为仍占很大比重,但孩子已经开始和别人作比较,“我喜欢运动。”“我写作不错。”我是班里跑得最快的。”大一些的孩子会提到自己社会性方面的特点,比如,自己属于哪个团队,“我参加了校歌咏队。”他们还注意到智力方面的特征,“我很聪明。”最初,孩子主要从两个方面评判自我价值:总的能力水平和受喜爱的程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逐渐加强。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优缺点的评价;从对具体的外部行为的评价发展到对抽象的内心品质的评价。并且评价的稳定性在增强。他们不仅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运动水平、学习能力,还看重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孩子自我价值的认识与他们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对自己评价高的孩子最快乐,认为自己不够好的孩子经常感到沮丧、伤心。自我评价也直接影响同伴交往。自我评价高的男孩更富有创造性,更自信、坦率,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因而更能被社会团体接受并成为领导者。自我评价低的男孩则往往比较孤独,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不好。对孩子自我评价最有影响力的是父母和同伴对孩子的看法。

  孩子自我意识增强的同时,也注意到别的孩子的品质。在和同伴的比较中,如何评价自己将影响孩子的行为。许多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对自己的评价略高于测试结果,他们更能积极地看待失败,愿意接受帮助找出失败原因,改变处境,而不是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保持乐观能使人充分发挥才能。孩子在刚踏进校园的时候多半是乐观的,家长需要鼓励和呵护这种有益的乐观态度。不过,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既不是个人的内在因素,也不是外在环境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两者互相作用的结果。另外,他特别重视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为此着重研究了攻击性的作用、自我强化和亲社会行为等。在危险情况下,对自己的准确评价十分必要。例如,如果你过高估计了自己的游泳技术,就有可能在风浪中陷入困境,甚至丧命。

  (6)社会性认知

  学龄儿童认知中自我中心成分逐渐减少,对他人的认识也日趋客观和深刻。随着社会交往经验的增多,孩子注意到别人不仅有自己不同的思维和情感,而且在相同情况下可能有不同的反应,他们开始理解他人行动的目的性。在儿童认识和理解他人行为的过程中,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角色采择,或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心理学家塞尔曼(Selman)曾用一个两难问题测试孩子的反应。“荷妮喜欢爬树。一天,她从树上摔下,被父亲看见,父亲要求荷妮以后再也不要爬树了。荷妮答应了。后来有一天,荷妮朋友的小猫爬到树上下不来了,如果不去救它,小猫会摔下来。只有荷妮能爬到树上救小猫,但她想起对父亲的许诺。荷妮该怎么办呢?”结果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此作出了不同的假设。3~6岁的孩子只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反应。6~8岁的孩子开始意识到他人的不同观点,但不明白别人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观点,不了解别人行动前的思想。8~10岁的孩子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别人和自己的观点也可能有冲突。他们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应。10~12岁的儿童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够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

  角色采择能力能帮助儿童更准确地了解他人的观点和动机,对他人的行为作出更恰当的反应,更有利于他们与他人的交往。

  (7)自我约束

  孩子从1岁起就开始学习简单的家庭规则,到小学阶段孩子逐渐将家庭和社会的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个阶段的孩子多半是因为害怕惩罚或希望得到奖励而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家长需要及时地对孩子的行为给予表扬、认可或批评、惩罚。如果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过于严厉和专制,孩子会变得容易自责和缺乏自尊。如果家长通过羞辱或冷淡孩子来纠正孩子的行为,孩子会变得刻板、教条。家长采用温和的、间接的方式管束孩子,孩子的道德观念会更成熟。家长的榜样作用最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内化规则,学会自我控制。如果孩子看到别人不遵守规则可以不受惩罚,他们就更容易违反规则。如果家长能向孩子解释他受惩罚的原因,更有助于孩子接受规则的约束。当孩子理解行为的理由,他们就会采取自觉的行动。比如,孩子明白早一点睡觉第二天精神更好,他就会乖乖地按时上床。大多数的孩子都会为自己违反规定感到羞愧,为自己能够管住自己感到自豪。所以,家长要尽量帮助孩子达到标准。在这个阶段,家长和孩子的“舞蹈”应该从家长“领舞”过渡到孩子“领舞”,让孩子自己把握自己的行为,家长则在必要时调节方向和节奏。

  (8)同伴关系

  7~12岁的学龄儿童大约40%的时间都是和同伴一起度过的。住得近的同龄、同性别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在游戏、活动方面兴趣一致的孩子很容易成为朋友。长得漂亮、外向、爱帮助人的小朋友最受欢迎。一般来说,平均每个学龄儿童有5个朋友。3~7岁孩子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儿童之间的关系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这个阶段的友谊还很不稳定。4~9岁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如果顺从自己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6~12岁的儿童对友谊的互助性有了一定了解,能互相帮助,但不能共患难,有很明显的功利性。这个阶段的友谊强调平等、互相给予、步调一致。孩子建立和维持友谊的能力受家庭的影响。善于交际的孩子的家长往往也是热情、宽容、乐于助人的。家庭环境的变化,比如,搬家、父母离异,打乱了孩子的生活秩序,会使孩子的同伴关系受到影响。这阶段的孩子还开始参加集体活动,加入一些团队或组织。在集体活动中,孩子逐渐学会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特定的标准,学会服从或发布指令,配合、组织或领导活动的进行。

  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如何培养?

  (1)0-2岁

  这个阶段是培养信任感、安全感的关键期。如果发展得好,在性格中就能有希望、乐观、自信的品质;发展得不好,则会形成悲观、多疑、敏感、自卑的性格特点。

  (2)2-4岁

  发展得好,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负责,自控与自豪感。发展得不好容易使孩子产生失控、害羞感、自我怀疑、苦恼,自尊低等。

  (3)4-6岁

  如果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探索行为受到鼓励,孩子就会发展出主动性,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有目标的人奠定基础。

  怎样培养孩子好的好习惯、好品质?

  0-2岁是培养孩子的信任感、希望感的关键期,母亲是最重要的教育者,不是靠语言,而是行动。孩子饿了,母亲能及时喂奶;孩子大小便了,母亲能及时更换;孩子想动了,母亲也跟着动。总之,此时的孩子能心想事成,不长时间感到痛苦,他就会信任世界、母亲和他人。如果他的需求总不能及时得到满足,渐渐就会产生绝望感、悲观感、多疑、自卑等。

  2-4岁培养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方法原则一样,就是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任何事,同时设置底线,就是什么事可以做,做得什么程度可以被接受。让孩子为所欲为的目的是让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潜能得到发挥、心情愉快、幸福,感到这个世界是美好而又可控的。当然,父母也要设置界限,哪些事是绝对不可以做的,如玩火、闯红灯,那些事是不能过度的,如吃东西不能吃太多、看电视不能看太久。于是,孩子们也学到了有很多事是不可以碰的,但大多数事情是可以干的,但必须有节制。如果对孩子限制过多,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孩子就会觉得这个时间很可怕,陌生人很可怕,以后注定是个宅男宅女;相反,对孩子的欲望如果没有任何限制,那他就不会尊重法律法规,不尊重长辈、权威,长大会遇到大麻烦。

  4-6岁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发掘兴趣和天份,培养孩子的能力感,为勤奋、韧性和自尊奠定基础。如果孩子的探索心、独创行为和想象力被家长笑话,那么孩子就会形成内疚感,逐渐失去自信心。如果孩子被管教控制得太严,孩子会逐渐失去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欠缺创造力和目标。

  不过最应该注意的一点是:管教孩子永远都应该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几乎99%的失败管教都是亲子关系没有建立好。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答案是,用孩子最喜欢的爱语去爱他(她):身体接触、赞美与鼓励、共享的时间、礼物、无偿服务(奉献)。父母可以使用孩子最喜欢的爱语,也可以五种都用。

  父母教育孩子是需要下功夫的,那么怎样改变自己呢?

  有一个2岁孩子的母亲,发现孩子突然变得很叛逆,不听话,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母亲感到很焦虑、无助,没有什么好办法来改变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叛逆是正常的,因为他正处于人生第一个叛逆期,是不需要改变的,不叛逆反而不正常。有些母亲是不了解孩子特定年龄的心理特点,了解以后就不焦虑了。但这位母亲了解了以后还是会焦虑紧张,这就是她自己的问题了。

  通过咨询,她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对孩子的叛逆、不听话如此焦虑:她的母亲就很严厉,从小对自己管教很严,如果不听话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她内心对不听话、叛逆充满了恐惧,这也表现在她对孩子的表现上。如果这位母亲不做出内在改变,她的孩子将来也会跟她一样。还有一个例子是3岁孩子的母亲,对孩子的不礼貌、见人不打招呼、别人问候他也爱理不理的行为十分恼火,感觉很丢脸,天天说也没用。经过咨询,发现母亲虽然在外面很礼貌,但在家里,夫妻之间却不是很礼貌,回家或出门也不彼此问候,孩子的父亲经常对该母亲的问话不予理睬。孩子很聪明,学到了这些应对方式。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了同一问题: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如果自己做不到,孩子也很难做到。但父母要想做出改变,光靠看书是很难的。

  父母之道的培训班大致有两类:一类就是老师教给你一些儿童心理、性格培养方面的知识,然后就“拜拜”了,任你自生自灭;还有一类是在教授你相关知识的同时,还帮助你做出改变,比如通过定期的成长小组活动、会员的活动等,检验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相关知识的状况,有哪些障碍得不到解决,问题出在哪里,理解的误区在哪儿?

  如果是前一类培训班,我觉得效果跟自学效果差不多;但如果是后者,则效果大大滴不同!为什么呢?因为父母要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家,意味着以身作则,意味着自己要做出改变,甚至很大的改变,这绝不是看几本书、听几次课就能改变的。你需要有个组织、环境,经常交流应用相关知识的经验、体会,有专业的老师在理论上做出指导,提高你的觉察力。这实际上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把你原来的性格缺陷修正的过程。比如接纳、倾听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基本功,你看完书、听完课也觉得很有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你可能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怎么办?很可能又回到老路上,自生自灭了。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1)0-2岁

  这个阶段是培养信任感、安全感的关键期。如果发展得好,在性格中就能有希望、乐观、自信的品质;发展得不好,则会形成悲观、多疑、敏感、自卑的性格特点。

  (2)2-4岁

  发展得好,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负责,自控与自豪感。发展得不好容易使孩子产生失控、害羞感、自我怀疑、苦恼,自尊低等。

  (3)4-6岁

  如果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探索行为受到鼓励,孩子就会发展出主动性,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有目标的人奠定基础。

  怎样培养孩子好的好习惯、好品质?

  0-2岁是培养孩子的信任感、希望感的关键期,母亲是最重要的教育者,不是靠语言,而是行动。孩子饿了,母亲能及时喂奶;孩子大小便了,母亲能及时更换;孩子想动了,母亲也跟着动。总之,此时的孩子能心想事成,不长时间感到痛苦,他就会信任世界、母亲和他人。如果他的需求总不能及时得到满足,渐渐就会产生绝望感、悲观感、多疑、自卑等。

  2-4岁培养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方法原则一样,就是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任何事,同时设置底线,就是什么事可以做,做得什么程度可以被接受。让孩子为所欲为的目的是让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潜能得到发挥、心情愉快、幸福,感到这个世界是美好而又可控的。当然,父母也要设置界限,哪些事是绝对不可以做的,如玩火、闯红灯,那些事是不能过度的,如吃东西不能吃太多、看电视不能看太久。于是,孩子们也学到了有很多事是不可以碰的,但大多数事情是可以干的,但必须有节制。如果对孩子限制过多,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孩子就会觉得这个时间很可怕,陌生人很可怕,以后注定是个宅男宅女;相反,对孩子的欲望如果没有任何限制,那他就不会尊重法律法规,不尊重长辈、权威,长大会遇到大麻烦。

  4-6岁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发掘兴趣和天份,培养孩子的能力感,为勤奋、韧性和自尊奠定基础。如果孩子的探索心、独创行为和想象力被家长笑话,那么孩子就会形成内疚感,逐渐失去自信心。如果孩子被管教控制得太严,孩子会逐渐失去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欠缺创造力和目标。

  不过最应该注意的一点是:管教孩子永远都应该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几乎99%的失败管教都是亲子关系没有建立好。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答案是,用孩子最喜欢的爱语去爱他(她):身体接触、赞美与鼓励、共享的时间、礼物、无偿服务(奉献)。父母可以使用孩子最喜欢的爱语,也可以五种都用。

  父母教育孩子是需要下功夫的,那么怎样改变自己呢?

  有一个2岁孩子的母亲,发现孩子突然变得很叛逆,不听话,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母亲感到很焦虑、无助,没有什么好办法来改变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叛逆是正常的,因为他正处于人生第一个叛逆期,是不需要改变的,不叛逆反而不正常。有些母亲是不了解孩子特定年龄的心理特点,了解以后就不焦虑了。但这位母亲了解了以后还是会焦虑紧张,这就是她自己的问题了。

  通过咨询,她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对孩子的叛逆、不听话如此焦虑:她的母亲就很严厉,从小对自己管教很严,如果不听话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她内心对不听话、叛逆充满了恐惧,这也表现在她对孩子的表现上。如果这位母亲不做出内在改变,她的孩子将来也会跟她一样。还有一个例子是3岁孩子的母亲,对孩子的不礼貌、见人不打招呼、别人问候他也爱理不理的行为十分恼火,感觉很丢脸,天天说也没用。经过咨询,发现母亲虽然在外面很礼貌,但在家里,夫妻之间却不是很礼貌,回家或出门也不彼此问候,孩子的父亲经常对该母亲的问话不予理睬。孩子很聪明,学到了这些应对方式。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了同一问题: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如果自己做不到,孩子也很难做到。但父母要想做出改变,光靠看书是很难的。

  父母之道的培训班大致有两类:一类就是老师教给你一些儿童心理、性格培养方面的知识,然后就"拜拜"了,任你自生自灭;还有一类是在教授你相关知识的同时,还帮助你做出改变,比如通过定期的成长小组活动、会员的活动等,检验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相关知识的状况,有哪些障碍得不到解决,问题出在哪里,理解的误区在哪儿?

  如果是前一类培训班,我觉得效果跟自学效果差不多;但如果是后者,则效果大大滴不同!为什么呢?因为父母要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家,意味着以身作则,意味着自己要做出改变,甚至很大的改变,这绝不是看几本书、听几次课就能改变的。你需要有个组织、环境,经常交流应用相关知识的经验、体会,有专业的老师在理论上做出指导,提高你的觉察力。这实际上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把你原来的性格缺陷修正的过程。比如接纳、倾听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基本功,你看完书、听完课也觉得很有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你可能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怎么办?很可能又回到老路上,自生自灭了。

  

  早期定向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少数在某一方面有发展前途并显露出相应天赋的儿童。早期定向教育的内容应主要是技能技巧方面的,又必须是在幼儿时期打基础的科目,如舞蹈、杂技、体操等。至于哪些幼儿适合早期定向发展则有赖于教师、父母发现,专家的科学判断。当确认某一幼儿确有某种特殊天赋或在某一领域将大有发展前途时,就应毫不犹豫地创造条件实施科学的早期定向培养。

  时下,有些家长把早期教育直接理解为早期定向,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于是,家长往往只抓住孩子的某一特点悉心加以培养训练,而当孩子未明显表现出某方面的特长时,家长就一厢情愿地为孩子选定一个方向迫使他“成才”,如强迫孩子发展为钢琴家、画家、翻译家、科学家等等。在这种急功近利的定向教育下,孩子虽然在某一方面技能上有所发展,但因为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孩子基础知识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其结果却使孩子变成了能力与心理发展上的畸形儿。如有的孩子会弹琴,却不会穿衣服。因为婴幼儿时期正处于生理、心理及个性品质等发展的关键时期,且其身心发展是一个完整的统一过程,只有从德、智、体、美几方面综合全面培养,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孩子以后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因此,那种过早定向的单一教育对婴幼儿来说是不合适的。



延伸阅读:

早教小常识:父母情绪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 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 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 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3.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家长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 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 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 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学龄前儿童人格培养的特点

分娩
学龄前儿童人格培养的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行为发育特点

生活百科
学龄前儿童的行为发育特点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培养学龄前儿童的阅读兴趣

宝宝睡眠
培养学龄前儿童的阅读兴趣

学龄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

生活百科
学龄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如何培养学龄前儿童的阅读能力

生活百科
如何培养学龄前儿童的阅读能力

学龄前儿童认字

生活百科
学龄前儿童认字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一次失败的机会对儿童很重要

一次失败的机会对儿童很重要

看卡片认识事物的胎教方法

看卡片认识事物的胎教方法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