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 做好孩子的玩伴

找河北李荣

找河北李荣

2015-10-13 21:01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早教要从婴幼儿时期就要重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讲解下家长 做好孩子的玩伴,懵懂的父母们赶紧看过来!

  此时的孩子虽然对别的小朋友也很感兴趣,在人群里总是先注意到小朋友,但是他们还没有一起玩的能力,也很难从彼此的身上学到什么东西,此时最好的玩伴是父母。

  孩子喜欢一个游戏重复地玩,比如反复把积木装进盒子再倒出来,反复把东西扔到地上让父母捡等,乐此不疲。父母可能觉得厌烦,但是一定要忍耐。孩子之所以喜欢反复做一个游戏,是因为他感觉自己的技能越来越完善,从中获得了强烈的满足感。另外,重复的游戏,孩子能预见下一步将发生什么事,这也让他觉得很得意,因而更喜欢重复。孩子的经验就是在不断重复中获得的,无疑这对大脑是很好的刺激。

  做好孩子的玩伴,就要忍受这种不断重复。另外,要记得引导孩子玩新游戏。

  孩子本不应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但孩子却经常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考验父母: “爸爸妈妈爱我吗?”当父母采取过激行为时,孩子同样在心里问:“爸爸妈妈,你们爱我吗?”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孩子一旦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会万分珍惜的。父母的言行可以表现爱,而孩子也会对他们的爱作出反应:如果他们得到了真正的爱,他们会回报这种爱,无保留的爱会得到无保留的回报;而有条件的爱,孩子的回报也是有条件的。孩子对父母爱的感知,决定了孩子的心理情绪是愉快、乐观还是孤僻、胆怯、忧郁或是其他。父母的爱育助于孩子的成长和独立,使孩子正确对待他人,形成健康心理。

  那么如何表示对孩子的爱,才会让孩子感受到呢?

  创造充满爱意的家庭

  父母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情绪是建立充满爱意家庭的先决条件。孩子在家庭里不单可以得到他的生活所需,他还需要在家庭里得到真正的、集中的关怀。如果父母在家里对孩子冷冷淡淡、漠不关心,孩子便会产生自卑情绪,变得孤僻。优秀的父母在家里通过言语和行动,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集中关怀,保证孩子在感情需要上的平衡。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遇到困难或做错了事情时,对父母总有一种“爱的期望”,孩子通常在“关键时刻”判断父母的爱。所以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在冷静中寻找好的对策,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发脾气是一大禁忌,也许父母是出于好意,恨铁不成钢,真正被气坏了,但无论如何要学会克制自己。因为发脾气,最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随着孩子越长大,这种伤害也更大。

  不要惩罚孩子

  惩罚孩子往往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是在孩子心里增加敌意,让孩子产生委屈和愤怒等负面的情绪。孩子对自己犯的错误已有忏悔内疚之感,惩罚对有内疚感的孩子是极有害的。让孩子在愤怒的父母面前下跪、挨饿、挨打,会使孩子在意志上和性格上与家长对立。

  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帮助

  当孩子心理或身体受到伤害时,是孩子感受父母的爱的关键时刻。若父母不管孩子友生什么事,一味责怪其他人或外在环境,孩子虽然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但同时也形成自己的不幸全是由别人造成的意识。当自己遇到大的灾难时,他便把责任全部推给父母,变爱为恨。如果父母总是责怪孩子,孩子则会自卑、忧郁,无法适应新环境,并深深感觉父母不爱他。父母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增强自信,不加重孩子的受伤害感。

  早晨,高兴地和孩子说再见

  早晨,父母送孩子上学前都会和孩子说几句话,不论谈话地点在哪里、谈什么,孩子会十分看重这几分钟的交谈,因为这几分钟的谈话决定了孩子一天的情绪。因此,父母在早晨离开前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表现出愉快和充满爱意。父母以批评作为一天的开始,如说出“你忘了穿袜子,丢三落四的。” “你昨天为什么不把一切准备好?”“你吃饭慌里慌张干啥?”之类的话,会使孩子一整天都不高兴,学习也没办法专心。

  晚上,快乐地和孩子分享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他们非常高兴看到他从学校回来,让孩子有向父母倾吐一天来发生的趣事的愿望。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他回到家一定想告诉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花些时间全神贯注地和孩子相处,跟孩子轻松自由地谈话。 “你看起来又有什么高兴的事。”或是“你这么沮丧,今天在学校是不是和小朋友闹别扭啦?”类似的问话会使孩子感觉到父母了解他、关心他、愿意给他帮助。

  不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

  父母有时对孩子的不良表现感到生气,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话,如“你就不能像楼下那个孩子那样争气?!” “你为什么偏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俗气?” “烦死人,离我远点!”孩子对这类话虽无言以对,心里却留下阴影。

  规邂有害的爱的方式

  不要有意无意延长孩子依赖父母的时间。

  不要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不要过早地要求孩子给予自己爱和关心。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冲冲午饭时间贪玩,尽管家长申明不吃完饭,不许吃任何零食,孩子仍声称自己吃饱了,离开了饭桌。下午,冲冲肚子就饿了,但妈妈不给他任何东西吃,告诉他到晚饭时间才能吃饭。冲冲只好挨饿。冲冲挨饿是他不好好吃饭的自然结果,是冲冲自己,而不是他的妈妈造成了他的挨饿。是他自己违反规则给自己带来的惩罚。

  但当某个行为的自然后果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家长就不能让它发生。比如,孩子跑到马路中间玩被车撞伤,玩电源插头触电等。这种情况下,家长可设计一种逻辑后果,让孩子体验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但不至于受到伤害。逻辑后果是家长干预造成的安全的后果,不是孩子的行为自然产生的结果。

  平平把玩具在客厅的过道上丢得到处都是,妈妈不得不弯腰拣起玩具才能通过。妈妈对平平说:“你把玩具堆在过道上,我都没法走路了。如果你明天还把玩具丢在这儿,我就把它们放到壁橱顶上,一个星期不许玩。”

  平平把玩具放在过道上的自然后果是玩具被别人踩坏,妈妈如果看见了仍真的踩上去,虽然是自然后果但明显带有恶意的色彩,会对孩子造成感情上的伤害。妈妈当然不愿让这样的后果发生,所以她选择了逻辑后果——把玩具束之高阁。她的做法是恰当的,因为这个后果与孩子的行为直接相关。平平不管好玩具,所以玩具被没收。如果平平妈妈说:“如果你乱丢玩具,晚上就不允许看电视。”这就不是逻辑后果,而是惩罚了。

  逻辑后果与惩罚有着本质的区别。逻辑后果与孩子的行为直接相关,如,孩子骑自行车做危险动作,自行车被没收。而惩罚往往与孩子的行为没有直接关系,如,孩子因迟回家而被罚不许看电视。自然和逻辑后果的好处在于使孩子体会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后果,明白自己必须为做错事而付出代价,渐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使用逻辑后果时,家长把后果事先告诉孩子,可以鼓励孩子自己选择正确的行为。逻辑后果使孩子有一定的控制权,同时自己承担责任,最终切实感到有改变行为的必要。惩罚则正好相反,它完全由家长控制局面,家长承担了施加压力使孩子改变行为的责任。

  采用自然或逻辑后果的方法时,家长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言行。如果家长在一旁等待孩子受到自然后果的教训时,流露出幸灾乐祸,得意,甚至说:“你看,你不听我的话吧,活该。”这简直就与惩罚无异了。孩子会憎恨家长的反应,也会把逻辑后果看作是家长刻意的惩罚,逻辑后果的价值就丧失了。

  家长应用“逻辑后果”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我”语言让孩子明白他的行为的性质和你的期望。

  (2)你所设计的后果必须与孩子的行为密切相关。

  (3)你与孩子都觉得这个逻辑后果是公平的,尽管孩子可能一开始会有些不高兴。

  (4)把握最佳时机。不要拖延,让孩子越早体会到后果越好。

  (5)可以设计两种后果,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如果你遵守规则,就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如果你捣乱,就在旁边看别人玩。”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他宁可在一边看,就随他去,不要贬低他的选择,如说“不学好!”如果他改变了主意,就让他加入。

  星期六,5岁的津津和妈妈约好下午去游乐场玩。津津用蜡笔在墙上乱画,妈妈对她说:“你把雪白的墙弄得这样脏,妈妈生气了。你用抹布把墙擦干净,我们才可以去游乐场玩。”津津擦了几下就跑开了,妈妈没有吭声。过了一会儿,津津来问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去游乐场?”妈妈平静地回答:“等你把墙擦干净。”等津津磨磨蹭蹭把墙壁弄干净后,时间已经太晚了。妈妈用平和语气对津津说:“因为你没有及时把墙擦干净,所以我们来不及去游乐场了。只好明天下午再去了。”津津虽然觉得失望,但破例没有哭闹。

  如果父母认为自己能够帮助孩子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就站在高于孩子的地位上,来评判孩子的行为。这样做必定适得其反,会让孩子更容易出现抵触情绪,甚至随着成长出现逆反心理。因此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父母应该在必要时超脱家长的角色,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进行交流,耐心了解孩子的想法,从不同角度对待孩子,从感情上、从事件因果上与孩子达成一致,做一些适当的让步。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父母不要轻易地对孩子说“不”。当孩子们产生自我意识后,他们就希望自己和大人有平等地位,对大人的要求也是有选择的接受。此时,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应轻易干涉。如果需要孩子必须顺从的话,也不应用强制或命令式的口吻,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征询孩子的意见,让他自己做出选择。对于孩子很喜欢做的事,父母最好也不要滥加命令。



延伸阅读: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一)

1、教导他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被玩伴嘲笑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1)、确认他的问题。

(2)、让他描述他的解决方式。

(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2、给他表演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如果他们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说故事给你听。如果他对数字很擅长,带著他去逛街,让他帮你挑选价格便宜的东西。当你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我们身边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虑的生活环境而已,他们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经历’它的成长过程。有句话说:‘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3、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家长 做好孩子的玩伴

分娩
家长 做好孩子的玩伴

被家长“夸”出来的好孩子

生活百科
被家长“夸”出来的好孩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吗

好习惯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吗

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分娩
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爸爸怎样做孩子最好的玩伴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爸爸怎样做孩子最好的玩伴

我们都是好孩子做法 我们都是好孩子的家常做法

猪肉丸 胡萝卜 猪肉
我们都是好孩子做法 我们都是好孩子的家常做法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家长如何处理孩子公共场合尖叫

家长如何处理孩子公共场合尖叫

父母应保持孩子的探索欲

父母应保持孩子的探索欲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