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化解孩子害怕“鬼”的心理

一个人的车河

一个人的车河

2015-10-13 20:59

近些年,形形色色的早教组织悄然兴起,父母们也非常乐意的相信。其实早教可以从点滴小事在家学习好的,图老师小编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分享父母如何化解孩子害怕“鬼”的心理。

  当一个3岁的孩了对你说:“我的屋子里有个大鬼,它要来抓我”时,你该怎么回答呢?许多作家长的都会这么回答:“别傻了,你屋里根本没有鬼”或“你的屋子里什么都没有。我以前已经告诉过你了,可你总对我说这些没用的话。你或许还会说:“不然晚上就别在你的房里睡。”孩子很自然地会回答:“是的,大鬼就在我的房间里,它们要来抓我。”

  对孩子来说鬼和妖怪似乎是真的,但是你可能会觉得,如果与孩子适度地争论有无鬼的存在实在是冒傻气。孩子经常会由于家长不在身边而为有鬼的想法深感害怕。—些专家建议家长把孩子送回他自己己的寝室,向他们作出把“鬼打死”的动作,并在门上画个记号,告诉他们鬼已被打跑了,再也不会回来了。一些孩子会因此而有所放松,但头脑中仍存在真的有鬼的念头,所以孩子所需要的是对鬼的控制权。我认为,孩子应该具备辨别真假的能力。鬼是假的,可孩子们关于有鬼的感觉却是真的。幼儿的想象力往往令人惊奇。一个孩子可以从多方面想象,并立刻非常不真实地看到了自己的世界,把自己吓得半死。

  如果你观察孩子和父亲做装“鬼”游戏,孩子的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就显而易见了。父亲在追赶并弄出了声响,而孩子则玩得高兴得放声大笑。这时孩子会因声响而突然害怕起来,似乎觉得爸爸象个非常庞大笨重的巨人。爸爸问:“你怎么啦?这是我呀。”而孩子却只是—味地哭,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只能说明孩子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以至于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第—步:承认他的这种情绪。对他说:“孩子,看得出来,你真的害怕鬼。过来让我抱抱。我会帮你平安无事。”

  第二步:说:“让我们到你的房间去,看看那儿有没有鬼。你看,我们看遍了屋里的所有地方,连过道也看了,根本就没有鬼,所以说鬼是假的。”

  第三步:递给孩子一个手电筒,这样他就更能壮壮胆儿。与他一起从他的寝室走到你的房间,并说:“当你害怕的时候,我只用10秒钟就能来到你屋里,只要你知道我能这么快地来到你身边,你就肯定不害怕了。”你还可以问问孩子,问他是否愿意看看电影里是怎么演鬼,或人戴上假面具后表面上看起来是如何吓人,可实际上摘了面具他们仍然是人。在必要时,这么做也能使孩子感到镇静。

  第四步:当孩子在夜里由于害怕而惊醒时,请用这种方法:早上起来后对他说:“啊呀,昨天晚上你那么害怕,可今天早上你仍然很好。你每天早上都这么好。你头脑中的担心与害怕都会消失的。看看你现在有多健壮!你完全可以不用胡思乱想。”

编辑推荐:

宝宝被吓到 妈妈如何应对

必知:幼儿最害怕的六件事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每年在幼儿园刚开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的方式有很多,面对宝宝这样的情况,这样的问题对于孩子的健康的成长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改变这一切。

宝宝害怕幼儿园三种情况:

“妈妈,我舍不得你!”

对于要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最大的恐惧就是要离开所熟悉的一切——特别是爸爸妈妈。

“我害怕老师!”

你要做的就是向孩子解释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例如老师的目的就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听故事,所以要遵守课堂的纪律等。

“我没有朋友!”

你可以跟坐在附近的小朋友沟通一下让他们跟你的孩子一起玩。还可以先告诉老师,老师会协助你的孩子尽快融入到其他的小朋友之中去的。

其实这些“入园分离性焦虑”外在表现上有很多种情况,每个孩子因为个性特征的差异,其表现也不相同,活泼好动、性格开朗的孩子可能适应会快一些,而内向、敏感的孩子表现则可能会强烈一些,但这都是正常的心理表现。有效的方法可以消除幼儿分离焦虑,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

不要看到孩子伤心就跟着抹泪

对出现“入园分离性焦虑”的孩子,家长如果按照一定的方法去做,就能够帮助孩子尽快度过这段适应期。

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态度要坚决,尤其是妈妈,不要看到孩子撕心裂肺地哭闹,自己也在一旁抹眼泪,把不良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在孩子哭闹时,家长表现得不要太上心,要让孩子知道,哭闹也是不行的,在这个阶段必须要去幼儿园。为了安慰孩子,家长可以在去幼儿园之前,与孩子做一些约定,对他进行心理暗示。

根据孩子个体差异,入园可以循序渐进

还有些孩子因为比较内向、敏感,在这方面表现得特别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牛老师建议家长可以与幼儿园老师沟通,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或者,家长可以先让孩子去幼儿园半天时间,待午饭结束后接回家,适应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再让孩子全天都去。我们现在都提倡人文关怀的入园方式,不提倡硬性、强暴的方法。有的幼儿园老师说,孩子哭了,没事就让他哭吧,等哭够了就不哭了,这种听之任之的方法也是不可取的。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老师,都要想办法解决孩子适应幼儿园的问题。

家长离开幼儿园时不要太留恋

还有些家长可能不太注意,他们离开幼儿园的方式对孩子也很有影响。高级育婴师孙文波老师说,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不论孩子如何哭闹,都要坚决与孩子告别说再见,说爸爸妈妈要上班去了。家长也可以稍微停留一些时间,但时间不要太长,时间越长,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越强烈。

同样,家长也不要偷偷溜走,这样的话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爸爸妈妈怎么忽然不见了?他们去哪里了?这对孩子的成长也很不利。

对爱发脾气的孩子要安抚、讲道理

在这个阶段,很多孩子非常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哭闹。孙文波说,其实这是孩子在这个阶段对于焦虑和紧张的一种正常宣泄,家长不要一看孩子发脾气就粗暴对待,这样也是不合适的。家长可以等孩子哭后对他进行安抚,然后再跟孩子讲道理,3岁多的孩子都是可以讲道理的。

如果孩子经常发脾气,家长就要主动与幼儿园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找出问题的症结。

不肯睡午觉的孩子,可带个玩具去幼儿园

启乐园的孙毓老师说,有的孩子的表现让老师头疼,中午别的孩子去睡午觉了,但无论老师怎么安抚,他就是不肯睡午觉。这其实也是“入园分离性焦虑”的一种表现。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可以与幼儿园老师沟通,让孩子带一个平时在家里最喜欢的玩具去幼儿园,让孩子抱着玩具睡,减少孩子的孤独感,让孩子把对妈妈的依恋转移到玩具身上。

同时,家长还需要与幼儿园老师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睡眠习惯,是喜欢听着摇篮曲睡还是喜欢被拍着睡,老师了解了孩子的这些特殊情况有利于孩子的休息。

家长们了解了孩子在幼儿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这样对于教育孩子的能否顺利的度过这一关键的时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家长可以了解一些这项方面的内容,相信这些对于家长来说也是有帮助的。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中学生三个阶段心理问题多 家长该怎么做?

父母必看:管教孩子的“十三戒”

当心4种不良家庭环境毁了孩子的前途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今年读四年级的男孩大军在母亲的陪同下到心理咨询中心看病。心理师在聊天后发现,大军的母亲特别爱唠叨,在诊疗室她就没有停止过说话。据大军说,相同的话母亲每天会重复几十遍,不厌其烦。因为母亲的唠叨,大军的父母关系并不好,大军的父亲经常在外面喝得醉醺醺的才回来。看到丈夫喝醉酒,大军的母亲就开始数落起来,有时候能说几个小时。因为受不了母亲从早到晚的唠叨,从今年暑假开始,大军就整日沉迷于打游戏,不愿意回家。开学后还经常逃学,与同学打架。

孩子焦虑 父母爱唠叨是主因

  没有办法,大军的母亲只好带他来做心理咨询。医生诊断,大军患上的是焦虑症,而母亲的唠叨是儿子发病的主要原因。

  心理专家认为,唠叨与人的生理状况有关。年长之后,神经系统的自控能力降低。不但想到什么就得说出什么,甚至即使周围没有人也会唠叨不停。大多数唠叨指向的是一种心理问题。爱唠叨的人通常缺乏自制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因此把自己感受到的心理压力通过唠叨这种方式发泄出来或者转嫁给别人。

  爱唠叨的家长还面临着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他们不知道怎样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他们往往沉浸于表达自我感受,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比如说,看到孩子在看动画片,不去做家庭作业,父母就会反复对孩子说“快去做作业”。其实孩子早就说过,“看完这一集后就去做作业”,但因为父母不停地唠叨,孩子就生出了厌烦心理,甚至故意不做作业了。

  当孩子犯错时,有的父母不能做到就事论事,而是喜欢翻旧账,把此前孩子做错的许多事都拿出来说并唠叨不停,结果让孩子产生了抵触心理。其实,孩子犯一些错是正常的,孩子就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孩子犯的错,父母应当一事一议,不能乱说一通,更不能反复去唠叨。

  在孩子身体发育的阶段,有些事情会特别容易激发孩子的不良心理反应,唠叨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在唠叨中,孩子会产生很多心理疾病。要么在唠叨中沉默,变得越来越孤僻自闭,要么在唠叨中和唠叨的父母一样,慢慢也变得唠叨起来。

  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他们一心一意为孩子着想,大事小事都为孩子安排得妥妥帖帖。当孩子犯了错,他们反复劝说,也很累、很辛苦,但是孩子却往往不领情。这是因为听多了重复单调的话,孩子首先会产生心理疲惫感,进而产生厌倦逆反感,接着就是满不在乎。唠叨的正面效果微乎其微,而负面效果却可能呈几何倍数增长。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专家支招

  父母爱唠叨,后果很严重。反正父母爱唠叨,什么事都要管,孩子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因而变得懒惰、散漫,没有责任感。在孩子年幼不懂事的时候,父母的唠叨会使其产生不自信、自尊感差等心理问题。父母唠叨过多,孩子就算听从父母的话了,也会在内心产生抵触或怨恨等负面情绪,让亲子关系受到破坏。

  针对孩子的害怕心理,父母可在行动上缓解孩子的恐惧,认真倾听孩子的害怕,保护孩子。

  一份调查资料表明:正常儿童中,90%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左右2~4岁儿童至少有一种害怕;43%的6~12岁儿童则有7种以上的害怕。怕,已经成了现代孩子的一种心理疾患。

  孩子的“怕”有三种类型:

  自然恐惧如怕打雷、怕鞭炮声;怕影子、怕黑;怕动物。

  社会恐惧如怕上学、怕考试、怕被批评;怕独自在家、怕独自睡觉;怕坏人、怕走丢、怕警察。

  社交恐惧如怕说话、怕陌生人。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怕”及其对策:

  0~1岁对具体的刺激产生恐惧,比如噪声。这个时期婴儿听觉较为敏感。

  对策:父母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安抚,避免强化噪音。

  1~2岁与抚育者分离产生恐惧,孩子对带养人的依赖性非常强,应尝试逐步分离。

  对策:保证在许诺的时间回来,以减轻孩子的不安全感。

  2~6岁对想象出来的东西或未知情况下的预想产生恐惧,比如强盗、黑暗等。4岁时达到高峰,此后开始下降。这个时期孩子有了独立意识,想象力也丰富起来,但又缺乏足够的认知。

  对策:父母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尽量陪伴孩子,给予心理上的支持。

  6~12岁对学校、抢劫、身体损伤和自然灾害等产生恐惧,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认识到死亡,并由于父母对学习的过分关注而出现对成绩的焦虑。

  对策:父母可在行动上缓解孩子的恐惧,认真倾听孩子的害怕,保护孩子。

  宝宝胆子小,家长有责任

  通过自身的经历,他认识到了危险,并且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有一些恐惧的经历,感受到自然后果,是宝宝对某些事物产生恐惧心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宝宝会恐惧的几个可爱理由,你知道吗?

  洗衣机、抽水马桶乃至街坊邻居的宠物狗,这些在你眼里司空见惯的东西对于一个1岁大的小宝宝来说,也许就像是侏罗纪公园里那些奔跑的怪兽。周围的世界,既充满惊喜也带来莫明的恐惧。


  盘点最让宝宝恐惧六件事情

  在宝贝分离焦虑开始形成之前就要开始训练他学习适应和妈咪之间短暂的分离,每次妈咪离开时都要教他和妈咪道别。



延伸阅读: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一)

1、教导他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被玩伴嘲笑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1)、确认他的问题。

(2)、让他描述他的解决方式。

(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2、给他表演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如果他们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说故事给你听。如果他对数字很擅长,带著他去逛街,让他帮你挑选价格便宜的东西。当你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我们身边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虑的生活环境而已,他们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经历’它的成长过程。有句话说:‘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3、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父母如何化解孩子害怕“鬼”的心理

分娩
父母如何化解孩子害怕“鬼”的心理

父母必知 如何化解孩子逆反心理

生活百科
父母必知 如何化解孩子逆反心理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如何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

生活百科
如何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

怎么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

宝宝
怎么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怎样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

生活百科
怎样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

用家庭温暖化解孩子焦虑心理

分娩
用家庭温暖化解孩子焦虑心理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家长“吓唬”孩子 对不对?

家长“吓唬”孩子 对不对?

如何对待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如何对待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