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后为何推卸责任

JANEUU7

JANEUU7

2015-10-13 20:59

早教如今非常受青睐,是的,孩子的早期教育要从小抓起,这不可忽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向各父母分享些早教小知识,详解孩子犯错后为何推卸责任。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推卸责任,实质上是孩子自卫的一种心理。从儿童成长特点来看,5岁的孩子属于半被动半理解的责任阶段,开始明白“担当自己的责任”,但没有真正地理解什么是责任,责任的寓意等。因而,5岁的孩子多爱推卸责任。

  这种行为多发生在与父母相处时,孩子总爱找各种借口为自己辩护,推卸责任,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损坏或弄丢东西、偷吃食物或打哭别的孩子等错误行为被发现后,比如,把玩具玩坏了,妈妈责怪他,他就会说是邻居家的小刚玩坏了。也有的孩子会在不想做事时,推卸责任,如,玩完玩具,妈妈让他收拾,他说:“爸爸说他吃完饭后会收拾的。”过了一会儿,妈妈再让他收拾,他就说:“我累了,妈妈帮我收拾吧。”

  这种行为在孩子犯错后更加多发,如,不小心将吃饭用的碗或喝水的杯子打碎了等。如果家中有姐妹的话,姐姐就会说是妹妹打碎的,妹妹呢,则会说是姐姐打碎的,不是我。如在幼儿园中打了小朋友,孩子就会说某某小朋友打的,不是我打的。孩子不承认错误,推卸责任,多是没有勇气,或怕受到父母或老师的批评与惩罚。

  孩子推卸责任,多与父母或幼儿园老师教养方式不当有关:

  (1)父母对孩子简单粗暴,孩子如果犯错,非打即骂,而不是循循善诱地说服。因而,孩子就会为.逃避责罚而“拒不认账”。在大人看来就是推卸责任、“说谎”。

  (2)幼儿园老师批评不当。如果幼儿园老师爱当众批评孩子,而孩子好胜心又强的话,那么,孩子就会感觉丢面子,为了保面子,孩子就会在犯错时推卸责任。

  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情况。特别是调皮的孩子,在一些公共场所或者别人家可到碰到,就会看见许多家长往往会找管理员或者他人的不是,或者责怪他人没有长眼睛看着自己的孩子。事实上,这些孩子玩耍的注意事项,家长都应该在向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指出。而不是将责任推卸给他人。殊不知,潜移默化之中,您的孩子也许已经学习到。这请家长们对这样的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

  家长的一些无心的言行会向孩子传递不好的信息,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学习进去,长大了认为—切不好的都是别人造成的,这样的人不会有好的心态,也不会有良好的机遇。家长要约束自己的言行,才能给孩子良好的教导。

  此外,家长不能一味袒护自己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孩子总是没有错的。当自己的孩子与他人发生争执时,要首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事实上,这种冲突的经验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他所处的环境,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尝试与探索,学到处理问题的方法。父母的干涉,尤其是一些不正确的干涉方法,则会对孩子产生误导作用。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学龄前儿童天性顽皮好动,会犯一些小错误。在这个时候,家长要理性惩罚孩子,不可盲目的打骂宝宝哦。因为,这样不仅不会起到教育的作用,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育。今天,小编就来出出招,介绍如何惩罚犯错的孩子。

家长惩罚孩子的方法

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

另外,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应,否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

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罚了又赏要不得

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同时,家长惩罚还有几点注意事项是必须要知道的哦。

家长惩罚孩子的注意事项

处罚要恰当。对孩子的错误要进行分析,让孩子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误及错误的程度和危害。千万注意不可联系孩子过去的错误而加重处罚,否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不可重复处罚。父母不论谁进行了处罚,另一位不能再给予处罚。重复处罚只能使孩子产生对抗心理。

严宽结合。“严”是指孩子必须明白所犯错误的危害性,不要言过其实,也不要轻描淡写。“宽”是指家长应谅解孩子的错误,因为孩子犯错往往是不自觉的,尤其对孩子的第一次错误不要处罚过严。

处罚的标准不可随意改变。如果家长以自己情绪的好坏而随意处罚孩子,往往使孩子养成家长脸色行事的习惯。

处罚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在孩子兴奋时,处罚易使其产生抵触情绪;孩子不高兴时,处罚如“火上加油”,最好的时机是孩子刚犯了错误,正在思想矛盾时进行处罚。处罚孩子还要注意场合,千万不要让孩子当众出丑,否则会伤害其自尊心。

考虑孩子的性格。家长处罚孩子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决定处罚的轻重和方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爸爸妈妈,惩罚孩子要恰当才会有效果哦。

  有错认错,需要实事求是,既不能小题大作,也不能大题小作。父母一定要把握好“度”。

  父母在外面犯了错误,懂事的孩子知道了,会产生各种心理反应:痛苦、情绪低落。所有的孩子都期望自己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一旦父母犯了错误,孩子的心里是很难过的,会忧心忡忡。父母有错,孩子就会觉得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而且怕别人知道父母的事情,更怕别人提起来,在外人面前感到羞愧。有的孩子在知道父母有错误之后,容易以偏概全,认为父母变坏了,甚至产生怨恨心理,看不起父母,以致不爱理父母。

  以上孩子的这些心理是正常的,可以理解。作为父母,怎样做才能减少不利影响呢?

  第一,与孩子交谈,承认自己犯错误的事实,尤其要谈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让孩子亲身感受父母的痛悔之情,改过之意。

  第二,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即使孩子说了怨恨过头的话,也不责怪孩子。真诚表示接受孩子的批评、教育。

  第三,请孩子做自己改正错误的监督人。这一点很重要,当孩子意识到自己责任时,他会更振作起来。

  第四,该教育孩子时,继续认真教育孩子。犯了错误的父母,依然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在教育孩子时,要更加注意方式、方法和日寸机的选择。

  第五,让孩子跟老师或者班干部正面谈谈父母犯错误的事情,不便于公开的就不要谈。有一点应跟孩子强调:一人做事一人当,孩子不要背这思想上的包袱。也可以,请其他朋友给孩子做思想工作。



延伸阅读:

早教小常识:父母情绪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 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 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 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3.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家长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 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 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 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孩子犯错后为何推卸责任

分娩
孩子犯错后为何推卸责任

孩子总爱推卸责任怎么办

孩子
孩子总爱推卸责任怎么办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可推卸

生活百科
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可推卸

孩子回家后为何拼命吃

育儿知识
孩子回家后为何拼命吃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怀孕后为何又来“月经”

孕期 防辐射服 孕前
怀孕后为何又来“月经”

产后为何受凉就腹泻?

生活百科
产后为何受凉就腹泻?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准爸爸如何做好最佳的胎教

准爸爸如何做好最佳的胎教

儿童爱扔玩具有利于成长

儿童爱扔玩具有利于成长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