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幼儿口欲期的心理原因

I牧野村夫I

I牧野村夫I

2015-10-13 20:58

天才宝宝的由来也是从小教育得好,因此父母们要重视早教这个话题。今天图老师小编为大家介绍下解读:幼儿口欲期的心理原因,累积更多的早教小知识尽在图老师育儿百科。

  他不在乎这个东西能不能吃,味道好不好,只要他的小嘴能接触到,就会自然而然去舔食、吸吮。通过这种方式,他感受到了材质、软硬、粗糙与光滑、冷热、大小、厚薄等诸多的不同,尽管他无法用语言去描述。实际上,通过用嘴探索外部世界,孩子可以获得很多奇妙的体验。并且,正是这些体验刺激了他的大脑,使他的大脑快速发育。

  然而,很多爸爸妈妈不清楚孩子用嘴舔食一切的积极意义,更受不了他什么都往嘴里塞的“坏毛病”。各种危险让我们心惊肉跳,加上他那决堤的口水四处流溢,更是让人难以接受。于是,遏制孩子的这种行为成了很多爸爸妈妈不得不继续的一场持久战。个别的爸爸妈妈在情急之下,甚至会动用武力,在孩子的小手上拍几下,希望他从此谨记这个教训。等到孩子一两岁还在吃手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更加急迫地想要去改变他了。于是,终有一天,孩子在爸爸妈妈啪啪的拍打声中记住了一条原则——手不可以放嘴里,非美食不可以放嘴里,并且他真的“管住”自己了。然而,如果我们能看透他的心思,就会明白,虽然他控制住自己了,但恨不能再生出一只隐形的手,随时将他接触到的物体放嘴里舔上一舔,嚼上一嚼。

  遏制自己的需求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成人来说如此,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于是,一旦逃离爸爸妈妈的管束,孩子的这种需求就会回归。不仅如此,他还会期待获得加倍的补偿。记得会所有个小会员,来会所的时候已经快3岁了。每次爸爸妈妈把他放会所,刚出大门,他就低下头来舔他能接触到任何东西——桌子、椅子、玩具……每当他靠墙行走的时候,他甚至会伸出舌头,沿着墙壁一路舔过去。我相信,如果爸爸妈妈看到他这种行为一定会抓狂。

  按说,这个年龄的孩子早就不该有这样的行为了。很显然,这是一种补偿行为。如果我们管制他,可能他这个行为延续的时间会更长。或者虽然被遏制住了,但他一定会寻找新的场合,通过别的方式继续弥补。于是,我们决定不管他。每当看到他舔食可能有危险的物件的时候,我们会提醒他去试试那些安全的。

  偶尔他爸爸妈妈来接他的时候,如果发现他正在舔食某个东西,就会试图阻止他。跟孩子父母沟通后,我发现问题的根源果然出在爸爸妈妈身上。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因为这个事情很头痛,想尽了各种办法遏制他,好不容易把他的这个行为遏制住了,没想到趁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他又故伎重演了。事实上,正因为爸爸妈妈的管制,才导致他的这种需求始终处于不满足的状态。到了会所,逃离爸爸妈妈的视线之后,他终于找到了继续弥补的机会。这就是他这种行为出现的根源。

  孩子逮着什么都往嘴里塞的行为,心理学上称之为口欲期。处在口欲期的孩子会本能地吃手,将他接触到的一切物体往嘴里送,并嚼得津津有味。如果不管制他,他舔食的需求得到满足,这种行为就会自然消失。相反,如果遏制他,导致他的需求不满,他就会找机会弥补。跟这个孩子的爸爸妈妈沟通之后,他们放弃了管制。小家伙就这样到处舔着,持续了大约一个来月。终于有一天,他满足了,再也不舔食任何东西了。

  对于处在口欲期的孩子,我们能做的是,把有危险的东西收起来,没有危险的东西,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让他舔个够。当然,我们还可以给他提供更多舔食与咀嚼的机会,比如,给他提供一些蔬菜条、水果块、磨牙饼干等等,让他嚼个够。

  进入孕晚期以后,孕妇子宫已经极度胀大,各器官、系统的负担也接近高峰,因而,孕妇心理上的压力也是比较重的。

  由于体型变化和运动不便,孕妇心理上产生了一些变化,有许多孕妇会产生一种兴奋与紧张的矛盾心理,从而导致情绪不稳定、精神压抑等心理问题,甚至会因心理作用而自感全身无力,即使一切情况正常,也不愿活动。

  由于临近预产期,孕妇对分娩的恐惧、焦虑或不安会加重,对分娩“谈虎色变”。有些孕妇对临产时如何应付,如有临产先兆后会不会来不及到医院等过于担心,因而稍有“风吹草动”就赶到医院,甚至在尚未临产,无任何异常的情况下,缠住产科医生要求提前住院。

  所以,孕晚期心理保健应注意以下问题:

  1、 了解分娩原理及有关科学知识

  克服分娩恐惧,最好的办法是让孕妇自己了解分娩的全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对孕妇进行分娩前的有关训练,许多地方的医院或有关机构均举办了“孕妇学校”,在怀孕的早、中、晚期对孕妇及其丈夫进行教育,专门讲解有关的医学知识,以及孕妇在分娩时的配合。这对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解除思想负担以及做好孕期保健,及时发现并诊治各类异常情况等均大有帮助。

  2、 作好分娩准备

  分娩的准备包括孕晚期的健康检查、心理上的准备和物质上的准备。一切准备的目的都是希望母婴平安,所以,准备的过程也是对孕妇的安慰。如果孕妇了解到家人及医生为自己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对意外情况也有所考虑,那么,她的心中就应该有底了。

  孕晚期以后,特别是临近预产期时,孕妇的丈夫应留在家中,使妻子心中有所依托。

  3、 身体没有意外情况时,不宜提早入院

  毫无疑问,临产时身在医院,是最保险的办法。可是,提早入院等待时间太长也不一定就好。首先,医疗设置的配备是有限的,如果每个孕妇都提前入院,医院不可能像家中那样舒适、安静和方便;其次,孕妇入院后较长时间不临产,会有一种紧迫感,尤其看到后入院者已经分娩,对她也是一种刺激。另外,产科病房内的每一件事都可能影响住院者的情绪,这种影响有时候并不十分有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所以,孕妇应稳定情绪,保持心绪的平和,安心等待分娩时刻的到来。不是医生建议提前住院的孕妇,不要提前入院等待。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常有爸爸妈妈烦恼:我家宝宝现在爱吐舌头,舔手,舔口水巾,舔衣服,大人的脸凑过去也会去舔怎么办? 宝宝爱上吐舌头,会不会对宝宝的健康有害呢,要怎么样让宝宝少吐舌头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宝宝爱吐舌头,原来是到了“口欲期”

  口欲期一般从宝宝出生开始一直到一岁的时候,这个时期宝宝喜欢把所有的东西都放进嘴里去,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分析,是因为这时候宝宝嘴的神经发育比手的神经要快,所以他更喜欢用嘴去探索东西,表现出的现象就是宝宝爱吐舌头。自出生至1岁左右。该时力比多贯注于口唇、口腔活动,婴儿从吮吸母乳中不但获得必要的营养,而且也获得极大快感。婴儿吃饱奶后的甜密入睡,与成人性交获得性乐高潮后的入睡状态相似。婴儿不仅从吮吸乳汁中获得快感,并且对其他口唇、口腔活动也极感兴趣,他们经常从吹泡泡、咯咯发声、咀嚼东西等活动中取乐,还喜欢吮吸手指、把手头能拿到的东西放在嘴里。弗洛伊德认为在幼婴期性欲的表现主要是追求躯体方面所产生的快感,并无成人的性意识与交媾意愿,他称之谓“自体性欲满足”。婴儿在口欲期的上述行为,即是其追求自体性欲满足的表现,即口欲满足。

  对于宝宝爱吐舌头这一现象,国内和国外的家长认知程度有很大差距,国外的家长会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探索,只要保证被塞进宝宝嘴里的玩具的卫生就可以了。但在我国,家长会因为卫生、安全等原因,非常忌讳宝宝把玩具放到嘴里去。

  宝宝吐舌头,妈妈怎么办?

  很多家长也认识到宝宝爱吐舌头这是成长阶段必然发生的事情,不用过多担心。当宝宝吐舌头对宝宝本身不好,会更容易吸食细菌,从而引起生病。

轻弹宝宝的舌头:

家长因在宝宝吐舌头时掐宝宝舌头或轻轻弹,让他知道吐舌头会疼,几次后宝宝自然不会轻易吐舌头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一定要狠下心,很多家长就是因为心疼舍不得掐导致宝宝一直都改不了这个坏习惯!

安抚奶嘴来帮扶:

克服宝宝爱吐舌头这一阶段,可以给孩子提供安抚奶嘴,这种情况在国外是非常常见的。同时家长还可以提供一些可以放到嘴里去探索的物品,比如无毒塑料玩具来帮助宝宝发展嘴的动作,对于六七个月大的孩子来说,他要长大,他的牙痒,父母可以给他提供一些磨牙的食品。

  幼儿的心理安全,爸爸妈妈们有注意吗?心理问题不比身体问题轻松啊。

  1.满足幼儿的心理安全需求

  幼儿生活的物质环境应该具有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等特点,家庭和幼儿园内的设备和材料应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和多种需求。

  心理环境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心理空间,特别是幼儿生活的氛围。和谐的氛围有助于满足幼儿安全的需求,培养幼儿充满爱心、健全的人格以及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相反,不良的心理环境,比如父母关系紧张、教师过于严厉、同伴欺侮行为等,只能使幼儿感到处处受压抑,导致各种不良的个性品质的形成,致使幼儿在学习、游戏中情绪低落,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幼儿的物质需求,但是却缺乏对幼儿心理安全需求的了解,往往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从而导致幼儿缺乏心理安全感。

  2.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融洽入际关系

  首先,要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体验、感受别人对他们的态度,激发幼儿与他人情感的共鸣。比如,当成人对他们的礼貌行为给予相应回应时,幼儿就会很开心,不仅体验到了快乐的情感,同时也体会到了成人快乐的情绪表现。

  其次,要学会在感知他人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例如在与小朋友玩的时候,看到同伴不高兴,知道自己抢了人家的玩具,就马上把玩具还给人家;不小心撞倒了小朋友,就要马上道歉,安抚他,等等。最后,要学会主动利他,主动关心父母、老师和小朋友。看到老师不舒服,知道问询,表示同情;父母工作疲劳时,自己不哭闹,主动帮助倒水;对新来的小朋友会主动帮助他熟悉环境,陪着他玩,等等。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解读:幼儿口欲期的心理原因

分娩
解读:幼儿口欲期的心理原因

幼儿打人咬人或是进入“心理反抗期”

生活百科
幼儿打人咬人或是进入“心理反抗期”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宝宝爱上吐舌头 原来是到了口欲期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 新生儿呵护
宝宝爱上吐舌头 原来是到了口欲期

幼儿期有哪些心理发育

幼儿期 发育
幼儿期有哪些心理发育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解读引发腹痛的原因

生活百科
解读引发腹痛的原因

解读宝宝的七情六欲

分娩
解读宝宝的七情六欲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犯错不承认 家长正确的应对方法

孩子犯错不承认 家长正确的应对方法

准爸爸如何做好最佳的胎教

准爸爸如何做好最佳的胎教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