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认识身体器官的游戏

LuiZaZa

LuiZaZa

2015-10-13 20:53

近些年,形形色色的早教组织悄然兴起,父母们也非常乐意的相信。其实早教可以从点滴小事在家学习好的,图老师小编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分享帮孩子认识身体器官的游戏。

  孩子渐渐地对他身体的每一部分感兴趣,他喜欢拿自己的身体和你做比较:“我的脚丫小小”或“妈妈的脚丫大大”。早教专业人士解释,这些行为是孩子开始探索自己身体的表现。

  探索身体可建立自我认同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有时,他会把身体某个部位盖起来让你找,有时又要你猜猜他盖起来的是哪个部位。总之,他乐此不疲地玩着有关身体的游戏,而你却渐渐不耐烦。

  其实,宝宝的这些表现表明他已经开始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了。孩子的这种举动说明他已到培养自我认同的探索阶段。所以,他开始对自己身体各个部位感兴趣。当他躺在婴儿车里时,他已认识了自己的手和脚,他知道手可以帮他拿东西,可以放进嘴巴里吸,也可以推开自己不想要的东西。18个月大后,孩子的重心开始放在认识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了解它们的名称和作用并且开始知道区分自己和他人,了解每个人的身体不一样;在这个时期,孩子需要通过认识自己的身体,从而了解自己并建立自我认同。

  应陪孩子玩身体游戏

  在这时,家长们应学着教孩子说出每个部位的名称“这是鼻子”、“这是耳朵”、“这是嘴巴”,让孩子与其他人比较身体“这是宝宝的鼻子,那是哥哥的鼻子,每个人都有一个鼻子,但每个人的鼻子都长得不一样。”

  当孩子将身体某个部位藏起来时,家长应该耐心地陪他找,并猜猜他藏起了哪个部位。又或者,家长应该经常带孩子照镜子,告诉他,他的身体各部位是怎么样的;也可以将孩子的手放在白纸上,帮他画一个手的形状让他看,可以让他在自己的手形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孩子探索自己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是阶段性的,如果父母不横加干涉,他很快就会经历这个时期,继续成长。相反地,如果父母在孩子探索自我时,随意地干涉或责备,将会使孩子的成长停滞,反而延长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时间。

  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育主要特点如下:

  一、 婴儿期(0-1岁):孩子的动作发展速度较快,学会了抬头、坐、爬、行走,小手也会抓握东西,同时能发出一定的语音。对成人的语音能作出正确的反应;对外界刺激也有一定的反应。

  二、 幼儿期(1-2岁):孩子已会独立行走,并会跑跳,双手动作也有了很快发展,语言发展迅速,会用词和简单的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

  三、 学龄前期(3-6岁):孩子的行走动作更加协调,双手的精细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智力发展迅速;会用完整的句子连贯地表达意思。

  怎样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特点来设计游戏呢?

  一、 针对婴儿期的特点,家长可为孩子设计一些以训练感官和动作为主的游戏。例如为4-6个月孩子做摇铃游戏,家长既可摇给他听,也可将铃放在孩子伸手够得着的地方,逗他去拿;当铃铛掉地上时家长应很耐心地为他拣,这样孩子在“觉得好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握住与放开这个动作,并会发出开心的笑声。

  二、 针对幼儿期的特点,家长可为孩子设计一些练习行走和学习说话的游戏,例如为1-2岁孩子设计追球游戏。

  三、 针对学龄前期孩子的特点,家长可为孩子设计一些跑、跳及精细动作的游戏和智力游戏等。游戏内容不断增加,游戏的范围不断扩大,如串珠游戏(发展精细动作的一种游戏)。

  在设计游戏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根据孩子的具体特点设计游戏。例如,有的孩子动作发展比同龄孩子快,则游戏的要求就要提高:有的孩子动作发展好而语言发展差,就应强化语言发展。

  二、 注意游戏的安排顺序。给每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设计游戏时都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的顺序,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游戏兴趣,保证游戏的效果。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下面举例可促进智力发育的父母与孩子玩的小游戏

  一、我是小陀螺

  这个游戏帮助孩子在快速运动时能保持肢体平衡;促使平衡觉的发展。

  游戏玩法

  让孩子找个空地站好,可以把手臂伸平,不要扶任何东西。也可以把手放在腿两边,原地旋转。孩子在转的时候妈妈可以说:“宝宝像个小陀螺,转、转、转……好,停下来,看看宝宝能不能站好不倒下。”让孩子静静地站立一会儿,直到他感觉不到晕了。用这种方法,连续做5次,并且每天坚持如此。为了引起孩子的兴趣,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轮流做,看谁能坚持不倒下来。

  建议:

  如果婴幼儿年龄较小,在刚开始玩这个游戏时,妈妈可以牵着他的手,帮助他旋转。

  还可以和孩子玩翻跟头、侧滚的游戏,用来激发平衡觉的发展。

  另外:还可以用其它的拍球方式,例如,妈妈伸出几个手指,孩子就拍几次球。

  二、指指点点

  这个游戏帮助孩子轻松地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训练快速反应能力。

  游戏玩法

  妈妈和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孩子把右手放在妈妈的左手上,妈妈一边拍孩子的右手,一边有节奏地念:“鼻子、鼻子、眼睛”,孩子必须很快地指到妈妈最后说出的“眼睛”。妈妈说:“鼻子、鼻子、嘴巴”,孩子就要迅速地指到自己的嘴巴。然后,妈妈和孩子可以交换角色。

  建议:

  如果孩子已经5岁了,妈妈可以加大游戏难度,例如,让孩子指“左手”、“右眼”等反应难度更大的部位。

  三、搬运工

  这个游戏帮助孩子训练平衡能力;发展持物运动的能力。

  游戏玩法

  这个游戏最适合晚饭后的休闲时光。爸爸和孩子参赛,妈妈当裁判。爸爸和孩子都把两臂伸直,每人拿一个沙包或是一本书放在头顶上,从一个房间运到另一个房间。也可以把书放在伸直的手臂上,从房间的一边运到另外一边,看看能够坚持多远不掉下来,一直运到终点的人为胜利。还可以爬着搬运,把书放在背上运到终点。

  建议:

  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用比较细长的物品练习平衡。

  家中还可以用来练习的物品还有:筷子、球拍、枕头、梳子等等。

  小提示:这些小游戏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并注意安全问题。

  

随着春天的来临,家长们也开始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亲子运动既能提高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又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尤其对于年轻的爸爸妈妈来说,怎样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一些有趣实用的亲子运动就很有讲究,本期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让孩子养成运动习惯

  亲子运动作为互动方式之一,通过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做运动,达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根据一项最新调查发现,在5至15岁年龄段的孩子中,76%都表示想与父母一起运动。此外,爸爸妈妈在陪伴孩子的同时,自己也能锻炼身体。

  当孩子还处于婴幼儿阶段时,爸爸妈妈大都会陪同、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帮助他们发展身体机能。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尤其在上学以后,许多父母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脑力发展、学习成绩上。可是正如运动应当贯穿于生命各个阶段,亲子运动也应当伴随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爸爸妈妈注重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不但有助孩子身体和心理的成长,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使孩子受益终生。

  小游戏增强孩子体质

  游戏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教孩子玩游戏,不仅能让孩子的四肢得以均衡运用,增强体质,还能让他们在游戏中学到很多知识,促进大脑发育。

  育儿专家推荐了几类适合幼儿的游戏种类。

  一、趣味性、模仿性强的游戏。

  有助培养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激发经常锻炼的积极性。可选择模仿各种动物行走的游戏,如兔跳、螃蟹行、蚯蚓爬、狗跑、鸭步。

  二、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游戏。

  幼儿大脑皮层中兴奋过程占优势,并易于扩散和转移,情绪波动大,心理状态不稳定。如贪玩、好动、注意力及易分散、理解能力差,因此,应选择动作简单、节奏明显和说、唱、动相结合的游戏。

  三、注重同伴协作的集体性游戏。

  幼儿从整天围着父母转逐渐发展到对同龄儿童表现出强烈的兴趣,集体性游戏可以促使他们要考虑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如何更好地与同伴协作。可选择传递球、接力、追逐、攻防等游戏。

  根据年龄侧重点不同

  1—6岁是幼儿感觉运动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幼儿的感觉和运动,不仅对大脑是良好的刺激,有助提高大脑对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支配能力,还能促进运动神经的发展。可以让他们进行多种器官共同作用、共同完成的身体活动游戏。

  1—3岁 可选择眼、手协调的游戏,如投水平目标、投垂直目标、手指体操、捏橡皮泥等。眼、脚协调的游戏,如踢定点球、踢滚动球、踢球打目标等。听觉游戏,对语言、音乐等刺激作出反应等。本体感觉游戏,如侧滚、驮物爬、两腿两足夹物走、拍球等。

  3─6岁 可选择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的游戏,如各种曲线跑、各种躲闪游戏、跳皮筋、伸展性体操等。平衡性游戏,如单足站立、在低平衡木上走、学骑自行车等。弹跳性游戏,如跳起摸高、脚猜拳、跳房子、跳绳等。

  进行身体活动应选择平整松软的场地进行,游戏前做一些适应性的准备活动,家长还应掌握并及时调节活动量,避免过度疲劳,并以保证孩子的安全为前提。

  相关链接

  在日本,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学校,各种亲子活动很常见。特别是运动会,一般的学校或幼儿园,都有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的项目。最受欢迎的是“两人三足”运动。具体做法是,将孩子的一只脚和父亲或母亲的一只脚绑在一起,然后分组赛跑。要想取得好成绩,两个人必须配合默契,所以最能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颇受日本人青睐。在很多幼儿园、小学的运动会上,“两人三足”赛跑往往成为压轴戏,把运动会气氛推向高潮。

  此外,棒球在日本深入日常生活,各地居民区都能找到全家参与的球队。日本很多棒球名将都出自“亲子”同乐的家庭球队。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帮孩子认识身体器官的游戏

分娩
帮孩子认识身体器官的游戏

让宝宝认识身体的游戏

怀孕
让宝宝认识身体的游戏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宝宝通过身体游戏认识自己

分娩
宝宝通过身体游戏认识自己

游戏帮孩子提高协调能力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游戏帮孩子提高协调能力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帮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游戏

分娩
帮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游戏

揭秘身体最易“积毒”的器官

中医保健 中医养生 中草药
揭秘身体最易“积毒”的器官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儿童折纸游戏:纸飞机的制作方法

儿童折纸游戏:纸飞机的制作方法

父母早期对宝宝的五种主要培养

父母早期对宝宝的五种主要培养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