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波颖熙儿

波颖熙儿

2015-10-13 20:36

家庭教育关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家长们要将早教列为重中之重。图老师小编下面给大家分享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一起了解下吧!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现如今,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样常常就会造成学龄前儿童没有责任心。要知道,责任心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首先,有效地对孩子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求家庭具有良好的民主气氛。平时,家长要多同孩子谈论接触到的各种消息、问题,鼓励孩子发表见解,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涉及伦理道德等问题的事例,引导孩子对社会现象独立做出正确的解释。如果孩子所持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急于打断,或者马上给予批评。

其次,强调孩子的主体作用。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绝不是完全被动的角色,对一种现象,如果他心中原有的解释没有出现矛盾,他就不会接受新的解释。因此孩子是不会从父母的武断说理中获得益处的。家长要抓住一些社会现象让孩子分析,提出问题后,让他们用自己的理论去解释,等他们解释不通了,家长再发表自己的观点,一同探讨,直到孩子接受家长的观点。

另外,让孩子多帮忙。父母经常请求孩子帮助处理家庭问题及社会事务,也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法。在公共汽车上,一个外地妇女抱着个小女孩儿,靠在十五六岁的儿子身旁。她的儿子由于承担着成年男子汉的责任而显得庄重、自信,他照顾自己的母亲和妹妹细心、周到,甚至与他的年龄有些不相称。许多孩子早熟都是与生活环境有关,适当让孩子分担一些家庭及社会责任,有助于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这样,孩子即使受到挫折,也不会影响他们日后的社会生活;此时得到父母的分析还会增进彼此的感情,有助于巩固家庭教育的成果。

接下来,再来看看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具体方法吧。

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方法

饭后自己收拾自己的碗筷,以及清理桌面。孩子三岁就有能力自己吃饭,并且在自己吃完饭后可以收拾自己的餐具放入厨房。再大一点,四岁就可以教孩子帮忙清理饭后的桌面。以后,这个清理台面的事情就可以直接交给孩子完成。吃饭是每个家庭每天都在重复的事情,理应让孩子承担起他是家庭一份子的任务。自己吃的碗筷本来就该自己收拾到厨房以方便统一洗碗,孩子不是到点了吃饭,吃完饭就撒手走人。大家都是家里的一个成员,工作本来就应该分工而成,孩子不能因为自己小就可以免责。仅仅这么一个习惯的培养就可以让孩子习惯性思考如何照顾他人的感受,什么是家庭责任感。

送给孩子一样有生命的实体礼物,让他全部照顾。比如一盆花或者一个小动物。花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需要我们的照顾才能更好的生存。小孩子在喜爱植物和动物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它们的照顾,持之以恒的照顾是孩子的弱点。我们可以每天的提醒孩子,但绝不能插手帮忙,那就会失去教育的意义。照顾花草除了要找出花草需要的养分是什么,包括每天可以嗮几个小时的太阳,要浇多少水,要怎么捉虫等等。照顾一个小动物就会更需要孩子的注意力。当然我知道教孩子照顾小动物会给大人增添很多麻烦,所以从爱动物的角度出发,尽量找一些容易照顾的动物,比如乌龟或者金鱼等。照顾小动物建议等孩子五岁之后,会简单很多。

孩子的日常生活事情让孩子全权做主。从穿衣到刷牙,从玩具到书本,这些日常常做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他有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的权利,当然他也必须自己穿上。他可以自己选择刷牙的牙刷,选择自己的牙膏,但是他必须自己坚持每天刷牙。他可以选择他要玩什么玩具,甚至玩的别出心裁,但是他要自己拿出来然后自己放回去。他可以选择他想听什么故事,也可以选择自己看故事书,但是他必须听完讲完看完后都要自己把书放回原来的地方,然后睡觉。他可以选择穿那双鞋,前提是他必须自己负责穿上鞋子。孩子自己的事情都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自己去做,大人给与意见,孩子可以选择听与不听,但是后果必须自己承担。比如说冬天穿短袖,那么出门冷了就自己忍着。只有承受过了就学到了生活的知识,就会对自己负责。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家长要从小事开始培养哦。

没有责任心的孩子,不仅对自己的事情不关心,对别人也不关心;不仅自我奋斗的愿望淡薄,而且推诿、推卸、推脱的习惯也甚为顽固。因此,父母要善于从点滴生活中教会孩子充当社会角色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现在的家长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责任感,不懂得关心父母、家人,而总是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自己身上,关心自己有没有吃好、穿好、玩好。但是,很多家长没想过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的自私与冷漠,孩子没有责任感与家长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其实,大多数的家长并没有给过孩子负责任的机会。

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外出的时候,孩子的手中总是空的——最沉的包一定是在父母身上背着。吃饭的时候也是一样,父母也总会先问一句:“想吃什么?我去给你买。”遇到需要乘坐出租汽车的情形,父母一般会主动扬起手叫车,然后打开车门先让孩子坐进去。而且,这种小的事情会一直延续到孩子长大,甚至已经是成年人的时候。父母有的时候会埋怨孩子不会关心自己,但在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会一如既往地把事情包办下来。

所以,家长不要埋怨孩子,而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长最好不要代劳。小时候承担过责任,长大以后才担得起责任。

人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老话,叫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什么穷人的孩子能早当家呢?因为,生活的现实迫使他过早地承担了养家糊口的责任,他开始承担责任的那一刻就是他成熟的开始。现代家庭里的父母不需要让孩子这么早就承担生活的重担,但是需要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放开手脚让他们去做。

孩子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

第一,做一个好孩子。

要指导孩子充当各种角色,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让孩子在家庭中实现好孩子的角色。在我们还小的时候,好孩子这个概念非常简单——听话就是好孩子。

现在好孩子的概念,一定要和*家庭建设一致起来,那好孩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遵守家里的规则,意味着在家里积极地充当一个孩子的角色。孝敬父母、照顾祖父母是好孩子应该做的,除此之外,好孩子还必须在家里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在必要的时候料理家务、收拾自己的房间等,家长要主动地分给孩子责任,不要任何事都大包大揽。

好孩子还有一个角色,就是他拥有家庭事务的参与权,他是家里积极的一分子。不少家长在谈论事情的时候经常会这样跟孩子说:“我们在谈事情,跟你没关系,你干自己的去。”家长总是忽略孩子作为家庭成员的地位,其实,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建议,给孩子一个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家里打算买房子,这时一家人应该一起讨论一下,也许,孩子不能像成人一样给予家长很关键性的意见。但是,家长主动跟他讨论的意义并不在于他的意见有多大价值,而是在给他一种角色的意识。这种角色意识在孩子的心里播下了种子,会让他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遇到事情他也要参与、也要表态。这颗种子,对他将来养成主人翁意识,对进入社会以后他的角色的主动性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所以,好孩子的定义是综合的,包括他的参与过程、承担责任的过程,也包括他接受教导、成为家庭当中的一个积极分子的重要过程。

第二,做一个好学生。

好学生这个角色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地、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智能水平,这是一个学生的关键。另一个方面,孩子已经从家庭迈入社会一小步了,在学校里他也要处理好自己的角色所面临的一切问题。

他要学会如何和别人相处,特别是和同龄人相处。第二,他应该开始去理解男性或者女性社会角色的不同,比如,男生活泼大胆,女生则安静认真等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在竞选班干部的过程中,怎么去参加选举。在参加比赛的过程当中,怎样成为团体中的一分子,怎样学会尊重别人以及影响别人等等,这些都是社会化的很重要的任务。

所以,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讨论,比如:“你喜欢什么样的朋友啊?在班里你觉得大家对你的态度怎么样啊?”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他的学生角色的成长。

第三,做一个好公民。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除了要做个好孩子和好学生,孩子也要准备好做一个好公民,所谓公民,有以下三条核心的概念。

第一条,权利和义务的观念。这一点很基础又很重要,我们都是一个社会人,有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家长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指导他明白自己的权利。与此同时还有义务,作为一个公民除了拥有权利还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比如,维护社会团结、推动社会发展等等,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第二条,公民的核心价值是主体意识。什么是主体意识呢?就是公民都是社会积极的一分子,要影响、参与社会,要对社会的事务发言,这也是公民意识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我见过广东省的一位家长,他对自己的孩子关心国家政治问题觉得不可理解,他认为生长在发达地区的孩子理所当然应该喜欢经济。有一个喜欢政治的孩子让他处处觉得很尴尬,感觉自己的孩子有点“不伦不类”。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在发展过程中,都避不开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孩子能自觉关注社会上的事,是件正常的事情,这种有意识的关注,也是提高他的社会责任感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培养孩子责任心的6个常用原则:

(1)家长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从孩子自身抓起,为孩子灌输责任意识,纠正以往不负责任的举动。

(2)通过书本、媒体、影片、父母体会等方式告知孩子在特定阶段应扮演的社会角色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别让孩子总找借口,父母应及时而理性地纠正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习惯,清除滋生不负责任的土壤。

(4)通过让孩子承担家庭事务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家庭成员的责任。

(5)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对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予以批评和指正。从而强化孩子对周围人的责任心。

(6)对孩子的事不要大包大揽,让孩子自己做他应该做的事,并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放权是一种具体的爱和信任。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当孩子感到被爱、被信任,奇迹不久就会出现在你眼前。”如果父母对孩子放权,孩子就会对父母的信任表示感激,并全力以赴为自己的决定而努力,为父母的信任负责。孩子的责任感就会在信任中被唤醒。

  大胆放手

  在做家务中培养宝宝的责任感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所关心的事件做出反应。”很多妈妈常常会发现孩子的许多没有责任心的表现,并为之感到头疼。其实,每个孩子在幼儿阶段就都曾表现出各种主动尝试的愿望,如幼儿自己要求独立吃饭、试穿衣服、手脏了自己洗等,这正是一种责任心的萌芽。

  妈妈应该抓住这个时期,为自己的孩子在不同年龄时制订不同的劳动任务。这样不仅让孩子得到了劳动的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使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应该和愿意承担所有属于自己的责任,因为,这是一个人进入社会的前提,社会不会接纳任何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2岁的岩岩自我意识空前庞大,他会认为所有别人能做的事他都可以胜任。像穿衣服、开门、按电梯等。如果你去帮他做,他还会生气发脾气。于是每当妈妈在做家务的时候,她都会同样给岩岩一件小工具,让他也一起做。比如妈妈拿大拖把,岩岩就拿小拖把,妈妈拿抹布,岩岩就拿尘刷。而一些他已经可以做好的事情,妈妈干脆直接分配他去完成,像每天晚上擦凉席之类的工作,妈妈都交给岩岩去做。最多在他做完后妈妈再偷偷地重擦一遍。每当岩岩做完一件家务,都会受到一句热情的赞美。于是岩岩的劳动积极性更加高涨,而且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责任感。

  学会检讨

  “一人做事一人当”

  一位教育工作者到日本学习时,发现日本的父母在孩子做错事时,往往把孩子的错误当成自己的错误,先向对方道歉“太对不起了,给您添麻烦了”。身为当事人的孩子反而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简单的一句“对不起”就敷衍了事了。这一点与我们国内的情形比较相似,也许都是接受东方文化的缘故。

  但是,他到了澳大利亚时,却发现那里的父母在这个问题上态度是截然相反的。有位妈妈带着4岁的孩子去他家里玩,结果孩子打碎了花瓶,弄湿了地面。那位母亲并没有向他道歉,而是先借了拖把,让孩子清理完残局,再让孩子向他正式道歉。并且那个4岁的男孩主动提出可以用自己的零用钱来赔偿。而做妈妈的只是礼貌地说了一句对不起。另外,还有几次,邻居家的孩子在院子里踢足球弄翻了他家的花盆,孩子也是把花盆扶好后,自己主动向他道歉。这里的父母很少为孩子的过失承担责任。

  无疑,后一种教育方式更能使孩子认识到一个人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我们许多父母出于舐犊之情,宁肯委屈自己也决不委屈孩子。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他们先是责怪孩子,然后是责怪自己并代子受过。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

  其实让孩子对自己的错事负责,比父母替他负责更重要。因为孩子在改正自己的错误中悟出的做人道理才会终身难忘。要求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不仅有助于培养责任感,还能帮助孩子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积极自律的观念和习惯。

  学校里,我们每天总能见到匆匆赶到学校为粗心马虎的孩子送书本、文具的父母;也常遇到想方设法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孩子逃避学校处罚的父母。每次孩子在外打架斗殴伤了同学,总是父母去赔礼道歉,花钱带伤者去医院检查治疗。正是父母这样一次次的宽容和过分溺爱,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缺少责任感、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导致孩子漠视校纪,轻视规范,缺乏责任心。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不可能天生就知道什么是责任,因此家长应当让他们明白:责任应该是一种自觉行为。让孩子为过失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当让他承担责任,这才是现代父母的真正爱心。

  尊重意愿

  允许孩子参与家事决定

  当孩子慢慢长大,他就会希望像大人那样,承担一定的义务,并且也希望像大人那样拥有自己的空间。12岁的孩子已经完全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不满了,但是 6岁以下的孩子可能还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更不懂得争取自己的参与权。但是,即使孩子只有6岁,家庭会议的参与权和家事的决定权对他们也同样重要。

  孩子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特别是现在的孩子,远远超出成年人的想象。父母认为孩子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已经完全有能力做了。因此,父母要尽量给孩子一些锻炼的勇气和机会,这样孩子才可以增强责任心。当孩子能够参与讨论家里的问题时,他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父母。而父母一方面可以调动孩子的责任心,使自己清楚地认识孩子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得到有关自己教育的反馈信息。

  一个人的责任心往往就是看到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幸福安危有直接因果关系时才建立起来的。当孩子从小被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的时候,家里的一些事和孩子商量,尽管孩子太多问题几乎不懂,但是他会感觉被尊重。他是家庭的一员,他的行为对家庭有影响。

  尊重孩子的意愿,允许孩子实施自己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从而建立起对家庭的责任感,培养他的主人翁意识和大局观。

  善于包容

  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

  在孩子独立做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或者搞砸,父母千万不要批评和嘲讽,因为那会让孩子产生胆怯心理,再也不敢去做承担责任的事情了。父母要允许失败,不做扼杀孩子责任感的杀手。

  生活中我们也时常发现有的孩子什么都不敢做,就是因为害怕犯错误受责罚,不敢承担。还有的孩子不敢面对错误,而把责任转嫁给别人,出了问题就说是别人的过错。我们家长应该检讨一下自己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态度了。没有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犯错,可是不犯错误的孩子就不能深刻体会责任的重大意义。成长,就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责任,就意味着孩子要面临错误。

  在一次国际性家庭教育研究会议上,130多名国际家庭教育研究专家和工作人员普遍认同一个观点:“民主+权威”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启发诱导,让孩子学会自我改正;再者,要多与孩子沟通,用正反典型事例,让孩子判明是非。

  所以,请放开你的双手,让孩子去接受锻炼,去感受错误带来的失败。要宽容孩子的错误,允许孩子犯错,并经得起生活挫折。

  

某次家庭教育讲座,一位妈妈无奈地对我说:“朱老师,我家妞妞怎么那么没有责任心啊?从来都不会自己收拾玩具。你说,她长大了要是一直这样,可怎么办啊?”妞妞妈妈话音刚落,现场的家长们纷纷点头,一个个着急地问我有什么好方法?

  于是,我先将问题抛给了在座的家长。“如果你家孩子不愿意收拾玩具,你会怎么办?”

  一位爸爸说:“我会先好好跟他说道理,如果他不听,我就会严肃地批评他。”

  一位妈妈立刻回应:“没有用的,道理我说过,批评我也试过,我家宝宝都不理的。”我随即问:“那后来怎么办啦?”“还能怎么办?只好我收拾呗。”

  妞妞妈妈好似找到了知音,忙附和说:“是啊,是啊,我也是这样的。总不能让家里一直乱着吧。”

  突然一位爸爸站起来说:“你们这样怎么行。”

  “那你说怎么办呢?”两位妈妈异口同声。

  “我这个人没什么耐心的,我家女儿要是这么不听话,我肯定会骂她的,她在我面前从来不敢的。”

  ……

  看到这里的爸爸妈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除了讲道理、批评、责骂,无奈地自己收拾,或者是老人、阿姨收拾以外,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如果暂时想不到,我接下去写的内容也许能帮助你。

  首先,我要说,在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大部分案例中,孩子没有责任心,往往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

  1.带有强烈情绪的责骂

  在父母的责骂中,孩子关注更多的不是自己的行为,而是爸妈的情绪。这样的方式往往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对自己没有信心,从而不相信自己有负责任的能力。

  2.无奈地收拾残局

  有时面对孩子的耍赖父母变得心软,或者看到孩子总做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就开始放弃教育自己代办,这样的消极教育会让孩子每当遇到需要负责任的时候就会耍赖,或者失去自信,不愿对自己负责。

  3.一贯代办,全权处理

  当父母或者爷爷奶奶、阿姨大包大揽地全权处理孩子的一切时,就会养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负责任的习惯。

  4.讲大道理

  教育孩子,我们提倡讲道理,但是如果只讲道理,会让孩子也陷在道理里而不知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很笨,什么都做不好,从而丧失信心,阻碍责任心的建立。

  当我们认识到了阻碍孩子责任心培养的因素后,试着通过以下的方法改变一下我们的教育方式。

  1.树立父母的榜样作用

  “印刻效应”告诉我们,人在幼年时期,父母与环境对身心产生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而父母的行为更是比他们的言语更有说服力。假使父母嘴上说,责任心很重要,但他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不负责任,那么孩子习得的就是父母的行为而非言语。

  我一直跟所有我认识的爸爸妈妈强调一句话:说到做到。这其实也是我们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2.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及时肯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参与家务劳动的孩子,在责任心上明显优于其他孩子,而且因为对家庭作出了贡献,孩子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有力量的,于是自信心也会普遍提高。

  因此,我们可以为孩子创造很多小机会,当然一定是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如果要求太高,孩子会因为达不到而感到挫折,从而打击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同时,在孩子完成后一定要及时肯定、表扬,不要觉得这是孩子本就该做的。这是孩子最初行为的动力。孩子在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之前,需要成人的正面评价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

  另外,我们要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孩子参与、负责任的意愿一定要及时得到成人的关注与认可。

  3.给予孩子帮助与引导

  孩子的行为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成长的,而且也是需要用心培养的。有时,孩子会因为不知道怎么做而放弃。这时的他们需要我们耐心地陪伴,需要我们情绪上的支持,并且需要成人的一些提醒与帮助。从最初的陪伴到最后能独立完成,我们及时的肯定与引导,对孩子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4.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

  很多爸妈在孩子出现过失行为时,内心焦虑,不自觉地会把孩子成长中的小错误放大,担心孩子今后的品质会有问题。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批评只能让孩子认为自己不好,降低自信心;而“贴标签”更会让孩子内心留下阴影。

  合适的做法是:把孩子出现的过失当作是成长中的小插曲,同时让孩子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用事先与孩子约定好的小惩罚让孩子明白这是不应该的,是要承担责任的。另外,在孩子有进步时,一定要及时发现与肯定。

  5.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

  有时道理在孩子心中显得过于深奥,他们未必能明白,我们应该用讲故事、做游戏这样隐喻的方式,因为更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此时的引导也是尤其重要的,我们看来浅显易懂的道理,对孩子就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引导,在孩子没有明白之前,一定要耐心地等待与解释。

  现在,我们再次回到案例中提到的问题:“孩子不收拾自己的玩具该怎么办?”建议爸妈们:

  1. 和孩子一起以“玩”的形式收拾玩具,让孩子首先感受到收拾玩具的快乐。在孩子开心的时候及时询问孩子:“收拾玩具开心吗?”同时告诉孩子开心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把玩具收拾好了,获得了劳动的成果,所以开心。

  2. 当孩子闹脾气,不收拾玩具时,先给孩子2分钟的冷静时间,等孩子情绪过了后,告诉他,如果不收拾好玩具,玩具散落一地很容易被损坏或者弄脏,那么,以后就没有玩具了,这样,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东西要懂得爱护,收拾玩具是自己的责任。

  3. 如果孩子确实不知道该怎么收拾时,我们应该在旁边加以引导,用提醒的方式告诉孩子,比如:“宝贝,你看,如果把玩具狗横着放或许比竖着放好?”让孩子尝试用多种方式来放好玩具,可以增强孩子的兴趣,还可锻炼孩子的空间感。

  4. 如果孩子执意按照自己“不好”的方法来归放,我们可以先尊重孩子的选择,当收拾到最后,出现有些玩具还不能放进去的情况时,爸妈可以说,“宝贝,你要不看看我的方法?”如果孩子不肯听的话,我们也不用着急,索性就让玩具堆在旁边,第二天再收拾,你可以跟孩子说,“宝贝,那这样吧,要不明天看看妈妈的方法,你给个评价?”这样,明天和孩子一起收拾,不仅让孩子懂得自己事自己做,而且还会让孩子在收拾玩具中学会思考。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分娩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如何培养有责任心的孩子

孩子
如何培养有责任心的孩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养宠物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分娩
养宠物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生活百科
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养宠物可以培养孩子爱心和责任心

分娩
养宠物可以培养孩子爱心和责任心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家长以身作则

育儿知识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家长以身作则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教孩子认识颜色的原则和方法

教孩子认识颜色的原则和方法

世界杯期间怎么给宝宝胎教?

世界杯期间怎么给宝宝胎教?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