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熊孩子”调皮有3因 注意三点顺利度过调皮期

丶一杯红酒

丶一杯红酒

2015-10-13 20:33

早教如今非常受青睐,是的,孩子的早期教育要从小抓起,这不可忽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向各父母分享些早教小知识,详解5岁“熊孩子”调皮有3因 注意三点顺利度过调皮期。

5岁孩子的教育为什么孩子这么调皮呢?肯定是有原因的。有些孩子会非常的调皮、不听话,在对付这类孩子时,通常都会采取严格的态度来教育,但是往往让孩子越来越调皮。

孩子调皮是有原因的。

第一个原因是他们为自己身体比女孩子多个小鸡鸡而感到骄傲。

这一年龄段的男孩对自己的性器官有强烈的兴趣。小鸡鸡让他们感到疑惑,但同时又引以为傲,并时时表现出一些男子汉行为,试图控制甚至欺负其他小朋友。

第二个原因是角色期望和培养差异。由于家庭和社会对男孩与女孩的角色期望和培养大不相同,男孩多被要求勇敢、自立、自强,如引导不当,就会表现为男孩的攻击和顽皮行为。

第三个原因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所说的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尤其是3至6岁之间,男孩对母亲产生强烈感情,并由此产生了罪恶感和焦虑。加之这一阶段的抚育责任更多地由母亲承担,男孩与母亲之间的感情更难以理清,因此,他们常会通过攻击、喊叫、活动与游戏等激烈的方式来减少内心的恐惧。而这一时期的女孩,虽然潜意识中对父亲产生强烈感情,但由于她更多地是和母亲在一起,在母亲的呵护下她会很容易认同母亲。这样,在母亲与女儿良好的关系下,女孩潜意识中的罪恶感和焦虑大大减少,也就较为安静、平和。

这一阶段孩子的性格发展对日后的影响不容忽视。明白了男孩女孩性格迥异实际上事出有因后,作为父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帮助自家的男孩子度过调皮期:

其一,对调皮的男孩切忌过分禁制。过分禁制会使孩子的潜能难以发挥,其感情与想像力也会受到压抑,严重的甚至导致成人后的性无能或性冷淡。为了防止孩子长大后出现这种不良倾向,父母应注意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方式。不要只看到孩子调皮消极的一面,也要看到调皮积极的一面。调皮的孩子通常好奇心较重,乐于探索外部世界,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对孩子恶意伤人或破坏东西的调皮行为,父母应及时劝导和阻止,但应容许孩子没有恶意的或没有伤害到他人的调皮行为。同时,尽量少用贬义的言语评价孩子,少拿孩子的弱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相比,多赞扬自己孩子的优点,从而将孩子的调皮转化为对新事物的探索兴趣。

其二,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孩子的进取心。男孩的攻击性行为中包含有进取的因素,这是好事,但如果进取心发展过度就会引起孩子过分补偿的心态。过分补偿指人会不顾一切去追求某些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以证明自身的价值。这种心态常使身心缺乏休息,过分紧张,易导致心理性的身体疾病。过分补偿的倾向有时也表现为自炫或自我宣扬。自炫者其实内心胆小怕事,但为了掩盖,却偏爱出风头引人注意,以期抬高身价。因此,对待孩子的调皮行为,父母应加以区别,奖赏分明:一般的调皮捣蛋父母可对孩子讲清道理,鼓励孩子行为中所出现的进取的、创造性因素;而当孩子过分捣蛋并出现激烈的攻击性行为时,父母要及时制止,约束他改正,无效时可适度惩罚,如暂时不准他和同伴玩、剥夺一些权利(如不准看电视)、当众道歉等。

其三,这一时期孩子的模仿倾向极强,父母应注意对孩子起榜样的作用,树立起家长的权威;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为孩子创建一个充满友爱、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这样有助于孩子学会对他人的关心、尊敬和爱护;父母要多花一些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特别是父亲更要多与孩子交往。一起看电视、做游戏等亲子活动,有利于缓解孩子的焦虑感,同时可促使男孩认同父亲的角色,对调整孩子的恶意调皮有帮助。

当发现自己的孩子比较调皮难以听话的时候,家长们不要用严厉的态度来指责他们的不听话,对于这些“调皮蛋”,可以采用以上这些策略

谁是幼儿园早期教育的首要对象?父母还是孩子?北京市学前教育处张小红处长曾提到:“亲子园早期教育是教师、家长、幼儿互动游戏的教学模式,通过亲子间的互动使孩子得到良好发展,使家长成为合格的教育者。”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孙岩在为《幼儿园亲子教育》一书序言中提出:“幼儿园开展亲子教育是办园理念与形式的一次创新,其教育对象除了孩子,还有家长,而且首要的是家长。”

当前,3岁前幼儿的父母是否重视早期教育,是否认识到自身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呢?为此,我们多次入社区做了相关的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及统计情况:

您认为0—3岁的孩子是否需要教育(是或否)

“是”100%

“否”0%

您认为影响孩子智力的因素有哪些(以下任选三项:遗传、环境、父母的教育观、各项能力发育水平、营养、其他)

“遗传”43%

“环境”63%

“父母的教育观”88%

“各项能力发育水平”1%

“营养”25%

88%的父母认为,影响幼儿智力的重要因素是父母的教育观。可见,父母普遍认为,自身的教育观对幼儿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

父母在婴幼儿早期教育过程中的角色特点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孩子获得发展,从孩子一出生起,就离不开家庭和家长,家庭是孩子首先接触与长期生活的场所,孩子在每日每时的各种生活活动中受到家庭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0-3岁幼儿更是一可刻离不开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如马卡连柯对家长所说的:“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才执行了教育儿童的工作。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教育着儿童,甚至当你们不在家里的时候。……你们如何穿衣服,如何与另外的人谈话,如何谈论其他的人,你们如何欢乐和不快,如何对待朋友和仇敌,如何笑,如何读报纸……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这就是父母为第一任老师的特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提高父母的早期教育理念与教育水平就是提高早期教育水平,幼儿园的早期教育的首要对象应该锁定为——父母(同时包括孩子的看护人及长辈)。

父母在早教活动中容易走进的误区

前文提到,亲子园早期教育是教师、家长、幼儿互动游戏的教学模式,通过亲子间的互动使孩子得到良好发展,经验和实践告诉我们,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父母容易走进三个误区。

误区一:包办代替

活动中有许多环节要求宝宝动手操作,这时,父母就很容易忽视孩子操作过程,不注意观察孩子,而注重孩子操作的结果,如:做的手工是否工整、美不美等等。因此,常常会急于动手帮助宝宝,甚至比幼儿自己操作得多,看起来,孩子似乎是旁观者、欣赏者。这样就容易走入包办代替的误区,剥夺了孩子的动手机会,孩子是一个有着强烈学习欲望的个体,他们不仅需要看,听,还需要摸,闻,尝和不断的摆弄,重复,模仿,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

误区二:强迫练习

有的孩子相对好动,往往表现为对操作活动持续不久,注意力转移比较快,这时父母为了让孩子完成,就千方百计强迫幼儿操作,不管幼儿是否愿意,忽视幼儿当时的情况、状态,常常引起幼儿哭闹,父母和幼儿情绪都受到影响。

误区三:放任自流

父母带孩子来到活动室后,任由孩子自由活动,不加引导,只是等到孩子的行为妨碍别人的活动或是不安全了才干涉、阻止孩子的行动。这样的家长缺乏引导孩子的方法,也无法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为孩子提供帮助。

亲子园提高父母早期教育水平的途径

途径一:家教沙龙

定期开办沙龙,约请专家广泛地向父母介绍0-3岁宝宝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亲子教师的经验讲述;父母之间交流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并探讨适宜的教育策略;针对某一专题开展探讨活动例如“怎样与宝宝交谈”、“怎样引导宝宝的交往技能”“怎样防止以外伤害”、“小饮食,大学问”。

参加幼儿园亲子教育活动,有些父母或多或少地错误地认为,只要孩子得到发展就可以了,而忽视了自身的学习意识,学做父母的意识比较淡薄,通过家教沙龙的系列活动,一方面丰富父母科学育儿的经验,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要树立父母学做父母的意识,考虑自己是否具有教育孩子的知识和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自觉地发挥模范作用,学做称职的父母。

途径二:有目的地系统地开展亲子活动

有了科学早教的理论还不够,重要的是要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早教观点。父母迫切希望了解亲子园组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参加什么样的活动孩子会有发展和提高。为此,精心地设计亲子教育活动、互动游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给父母早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实践科学早教理念。在每次游戏活动前向家长详细介绍此项活动的目标、意义及指导要点;在活动中针对幼儿的个别问题与家长共同分析原因,尝试多种引导方法;在活动结束后,选择一些有共性的教育不适宜行为的录象片段,组织家长观看,交流教育观点、解决策略,达成良好教育行为的共识。

途径三:发挥环境的提示作用

教育和自我教育是一个不断坚持,持续加强的过程,加强环境的提示作用和与人互动作用,促进父母的自我完善意识。生活活动中,自由活动时间里,家长容易忽略自己的教育行为,因此,我们在活动区里、玩具柜上及大型玩具上贴上提示语,提醒家长注意自己的教育行为,并对教育行为有突出问题的家长进行个别帮助,使其转变观念。

总之,将父母作为亲子园早期教育的首要对象,是在亲子活动的具体场景下教师、父母、幼儿三者互动,并不改变组织父母和宝宝进行亲子活动的教育形式,只是在此基础上注重指导父母的科学早期教育观点和教育行为的形成,最终促进孩子的健康和发展。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效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的成长一帆风顺。聪明的父母孩子孩子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使家庭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学做“律师”是指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地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其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施加外力往往会适得其反。教育也是这个道理,不做“驯兽师”,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父母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2、养成习惯绝非一日之功。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培养习惯铸造品格。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第三件事: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激励、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3、让孩子学习成绩优异是有方法的。

  孩子要想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必须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比如按计划完成学习目标、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写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进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想了。

  

底线一:某些丢人的毛病

  某些“丢人的毛病”幼儿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们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底线二:某些心理疾患

  对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经罹患过的诸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幼儿往往更为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复。即便疾病已痊愈,当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底线三:曾经的过失

  一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曾经的过失”,也会使得某些孩子长期耿耿于怀,只要有人提起,他们便会有“被揭伤疤”之痛。这些“曾经的过失”可能包括:某次游戏得了最后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锅,某次郊游出了洋相,甚至小时候爱哭等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底线四:被体罚的经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被打、被骂、被罚站等体罚往往是孩子“没齿难忘”的痛苦经历,因为不仅皮肉受了苦,心灵也可能受到创伤。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体罚,但在旁人面前频频提及过去的“受辱史”,仍然会使他陷入极度尴尬之中难以自拔。

  底线五:身体缺陷

  如平足、色盲、矮小、过胖、过瘦、眼小、脸丑等生理或身体上的缺陷,尽管是“明摆”着的,但如果大人时不时提及也会使孩子失意。即便说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时瘦得皮包骨或样子像难看的“小老头”,也会让孩子不快。

  底线六:独处的小天地

  幼儿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独处的小天地,并将其视为自己的“私人领地”。如果家长经常未经孩子同意在其“领地”里“检查”一番,在孩子看来也是对自己“隐私”的公然侵犯。

  底线七:保存的“私房钱”

  尽管幼儿并不爱钱,也不懂得理财,但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保存的“私房钱”做“结算”,甚至占为己有,孩子也会感到自己的隐私没有受到大人的尊重和保护。

  加拿大人普遍认为,尊重和保护幼儿的“隐私”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尊重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日常生活中,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须经过大脑“过滤”,切莫在信口开河中无意间就“揭”了孩子的“隐私”,使得孩子自尊大失,从而对他的心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心灵小木屋热文排行榜9月10-9月17日十大明星的无性婚姻(组图)1400972 4件伤自尊的事不能跟男人开玩笑1008511 女友太保守 我和同事尝禁果923058 妻子10个温馨动作让老公更疼你852070 盘点:9位娱乐明星自杀身亡(组图)813905 一个女大学生的同性恋自白766246 男人背着女人最爱做的10件695481 最易产生办公室恋情的6个情形669083 70后老男人为何不愿娶80后?631522 最容易把持不住的十种男人605394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5岁“熊孩子”调皮有3因 注意三点顺利度过调皮期

分娩
5岁“熊孩子”调皮有3因 注意三点顺利度过调皮期

孩子调皮怎么管教

孩子
孩子调皮怎么管教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哪些猫咪最调皮 调治调皮猫咪

宠物猫 宠物
哪些猫咪最调皮 调治调皮猫咪

如何面对调皮的孩子

宝宝 教育
如何面对调皮的孩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孩子串门调皮怎么办

生活百科
孩子串门调皮怎么办

宝宝换牙期 如何顺利度过?

生活百科
宝宝换牙期 如何顺利度过?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做个不怒自威的好爸爸

如何做个不怒自威的好爸爸

九个月宝宝早教重点是什么?

九个月宝宝早教重点是什么?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