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与孩子沟通才有效

炮灰jackie

炮灰jackie

2015-10-13 20:29

近些年,形形色色的早教组织悄然兴起,父母们也非常乐意的相信。其实早教可以从点滴小事在家学习好的,图老师小编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分享怎么与孩子沟通才有效。

  “现在的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为孩子操碎了心,可是孩子就是不听家长的话。”张勤说,如果说父母也是一种职业的话,那它应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因为它没有岗前培训,没有岗中培训,既不能辞职,也不能退休。“做妈妈的凭什么教育孩子?凭经验吗?哪里的经验?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得了重病放到了手术台上,妈妈对孩子说:‘我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我会付出全身心的努力把这台手术做好,但是我不是专业人士。’这多可怕!实际上很多家长每天都在做这种可怕的事情。做父母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尤其要学习与孩子沟通的艺术和技巧。沟通的品质决定亲子关系的品质,只有把沟通这门功课做好了,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沟通的主要障碍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呢?张勤分析说,首先是因为孩子的价值观和自我意识在家里得不到认可。孩子喜欢的东西、崇拜的偶像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孩子在家里觉得做什么都是错的;当孩子要求自己独立完成某件事情时,家长总是不允许,要么就是全部被家长包办代替了。

  其次,家长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使孩子没能敞开沟通的心扉。张勤说:“和很多人一样,我一直认为家是最温馨的港湾。可是突然有一天,一个10岁的小男孩打破了我的观点。这个男孩说他考100分的时候家里是温馨的,但他要是考了30分,家里就不温馨了。孩子在学习上遭遇挫折时,最需要家庭的温暖和家长的理解,可等待他的可能是一顿批评、指责甚至暴打,他还会敞开心扉与父母沟通吗?”

  另外,很多父母没有与孩子沟通的习惯,不能正确认识性格不同导致的沟通方式的差异,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等,都会造成亲子间沟通的障碍。

    如何与孩子沟通才有效

  有的家长问张勤:“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要求他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再出去玩,但是现在他都上小学五年级了,好习惯还是没养成。为什么孩子就是不听家长的话呢?”张勤解释说,这是因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效果不好。

    如何才能提高沟通的效果呢?

  张勤认为,家长首先不要带着标准答案与孩子讨论,因为人都不喜欢被说服。沟通时,家长应该把80%的时间用于倾听孩子的诉说,20%的时间用于说教。但很多家长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与孩子沟通时总是在说教,却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其次,家长的关注要源于真心。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无论在干什么,都应放下手中的事,全身心去倾听,这表示家长很重视孩子的事情,会让孩子感觉到他很重要。被父母重视是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来源,这也让孩子乐于与父母沟通。

  再次,父母与孩子沟通时,要像对待客户一样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父母几乎每天都在向孩子“销售”自己的观点、知识、思想等内容,所以应该考虑怎样让孩子高高兴兴地接受家长“销售”的东西。家长要做好服务,而不要以权威自居对孩子发号施令。

  当家长发现与孩子沟通不下去了怎么办?张勤介绍了一种名为“问号法”的良方———家长的问题不能大而化之,问的问题越具体越好,越小越好,比如“今天的语文课上有什么收获呀?”“做数学题的时候碰到什么困难没有呀?”……如果孩子实在不想说话时,宁可先暂时放弃,这比追在孩子屁股后面问个不停要好。家长应把沟通的话,用叙述的语言、平和的语调,不带情绪地说出来,把消极、负面的语言转化成积极、正面的语言。

    怎样与遭受挫折的孩子沟通

  张勤说,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情绪具有记忆性,不良情绪若不及时清理就会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对于怎样与遭受挫折的孩子沟通,张勤给了广大家长一个方法———战胜挫折三部曲。

  第一是肯定。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或者在外遭受了什么挫折(比如在全班同学面前摔了一跤,或因为上课分神被老师扔了一个粉笔头),当孩子回家后带着情绪说话时,那是孩子在宣泄自己的情绪。这时家长要善于做最好的听众,去理解与支持孩子。可以先用三五句话肯定他,比如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如果孩子刚开始说:“我恨死某某老师了。”这时家长马上说:“怎么可以恨老师呢?肯定是你不对……”这样孩子就不会再说下去了,这就中断了沟通,家长的行为就不是建设性沟通,而是破坏性沟通。正确的做法是等他说完、发泄完后,再通过讲理引导他。

  第二是分享。孩子有情绪时,要先帮他消除不良情绪,再解决问题。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回忆当时的情况,此时家长的话不是越多越好,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家长要用90%的时间让孩子说事情的经过,了解他的心理感受,这个过程就是孩子发泄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不懂装懂,不要坚持对与错,而要了解孩子的真正动机,不要轻易下结论。

  第三是规劝。当孩子发泄完情绪后,他的理智才回归本位,这时给他讲道理,他才听得进去。这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老师扔粉笔头这个举动是不对,但你不能恨这个老师,更不能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喜欢老师教的课,你想啊,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认真学习呢?

  

  儿子三岁时,我每次领着他逛商店,儿子总是哭闹着不愿进。我百思不得其解:商店里的商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小孩为什么不爱去呢?一天,我领孩子在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儿子的鞋带开了,我蹲下身来,给孩子系鞋带。就在这—瞬间,我忽然发现:矮小的孩子,没有柜台高,他的眼中,根本就看不到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大人们的一条条大腿和一双双大手,一个个带棱见角的背包,时不时地磕碰孩子的小脸和弱小的身体。我终于发现了孩子不愿进商店的奥秘。从此以后,我只带孩子去能够直接看到商品的超市,他就非常乐意去。

  我从这件小事也悟出:家长要想被孩子接受,应找准自己的位置。要蹲下身,这不仅是位置和角度与他们一致,更是—种思想、观念的“放低”,和孩子站在同一视平线上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与他们更好地沟通,他们才更乐意听大人的话。

  现在,不少父母都说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但是很少有父母会这样反过来想一想,自己对孩子了解多少,能够平等地与孩子沟通吗?说出的话“中听”吗?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没有自尊心、羞耻感,这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两三岁的孩子也有自尊心,只不过孩子的自尊表现形式不一样罢了。

  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收到的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在美国的小学里,教育父母这样对孩子说话,比如:孩子做错了事时,最好不要生硬地对孩子说:“你做得不对,你怎么又做错了?”而是应该委婉地告诉孩子:“你再想一想,这样做,对吗?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呢?”孩子画了一张非常稚拙的画,自己很得意,满怀希望想得到父母的夸奖,如果父母对他的画不屑一顾,说:“你画的是什么呀,看上去乱七八糟的。”孩子的情绪肯定会一落千丈,再也不想拿起画笔了。如果父母把孩子的画拿来仔细地看—看,猜猜看孩子画的是什么,让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得意之作,表现出很感兴趣或恍然大悟的样子,告诉孩子:“你画得真不错,真有想象力,如果把这个地方稍微改一改就更好了。”孩子很可能就会听从你的建议,更加兴致盎然地画下去。

  所以,我们与孩子说话时不妨蹲下身子,使我们的思想、语言都用孩子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平等地与孩子沟通,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那么就能成为他们的朋友,这样,孩子不但身体健康,心灵也会健康啊。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提到美国的种族问题,我们脑海里自然就会浮现出几百年来黑人和白人之间争斗的场面。谈到巴以冲突,眼前又会浮现出一幕幕恐怖袭击,人体炸弹,民不聊生的画面。不同民族之间仇深似海,人们不得不开始思考,黑人何时可以真正获得平等的地位?巴以冲突何时可以化解?不同的群体之间能否实现和平友好的对话?世界何时可以回归平静?

  幸运的是,2008年第二期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上的一篇文章,让人们看到一丝希望。

  人们普遍认为,不同群体之间交流的结果是消极的,不被人看好的,却并没有真正的科学实验去证实。人们为什么这样认为?这个看法是否正确?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DanielT。Gilbert招募了38名被试进行一个实验,告诉被试需要参加一个为期5天的群体间交流,而他们需要每天写一篇关于这个交流的日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行为。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是在实际交流前写日记,即他们记录的是自己想象中的感受和行为,另外一组在交流后写日记,即记录自己实际的感受和行为。两组被试的日记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群体之间实际交流并不如他们想象中那么消极,即实际交流的结果远远好于他们之前臆想的结果。

  该研究进一步发现,人们之所以将群体之间的交流想象得那么消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关注于不同群体成员之间的差异。由于存在这些差异,他们认为自己不可能和另一个群体的成员积极地沟通和交流。在这个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系列研究,发现当白人将焦点聚集在“他们和黑人是相似的”这一点上时,他们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有效。

  这个研究让人备受鼓舞。科学实验试图解释种族之间的鸿沟不是不可逾越的。沟通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艰难,只要关注群体之间所共同的东西,以此为基础,沟通就可以变得积极有效。其实,生活在同样一个星球,作为同一个物种,不同种族的人们早已具备不可争议的共同点。悲哀的是,往往人们被彼此的差异蒙蔽了眼睛。“求同存异”是多么智慧的口号。在这一点上,心理学家已经提供了可行的科学证据,还需要全人类来共同努力实现。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图老师健康网医药前沿3月11日讯 孩子掌握一门外语是好处有很多。 但是学习外语是否能让孩子的心态更加阔达?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大学最新研究表明,比起单语儿童,双语儿童更喜欢与那些讲母语和有母语口音的人互动,而不是与同行带有外国口音。研究作者,心理学教授Krista Byers-Heinlein和Diane Poulin-Dubois表示,他们研究最初认为,比起单语同年龄人,双语儿童是较为开放的态度。然而,研究结果却证明孩子是更愿意与那些分享他们的母语口音的人互动。这项研究发表在杂志《前沿心理学》上。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作为这项研究的一部分,五、六岁之间的44名蒙特利尔地区儿童中的两种面孔在电脑屏幕上,一个在读孩子的母语口音的短语,而另一个读取相同外国语口音的短语。研究人员特意选择了一个外地口音,这能让不熟悉任何面孔和声音之间的儿童和不同的联想。参与的孩子被要求指出他们希望和哪个人做朋友。大多数选择了与他们的母语口音对应的面孔。

那么,为什么双语儿童反对外国口音存在偏见?据Krista Byers-Heinlein说,这可能与儿童偏爱熟悉有关。

“孩子们往往喜欢与喜欢他们的人进行交互,并且可能会觉得重音作为局外人的标志,”她说。

另外,本研究对父母也产生影响。由于儿童缺乏自我意识,提醒自己,口音是性格的肤浅的措施,家长应教导孩子更直接和有关的口音。

Krista Byers-Heinlein说:“我们展示偏见的早期,它可能是要教育所有的孩子,无论他们的语言背景、口音、以及它并不会比一个事实更能反映任何有关这个不说自己母语的人。”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怎么与孩子沟通才有效

分娩
怎么与孩子沟通才有效

怎么与孩子有效沟通

生活百科
怎么与孩子有效沟通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怎么有效与孩子沟通

教育
怎么有效与孩子沟通

维持异地恋的方法 沟通才有信任才有恋爱

恋爱技巧 谈恋爱 异地恋
维持异地恋的方法 沟通才有信任才有恋爱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亲子早教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与孩子有效沟通八个方法

早教 亲子早教
与孩子有效沟通八个方法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音乐胎教的作用多多 选择音乐胎教的小窍门介绍

音乐胎教的作用多多 选择音乐胎教的小窍门介绍

周公解梦之梦见孩子丢了

周公解梦之梦见孩子丢了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